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动

搜索文档
长城汽车(601633):系列点评二十二:2025Q1业绩短期承压,新车周期有望贡献增量
民生证券· 2025-04-27 19:2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3][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Q1长城汽车业绩短期承压,营收和利润下滑,但新车型表现亮眼且海外销量稳定,随着新车型上市交付和海外布局推进,2025Q2起销量有望提升,智能电动化新周期开启,新能源智能化车型占比快速提升,高端智能化路线愈发清晰 [1][2][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情况 - 2025Q1营业总收入400.2亿元,同比/环比分别为-6.6%/-33.2%;归母净利润为17.5亿元,同比/环比分别为 -45.7%/-22.7%;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4.7亿元,同比/环比分别为 -27.4%/+7.9% [1] - 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为2,267.8/2,617.0/2,962.5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40.9/163.0/182.4亿元 [3] 营收分析 - 2025Q1单车ASP为15.6万元,同比/环比分别+0.0/-0.2万元,营收下滑主要由于产品周期波动带来的季度销量下滑 [1] 利润分析 - 利润端下滑主要是高盈利坦克车型因产品换代影响销量下滑,以及与新车上市、营销渠道搭建相关的营销费用增长所致 [1] 费用情况 - 2025Q1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5.7%/2.3%/4.8%/-2.6%,同比分别+1.8 pts/+0.0 pts/+0.2 pts/-2.8 pts,环比分别+3.1 pts/-0.6 pts/-0.4 pts/-2.3 pts [1] 销量情况 - 2025Q1交付合计25.7万辆,同比环比分别为-6.7%/-32.3%,各品牌中哈弗、欧拉、坦克销量同比下滑,魏牌、皮卡销量同比增长 [2] - 新款哈弗枭龙Max上市24h订单突破1.6万辆,魏牌高山预售26h内订单突破8000辆,坦克300上市24h内订单突破1.9万辆 [2] 海外市场 - 2025Q1海外销量9.1万辆,同比保持稳定,公司推出ONE GWM全球品牌战略,在泰国、澳大利亚等地推出坦克300,深化海外布局 [3] 盈利预测与财务指标 | 项目/年度 | 2024A | 2025E | 2026E | 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 | 202,195 | 226,780 | 261,704 | 296,249 | | 增长率(%) | 16.7 | 12.2 | 15.4 | 13.2 | | 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百万元) | 12,692 | 14,089 | 16,300 | 18,240 | | 增长率(%) | 80.8 | 11.0 | 15.7 | 11.9 | | 每股收益(元) | 1.48 | 1.65 | 1.90 | 2.13 | | PE | 16 | 14 | 12 | 11 | | PB | 2.5 | 2.2 | 1.9 | 1.6 | [4]
中国速度+智能豪华+奔驰标准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4-27 19:15
撰 文 / 刘宝华 设 计 / shelly 士别三年,刮目相看。两年河东,两年河西。 前一句说的是2023年上海车展,后一句说的是2025年上海车展。 2023年上海车展是疫情后国内第一个国际车展,此前3年全球汽车业交流甚少,也恰好在那3年,中 国智能电动车飞速发展,不少跨国车企高管在那届车展上看到了自己在智能电动车上与中国公司的 差距。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市场战略、合作方式从那时起发生了巨大变化。 2年后的上海车展,这些战略中不少已经快结出果实,根据中国需求,顺应中国速度,与本土供应 商、合作伙伴深度合作,由中方团队参与甚至主导产品定义的全新一代产品纷纷揭开面纱,2025年 底到2026、2027年是这批跨国品牌全新一代产品的陆续上市期。 与上届上海车展相比,跨国车企更加自信,2年时间让他们消化和接受了中国汽车的异军突起,从 中研究和学到智能电动车时代的竞争要领,并迅速实施。奔驰、丰田、大众、宝马等车企相继交出 了转型中的第一份答卷。 梅赛德斯-奔驰在本届车展上强调了"新平台、新车型、新技术",还把以往车展媒体日前一天单独 举办的品牌之夜活动命名为"2025梅赛德斯-奔驰品牌科技日",全球首秀的全新纯电长轴距 ...
