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汽车电子
icon
搜索文档
华勤技术(603296)2024年年报与2025年一季报点评:2025Q1营收高速增长 打造全球智能产品平台
新浪财经· 2025-04-29 10:40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收入1098.78亿元,同比+28.76%,归母净利润29.26亿元,同比+8.1% [1] - 2024Q4收入338.68亿元,同比+65.58%,归母净利润8.76亿元,同比+21.25% [1] - 2025Q1收入349.98亿元,同比+115.65%,归母净利润8.42亿元,同比+39.04% [2] - 2024年毛利率9.30%,同比-2.03pct,净利率2.65%,同比-0.46pct [3] - 2025Q1毛利率8.42%,同比-5.41pct,净利率2.40%,同比-1.27pct [3] 业务分项 - 高性能计算业务2024年营收632亿元,同比+28.79%,占比57.54% [4] - 数据业务营收同比+178.8%,笔电业务突破北美大客户 [4] - 智能终端业务营收353.16亿元,同比+12.93%,占比32.14%,智能手机与智能穿戴出货增长 [4] - AIoT及其他业务营收46.72亿元,同比+187.93%,游戏掌机发货超200万只,XR量产交付 [4] - 汽车电子业务营收15.62亿元,同比+91%,智能座舱与智驾域控获客户突破 [4] 战略与展望 - 推进"3+N+3"战略升级,聚焦智能终端、笔电、数据中心硬件生态,拓展汽车电子等新赛道 [5] - 2024年完成越南、印度制造规模交付,上海全球研发总部入驻 [5] - 预计2025年数据业务保持高增长,整体营收增速20%+ [5] - 2025-2027年营收预测分别为1352.54/1627.91/1915.53亿元,归母净利润35.38/41.65/47.78亿元 [6] 运营效率 - 2024年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0.20%/2.09%/4.69%,同比优化0.08/0.45/0.64pct [3] - 2025Q1期间费用率进一步下降,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同比降0.10/1.25/2.75pct [3]
长电科技(600584):先进封装技术+产能全球化布局 变局中积蓄向上动能
新浪财经· 2025-04-29 10:35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9.62亿元,同比+21.24%,归母净利润16.10亿元,同比+9.44% [1][2] - 2024Q4营业收入109.84亿元,同比+18.99%,环比+15.72%,归母净利润5.33亿元,同比+7.28%,环比+16.66% [2] - 2024Q4毛利率达13.34%,环比+1.12pct,净利率4.93%,环比+0.14pct [3] 运营效率与资本支出 - 2024Q4存货37.92亿元,环比下滑近20%,存货周转天数降至40.23,环比-18.33%,应收账款周转天数降至49.95,环比-8.50% [3] - 2024Q4资本支出15.02亿元,同比+116.21%,环比+23.17% [3] 业务结构与下游应用 - 2024年收入按应用领域划分:通讯电子44.8%、消费电子24.1%、运算电子16.2%、汽车电子7.9%、工业及医疗电子7.0% [3] - 运算电子收入同比+38.1%,汽车电子收入同比+20.5%,除工业领域外各下游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3] - 子公司星科金朋、长电韩国、长电先进2024年收入分别达121.85亿元(+7.39%)、158.15亿元(+28.93%)、16.88亿元(+35.36%),净利润分别+120.89%、+22.21%、+257.14% [3] 技术研发与战略布局 - 公司在AI、汽车电子、存储等领域加大技术投入,收购晟碟半导体80%股权扩大市场份额 [2] - 拥有SiP、WL-CSP、FC等先进封装技术,2024年研发支出17.18亿元,同比+19.33% [4] - 2025年计划在高端3D封装、光电合封、散热技术等领域突破 [4] 行业趋势 - 半导体行业整体回暖,公司通过产品结构优化和全球化布局维持增长 [2] - 高性能封装技术在高附加值应用(如AI、汽车电子、5G通信)中的战略布局加速 [3]
