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
搜索文档
美联储“褐皮书”:加征关税拉动物价继续上涨
新华网· 2025-10-16 08:38
物价与成本 - 受加征关税影响,9月初到10月中旬美国所有联邦储备区物价继续上涨[1] - 许多联邦储备区由于进口成本以及保险、医疗保健和技术解决等服务成本上升,导致投入成本增速加快[1] - 一些制造业和零售业公司已将更高进口成本完全转嫁给客户[1] - 截至9月16日,美国对全球所有产品的贸易加权平均关税税率为17.9%,大幅高于年初的2.44%[2] 经济活动预期 - 许多联邦储备区报告预计,经济不确定性加剧将拖累经济活动[1] - 有联邦储备区报告明确指出,政府长期"关门"将给经济增长带来下行风险[1] 劳动力市场 - 各地区、各行业劳动力需求普遍低迷[1] - 大多数联邦储备区报告称,由于需求疲软、经济不确定性加剧和对人工智能技术投资增加,更多雇主通过裁员和自然减员的方式减少员工人数[1] - 由于近期移民政策变化,多地酒店业、农业、建筑业和制造业出现劳动力供应紧张状况[1]
美联储“褐皮书”:关税提高、需求疲软致美国形势充满挑战
搜狐财经· 2025-10-16 07:53
经济活动概况 - 经济活动总体变化不大 三个地区报告小幅至温和增长 五个地区报告没有变化 四个地区报告略有放缓 [1] - 未来经济增长前景因地区和行业而异 少数地区市场情绪有所改善 部分受访者预期未来6至12个月需求将回升 [1] - 多数地区仍预计不确定性加剧将拖累经济活动 有地区指出政府长期停摆给经济增长带来下行风险 [1] 消费支出与需求 - 总体消费支出小幅下降 尤其是零售商品支出 [1] - 国际旅客对休闲和酒店服务的需求进一步下滑 而国内消费者需求基本持平 [1] - 面对物价上涨和经济不确定性加剧 中低收入家庭持续寻求折扣和促销活动 [1] 行业表现 - 农业 能源和运输活动普遍下降 关税提高和整体需求疲软导致形势充满挑战 [1] - 各地区和各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普遍低迷 [2] 成本与价格 - 报告期内价格进一步上涨 [2] - 投入成本增长速度加快 由于进口成本上升以及保险 医疗保健和技术解决方案等服务成本上升 [2] - 许多地区报告了关税导致的投入成本上涨 [2]
美联储褐皮书:经济活动基本持平,企业裁员报告增多
第一财经· 2025-10-16 07:21
2025.10. 16 本文字数:1326,阅读时长大约2分钟 本期褐皮书汇总了截至10月6日美联储12家地区储备银行从商业和社区联系人处收集的信息。报告发 布当日,原本是美国劳工统计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计划发布关键通胀报告CPI的日 子,但该报告因政府停摆已推迟至10月24日发布。 褐皮书显示,在大多数辖区中,通过裁员缩减员工规模的雇主数量有所增加,受访者提及的原因包括 需求疲软、经济不确定性上升,在部分案例中还包括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投资增加。 报告同时提到,由于近期移民政策调整,多个辖区的酒店、农业、建筑和制造业面临劳动力供应紧张 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 "关税"(tariff)一词共出现64次,"多个辖区均报告关税导致投入成本上升,但这些 新增成本向终端价格传导的程度存在差异。" 而在美联储8月发布的《褐皮书》中,"关税" 一词共出 现100次。 褐皮书通常在美联储每次利率决策会议前两周发布,其目的是为央行官员评估美国经济状况提供更及 时的参考信息 —— 相比官方统计数据,这些信息能更直观地反映经济动态。由于美国政府停摆导致 官方经济数据发布中断,此次褐皮书在美联储 ...
