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辅助驾驶
icon
搜索文档
智能辅助驾驶竞速与暗战:万亿市值谁领衔,技术功能哪家强?
贝壳财经· 2025-05-21 12:11
行业概况 - 智能化浪潮席卷全球交通领域,芯片、激光雷达、AI算法等技术快速迭代,推动智能辅助驾驶商业化进入关键期 [1] - 中国智能辅助驾驶领域公司总量超1000家,涉及该业务的上市公司至少300家,涵盖A股、港股、美股市场 [1] - 行业竞争从参数较量转向生态、产业链立体竞争,形成螺旋式上升发展格局 [2] 市值格局 - A股智能辅助驾驶概念股市值前五:比亚迪(1.11万亿元)、赛力斯(2134亿元)、上汽集团(1922亿元)、长城汽车(1729亿元)、中际旭创 [4] - 美股市场小鹏、理想等新势力市值难分伯仲,港股地平线、黑芝麻智能等供应链企业市值不足千亿港元 [4][7] - 整车厂因品牌效应和终端话语权更受资本市场青睐,技术供应商市值相对较低 [7] 销量与技术路线 - 比亚迪2024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427.2万辆(同比+41.26%),采用"智驾平权"策略将技术下沉至7万元级市场 [8][9] - 特斯拉依靠FSD技术溢价维持中高端定位,与比亚迪形成亲民路线VS品牌溢价的竞争逻辑 [9] - 上汽集团新能源销量248.54万辆(含上汽大众/通用五菱),极氪品牌贡献41.72万辆 [11] 技术生态竞争 - 全栈自研阵营:比亚迪("天神之眼")、小鹏、理想(双系统+VLM模型)、蔚来(NOP+)、奇瑞("猎鹰智驾")、吉利("千里浩瀚") [13][15] - 开放合作阵营:华为(乾崑解决方案覆盖7家车企10个品牌)、Momenta(合作全球前十大车企中的7家)、百度Apollo(海外扩张) [18][19][20] - 激光雷达赛道速腾聚创合作92款车型,禾赛科技合作120款车型并计划降价50%至200美元/颗 [21][22] 产业链变革 - 硬件领域:地平线征程芯片装车超400万片替代Mobileye,英伟达Orin仍主导高端市场 [24] - 软件路线:特斯拉"无图化"与四维图新"高精地图"派激烈交锋 [25] - 商业模式:华为三种合作模式(零部件供应/HI/智选车),Momenta推动前装量产Robotaxi商业化 [19][20] 行业挑战 - L3级及以上自动驾驶技术尚未获准上路,法规和责任界定缺失 [26] - 全产业链研发投入门槛持续抬高,单环节需百亿级资金支持 [27]
在50%渗透率浪潮中“捞金”,吉利汽车仍是一个不错的确定性投资选择?
