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品牌矩阵
搜索文档
安踏体育(02020.HK)点评:两大主力品牌表现稳健 新品牌延续高增势头
格隆汇· 2025-10-30 03:44
核心观点 - 公司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运营数据,两大主力品牌安踏和FILA表现稳健,分别实现低单位数流水增长 [1] - 以迪桑特、可隆为代表的其他品牌增长势头强劲,整体增幅达45-50% [1] - 公司多品牌矩阵优势及抗风险能力在当前零售环境走弱背景下日益凸显 [1] 安踏品牌运营 - 2025年第三季度品牌流水实现低单位数增长,较第二季度略有改善 [1] - 库销比略高于5个月,处于健康区间,折扣率线下稳定,线上略有增加 [1] - 渠道创新业态有序推进,安踏冠军店达成率超100%,计划于2026年加快发展 [1] - 国庆期间新开41家升级门店,同店增长表现远超其他门店 [1] FILA品牌运营 - 2025年第三季度流水实现低个位数增长,表现仍好于行业平均,预计年内保持中单位数增长 [2] - 库销比约6个月,主要因旺季备货增加,预计年底回归5-6个月 [2] - 品牌于9月正式发布网球战略,签约中国男子网球排名第一的布云朝克特为代言人,并升级为中国网球公开赛独家官方赞助商 [2] - 推出潮流空间店、高尔夫大师店等场景型门店以优化购物体验 [2] 其他品牌运营 - 迪桑特2025年第三季度增长约30%,全新4.0明日世界形象店已在全国顶级商圈亮相26家 [2] - 可隆增长约70%,在全球顶级商圈陆续开设多家新形象店 [2] - Maia Active增长约45%,新推出的Creamy系列上市一个月售罄率达40% [2] - 狼爪品牌正在规划复兴战略,聚焦中德两大市场同步扩张 [2] 海外市场拓展 - 东南亚市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目前已开设约200家门店,并计划在三年内拓展至1000家 [3] - 在欧美等战略市场更注重品牌建设与市场培育 [3] - 规划五年内实现海外流水占比达到集团的15% [3] 业绩指引与展望 - 考虑到三季度消费环境较弱,公司下调安踏品牌全年流水指引,从增长中单位数调至低单位数 [3] - 维持FILA品牌中单位数及其他品牌至少40%的增长预期 [3] - 安踏品牌经营利润率维持在20%-25%区间下段,FILA品牌约25%,公司将强化费用管控 [3] - 小幅下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为132.2亿元、146.6亿元、159.2亿元 [4]
上美股份(02145):深度研究:数据为锚、运营驱动,向多品牌领先集团迈进
东方财富证券· 2025-10-22 16:22
投资评级与核心观点 - 报告给予上美股份“买入”评级,且为上调评级 [2] - 报告核心观点认为,公司正从渠道驱动转向运营驱动,并初具多品牌矩阵集团雏形,增长确定性提升,应给予估值溢价 [4] - 基于公司在抖音渠道的运营能力及新品牌成长,调整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7/13.3/15.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7.2%/24.0%/20.0% [5] 公司运营与战略转型 - 公司通过“All in”抖音策略实现业绩恢复,2023年/2024年/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分别同比增长57%/62%/17%,韩束品牌分别增长144%/81%/14% [15] - 运营能力提升体现在数据驱动的精细化运营,例如25年上半年韩束实现收入33.4亿元,同比增长14%,同时销售费率同比优化0.7个百分点 [4] - 公司战略从2B向2C成功转型,线上自营渠道(以抖音为核心)收入占比提升,推动毛利率在23年上半年至24年上半年持续提升,25年上半年稳定在75.5% [19][21] 渠道策略与执行 - 韩束品牌成功把握抖音渠道机会,其历史经验(如电视购物、综艺冠名)与抖音短剧植入、达播带货模式相似,是其成功的必然 [4][31] - 在抖音渠道运营分为三阶段:通过短剧(如与姜十七合作)破圈积累A3人群;叠加达播(如贾乃亮)扩大声量;发力自播优化盈利,25年1月起自播占比快速提升,达播GMV呈高双位数下滑 [34][35][42][44][47] - 25年上半年,在主动降低达播占比的策略下,韩束抖音渠道仍实现15.5%的增长,证明其运营调整的有效性 [4][47] 产品研发与品类拓展 - 产品策略强调“质价比”,以高需求功效、知名成分和竞争力价格打造爆品,如红蛮腰系列(5件套399元)和X肽系列(累计销售额超2亿元) [52][55][61][63] - 研发积淀深厚,深耕“肽”类成分,2024年完成“环六肽-9”新原料备案,并应用于产品升级,如红蛮腰2.0系列 [91][94][95] - 品类持续拓展,25年新推377美白系列、洗护、个护等新品,在抖音美白品类市占率从24年第四季度的6.21%提升至25年第三季度的19.42%,打开增长天花板 [64][65][71][74][86] 多品牌建设与平台化发展 - 公司以“顶流顶配顶级资源”模式打造新品牌,不做白牌,如newpage一页品牌自22年推出后持续增长,25年上半年收入达4.0亿元,同比增长146.5% [4][100][105] - 平台型逻辑下,公司作为“平台”匹配人才与资源,高效打造品牌,2025年陆续推出聚光白、NAN Beauty等多个新品牌,验证其运营能力 [4][103][109][113] - 组织架构支持多品牌发展,聘请具备成功经验的操盘手(如韩束品牌负责人伍斯睿),并采用分品类矩阵的部门规划推动增长 [98][100][102] 财务表现与盈利预测 - 公司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41.1亿元,同比增长17.3%,净利润5.6亿元,同比增长34.7%,净利率为13.5% [14] - 盈利预测显示,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88.41/108.01/125.62亿元,增长率分别为30.15%/22.18%/16.30% [6][116] - 预计主品牌韩束未来三年增速分别为26.1%/20.7%/15.2%,新品牌(如newpage一页)将提供增量增长,预计其2025年增速达137.1% [116][118]
特步国际(01368.HK):三季度经营保持韧性 看好公司在跑步领域的竞争力
格隆汇· 2025-10-21 04:36
公司主品牌(特步)三季度运营表现 - 主品牌特步三季度零售流水同比实现低单位数增长,增速环比持平,但同比去年三季度有所放缓 [1] - 三季度折扣水平为7至75折,环比持平,同比去年三季度略有加深 [1] - 三季度库销比维持在4个月至4个半月 [1] - 分时间段看,7月和8月零售表现相对更好,9月因气温偏高表现相对较弱 [1] - 分渠道看,线上流水表现预计好于线下,线上流水预计有两位数左右增长 [1] - 分区域看,三线及以下城市流水表现预计好于高线城市 [1] - 分品类看,核心产品跑步鞋销售预计仍有两位数以上增长,生活休闲类面临一些挑战 [1] - 后续关注点包括跑步领域产品的持续更新迭代,以及线下渠道的优化,如关小店开大店、奥莱渠道的创新与拓展 [1] 索康尼品牌发展态势与前景 - 索康尼品牌三季度流水同比增长20%以上,增速环比二季度持平,但与25年第一季度和24年第三季度相比有所放缓 [2] - 三季度增速波动与消费大环境相关,也与公司从第二季度开始主动调整电商产品结构、控制折扣(减少低价和高折扣产品)的策略有关 [2] - 