建邦科技(837242):2024年报、2025年一季报点评:推进国内线下及跨境电商客户开拓,业绩保持高速增长
东吴证券· 2025-04-28 19:3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建邦科技积极推进国内线下及跨境电商客户开拓,业绩保持高速增长;传动及转向系统营收占比过半,汽车电子新品增速显著;高端汽车电子产品自产转型,跨境电商订单增长可期;考虑美国关税短期冲击,调整2025 - 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新增2027年预测,维持“增持”评级 [1][2][3][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盈利预测与估值 |指标|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558.43|752.24|890.35|1,072.56|1,298.40| |同比(%)|31.93|34.71|18.36|20.46|21.06|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69.65|106.50|116.98|147.03|182.68| |同比(%)|38.10|52.91|9.84|25.69|24.25| |EPS - 最新摊薄(元/股)|1.06|1.62|1.78|2.23|2.77| |P/E(现价&最新摊薄)|30.10|19.68|17.92|14.26|11.48|[1] 投资要点 - 2024年度报告实现营收7.52亿元,同比+34.71%;归母净利润1.07亿元,同比+52.91%;扣非归母净利润1.03亿元,同比+48.89%;2025Q1实现营收1.75亿元,同比+22.51%;归母净利润0.19亿元,同比+49.72%;扣非归母净利润0.18亿元,同比+48.12%;营收上升因新产品研发和国内外市场开拓,境内市场营收同比+46.43%;2024年销售毛利率同比增加0.38pct至30.00%,销售净利率同比增加1.68pct至14.15%,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为4.19%/4.64%/-0.59%/3.06%,同比-0.91/-0.57/-0.38/-0.39pct [2] - 传动与转向系统分别实现营收2.16/1.63亿元,同比增速+21.85%/+87.10%,在总营收占比为28.73%/21.68%,毛利率分别同比-0.05pct/+1.31pct至30.53%/28.06%;电子电气系统营收同比+37.96%至1.11亿元,在总营收占比+0.35pct至14.71%,毛利率同比+1.19pct至31.76%;汽车电子营收同比+107.15%至0.72亿元,在总营收占比同比+3.37pct至9.62%;制动与发动系统分别实现营收0.72/0.59亿元,同比增速为-0.47%/+10.80% [3] - 产品优势为成熟供应体系保障产品质量和交货稳定性,截至2024年底合计管理SKU 3万余个,每年投放新品SKU 2 - 3千个;自产转型方面,截至2024年底共管理汽车电子SKU 300余项,子公司拓曼电子自产100余项;渠道拓展推动“线上、线下、境内、境外”协同发展,与多家企业合作,订单量增加,2024年中国大陆收入占比提升至46.44% [4] 市场数据 - 收盘价31.84元;一年最低/最高价11.69/41.50元;市净率3.35倍;流通A股市值1,170.65百万元;总市值2,096.29百万元 [7] 基础数据 - 每股净资产9.50元;资产负债率28.81%;总股本65.84百万股;流通A股36.77百万股 [8] 