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化

搜索文档
进口化妆品金额创5年最低
36氪· 2025-06-10 08:38
进口美妆在华仍面临挑战,今年5月、1-5月累计进口化妆品金额均下滑! 进口美妆在国内市场仍面临挑战。继4月数量、金额的双增态势后,进口美妆的金额在今年出现了第二次下滑。 6月9日,国家海关总署公布了今年5月全国进出口的主要数据。其中,美容化妆品及洗护用品(以下简称:化妆品)5月进口数量为3.12万吨,同比增长 7.7%;进口金额为101.9亿元,同比下滑4.9%。 进口化妆品创近5年最低金额 从进口化妆品在中国的发展境况来看,前文已提到,今年进口化妆品存在一定的波动:1-2月的"三年来首增"、3月的双降、4月的双增,再到此次5月的数 量增长、金额下滑。 | | | | | | | | | | 4-14 . KI 0 元人民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商品名称 | 计量单 | 5月 | | 1至5月累计 | | 2024年1至5月累计 | | 累计比去年同期土% | | | | 位 | 数量 | 金额 | 数量 | 金额 | 数量 | 金额 | 数量 | 金额 | | 农产品* | - | | 1, 43 ...
走势分化,油脂震荡整理
华龙期货· 2025-06-09 10:4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本周油脂期价走势分化,菜油因中加贸易关系缓和、进口量或增加而价格下跌,豆油和棕榈油小幅上扬 [8][31] - 目前处于油脂季节性消费淡季,南方销区将迎暑假,豆油通关正常、工厂压榨量高将进一步累库,国内油脂库存中性略偏宽松,消费一般,期价震荡整理可能性较大 [8][3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情复盘 - 本周油脂期价震荡整理,豆油 Y2509 合约涨 1.31%,收于 7738 元/吨,棕榈油 P2509 合约涨 0.62%,收于 8110 元/吨,菜油 OI2509 合约跌 2.23%,收于 9140 元/吨 [5][30] 重要资讯 - 马来西亚 5 月 1 - 31 日棕榈油产量预估增加 3.07%,马棕榈油上涨 1.01% [6][30] - 6 - 7 月我国企业大豆买船集中,预计 6 月进口到港 1200 万吨,7 月 950 万吨,8 月 850 万吨,按去年压榨量预计 8 月底国内大豆商业库存将上升 300 - 400 万吨,美豆本周上涨 1.51% [7][30] 现货分析 - 截至 2025 年 6 月 5 日,张家港四级豆油现货价 7980 元/吨,较上一交易日跌 20 元/吨,较近 5 年处于较低水平 [9] - 截至 2025 年 6 月 5 日,广东 24 度棕榈油现货价 8530 元/吨,较上一交易日跌 70 元/吨,较近 5 年处于较高水平 [10] - 截至 2025 年 6 月 5 日,江苏四级菜油现货价 9320 元/吨,较上一交易日涨 20 元/吨,较近 5 年处于较低水平 [12] 其他数据 - 截至 2025 年 5 月 30 日,全国豆油库存增 6.40 万吨至 84.80 万吨;6 月 4 日,全国棕榈油商业库存增 3.00 万吨至 36.30 万吨 [16] - 截至 2025 年 6 月 5 日,港口进口大豆库 5895030 吨 [20] - 截至 2025 年 6 月 5 日,张家港四级豆油基差 304 元/吨,较上一交易日跌 8 元/吨,较近 5 年处于较低水平 [21] - 截至 2025 年 6 月 5 日,广东 24 度棕榈油基差 404 元/吨,较上一交易日跌 66 元/吨,较近 5 年处于平均水平 [22] - 截至 2025 年 6 月 5 日,江苏菜油基差 168 元/吨,较上一交易日跌 31 元/吨,较近 5 年处于较低水平 [24] 综合分析 - 本周油脂期价走势分化,菜油因中加贸易关系缓和、进口量或增加而价格下跌,豆油和棕榈油小幅上扬 [30][31] - 目前处于油脂季节性消费淡季,南方销区将迎暑假,豆油通关正常、工厂压榨量高将进一步累库,国内油脂库存中性略偏宽松,消费一般,期价震荡整理可能性较大 [31]
25Q1,几个有意思的经济“转折点”
虎嗅· 2025-06-09 08:18
