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栈自研
icon
搜索文档
哨声响起:初代造车创业者的35年
中国经济网· 2025-08-18 19:31
行业反内卷倡议 - 行业高层会议密集召开及多项政策出台推动反内卷行动 [3] - 公司董事长魏建军被称为汽车行业吹哨人 强调避免价格战和偷工减料等短期行为 [1][5] - 行业智能驾驶宣传存在浮夸现象 需关注辅助驾驶安全性与机械故障风险 [5] 研发投入与技术成果 - 公司连续三年研发投入超100亿元 研发团队规模达2.3万人(占员工总数25%) [6] - 累计申请专利近5万项 授权专利近3万项 新能源专利授权量居自主整车集团首位 [6] - 建成亚洲最大安全试验室 年完成超1000次测试 配备九道安全防线体系 [6] 全栈自研与技术突破 - 实现发动机/变速器/动力电池等核心零部件自主研发 打破外资技术垄断 [8] - 开发4.0T V8发动机及7DCT/9DCT/9AT/9HAT传动技术矩阵 加速全球化配套 [8] - 智能四驱电混技术Hi4扩展为五大技术家族 巩固新能源领域领先地位 [8] 全球化布局与生态体系 - 构建覆盖能源/智能化的全产业链森林生态体系 为全球唯二实现该布局的企业 [10] - 旗下3家零部件企业入选全球百强(蜂巢科技第64/精工汽车第77/诺博汽车第78) [10] - 拥有超1400家海外渠道 全球用户超1500万 海外累计销量超200万辆 [10] 人才战略与员工福利 - 推出35+计划打破职业年龄壁垒 开放35岁以上人才专属招聘通道 [11] - 发放40亿元年终奖 旗下学校员工子女入学率达70% 交付住宅24000套 [13] - 公司从60人小厂发展为8.5万名员工企业 年销量超100万辆 [15] 品牌矩阵与全球影响力 - 形成哈弗/魏牌/坦克/欧拉/长城炮/长城灵魂摩托六大品牌矩阵 [15] - 产品出口至170多个国家和地区 成为汽车工业中坚力量 [15] - 欧洲市场与当地豪华品牌同台竞技 践行生态出海模式 [10]
股市必读:公牛集团(603195)8月15日董秘有最新回复
搜狐财经· 2025-08-18 06:39
股价及交易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15日收盘 公牛集团股价报47.48元 单日上涨0.32% [1] - 当日换手率0.2% 成交量3.64万手 成交额达1.72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251.41万元 占总成交额1.46% 游资资金净流入1929.46万元 占比11.2% 散户资金净流出1678.05万元 占比9.74% [2] 股东结构及公司治理 - 截至2025年3月31日 公司普通股股东总数27,482户 [2] - 股东户数信息通过定期报告披露 投资者需查阅定期报告获取最新数据 [2] 财务及现金流状况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多年高于营业总收入 主要因该现金流指标包含增值税 [2] - 健康的商业模式和成熟的资金管控能力支撑公司良好现金流表现 [2] - 公司利息收入主要来源于货币资金产生的存款利息 [2] 新能源业务发展 - 充电枪/桩业务具备全栈自研能力 覆盖家用及大功率直流/液冷商用整体解决方案 [2] - 构建广泛线下渠道网络 为个人消费者和运营商客户提供产品服务 [2] - 新能源工厂持续推进垂直供应链体系建设 通过精益化、数字化、自动化提升运营效率 [2]
特斯拉重大重组:Dojo团队分散到多部门,大批骨干跳槽
36氪· 2025-08-14 19:49