三大财务预测表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流动资产(百万元)|741|908|1,097|1,343| |非流动资产(百万元)|114|114|111|98| |资产总计(百万元)|855|1,022|1,208|1,441| |流动负债(百万元)|246|307|363|435| |非流动负债(百万元)|4|1|1|1| |负债合计(百万元)|250|307|363|436| |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百万元)|603|713|843|1,004| |所有者权益合计(百万元)|605|714|845|1,005|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752|890|1,073|1,298| |营业成本(含金融类)(百万元)|527|626|753|907| |净利润(百万元)|106|117|147|183|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107|117|147|183| |经营活动现金流(百万元)|43|159|154|202| |投资活动现金流(百万元)| - 61| - 26| - 23| - 17| |筹资活动现金流(百万元)| - 24| - 12| - 16| - 22| |现金净增加额(百万元)| - 36|123|115|163| |毛利率(%)|30.00|29.68|29.82|30.13| |归母净利率(%)|14.16|13.14|13.71|14.07| |收入增长率(%)|34.71|18.36|20.46|21.06| |归母净利润增长率(%)|52.91|9.84|25.69|24.25| |每股净资产(元)|9.21|10.82|12.81|15.24| |ROIC(%)|18.01|17.56|18.67|19.60| |ROE - 摊薄(%)|17.66|16.42|17.44|18.20| |资产负债率(%)|29.23|30.07|30.05|30.25| |P/E(现价&最新股本摊薄)|19.68|17.92|14.26|11.48| |P/B(现价)|3.46|2.94|2.49|2.09|[10]
【招商电子】沪电股份:AI需求驱动公司继续高速增长,国内外新增产能释放望驱动业绩向上
招商电子· 2025-04-27 20:51
公司业绩表现 - Q1收入40.38亿同比+56.25%环比-6.77%,归母净利7.62亿同比+48.11%环比+3.20%,扣非归母净利7.45亿同比+50.07%环比+0.71% [3] - 毛利率32.75%同比-1.11pct环比+0.96pct,净利率18.82%同比-0.84pct环比+1.82pct [3] - 利润增速低于收入增速主因:股权激励费用同比增加约6,000万、汇兑收益同比减少约4,900万、泰国工厂亏损约5,100万、国内产能扩充导致期间费用增加 [3] 业务驱动因素 - AI算力需求驱动业绩高速增长,下游AI高算力计算场景对PCB的结构性需求持续旺盛 [3] - 800G领域订单快速放量,AI相关订单能见度长,公司加速扩充国内产能并推动海外产能爬坡 [3] - 高阶交换机及AI服务器相关产品保持放量态势,预计Q2业绩呈现环增趋势 [3] 研发与技术进展 - GPU平台产品已批量生产,支持112/224Gbps速率,下一代GPU平台及XPU产品正与客户共同开发 [3] - NPC/CPC交换机产品开始批量生产,112Gbps/Lane盒式与框式交换机已批量交付,224Gbps产品配合客户开发中 [3] - 汽车电子领域实现埋嵌低压功率芯片技术批量导入,合作开发埋嵌高压碳化硅芯片主驱逆变器线路板 [3] 产能与未来展望 - 泰国厂及国内新增产能预计25H1加速爬坡和建设,逐步打破产能瓶颈 [3] - 25-26年AI算力+汽车板将继续推动业绩增长,400G/800G/1.6T交换机、AI服务器用高多层板、高阶HDI出货占比有望提升 [3] - 汽车业务在ADAS、智能座舱域控、电机电控板等领域具备优势,子公司胜伟策推进48V p2Pack和800V高压p2Pack技术商用化 [3]
【招商电子】新洁能:25Q1营收稳健增长,关注汽车等成长性下游贡献