投资趋势变化 - 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速首次被制造业整体反超,打破后疫情时代高技术产业作为增长引擎的常态[1] - 新能源和半导体领域投资已显现产能过剩迹象,行业技术迭代快导致部分"新"技术迅速落后[3] - 民间投资持续落后于国资央企投入,显示更注重财务回报的资本趋于谨慎[4] 企业盈利改善 - 除汽车行业外,多个制造业细分领域利润开始反弹,与2023年末的假反弹形成对比[5] - 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与整体利润的剪刀差缩小,资本开支冲动可能转向股东回报[9] 行业结构性变化 - 汽车行业面临监管反内卷要求,叠加全球IPO和并购活动减少,资本约束收紧[11] - 高技术服务业保持强劲增速,整体服务业景气度持续优于制造业[14] 消费市场分化 - 服务业受制于优质供给不足,即时性消费特性导致供需失衡[19] - 新消费(情感属性/高差异化)表现显著优于传统消费,科技+消费模式提升产品差异化[21] - 影视行业春节档爆发与全年收缩并存,验证优质内容供给不足制约消费释放[21]
海外策略周报:美股估值偏高,港股处于进一步分化阶段-20250607
华西证券· 2025-06-07 21:23
报告核心观点 - 美股估值偏高,科技股易分化和承压,金融等行业面临压力,不同行业重要个股会单日回调;欧洲市场易震荡,日经225指数将进一步下跌,新兴市场指数易震荡;港股市场进一步分化,涨幅大、机构拥挤资产易回调,不建议无分化追高,低估值、基本面好且受贸易冲击小的局部低位资产有低吸机会 [1] 本周全球市场表现 - 多数发达市场反弹,纳斯达克指数涨幅2.18%较大,日经225指数跌幅0.59%较大 [8] - 多数新兴市场涨跌不一,伊斯坦堡ISE100指数涨幅5.18%较大,巴西IBOVESPA指数跌幅0.67%较大 [9] 美股市场近一周表现 美股大盘本周表现 - 标普500、纳斯达克、道琼斯工业指数均上涨,涨幅分别为1.5%、2.18%、1.17% [2][11] - 标普500细分行业多数上涨,通讯服务涨幅3.19%较大,日常消费跌幅1.57%较大 [11] - 标普500指数表现前十个股中可选消费和信息技术行业占比大,达乐、美光科技、SL格林不动产涨幅前三,分别为16.69%、14.93%、13.37% [15] 美国中概股本周表现 - 纳斯达克金龙指数上涨3.65%,建议跟踪中概股相关政策发展 [19] - 美国中概股表现排名前十个股中可选消费和医疗保健行业占比大,新蛋、天境生物、宝盛涨幅前三,分别为114.88%、87.02%、55.37% [22] 港股市场近一周表现 本周港股大盘以及不同行业表现 - 恒生、恒生中国企业、恒生香港中资企业指数均上涨,涨幅分别为2.16%、2.34%、1.93%,恒生科技指数上涨2.25% [2][3][23] - 恒生细分行业多数上涨,原材料业涨幅5.59%较大,电讯业跌幅0.58%较大 [27] 港股市场本周表现较好的个股 - 恒生指数表现排名前十个股中综合企业占比大,石药集团、百威亚太、恒基地产涨幅前三,分别为10.8%、6.85%、6.24% [29] - 恒生中国企业指数表现排名前十个股中金融业占比大,快手 - W、石药集团、中国太保涨幅前三,分别为10.88%、10.8%、6.73% [32] - 恒生香港中资企业指数表现排名前十个股中金融业和公用事业占比大,中国光大控股、中国建筑国际、中国太平涨幅前三,分别为10.99%、7.25%、5.64% [33] - 恒生科技指数表现排名前十个股中非必需性消费和资讯科技业占比大,快手 - W、阅文集团、万国数据 - SW涨幅前三,分别为10.88%、8.58%、5.5% [34] 本周重要海外经济数据 - 2025年5月,欧元区CPI同比增速1.9%低于前值2.2%,核心CPI同比增速2.3%低于前值2.7% [3][39] - 2025年4月,欧元区PPI同比增速0.7%低于前值1.9%;第一季度,实际GDP环比增速0.6%高于前值0.3% [42] - 2025年5月,美国失业率4.2%与前值持平,ISM非制造业PMI为49.9低于前值51.6 [47]
美股估值偏高,港股处于进一步分化阶段
华西证券· 2025-06-07 21:20