汽车行业跟踪:华为发布乾崑智驾ADS4行业首发高速L3商用解决方案
信达证券· 2025-04-27 17:1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汽车行业投资评级为看好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主流车企电动智能化进一步加速,叠加政策利好释放需求,行业销量有望保持稳健增长;国四重卡以旧换新纳入补贴范围,国四淘汰周期有望开启,重卡行业国内销量有望进一步催化 [4] - 整车厂方面,建议关注比亚迪、长城汽车等;商用车方面,建议关注中国重汽、一汽解放等;零部件方面,建议关注岱美股份、通用股份等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重点新闻 - 卡倍亿与小鹏汽车开展机器人线缆技术合作交流,展示适配人形机器人严苛要求的线缆产品,性能满足国际认证 [3][10] - 华为发布乾崑智驾ADS 4及行业首个高速L3商用解决方案,为2025年L3商用做准备,多家主机厂将与华为保持合作 [3][10] - 沪光股份人形机器人项目首套样线成功下线 [3][10] - 蔚来2025年将有9款新车上市,5纳米智驾芯片全球首发,部分车型有具体上市时间和销售策略 [3][10] - 奇瑞上海车展公布海外品牌新战略,邀请海外嘉宾数量创新高,提出新战略规划和目标 [3][10] - 商务部称截至4月24日全国汽车以旧换新270.5万辆 [3][10] - 乘联分会数据显示4月1 - 20日市场零售89.7万辆,同比增12%,较上月降9%,今年累计零售602.4万辆,同比增7%;新能源车相关零售数据也有增长 [3][10] - 零跑汽车B系列第二款车型B01亮相,预计7月上市,基于新架构打造,有智能化配置和L2 +级驾驶辅助功能 [3][10] - 领克900将于4月28日上市,预售订单突破4万辆,搭载全球量产首发Thor芯片 [3][11] - 阿维塔宣布2026年将推中大型五座/大型六座SUV,2030年推出17款全新产品形成产品矩阵 [3][11] - 上汽集团未来三年将推出17款全新海外车型 [3][11] - 江汽集团与华为数字能源签署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将在多领域展开合作 [3][11] 板块市场表现 - 本周A股汽车板块跑赢大盘,沪深300指数涨幅0.38%,汽车板块涨幅4.98%,涨跌幅位居A股中信一级行业第2位 [3] - 本周SW乘用车涨幅3.94%,蔚来 - SW、小米集团 - W领涨 [3] - 本周SW商用车涨幅4.84%,中通客车、ST曙光领涨 [3] - 本周SW汽车零部件涨幅5.68%,恒勃股份、雷迪克领涨 [3] 本周乘用车、商用车、汽车零部件板块PE估值情况 - 本周乘用车、商用车、汽车零部件板块PE估值均上升 [19] 新车发布 - 领克900为新车,大型SUV,插电混动,预售价33 - 43.5万元,将于2025.4.28上市 [22] 上游重点数据跟踪 - 钢材价格指数略有上升,铝锭价格略有下降,天然橡胶价格略有上升,浮法平板玻璃价格略有上升,聚丙烯价格略有上升,碳酸锂价格2024年3月起至今下降后企稳 [23][24][28] - 中国/东亚 - 北美西海岸集装箱运价指数和中国/东亚 - 北欧集装箱运价指数略有回落 [29]
前瞻布局+品质服务,一汽-大众车展亮出长期主义实力
新京报· 2025-04-25 10:35
行业背景 - 中国汽车市场竞争加剧,新能源车销量占比持续提升,自主品牌势头迅猛,合资品牌面临转型挑战 [1] - 燃油车市场整体下滑,但预计未来中国市场仍有1000万辆以上的规模 [1] - 公司采取"油电共进"策略,同时布局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市场 [1] 公司战略 - 坚持长期主义战略思维,稳步推进智能电动化转型 [4] - 引入CMP全新电动平台和CEA全新电子电气架构 [5] - 大众为实现电动化转型投资超过百亿元,CMP平台开发周期比传统流程缩短30%,CEA架构减少车内控制单元数量达30% [6] - 2026年起将推出10款全新车型:包括5款纯电、2款插电混动、2款增程式混动,以及1款全新燃油车型 [6] - 战略目标是"油的优势不丢、电的机会不让、混动的效率不缺、智能的体验不弱" [7] 产品布局 - 发布全新揽境、ID.AURA等新产品,并带来家族成员全新探岳、高尔夫GTI等车型 [1] - 全新揽境定位6座/7座家庭旗舰SUV,搭载第五代EA888发动机 [14] - EA888发动机最大功率提升23.5%,峰值扭矩提升14.3%,油耗下降3.7%,WLTC综合油耗8.33升/100公里 [16] - 新发动机二氧化碳排放降低3.2克/公里 [16] - 全球首款CMP平台纯电概念车ID.AURA亮相 [9] 质量与服务 - 推出"原装配件终身质保"和"整车终身质保"两大服务 [1] - 耐久交变试验测试要求为10万公里,高强度道路试验要求为193万公里,碰撞安全测试高达1400次以上 [16] - 授权经销商达到890家,服务团队18000多人,40%员工从业超10年,60%技术经理拥有10年以上经验 [19] - 3月整车销售15.4万辆,燃油车销量同比增长1.4%,大众品牌销量8.7万辆,燃油车份额同比提升1.1个百分点 [20] 市场表现 - 3月整车销售15.4万辆,燃油车销量同比增长1.4% [20] - 大众品牌销量8.7万辆,燃油车份额同比提升1.1个百分点 [20] - 稳居合资品牌前列 [20]
江淮汽车定增方案调整:募资额减少14亿元,高端智能电动平台开发持续推进
金融界· 2025-04-22 06:11
文章核心观点 - 江淮汽车调整定增募资方案,虽募资额减少但仍坚定布局智能电动化领域,有望借此在新能源市场占据更有利地位 [1][2] 定增募资方案调整 - 2025年4月21日晚间江淮汽车发布公告,拟将募资金额由不超过49亿元调整为不超过35亿元,减少14亿元,旨在结合实际确保定增顺利进行 [1] 募投项目情况 - 募投项目“高端智能电动平台开发项目”投资总额保持58.75亿元不变 [1] - 项目以公司现有电动汽车技术为基础,融合华为等企业解决方案,开发全新高端智能电动平台,提升车辆性能和智能化水平 [1] 定增募资目标及意义 - 核心目标是打造高端智能电动平台,应对中大型乘用车市场发展趋势 [1] - 目前公司电动乘用车以中小型为主,中大型市场增长带来新机遇,定增可推进技术进步和工艺革新,满足市场对高性能电动乘用车需求 [1] 公司合作情况 - 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已全面深化与华为合作,打造高端豪华品牌“尊界”,加大智能新能源领域布局 [2] - 定增募资调整未影响与华为等企业合作计划,凸显公司智能电动化战略决心 [2] 资金调配安排 - 定增募资到位前,公司可用自筹资金先行投入,募资到位后置换先期投入资金 [2] - 若实际募资少于项目拟投入总额,不足部分由公司自筹解决,显示资金调配灵活性 [2] 市场反应 - 截至2025年4月21日收盘,江淮汽车股价报34.55元/股,涨幅达4.7%,总市值为754.6亿元,市场给予积极回应 [2]
中证智能电动汽车指数上涨3.12%,前十大权重包含亿纬锂能等
金融界· 2025-04-11 00:28
文章核心观点 - 4月10日中证智能电动汽车指数上涨,介绍其近期表现、样本选取、持仓等情况及跟踪的公募基金 [1][2] 指数表现 - 4月10日中证智能电动汽车指数上涨3.12%,报2979.85点,成交额578.26亿元 [1] - 该指数近一个月下跌17.09%,近三个月下跌3.05%,年至今下跌7.59% [1] 指数样本 - 选取主营业务涉及智能电动汽车多系统、整车生产及汽车后市场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样本,以反映产业上市公司证券整体表现,以2014年12月31日为基日,以1000.0点为基点 [1] - 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实施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权重因子随样本定期调整而调整,特殊情况临时调整,样本退市剔除,样本公司收购等情形参照细则处理 [2] 指数持仓 - 十大权重分别为比亚迪(18.47%)、宁德时代(13.19%)、立讯精密(6.73%)等 [1] - 持仓市场板块中深圳证券交易所占比71.76%、上海证券交易所占比27.55%、北京证券交易所占比0.68% [1] - 持仓样本行业中可选消费占比36.56%、工业占比34.03%、信息技术占比22.10%、原材料占比6.64%、通信服务占比0.67% [2] 跟踪基金 - 跟踪智能电车的公募基金包括华宝中证智能电动汽车ETF联接A等多只基金 [2]
