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降本增效
icon
搜索文档
蔚来二季度销量升至7.2万辆 上半年亏损额收窄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05 17:55
财务表现 - 二季度交付72056辆汽车 同比增长25.6% 环比增长71.2% [1] - 二季度营收190.1亿元 同比增长9.0% 环比增长57.9% [1] - 二季度综合毛利率10.0% 环比显著提升 [1] - 二季度其他销售毛利率达8.2% 创历史新高 [1] - 上半年净亏损117.45亿元 较上年同期有所收窄 [1] - 二季度现金储备272亿元 环比增长 [1] - 二季度研发投入30.1亿元 [1] 业绩指引 - 三季度交付指引87000-91000辆 同比增长40.7%-47.1% [1] - 三季度营收指引218.1-228.8亿元 均创历史新高 [1] - 四季度目标实现5万辆月交付量 [2] - 公司目标四季度力争实现盈利 [3] 产品与产能 - 近期发布两款新车市场反响火热 带动销量和股价提升 [1] - 乐道L90计划10月实现1.5万辆产能 [2] - 全新ES8计划10月达1万辆产能 12月达1.5万辆产能 [2] - 新车售价下探展现较强竞争力 [2] 战略目标 - 长期目标毛利率实现20% [2] - 蔚来品牌目标毛利率20% 并向25%努力 [2] - 乐道品牌目标毛利率15%基础上争取更高 [2] - 萤火虫品牌毛利率目标10%左右 [2] - 通过自研技术积累和成本控制措施支撑产品激进定价 [2]
艾比森(300389)25年半年报业绩点评:战略聚焦高价值业务 精益管控掷地有声
新浪财经· 2025-09-05 16:4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8.19亿元,同比增长1.15%,归母净利润1.16亿元,同比增长30.84%,扣非归母净利润1.07亿元,同比增长90.64% [1] - 第二季度单季营收9.93亿元,同比增长6.35%,归母净利润7971.89万元,同比增长348.03%,扣非归母净利润6780.63万元,同比增长975.86% [1] - 上半年净利率约6.21%,ROE(TTM)约9.25%,资产周转率0.49倍 [3] 战略执行 - 战略聚焦高价值业务与客户,严控成本,注重效益,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1] - 境内LED显示屏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7.5%至44553.33平方米,但销售额仅下降3.8%,显示公司有效减少低价值订单 [2] - 海外市场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均增长,欧洲销售面积同比增长超35%,北美增长约15% [2] 行业对比 - LED直显行业多数上市公司上半年营收无显著成长,行业处于复苏动力不均、成长能见度较低的态势 [1] - 在行业低谷期,公司盈利水平和经营管理质量优于行业平均水平,毛利率同环比持续提升 [1][3] 全球布局 - 依托全球多区域平衡布局,有效对冲个别市场增速风险 [1] - 通过多年深耕海外市场,打造差异化品牌优势,增强竞争力 [2] - 未来将持续优化国际与国内市场销售网络覆盖,采用大客户直销、渠道经销等多模式拓宽商业通路 [2] 股东回报 - 半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元(含税),合计派发7382.01万元 [3] - 分红金额占上半年归母净利润的63.64%,分红率在电子行业中相对靠前 [3] 未来展望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41.6亿元、51.4亿元、65.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8亿元、4.24亿元、5.42亿元 [4] - 当前市值对应PE分别为19.44倍、13.23倍和10.34倍 [4] - LED直显行业未来格局有望逐渐回暖 [4]