全球市场表现 - 多数发达市场反弹,纳斯达克指数涨2.18%,日经225指数跌0.59%[7] - 多数新兴市场涨跌不一,伊斯坦堡ISE100指数涨5.18%,巴西IBOVESPA指数跌0.67%[8] 美股市场表现 - 标普500、纳斯达克、道琼斯工业指数分别涨1.5%、2.18%、1.17%[2][10] - 科技股市盈率处高位,易分化和回调,部分行业面临压力[14] - 中概股纳斯达克金龙指数涨3.65%,前十个股可选消费和医疗保健行业占比大[17][20]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恒生中国企业、恒生香港中资企业指数分别涨2.16%、2.34%、1.93%,恒生科技指数涨2.25%[2][3][21] - 市场分化,前期过热资产热度退潮,不建议无分化追高,存在低吸机会[34] 海外经济数据 - 2025年5月,欧元区CPI同比增速1.9%,核心CPI同比增速2.3%,均低于前值[3][35] - 2025年4月,欧元区PPI同比增速0.7%,低于前值;一季度实际GDP环比增速0.6%,高于前值[38] - 2025年5月,美国失业率4.2%持平,ISM非制造业PMI为49.9,低于前值[42] 风险提示 - 美联储货币政策超预期、经济增长不及预期、地缘政治风险加剧、黑天鹅事件[4][44]
欧洲央行执委Schnabel:不要指望美联储与欧洲央行政策长期脱钩
快讯· 2025-06-07 20:36
欧洲央行与美联储政策预期 - 欧洲央行执委Isabel Schnabel认为市场对美联储与欧洲央行政策长期分化的预期是错误的 [1] - 预计贸易战将对全球需求和供应同时产生冲击 但不会导致持续脱钩 [1] - 市场定价已反映出政策不会长期分化的预期 [1] 贸易战对通胀的影响 - 贸易战对需求和供应冲击的通胀净影响仍需讨论 [1] - 冲击的最终方向将决定通胀的净影响结果 [1]
2025中国高端房地产市场现状报告-MCR嘉世咨询
搜狐财经· 2025-06-07 09:35
中国高端房地产市场核心观点 - 2025年中国高端住宅市场展现出强劲韧性与活力,成为房地产市场中极具独特性的细分领域 [1] - 市场呈现超豪宅、豪宅、改善型高端住宅三层结构,分层与分化特征显著 [2] - 产品创新成为市场发展关键动力,涵盖设计理念、技术应用和功能配置等多维度革新 [3] - 高净值人群资产配置趋向多元化、全球化,购房动机兼具资产保值、圈层象征与品质追求 [4] - 政策持续发力,"好房子"新规提升住宅标准,推动市场向更高品质、更可持续发展 [5] 市场表现与结构特征 - 超豪宅市场(总价3000万元以上)以上海为核心,2024年上海3000万以上新房成交2600套,占30个重点城市60.4% [2] - 1亿元以上豪宅成交同比增141%,涨幅显著高于5000万元-1亿元89%涨幅和3000万-5000万元50%涨幅 [27] - 豪宅市场(单价12万元/平方米以上)供应放量,上海开盘去化率近80%,"越贵越买"特征明显 [2] - 改善型高端住宅(总价约2000万元)需求稳定,上海黄浦区、徐汇区等核心区域去化率领先 [2] - 城市梯队差异突出,一线城市中上海全球领先,深圳四季度新政后成交倍增,杭州、成都等核心二线城市表现良好 [2] 产品创新趋势 - 第四代住宅普及,西安、重庆、贵阳等地项目通过错层露台、空中庭院等设计融合自然与居住空间 [37] - 实得面积提升成趋势,深圳、北京、成都等地项目通过减少公摊、赠送面积使实得率超90%,部分达133% [41] - 大平层创新设计多样,南京、合肥项目通过垂直咬合、户外花园等打造别墅级居住体验 [3] - 主卧空间升级,配备270°转角窗、环幕落地窗等提升采光与视野 [3] - 智能家居系统涵盖智能照明、语音控制厨房等,北京项目实现全屋定制收纳与拎包入住 [3] 高净值人群行为 - 高净值人群资产配置趋向多元化、全球化,股票占比下降,保险等占比上升 [4] - 购房动机兼具资产保值、圈层象征与品质追求,核心区高端住宅因稀缺性成保值首选 [4] - 高端项目的圈层纯粹性满足身份需求,主卧升级、健康娱乐配置等提升居住体验 [4] - 截至2023年底,中国内地拥有46,060名超高净值人士(个人流动金融资产超过2500万美元),占比全球19% [17] 未来发展趋势 - 政策持续发力,"好房子"新规提升住宅标准,推动市场积极变化 [5] - 产品差异化发展加速,细分市场精准匹配需求 [5] - 租金收益率有望提升至3%以上,随产品创新与市场成熟,高端住宅投资价值与居住品质将进一步提升 [5] - 2025年中国经济增长预计将保持在4.5%-5%的区间,通胀预期温和回升 [18] - 央行预计住房租赁静态租售比基础上有望提升至3%以上,将高于多数资产回报率 [25]