美联储褐皮书:经济活动基本持平,企业裁员报告增多
第一财经· 2025-10-16 07:01
经济活动概况 - 9月以来美国经济活动基本持平,大多数辖区商业活动略有扩张或收缩 [1][3] - 消费者支出呈现温和增长或小幅增长,主要受中高收入家庭支撑 [3] - 制造业活动在经历夏季小幅回升后趋于稳定,部分辖区制造业活动温和增长 [3] - 非制造业活动略有增加,商业地产活动持平 [3] - 高不确定性继续抑制经济活动,企业预计未来几个月活动不会大幅增长,前景呈中性至谨慎乐观 [2][3] 就业与劳动力市场 - 就业整体保持稳定,但近期报告裁员的企业数量有所增加 [1] - 多个辖区的酒店、农业、建筑和制造业因移民政策调整面临劳动力供应紧张问题 [1][3] - 企业和求职者均表示劳动力需求有所走软,部分辖区就业水平小幅上升或保持不变 [1][3] - 工资增长维持温和水平,部分辖区涨幅再次回到疫情前的温和水平 [3] 物价与成本压力 - 物价以中等速度上涨,上涨速度仍处于高位但基本无变化 [3] - 投入成本压力上升,多个辖区报告关税导致投入成本上升,“关税”一词在报告中出现64次,低于8月报告的100次 [1] - 物价继续温和上涨,但通胀正侵蚀消费者购买力 [3] - 新增成本向终端价格传导的程度存在差异 [1] 行业特定状况 - 农业状况紧张且进一步恶化 [3] - 银行业活动与此前持平,整体信贷状况依然稳健 [3] - 政府长期停摆可能给经济增长带来下行风险 [2]
美联储褐皮书:美国经济总体变化不大 就业趋稳但通胀压力仍存
智通财经网· 2025-10-16 06:28
当前,美联储官员在是否继续降息的问题上存在分歧,他们需要在就业市场降温与通胀仍高于2%目标 之间取得平衡。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本周二表示,美国央行可能在本月晚些时候再次降息,并指出自9月 下调基准利率并预计年内再降两次以来,经济前景"几乎没有变化"。期货市场数据显示,投资者普遍预 计,美联储10月28日至29日的会议上再度降息几乎是板上钉钉。 从就业情况来看,大多数地区的企业通过裁员或主动离职的方式缩减员工规模,原因包括需求疲软、经 济不确定性上升以及人工智能投资增加。虽然一些企业表示招聘变得更容易,酒店业、农业、建筑和制 造业等领域仍面临人手短缺的问题。褐皮书指出:"由于移民政策的近期变化,这些行业的劳动力供应 在多个地区受到了限制。" 报告还展示了部分地区的具体情况。费城的企业表示,部分供应商以"关税"为由提高价格,即使他们的 产品并未被加征关税。克利夫兰的一家制造商称,他们原计划等待工业生产恢复后再裁员,但最终"无 法再拖"。亚特兰大地区的企业警告称,关税引发的价格上涨才刚刚开始,预计物价将持续升高至2026 年。芝加哥一家货运公司形容当前的经济环境"如同陷入衰退"。堪萨斯城的一家制造企业则表示,原材 料价 ...
美联储褐皮书:关税推动物价上涨,消费者正感受到压力
财联社· 2025-10-16 04:01
经济整体增长 - 美国整体经济增长自9月3日以来变化不大 [1] - 大多数联储辖区的需求依然低迷 [1] 劳动力市场状况 - 劳动力市场基本保持稳定 [1] - 受近期移民政策变化影响 多个辖区反映酒店 农业 建筑和制造等行业劳动力供应依然紧张 [1] 物价与通胀影响 - 特朗普政府自4月起分阶段实施的关税正推动整体通胀上升 [1] - 报告中关税一词出现64次 少于8月份报告的100次 [1] - 各联储辖区普遍报告关税引发的投入成本上升有所加剧 但更高成本向最终商品价格传导的程度不一 [1] - 部分企业为保持竞争力选择维持价格不变 也有企业已将更高进口成本完全转嫁给消费者 [1] - 少数地区由于需求放缓 部分原材料价格出现下降 [1] 消费者支出 - 近期消费者支出略有下降 [2] - 高收入群体的奢侈品与旅游支出依然强劲 [2] - 中低收入群体更多依赖折扣与促销活动 [2] 企业情绪与预期 - 部分地区的未来预期有所改善 [2] - 持续的政府关门令费城联储辖区的企业情绪趋于谨慎 [2] 政策环境与数据 - 美国政府因预算僵局进入第三周停摆 导致劳工部和商务部等主要机构关门 相关经济数据缺失 [2] - 美国劳工统计局部分员工被召回 以发布关键的消费者价格指数报告 [2] - 原定周三公布的CPI数据推迟至10月24日发布 这将是美联储10月28日至29日政策会议前获取的最后一份通胀数据 [2] - 金融市场普遍押注美联储将在10月28日至29日会议上再次降息 但内部意见存在明显分歧 [2] - 多位官员正密切关注与企业及社区领袖的交流 以把握经济情绪的微妙转变 [2]