公司对索康尼的发展策略是注重维护品牌高端形象前提下的积极发展 [2] - 公司正依托品牌在精英跑步人群的影响力逐步丰富产品线 [2] - 预计索康尼品牌25年全年能实现30%以上的销售增长,未来3年有望实现收入翻番 [2] 公司整体战略与盈利预测 - 公司多品牌矩阵正逐步完善,主品牌在跑步领域的深耕带来持续提升的影响力 [2] - 户外品牌迈乐在赛道高景气下存在较好的潜在机会 [2] - 维持公司2025-2027年每股收益预测,分别为0.49元、0.56元和0.62元 [3] - 参考可比公司,给予公司2025年15倍PE估值,对应目标价为8.01港币(汇率:1人民币=1.09港币) [3]
业绩不佳,194亿护肤品龙头贝泰妮盯上产业基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7 18:29
公司近期资本运作 - 公司计划作为有限合伙人,出资5000万元参与设立总规模10亿元的“金雨基金”,持有该基金5%份额 [1] - 该基金主要投资方向包括消费医疗及国民健康质量提升、药物、医疗器械、医疗支持性产业、AI制药等领域 [1] - 2022年至2025年,公司先后参投“红杉基金”、“三正基金”、“金皋基金”等多个基金,三年累计投资约2.8亿元 [3][5] - 2023年8月公司曾计划出资3亿元投资“云重基金”并已完成备案,但于2024年1月因政策环境变化等客观因素影响决定提前终止该投资 [7][8] 公司财务与经营表现 - 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为57.36亿元,同比增长3.87%,2021年至2024年营收增速分别为52.57%、24.65%、10.14%、3.87%,增速逐年下降 [9] - 公司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5.03亿元,同比下降33.53%,2021年至2024年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58.77%、21.82%、-28.02%、-33.53% [9][10] - 核心品牌“薇诺娜”2022年至2024年贡献营收分别为48.85亿元、51.92亿元、49.09亿元,占总营收比重分别为97%、94%和86%左右 [10] - 公司试图通过打造“薇诺娜宝贝”、“瑷科缦”、“贝芙汀”等多品牌矩阵,并斥资5.36亿元收购悦江(广州)投资有限公司51%股权,将“姬芮”、“泊美”两个品牌收入囊中,以扩充业务版图 [10] 行业趋势 - 除公司外,包括珀莱雅、水羊股份、丸美生物在内的多家国内美妆龙头为寻求业绩增量,纷纷布局资本端 [10] - 珀莱雅曾于2018年11月和2019年6月发起或参与设立产业基金,但在今年5月将所持嘉兴沃永45%的合伙企业份额及相关权益以9999万元转让 [11] - 水羊股份于2020年12月认缴出资不超过1000万元参与投资深圳市青松中小微企业发展投资合伙企业 [11] - 丸美生物于2024年9月宣布联合公司董事兼首席财务官对青岛茂达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共同增资6000万元,此前在2023年4月已对该基金进行过一轮增资 [12]
贝泰妮5000万元押注10亿级产业基金,意图何在?丨美妆变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6 16:41
