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创新
icon
搜索文档
浦江创新论坛辽宁省专场推介活动在上海举行
辽宁日报· 2025-09-22 09:11
会议指出,辽宁科教资源富集,拥有114所高等院校。中科院驻辽科研单位6家、全国重点实验室21 家、两院院士58人。目前,辽宁正全力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加速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 合,加速发展科技金融,加速集聚创新主体和人才,越来越多的高校优秀学子来到辽宁。同时,辽宁在 开放合作上扩圈提级,在政策支持上精准直达,在优化营商环境上持续用力,在服务赋能上提质扩面, 发展环境越来越好,人气热度越来越旺,企业发展有信心、成长有支撑、未来有预期。此外,辽宁产业 基础雄厚,应用场景丰富,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广阔舞台。 会上还举行了2025浦江创新论坛辽宁分论坛启动仪式。副省长王利波出席活动并讲话。 9月21日,浦江创新论坛辽宁省专场推介活动在上海举行,沈阳浑南科技城、大连英歌石科学城、 沈抚科创园、辽宁材料实验室、辽宁辽河实验室、辽宁滨海实验室、辽宁黄海实验室分别进行推介;省 科技厅介绍了浦江创新论坛辽宁分论坛相关情况。 ...
9月LPR将公布;全国国庆文旅消费月将启动丨一周前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2 08:49
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发布 - 9月22日公布中国9月一年期和五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 [2] - 9月22日公布中国8月全社会用电量年率 [2] - 9月23日公布澳大利亚截至9月21日当周ANZ消费者信心指数 [2] - 9月24日公布澳大利亚8月统计局CPI年率-季调后 [2] - 9月25日公布美国第二季度实际GDP年化季率终值 [1][3] - 9月26日公布美国8月个人支出月率和8月PCE物价指数年率 [1][3] 国际经济活动与数据 - 9月22日欧盟公布欧元区9月消费者信心指数初值 [1][2] - 9月23日法国、德国、英国、美国公布9月SPGI制造业PMI初值 [1][2] - 9月23日英国公布9月CBI工业订单差值和SPGI服务业PMI初值 [2] - 9月23日美国公布第二季度经常帐 [2] - 9月24日德国公布9月IFO商业景气指数 [3] - 9月24日美国公布8月营建许可月率修正值和8月季调后新屋销售年化总数 [3] - 9月25日德国公布10月Gfk消费者信心指数 [3] - 9月25日美国公布截至9月20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和8月耐用品订单月率初值 [3] - 9月25日美国公布8月批发库存月率初值和8月成屋销售年化总数 [3] - 9月26日日本公布9月东京CPI年率 [3] - 9月26日加拿大公布7月季调后GDP月率 [3] - 9月26日美国公布9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终值 [3] 中国金融市场事件 - 本周沪深两市44只股票面临限售股解禁 合计解禁28.21亿股 市值596.86亿元 [3] - 9月26日合合信息解禁6867.02万股 市值108.35亿元 [4] - 9月26日紫燕食品解禁3.44亿股 市值71.26亿元 [4] - 9月26日无线传媒解禁1.17亿股 市值55.21亿元 [4] - 本周沪深两市无新股申购 [12] 政策与行业会议 - 9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等介绍金融业发展成就 [6] - 9月23日24时开启新一轮成品油调价窗口 国内汽柴油零售价可能上调40元/吨 [6] - 文旅部启动"百城百区"文化和旅游消费三年行动计划 发放超过3.3亿元消费补贴 [7] - 9月23日至25日2025欧亚经济论坛在西安举办 主题为"聚合欧亚新动能 共筑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8][9] - 9月25日至29日第四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在浙江杭州举办 [9] - 9月27日至29日2025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在海口召开 主题为"产业变革与可持续发展" [9][10] - 9月24日至26日2025云栖大会在杭州云栖小镇举行 主题为"云智一体·碳硅共生" [10] 机构观点与配置建议 - 科技创新主线关注消费电子、机器人、游戏等产业链细分方向 [14] - 内需与"反内卷"主题聚焦创业板高景气行业及有色、建材等板块 [15] - 中美关系缓和受益方向包括恒生科技指数成份股、创新药龙头及券商板块 [15] - 建议关注公用事业、金融、电力设备、有色金属和TMT等板块 [17] - 整治内卷关注生猪、硅料行业 自动驾驶标准提高利好智驾供应商和主机厂 [18] - 消费政策重点关注文旅消费、IP消费、体育消费等方向 [18] - 成长风格扩散至创新药、高端制造、军工、新能源等领域 [19] - 三季报业绩关注度提升 政策方向支持新质生产力建设、绿色发展、扩大开放等领域 [19]
中南股份(000717) - 2025年广东辖区投资者集体接待日暨辖区上市公司中报业绩说明会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9-22 08:20
科技创新工作成果 - 2025年上半年完成4批次科研研讨及评审会 筛选完善55个科研意向 [2] - 完成14个科研项目评审立项工作 [2] - 开展1批次科研项目评审验收 6个申请结题项目通过验收 [2] - 开发新产品1个 形成发明专利7件 论文10篇 技术规程2项 [2] - 签订外协技术开发合同2份 与上海大学及广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合作 [2] - 科技工作者刘明才获"广东省岗位学雷锋标兵"称号 [2][3] - 科技工作者唐新明 陈生利 丁胜利获韶关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2][3] 未来科技创新规划 - 依据公司"十五五"规划战略方向 坚持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 高效化发展 [3] - 强化品种经营和技术降本 [3] - 全面加大品种开发与产品创新 实现新产品质 量 价全面提升 [3] - 加快推进低碳冶金技术布局及成果转化 助推产品绿色低碳升级 [3] 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形式:2025年广东辖区投资者集体接待日暨中报业绩说明会(全景网网络互动) [2] - 活动时间:2025年9月19日15:30-17:00 [2] - 出席人员:董事/总裁兰银 董事会秘书刘二 财务负责人王燊 [2] - 信息披露说明:本次活动不涉及未公开披露的重大信息 [3]
“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科技强国根基不断夯实——中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22 08:19