招商电子· 2025-04-27 20:51
财务表现 - 公司25Q1营收4.49亿元,同比+20.81%/环比-5.01%,毛利率36.58%,同比+1.82pcts/环比+0.61pct,归母净利润1.08亿元,同比+8.2%/环比+5.76% [3] - 2024年营收18.28亿元,同比+23.83%,归母净利润4.35亿元,同比+34.5%,毛利率36.42%,同比+5.67pcts,净利率23.57%,同比+2.05pcts [3] - 25Q1净利率23.88%,同比-2.71pcts/环比+2.45pcts,同比增速低于收入增速主要系研发费用增加和利息收入减少 [3] 产品结构 - SGT-MOS 24年营收7.8亿元,同比+43%,占比提升5.75pcts至42.86%,25Q1订单持续增长 [3] - 沟槽MOS 24年营收5.27亿元,同比+16.23%,占比降至28.96% [3] - IGBT 24年营收2.75亿元,同比+3.17%,占比降至15.08%,25Q1光伏IGBT产品加速回暖 [3] - 超结MOS 24年营收2.16亿元,同比+17.35%,销量同比增加45%以上 [3] 下游应用 - 2024年下游占比:工业自动化35%、汽车电子18%、光伏储能15%、泛消费15%、AI算力及通信9%、机器人4%、智能短交通4% [3] - 汽车电子领域与比亚迪、联合电子、伯特利等头部客户合作,预计2025年将快速发展 [3] - AI算力及通信领域产品已应用于服务器电源领域海内外头部客户并实现批量销售 [3] - 光储领域客户端库存有效去化,加快推广第七代IGBT产品 [3] 战略布局 - 工业领域布局低空经济相关客户,MOS产品应用于无人机BMS、电驱等核心部件 [3] - 智能机器人领域已有多款产品进入并获得头部客户订单 [3] - 投资浙江德倍斯(持股10%)、陶瓷基板材料供应商、中科海芯(直接持股19.1%+间接持股5.4%)布局自主可控RISC-V处理器芯片 [3]
2025汽车半导体生态大会 | 顺络电子唐瑞曦:创新产品和精彩演讲展示汽车电子实力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4-27 18:52
公司概况 - 顺络电子于2000年在深圳成立 目前共有11个工业园区 2024年销售额达59亿 [4] - 汽车电子是公司增速最快的领域 2016年独立设立汽车电子事业部和生产线 [4] - 公司产品已通过AEC-Q200认证 在材料、工艺、设备方面具备优势 [5] 产品技术 - 提供车载照明、电池管理系统、智能座舱等十大领域解决方案 技术平台包括绕线技术和叠层技术 [5] - 功率电感AMPR系列采用模压工艺和合金材料 尺寸更小功率更大 符合AEC-Q200 G1标准 [5] - 滤波电感AWL-FP系列通过绕线优化实现宽频段高阻抗特性 [5] - 金属端子共模扼流器体积缩小50% 满足车规级小型化趋势 [6] - 电池管理系统产品失效率从100PPM降至0.1PPM以下 [7] - OBC/DC-DC应用通过注塑工艺和PCB集成提升功率密度 [8] 市场表现 - 荣获2025汽车半导体生态大会"年度汽车产业链突破奖" [10] - 2025上海车展展示功率电感、射频电感等高性能被动器件 覆盖汽车电子十大关键领域 [13] 行业应用 - 产品矩阵包括信号线/电源线共模、脉冲变压器、RF电感等 应用于智能座舱和驾驶领域 [5] - 共模产品支持CAN-BUS、千兆以太网等场景 千兆以太网共模扼流器通过OPEN Alliance测试 [6] - 脉冲变压器采用"C"型Pin设计解决传统产品共面度问题 [7]
深耕存储创新,兆易创新解锁多领域增长密码
半导体芯闻· 2025-04-27 18:46