公司资本布局 - 公司拟作为有限合伙人出资5000万元参与设立总规模10亿元的无锡金雨茂物医疗健康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并将持有该基金5%份额 [1] - 该基金主要投资方向包括消费医疗及国民健康质量提升(含康养、医美、特医及功能食品等)、药物(含合成生物学、创新药等)、医疗器械、医疗支持性产业、AI制药等领域 [1][3] - 投资目的旨在与专业基金加深合作深度布局大健康生态领域通过多种方式整合完善产业生态圈以推动公司发展提高综合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3] 公司历史投资记录 - 2022年至2025年公司先后参投了红杉基金(1亿元)、三正基金(1亿元)、金皋基金(0.3亿元)及金雨基金(0.5亿元)三年时间累计投资约2.8亿元 [2][3] - 2023年8月公司曾计划出资3亿元投资云重基金并已完成备案但于2024年1月因政策环境变化等客观因素影响决定提前终止该投资 [4][5] 公司主营业务表现 - 2021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40.22亿元、50.14亿元、55.22亿元、57.3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52.57%、24.65%、10.14%、3.87%增速逐年下降 [6] - 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63亿元、10.51亿元、7.57亿元、5.0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58.77%、21.82%、-28.02%、-33.53%呈现增收不增利趋势 [6] - 核心品牌薇诺娜2022年至2024年贡献营收分别为48.85亿元、51.92亿元、49.09亿元占总营收比重分别为97%、94%和86%左右 [6] 公司业务多元化尝试 - 公司试图打造多品牌矩阵包括薇诺娜宝贝、瑷科缦、贝芙汀并斥资5.36亿元收购悦江(广州)投资有限公司51%股权将姬芮(Za)、泊美(PURE&MILD)两个品牌收入囊中 [6] - 目前相关子品牌尚未形成第二增长曲线 [6] 行业资本运作趋势 - 除公司外包括珀莱雅、水羊股份、丸美生物在内的多家国内美妆龙头为寻求业绩增量纷纷布局资本端 [7] - 例如珀莱雅曾参与设立化妆品及新营销生态领域投资基金水羊股份曾参与投资中小微企业发展基金丸美生物则增资美丽消费产业基金 [7][8]
2025上半年美妆行业“变局”
36氪· 2025-09-28 19:48
全球及中国美妆行业规模与增长 - 全球美妆行业规模预计2025年突破6770亿美元 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1] - 中国化妆品零售市场2025年上半年保持温和增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55万亿元 同比增长5.0% 其中限额以上化妆品零售额2291亿元 同比增长2.9% [2] - 2024年中国化妆品市场零售规模达10738亿元 连续两年突破万亿元 国货品牌占比上升至55.2% [6] 国际美妆巨头中国市场表现 - 欧莱雅集团2025年上半年销售额1861.9亿元 同比增长3% 营业利润392.77亿元 同比增长3.1% 中国市场销售额从第一季度同比微幅下滑逆转为第二季度同比增长约3% [4] - 雅诗兰黛集团2025年1月至6月净销售额69.61亿美元 同比下降10.88% 净销售额跌至近5年来最低值 净收益和归母净收益连续5年下跌 [4] - 资生堂集团2025年上半年销售额4698.31亿日元 同比减少7.6% 核心营业利润233.72亿日元 同比增长21.3% 中国市场两极分化加剧 中产阶级消费者对价格更敏感 零售商价格竞争激烈 [6] 国货美妆品牌竞争格局 - 2025年上半年国货美妆上市企业前十强总营收增长11.72% 珀莱雅 上美股份 上海家化稳居前三甲 [6] - 珀莱雅2025年上半年营收53.62亿元 同比增长7.21% 归母净利润7.99亿元 同比增长13.8% 多品牌布局策略效果显现 [7] - 巨子生物2025年上半年总营收31.13亿元 同比大涨22.5% 净利润11.82亿元 