"'十四五'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在国新办日前举行的"高质量完 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部长阴和俊表示,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社会共 同努力下,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重大科技成果加速涌现 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48%;研发投入强度达 2.68%;研发人员总量位居世界第一。其中,基础研究经费达2497亿元,较2020年增长超过70%,在量 子科技、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空间科学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量和 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5年世界第一。 同时,聚焦国家需求,中国在基础研究领域部署了纳米前沿、催化科学、物态调控等重点研发任 务,突破一批重大科学问题。例如,基于信息超材料的新架构无线通信系统,为6G技术提供了前瞻性 的基础支撑;建立稀土资源的绿色高效采集、精选和冶炼理论,为稀土材料引领发展提供重要支撑;纳 米限域催化理论用于煤炭、天然气的高效清洁转化,对中国能源安全和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价值。 在人才队伍方面,中国基础研究人才队伍由2021年的47.2万人年增长 ...
中金:“十五五”的潜在政策动态
中金点睛· 2025-09-22 07:54
摘要 点击小程序查看报告原文 Abstract "十四五"是中国金融周期见顶转向、经济加速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模式由较多依赖房地产和传统基建转向更加依靠新经济的发展模式。房价下行和 信贷增速放缓,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加大,但经济结构得以改善,经济发展的质量得到提高。"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理念全方位推进,"十四 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良好。技术进步提速,尤其是非传统行业内部。区域、城乡更加协调,绿色成效突出,"十四五"规划的"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 性"、"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三方面都有充分体现。高水平对外开放步伐加快。我国出口展现韧性,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条目持续 缩减。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推进共同富裕。 中国经济迈入新模式,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但房地产调整带来的债务和需求不足问题还待解决。"十五五"期间,我们要继续巩固供给,但提振需求的紧 迫性上升,这也是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的抓手。要将GDP增速保持在一定区间,就需要实现供需再平衡,尤其是提振需求。在扩内需方面,化解债务、促 进消费、财税改革等方向值得关注。在供给方面,科技创新将坚定推进。当然,这些政策的作用并非互相割裂,提振需 ...
课堂连接产线 吉大学子奔赴车企一线“练兵场”
中国青年报· 2025-09-22 07:04
行业人才发展 - 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组织学生分两路赴湖北武汉和山东潍坊开展为期数周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旨在赋能汽车强国建设[2] - 实践团队深入岚图汽车智能化生产车间和潍柴动力发动机制造基地 将课堂所学与产业前沿紧密结合[2] - 学生在企业带教老师指导下全面融入生产与研发环节 将汽车工程理论与生产一线技术场景紧密对接[3] 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 - 团队成员在岚图汽车实习期间学习三电系统、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前沿技术[3] - 通过参与电机效率测试、建模分析等具体任务 切实体会到科技创新的务实与韧性[3] - 中国汽车产业正全面加速向新能源、智能化转型 新质生产力的培育需要大批技术人才[2] 传统动力技术突破 - 潍柴动力展示从中国第一台"黄河"发动机到全球首款热效率突破53%的商业化柴油机的技术发展历程[4] - 企业突破国外技术封锁 实现核心部件自主可控 攻克"卡脖子"技术[4] - 潍柴动力体现"不争第一就是在混"的企业精神和"一天当两天半用"的效率理念[4] 产业精神传承 - 实践团队通过参观革命教育基地 将专业技能提升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4] - 学生认识到个人理想要融入国家发展 技术追求必须与民族复兴同频共振[5] - 高校育人工作与国家战略需求紧密结合 为学生注入持久的精神动力[5]
陆家嘴财经早餐2025年9月22日星期一
Wind万得· 2025-09-22 06:36
1 、 国新办将于 9 月 22 日下午 3 时举行 " 高质量完成 ' 十四五 ' 规划 " 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请央行行长潘功胜,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证监会主 席吴清,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局局长朱鹤新介绍 " 十四五 " 时期金融业发展成就,并答记者问。 值得注意的是,这将是金融监管部门一把手继今年 5 月 7 日在国新办介绍 " 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定市场稳预期 " 后,再次集体亮相,而资本市场发展预计将成为核心议题之一。 2 、 伯克希尔的一位发言人证实,其比亚迪的全部持仓确实已被出售。 这笔投资起始于 2008 年,当时在查理 ・ 芒格极力推动下,伯克希尔旗下中美能 源公司以 2.3 亿美元认购比亚迪 2.25 亿股,占比 9.89% 。在持有比亚迪股份的 17 年间,比亚迪股价涨幅约达 3890% ,为伯克希尔带来了极为丰厚的盈 利。 1 、国务院总理李强会见来华访问的美国国会众议员代表团史密斯一行。 李强指出,中美应当做携手发展的伙伴,真诚相待、相互赋能、彼此成就。 中 方愿同美方本着平等、尊重、互惠的精神,通过沟通解决各自关切。希望美国国会为两国友好和共同发展发挥建设性作用。 2 、中国科 ...