陕天然气:公司参股子公司在未来将持续聚焦降本
证券日报· 2025-09-05 16:41
公司业务表现 - LNG业务受市场价格变动及需求状况影响 盈利水平有一定波动但对公司整体收益影响有限 [2] - 参股子公司将持续聚焦降本 实施精准管控 深挖降本空间 强化成本和资金管控 [2] 成本管控措施 - 在生产环节降本 降低非生产性支出 确保成本费用硬下降 [2] - 通过成本管控持续提升盈利能力 [2]
蔚来李斌:盈利不是说给别人听,是验证我们的路
36氪· 2025-09-05 16:19
核心财务表现 - 二季度交付量环比增长71.2%至7.2万辆,营收环比增长57.9%至190.1亿元,净亏损环比收窄26%至49.948亿元 [1] - 研发投入30.07亿元(占营收15.82%),环比下降5.5%;销售及行政费用39.65亿元(占营收20.87%),环比下降9.9% [11][12] - 四季度盈利目标需实现月均交付5万辆、综合毛利率17%-18%、销售费用率10%、研发费用率6-7% [9] 品牌交付结构 - 主品牌蔚来二季度交付4.71万辆,乐道品牌交付1.71万辆,萤火虫品牌交付7612辆 [2] - 8月乐道品牌交付量环比增长174.8%至1.64万辆,带动企业整体交付量环比增长近50%至3.13万辆 [3] - 乐道L90产能计划10月提升至月均1.5万辆,四季度乐道品牌总产能目标月均2.5万辆 [4] 产品战略调整 - 乐道L90通过增加二排天空屏、大容量冰箱等配置提升产品吸引力 [5] - 全新ES8预售价较老款降低超11万元,全系标配100度电池,成为品牌定价新锚点 [8] - 推迟乐道L80交付至明年,优先聚焦SUV产品线完善 [5] 毛利率与定价策略 - 二季度单车均价环比下降1.2万元至22.4万元,产品毛利率仅微增0.1个百分点 [8][10] - 四季度目标单车毛利率16%-17%,其中蔚来品牌20%-25%、乐道15%、萤火虫10% [10] - 通过供应链管控和成本优化应对均价下降压力 [10] 成本控制措施 - 推行CBU机制、中止手机迭代、放缓NT2.2/2.5车型更新速度 [11] - 整合三大品牌团队实现底层能力复用,降低研发支出 [11] - 萤火虫品牌以31人销售团队实现月均4000辆销售效率 [12] 产能与供应链管理 - 适应消费电子式交付节奏,提前备货3000-5000台(资金占用10-20亿元) [18] - 宁德时代电池10月搭载乐道L90,助推交付量攀升 [4] 全球化战略调整 - 从全体系出海转为依靠当地合作伙伴,降低运营成本 [23] - 萤火虫、乐道等低价车型更适合全球市场拓展 [24] - ET5T意外成为全球新能源旅行车销量冠军 [24] 换电业务发展 - 20%换电站实现日均60单盈利门槛,当前整体日均约30单 [25] - 换电站布局采用区域众筹机制,ROI大于3-4的点位优先建设 [26] 组织能力建设 - 营销体系人员减少40%同时销量增长40%,体现效率提升 [16] - 沈斐出任乐道负责人,强化体系化运营能力 [19]
原料供应紧张、铜市场 TC创历史新低,泉果基金调研云南铜业
新浪财经· 2025-09-05 13:41
调研机构背景 - 泉果基金成立于2022年2月8日 管理资产规模163.96亿元 管理基金6只 基金经理5位[1] - 旗下最佳基金产品泉果旭源三年持有期混合A近一年收益48.96%[1] - 泉果基金非货币基金近一年回报前八名业绩表现优异 其中四只基金收益超25% 两只超38% 两只超48%[2] 2025年半年度经营业绩 - 实现营业收入889.13亿元 同比增长4.27% 利润总额18.95亿元 同比增长2.94% 归母净利润13.17亿元 同比增长24.32%[2] - 主产品产量创历史新高:阴极铜77.94万吨同比上升53.22% 黄金12.19吨同比上升98.86% 白银276.63吨同比上升98.70% 硫酸286.29万吨同比上升20.63%[3] - 完全成本优于年度降本目标 主要技经指标均优于年度目标[3] 应对冶炼加工费下降措施 - 战略布局"数智转型 做大资源 做精矿山 做优冶炼 做实再生铜 做细稀散金属"[4] - 推动降本3.0铁血降本计划 通过多年降本提质增效使主要产品成本具竞争力[4] - 加大副产品硫酸 硒 碲 铂 钯 铼等利润贡献度[4] - 增加城市矿山采购量 协同做好原料保供[4] 