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现代化产业体系
icon
搜索文档
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践悟 | 在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上下更大功夫
福建省龙岩市纪委监委将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为政治监督重要内容,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底色。图为该市武平县纪检监察干部在万安镇捷文村林下灵芝 种植基地了解有关情况。曹建桥 摄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李张光 河南省开封市纪委监委围绕生态修复、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等重点任务,强化联动监督,确保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部署在开封落地 落实。图为该市纪委监委工作人员在了解黄河日常巡护、污染防治等工作情况。王晨阳 摄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强调,要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纪检监察机关如何深刻领悟深化政治监督的使命任务、方向重 点和实践要求,健全完善制度机制,持续推进政治监督向具体化聚焦、向精准化问效、向常态化做实,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我们采访了三位地方 纪委监委主要负责同志。 本期嘉宾 付春亚 河南省开封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 吴国辉 福建省龙岩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 陈利群 江苏省江阴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监委代主任 持续向具体化聚焦,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落细 吴国辉:我们突出政治监督精准化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相结合,因时因势突出监督重点,精准"把脉 ...
2025年中国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百强榜发布
苏州日报· 2025-11-04 08:13
赛迪顾问近日发布《2025年中国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2025)对外公 布。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榜上有名,位列江苏第9位(较去年上升6位),全国第47位(较去年上升31 位)。 园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主阵地、主战场,具备坚实的科技创新基础和产业集群优势,是区域协调发 展的重要支点。千亿级园区数量持续增长,百强园区中已有64个园区GDP突破千亿元(其中高新区25 家、经开区39家),较上年新增5家。 赛迪顾问报告指出,园区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十五五"时 期,推动园区发展从"规模型"向"质量型"转变,需要从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创新生态等方面系统性提 升创新能力。分区域来看,百强园区中,东部地区入围园区61家,占比超过六成;中部地区20家,西部 地区12家,东北地区7家。 吴江开发区自1992年成立以来,始终秉持"亲商、安商"的发展理念,积极抢抓改革开放和全球产业 发展机遇,坚持以项目招引建设为中心,实现了经济规模和产业能级的快速增长。 近年来,吴江开发区全面融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持续加大优质产业项目和前 沿科技项目引进力度,着力打造新一代电 ...
李正军:把握产业转型升级的原则重点
经济日报· 2025-11-04 08:04
方向关乎成败,路径决定未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首先,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一方面, 要突出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的引领作用,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制造等前沿领域,积极开辟 新赛道、塑造新动能,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另一方面,扎实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牢 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数字技术集成创新和融合应用, 建设完善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持续提高智能化水平。其次,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 性和安全水平。把增强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深入推进质量强国建设,实施产业基 础再造工程,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壮大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强做 优数字经济。再次,加快推动产业体系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这是提升我国产业核心竞争力的 关键所在。要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深化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 推动绿色技术与工业全链条深度融合,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的产业体系和发展模式;促进产业链条融合化 发展,提升产业协同效率和系统效能。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任务。在这一过程中,需把握四 ...
21评论丨为何要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4 06:35
罗志恒(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 近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 提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 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保 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第一,战略思维全面深化,产业体系建设、实体经济发展成为"十五五"时期首要战略任务。 在"十四五"规划建议中,首要战略任务是科技创新,创新打头阵,产业排第二,战略思路是以技术单点 突破为驱动力,推动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而到"十五五"时期,首要任务调整为产业体 系建设和实体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同样重要,但居于产业之后,转变为服务于产业的后置支撑。战略思 路转变为以体系化的产业建设为主战场,牵引并承载关键技术的突破。 战略思路调整背后是双重动因的推动:一是发展阶段转变。DeepSeek等成就表明科技革命已进入产业 转化的关键阶段,创新必须可落地、能应用,深根于产业土壤中,才能避免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两张 皮",让科技创新真正成为实 ...
最新GDP,谁飙升,谁掉队了?