公司战略调整 - 特斯拉解散Dojo项目后对原团队人员进行重组 大部分整合至自动驾驶部门或选择离职 [2] - 原Dojo团队研发人员主要流向Robotaxi 人形机器人领域及自动驾驶硬件研发 [3] - 公司战略从全栈自研转向专注于自动驾驶核心创新和模型开发 [8] 人才流向 - 软件开发人员向AI软件副总裁Ashok Elluswamy汇报 负责无人驾驶出租车和人形机器人AI研发 [5] - 半导体工程师被分配至自动驾驶硬件团队 开发AI5芯片 向Aaron Rodgers汇报 [8] - 约20名技术骨干加入初创公司DensityAI 该公司由前特斯拉AI负责人Ganesh Venkataramanan创立 [12][14] 项目背景与终止原因 - Dojo项目自2021年推出D1芯片后研发停滞 Dojo2芯片性能未达预期且难以量产 [21] - 公司曾投资5亿美元建造Dojo 但每年需几十亿美元维持竞争力 面临财务压力 [23] - 马斯克表示资源分散用于两种芯片设计不合理 新一代AI6芯片在推理和训练性能上更优 [25] 历史与愿景 - Dojo项目2019年提出 旨在打造利用视频数据进行无人监管训练的超级计算机 [18] - 2021年发布7nm制程D1芯片 推动公司市值增长5000亿美元 [20] - 原计划通过Dojo提供AI计算服务 拓展收入来源 实现从电动车公司向AI技术公司转型 [21] 技术整合 - 马斯克提出将Dojo3与AI6芯片融合 可能以集成AI6 SoC的形式延续 [25] - 公司去年起减少提及Dojo 转向奥斯汀总部新建的Cortex计算机集群 [16]
量道储能全栈自研3S融合架构重磅发布
鑫椤储能· 2025-08-14 14:41
行业趋势与痛点 - 储能行业正加快市场化转型并加速迈入电力现货市场 全链路协同 数据深度融合 更快响应电网调度和更高效率设备成为发展新趋势[3] - 当前储能设备存在通讯延迟 数据割裂和器件冗余等问题 储能响应电网调度时间普遍在300ms以上 而调频应用要求控制在100ms内[3][5] - 响应延迟主要因PCS BMS和EMS数据独立不同步 造成通讯周期长和响应慢 同时功能器件重复增加成本与故障风险点并降低系统效率[5] 3S融合架构技术特点 - 公司依托五大研发中心具备除电芯外其他核心部件自主技术 拥有8年欧洲市场运营经验和全球500+工商储项目经验[8] - 全新3S融合架构通过去除冗余器件实现直接成本降低10%以上 集成成本降低5%以上 运维成本降低30%以上[11] - 架构智能融合后通讯路径从EMS→PCS主控→PCS-DS调整为EMS→PCS-DSP 使响应电网调度时间缩短至≤50ms[12] - 产品提供壁挂式和抽屉式设计可选 体积减少50%以上 重量降低20%以上 软件模块划分更清晰便于设备与策略扩展[13] - 去除冗余器件后从源头降低故障率 预计故障率可降低30%以上[14] 液冷一体机产品规格 - 全新液冷一体机FLEX-261-3S AIO搭载314Ah电芯 功率125kW 容量261kWh 系统效率提高到91%[21] - 配置3S融合架构后设备高度2.3米 比非融合版降低0.15米 体积减小0.195m³[23] - 支持10台并机 灵活适配光储充 光储一体化和微网等不同应用场景[25] - 产品额定直流电压950V 最大直流电流198A 额定交流功率125kW 最大效率98.7% 防护等级IP66[17] - 工作环境温度-35~60℃ 通讯支持WiFi/4G/蓝牙/RS485/CAN/以太网 具备多种保护功能和认证[17] 商业化进展 - 3S融合架构及配置该架构的液冷一体机将于年底同步量产 目前首批订单已满 预计明年实现批量交付[26] - 公司从聚焦海外铅酸电池业务的贸易商转型为以技术研发和制造经验积累为主的企业 2017年首批储能柜成功批量出口海外[34][35] - 在欧洲市场逐步积累知名度和良好口碑 企业愿景是成为能源变革的快乐推动者[35][37] 行业竞争与战略定位 - 储能行业同质化竞争激烈 已步入大洗牌淘汰赛阶段 破局之道在于保证产品可靠性和优质售后服务[33] - 只有全栈自研企业才能在技术研发 产品品质和售后服务上满足市场需求特性并最终脱颖而出[33] - 公司以欧洲标准造品质储能为核心承诺 坚持以快乐心态践行长期责任 用高品质产品和优质服务驱动持续发展[34][37]
体系力再战智能化,比亚迪的新胜负手
钛媒体APP· 2025-08-02 13:57