生产计划与加工费安排 - 目前暂未制定减产计划 通过持续降本提升管理效率等措施增强综合竞争力[5] - 加工费采用长单与现货结合模式 进口铜精矿采取TC/RC结算 按年度谈判和季度谈判方式[6] - 与各大供应商保持长期稳定合作关系 积极谈判稳定长单供应量[6] 硫酸业务表现 - 硫酸作为铜冶炼副产品 主要地区均价同比大幅上涨[7] - 上半年生产硫酸286.29万吨 对业绩产生正贡献[7] 凉山矿业收购项目 - 拟发行股份收购云铜集团持有的凉山矿业40%股份 并向中铝集团等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7] - 2025年8月6日获临时股东会审议通过 8月20日深交所已受理[7] - 凉山矿业拥有拉拉铜矿和红泥坡铜矿等优质资源 年产铜精矿约1.3万吨 阳极铜约11.9万吨 工业硫酸约40万吨[8] - 截至2025年3月底保有铜金属量77.97万吨 铜平均品位1.16% 远高于云南铜业0.38%的平均品位[8] - 2024年竞拍取得四川省会理市海林铜矿勘查探矿权 矿区面积48.34平方公里[8] - 收购可解决同业竞争 提高上市公司权益铜资源量 提升资产和利润规模及行业地位[9] 资源获取战略 - 高度重视矿山资源接替与资源增储上产 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开展地质研究和找探矿工作[10] - 主要拥有普朗铜矿 大红山铜矿 羊拉铜矿等分布在三江成矿带的矿山[10] - 截至2025年6月末 公司保有铜资源矿石量9.56亿吨 铜资源金属量361.37万吨 铜平均品位0.38%[11] - 迪庆有色保有铜资源矿石量8.42亿吨 铜资源金属量278.22万吨 铜平均品位0.33%[11] - 在经营现有矿山基础上积极关注优质资源项目[11]
L4落地场景再突破 佑驾创新与深圳邮政、东部公交合作无人物流
智通财经· 2025-09-05 10:45
战略合作概况 - 佑驾创新与深圳邮政及东部公交于9月3日达成战略合作 聚焦物流与公交两大核心民生场景的系统性布局 [1] - 合作三方各具优势且互补性强 具备良好合作基础及广阔发展前景 [1] - 合作模式为佑驾创新作为技术产品供应方 深圳邮政作为场景落地支持方 东部公交作为无人车平台方 [1] 合作方向与机制 - 围绕四大方向推进:无人物流车与公交场景融合应用、公交场站空间复合利用、跨场景业务拓展及劳动用工协同创新 [1] - 通过"公交资源无人车平台复用"模式降低企业在仓储与运输环节的冗余成本 [2] - 构建长期稳定互惠共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深度挖掘跨领域合作切入点 [1] 技术基础与行业影响 - 佑驾创新基于L1-L4全维智驾技术及前装量产经验 以AI构建智慧配送新模式 [1] - 为城市无人物流场景规模化落地提供低成本高适配解决方案 [2] - 推动社会资源高效利用与民生服务升级 为全行业提供可复制的降本增效样本 [2] 战略意义与未来规划 - 合作标志着公司以"智能汽车赋能者"身份正式进军无人物流行业 [2] - 旨在打破传统行业壁垒 实现物流效率与公共资源利用率的双向提升 [1] - 未来将持续以技术产品推动智慧交通及运输领域的降本提质惠民 [2]
金风科技再涨超11%创新高 上半年风电景气加速上行 公司毛利率提升幅度行业领先
智通财经· 2025-09-05 10:12
公司股价表现 - 金风科技H股再涨超11%至9 85港元 盘中创年内新高9 9港元 成交额1 31亿港元 [1] 行业财务表现 - 上半年风电行业营收1047亿元同比增长45 6% 归母净利润42 3亿元同比增长15 5% [1] - 第二季度行业营收664亿元同比增长52 4% 归母净利润29亿元同比增长19% 创近23年单季度新高 [1] - 行业各环节期间费用率实现1-3个百分点显著改善 [1] 公司业务进展 - 公司在手外部订单同比增长45 58%至51 81GW 其中海外订单同比增长42 27%至7 36GW [2] - 国内风电机组价格呈现回暖趋势 公司重点发力国际及海上业务 [2] 盈利能力改善 - 金风科技制造端毛利率同比提升2-4个百分点 提升幅度领先行业 [1] - 公司风机及零部件销售业务毛利率同比上升4 22个百分点至7 97% [2] - 毛利率提升主要受益于前期低价中标较少而高价中标较多 [1] 业务发展前景 - 风电服务与风电场投资业务齐头并进 支撑全年业绩 [2] - 风电大型化速度趋于放缓 风机制造板块盈利能力触底回升 [2] - 风机制造业务仍有进一步修复可能 [2]
