新能源转型
搜索文档
市值登顶又回落,宁德时代能否冲击2万亿?
36氪· 2025-09-30 08:47
股价表现与市值变动 - 2025年9月25日,公司股价盘中突破400元,收盘价399元/股,总市值达1.92万亿元,创历史最高,累计涨幅30% [1] - 次日股价下跌3.17%至380.4元/股,总市值降至1.74万亿元,市值回落至贵州茅台之下 [1] - 2025年9月29日,股价再次攀升至397.37元/股 [1] - 公司股价曾于2021年12月3日触及692元/股的历史最高点,市值突破1.58万亿元 [4] - 2024年2月股价跌至135.37元/股的低点,市值一度跌至约6600亿元 [4] - 2024年下半年股价开始快速回升,截至2024年12月31日收盘价为259.24元/股 [7]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总营收1788.86亿元,同比增长7.27%;归母净利润304.85亿元,同比增长33.33%,创历史最高;毛利率为25.02%,同比增长约1.57个百分点 [12] - 2024年总营收3620.13亿元,同比下滑9.70%,但净利润增长15% [7] - 2024年第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31.36亿元,同比增长25.9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21.22亿元,同比增长28.58% [4] - 2025年上半年经营现金流量净额586.87亿元,同比增长31.26%;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262.70亿元,同比收窄24.68%;筹资现金流净额206.08亿元,同比增长206.08% [16] - 截至2025年6月底,总资产8671.81亿元,同比增长21.24%;总负债5427.92亿元,同比增长9.56%;净资产3243.89亿元,较年初增长18.62%;资产负债率62.59%,较年初减少2.65个百分点 [15] 技术与产品创新 - 公司凭借技术优势长期维持龙头地位,技术创新能力是支撑其溢价的核心 [3][15] - 2025年上半年发布钠新电池、骁遥双核电池等多种新产品 [7] - 2025年9月推出“神行Pro”磷酸铁锂电池,凭借长寿命和超充能力加速进军欧洲市场 [7] - 研发持续投入,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100.95亿元,同比增长17.48% [15] - 技术路线包括CTP3.0麒麟电池、钠离子电池、凝聚态电池等,下一代技术如固态电池的领先对其维持市场份额和毛利率至关重要 [15] 市场竞争格局 - 公司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保持绝对龙头地位,全球市占率为37.9%,连续五年位居全球第一,但较2025年初的38.1%略有下滑 [9] - 国内市场面临严峻竞争,2025年第三季度国内市占率为41.7%,较高峰期大幅跌落,已跌破50% [9] - 国内市场呈现“去宁化”趋势,竞争对手包括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等第二梯队企业 [9] - 部分重要客户如小鹏、理想、特斯拉中国已开始新增其他电池供应商作为替代方案 [10] - 全球储能市场形成公司、阳光电源、比亚迪三强鼎立格局,存在技术路线分歧 [12] 行业政策与市场环境 -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指导意见,为锂电池行业划定竞争红线,反对低质量、同质化的过度无序竞争,鼓励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 [5] -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1.8亿千瓦以上,技术路线仍以锂离子电池储能为主 [7] - 新能源趋势明确,国际能源署等机构预测2030年新能源渗透率将提升至50%以上,动力电池需求核心驱动力充足 [8] 机构观点与估值 - 2025年9月14日摩根大通将公司H股评级由中性上调为增持,称其储能电池需求超预期,并将2025-2026年盈利预测上调约10% [8] - 2025年7月高盛因公司第二季度收入低于预期等原因,下调其H股评级至“中性” [8] - 公司是机构抱团热门标的,截至2025年6月,共有2589只基金持有该股 [8] - 基于SOTP估值法,公司保守估值为1.20-1.35万亿元,中性估值为1.50-1.70万亿元,乐观估值为1.80-2.00万亿元;截至9月29日A股市值为1.81万亿元,处于乐观估值区间 [16]
东方日升成功入选中国电建3GW组件集采 光伏组件年产能达到40GW
全景网· 2025-09-29 14:21