比亚迪的智能化战略转型 - 公司正从电动化领先优势转向智能化布局,面临市场增长放缓和用户需求转向智能体验的挑战[2][3] - 2025年密集发布智能化战略,包括深化智能底盘技术、整合智能辅助驾驶和座舱团队、推动"智驾平权"下沉市场[3] - 智能化战略核心是"智电融合",将电动平台与智能技术高度耦合,构建原生智能底座[6][7] 技术布局与研发体系 - 公司采用"全栈自研"路径,覆盖智驾芯片平台、自主算法、整车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节点[7] - 已建立"易三方"、"易四方"智能底盘架构,实现动力控制与感知决策的闭环[6] - 智能辅助驾驶功能已实现大规模量产应用,自动泊车可减少50%-80%的时间[10] - 智能化车型月销量突破23万辆,成为国内智驾数据增长最快品牌之一[7] 市场策略与用户信任建设 - 推行"智驾平权"策略,将高快领航等功能下沉至10万级车型如秦PLUS[10][11] - 高快领航使用率峰值达90%以上,但城市复杂路况接管率仍较高[12] - 启动"兜底保障"机制,试图建立用户对智能驾驶的信任感[12] - 智能化普及面临用户心理与安全信任的双重挑战[9][12] 组织架构调整 - 将智能座舱(4000人)与智能驾驶(5000人)部门整合为统一架构,实现舱驾融合[14] - 新技术研究院共16000名研发人员,持续优化动力、底盘、感知算法团队的协同[14][15] - 通过竞赛机制、轮岗机制和跨部门评估提升组织灵活性[15] 行业竞争与挑战 - 面临特斯拉、理想、华为等技术型玩家的激烈竞争[4][18] - 用户心智与技术落地存在鸿沟,需提升体验稳定性[18] - 国际市场智能化布局需解决法规、文化、隐私数据等本地化问题[18] - 需平衡全栈自研优势与开源生态协作,避免"自我闭环"风险[18] 战略定位与未来展望 - 智能化转型是体系型演进而非推倒重来,延续电动化技术资产的同时构建新护城河[8][19] - 将智能化视为"技术普及+用户信任"的双重战役,关乎下一阶段成长[5][20] - 战略目标是建立"造车哲学"与"用户信任机制"的长期壁垒[20] - 智能化竞争被视作马拉松而非短跑,需持续积累体验和信任[19][21]
独角兽背后,是新能源时代车企的成长韧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7 21:53
核心观点 - 广汽埃安连续三年蝉联全球最大新能源车企独角兽,位列全球第50位,核心在于持续为用户提供可感知的"确定性",并在科技、产品等维度夯实体系实力 [1] - 公司在行业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竞争"转型的关键阶段展现出务实特性,成为新能源行业"技术向善"的实践样本 [1][11] 科技储备与安全 - 弹匣电池技术提前5年满足GB 38031-2025新国标"不起火、不爆炸"要求,创下130万用户零自燃记录 [3] - 全栈自研的三电体系从根源把控安全标准,验证了"确定性"在行业中的稀缺价值 [3] - 电池热失控风险是行业普遍痛点,新国标将显著提升安全底线 [3] 智能驾驶突破 - 行业存在"技术分层"现象,20万元以下车型搭载激光雷达比例不足5% [4] - 公司领先行业一年实现激光雷达配置下放至15万元主流价位,通过规模化采购和自研算法降低成本 [4] - 与滴滴合作的"AIDI计划"将在2025年底量产L4级自动驾驶车型,2026年启动示范运营 [5] - 飞行汽车GOVY AirCar与人形机器人Go Mate协同构建"空地一体"出行生态 [5] 产品与市场表现 - 埃安UT、埃安RT在细分市场销量跻身前列,AION Y Plus稳居A级纯电SUV销量亚军 [5] - 多能源战略覆盖增程、插混等车型,扩大消费群体 [5] - 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第八,2025年一季度泰国市场销量跃居第二,印尼首款车型订单突破3000辆 [11] 补能网络建设 - 30%用户将"充电是否方便"列为首要考量,行业普遍面临公共充电网络布局不均衡问题 [7][8] - 自建直流快充桩达13,659根,每月新增500根,北上广深核心区域实现每平方公里10根桩密度 [8] - 打通超百万第三方充电桩数据,形成"自建+共享"补能网络 [8] 全球化战略 - 中国新能源车出口仅15%实现本地化生产,海外用户对售后保障满意度较低 [10] - 在印尼构建"研产供销服"全价值链体系,雅加达智慧工厂实现30分钟切换生产线,兼容4款以上车型 [10] - "太阳、月亮、星星"三级渠道网络计划2025年覆盖60个核心城市 [10]