越来越贵的婴配粉:飞鹤、菲仕兰们激战超高端市场丨乳业变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6 21:16
市场趋势 - 婴配粉市场正走向超高端产品为主导,2025年1-4月全渠道同比增长2.3%,线下同比下滑1.4%,线上同比增长12.3% [1] - 超高端+市场同比增长13.3%,超高端市场同比下滑4.8%,高端市场同比下滑14.6%,中高端同比增长2%,中低端市场同比增长2.7% [2] - 超高端+市场占比达33.2%,超高端市场占比31.2%,高端市场占比24.2%,中高端市场占比8.6%,中低端市场占比2.7% [2] - 2024年中国婴配粉线下销售额同比下滑9.8%,销售量同比下滑9.4%,平均价格同比下滑0.3% [9] - 线上业务双位数增长,跨境业务实现22%的正增长 [12] 外资品牌表现 - 菲仕兰旗下皇家美素佳儿三段产品成为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单一SKU销量冠军,年销售超1000万罐 [2] - 2025年第一季度美素佳儿市场占有率位列第三,国际品牌中位列第一 [2] - 达能在华市场份额显著增长,爱他美领熠系列表现突出 [10] - 雀巢中国婴配粉业务实现高个位数增长,惠氏启赋业务恢复增长 [10] - 菲仕兰专业营养品2024年收入同比增长6.0%至12.18亿欧元,营业利润同比增长16.4%至2.27亿欧元 [17] 国产品牌表现 - 飞鹤2024年营收207.5亿元同比增长6%,归母净利润35.7亿元同比增长5.3%,婴配粉收入190.6亿元同比增长6.6% [3] - 飞鹤超高端产品星飞帆卓睿销售额同比大幅增长60%以上达67亿元 [3] - 飞鹤以17.5%市场占比位列国内市场第一 [4] - 消费者对国产婴配粉品牌信任度增加,2024年国产品牌市占率达60% [28] - 飞鹤市占率排名第一(17.5%),伊利第二(16.3%),达能第三(15.0%),雀巢第四(9.9%),菲仕兰第五(7.6%) [28] 渠道策略 - 飞鹤投入12亿元专项生育补贴,符合条件的家庭可获得不少于1500元补贴 [18] - 伊利落地16亿元生育补贴,符合条件的孕期家庭户均补贴不少于1600元 [18] - 菲仕兰采取平衡稳健策略,尽量实现线上线下价格统一 [21][22] - 菲仕兰未计划调整产品组合和价格矩阵策略 [23] - 飞鹤伊利通过生育补贴打开市场,菲仕兰则注重产品创新和渠道管控 [18][19][21] 行业背景 - 2024年中国出生人口数量954万人,结束连续七年下降趋势实现小幅回升 [11] - 龙年生育意愿增强和疫后生育补偿效应带动行业回暖 [11] - 婴配粉品类增速从2024年-5.9%回升至2025年一季度-0.8% [11] - 下线城市生育率好于上线城市,下沉市场重要性提升 [13] - 家长更愿意在婴配粉上花钱,超高端市场外资品牌优势明显 [14][15]
蜂巢能源杨红新谈电池行业“内卷”:战略短视导致恶性循环
经济观察报· 2025-06-06 16:03
围绕当前行业的种种困境与未来路径选择,近日,经济观察报 记者与杨红新展开了一场深度交流。他没有过多描绘自家产品 的蓝图,而是对整个行业进行了一次深刻的诊断与反思。 作者: 郑晨烨 封图:图虫创意 现在的电池行业是一个充满悖论的行业:增长与失血并存,繁荣与焦虑交织。 一方面,市场需求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持续喷发,从乘用车到商用车,从家庭储能到数据中 心,能源革命的浪潮正席卷全球,似乎处处是蓝海。而另一方面,一场惨烈的"价格战"正让全行业 陷入集体性"失血",曾经高精尖的动力电池,如今越来越多地被贴上"论斤卖"的标签,盈利能力被 急剧压缩。 更令人困惑的是技术叙事上的"大跃进"——当大部分用户的日常补能痛点尚未被完美解决时,发布 会上的充电倍率已从6C竞赛到10C、12C;当全固态电池的成本与技术难题仍是世界级挑战 时,"准固态""半固态"的概念已令人眼花缭乱。技术,究竟是为了解决真实问题,还是沦为了营销 竞赛的工具? 在标准化与差异化的岔路口,行业同样进退维谷。标准化能带来规模与成本优势,却也意味着同质 化,最终滑向价格的无情绞杀;而追求差异化,则可能面临高昂的投资风险与市场教育成本。 喧嚣、迷茫、亢奋、疲惫 ...