项目中标与产能 - 东方日升中标中国电建新能源集团3000MWp N型光伏组件集中采购项目 [1] - 公司光伏组件年产能达到40GW 并在浙江宁海 江苏金坛 安徽滁州等地建设生产基地 [1] - 项目具有行业引领性和示范效应 体现国家级能源央企对高效组件产品的认可 [1] 技术研发与创新 - 量产光伏组件平均功率突破740Wp 刷新行业量产效率纪录 [2] - 电池转化效率达26.61% 集成光转膜 钢网印刷等多项前沿技术 [2] - 2023年成立全球光伏研究院 专注于可量产创新技术开发 [2] 产品生态与解决方案 - 2025年正式进军逆变器领域 推出三大场景光储一体化解决方案 [3] - icon 100kW/215kWh工商业液冷储能一体机获"2025年度最佳工商业储能解决方案"奖项 [3] - 储能项目10年可为工厂增收近1000万元 并提供稳定电力保障 [3] 全球市场表现 - 国内山东泰安7.767MWp电站累计发电792万度 创造电费收益280万元 [4] - 海外美洲市场部署eTron 5MWh液冷储能系统 为美国加州40MW/401.28MWh电站提供解决方案 [4] - 苏里南光储柴混合微电网项目为7个森林村落实现稳定供电 [4] 行业地位与认证 - 荣登2025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榜单 [2] - 业务覆盖欧美 亚太等全球主要市场 并在新兴市场持续提升销售规模 [1][4] - 光伏组件业务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持续巩固全球市场占比 [1]
尹同跃厚积薄发锻造车企出海冠军 奇瑞汽车“上岸”加力追赶新能源
长江商报· 2025-09-29 07:08
公司上市里程碑 - 奇瑞汽车于2025年9月25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正式挂牌上市,募资约91.45亿港元,成为2025年迄今港股规模最大的车企IPO [1] - 此次港股上市被公司视为迈进国际资本市场的重要一步和全新起点 [1] - 公司上市之路历经波折,曾于2004年、2008年、2011年及2016年多次尝试未果,最终在2025年成功 [3][4] 公司发展历程与领导 - 公司从1995年于芜湖起步,1999年12月18日首款车下线,并于2007年8月22日实现第100万辆汽车下线,成为国内首个跻身“汽车百万俱乐部”的自主品牌 [2] - 公司领导层强调科技创新,秉持“质量比销量更重要,创新比利润更重要”的理念 [5] 财务与研发投入 - 公司收入从2022年的926.1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698.97亿元,同期净利润从58.06亿元增长至143.34亿元 [7] - 研发投入持续高增,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41.28亿元、68.49亿元、105.44亿元,公司毛利率保持在12.5%的行业较好水平 [5] 海外市场表现 - 公司连续22年稳居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出口量第一,业务覆盖80多个国家和地区 [1][6] - 2024年公司海外收入达1008.97亿元,占总营收的37.4% [6] - 2024年公司全年销量达260.39万辆,同比增长38.4%,其中出口114.46万辆,同比增长21.4%,占全年总销量约44% [6] 新能源业务进展与挑战 - 新能源汽车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13.2%波动至2024年的21.9%,2025年第一季度相关收入达186.65亿元,同比增长306.11%,占总营收比重升至27.3% [7] - 公司燃油车收入占比仍较高,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75.9%、87.8%、69.6% [7] 高端化挑战 - 核心高端品牌星途增长乏力,2024年全年销量14.1万辆,同比增长12.3%,远低于集团整体增速 [8] - 2025年8月,星途旗舰车型瑶光单月销量仅353辆,同比下降52.93%,1-8月累计销量同比下降86.58% [8] - 与华为合作的智界品牌在2024年12月销量达1.77万辆高点后,2025年8月总销量约为1705辆,较峰值下滑约9成 [8]
锚定高端新能源排头兵 岚图全方位助力东风集团战略落地
中国经营报· 2025-09-28 23:04
对此,岚图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卢放表示,此次上市计划体现了东风集团坚定推进国企改革的决心。"公司将以最好的经营成 果,助力东风集团实现转型目标与发展愿景。" "听劝"的岚图蹄疾步稳。 《中国经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从今年7月开始,岚图汽车每个月都将推出一款新车型,这也将是岚图汽车自诞生以来最密集的产品发布 节奏。据乘联会数据,今年1—8月,岚图汽车的累计销量已经突破8万辆,平均每个月都超过1万辆。 对此,岚图汽车CBO、销售公司总经理邵明峰对包括《中国经营报》在内的媒体记者表示:"岚图汽车的进单量增长了8倍,人员也扩张了约 40%,但仍然不够,工厂也在加班加点,尽早将车交付到用户手中。" 与此同时,9月15日,岚图汽车完成工商变更,注册资本增加至36.8亿元,上市计划进一步加快。记者注意到,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今 年8月22日公告,作为集团子公司的岚图汽车将以介绍上市方式登陆港股。 对此,卢放也表示,在今年第四季度,岚图汽车仍将继续努力,推出更多优秀产品。"希望能够通过更多的产品,给用户带来更多智能化的新能 源的出行体验。" 专注中高端市场 乘业绩增长东风,岚图汽车将加速助力东风集团战 ...