银行利润 “省”出来
上海证券报· 2025-09-05 07:39
降本增效成效 - 42家A股上市银行中26家成本收入比同比下降 西安银行和邮储银行降幅最明显 分别下降6.69和5.23个百分点 西安银行降至17.58%为行业最低 [3] - 40家银行利息支出同比下降 其中33家降幅超过5% 工行、建行、农行、中行和兴业银行降幅居前 单家压降金额最高超470亿元 [3] - 22家银行管理费用同比下降 邮储银行单家削减近78亿元 浦发银行业务及管理费为227.01亿元 同比减少7.75亿元 [3][4] 存款结构优化 - 浙商银行利息支出为296.06亿元 同比减少36.42亿元 降幅达10.95% 存款付息率降至1.88% 同比下降31个基点 [3] - 多家银行通过优化存款结构降低付息率 加强对中长期高成本存款的管控 积极引导低成本资金 [2][3] 人工成本控制 - 浦发银行员工总数半年内减少673人至62314人 上半年人均薪酬约17.9万元 同比减少7.59% 明显低于去年同期的19.37万元 [4] - 银行普遍将控制人工成本作为降本重点 严控员工总数、提升人均产能 合理压降薪酬水平成为提升效率的关键 [3] 运营成本精细化管控 - 浦发银行通过审核房产续租压降年化租金9444万元 租金压降率达17.8% 通过出租闲置房产实现年租金收入495万元 处置闲置房产获得收入4300多万元 [5] - 邮储银行主动调整代理费率 代理费同比下降8.91% 二季度成本收入比环比下降1.95个百分点至54.7% [5] 利润改善效果 - 邮储银行在管理费用下降带动下 拨备前利润增速环比大幅提升8.42个百分点至14.62% [5] - 多家银行通过成本端精打细算改善拨备前利润 支撑利润企稳回升 [2][3] 高质量降本增效路径 - 调整业务结构 向轻资本、弱周期的高产田要效益 优先增配资本占用低、收入来源多元、周期敏感度较小的业务板块 [1][7] - 优化人员结构 调整奖金分配机制 将前台部门与业绩挂钩 中后台按目标浮动 事业部采用线性挂钩 [7] - 拥抱数字化重塑流程 将标准化流程向手机银行、智能柜台与远程银行迁移 释放柜面与后台产能 [7]
银行利润,“省”出来
上海证券报· 2025-09-05 03:12
降本增效成效 - 42家A股上市银行中26家成本收入比同比下降 其中西安银行和邮储银行降幅最明显 分别下降6.69和5.23个百分点 西安银行降至17.58%为行业最低[3][4] - 40家银行利息支出同比下降 其中33家降幅超过5% 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兴业银行降幅居前 单家压降金额最高超470亿元[4] - 22家银行管理费用同比下降 邮储银行、平安银行和中信银行压降明显 邮储银行单家削减近78亿元[4] 存款结构优化措施 - 浙商银行利息支出同比减少36.42亿元至296.06亿元 降幅达10.95% 通过加强中长期高成本存款管控 存款付息率降至1.88% 同比下降31个基点[5] - 邮储银行首次主动调整代理费率 代理费同比下降8.91% 二季度成本收入比环比下降1.95个百分点至54.7%[6] 人工成本管控 - 浦发银行员工总数减少673人至62314人 人均薪酬约17.9万元 同比减少7.59% 业务及管理费同比减少7.75亿元至227.01亿元[5] - 德勤中国报告指出部分银行中后台绩效与业绩脱节 建议调整奖金分配机制 将前台部门与业绩挂钩 中后台按目标浮动[7] 运营效率提升 - 浦发银行通过审核房产续租压降年化租金9444万元 租金压降率达17.8% 通过闲置房产出租实现年租金收入495万元 通过处置闲置房产获得收入4300多万元[6] - 邮储银行在管理费用下降带动下 拨备前利润增速环比大幅提升8.42个百分点至14.62%[6] 高质量增效路径 - 银行应优先增配资本占用低、收入来源多元、周期敏感度较小的业务板块 做强零售财富管理、信用卡与消费金融 提升交易银行、金融市场与投行业务战略权重[7] - 标准化流程加快向手机银行、智能柜台与远程银行迁移 释放柜面与后台产能 让前台人员聚焦复杂业务处理、方案化服务与深度经营[7]