36氪· 2025-05-20 19:12
核心观点 - 吉利汽车在传统车企转型中表现突出,4月销量同比增53%至23万辆,环比增0.8%,增速领先长安(同比降9.3%,环比降29%)[1] - 2025Q1营收同比增24.5%至725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263.6%至56.7亿元,盈利持续爆发[1] - 公司通过"银河品牌爆发"与"极氪高端突破"实现销量激增,一季度总销量同比增48%至70.4万辆,新能源占比48%[3][5] - 银河品牌单季度销量同比增214%至26万辆,极氪整合领克后毛利率提升1.8个百分点至18.8%[5][6] - 公司战略聚焦多品牌协同,预计供应链成本将降5%-8%,研发成本降10%-20%[8] 行业动态 - 一季度乘用车零售量同比增6%,新能源渗透率突破50%,自主品牌贡献显著[3] - 行业呈现"新能源主导、结构性分化"特征,3月乘用车零售同比增14.4%,为近十年最高[3] - 比亚迪、零跑等新势力同比增速分别为21%、超170%,显示新能源市场高增长潜力[1][6] 财务表现 - 2025Q1销量70.38万辆(同比增48%),收入725亿元(同比增25%),归母净利润56.7亿元(同比增264%)[4] - 毛利率同比提升0.2个百分点至15.8%,销售与行政费用率同环比双降[8] - 极氪单车净利润达4500元,品牌季度净利润5.1亿元,实现扭亏[8] 产品与技术 - 银河品牌"用燃油车价格提供智能体验",星愿系列1-4月累计销量11.7万台[5] - 极氪9X、007GT等新车型将上市,领克900大定超3万,高端化持续推进[6] - 推出统一智驾方案"千里浩瀚",研发费用同比增24.5%至33.28亿元[14][15] 战略布局 - 推进极氪与吉利汽车合并,四大品牌回归同一上市平台[9] - 聚焦智能化与全球化,但一季度出口仅增2%,面临海外布局挑战[16][17] - 计划通过技术商业化与全球化运营冲击自主品牌TOP2[19]
零跑汽车 | 毛利率大幅改善
数说新能源· 2025-05-20 11:36
财务表现 - 2025Q1收入100.2亿元,同比增长187%,毛利率14.9%同比提升16.3个百分点,归母净亏损1.3亿元同比收窄87% [1][5][7] - 整车毛利率环比2024Q4略有回调,战略合作业务对整体毛利率提升贡献显著 [23][25] - 2025Q2销量指引13-14万辆,毛利率环比回落,目标实现盈亏平衡;全年销量目标50-60万辆,毛利率10%-12% [2][24] - 截至2025Q1在手资金257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3.4亿元同比改善 [7][22] 产品与技术 - LEAP3.5架构采用高通8650+8295芯片组合,较3.0架构成本下降30%-40%,计划2025H2推出城市记忆通勤功能 [2][12][42] - B10车型配备激光雷达+8650芯片,上市首月获18项奖项,中高配版本占比超预期 [10] - C10改款升级600km续航+800V高压平台,C16获C-IASI三项安全"优秀"评级 [11][26] - 2025年智驾投入超8亿元,计划2026H1推出城市NOA功能 [12][29] 销售与渠道 - 2025Q1交付87,552辆同比增162%,C系列占比77.5%;4月全球销量约3,000辆 [8][33] - 截至2025Q1销售门店756家+服务门店449家,单店效能同比提升50%,2025年目标突破1,000家 [4][13][37] - 2025年五一假期订单超18,000台,C11单日订单达1,099台 [8] 海外拓展 - 2025Q1出口7,546辆,4月批发6,000辆;海外网点超500家,欧洲占比90% [17][33] - 马来西亚C10本地化项目2025年底启动,欧洲工厂2026年中量产 [17][31] - 出口业务当前毛利率较低,战略侧重市占率提升 [28][32] 战略合作 - 与Stellantis联合开发新产品,具体内容受保密协议约束 [28][35] - 合作业务显著提升当期毛利率,但未披露具体收入占比 [23][25][36] - 合作模式注重长期竞争力而非短期毛利最大化 [36]
穿过“人机共驾”定责迷宫“智驾险”离真保险还有多远