湖北聚才引智打造科创高地
人民日报· 2025-09-22 06:22
搭好平台,聚才引智—— "我们自主研制的关键器件,可以让无人机上升至20米高度时仍能实现'隔空充电'。"湖北九峰山实验室 研究中心无线领域首席专家吴畅介绍,"实验室赋予我们充分的科研自主权,通过建立联合实验室等方 式,我们可以与高水平专家保持合作,始终瞄准学术和产业前沿。" 作为湖北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打造的新型研发机构,九峰山实验室成为化合物半导体领域的重要科研软硬 件平台。截至目前,实验室已聚集500余名人才。 机械手由仪器连接,一边是由人工示范的"老师",一边是跟学精确抓握、转动等操作的机器人"学 生"……华中科技大学丁汉院士团队研制的"荆楚"人形机器人,"结课"后将走进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生产车间,正式"上岗"。 202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指出:"湖北科教人才优势突出、科技创新能力较强,要在推 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上开拓进取。"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湖北厚植人才优势、激发人才活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 度融合,努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博士毕业后,余峰到湖北理工学院任教。不久,他通过"高层次人才校企共享计划"入职三丰智能装备集 团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余峰 ...
合力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经济日报· 2025-09-22 05:53
当前,食品行业正处于深刻变革期。记者在日前举办的2025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上了解到,新原 料、新技术、新工艺带来的赛道切换让食品安全面临全新的机遇与挑战,在全产业链的质量安全管理 中,科技赋能和社会共治成为有力抓手。 食品"上新"按下快进键 这些年,食品行业上新频繁,逐渐掀起了一场餐桌上的"革命"。食品企业正以前所未有的节奏推陈出 新:每个月甚至每周,都有新的产品涌入市场。从功能细分的零食到口味多元的速食,从控糖控脂的代 餐到有地域风味的特色菜——创新已是行业常态。 市场变了。消费者对食品的需求日益多元化,既追求口感,又关注食材的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卡路 里等成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营养与健康研究院院长任发政表示,食品产业链以及供应链 正在被重塑,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行业从粗放经营走向精细化竞争,从拼资本走向拼创新。 "过去随便做个食品企业都能挣钱,现在不同了,食品企业需要不断创新,研发部门成为食品企业里压 力最大的部门之一。"任发政说。 不少企业通过研发新工艺、开发新产品、拓展新赛道来应对消费市场的变化与升级,不断突破传统边 界,积极布局潜力巨大的细分市场。拼创新的市场潮流下,连厨房里 ...
投融资改革持续深化 资本市场回稳向好势头巩固
上海证券报· 2025-09-22 01:55
去年9月26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了一揽子增量政策。一年来,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公募基金 改革、"并购六条"、科创板"1+6"等一批标志性政策落地,资本市场持续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进一步 拓展制度包容性和适应性,不断提升对科技创新的精准支持力。其间,资本市场经受住了超预期的外部 冲击,市场韧性增强、预期改善,回稳向好态势不断巩固。 业内人士认为,一系列政策落地显效,既体现了资本市场投融资两端改革的放大效应,也折射出政策鼓 励向新兴产业倾斜的导向。未来,资本市场有望继续引导中长期资本流入硬科技领域,持续提升服务实 体经济、支持科技创新的能力。 引导资源加快向"新"集聚 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重启,禾元生物成为首批受益者;创业板"激活"第三套上市标准,迎来首单未盈利 IPO项目大普微;蓝箭航天、屹信航天、中科宇航等相继启动上市辅导,拉开商业航天"IPO第一梯 队"冲刺序幕…… 近一年时间,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科技创新企业,正借助资本市场多个路径获得发展新动能。随着资本市 场制度包容性不断提高,各类要素资源正加快向"新"集聚。 ——保险资金配置转向。上海等地开展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目前三批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 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