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搜索文档
专访黄群慧: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加大新基建投资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9 20:04
文章核心观点 - "十五五"时期是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发力期,对经济增速有更高要求,但必须是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增速 [5] - 产业升级的核心路径是把握产业基础高级化方向,加大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 [2][5] - 传统产业需进行"深度"转型升级,强化人工智能赋能,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2][9] - 新兴产业需"反内卷",强化产业补贴的技术创新导向,完善市场监管,扩大内需 [2][13][14] 经济发展定位与目标 - "十五五"时期需保持5%左右的中高速经济增长,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夯实基础 [5] - 该时期相对于"十六五"对经济增速有更高要求,因国家越接近现代化潜在经济增速会下降 [2][5]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 - 关键融合方向是提高产业基础现代化水平,包括关键基础零部件、基础软件、基础原材料等产业基础能力的自主可控 [5] - 建议将基础研发费用占整体研发投入比例从"十四五"期末的8%提高到"十五五"期末12%左右 [6] - 建议教育经费占GDP比例从目前4%提高到5% [6] - 需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允许科技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上有更大自主权 [6] 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新要求 - 提升产业体系先进性,推进产业高端化、数智化、绿色化和融合化发展 [9] - 重视产业体系完整性问题,加快"智能母工厂"建设,完善产业国内梯度有序转移协作机制 [9] - 重视产业链安全性,打造自主可控产业链供应链,健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等重点产业链发展机制 [9] 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 强化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产业,聚焦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原材料、能源电力、消费品等重点行业领域 [2][10] - 构建重点行业大模型和工业知识库,以场景应用为牵引发展智能产品 [10] - 加快以算力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布局,积极探索高效投资机制 [2][11] - 围绕产业需求优化区域算力布局,制造业密集区域着重布局工业互联网算力,西部地区注重绿色算力布局 [11] - 探索构建全国统一算力交易市场,形成合理定价机制 [11] 新兴产业"反内卷"措施 - 强化产业补贴的技术创新导向,限制针对产能扩张的补贴,激励企业在标准制定、技术原创、品牌输出等方面积极性 [2][13] - 优化产业链创新协同机制,鼓励大型国有企业和科研机构聚焦行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 [13] - 完善市场监管体系,防范平台垄断势能,打击"二选一"、大数据杀熟、恶意补贴等扭曲市场行为 [14] - 全方位扩大内需,降低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推动由投资拉动向消费驱动转型 [14] -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规范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行为,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 [14] - 强化完善行业自律机制,遏制低价倾销、恶性竞争等行为 [14]
专访黄群慧: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 加大新基建投资丨四中全会预热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7 23:32
经济增速与现代化目标 - “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需要保持5%左右的中高速经济增长 [3] - 根据现代化规律,国家越接近现代化潜在经济增速会下降,因此“十五五”时期相对于“十六五”时期对经济增速有更高要求 [2][3] - 经济增速需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基于新发展理念,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3]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 - 提高产业基础现代化水平是关键融合创新方向,产业基础高级化指关键基础零部件、基础软件、基础原材料等产业基础能力持续提升 [4] - 建议“十五五”时期将基础研发费用占整体研发投入比例从“十四五”期末的8%提高到“十五五”期末12%左右,教育经费占GDP比例从目前4%提高到5% [5] -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允许科技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上有更大自主权 [5][6] 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新要求 - 提升产业体系先进性,推进产业高端化、数智化、绿色化和融合化发展 [7] - 重视产业体系完整性和产业链安全性,加快“智能母工厂”建设,完善产业国内梯度有序转移协作机制 [7] - 抓紧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健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先进材料等重点产业链发展体制机制 [7] 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 强化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产业,聚焦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原材料、能源电力、消费品等重点行业,构建行业大模型和工业知识库 [2][8] - 