中国证券报· 2025-05-20 05:23
智能辅助驾驶"兜底"方案现状 - 多家新能源车企推出辅助驾驶"兜底"方案,如小鹏汽车、阿维塔、鸿蒙智行等,车主在使用辅助驾驶功能过程中发生事故,若符合相应条件,即可触发赔付,业内称之为"智驾险" [1] - 小鹏汽车的智能辅助驾驶安心服务费用为239元/年,最高补偿100万元,从开启智驾到智驾退出5秒以内的事故可赔付 [2] - 小米汽车计划联合行业头部保险机构推出"小米智驾保障服务",提供最高300万元的保障金额 [2] - 鸿蒙智行、阿维塔等推出的类似权益保障金额可高至数百万元,鸿蒙智行的保障权益购车时随车赠送,价值约4000元 [2] "智驾险"的性质与特点 - "智驾险"并非在监管部门备案的真保险,是车主购买交强险和商业车险后的权益类选项,一般由车企赔付而非保险公司 [1] - 保险产品必须由保险监管部门批准成立的保险公司才能开发经营,业内将此类智能驾驶保障计划称为"智驾险"容易与真正的保险产品混淆 [3] - 交强险和三者险已覆盖基本交通事故风险,"智驾险"增加了消费者的经济负担,且目前只能通过车企购买 [3] - 智能驾驶系统存在软件故障等风险,现有车险可能无法完全覆盖,这类保障计划能填补保障空白 [3] 车企与保险公司的角色 - 在"智驾险"中,赔付由车企负责,用户需先购买与小鹏汽车合作的保险公司的商业险,才能购买小鹏汽车的"智驾险" [4] - 此类保障计划的承保方是车企自身,由车企负责"兜底",尤其是在用户未启用车险或车险赔付额度用尽之后 [4] - 保险公司参与精算建模、测算赔付边界,为车企量身打造权益方案,赔付标准、保障触发条件等核心机制借鉴了保险产品的设计框架 [6] - 保险公司通过早期参与车企辅助驾驶保障权益的设计,获得珍贵的出险样本,为未来推出真正的辅助驾驶保险产品打基础 [6] 行业挑战与发展方向 - 目前的辅助驾驶技术主要处于L2级,离L3级还是"将满未满"状态,"人机共驾"情形下,责任厘定存在挑战 [1] - 保险公司尚未推出智驾保险的原因包括缺少相关经验数据、缺少统一的责任认定标准、智能驾驶数据的真实性与透明度存在问题 [7] - 金融监管总局等四部门提出要统筹保险行业力量,全面系统研究智能驾驶对车险经营的中长期影响 [8] - 未来推出真正意义的智驾险,可能会从比亚迪、特斯拉这类车企系保险公司开始,需加快完善立法,明确不同级别智能驾驶汽车的事故责任划分 [9]
奥迪开始卖13万了
投资界· 2025-05-19 11:46
销量见顶与价格战 - 2025年上半年合资车企普遍采用"一口价"模式提升燃油车价格竞争力 奥迪A3新款价格降至13万元左右[3] - 奥迪A3两厢版和三厢版官方指导价分别为16 59-20 59万元和16 99-20 99万元 但实际限时一口价降至12 18-15 98万元 降幅达4-5万元[5][6] - 北京地区奥迪A3低配版裸车价下探至12 49万元(需100%贷款) 中配版落地价约15 2万元(含税险)[6][7] - 上海车主反馈A3L中配不含利息落地价16万元 杭州车主两厢中配含利息总价16 2万元[7][8] - 2025年1-4月奥迪A3月销量维持在4500-5700辆区间 较2019年巅峰期(月均约7700辆)显著下滑[13] 市场竞争格局演变 - 奥迪A3于2014年率先实现国产化 2017年后面临宝马1系/奔驰A级国产化竞争 终端价曾跌破15万元[9][10] - 2021年第四代A3上市指导价20 31万元起 2024年中期改款后降至16 59万元起 轴距加长50mm[11] - 2025年1-3月紧凑级轿车市场销量同比下滑11 1% 新能源车对10-15万元燃油车市场形成替代[14][15] 奥迪战略转型 - 2025上海车展推出PPE平台纯电车型(A6L e-tron/Q6L e-tron)和PPC燃油平台A5L 搭载华为智能驾驶方案[17][18] - 新车型采用E³ 1 2电子架构 支持双激光雷达与视觉融合感知 实现无图L2++级辅助驾驶[19] - Q6L e-tron预计定价36-43万元 市场普遍认为超过40万元将缺乏竞争力[19] - 公司计划通过本土化技术合作(华为/Momenta)重塑产品力 2025年被定位为"产品大年"[18][20]
雷军回应SU7车祸:没想到影响这么大
搜狐财经· 2025-05-19 00:58