从江城出发,向未来同行:岚图五周年用户之夜谱写“智造武汉”新篇
环球网· 2025-07-16 14:49
品牌活动与主张 - 公司举办2025岚图用户之夜 主题为"自由智上 热爱为伍" 发布全新品牌主张"智慧岚图 成就幸福" [1] - 推出用户共创品牌IP形象"岚图图" 灵感来源于"鲲" [1] - 活动吸引全球5000名用户现场参与 全国134个分会场同步直播 上万用户线上互动 [12] - 现场用户共同唱响原创歌曲《热爱》 32位用户萌娃献上五周年祝福 [12] 新产品发布 - 岚图FREE+上市15分钟大定锁单达11583台 定位为"极智驾享大五座SUV" [4] - 标配华为乾崑智驾ADS 4 支持城市NCA 高速NCA和车位到车位P2P 2.0功能 [6] - 首批搭载鸿蒙座舱HarmonySpace 5 实现与手机高度一致的流畅交互 [6] - 配备云朵舒享座椅2.0 女王副驾 7L冷暖箱 22扬声器音响等豪华配置 [8] - 采用EDC可变魔毯悬架和"岚擎模式" 零百加速达4秒级 [8] - 全新岚图知音正式亮相 计划2025年8月上市 [12] 技术研发与供应链 - 基于ESSA架构 SOA电子电气"天元架构" 全域800V碳化硅平台等全栈自研技术 [10] - 带动本土供应链在智能驾驶 空气悬架等关键领域技术突破 [10] - 发挥央企"链主"作用 推动武汉新能源产业链集群发展 [16] 品牌合作与社会责任 - 获周黑鸭 黄鹤楼等16家武汉老字号品牌支持 打造城市级灯光秀及宣传矩阵 [14] - 120名武汉车主自发担任志愿者 接待全球参会用户 [14] - 用户捐赠2000本爱心绘本 部分送至希望小学 [18] - 冠名武汉网球公开赛 赞助武汉车谷江大女足等体育赛事 [19] - 通过科技创新赋能"智造武汉"建设 提升城市软实力 [16][19][21] 用户与品牌关系 - 强调"听用户"更"懂用户" 共同参与文化活动 实现品牌与用户深度绑定 [21] - 将品牌发展与武汉城市形象结合 打造"城市窗口"与"品牌舞台"的共生关系 [21]
越疆折价配股募10亿港元 加码机器人与全球化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5 11:30
融资计划 - 公司计划通过配售1910万股新H股募资超10亿港元,配售价54 3港元,较公告前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价折让9 5%,较近五个交易日平均价折让6 2% [1] - 配售股份占现有已发行股本约4 73%,完成后总股本将小幅稀释至4 51%,净筹资额预计为10 22亿港元 [1] - 募资用途包括核心技术研发、产业链整合、全球销售渠道拓展及日常营运资金补充 [1] 财务状况 - 2024年公司营收达3 74亿港元,同比增长30 3%,但净亏损1 03亿港元,经调整后亏损同比收窄55 4%,毛利率提升至46 6% [2] - 核心产品六轴协作机器人贡献总收入55 9%,同比增长55 5%,复合机器人收入增速达64 7%,商用服务场景收入飙升111 6% [2] 技术实力 - 公司关键零部件自研率超90%,累计获得专利961项 [2] - 2025年推出首款人形机器人Dobot Atom,搭载自研神经驱动灵巧操作系统(NDS),实现毫米级操作精度 [2] 市场布局 - 公司产品覆盖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超80家世界500强企业,海外收入占比59% [3] - 全球协作机器人市场预计2028年达50亿美元规模 [2] 市场反应 - 配售公告当日股价盘中下探2 67%至58 4港元,但今年以来累计涨幅达146 41% [3] - 市场分析认为高折价配售可能引发短期股价波动,但长期有望加速盈利拐点 [3] 战略方向 - 公司采取"协作机器人+具身智能"双轮驱动战略,推动估值体系重塑 [3] - 研发费用2024年达7752万港元,需通过规模化应用摊薄成本 [3] - 商用服务机器人如咖啡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的商业模型验证是关键挑战 [3] 股价表现 - 截至发稿,公司股价报58 2港元/股,跌3% [4]