凤凰网财经· 2025-11-03 20:53
以下文章来源于国民经略 ,作者凯风 国民经略 . 在这里,读懂中国经济、城市和楼市 越是关键时刻,越考验经济韧性。 01 这是2025年前三季度31省份GDP排行: | | 地区 | 2025Q3 | 202403 | 增量 | 名义增速 | 奥际增速 | 2024年 | | --- | --- | --- | --- | --- | --- | --- | --- | | 1 | 广东 | 105177 | 102187 | 2990 | 2.9% | 4.1% | 141634 | | 2 | 江苏 | 102811 | 99235 | 3576 | 3.6% | 5.4% | 137008 | | ਤੋ | 山东 | 77115 | 73782 | 3333 | 4.5% | 5.6% | 98566 | | 4 | 浙江 | 68495 | 65059 | 3436 | 5.3% | 5.7% | 90131 | | 5 | 四川 | 49322 | 47005 | 2317 | 4.9% | 5.5% | 64697 | | ୧ | 河南 | 48868 | 46775 | 2093 | 4.5% ...
“十五五”投资进入质效时代
第一财经· 2025-11-03 20:53
投资战略转型 - 投资目标从追求“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从“粗放管理”转向“精准滴灌” [1] - “十五五”时期投资将发生重大战略转型和系统重构,核心是构建提高投资效益的体制机制 [1] “规模驱动”投资模式的反思 - “规模驱动”模式导致投资效率递减与债务风险累积,引发宏观杠杆率快速上升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2] - 投资领域存在“重硬轻软”和“重旧轻新”的结构性失衡,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领域投资不足 [2] - 政府投资机制僵化产生市场挤出效应,抑制民间投资和市场活力 [3] - 高质量项目储备不足,“小散弱”项目多,土地、能耗等传统要素约束对项目落地形成硬制约 [3] 扩大有效投资的客观必然性 - 有效投资是应对内外复杂情势、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压舱石,能直接创造需求并带动就业 [4] - 有效投资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孵化器,需聚焦前沿并精准滴灌以支持科技创新 [5] - 有效投资是弥补发展短板、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均衡器,应向民生短板和区域重大战略倾斜 [5][6] - 有效投资是推动绿色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需支持能源结构转型和节能减排 [6] 有效投资的方向与重点 - 锚定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支持基础研究、卡脖子技术攻关、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制造业数字化改造 [7] - 聚焦民生福祉与公共服务,加强教育、医疗、养老、社会保障及城乡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投资 [8] - 发力绿色低碳与能源安全,支持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体系、节能降碳技术及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9] - 强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补齐传统基建短板并超前布局5G、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 [10] 全方位机制创新驱动 - 创新投资决策与生成机制,强化战略规划引领并引入第三方评估、专家咨询等科学民主决策程序 [12] - 创新资金统筹与投入机制,优化政府投资方式并运用政府引导基金、PPP等工具吸引社会资本 [13] - 创新项目管理与绩效评价机制,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并加强项目全生命周期监管 [14] - 创新激励相容与风险防控机制,健全正向激励与容错纠错机制并强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15] - 创新营商环境优化机制,简化投资审批流程并加强产权保护以增强民间投资信心 [16]
探底回升暗藏玄机,后市聚焦这些方向
搜狐财经· 2025-11-03 19:30
2025年11月3日,A股与港股市场整体呈现分化但偏强的运行格局。A股三大指数全线小幅收涨,市场呈 现明显的结构性特征,超过3500只个股上涨,涨停家数超过90家,成交额保持在较高水平,显示市场交 投活跃度不减。 周期与科技板块呈现"冰火两重天"。有色金属板块大跌1.21%,受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震荡、美元指数走 强及市场对海外经济放缓担忧影响,叠加部分细分领域短期获利回吐。固态电池产业链深度回调,受技 术路线调整预期引发资金撤离。与之相对,存储器概念股午后拉升,AI算力硬件经历前期调整后出现 企稳迹象,钍基熔盐概念、存储芯片回暖等主题性机会推动局部热点轮动。 今日市场走势主要由政策预期、资金轮动与产业趋势共同驱动。政策层面,"十五五"规划明确强调新质 生产力和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AI应用、能源安全及低空经济等方向获资金关注;OPEC+计划明年一 季度暂停增产,强化原油供需紧平衡预期,直接提振油气和煤炭板块。资金层面,主力呈现高低切换特 征,前期涨幅较大的硬件科技遭遇获利了结,而AI应用、创新药及政策受益板块获集中流入;"国家 队"资金对银行、能源等权重股的稳定持仓,以及险资稳步提升权益配置,为市场提供支撑。产业 ...
