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化替代

搜索文档
研判2025!中国太赫兹检测行业产业链、市场规模及重点企业分析:政策破局与技术突围双轮驱动,中国太赫兹检测行业迈入标准化新时代[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8-25 09:27
相关企业: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江西铜业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铝业集 团有限公司、深圳市友进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市联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市锐捷半导体有限公司、 明治传感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上海韦尔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威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思技术 有限公司、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大恒新纪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北久之洋红外系统股份 有限公司 内容概况:太赫兹检测技术作为新兴的前沿技术,近年来在检验检测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独特 的频谱特性使其在材料检测、生物医学成像、安全检查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2024年,中国太 赫兹检测行业市场规模为40亿元,同比增长14.29%。2024年10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太赫兹辐射功 率计量器具检定系统表》等31项国家计量技术规范,标志着太赫兹检测正式纳入国家计量体系。这一政 策不仅解决了行业长期存在的量值溯源难题,更推动了设备性能的标准化评估。 关键词:太赫兹检测、太赫兹检测市场规模、太赫兹检测行业现状、太赫兹检测发展趋势 相关上市企业:同方股份(600100)、大恒科技(600288)、亨通光电(600487) 一、行业概述 太 ...
中芯国际20250824
2025-08-24 22:47
**行业与公司** - 行业:晶圆代工行业,聚焦先进工艺与成熟工艺制造[2][3] - 公司:中芯国际(国内晶圆代工龙头企业)[3] **核心观点与论据** **需求端驱动因素** - 先进工艺需求爆发:云侧AI服务器增长及端侧AI持续成长推动AI芯片需求,国内云厂商对AI芯片国产化率诉求提升(例如H20解禁未引发疯狂下单,H20停产证明国内AI芯片能力接近美国管制边界)[4] - 成熟工艺本土化趋势:下游客户基于供应链安全及成本考虑推进"China for China"战略,成熟工艺节点国产化率提升;预计2025年中国大陆成熟工艺代工产能占全球26%以上,中国大陆需求占比超40%[6] **供给端优势与竞争格局** - 先进工艺良率突破:关键设备定制化开发适应国内工艺路线,良率提升节奏可能超预期,构筑护城河并提高盈利能力[7] - 行业马太效应显著:头部企业通过巨额研发投入、与优秀IC设计公司绑定、更早扩产及度过折旧期,在先进工艺领先反补成熟工艺价格和服务,实现高市场份额[7] **财务与估值预期** - 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53.52亿(同比+44.7%)、63.70亿(+19%)、74.56亿(+17%)[5][9] - 估值水平(基于2025年8月21日收盘价):PB为4.5/4.3/4.1倍,PE为135.8/114.1/97.5倍;台积电PB为7.5倍,若中芯国际良率突破预期提升,估值有望向6倍PB靠拢[9] **潜在风险** - 业绩指引不及预期[10] - 先进工艺扩产与良率突破节奏不及预期[5][10] - 芯片制造本地化趋势推进不及预期[5][10] **其他关键信息** - 股价处于阶段性底部,部分反映行业回暖和国产AI芯片放量预期,但市场对产能、良率、竞争格局的弹性预期仍保守[8][9] - 维持买入评级,认为股价有上行空间[9]
PEEK材料行业专家电话会