引导光伏、锂电池产业有序布局
期货日报网· 2025-09-05 00:31
行业政策目标 - 2025-2026年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速目标7% [1] - 包括锂电池、光伏及元器件制造等领域后,电子信息制造业年均营收增速目标5%以上 [1] - 到2026年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规模和出口比例目标在41个工业大类中保持首位 [1] - 目标实现5个省份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超过万亿元 [1] - 服务器产业规模目标超过4000亿元 [1] - 75英寸及以上彩色电视机国内市场渗透率目标超过40% [1] - 个人计算机、手机向智能化、高端化迈进 [1] 光伏与锂电池产业治理 - 依法治理光伏等产品低价竞争,破除"内卷式"竞争 [1] - 引导地方有序布局光伏、锂电池产业,指导地方梳理产能情况 [1] - 实施光伏组件、锂电池产品质量管理,强化与投资、金融、安全等政策联动 [2] - 加快研究以强制性国家标准为基础的储能电池产品安全推荐目录 [2] - 支持协会商会建立行业自律机制,加强重点行业监测预警和风险提示 [2] - 通过提高项目建设前资本金比例和建成后产品技术指标要求提高行业准入门槛 [3] - 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光伏制造项目,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 [3] 产业发展现状与挑战 - 2024年"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出口规模首次突破万亿元 [3] -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1288.8万辆,连续10年全球第一 [3] - 2024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达277.57GW,同比增长28.3%,相当于2010-2020年11年累计装机量 [3] - 2024年锂电池板块104家上市公司中65家净利润下滑,超60家毛利率下降 [4] - 行业面临供过于求问题,需通过降本增效和技术创新破解困局 [4] 国际贸易与供应链布局 - 充分利用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稳定手机、电脑、电视等重点产品贸易水平 [5] - 支持企业提高供应链弹性,扩宽多元化贸易渠道 [5] - 推动优质电子信息外贸产品拓内销,促进企业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5] - 鼓励金融机构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和覆盖面,优化跨境贸易结算 [5] - 探索建立电子信息领域国际合作专项工作机制,指导企业有序出海 [5] - 坚定不移推动"国货国用",提升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6] 产业发展方向 - 坚持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相结合,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的格局 [2] - 坚持做大总量与提升质量相结合,培育壮大新兴增长点 [2] - 坚持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相结合,提升高端供给能力和产业链安全水平 [2] - 企业需注重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通过长期研发提升产品竞争力和盈利水平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