蜂巢能源杨红新谈电池行业“内卷”:战略短视导致恶性循环
经济观察网· 2025-06-06 15:24
行业现状 - 电池行业呈现增长与失血并存的悖论状态,市场需求持续喷发但全行业陷入价格战导致盈利能力急剧压缩 [2] - 技术叙事出现"大跃进"现象,充电倍率竞赛从6C提升至10C、12C,而全固态电池仍面临世界级技术难题 [2] - 行业在标准化与差异化之间进退维谷,标准化带来规模优势但导致同质化,差异化则面临高昂投资风险 [3] 行业困境分析 - 行业"内卷"的根本原因是"价值与价格的倒挂",资本涌入导致产能非理性扩张,市场增速放缓引发价格战 [5] - 价格战形成恶性循环:降价抢订单→利润微薄→维持高开工率→产品过剩加剧 [5] - 技术竞赛存在商业化代价,超高倍率快充需要电池、整车、社会基础设施三层成本支持 [6] - 行业关注点从创造长期价值转向短期生存,形成战略短视 [5] 技术创新路径 - 安全是动力电池"不可能三角"中的优先项,不能仅依赖材料本征安全,需通过系统性工程设计保证安全 [8] - "结构安全"思路通过物理隔离和专门能量释放通道设计,为高能量密度电池技术提供保障 [8][9] - 真正的技术理想应聚焦于将有用技术以合理成本做到极致,而非追求无法落地的参数 [7] - 4C快充的普及度提升应先于更高倍率技术的推广 [7] 企业竞争策略 - 独门技术是"矛",平台化能力是"盾",真正的护城河在于将独门技术快速平台化的能力 [10] - 平台型产品可通过微调适配不同需求,实现内部标准化与外部差异化的平衡 [10] - 领先技术可能成为"负担",需避免因专用产线和巨额投资导致的资源错配 [10] 未来市场机会 - 增量来自"场景的再分化",包括越野新能源、全球化HEV、生产力工具新能源化三大趋势 [11] - 越野新能源契合汽车消费从代步工具向文化符号的升级,市场增速将非常快 [11] - 商用车等生产力工具一旦新能源化的"经济账"成立,渗透速度会非常快 [11] - 固态电池的商业化可能首先出现在低空飞行器等对成本不敏感但对重量有极致要求的利基市场 [13] - 人形机器人电池需求受限于产业规模太小,需要全新柔性化生产模式匹配 [13] 技术路线发展 - 磷酸铁锂和三元电池是场景分工关系而非替代关系 [14] - 磷酸铁锂在储能、中低续航乘用车等领域地位稳固,天花板在于能量密度 [14] - 三元电池主攻高端市场,需通过结构创新和材料改良解决成本和安全痛点 [14] - 高电压三元和减少钴含量是三元电池未来发展方向 [14] 全球化挑战 - 下一阶段出海需完成从"产品输出"到"体系输出"和"价值输出"的升级 [15] - "体系输出"面临法律法规、工会文化、供应链环境等全球化运营管理挑战 [15] - "价值输出"需要与海外客户共同开发、深度绑定,理解其对品牌、安全、环保的理念 [15] - 需在海外建立包含研发、销售、服务、运营的完整体系,尊重当地文化与价值观 [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