蔚来亏损超1000亿,李斌终于摊牌了
36氪· 2025-07-09 14:54
公司财务与研发投入 - 公司累计亏损超过1000亿元,2025年一季度净亏损67.5亿元,同比扩大30.2%[1][7] - 公司资产负债率高达92.55%,远超行业70%警戒线,现金储备锐减至260亿元,即期可动用资金不足81亿元[7] - 公司累计研发投入达600亿元,全部费用化处理,未进行资本化[2][12] 业务与市场表现 - 2025年二季度新车交付量达72056辆,环比增长超70%,6月单月交付接近2.5万辆[23] - 公司设定第四季度月销目标为5万辆,乐道品牌和主品牌各承担一半任务[23] - 乐道L90起售价将低于30万元,主打大众市场,7月10日开启预售[23] 技术布局与基础设施 - 公司采用全栈自研路径,覆盖换电系统、三电架构、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技术节点[15] - 自研全球首颗车规级5纳米智能驾驶芯片"神玑NX9031",已上车并支持多车型推送[18] - 高速公路换电站接近1000座,密度和覆盖率行业领先,每个站点投入动辄千万[18] 战略调整与成本管控 - 公司目标2025年四季度实现盈利,计划将毛利率恢复至17%-18%,销售管理费用控制在10%,研发费用率降至6%-7%[26] - 推行CBU管理模式,精细化控制销售、服务、研发、制造等端口的ROI[26] - 公司从高端市场向下试探,押注规模换生存,乐道品牌主打性价比与家庭场景[23] 行业与市场挑战 - 公司面临市场对其长期亏损的质疑,公众情绪对"好看"财报失去耐心[14] - 公司需在理想与盈利之间找到平衡,市场对其技术信仰与财务现实的矛盾提出挑战[27] - 公司需加速实现盈利以对冲市场不安与质疑,未来必须跑得更快[27]
电厂 | 赵长江执掌腾势4年:打造爆款车型腾势D9,积累35万用户
新浪财经· 2025-07-04 22:23
人事变动 - 腾势销售事业部总经理赵长江与腾势方程豹直营事业部总经理李慧进行岗位对调,基于比亚迪内部轮岗制度 [1] - 赵长江2009年加入比亚迪,2021年起全面负责腾势品牌运营,主导高端化转型 [1] - 李慧2004年加入比亚迪,曾负责比亚迪轨道业务,2024年5月担任腾势方程豹直营事业部总经理 [1] 品牌发展 - 腾势品牌2022年启动战略焕新,锚定三大发展阶段:充分准备打开局面、资源整合扩大战果、创新引领全球发展 [2] - 腾势D9上市5个月月销量突破6000辆,7个月突破1万辆,2023-2024年连续蝉联中国MPV全市场年销量冠军 [5] - 腾势D9在40万-60万元区间稳居中国品牌销量第一,40万元以上车型占比超50%,2025年前5个月MPV市场销量总冠军 [5] - 腾势N9上市3个月达成月均销量4000辆,成为第三款成功的"9"系产品 [5] - 腾势品牌连续3个月月销突破1.5万台,平均售价38.1万元,累计用户超35万 [5] 全球市场 - 腾势D9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等亚太国家连续成为豪华MPV销量榜首 [7] - 腾势Z9 GT在意大利米兰发布,宣布进入欧洲市场,计划未来两年进入数十个欧洲国家 [7] - 比亚迪匈牙利工厂预计2025年10月投产,年产能35万辆,土耳其工厂计划2026年3月运营,年产能15万辆 [7] 技术研发 - 腾势D9核心部件国产化率达91%,永磁同步电机采用自研"方磁"技术,效率突破98% [7] - 腾势D9开创"中国智造+合资标准"模式,整合奔驰MBUX 4.0与比亚迪DiPilot 4.0系统 [8] - 腾势N9搭载易三方技术平台、2.0T超级混动系统、云辇-A双腔空气悬架等全栈自研技术 [8] - 腾势Z概念跑车搭载云辇-M智能磁流变车身控制系统和全栈自研线控转向系统 [10] 未来规划 - 腾势即将推出全新车型N8L,目标迈入月销2-3万台增长阶段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