前五次拍卖均无人接盘,广汽菲克核心资产拟8亿元甩卖
贝壳财经· 2025-09-28 18:35
核心资产处置方案 - 管理人将核心资产由整体打包调整为两个资产包进行处置 土地和建筑物资产包起拍价拟定为6亿元左右 生产设备等资产包起拍价拟定为2亿元左右 [1][2] - 此次调整旨在尽快完成资产处置以实现债权人债权受偿分配 起拍价总计约8亿元 仅为首次起拍价19.15亿元的四成 [1][2] - 长沙工厂核心资产此前已进行过五次拍卖均流拍 起拍价从首次的19.15亿元降至第五次的9.92亿元 [2] 破产清算进展 - 公司已被法院裁定宣告破产 经审查认定的债权总额约为81.23亿元 其中法院裁定确认的无异议债权总额为40.44亿元 [1] - 破产清算案中债权申报与审查、应收账款处理、非核心资产处置等各项工作已基本完成 后续重点为核心资产处置和汽车售后服务 [1] 售后服务安排 - 公司及销售公司累计生产销售汽车约77万辆 破产后的汽车售后保修及配件保供服务由原股东Stellantis关联公司承担 [2] - 售后服务已产生的费用均由售后服务机构垫资投入 部分剩余零配件等物资(清算价值约1587万元)已移交该机构 [3] - 售后服务机构核算已产生和未来产生的售后服务费用总计为2.7亿余元 [3] 公司历史与市场表现 - 公司前身广汽菲亚特成立于2010年 由广汽集团与菲亚特克莱斯勒以50:50股比合资设立 总投资170亿元 [4] - 2016年凭借Jeep自由光等三款SUV国产化 销量实现260%同比增幅 2017年销量一度达到22.2万辆 [5] - 从2018年开始销量连年下滑 2022年上半年累计销量不足2000辆 同比暴跌85% [6] 破产原因分析 - 面对电动化、智能化冲击 公司未能跟上新能源转型步伐 技术优势不明显 产品更新迭代和新能源布局严重滞后 [6] - 对消费者需求变化反应迟钝 智能化技术落后 导致缺乏真正有竞争力的车型 合资模式若不能快速适应中国市场变化将被边缘化 [6]
“航天科技+超级工程”捷报频传 “硬核”实力彰显中国力量
央视网· 2025-09-28 15:03
卫星发射与航天工业 - 我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11组卫星 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完成第597次飞行任务 [1] 海底油气管道建设 - 我国海底油气管道总长度突破10000公里 跃居世界前列 [2] - 渤海湾建成国内最密集海底管道网络 总长度达3200余公里 [4] - 渤海管道网络密度达每百平方公里海域超4公里 [6] - 2024年累计新建海底油气管道近200公里 [6] - 2030年规划海底管道总长度突破13000公里 [8] - 海底管道具备兼容输送氢气/页岩气等清洁能源的潜力 [8] 重大基础设施工程 - 贵州花江峡谷大桥正式通车 主桥跨径1420米与桥高625米均居世界第一 [9] - 大桥全长2890米 使两岸车行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2分钟 [11] 能源开发项目 - 海南莺歌海东方13-3区开发项目投用两条海底管道 实现环海南岛海底管线互联互通 [4]
大消息!突破一万公里!