加快以算力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布局,优化区域算力布局,制造业密集区域着重布局工业互联网算力 [2][9] - 以国家标准引领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为中小企业提供相应技术源 [9] 新兴产业“反内卷”路径 - 强化产业补贴的技术创新导向,限制针对产能扩张的补贴,激励企业在标准制定、技术原创、品牌输出等方面积极性 [2][10] - 完善市场监管体系,防范平台垄断势能,打击“二选一”、大数据杀熟、恶意补贴等扭曲市场行为 [11] - 全方位扩大内需,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与社会保障体系,降低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扩大有效消费 [11] 市场环境与制度建设 -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构建全国统一算力交易市场,形成合理定价机制 [9][12] - 规范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行为,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为制造企业创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 [12] - 强化行业自律机制,支持行业协会完善自律机制,遏制低价倾销、恶性竞争等行为 [12]
专访黄群慧: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加大新基建投资丨四中全会预热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7 18:56
文章核心观点 - 当前处于“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篇布局的关键节点,需为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夯实基础 [1][4] - “十五五”时期需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任务上取得重大突破,经济需保持5%左右的中高速增长 [4] - 需加大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动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并引导新兴产业避免“内卷化”发展 [2][5][11] 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新要求 - 提升产业体系先进性,推进产业高端化、数智化、绿色化和融合化发展 [7] - 把握产业体系完整性,应对转型升级和国际环境影响,加快“智能母工厂”建设并完善产业国内梯度转移协作机制 [7] - 重视产业链安全性,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建立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并健全重点产业链发展体制 [7]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路径 - 把握产业基础高级化方向,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以催生产业基础重大突破 [2][5] - 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将基础研发费用占比从8%提高到12%,教育经费占GDP比例从4%提高到5% [6] -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允许科技人员在收益分配上有更大自主权 [6] 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 强化人工智能赋能,聚焦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构建行业大模型和工业知识库 [2][8] - 加快以算力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区域算力布局并探索构建全国统一算力交易市场 [2][9][10] - 以国家标准引领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尤其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源 [10] 新兴产业“反内卷”重点方向 - 强化产业补贴的技术创新导向,限制产能扩张补贴,激励企业在标准制定、技术原创等方面积极性 [2][11] - 优化产业链创新协同机制,鼓励大型国企和科研机构攻关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并推动成果开放共享 [11] - 完善市场监管体系,防范平台垄断,打击“二选一”、大数据杀熟等扭曲市场行为 [12] - 全方位扩大内需,提升公共服务以降低居民预防性储蓄,推动向消费驱动转型 [12] -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规范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行为,破除地方保护 [12] - 强化行业自律机制,遏制低价倾销、恶性竞争等行为 [13]
459.8万个5G基站之后 新基建如何再进阶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6 08:47
“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成就 - 截至今年7月底,全国累计建成5G基站459.8万个,千兆端口数达3053.2万个 [8] - 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在用算力设施达1085万标准机架,智能算力规模达788EFLOPS [8] - 全国“5G+工业互联网”建设项目超过2万个,在智慧港口、无人矿山等领域形成新业态 [8] - 信息通信技术深度赋能实体经济,5G、千兆光网应用已落地500多家三甲医院,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100% [8] 新型基础设施的框架体系 - 新型基础设施主要框架由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三方面构成 [1][5] - 信息基础设施包括5G、物联网、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卫星通信等 [5] - 融合基础设施指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智能化改造的传统设施,如工业互联网、智慧交通物流等 [5] - 创新基础设施是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 [5] 