长城汽车丨2024利润高增 2025稳健增长【民生汽车 崔琰团队】
汽车琰究· 2025-03-30 20:12
事件概述 - 公司2024年全年营业总收入为2022.0亿元,同比增长16.7%,归母净利润为126.9亿元,同比增长80.8%,扣非归母净利润为97.4亿元,同比增长101.4% [2] - 2024Q4营业总收入为599.4亿元,同比增长11.6%,环比增长17.9%,归母净利润为22.6亿元,同比下降32.4%,环比增长11.7%,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3.6亿元,同比增长32.7%,环比下降50.0% [2] 分析判断 营收持续向上 单车ASP提升 - 2024Q4单车ASP为15.8万元,同比增长1.2万元,环比下降0.4万元 [2] - 利润端下滑主要由于财务费用中的汇兑损失所致 [2] - 2024Q4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7%/2.9%/5.2%/-0.2%,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3.3个百分点,环比下降3.3个百分点 [3] 坦克同比增长 高端化贡献利润 - 2024Q4交付合计37.9万辆,同比增长3.5%,环比增长28.9% [4] - 哈弗品牌2024Q4销量23.4万辆,同比增长6.9%,环比增长36.3%,Wey牌销量2.2万辆,同比增长158.7%,环比增长71.8% [4] - 坦克品牌2024Q4销量6.1万辆,同比增长5.5%,环比增长13.3%,20万元以上车型销售11.0万辆 [4] 海外销量稳健向上 全球化稳步推进 - 2024Q4海外批发销量12.9万辆,同比增长23.6% [5] - 公司计划加速海外产品布局,重点发力泰国、巴西等市场 [5] 投资建议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为2,408.6/2,779.5/3,146.4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49.0/170.3/192.7亿元 [5] - 对应2025年3月28日收盘价26.42元/股,PE为15/13/12倍 [5]
宝马:不会轻易把方向盘交给机器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3-15 23:55
对自动驾驶的不同态度,让奔驰和宝马在新汽车时代一个向左,一个向右。 在国内市场卷起"全民智驾"风潮、特斯拉FSD入华、多家车企计划在年内实现L3级自动驾驶之际, 宝马保持了克制。 宝马新世代与奔驰CLA另一个显著差异是对全球化和本土化的不同倾斜。 这是高乐3月14日在宝马集团新世代科技战略沟通会视频连线中说的。当天的主角宝马新世代车型 没有将自动驾驶作为重点,高乐在回答提问时描述"我们将推出的L2+++的应用比我们现在要高出 一代。有很多L2+++的功能,变道、超车更加精准、可靠、安全。"他同时强调"有的车你不用握方 向盘可以很长时间,这个我们是做不到的、不允许的。" 新世代是宝马面向未来的一整套技术创新,包含全新电子电气架构、动力系统、智能座舱、智能驾 驶、设计语言等,代表了宝马在电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等领域的最新成果。新世代技术将应用于 宝马未来所有车型,覆盖纯电动、插混、燃油、氢能多种驱动模式和全部细分市场。 驾驶乐趣、操控仍然是宝马新世代系列车型展示出的核心竞争力,宝马中国一位员工告诉汽车商业 评论,"宝马不会轻易把方向盘交给机器。" 巧的是,奔驰全新智能电动架构下的首款车型CLA在同一天全球首发,全 ...
