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
搜索文档
稳定币规定持续推进,银行板块大涨!金融ETF(510230)涨超1%
搜狐财经· 2025-07-10 11:35
稳定币发展前景及对传统银行的影响 - 稳定币使用规模持续上升 美国可能将稳定币与美债结合以处理国债问题 中国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可能推出人民币相关稳定币 这些因素将极大拓展稳定币未来发展空间 [1] - 稳定币在跨境支付领域的成本和速度优势明显优于传统银行 其发展将冲击银行跨境支付业务 [1] - 银行若自行发行稳定币可能促使传统存款向稳定币转移 一方面降低负债端成本并扩大净息差 另一方面利用区块链技术可减少合规成本支出 [1] - 在中国金融环境下 银行仍是金融稳定核心 稳定币发展大概率在银行体系内推进 这将促进银行体系进化并提升整体板块竞争力 [1] 金融ETF及180金融指数 - 金融ETF跟踪180金融指数 该指数由中证指数公司编制 从沪深两市金融行业选取规模大、流动性好的180只股票作为成分股 [1] - 指数覆盖银行、保险、证券等子行业 反映金融行业上市公司证券整体表现 [1]
架设跨境资本高效通途
金融时报· 2025-07-10 11:16
债券通八周年发展成果 - 截至2025年5月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已吸引70个国家和地区1169家国际投资者 境外机构持有在岸债券规模达4.35万亿元 近5年年均复合增速12% [1] - 债券通"北向通"2024年总交易额10.4万亿元创新高 2025年前5个月成交额4.66万亿元 同比增加205亿元 [3] - 境外机构通过债券通持仓中的在岸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可作为"北向互换通"抵押品 2025年1-5月境外机构银行间市场现券交易7.9万亿元 [7] 三项对外开放优化措施 - 扩大"南向通"境内投资者范围至券商/基金/保险/理财四类非银机构 突破原有仅限银行类金融机构和QDII/RQDII的限制 [3][4] - 优化离岸回购业务机制 交易币种扩展至美元/欧元/港币等多币种 取消回购质押券冻结 简化CMU OmniClear账户开立流程 [5] - 完善互换通机制 推出30年利率互换合约和LPR利率互换产品 建立报价商动态管理机制 调整每日交易净限额 [5][6]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角色强化 - "南向通"年度资金净流出额度5000亿元 每日额度200亿元 香港债市具备发行货币多元/利率中枢高等特点 [4] - 香港金管局提出新措施将巩固香港作为全球离岸人民币枢纽地位 证监会计划三策并举扩大离岸人民币产品生态 [8] - 债券通公司强调将继续推动在岸离岸人民币产品生态圈多元化发展 支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2][8] 衍生品市场发展动态 - "北向互换通"已吸引82家境外机构入市 累计成交超12000笔 名义本金总额6.9万亿元 日均成交规模数倍增长 [7] - 30年利率互换合约上线有助于境外机构执行更丰富交易策略 提升持有人民币债券意愿 [6] - 市场期待更丰富的利率汇率风险管理工具及便利的结算/税收机制安排 [8][9]
上证指数今年以来首次突破3500点
中国证券报· 2025-07-10 04:47
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7月9日盘中最高报3512.67点,为今年以来首次突破3500点,收盘报3493.05点,下跌0.13% [1] - 创业板指上涨0.16%至2184.67点,宁德时代贡献12.04点,超过创业板指上涨点数 [2] - 深证成指小幅下跌6.60点,宁德时代、东山精密、牧原股份合计贡献23.71点 [2] - A股市场成交额达1.53万亿元,较前一日增加528亿元,沪市成交5959.63亿元,深市成交9092.24亿元 [2] 行业板块 - 传媒、农林牧渔、商贸零售行业领涨,分别上涨1.35%、0.65%、0.48% [2] - 有色金属、基础化工、电子行业跌幅居前,分别下跌2.26%、0.85%、0.82% [2] - 银行板块领涨各大行业板块,今年以来累计上涨18.38% [4] - 科技板块细分领域如稳定币、DeepSeek、电路板、光芯片等大涨 [4] 个股表现 - 33只股票盘中创历史新高,其中银行股5只,科技股10只 [3][4] - 北京银行今年以来累计涨幅超过20%,京北方累计涨幅超过160% [4] - 人形机器人板块早盘涨逾2%,收盘上涨0.32%,豪森智能20%涨停 [3] - 传媒板块中文在线涨逾10%,华媒控股、欢瑞世纪涨停 [3] 机构观点 - 中国银河证券认为CIPS规则修改加速人民币国际化,利好银行跨境业务 [4] - 国泰海通看好光模块、光器件、算力等板块,因海外云厂商资本开支预期上修与国内智算中心建设加速 [5] - 国投证券建议传媒行业关注龙头标的,游戏板块侧重龙头公司,影视板块关注预期差黑马标的 [3] - 华泰证券建议配置大金融、中报景气方向如PCB、游戏、存储,以及创新药、科技等产业周期向上的板块 [7]
债市开放大动作!多家机构发声
中国基金报· 2025-07-09 22:06
债券通"南向通"扩容政策 -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三项对外开放优化措施 包括完善债券通"南向通"运行机制 将境内投资者范围扩大至券商 基金 保险 理财等4类非银机构 措施将于2025年8月25日生效 [1] - 扩容前债券通"南向通"仅面向41家银行类金融机构及QDII/RQDII 扩容后非银机构可通过香港金管局指定做市商直接交易 [3][6] - 景顺亚太区固定收益主管指出扩容有助于非银机构构建跨市场 跨币种多元化组合 提升收益潜力并降低单一市场利率波动风险 [3] 市场影响与机构观点 -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表示当前美元 欧元利率较高背景下 扩容更好满足境内配置需求 同时激励创新产品推出 [3] - 彭博大中华区总裁认为扩容需配套高质量数据支持和研究能力 是人民币国际化重要环节 将提升人民币资产国际吸引力 [4] - 中银香港副总裁指出扩容将增强香港债券市场流动性 尤其推动点心债市场发展 2024年点心债发行额达944亿美元 [7][8] 额度与交易机制变化 - 债券通"南向通"当前年度额度为5000亿元等值人民币 机构预测扩容后额度将上调 显著高于QDII债券投资额度(1700亿美元总额中债券占比低) [6][7] - 相比QDII/RQDII需设立投资产品的间接渠道 "南向通"允许内地投资者与香港做市商直接交易 无单一交易或标的额度限制 [6][7] 未来展望 - 汇丰香港主管表示将针对内地非银机构提供个性化方案 优化措施有望吸引全球投资者增配中国固定收益资产 [10] - 市场期待推出互换通"南向通"以管理境外债券利率风险 目前仅北向互换通上线 [10] - 工银国际指出人民币资产配置需求提升 国际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乐观情绪增强 人民币国际化迎来窗口期 [10]
抛抛抛!美债持仓量一降再降,美财长迫不及待喊话中国,好话说尽
搜狐财经· 2025-07-09 21:40
中国减持美债与增持黄金 - 中国连续8个月减持美债,累计减持规模达5577亿美元,3月单月减持189亿美元 [1][5] - 中国美债持仓量从峰值1.3万亿美元降至7654亿美元 [5] - 中国央行黄金储备连续8个月增持,截至6月底达7390万盎司 [5] 美国财政状况与应对措施 - 美国国债规模突破36万亿美元,财政赤字问题严重 [7] - 美国财长贝森特对中国释放温和信号,呼吁"建设性对话"以稳定美债市场 [3][9] - 美国对日韩等盟友加征25%关税,同时对中国采取缓和态度 [3] 中国战略调整与金融安全 - 中国减持美债是系统性战略调整,旨在减少对美元资产的依赖 [5][11] - 中国推动"一带一路"、人民币国际化和数字货币测试,构建自主金融框架 [11] - 美国频繁使用金融制裁(如冻结伊朗资产、制裁俄罗斯)促使中国加速去美元化 [7][11] 国际市场影响与连锁反应 -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美债持有国,其抛售行为可能引发其他国家效仿,导致美债价格暴跌 [9] - 中东产油国、拉美国家及欧盟成员国关注中国操作,美元体系根基可能被动摇 [9] - 美联储迟迟不降息加重债务负担,可能引发金融危机 [7] 中美关系与未来谈判 - 美国试图通过高层会谈(涉及贸易、俄乌局势、伊朗核问题等)拉住中国 [13] - 中方要求平等对话,拒绝单方面要求,强调金融自主权 [15] - 美国"举债上瘾"的财政状况面临结构性风险,中国不愿继续充当"输血者" [13]