2025-08-24 22:47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PEEK 材料行业 - **公司**:维克斯公司、索尔维公司、盈创、中原股份、中研、聚科高新、华为、小米、三星、特斯拉、威格斯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市场规模与竞争格局 - 全球 PEEK 市场容量约八九千吨,产能略超 1 万吨,产能利用率较高;维克斯公司占全球一半以上市场份额,索尔维和盈创也是重要参与者;国内产能约 5000 吨,高端应用依赖进口[1][3] 价格趋势 - 目前纯树脂价格约 27 万元/吨,同比降 15%;维克斯大客户均价含税约 600 元/公斤,国内厂商价格大多在 30 万元左右;若原材料价格稳定,未来还有 10%左右降价空间;预计未来三五年内价格下降幅度有限[1][4][5][25][26] 生产研发壁垒 - 新玩家进入需较长时间稳定生产并达规模化水平,如索尔维、盈创、中研等都历经多年;生产技术壁垒在于从实验室到工业规模放大,伍德反应釜是主流设备,但 5000 升反应釜投资大、产能低,限制大规模应用;新玩家即便外购技术,也需近十年技术积累实现商业化[6][7][8] 应用领域及需求情况 - **电子半导体和消费电子领域**:占应用市场约 60%,国内半导体国产化替代推动需求增长,2017 年至今每年增速约 20% - 30%;2024 年国内 PEEK 用量 2500 - 3000 吨,半导体与消费电子占比 50%即 1500 吨左右,还有 50%增量空间,新开发应用如薄膜、电子烟等贡献额外需求[2][3][29][32][35] - **汽车领域**:占比约 15%,传统燃油车几乎无增量,新能源汽车带来一定增长[2][29][32] - **航空航天领域**:占比约 5%,应用于飞机结构件、卫星天线罩等;空客正试验每架飞机用 3 - 5 吨 PEEK 材料,若验证通过每年 2000 架飞机用量可观;碳纤维复合 PEEK 方案目前占现役飞机出货量个位数百分比,未来发展取决于商飞是否采用[13][16][29][30][36] - **机器人领域**:用于轴承、齿轮等传动组件,每台机器人用量约 500 克;不同品牌机器人用量因所选减速器类型而异;相比碳纤维及超高分子量聚乙烯,PEEK 刚性与韧性兼具、自润滑性强,适用于传动组件和人体骨骼替代[9][20][23][24] - **医疗领域**:用于替代钛合金,如脊柱、颅骨板等,脊柱替代率达 90%以上,颅骨板替代率约 50%,未来可能达 90%甚至 100%;预计国内市场空间可达 15 亿元左右,目前成熟应用大概五亿元[33] - **工业和能源领域**:应用于海上风能轴承保持架、海底输油管道连接处等;增速因项目性质难测算,中国陆路输油管道需求相对较少[19][34] 产品性能与质量 - 国产 PEEK 与维克斯相比,在分子量、分子量分布、稳定性及结晶等指标上有差距,尤其在航空结构件等高端应用领域[1][13] 改性 PEEK - 由纯树脂基材与其他材料复合改进,在航空航天、高端电子设备等领域表现出优异流动性和慢结晶特性;价格高于纯树脂基材,如大飞机用复合材料每吨 300 - 400 万元,手机折叠屏和吸尘器叶轮用的每吨 100 万多元[14][15]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PEEK 由 442 氟 2 苯甲酮和对苯二酚在二苯砜作溶剂、碳酸钠作催化剂的情况下缩聚反应制成[3] - PEEK 生产分合成和精制两个环节,合成是制造产品,精制是提纯过程[6] - PEEK 材料在机器人上应用分注塑一次成型和挤出成型后 CNC 加工两种工艺,精度要求低的用注塑,精度要求高的用 CNC 加工[9] - 一吨 PEEK 需要 700 - 800 公斤覆铜板,覆铜板成本约八九万元,对苯二酚成本约两万元,双酚 A 与对苯二酚合计成本约 11 - 12 万元,总材料成本约 13 万元,总单位变动成本大概十四五万人民币,加上折旧和人工等其他费用,总体区间相似[10][11] - 对苯二酚有三种主要合成路线,PEEK 树脂对其纯度要求高,国内厂家多数依赖进口,中美贸易战促使国内寻求国产替代[12] - 国内外生产 PEEK 材料主要成本差异在人工、动力、设备折旧等方面,原材料和工艺差异不大[28]