行业趋势与数字化浪潮 - 数字化浪潮下,各行业对电子技术依赖度提升,数字能源、具身智能、汽车电动化与智能化、消费电子与物联网成为核心发展方向 [1] - 光储充一体化加速发展,AI驱动服务器电源标准升级,工业自动化因具身智能重塑生产模式 [1] - 车规芯片需求井喷,消费电子智能化升级推动AI应用场景拓展,存储、MCU、传感器等电子器件面临性能、功耗、成本的严苛要求 [1] 兆易创新产品布局与技术成果 - 公司展示存储器、微控制器、传感器、模拟芯片等多领域技术成果,覆盖数字能源、工业具身智能、汽车电子、消费电子与物联网 [1][4] - 存储产品为主营业务,SPI NOR Flash凭借高性能、高可靠性在全场景应用中渗透,尤其在AI终端、AI服务器、新能源、汽车电子领域 [5][7] - 车规级产品全球累计出货量突破两亿颗,通过AEC-Q100、ISO 26262:2018 ASIL D认证,支持-40℃至125℃宽温域 [8][10] 存储产品技术亮点与应用场景 - AI终端领域:64-256Mb SPI NOR Flash支持八线接口,数据传输速率达400MB/s,满足本地模型快速加载需求 [7] - GD25Q系列时钟频率133MHz,适用于AI玩具、翻译笔等高速场景;GD25LF系列时钟频率166MHz,数据吞吐量104MB/s,适配AI PC [7] - AI服务器领域:SPI NOR Flash支持125℃高温运行,数据保持20年,擦写次数10万次,已应用于PCIe接口算力卡 [7] - 新能源领域:产品针对热冲击、振动设计,智能电表升级中实时数据存储需求推动渗透,储能BMS中实现稳定存储 [7][8] 汽车电子与机器人市场机遇 - 车规级SPI NOR Flash覆盖智能座舱、数字仪表等场景,与芯驰、联阳ITE等主流平台合作,推出64/128Mb 8线产品满足高速读取需求 [10] - 机器人与新能源汽车架构趋同,核心组件需求共振,公司布局高可靠性Flash以应对机器人产业增长 [11] 存储市场周期与公司策略 - 2024年存储芯片价格触底回升,2025年进入上行周期,公司SPI NOR Flash全球市场份额20.4%,Fabless厂商中第一 [14] - 无晶圆厂模式依托国内代工,供应链灵活且毛利率优于IDM厂商,高端市场布局巩固盈利能力 [14] - 利基型存储工艺进步放缓,公司优化现有工艺平衡性价比与技术前瞻性 [15] 新品发布与技术突破 - 推出GD5F1GM9高速QSPI NAND Flash,24nm工艺,读取速度达传统SPI NAND的2-3倍,支持8bit ECC纠错与双电压 [16] - 1Gb容量、WSON8 6x5mm/BGA24封装,适用于安防监控、工业自动化等快速启动场景 [16] - 新品融合NOR Flash高速读取与NAND Flash大容量特性,填补高性能SPI NAND市场空白 [16] 核心竞争力与未来战略 - 技术领先与生态闭环构建核心竞争力,全品类、全场景、全周期布局推动国产存储从"替代"到"引领" [17] - 产品覆盖AI终端本地模型加载、ADAS数据交互、智能电表实时存储等数字经济刚需场景 [17]
钧崴电子2024年营收6.59亿元,精密电阻业务同比增超20%
巨潮资讯· 2025-04-25 16:53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6.59亿元,同比增长16.94% [2][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6亿元,同比增长17.39% [2][3] - 扣非净利润1.04亿元,同比增长22.95% [2][3]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6亿元,同比增长15.49% [3]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1.67%,同比提升0.47个百分点 [3] - 资产总额12.55亿元,同比增长17.74% [3] 产品结构 - 核心产品电流感测精密电阻收入4.12亿元,同比增长21.31% [2] - 熔断器业务收入1.43亿元,同比增长10.1% [2] 市场拓展 - 在手机通讯、消费电子等传统市场拓宽产品线并提升份额 [3] - 汽车电子、工业、通讯等新兴战略市场获全球头部客户认可 [3] - 加速拓展日本、韩国、印度、欧洲及北美等关键市场 [4] 战略布局 - 积极布局汽车电子、新能源光储及AI服务器等新兴产业 [4] - 通过材料自主开发、自动化制造升级持续降本增效 [4] - 加大研发投入拓展高附加值产品线如电流传感器 [4] - 目标成为全球领先的综合电流感测方案解决商 [4] 运营管理 - 拓宽销售渠道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3] - 加快数字化转型导致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增加 [3]