中国能源报· 2025-09-28 11:09
我国海底油气管道总长度突破一万公里,跃居世界前列。 9月28日,随着滨海109铺管船将最后一节海管终止封头铺设到渤海南部海域,我国海底油气管道总长度突破一万公里,跃居世界前 列。 今年以来,我国海底管道建设实现多点突破,海南岛莺歌海海域的东方1 3- 3区开发项目配套的两条海底管道顺利投用,实现环海南岛海 底管线互联互通。我国第一大原油生产基地渤海湾建成国内最密集的海底管道网络,海底油气管道已达3200余公里。 c) T国际法佐濟研究院 CHINA INSTITUTE OF ENERGY ECONOMICS 能源经济研究院零碳园区专 ZERO CARBON PARK COMMITTEE OF CHINA INSTITUTE OF ENERGY ECONOMICS 中国海油海油工程安装分公司海管中心副经理 宋艳磊: 随着渤海南部这批管线投用,渤海管道网络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海域管道长 度超4公里。截至目前,今年我国累计新建海底油气管道近200公里。 按照规划, 到2 03 0年我国海底管道总长度有望突破1300 0公里 ,进一步织密海洋能源输送网络。在新能源转型背景下,这些管道还具 备兼容输送氢气、页岩气等清洁 ...
奇瑞汽车登陆港股:中国汽车全球化与新能源转型的双重样本
新浪财经· 2025-09-26 11:03
公司上市表现 - 奇瑞汽车于9月25日在香港上市 股票代码9973HK 开盘价342港元/股 较发行价上涨1122% [2] - IPO发行价定为每股3075港元 处于招股价区间2775-3075港元的最高端 市值达177342亿港元 [6] - 公开招股首日获超额认购约10倍 市场反应热烈 [6] 市场地位与行业格局 - 奇瑞是中国第二大自主品牌车企 全球第十一大乘用车公司 [5] - 比亚迪、吉利、奇瑞三家中国车企巨头齐聚港交所 代表中国汽车业智能化、电动化、全球化趋势 [4] 财务业绩表现 - 2024年全球累计销量超过2295万辆 同比增长494% 增速位居全球前二十大乘用车公司之首 [5] - 2022年至2024年营收从926亿元增长至2699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达707% [5] - 同期净利润从58亿元增长至143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达571% [5] - 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同比暴增909% 增速领先绝大多数同行 [5] 业务增长模型 - 采用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双线发展策略 实现协同发展 [6] - 在国内市场与海外市场同时实现强劲增长 [6] - 形成燃油车、新能源汽车、国内市场、海外市场"四赛道"全面增长模型 [6][4] 新能源汽车转型 - 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暴增超过265% 远超行业平均增速 [7] - 采取纯电+插混+增程多技术路线并举策略 [10] - 打造奇瑞、捷途、星途、iCAR和智界五大品牌矩阵 覆盖全价格区间 [10] 产品定价策略 - 乘用车平均售价稳步增长 2024年度较2022年度增长335% [10] - 其中国内乘用车平均销售单价增长370% 国外增长194% [10] - 奇瑞品牌平均销售单价增长309% 捷途品牌增长395% [10] 全球化布局 - 自2003年起连续22年位居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出口量第一 [12] - 拥有3169个海外经销商网点 产品销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14] - 在德国、西班牙、巴西、墨西哥及马来西亚设立研究机构 [14] - 与西班牙EV MOTORS合作在巴塞罗那建立生产工厂 成为首家在欧洲生产整车的中国自主品牌公司 [14] 海外市场收入 - 2022年海外收入30387亿元 占总收入328% [15] - 2023年海外收入77060亿元 占总收入472% [15] - 2024年海外收入100897亿元 占总收入374% [15] - 2025年第一季度海外收入26289亿元 占总收入385% [15] 研发投入与未来规划 - IPO募资重要用途为投入新能源研发 [11] - 重点布局下一代电池技术、智能座舱、辅助驾驶等前沿领域 [11] - 资本市场助力开启全球化发展新篇章 [15]
新央企长安汽车资源重构