新大陆(000997):设立跨境支付子公司,已取得美国MSB牌照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7-09 19:49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目标价格为 39.00 元 [4][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设立跨境支付子公司 NovaPay 并取得美国 MSB 牌照,为跨境支付业务开展奠定基础 [1][5] - 伴随人民币国际化和国内企业出海,跨境支付市场前景广阔 [5] - 考虑公司是收单行业龙头,海外业务、AI 应用和网证网号有望打开增长空间,维持 2025 - 2027 年 EPS 预测值并给予 2025 年 30 倍 PE [5] 财务摘要 营业收入 - 2023 - 2027 年分别为 82.5 亿元、77.45 亿元、86.53 亿元、98.94 亿元、117.05 亿元,增速分别为 11.9%、 - 6.1%、11.7%、14.4%、18.3% [3] 净利润(归母) - 2023 - 2027 年分别为 10.04 亿元、10.1 亿元、13.44 亿元、15.71 亿元、19.16 亿元,增速分别为 362.9%、0.6%、33.1%、16.9%、22.0% [3] 每股净收益(元) - 2023 - 2027 年分别为 0.97 元、0.98 元、1.30 元、1.52 元、1.86 元 [3] 净资产收益率(%) - 2023 - 2027 年分别为 15.7%、14.7%、17.7%、18.2%、19.4% [3] 市盈率(现价&最新股本摊薄) - 2023 - 2027 年分别为 32.83、32.63、24.52、20.97、17.19 [3] 交易数据 - 52 周内股价区间为 12.03 - 32.65 元,总市值 329.43 亿元,总股本/流通 A 股为 10.32 亿股/10.26 亿股,流通 B 股/H 股为 0 [4] 资产负债表摘要 - 2023 - 2027 年股东权益分别为 67.08 亿元、72.58 亿元、80.08 亿元、91.06 亿元、104.85 亿元,每股净资产分别为 6.90 元,市净率(现价)为 4.6,净负债率为 - 51.19% [4] 可比公司估值 | 股票代码 | 股票简称 | 总市值(亿元) | EPS(元) | | | P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24A | 2025E | 2026E | 2024A | 2025E | 2026E | | 300130.SZ | 新国都 | 180.91 | 0.41 | 1.27 | 1.47 | 78 | 25 | 22 | | 300773.SZ | 拉卡拉 | 227.52 | 0.44 | 0.85 | 0.97 | 66 | 34 | 30 | | 9923.HK | 移卡 | 57.40 | 0.22 | 0.22 | 0.24 | 56 | 57 | 51 | | | | 平均值 | 0.36 | 0.78 | 0.89 | 67 | 39 | 34 | | 000997.SZ | 新大陆 | 329.43 | 0.98 | 1.30 | 1.52 | 33 | 25 | 21 | [8]
刘锋:如何以资产锚定突破人民币国际化中的信用困境|政策与监管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7-09 17:26
人民币国际信用体系构建的核心问题 - 境内海量实体经济与金融资产需通过市场化、法治化机制转化为人民币国际化的信用基石 [1] - 数字技术需赋能全球资本实现对人民币标的资产的"信用锚定",提升国际认可度与吸引力 [1][2] 房地产行业的跨境流动性困境 - 中资房企境外债券违约总额达1470亿美元(2021年至今),现金回收率仅0.6%,暴露跨境信用转化机制梗阻 [2] - 核心资产(如土地、商业地产)因跨境流动限制难以变现,导致"有资产、无流动性"僵局(中国奥园债务重组2628亿元但资产无法跨境处置) [4] - 房企重组抵押资产多位于非核心城市,价值折损率超40%,司法跨境执行失效进一步削弱投资者回收预期 [4] - 市场信心崩塌引发恶性循环:2023年百强房企销售额同比下降30%,建业地产违约前销售额暴跌48.6% [4][5] 金融资产市场化与法治化短板 - 境外投资者配置人民币资产受限于QFII/RQFII配额机制,高风险资产流通受阻 [7] - 跨境司法执行失效(如香港法院清算令对恒大境内资产无强制力)导致债转股方案难以落实 [7] - 离岸人民币(CNH)资金池规模仅1.5万亿元,不足在岸总量的3%,制约流动性储备能力 [7] 数字化实体资产信用锚定的滞后 - 数字人民币跨境应用聚焦支付效率(如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但未解决资产信用锚定问题 [9] - 商业地产等非标资产缺乏链上确权框架,离岸RWA(如不动产代币化)与在岸监管审慎形成失衡 [9] - 美元稳定币已构建闭环生态(1650亿美元链上稳定币100%锚定美债),数字化手段强化美元霸权 [9] 破局路径:数字金融重构实体资产信用 - **RWA激活不动产流动性**:香港《数字资产发展政策2.0》将房地产纳入代币化,某港资房企通过"碎片化确权+链上清结算"模式3个月内盘活30亿元资产,日均交易量增五倍 [11] - **双轨锚定体系**:央行主导数字人民币对接国债形成主权信用锚,中资银行发行CNH稳定币锚定实体资产包(如商业地产、绿电项目) [13] - **跨境规则突破**:推动RWA司法互认(如内地与香港备忘录)、动态链上估值、风险隔离(1.5%交易手续费计提投资者保护基金) [14] 实施路径与国际化展望 - **短期激活存量资产**:国资房企RWA试点(500-1000亿元规模),验证"离岸发行+在岸资产+智能合约清分"模式 [16] - **法治化基建升级**:粤港澳大湾区试点"跨境破产处置特别法庭",一带一路RWA联盟推动油气人民币结算与收益权代币化联动 [16] - **主权级数字资产国际化**:香港发行RWA储备数字国债(如高铁收益权代币化),推动IMF将人民币RWA纳入SDR篮子 [17] - 终极目标是将人民币从"结算工具"升级为"价值容器",依托百万亿级实体资产解冻与法治化跨境信用重塑 [17]
李迅雷专栏 | 人民币可否尝试惊险一跃
中泰证券资管· 2025-07-09 15:59
人民币国际化现状 - 人民币国际化水平与中国经济体量不匹配 2024年中国GDP规模18.9万亿美元占全球18% 但人民币在外汇交易/国际支付/贸易融资/储备货币等领域的国际占比远低于经济占比 [5][6] - 人民币外汇交易占比7%为全球第五大交易货币 国际支付占比2.89%为第六大支付货币 但实际支付结算比例估计达8% 因SWIFT统计不完全 [8][10] - 人民币贸易融资占比5.98%为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 储备货币占比2.2%为第六大储备货币 远低于美元57.8%的占比 [21][22] 人民币汇率与流动性 - 人民币市场汇率7.2元/美元显著低于PPP汇率3.5元/美元 显示汇率被低估 主要因全球流动性不足导致流动性溢价偏高 [4][29] - 中国M2规模达325万亿元 接近美欧日总和 但M2高不等于贬值压力大 因外汇占款比例高 若扩大人民币全球流通范围可提高"估值"水平 [33][35] - 发展中国家货币普遍存在PPP汇率低于市场汇率现象 中国流动性增长是购买力的5.4倍 高于俄罗斯4倍/印度2.3倍等 反映流动性溢价差异 [34] 国际化加速的机遇 - 美元指数跌至97.6创2022年新低 美债规模超36.2万亿美元 外国投资者占比低于25% 美元避险属性弱化 [40][42][47] - 企业ODI带动人民币跨境收付 2017-2023年复合增速33.6% 银行业对外资产中人民币占比从8%升至29% [50][51] - 货物贸易人民币跨境收付占比26.5% 熊猫债发行利率2.33%创历史新低 低成本融资增强人民币吸引力 [52][53] 政策建议 - 扩大资本账户开放 构建统一跨境投资框架 试点境外投资者单一账户 提高险资海外配置比例 [56][58] - 提高个人购汇便利化 当前个人购汇规模约6000亿美元 仅占银行代客售汇20-30% 放宽额度空间较大 [61][62] - 研究人民币稳定币立法 在离岸/自贸区等场景试点 扩大人民币流动性 目前全球稳定币80%锚定美元 [63][64] 经济影响 - 人民币升值可降低GDP增速要求 助力2035年人均GNI超14005美元的高收入国家目标 [71][74] - 升值对纺织/金属制品等出口部门有压力 但对石油/燃气等进口部门有利 整体影响可通过产业链传导平衡 [80][83] - A股总市值102万亿人民币仅为美股78.92万亿美元的16% 国际化有助于企业跨境并购做大做强 [75][76]
【A股收评】沪指盘中捅破3500,多只银行大象创新高!