同比增长20.6% [8] - 毛戈平2025年上半年收入25.88亿元 同比增长31.3% 净利润6.70亿元 同比增长36.1% 产品总数超400个SKU [8] - 贝泰妮H1营收23.72亿元 同比减少15.43% 归母净利润2.47亿元 同比减少49.01% [8] - 华熙生物2025年上半年营收22.61亿元 同比下降19.57% 归母净利润2.21亿元 同比下降35.38% [8] 行业发展趋势与消费行为变化 - 美妆消费理性化趋势明显 性价比成为核心选择 2025年上半年美妆护肤市场销售额2352.3亿元 同比增长10.1% 销量25.64亿件 同比增长5.5% 低价格段产品规模占比增长0.5% 护肤市场100元及以下价格段规模占比增长3.9% [12] - 抗衰老产品2025年上半年总销售额654.9亿元 同比激增30.3% 需求群体从45+向全年龄段扩展 31-35岁消费者关注度提升 25+年轻群体抗衰意识觉醒 [13] - 男士美妆市场2025年上半年规模突破200亿元 男士彩妆同比增长120% 功能性护肤同比增长85% [13] - 抗衰老消费人群扩大 社交媒体上男士面部抗衰声量同比飙升83.7% 身体抗衰品类同比增幅高达283.9% [13] 企业战略与研发投入 - 头部国货企业构建多品牌矩阵 上美股份推出高端抗衰品牌Tazu 彩妆品牌Nan beauty和母婴品牌面包超人 贝泰妮拓展涵盖舒敏 抗老 祛痘等领域的品牌矩阵 [14] - 2024年头部美妆企业研发投入同比提升 华熙生物研发费用4.66亿元 同比增长8.68% 上美股份研发费用1.8亿元 同比增长43% 巨子生物研发费用1.07亿元 同比增长42.1% 毛戈平研发费用0.32亿元 同比增长34.77% [15] - 珀莱雅自研原料燕麦发酵液支持新品上市 巨子生物推进III类医疗器械产品研发和临床申报 贝泰妮提升云南特色植物提取物有效成分制备与敏感肌肤护理领域研究 [16] 渠道营销变革 - 抖音巩固美妆行业增长引擎地位 截至2025年8月美妆视频日均播放量突破25亿 较年初增长27% 月活创作者数量超80万 半年增幅达25% [16] - 韩束 百雀羚 赫莲娜等品牌在抖音实现50%以上交易额增长 百雀羚增速高达384.04% [17] - 百雀羚采用自播矩阵+达人带货双轮驱动模式 直播带货渠道占据整体业绩83% [17] - 韩束深度聚焦品牌自营 8月在抖音实现交易额8.1亿元 同比增长67.22% 形成店铺矩阵规模效应 [18] - 线下渠道迎来回流 国际品牌加码布局 法国科兰黎在上海开设中国首店 资生堂旗下醉象 华伦天奴美妆通过概念店和快闪店形式进入市场 [18]
医美+化妆品
2025-09-24 17:35
医美行业 行业整体情况与市场潜力 * 国内医美用户约3000万人 每千人医美渗透率约2% 远低于美国的5‰和韩国的8‰ 表明市场增长空间巨大 [3] * 消费者一旦形成稳定习惯 每年轻医美复购频率可达三次以上 为行业提供稳定动力 [3] 产业链结构与盈利情况 * 产业链上游原料端毛利率极高 例如艾美克整体毛利达85%-90% 锦波的薇旖美或嗨体产品出厂价约1000元 毛利率可达90% 原料成本仅占小个位数 [4] * 终端加价倍率通常在3倍以上 例如出厂价3000元的注射针剂终端价格可达万元左右 以保证机构利润和销售分成 [4] 机构格局与市场趋势 * 疫情前后医美机构格局变化显著 头部连锁医院营收可超1亿元 重资产医院需要约三年周期实现盈利 例如成都高新医院在一年半内扭亏为盈 [5][6] * 轻医美在头部医院占比约70% 新医美市场主要分为光电类(超声 射频 光子)和注射类(肉毒素 填充剂)两大产品类型 [8] * 行业趋势从重症整形向轻医美注射发展 从惰性玻尿酸向活性微球再生材料转变 [7][15] 产品市场规模与材料发展 * 合规市场中 玻尿酸和肉毒素的出厂端市场规模约为50-100亿元 终端成熟产品加价率通常为2-3倍 高端产品可达3-4倍 [9] * 再生材料自2021年上市后发展超预期 各家公司在2024年均实现10亿元以上销售额 