中国证券报· 2025-09-26 06:14
人事变动与组织架构调整 - 长安汽车子公司深蓝汽车完成CEO更替 原CEO邓承浩升任董事长 由荣耀前中国区首席市场官姜海荣接任CEO [1] - 阿维塔科技董事长职务由朱华荣变更为王辉 朱华荣转任阿维塔工作研究委员会主任 [1][2] - 长安汽车管理层呈现年轻化趋势 集团12位副总裁中有7位为80后 [1] 战略定位与资源支持 - 阿维塔被定位为长安汽车新能源转型核心载体 承担品牌向上使命 [1] - 集团对阿维塔支持升级为"要技术给技术、要机制给机制、要生态给生态" 获得央企资源全面支撑 [2][4] - 与农业银行等企业战略合作包含为阿维塔定制的生态支持条款 [4] 销量表现与目标调整 - 阿维塔2024年前8个月累计销量不足8万辆 仅完成全年22万辆目标的36% [3] - 深蓝汽车前8个月累计销量19.9万辆 完成年度目标40% 已将2025年销售目标从50万辆下调至36万辆 [3] - 阿维塔连续6个月月销破万辆 计划挑战月销1.5万-2万辆台阶 [4] 新产品与竞争策略 - 阿维塔07 2026款推出6款配置 官方指导价21.99万元起 限时权益价20.99万元起 [4] - 采用"入门即满配"产品逻辑 坚持价值竞争路线而非价格战 [4] - 面临品牌差异化优势稀释挑战 华为技术加持和豪华配置渐成行业标配 [3] 中长期发展规划 - 阿维塔战略2.0设定2027年全球销量40万辆 2030年80万辆 2035年挑战150万辆目标 [4] - 通过产品升级、技术升级、服务升级和全球化升级四大路径实现战略目标 [4] - 王辉任职背景覆盖产品研发、战略规划及全球化业务运营 具备支撑阿维塔发展的综合能力 [2][3]
奇瑞港股上市:“理工男”的新能源、高端化、造血力三重考
北京商报· 2025-09-25 19:41
上市概况与市场表现 - 公司于9月25日在港交所上市,成为港股今年最大车企IPO [1][2] - 上市首日开盘价为34.2港元/股,较发行价上涨11.22%,市值一度超过2000亿港元,首日收盘报31.92港元/股,总市值为1841亿港元 [2] - 公司计划将IPO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新技术与新车型研发、海外市场拓展及智能制造升级 [2] 财务业绩分析 - 公司营收从2022年的926.1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698.9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70.7% [2] - 2025年一季度营收为682.23亿元,同比增长24.25% [2] - 公司整体毛利率呈现下滑趋势,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13.8%、16%和13.5%,2025年一季度毛利率为12.4% [3] - 公司资产负债率处于高位,2022年末、2023年末和2024年三季度末分别为93%、92%和89%,2025年一季度为87.7% [3] 业务结构与新能源转型 - 燃油车是公司主要收入来源,2022年至2024年占总营收比重分别为75.9%、87.8%和69.6% [4] - 2025年一季度,燃油车收入占乘用车板块收入比为69.7%,新能源车仅占30.3% [4] - 公司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为58.36万辆,同比增长232.7%,但与头部企业如比亚迪(超400万辆)相比仍有显著差距 [5] - 公司早期新能源战略侧重于小微车型,如A00级纯电动车奇瑞小蚂蚁与QQ冰淇淋 [4] 品牌高端化挑战 - 公司旗下高端品牌星途今年8月销量为7659辆,同比下滑32.45%,1-8月累计销量77149辆,同比下滑3.84% [6] - 星途品牌的重要车型星纪元系列今年8月销量仅为115台 [6] - 公司与华为联合打造的智界品牌8月销量为1702辆,远低于问界的4万辆 [6] - 长期的低价策略导致品牌形象固化,阻碍其向高端市场突破,并挤压利润空间 [6] 未来发展方向 - 公司已启动"瑶光2025战略"计划,向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聚焦火星架构、鲲鹏动力、雄狮科技和银河生态四大核心技术领域 [5] - 业内人士指出,公司需借助IPO募集的资金,持续加大电动化与智能化领域的研发投入,改善业务结构 [1][7] - 需要通过技术升级强化产品硬实力,结合精准的品牌运营,打破固有认知,逐步建立品牌溢价能力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