小米汽车面临的公众期待与挑战 - 雷军内部谈话承认3月车祸事件对小米打击超出预期,并指出公众对小米的期待和要求极高,公司已无"新手保护期"[1] - 小米汽车用户满意度较高,但公众对公司的审查标准严苛源于其高流量属性,类似胖东来和蜜雪冰城遭遇的舆论现象[1] - 汽车行业特殊性导致公众容忍度极低,安全相关领域不允许任何差错,与快消品行业形成鲜明对比[1][5] 流量对企业发展的双面影响 - 高流量使企业获得关注度优势,但过度依赖流量会导致公众用显微镜审视细节,形成反噬效应[1][3] - 商业历史表明网红企业难以持续成功,长期竞争力取决于产品质量、技术创新和团队实力而非流量[3] - 流量营销是双刃剑,既能加速企业崛起也可能导致快速跌落,需平衡营销与技术投入[6] 汽车行业的产品与营销规范 - 汽车产品需严格规范技术表述,避免"智能驾驶"等误导性词汇,应采用"智能辅助驾驶"等准确术语[5] - 用户手册需明确标注功能边界,防止因多人驾驶或借车产生的认知偏差导致安全事故[5] - 二三十万元价位汽车的产品容错率远低于快消品,小错误可能引发严重后果[5] 小米汽车的发展前景 - 公众严苛要求客观上倒逼企业进步,若正确处理批评有望推动公司成为全球顶尖车企[5] - 雷军作为连续创业者的能力背书,具备带领企业应对挑战的潜力[5] - 行业建议所有车企减少流量炒作,聚焦核心技术突破与品质提升以建立长期竞争力[6]
吉利汽车(00175):4月整体销量增速好于行业平均水平,银河系列表现亮眼
东方证券· 2025-05-17 22:4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 19.05 元人民币,20.67 港元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4 月整体销量增速好于行业平均水平,银河系列表现亮眼 [1] 各部分总结 公司主要财务信息 - 2023 - 2027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179,204、240,194、299,782、355,561、414,141 百万元,同比增长 21.1%、34.0%、24.8%、18.6%、16.5% [4] - 2023 - 2027 年营业利润分别为 3,806、7,644、11,833、14,106、17,395 百万元,同比增长 4.3%、100.8%、54.8%、19.2%、23.3% [4] - 2023 - 2027 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 5,308、16,632、12,845、15,108、18,526 百万元,同比增长 0.9%、213.3%、 - 22.8%、17.6%、22.6% [4] - 2023 - 2027 年每股收益分别为 0.53、1.65、1.27、1.50、1.84 元 [4] - 2023 - 2027 年毛利率分别为 15.3%、15.9%、16.2%、16.5%、16.7% [4] - 2023 - 2027 年净利率分别为 3.0%、6.9%、4.3%、4.2%、4.5% [4] - 2023 - 2027 年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 6.6%、19.2%、12.0%、12.4%、13.3% [4] - 2023 - 2027 年市盈率分别为 32.5、10.4、13.4、11.4、9.3 倍 [4] - 2023 - 2027 年市净率分别为 2.0、1.9、1.6、1.4、1.3 倍 [4] 公司表现 - 4 月吉利汽车总销量 23.41 万辆,同比增长 52.7%,环比增长 0.8%;新能源汽车销量 12.56 万辆,同比增长 144.2%,环比增长 4.9%;出口 2.41 万辆,同比减少 36.7%,环比减少 34.9%,同环比增速显著好于行业平均 [9] - 4 月吉利品牌销量 19.28 万辆,同比增长 62.8%,环比增长 0.7%;银河销售 9.66 万辆,同比增长 281.1%,环比增长 7.3%;中国星销售 9.62 万辆,同比增长 3%,环比减少 5.2% [9] - 4 月极氪品牌销量 1.37 万辆,同比减少 14.7%,环比减少 11.0% [9] - 4 月领克品牌销量 