属于增量市场而非完全替代玻尿酸 [10][11] * 再生材料通过微球刺激实现自然修复与胶原蛋白再生 例如艾维岚通过浅层水光收紧复配取得良好效果 [13][14] 填充注射层次与材料应用 * 医美填充注射针对不同皮肤层次:骨膜层适合硬性支撑材料如羟基磷灰石 表皮及真皮层偏向皮肤管理与补水保湿如玻尿酸水光针 [12] * 重组人源化三型胶原蛋白用于颈脖 水光针等治疗 [12] 胶原蛋白发展与应用 * 胶原蛋白是最火细分赛道之一 已发现28个型号 三型主要用于真皮层修复 一型用于皮肤纤维修复 [19] * 去年颈部产品销售额超10亿元 今年预计至少达15亿元 未来重组胶原蛋白将在软组织填充 面部水光等领域广泛应用 [19] * 研发方向包括利用更高表达系统向全人源化发展 预计国内水光市场可达50亿规模 注射填充产品2-3年内可实现10亿级别销售 [20] 未来发展趋势 * 未来发展趋势包括向人源化胶原蛋白 细胞外基质 PDRN三文鱼针等新兴成分发展 [15] * 再生产品如少女针 艾塑菲逐渐在软组织填充及部分骨性支撑领域取代传统玻尿酸 带来显著利润增长 [16] * 新品加价倍率可达3-4倍以上 利润空间更高 今年预计有三款产品获批 头部两到三家机构将占据20-30%份额 头部厂商总体占据70%左右市场份额 [17][18] 化妆品行业 行业发展趋势与国货替代 * 疫情后护肤市场国货替代趋势明显 国货占比已达50%以上 [21] * 化妆品消费结构从倒三角形(高端为主)转向正三角形(终端下沉市场扩大) 护肤品社零维持中低位数增长 [21] * 过去十年行业经历显著变革 2015-2020年间国内公司通过电商渠道初步发展 疫情后线上销售成为主流 渠道从货架电商扩展到兴趣电商 社交电商和直播电商 [22] 品牌策略与营销 * 品牌通过科学营销和成分传播提升认知 例如珀莱雅开创"早C晚A"概念 通过小红书等平台进行科学成分传播 [23] * 化妆品行业依赖高毛利率(约70%-80%)和高销售费用(约40%-50%)进行营销推广 以建立品牌忠诚度和认知度 [25] * 国内公司销售额具有明显季节性 上半年占全年40% 下半年占60% 其中618购物节占15%-20% 双十一占约30% [24] 公司发展与市场前景 * 多品牌矩阵发展至关重要 例如珀莱雅集团在护肤之外开发其他产品线 占比超20% 有助于覆盖更多消费群体 [26] * 品牌升级策略包括开发子品牌线 高端线升级 次抛产品以及洗护 男士等大单品 [27] * 国货替代是长期趋势 凭借综合能力 运营能力及产品打造能力 国内公司有望进一步扩大份额 [28] * 未来前景乐观 预计未来3-5年内会出现两到三个收入体量达两到三百亿的公司 与日本韩国发展经验相似 [29][30]
打造多品牌矩阵 资产运营商破局存量时代
中国经营报· 2025-09-12 06:55
行业背景 - 中国房地产从增量开发全面进入以运营为核心的存量时代 海量低效资产亟待焕新 高品质不动产运营与国际成熟市场仍有差距 审美改善尚需时日[1] - 中国从不缺产业园区 写字楼与住宅 缺的是能承载美好生活的高品质空间[1] 公司战略升级 - 蜜蜂公司发布全新品牌战略 启动BEEPLUS CITYPLUS Hero+多品牌矩阵 从单一空间运营迈向全场景空间服务领域[1] - BEEPLUS专注万亿GDP城市存量载体改造运营 CITYPLUS针对一线城市甲级写字楼运营管理 Hero+提供智慧化方案[1] - 公司致力于成为中国最具创新精神的资产运营商 以空间为载体践行用空间连接彼此激发梦想的使命[2] 业务布局与能力 - 业务版图从粤港澳大湾区拓展至长三角 西南等9个万亿GDP城市 形成全国性战略布局[2] - 组织架构实现蜜蜂发展 蜜蜂运营 蜜蜂创新三大板块独立运作[2] - 形成蜜蜂资管 蜜蜂物业 蜜蜂企服 蜜蜂产服四大业务能力协同体系[2] - 明确产业中心 商企中心 写字楼 产业社区四条产品线[2] 业务板块分工 - 蜜蜂发展负责项目规划 设计 建设工作 深耕万亿GDP城市为资产持有者打造高品质标杆产业载体[3] - 蜜蜂运营负责项目筹开 运营 招商 物管 企业服务 产业服务工作 通过精细化运营激活存量资产价值 为政府导入产业资源[3] - 蜜蜂创新负责全新品牌业务成长与发展 立足一线城市甲级写字楼核心资产 致力于成为城市核心商务办公引领者[3] 核心价值主张 - 以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和年轻人对空间情绪价值的向往为价值锚点[3] - 以创新设计与精细化运营为钥匙 将存量资产从成本致胜推向技术溢价 最终实现美学溢价[3]