外媒:美国的灾难才刚开始,一个致命错误,代价太大了
搜狐财经· 2025-10-15 20:43
关税对美国经济的宏观影响 - 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报告指出,所有2025年关税及外国报复措施将使美国GDP增长减少0.5个百分点,失业率增加0.2个百分点[1] - 野村证券预测2025年GDP仅增长0.8%,情况比2009年金融危机后更严峻,哈佛经济学家拉里·萨默斯预计关税可能导致失业人数增加200万[1] - 高盛将经济衰退概率从35%上调至45%,摩根大通预测美国经济将在下半年陷入衰退[3] - OECD在9月将美国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1.8%[12] 关税对企业和消费者的具体冲击 -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分析显示进口成本上升,消费者需承担额外支出[3] - 沃尔玛和达美航空在3月公开抱怨关税导致商品价格失控、乘客开支缩水,利润预期被削减一半[3] - 5月零售商开始调价,沃尔玛频繁更换货架标签,普通家庭购物开支超支[3] - 企业囤货高峰出现在7月,港口业务繁忙,但9月订单量下滑40%[10] 农业及特定行业遭受的打击 - 中西部农场主因失去中国买家,导致大豆玉米等货物在仓库堆积如山,价格崩盘[1] - 中国对美国进口加征34%关税(后降至10%),美国大豆玉米积压仓库,农民陷入困境[8] - 加拿大对汽车征收25%的报复性关税,日本汽车公司出现裁员潮,韩国现代工厂减少班次和人员[6] 国际贸易关系与报复措施 - 欧盟4月对260亿美国商品加征关税,8月谈判达成框架将多数进口关税定为15%[6] - 加拿大和墨西哥从3月起联合反击,导致美国汽车厂生产线受阻[6] - 澳大利亚总理公开批评美国关税政策缺乏逻辑[6] - 中国企业转向东南亚和非洲市场,美国企业在华业务下滑三分之二[8] 金融市场与政策反应 - 黄金价格从年初上涨50%,8月底突破每盎司4000美元,高盛预测年底将冲击4900美元[10] - 美国国债规模达36万亿美元,年利息支出1.2万亿美元,人均负债10.6万美元,财政赤字为1.83万亿美元[12] - 截至5月底,关税收入仅为68亿美元,远不足以弥补财政窟窿[12] - 联邦巡回上诉法院于8月29日裁定特朗普大部分关税超越总统权限,违反IEEPA法律[10]
光大期货软商品日报-20251015
光大期货· 2025-10-15 14:41
软商品日报 光大期货软商品日报(2025 年 10 月 15 日) 一、研究观点 | 品种 | 点评 | 观点 | | --- | --- | --- | | 棉花 | 周二,ICE 美棉下跌 0.25%,报收 63.43 美分/磅,CF601 环比下降 0.15%,报收 13265 元/吨,主力合约持仓环比增加 4581 手至 56.8 万手,棉花 3128B 现货价格指数 14425 | | | | 元/吨,较前一日下降 25 元/吨。国际市场方面,近期市场关注重心仍在于宏观层 | | | | 面,关注关税及美联储官员方面相关动态。此外,美国政府依旧处于停摆状态, | 承压运 | | | 数据真空期,市场缺乏锚点,预计短期美棉依旧低位震荡为主。国内市场方面, | | | | 近期市场情绪稍有反复,宏观层面扰动增加。基本面来看,市场多数目光仍更多 | 行 | | | 在于新棉,本年度新棉丰产预期较强,新棉在陆续上市,采摘、交售进度均快于 | | | | 往年同期,公检量也在逐渐提速,供应压力仍将持续较长时间。后市来看,短期 | | | | 郑棉上方承压, 但也并无较多利空因素,预计短期郑棉承压运行为主。 | ...