“X小理”绝非浪得虚名
新财富· 2025-03-10 16:02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分析理想汽车和小鹏汽车发展历程、销量表现、战略定位等情况,指出二者虽前期齐头并进但后期分化,且都在补全车型版图以应对2025年更激烈的竞争 [1][7][19] 来时的路 理想汽车 - 2015年由李想创立,初期聚焦增程式和智能电动技术研发 [1] - 2018年发布首款车理想ONE,凭借增程式技术解决续航痛点,实现超1000公里综合续航 [2] - 2020年纳斯达克上市,2022年推出理想L9和L8,定位二胎和三世同堂家庭,避开低价竞争 [3] - 2023 - 2024年推出L7和L6,下沉25万元市场,支撑2000亿级别市值 [3] 小鹏汽车 - 2014年由何小鹏等人联合创办,2015年正式注册,初期发挥互联网和智能硬件优势,引入前沿科技 [4] - 2017年首批量产车1.0下线,面向“极客”群体;2018年小鹏G3上市交付,定位互联网基因纯电SUV [4] - 2020年小鹏P7交付,定位智能轿跑,成为主力车型 [4] - 后续推出P5、G9、G6、X9等车型,2023 - 2024年被理想拉开距离,后通过改革逆转下滑局面 [5] - 2024年下半年推出MONA M03和P7+,MONA M03吸引青年消费者 [6] 市场晴雨表 理想汽车 - 2023年交付37.6万台,同比增长182.2%,L系列贡献大部分销量,L7月均交付破万 [8] - 2024年L7、L8、L9单月交付回落,L6发力,全年交付量达50万台 [9] 小鹏汽车 - 2023年销量超14万辆,同比增长15%,P7销量不如2022年,P5高开低走,G6和G9辨识度不高 [10] - 2024年12月MONA M03销量达15877台,带动销量连续4个月突破3万台 [11] 定位优先 理想汽车 - 创立初期选择增程式技术解决续航痛点,2021年理想ONE成拳头产品 [12] - 2022年后精准定位二胎和三世同堂家庭,L8、L9成现象级产品,后推出L6、L7竞争力强 [13] - 发布新品节奏有序,专注25万元以上SUV市场,避开低价竞争 [15] 小鹏汽车 - 创立初期以智能化为核心竞争力,2021年P7、G3成拳头产品 [12] - 最初以SUV出道,P7让其进入第一梯队,后续车型未现爆款 [14] - 2024年下半年回到轿车领域,MONA M03选对赛道和对手,销量走高 [14] - 产品版图分散,覆盖10 - 35万元轿车和SUV领域,前期研发成本高 [15] 缺啥补啥 理想汽车 - 2月25日官宣首款纯电SUV理想i8即将发布,预计7月上市,定价35 - 40万元,对标多款王牌车型 [17] 小鹏汽车 - 2月28日2025款小鹏G6首秀,今年将对G6、G9、X9迭代,推出G7、G01、E29和汇天陆地航母四款新车 [18] - G7定位25万元中型纯电SUV,G01为增程式六座中大型SUV,E29为纯电轿跑,汇天陆地航母年底发售 [18]
北京今年最大造车融资,100亿
投资界· 2024-12-26 15:47
作者 I 刘博 攸关生死的融资竞赛。 报道 I 投资界PEdaily 造车江湖迎来今年收官之战。 投资界获悉,1 2月2 4日晚间,北汽蓝谷发布公告,旗下子公司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 公司(简称"北汽新能源")完成增资扩股,一举引入11家外部战略投资者以及北京汽 车,总计增资1 0 1.5亿元。 2 0 0 9年成立,北汽新能源坐落于北京经开区,曾有过连续数年电动汽车销冠的高光时 刻;也一度走入低谷,销量告急。目前,北汽新能源一手力推极狐品牌,一手联合华为发 布享界S9,正在打响一场翻身仗。 没有最卷,只有更卷。行至岁末,一笔笔造车百亿融资目不暇接——智己汽车整体B轮融 资94亿元、阿维塔顺利完成110亿元C轮融资……正如多年来投资圈内一个共识:智能电 动汽车将重现当年国产手机的厮杀一幕。 估值360亿 刚刚,宁德时代也投了 一纸公告披露了更多投资细节。 具体来看,北汽新能源此次增资阵容豪华,一举囊括了三大主流类型机构—— 首先是北京国资机构,包含北京国有资本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 司、北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亦庄国际新兴产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北京京能绿 色能源并购投资基金(有限合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