睿远旗下基金公布一季报!大幅减持中国移动 看好后市投资机遇
智通财经· 2025-04-17 15:32
文章核心观点 - 4月17日睿远基金披露旗下公募产品2025年一季报,各基金调仓明显,多只重仓股减持,“睿远三将”管理的三只产品中仅睿远成长价值未跑赢业绩比较基准,其他部分产品业绩领先基准,基金经理对市场发表看法 [1] 各基金业绩表现 - 睿远成长价值A、C季内净值增长率分别为2.45%和2.35%,跑输业绩比较基准0.16和0.26个百分点 [2] - 睿远均衡价值三年持有混合A季度净值涨5.79% [3] - 睿远稳进配置两年A、C份额季内净值增长率分别为3.01%和2.94%,跑赢业绩比较基准2.99和2.92个百分点 [4] - 睿远稳益增强30天、睿远港股通核心价值季内业绩领先业绩比较基准,睿远港股通核心价值A、C季内净值增长率分别达18.39%、18.27% [5] 各基金持仓变动 睿远成长价值 - 新买入1311.98万股胜宏科技,增持腾讯控股、寒武纪,减持宁德时代、中国移动、立讯精密、广汇能源、巨星科技、迈为股份,港股持仓比重从2024年末的23.39%增至25.97% [2] 睿远均衡价值三年 - 前十大重仓股新增分众传媒,腾讯控股持仓占比9.51%为第一大重仓股,中国财险等退出前十大重仓股 [3] 睿远稳进配置两年 - 大比例减持中国移动,一季度末持有410万股,较去年底持仓降幅超43%,减持腾讯控股、伟明环保,增配宁德时代,环比加仓近10%,新进重仓阿里巴巴 - W [4] 基金经理观点 傅鹏博、朱璘 - 一季度布局受益于国内人工智能、汽车电子的PCB个股及恒生科技板块个股,对组合贡献突出;医药板块采取“多品种多赛道”策略;传统能源、光伏能源个股表现不佳产生负贡献 [6] - 展望二季度,认为政府有应对预案化解出口压力,“危”会转“机”推动改革,期待内需刺激政策,将寻找基本面反转和景气度向上的公司 [6] 饶刚 - 短期内关税加码对出口有负面影响,但也是调整国内经济结构的机遇,消费作为经济增长主动力和压舱石的角色将巩固夯实 [6] 赵枫 - 宏观经济有启稳回升趋势,房地产市场下跌减缓,一线城市房价启稳,核心地段土地拍卖升温,相关问题有政策措施,宏观经济有望年内积极变化支持股市上涨 [7]
现有产能利用率低于可比同行,燕东微为何再欲募资40亿元建设12英寸新产线?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16 23:00
融资与增资计划 - 公司拟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资40.2亿元,全部由控股股东北京电控认购,主要用于北电集成12英寸产线建设和补充流动资金 [1] - 子公司燕东科技及北京电控、天津京东方等七方拟对北电集成增资,其中燕东科技、天津京东方、亦庄国投、北京国管分别增资49.9亿元、20亿元、25亿元和25亿元 [1] - 增资完成后燕东科技将控制北电集成,四家增资方签订一致行动协议同意按公司意愿行动 [1] 产线建设与技术升级 - 公司正在建设两条12英寸产线,前次募投项目工艺节点为90nm-65nm,产品包括高密度功率器件、显示驱动IC等,应用于AIoT、新能源、汽车电子等领域 [2][4] - 本次募投项目工艺提升至55nm-28nm,新增OLED显示驱动芯片、数模混合芯片等产品,可拓展至安防领域 [2][4] - 前次募投项目一阶段已于2024年7月达产月产2万片,二阶段预计2025年7月达产月产4万片 [3] 财务与运营状况 - 2021-2024年9月晶圆制造毛利率持续下降,分别为21.79%、10.80%、-19.72%、-26.99%,主要因6/8英寸产品价格低及12英寸产线调试阶段产品单价偏低 [5] - 同期产能利用率从93.14%降至80.82%,低于可比同行华润微(90%+)、华虹公司(近100%)、晶合集成(高位)等 [6][7][8][10] - 公司预计12英寸65nm产线达产后可实现高利用率,本次28nm项目按96%产能利用率测算,已与多家客户签订合作意向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