地方政策与竞争力格局 - 江苏、四川、云南、河南等地均出台了专门的“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7] - 北京自2021年以来连续出台多项政策,包括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和区块链创新应用发展行动计划 [7] - 根据竞争力指数,北京、广东、江苏、上海、浙江和山东位列第一阶梯,其中北京市连续四年稳居榜首 [9] - 北京市在信息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上继续领先,江苏省、广东省和山东省在融合基础设施上得分靠前 [9] “十五五”时期发展重心与方向 - 人工智能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将成为“十五五”时期的重点,包括支持智能算力基础设施、算力网络和数据中心 [1][11] - 发展重心在于构建全国一体化的高质量算力网,从“算力规模”转向“算力效能”,解决东西部算力供需协同效率问题 [11] - 通信网络与AI深度融合是另一侧重点,将推进5G-A网络覆盖和6G研发,实现通信、感知、计算一体化发展 [12] - 具体路径包括推进5G-A与6G协同,5G-A聚焦通感一体等技术深化场景,6G需攻克太赫兹频段传输等挑战 [12][13]
459.8万个5G基站之后,新基建如何再进阶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5 17:41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成就 - 累计建成5G基站459.8万个,千兆端口数达3053.2万个 [1][6] - 算力总规模全球第二,在用算力设施达1085万标准机架,智能算力规模达788EFLOPS [1][6] - “5G+工业互联网”建设项目超过2万个,应用于“无人矿山”、“黑灯工厂”等生产领域 [1][6] 新型基础设施构成与政策支持 - 新型基础设施主要框架体系由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三方面构成 [1][3] - 国家层面连续出台《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等政策文件,将夯实数字基础设施确立为数字中国建设的“两大基础”之一 [4] - 北京、上海、江苏等多地出台专项规划,北京市新型基础设施竞争力指数连续四年位居全国榜首 [4][7] “十五五”期间发展重点 - 人工智能相关基础设施将成为重点,包括支持智能算力基础设施、算力网络和数据中心等 [1][9] - 构建全国一体化的高质量算力网是核心任务,需从“算力规模”转向“算力效能”,解决东西部算力供需协同问题 [2][9][10] - 通信网络与AI深度融合是另一侧重点,将推进5G-A网络覆盖和6G研发,实现通感一体和通信感知计算一体化发展 [10][11][12]
459.8万个5G基站之后,新基建如何再进阶丨四中全会预热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5 17:38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成就 - 截至今年7月底,全国累计建成5G基站459.8万个,千兆端口数达3053.2万个 [5] - 算力总规模全球第二,在用算力设施达1085万标准机架,智能算力规模达788 EFLOPS [5] - “5G+工业互联网”建设项目超过2万个,催生“无人矿山”、“黑灯工厂”等新模式 [5] - 信息消费领域蓬勃发展,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100%,5G千兆光网应用落地500多家三甲医院 [5] 新型基础设施政策框架与规划 - 新型基础设施主要框架由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三方面构成 [3] - “十四五”以来,中央层面出台《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等多份政策文件 [4] - 地方层面,北京、江苏、四川等多地均出台了专门的“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4] - 北京市连续四年在新型基础设施竞争力指数中稳居榜首,广东、江苏、上海等地同样领先 [6] “十五五”时期发展重点与方向 - 人工智能相关基础设施将成为“十五五”时期重点,包括智能算力基础设施、算力网络等 [1][7] - 构建全国一体化高质量算力网是核心任务,需从“算力规模”转向“算力效能”,解决东西部算力协同问题 [7][8] - 推动通信网络与AI深度融合,加强5G行业应用深度,并推进6G研发与试验网建设 [8][9] - 引导算力设施布局优化,强化算力和网络协同发展,打造算力生态圈 [10] 相关ETF产品信息 - 云计算50ETF(代码:516630)近五日涨跌为-6.21%,市盈率为115.12倍,估值分位达89.60% [13] - 科创半导体ETF(代码:588170)近五日涨跌为-4.74%,最新份额增加3.2亿份 [12] - 食品饮料ETF(代码:515170)近五日涨跌为1.20%,市盈率为20.58倍,估值分位为20.31% [12]
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突破16亿
中国新闻网· 2025-09-23 22:01
移动互联网用户与流量 - 截至2025年8月末移动互联网用户数达16.01亿户 [1] - 8月当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DOU)达到20.87GB/户·月 同比增长14.3% 比上年底高1.17GB/户·月 [1] - 前8个月移动互联网累计流量达2534亿GB 同比增长16.4% [1] 移动通信用户与5G发展 - 截至8月末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8.19亿户 其中5G移动电话用户达11.54亿户 占移动电话用户的63.4% [1] - 截至8月末5G基站总数达464.6万个 占移动基站总数的36.3% [1] 固定宽带接入用户 - 截至8月末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6.89亿户 [1] - 千兆及以上接入速率用户达2.33亿户 占总用户数的33.9% [1] 电信业务收入与总量 - 前8个月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1821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0.8% [1] - 按上年不变价计算的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8.8% [1] 行业发展态势 - 通信业呈现平稳运行态势 电信业务量和收入保持增长 [2] -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 5G 千兆 物联网等用户规模持续扩大 [2] - 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保持较快增势 [2]
前8个月通信业呈现平稳运行态势 电信业务量收保持增长