DRC对话 | 李燕:“十五五”如何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搜狐财经· 2025-11-03 15:40
实体经济核心地位 - 实体经济被确立为不可动摇的核心基础性地位,是推动产业体系现代化升级的战略重点 [4] - 实体经济作为国家经济压舱石,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纪疫情等风险挑战,并创造大量稳定就业岗位 [4] -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需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农业深度融合,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竞争力提升 [4] 现代化产业体系战略意义 -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引领高水平经济循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支撑,需通过产业升级解决低端产能过剩问题 [5] - 产业体系升级需提升劳动生产率,重塑人均国民收入可持续增长的效率基础,提高居民消费能力 [5] - 面对全球产业链重构,建设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可增强抵御外部风险能力 [5] 制造业发展方向与路径 - 智能化方向通过人工智能全产业链融合引发生产方式变革,绿色化方向推动零碳园区和行业节能降碳行动 [6] - 产业融合催生服务型制造、农产品社交电商等新业态,成为提升产业价值创造能力的重要方向 [6] - 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旨在防止产业结构早熟,制造业作为创新策源地和国家安全基石需维持较高占比 [7] 国际制造业比重比较 - 英国和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为10%和8%,而韩国、日本、德国分别保持22%、21.5%和18%的较高比重 [8] - 中国2024年制造业增加值占比为24.6%,需加快制造业由大到强的质变以应对全球竞争格局 [8] 制造业升级具体措施 - 传统产业需加快高端突破,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服务型制造,从规模扩张转向质效提升 [9] - 培育新兴产业如新能源、低空经济等集群化发展,并加强未来产业如量子科技、6G的早期投入和场景开放 [10] - 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通过生产性服务要素投入提升制造业创新设计和服务增值能力 [10] 铁路行业运营数据 - 前三季度国铁集团实现营业收入9122.7亿元,利润117.2亿元,发送旅客35.4亿人次,同比增长6% [19] - 国家铁路发送货物36.74亿吨,日均装车18.53万车,累计投产新线968公里,运营指标稳中有升 [19]
多领域重大投资项目上新 沪市公司围绕产业升级持续发力
证券日报网· 2025-11-03 14:24
文章核心观点 - 沪市上市公司正通过重大投资项目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围绕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持续发力,展现出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布局双轮驱动的强劲动力 [1] 产业发展高端化 - 制造业持续向高端进发,*ST松发下属公司恒力造船拟投资26.5亿元建设绿色高端装备制造配套项目,该项目总投资80亿元,其中35亿元来源为配套募资 [2] - 中创智领宣布拟在常州市投资建设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及研发中心项目,总投资50亿元,基于公司在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领域的战略布局 [2] - 化工等传统产业升级以绿色化为主流方向,滨化股份启动北海滨华新材料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总投资14.21亿元,包括160MW风电和100MW光伏电站,以促进能源消耗向可再生能源转型 [3] - 资源类公司通过拢资源、强龙头、补链条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基础,金钼股份拟设立注册资本为20亿元的全资子公司,用于钼基新材料研发、制造及新兴产业孵化 [3] 科技创新强化 - 半导体领域寻求自主进程加速,士兰微拟在厦门市海沧区投资建设12英寸高端模拟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项目规划总投资200亿元 [4] - 上海硅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拟以约70.4亿元收购三家控股子公司少数股权,并同步募集配套资金,重大资产重组已获得证监会复注册批复 [4] - 算力领域通过龙头企业整合提升竞争力,海光信息换股吸收合并中科曙光,实现芯片领域与整机和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领域的资源互补和深度融合 [4]
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经济日报· 2025-11-03 13:02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一系列战略任务,"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被摆在第一 条,表明实体经济是国家经济的立身之本,将其置于优先发展的核心位置,才能筑牢经济稳定运行和高 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 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关键在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先进制造是制造业中创新 最活跃、成果最丰富的领域,也是价值链上高附加值的领域,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支柱。当前全球 产业竞争聚焦于高端制造领域,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需强化科技创新的引领作 用,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通过整合创新资源、优化创新生态,提升产业科技创新效能。 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是重要方向。智能化通过数字技术赋能生产全流程,既能提升效率、降低成 本,又能推动传统制造向智造升级。绿色化是实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答题,不仅能减少资源消耗与环 境压力,还能催生光伏、风电等绿色产业新增长点。融合化则打破产业边界,促进一二三产业、数字经 济与实体经济融合联动,延伸产业链,创造新价值。三者协同发力,将为实体经济注入更多动能与活 力。 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落脚点在于一手优化提升传统产业,一手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