国泰海通|电子:Scale up带来交换芯片新场景,国产渗透空间广阔
国泰海通证券研究· 2025-08-24 21:35
行业规模与增长预测 - 中国交换芯片总规模预计2025年达257亿元、2026年达356亿元、2027年达475亿元 同比增速分别为61%、39%、33% [1] - AI整体支出增加及Scale up技术趋势是驱动交换芯片需求的核心因素 [1] 国产化替代空间 - 交换芯片国产化率较低 高端市场由博通、迈威尔、英伟达等海外厂商主导 [1] - 国内厂商在高端速率持续突破 市场份额有望逐步提升 [1] 技术趋势:Scale up网络架构 - 大模型参数规模从千亿向十万亿演进 需通过数据并行、张量并行等策略解决单卡算力瓶颈 [1] - Scale up网络带宽显著高于Scale out网络 成为构建高带宽低延迟集群的主流技术方案 [1] 海外与国内厂商发展动态 - 海外GPU互联规模从几十卡向数百卡演进 AI定制芯片互联达上千卡 [2] - 华为昇腾支持384芯片互联(UB协议) 百度昆仑芯支持32卡/64卡互联(PCIe协议) [2] - 中兴超节点服务器提供16计算节点+8交换节点 GPU通信带宽达400GB/s至1.6T/s [2] - 新华三UniPod系列支持以太网/PCIe互联 适配多品牌AI加速卡 [2] 互联协议竞争格局 - Scale up交换领域将以以太网、PCIe及私有协议(NVLink/UB)并存 [2] - Scale out领域以太网凭借开放生态和成本优势主导 InfiniBand占据部分份额 [2]
麦迪科技上半年实现扭亏为盈 全面完成重症软件国产化适配与信创改造
证券日报网· 2025-08-24 18:4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35亿元 [1] - 实现利润总额3113.70万元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32.75万元 较去年同期扭亏为盈 [1] 技术研发与国产化适配 - 全面完成重症软件国产化适配与信创改造 实现对国产主流软硬件平台的深度兼容与优化 [1] - 产品适配华为鲲鹏系列服务器及客户端设备 支持统信UOS、银河麒麟、中标麒麟等国产操作系统 [1] - 完成与海量数据、南大通用、人大金仓、神舟通用等国内主流数据库的适配与优化部署 [1] 产品智能化升级 - 麻醉、重症、急诊急救三大系统全面完成AI升级与DeepSeek大模型深度融合 [1] - 重症产品完成多模块智能化升级 智能医生助手模块为临床医生提供一站式辅助决策支持 [1] - 结合病史、检验、影像资料等辅助制定精准治疗方案 [1] 康养机器人项目进展 - 康养机器人项目与多家医疗机构达成并启动战略合作 [2] - 基于具身智能机器人在健康养老领域的应用开展深度合作 [2]
舜宇光学科技(2382.HK):盈利能力持续优化 龙头地位不断巩固
格隆汇· 2025-08-23 20:00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96.52亿元,同比增长3.56% [1] - 净利润16.46亿元,同比增长52.56% [1] - 毛利率19.8%,同比提升2.6个百分点 [1] - 净利率8.8%,同比提升1.9个百分点 [1] 手机光学业务 - 手机摄像头高端化推动市占率蝉联全球第一 [1] - 多群组系统方案实现多种形态潜望镜头量产 [1] - 多折潜望模组及大底潜望内对焦模组在核心客户旗舰机型大规模量产 [1] - 独创大光圈低负载潜望模组配合头部客户深度研发 [1] 车载光学业务 - 车载镜头市占率稳居全球第一 [2] - 完成新一代除雾技术研发并应用于多车厂项目 [2] - 推进高像素玻塑混合车载镜头研发创新 [2] - 