2.76 万辆,同比增长 47.3%,环比增长 9.1% [9] 新车动态 - 吉利银河星耀 8 于 5 月 9 日正式上市,上市限时价 11.58 - 15.58 万元,车长超 5 米,搭载雷神超级电混系统等 [9] - 上海车展吉利银河战舰亮相,预计 2026 年上市 [9] - 4 月 15 日,极氪 007 GT 正式上市,售价 20.29 - 23.29 万元 [9] - 4 月 19 日,极氪 009 光辉典藏版正式上市,售价 89.9 万元起 [9] - 4 月 23 日,极氪 9X 在上海车展首秀,预计 2025 年三季度正式上市 [9] - 4 月 28 日,领克 900 正式上市,售价区间为 28.99 - 39.69 万元 [9] 市场表现 - 1 周、1 月、3 月、12 月绝对表现分别为 7.52%、27.68%、15.17%、97.61%;相对表现分别为 5.43%、16.81%、11.97%、77.13%;恒生指数分别为 2.09%、10.87%、3.2%、20.48% [6] 财务报表预测与比率分析 -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多方面对 2023 - 2027 年数据进行预测,涉及货币资金、存货、营业收入等多项指标 [10] - 成长能力方面,2023 - 2027 年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有不同幅度增长 [10] - 获利能力方面,毛利率、净利率、ROE 呈现一定变化趋势 [10] - 偿债能力方面,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有相应数据 [10] - 营运能力方面,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有对应数值 [10] - 每股指标方面,每股收益、每股经营现金流、每股净资产有具体数据 [10] - 估值比率方面,市盈率、市净率有相应数值 [10]
独家丨比亚迪智能化业务新变动:廖杰重回地平线,辅助驾驶、座舱团队整合
晚点Auto· 2025-05-16 18:50
比亚迪智能化业务架构调整 - 持续两年多的调整后 公司智能化业务架构进入相对稳定阶段 [2] - 人事变动体现智能化业务决策与投入 智能辅助驾驶于2023年上半年升级为核心战略之一 [3][5] - 近期关键技术人才廖杰(原新技术院智能驾驶算法总监)离职 回归地平线 唐旻昕(国内产品管理中心主任)亦于4月底离职 [3] 智能辅助驾驶业务发展路径 - 2024年6月组建"天璇""天狼"两大自研团队 9月底整合为单一团队 由李锋任总负责人 [5] - 新技术院当前架构为智能化业务划分最清晰阶段 辅助驾驶与智能座舱由李锋、韩冰分别统筹软硬件业务 [5][6] - 舱驾一体成为技术趋势 集成方案可单车型节约上千元成本 [6] 核心项目与战略目标 - 天神之眼B平台方案为当前重点 需实现自研量产 应用于20万元级别车型 含1-2颗激光雷达 支持城市领航功能 [6] - 已通过天神之眼C平台验证自研替代策略 将高快领航功能下放至7万元车型 [6] - 公司2025年销量目标550万辆 智能化投入更强调成本与回报平衡 而非单纯技术领先性 [6]
奥迪A3,只卖13万多了
36氪· 2025-05-16 17:12
奥迪A3降价策略 - 2025年上半年奥迪A3通过"限时一口价"模式大幅降价,两厢版起售价降至12.49万元,三厢版12.79万元,降幅达4-5万元[1][2][3] - 中配车型成为主推款,A3 Sportback中配裸车价13.2万元,落地价约15.2万元(含税险),三厢版中配落地价约16万元[5][6] - 部分4S店推出更激进促销,起售价低至12.18万元,并提供2年免违约金贷款方案(年利率5%)[3][6] 奥迪A3市场表现 - 国产A3系列2019年销量达峰值9.22万辆后持续下滑,2024年销量仅5.32万辆,2025年1-4月月均销量约4600辆[13] - 紧凑级轿车市场整体萎缩,2025年Q1销量同比下滑11.1%,豪华品牌燃油车面临新能源车挤压[13] - 第四代A3在2024年中期改款时已采取"升级又降价"策略,换装1.5T发动机并加长轴距,起售价降至16.59万元[10] 奥迪品牌战略转型 - 