国际金融报· 2025-09-23 17:10
行业整体态势 - 前8个月通信业呈现平稳运行态势 电信业务量收保持增长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 [1] - 5G 千兆 物联网等用户规模持续扩大 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保持较快增势 [1] 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 - 截至8月末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6.89亿户 比上年末净增1885万户 [1] - 1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用户达6.55亿户 占总用户数的95.2% [1] - 10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用户达2.33亿户 比上年末净增2664万户 占总用户数的33.9% 占比较上年末提升3个百分点 [1] 移动电话用户 - 截至8月末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8.19亿户 比上年末净增2953万户 [1] - 5G移动电话用户达11.54亿户 比上年末净增1.4亿户 占移动电话用户的63.4% [1] 新兴业务用户 - 截至8月末移动物联网终端用户达28.72亿户 比上年末净增2.16亿户 [1] - 互联网电视(IPTV、OTT)用户数达4.12亿户 比上年末净增424.6万户 [1]
排水管网管理服务行业“十五五”市场战略研究及投资建议可行性评估预测报告(2025版)
搜狐财经· 2025-09-23 09:56
行业定义与特征 - 排水管网管理服务行业是围绕雨水、污水管网更新改造、管理维护等需求而发展起来的市政设施服务产业 [2] - 行业是市政重要基础设施,属于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水生态环境治理的主要对象之一 [2] - 行业发展之初以行政主导为主,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市场化程度不断提升,服务项目逐步更多地交由市场化的第三方专业企业运作 [3] - 项目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和各地财政专项经费,属于刚性支出 [3] 行业发展驱动因素 - 2015年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的发布成为行业里程碑,此后国家在老旧管网改造、黑臭水体整治等方面出台政策推动市场扩大 [4] - 党中央和国务院将防汛抗洪救灾以及更新提升城市排水管网等基础设施运行能力摆在突出位置 [5] - 国家大力推进城市更新,党的二十大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6] - 我国在城市蓄水排水能力建设长期投入不足,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城镇化需求,导致众多城市在集中降雨汛期存在内涝灾害 [5] - 城镇排水管网逐年老化,截至2023年末,我国既有排水管道长度为95.25万公里,其中将近一半的排水管道为十年前修建 [10] 市场规模与投资 - 2023年全国城市市政公用设施之排水管道建设固定资产投资金额达1,964.40亿元,2012年至2023年复合增长率为9.77% [11] - 未来5年地方管网建设改造预计达到总量60万公里,总投资需求4万亿元 [8] - "十四五"期间,新增和改造污水收集管网8万公里 [15] - "十三五"期间,污水管网的新建和更新改造投资合计达2,628亿元,占污水投资三分之一规模 [14] - 2023年我国智慧水务市场规模约为188亿元,预计于2027年达280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10.5% [21] - 预计2021年至2025年全国城市综合管廊建设有望超过3,500亿元,五年复合增速为14.02% [23] 具体政策与规划 - 2023年10月,中央财政增发国债1万亿元,投向包括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行动 [6] - 2024年,力争改造各类老旧管线10万公里以上,完成100个城市、1000个以上的易涝积水点整治 [8] - 截至2024年底,地下管网长度达到378.5万公里,未来我国将每年改造10万公里以上地下管线 [7][8] -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出到2025年,县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90%以上 [18] - 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关于加强城市内涝治理的实施意见》指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 [20] 细分市场机会 - 目前我国排水管网修复服务领域主要以开挖修复为主,市场份额占比约为80%,非开挖修复市场份额约为20% [11] - 黑臭水体治理带来广阔市场空间,管网检测与修复在黑臭水体治理中起着核心作用 [12][13] - 江河流域生态修复推动投资,三峡集团在长江大保护投资规模达5,000亿元,年均投资1,000亿元 [17] - 城市内涝综合整治涉及整个城市排水系统的优化,对管网的更新改造、养护管理服务以及智慧化建设存在较大的长期需求 [19] -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为管网市政设施更新改造和数字化升级带来发展新机遇 [22]
中国移动内蒙古公司5G-A护航科尔沁草原文化魅力绽放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01 20:08
5G-A技术应用 - 公司创新采用5G-A技术为大型体育赛事提供通信保障 通过700M 2 6G 4 9G三频段载波聚合实现广覆盖与大带宽结合[3] - 技术方案包含3CC硬件底座与智算板AI算法 动态优化资源调度 将高速率转化为稳定用户体验 支撑赛事直播与媒体传播需求[3] - 开幕式期间移动用户峰值达1 9万人 网络承载流量1 34TB 处理语音话务量306 63erl 全程零故障运行[4] 通信保障措施 - 公司成立专项保障工作组 投入保障人员110人次 涵盖无线 传输 应急抢修等多领域 实行24小时全天候保障[3] - 部署1辆应急通信车 6个通信箱体及6台发电机 开通117个4/5G小区和1条互联网专线 满足组织 媒体与观众多重需求[3] - 通过实时数据反馈动态调整优化策略 确保网络运行可靠性 为大型文体活动通信保障树立新标杆[3][4] 活动规模与影响 - 赛马大会作为科尔沁草原最具影响力传统体育盛会 吸引内蒙古各地及周边省市游客参与[1] - 通信保障工作彰显公司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领先优势 推动民族体育竞技与草原文化传播[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