800万像素车载模组市占率全球第一并获欧洲头部车厂定点 [2] - 深化与地平线、高通、Mobileye及英伟达等智能驾驶平台战略合作 [2] XR与泛IoT业务 - 智能眼镜成像镜头实现对主流客户全覆盖 [2] - 智能眼镜成像模组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2] - AR领域通过模塑封装技术实现效果优化与轻量化 [2] - 手持摄影设备镜头及模组需求持续攀升 [3] - 在割草机器人、仓储物流机器人领域业务规模持续扩大 [3] - 高分辨率显微仪器国产化替代提升光学仪器成长空间 [3] 业绩展望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437.24/486.99/532.79亿元 [3]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7.12/45.28/51.37亿元 [3] - 对应PE分别为22/18/16倍 [3]
深信服2025年中报简析:营收上升亏损收窄,盈利能力上升
证券之星· 2025-08-23 07:18
核心财务表现 - 营业总收入30.09亿元,同比增长11.16% [1] - 归母净利润-2.28亿元,同比大幅改善61.54% [1] - 第二季度单季归母净利润2198.08万元,同比大幅增长121.3% [1] - 毛利率62.09%,同比提升1.22个百分点 [1] - 净利率-7.56%,同比大幅改善65.41% [1] - 三费占营收比42.12%,同比下降16.01% [1] 盈利能力改善 - 销售费用同比下降3.24%,管理费用同比下降18.63%,财务费用同比下降14.31% [3] - 每股收益-0.54元,同比改善61.7% [1] -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56元,同比大幅改善76.04%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大幅改善75.93% [3] 资产负债结构变化 - 货币资金6.16亿元,同比下降23.82% [1] - 应收账款4.75亿元,同比下降11.92% [1] - 有息负债12.76亿元,同比大幅下降51.82% [1] - 短期借款同比下降70.21% [3] - 每股净资产21.16元,同比增长10.01% [1] 业务驱动因素 - 云业务收入增速较快,受益于国内信创建设及国产化替代深入推进 [3] - 公司持续实施降本增效措施,研发投入同比下降8.91% [3] - 销售收现同比增加,购买原材料支付的货款同比减少 [3][4] 基金持仓情况 - 万家行业优选LOF持有800.01万股,为最大持仓基金,近期增仓 [5] - 万家系基金整体增持,包括万家自主创新混合A增持280万股 [5] - 建信优选成长混合A新进十大持仓,持有101.09万股 [5] - 天弘创新成长混合发起式A新进十大持仓,持有54.57万股 [5]
科创人工智能ETF飙涨8.26%!589520放量突破上市高点!国产AI迎两大事件催化,寒武纪市值突破5200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8-22 18:52
科创板AI行情表现 - 科创板AI产业链全线井喷 寒武纪20CM涨停创股价新高 总市值达5200亿元 云天励飞20CM封板 天准科技涨超11% 金山办公涨近10% 澜起科技和芯原股份等个股大幅跟涨 [1] - 科创人工智能ETF(589520)全天强势上攻 场内涨幅最高达8.44% 收涨8.26% 刷新上市高点 成交额6744.31万元 环比放量19% [1] - ETF尾盘宽幅溢价 收盘溢价率达0.71% 显示买盘资金强势 伴随成交放量或有资金进场布局 [1] 行情驱动因素 - 国产AI大模型DeepSeek-V3.1采用UE8M0 FP8技术 为国产芯片发展注入新动力 [3] - 英伟达指示供应商暂停H20芯片生产 国产化替代预期升温 [3] - 算力基础设施持续投入 国产算力在模型侧和算力芯片方面持续突破 维持较好景气度 中期国产算力有望获得领先于海外算力的增长弹性 [3] 投资逻辑分析 - AI经历3-5月调整与近两个月缓慢抬头 