北京拒接电话,特朗普隔空喊话中方,给美国个机会不要打了
搜狐财经· 2025-10-15 01:52
中国稀土管控措施,精准且有力地回应了美国总统特朗普挥舞的关税大棒。仅仅三天之内,美国白宫的态度便从起初的强硬威胁转为隔空喊话,试图重新开 启与北京的对话。 特朗普总统在他标志性的社交媒体上,情绪化地表达了对中国商品加征百分之百关税的威胁,这正是他此前商业谈判中惯用的"极限施压"手段的翻版。这位 曾是地产大亨的总统,始终将贸易视为一场零和博弈,而关税,便是他最钟爱的交易筹码。他甚至在白宫玫瑰园里,将"对等关税"比作"经济独立宣言",承 诺这将带领美国步入一个"黄金时代"。然而,这种基于商业直觉的国家治理方式,在实际操作中立刻暴露出了其局限性。 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曾透露,美方已多次尝试联系中方,但北京方面并未予回应。这种"冷处理"的态度,让特朗普政府深刻意识到,他们惯用的"极限施 压"策略,在此次博弈中已然失效。这场贸易对峙的本质,实则是中美两国经济耐力的一场真实较量。 中国方面,在特朗普发出威胁后的第三天,便迅速发布了稀土出口管制公告。稀土作为高端制造业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中国拥有全球约百分之三十七的稀 土储量,并且供应着全球约百分之七十的稀土产品。此番反制措施,无疑精准地打击了美国芯片及高端制造业的软肋,直接 ...
为什么简装版Model Y只能降5000美元?
虎嗅· 2025-10-14 20:17
新车发布与市场反应 - 公司于10月7日在北美同步推出Model Y标准版和Model 3标准版,起售价分别为39990美元和36990美元,比此前版本分别便宜约5000美元和5500美元 [1] - 此次降价建立在显著减配基础上,Model Y标准版移除了贯穿式灯条、调整了前保险杠造型,并取消了Autopilot中的自动转向功能 [2] - 尽管价格下调,但消费者实际支出因美国税收抵免政策到期反而比政策到期前购买老款高出近5000美元,市场反应冷淡 [3] - 新车发布当天,公司美股收跌4.45%,市值蒸发约650亿美元 [3] 财务表现与利润压力 - 公司今年二季度净利润下滑16%至11.72亿美元,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18%降至17.2%,一季度净利润更是暴跌71% [4] - 自2023年以来,公司多次大幅降价以应对竞争,导致利润空间被不断挤压,2017年至2022年间其电动车平均售价几乎腰斩 [3] - 公司二季度营收同比减少12%,但财报中明确表示将继续在资本支出和研发上进行高价值投资 [8] 成本控制措施与瓶颈 - 公司已使用多种极致手段压缩成本,包括研发集中式电子电气架构、采用纯视觉方案、使用一体化压铸技术、整合供应链及不投放广告等 [4] - 公司创始人曾直言降本20%的难度比设计汽车和制造工厂还要困难,反映出成本压缩已进入瓶颈 [4] - 为应对关税影响,公司计划在美国本土生产磷酸铁锂电池,但目前设备仅能满足其Megapack工厂总装机容量的一小部分 [6] 电池供应链挑战 - 电池是新能源汽车最大单一成本项,占整车成本30%至50%,公司备受重视的4680电池项目进展迟缓,原计划2021年实现量产且全球规划产能达60亿颗,但到2024年实际产量仅1亿颗 [5][6] - 4680电池试生产中损失了70%至80%的阴极,远高于传统电池制造商因制造缺陷损失不到2%的组件水平 [6] - 为减少对中国电池依赖,公司同意从韩国LG能源购买价值43亿美元的美国制造电池,但中国电池组平均价格最低为94美元/千瓦时,美国和欧洲价格分别高出31%和48% [6][7] 关税政策影响 - 特朗普政府对进口汽车零部件加征10%关税,使公司单车成本增加约1200美元,Model S和Model X单车成本更飙升3000美元以上,Cybercab和Semi的量产计划因此受阻 [7] - 公司首席财务官称按季度计算,关税成本增加约3亿美元,其中约三分之二影响汽车业务,全部影响将在后续季度显现 [8] 产品策略与历史参照 - 公司过去五年唯一一款新车型是外形受争议、销量惨淡的Cybertruck,此次Model Y标准版被指是旧瓶新酒,缺乏换代诚意 [9] - 当前策略与减配版Cybertruck类似,全轮驱动版Cybertruck减配后便宜1万美元但砍掉了关键配置,因性价比过低在上市不足5个月后停产 [9] - 公司创始人已公开宣告将重心转向自动驾驶汽车和机器人业务,一些华尔街分析师认为其汽车业务价值不到每股100美元,仅为当前约300美元股价的三分之一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