从华强北到“非洲一哥”,宁波大佬造千亿巨头,又要IPO了
36氪· 2025-09-11 10:45
公司市场地位与业绩表现 - 2024年全球出货量首次突破2亿台 在全球手机品牌厂商中排名第三 [1] - 2024年非洲智能手机市场份额达51% 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市场份额分别超40%和29.2% [1] - 2024年实现营收687.15亿元 同比增长10.31% 归母净利润55.49亿元 同比微增0.22% [3]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130.04亿元 同比下降25.45% 净利润4.90亿元 同比暴跌69.87% [13] 本土化产品创新策略 - 针对非洲市场推出双卡双待 长待机时长 深肤色拍照适配等特色功能 [1][6] - 部分机型待机时长可达30天 外放音响性能大幅提升 支持四卡四待 [6] - 针对深肤色人群研发专属拍照算法 解决成像模糊问题 [7] - 通过TECNO itel Infinix三大品牌形成多价格带覆盖策略 [8] 渠道建设与品牌发展 - 构建覆盖非洲城乡的渠道网络 深入大型渠道商与夫妻店 [7] - 在印尼复制非洲渠道战术 2023年销量达140万台 市场份额15.6% [10] - 2017年起出货量全面超越三星 稳居非洲市场首位 [11] - 2019年登陆科创板 高峰期市值超2000亿元 [3] 市场竞争环境变化 - 小米2024年非洲销量增长38% 市场份额11% 成为第三大智能手机品牌 [15] - 荣耀2025年第一季度非洲出货量同比增长283% 跻身市场前五 [15] - 竞争对手全面复刻传音玩法 在分销网络和技术细节上贴身追赶 [12] - 用户需求从基础功能转向高端性能 关注处理器型号与运行内存 [15][16] 战略扩张与业务布局 - 2015年进军东南亚与南亚市场 先后进入印尼 印度 孟加拉等国 [10] - 设立家电品牌Syinix 涵盖电视 空调 冰箱等品类 向家庭消费场景渗透 [8] - 近期计划赴港二次上市 目标融资规模约10亿美元 [3]
二季度业绩回暖舍得酒业以长期主义谋稳健发展
新浪财经· 2025-09-08 05:03
财务业绩 - 上半年营业收入27.01亿元 同比减少17.41% [1] - 归母净利润4.43亿元 [1] - 第一季度营收15.76亿元 第二季度营收11.25亿元 [1] 产品结构 - 中高档酒实现营收19.73亿元 毛利率达76.82% [1] - 核心产品包括"天子呼""舍之道"等 [1] 行业环境 - 白酒需求短期不及预期 消费价位呈现明显分化趋势 [1] - 行业挤压式存量竞争加剧 [1] - 客户信心仍处于修复阶段 [1] 公司战略 - 坚持"老酒、多品牌矩阵、年轻化、国际化"战略 [1] - 实施老酒"3+6+4"营销策略 [1] - "控量挺价"战略使业绩逐渐回归正常轨道 [1] 营销活动 - 以"过年要舍得,把福都满上"为主题整合营销活动 [1] - 打造"舍得×福"IP [1] - 上线播客《历史长河里的舍得》 [1] 管理层变动 - 2024年10月9日副总裁王维龙因个人原因辞职 [1] - 2025年2月28日首席财务官发生变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