满足再次成为主线条件:筹码沉淀到位(拥挤度低位)且长期逻辑仍在(资本开支指引下算力大周期持续演绎) [3] - 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重点服务AI等前沿科技企业 自4月以来明显滞涨的科创板有望迎来补涨行情 [3] - 出于对英伟达芯片安全漏洞担忧 国内客户对未来购买英伟达芯片反复权衡 建议关注华为昇腾、寒武纪和海光信息等国产算力芯片体系 [3] - AI终端换机潮有望复制2010年代智能手机行情 带动产业链估值中枢上移30-50% [4] 产品特征 - 科创人工智能ETF(589520)重点布局国产AI产业链 具备较强国产化替代特点 涨跌幅限制20% 具高弹性特征 [4] - 截至7月底前十大重仓股权重占比超67% 第一大权重行业半导体权重占比近50% 具备较强进攻性 [4] - 成份股为各细分环节收入最大或卡位最好的公司 受益于端侧芯片/软件AI化进程提速 端云融合是AI发展核心趋势 [4]
电连技术(300679.SZ)2025年上半年营收25.24亿元同比增长17.71%,汽车电子业务成核心引擎
新浪财经· 2025-08-22 18:30
全球汽车连接器市场增长 - 2024年全球汽车连接器市场规模达920亿美元 预计以7.8%复合年增长率在2029年突破1350亿美元[1] - 汽车电动化与智能化浪潮驱动汽车连接器成为支撑智能场景的核心力量[1] 公司营收与业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5.24亿元 同比增长17.71%[1] - 汽车连接器业务营收8.11亿元 同比增长35.84%[1] - 软板业务营收4.11亿元 同比增长58.11%[1] 汽车连接器产品与技术优势 - 产品包括射频类连接器(Fakra板端&线端 HD Camera连接器)和高速类连接器(以太网连接器 HSD板端&线端 车载USB)[2] - 自主研发微型射频连接器达国际一流技术水平 拥有592项国内外专利(含51项国内发明专利)[1][4][5] - 自动化设备开发实力突出 实现全自动组装设备及精密模具微型化制造[4] 汽车行业市场环境 - 2025年上半年国内汽车产销1562.1万辆和1565.3万辆 同比增长12.5%和11.4%[3] - 新能源汽车产销696.8万辆和693.7万辆 同比增长41.4%和40.3% 渗透率达44.3%[3] - 汽车出口308.3万辆(新能源车出口106万辆 同比增长75.2%)[3] - 单车连接器数量和价值量上升趋势推动高频高速连接器市场扩容[3] 客户合作与供应链地位 - 汽车连接器已导入国内头部汽车客户(吉利 长城 比亚迪 长安 奇瑞 理想)并实现大规模供货[2][3] - 消费电子客户覆盖全球主流智能手机品牌(小米 三星 华为 荣耀等)[3] - 软板产品聚焦软硬结合板及LCP组件 客户以消费电子可穿戴及5G毫米波需求为主[3] 业务驱动因素与竞争优势 - 汽车连接器业务规模效应显现 工艺流程优化及成本管控强化推动盈利水平稳定[2] - 技术研发快速响应能力与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形成核心壁垒[4] - 汽车电子爆发增长与消费电子稳健发展构成双轮驱动模式[5]
英杰电气:子公司业绩未显成果,董秘称研发转化需时间
新浪财经· 2025-08-22 17:53
公司业绩表现 - 半导体射频电源子公司晨晖公司业绩未达预期 毛利率和净利润出现下降 [1] - 新产品交付形成销售收入 但前期各项成本较高 [1] -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及研发费用增加 主要因招聘大量半导体行业研发人员且薪资水平较高 [1] 研发投入与成果转化 - 研发资金持续高投入 但业绩转化需要时间周期 [1] - 国产化替代存在较高难度 过程中可能出现不确定因素 [1] - 研发投入与业绩提升之间存在时间差 属行业正常现象 [1] 行业背景 - 半导体行业整体毛利率有所下降 [1] - 中微公司(入股方)业绩实现两位数增长 [1] - 行业增长前景向好 但子公司业绩表现与行业趋势存在差异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