搜狐财经· 2025-07-09 15:55
市场表现 - 沪指跌0.13%,深成指跌0.06%,创业板涨0.16%,科创50指数跌0.89%,两市超1800只个股上涨,沪深两市成交额约1.51万亿元 [2] - 银行板块表现强势,厦门银行涨超4%,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创历史新高,越秀资本、南华期货涨停 [2] - 影视、短剧概念股走强,中文在线、欢瑞世纪涨停,百纳千成、幸福蓝海、掌阅科技大涨 [2] - 医疗服务板块上涨,美迪西涨超13%,毕得医药、阳光诺和、泰格医药均上涨 [3] - 保险、贵金属、港口航运板块下跌,中国人寿、中金黄金、宁波海运下挫,半导体、电池概念股走弱,芯原股份跌近7%,瑞芯微、科恒股份下挫 [3] 行业动态 -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规则将迎修改,加速人民币国际化,利好银行跨境业务拓展 [2] - 中小行转债加速转股,有助夯实资本,中长期资金力量壮大,公募低配有望修复,ETF扩容加速利好权重股,增量资金加速银行估值重塑 [2] - 2024年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突破6亿人,市场规模达505亿元,首次超过全年电影票房收入,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634.3亿元 [3] - 全球CRO行业持续增长,预计2026年规模将突破千亿美元,中国CRO市场增速较为领先 [3] 公司动态 - CRO企业美诺华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42.84%-174.52%,刺激板块估值上行 [3]
人民币汇率韧性持续增强 会否重返7.1区间?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09 14:58
美元指数与人民币汇率走势 - 2025年上半年美元指数较年初累计下跌10.8% 创2022年3月以来新低 [1] - 人民币兑美元呈现先跌后涨走势 创近七个月新高 [1] - 在岸人民币兑美元上涨1332个基点报7.1656 涨幅1.8% 离岸人民币兑美元上涨1805个基点报7.1574 涨幅2.5% [3] 人民币汇率走强原因 - 美元指数趋势性走弱推动非美货币普遍升值 [3] - 国内基本面托底和政策发力 央行稳汇率操作更加灵活 [5] - 客盘结汇需求释放成为人民币汇率韧性重要来源 [5] 政策动向与市场预期 -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推进人民币外汇期货交易 [5] - 加强外汇市场"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管理 [5] - 摩根士丹利预计2026年底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可能达到7.05 高盛年终目标为7 [7] 人民币国际化进展 - 人民币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和第三大支付货币 [8] - 东盟与中日韩财长会通过新设人民币出资的快速融资工具 [9] -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国际信用证业务正式开通 [9] - 证券投资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占比接近六成 [9] 人民币资产吸引力 - 中国经济稳定增长增强境内金融市场韧性 [8] - 国际货币金融机构调查显示人民币成为最受青睐货币之一 [8] - 海外机构认为中国科创领域潜力将提升人民币资产吸引力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