2025上海车展发布PPE纯电平台新品:A6L e-tron、Q6L e-tron系列(预计定价36-43万元)及上汽奥迪E5 Sportback[14][16][17] - 燃油车领域推出PPC平台新品A5L(现款A4L换代车型),搭载第五代EA888发动机及华为智能驾驶方案[16] - 采用E³ 1.2电子架构提升智能化水平,同时与Momenta合作开发"飞轮大模型"辅助驾驶系统[16][17] 行业竞争格局 - 豪华紧凑型轿车市场竞争加剧,奔驰A级和宝马1系分别于2017-2018年国产化,合资品牌中级车也下探至相同价格带[10] - 传统豪华品牌面临双重压力:新能源产品存在感不足,主力燃油车型临近换代需大幅降价保份额[14] - 奥迪尝试通过"本土技术+德系豪华"模式破局,重点布局智能驾驶领域合作[16][17]
星网宇达(002829) -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
2025-05-12 18:48
公司基本信息 - 证券代码 002829,证券简称星网宇达 [1] - 2025 年 5 月 12 日下午 15:00 - 17:00 通过全景网“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召开业绩说明会 [1] - 接待人员包括董事长兼总经理迟家升等 7 人 [1] 业务营收情况 - 2024 年 1 - 9 月营业收入 2.32 亿元,来自军队采购网物资工程服务类招投标项目营收 122.65 万元,占比 0.53% [1] - 2024 年来自军队采购网物资工程服务类招投标项目营收 8492.21 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2.91 亿元 [2] - 2024 年新签合同订单 5.59 亿元 [5] - 截止 2025 年 3 月 31 日,在手订单金额 3.40 亿元 [4][5] - 2024 年预计亏损 2.16 - 2.64 亿元,同比下降 500% - 589%,扣非净利润亏损 2.31 - 2.79 亿元 [6] - 2024 年度毛利率 21.16% [8] 产品与市场情况 - 部分产品已在国际市场形成销售订单 [2] - 惯性导航产品是无人系统核心部件,截至目前已形成约 2600 万元在手订单 [2] - 在民用市场推出应急型无人机等产品,并已形成部分订单 [2][7] - 在智能辅助驾驶领域与多家知名厂商建立合作关系 [6] - 在卫星通信和反无人机雷达等领域进行布局并取得一定成果 [8] 业绩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 影响因素 - 军队采购网禁采事件致营业收入下滑,产品分摊固定费用增加,部分订单销售单价下降 [2][5][8] - 物资工程采购政策调整使主营业务收入大幅下降 [6] - 基于审慎原则对部分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6] - 收入结构变化致整体毛利率水平下降,应收账款账龄同期增长,计提坏账准备增加 [5] 应对措施 - 积极拓展装备研发、试验鉴定等新业务,加快业务多元化布局,拓展民用业务领域 [4] - 与金融机构对接沟通获得银行授信额度,优化组织架构、精简人员降低费用支出 [5] - 积极与客户沟通推进订单回款,获得更多银行授信 [5] - 参与物资工程服务以外的军工业务,拓展民品业务,布局新业务增长点,扩大收入规模 [8] - 主动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固定费用支出 [8] - 对冗余部门和人员进行优化调整,人员数量较上年同期下降约 20% [8] 其他问题回复 - 印巴冲突未用到公司技术 [4] - 自 2024 年 10 月 14 日起被禁止参加全军物资工程服务采购活动时限为 1 年 [4] - 截至 2025 年 5 月 9 日股东人数为 34,931 人 [4] - 2025 年将重点布局民用市场领域,把握新兴产业机遇,力争实现营收稳健增长 [5] - 本次直播采用文字互动形式 [9] - 公司有较好成长性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