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精益管理
icon
搜索文档
双良节能:前三季度净利润亏损5.44亿元 同比转亏
新浪财经· 2025-10-23 20:40
【双良节能:前三季度净利润亏损5.44亿元 同比转亏】智通财经10月23日电,双良节能(600481.SH)公 告称,双良节能(600481.SH)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0.76亿元,同比下降 41.2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5.44亿元,同比转亏。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16.88亿元, 同比下降49.8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317.79万元,同比增长164.75%。业绩变动主要系光 伏产品受行业影响销售减少所致;但公司持续推进精益管理、提质增效,光伏产品成本下降,同时单晶 硅价格回暖,带动利润总额和净利润显著回升。 转自:智通财经 ...
大船天津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中国化工报· 2025-10-23 10:03
同日,为希腊Cape Shipping公司建造的11.5万吨成品油船85号船顺利出坞,坞内周期90天,较首制船提 前10天。期间,项目团队坚持以精益管理为导向,高标准推进各项作业。所有压载舱均实现"壳舾涂一 体化"施工,达到架上涂装完整;舾装件安装完成率超过95%;管系交验累计完成11个系统,出坞完整 性打分88分,比首制船提高了6分。 一船半漂。为法国达飞海运集团建造的第三艘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成功完成半漂。本次半漂作业共涉及 46个总组段、160个分段。目前,机舱二平台以下所有影响"照光"节点的总段已全部焊接完成,机舱底 层焊后交验也已结束,部分横舱壁电缆完成拉放,配电盘实现安装连屏。半漂后,项目团队将锚定"照 光"和出坞节点持续发力,为后续的轴舵系施工与主机吊装创造良好条件。(中国化工报曲照贵) 10月22日,从天津港保税区获悉,今年第四季度伊始,中船集团大连造船大船天津项目(简称:大船天 津项目)锚定全年生产任务,全面进入冲刺阶段。10月20日,大船天津项目完成两船出坞、一船半漂三 大生产节点,标志着项目建设全面提速,为决胜收官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两船出坞。10月20日,为法国达飞海运集团打造的第二艘甲 ...
国内检测行业进入存量时代,泉果基金调研华测检测
新浪财经· 2025-10-22 16:42
调研机构概况 - 泉果基金于2025年10月16日至10月17日对华测检测进行调研,该基金成立于2022年2月8日,管理资产规模为221.70亿元,管理6个基金,拥有5位基金经理 [1] - 泉果基金旗下近一年表现最佳的基金产品为泉果旭源三年持有期混合A(016709),近一年收益达36.52% [1] - 泉果基金近一年回报前9的非货币基金中,多只产品收益表现突出,例如泉果旭源三年持有期混合C收益为35.98%,泉果消费机遇混合发起式A收益为28.20% [2] 公司业绩与全年展望 - 公司前三季度业绩实现稳健增长,核心驱动因素包括深化客户导向、升维品质服务、全面推进"123战略"落地以及通过精益管理和数字化提升运营效率 [2] - 展望全年,前期战略并购项目预计在四季度形成业绩贡献,结合"123战略"与精益管理的深化,为全年业绩增长提供支撑 [3] 行业背景与公司发展战略 - 在中国经济存量时代背景下,TIC行业增量红利消退,但品牌、精细化运营及战略并购红利依然存在,AI、人形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科技进步及银发经济兴起带来新需求 [4] - 公司立志成为最国际化的中国检测认证机构,计划通过5-10年努力跻身全球领先机构行列,提升海外收入占比,未来三年依靠内生增长与外延拓展实现收入及利润稳步增长 [4] - 具体发展策略包括向内提升运营实力、向上实现战略升维、向外通过并购整合打造平台型企业核心竞争力 [5] 运营效率提升措施 - 在精益管理方面,公司进入精益2.0阶段,推动全产品线及后勤部门实施精益,提升实验室覆盖率,并将精益管理纳入并购公司规划,构建华测精益生产体系 [6] - 在提升人效方面,公司将人效提升作为各部门一把手核心职责,采用"集团管控+事业部落地"模式,建立季度动态调整机制,并搭建人效仪表盘进行全流程追踪 [7] - 在数字化赋能方面,公司数智化建设历经信息化、数字化助力、数字化创新深化期,2025年起进入智能化探索新阶段,布局AI、ERP及智能机器人等前沿领域 [8] "123战略"内容与实施 - "123战略"是集团核心发展纲领,战略1聚焦成熟传统市场业务以稳健经营,战略2发力加速快增市场业务打造第二增长曲线,战略3孵育新市场业务作为未来储备 [9] - 华测食农及健康产品事业部率先实施该战略,在传统食品检测、宠物食品及用品、功效类测试等板块推进,并配合食品企业出海实施大客户策略与网络营销 [9] 新业务领域进展 -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公司加大车载电子可靠性、智能网联等核心领域投资,获国内几乎所有OEM厂商认可,并依托海外布局开发东南亚市场 [10] - 在可持续发展业务方面,战略1的绿色制造业务持续增长,战略2的温室气体核算业务受"双碳"政策驱动保持高增长,并通过收购希腊Emicert完善全球服务网络 [11] - 在数字化领域,公司构建"硬件安全+软件合规+数据防护"三维检测体系,获国家级检测资质,并通过并购进入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市场 [11] - 在建筑及工业领域,公司对下行赛道采取退出或收缩,聚焦留存赛道推进实验室自动化,孵化HSEQ、矿业等新业务,并依托并购加速国际化 [12] 半导体与医药医学检测发展 - 在芯片半导体检测领域,5G、物联网、AI快速发展为业务奠定市场基础,公司通过优化管理团队、关停亏损实验室、加大设备投资等改革带来显著成果 [13] - 在医药医学检测板块,公司从药物发现至商业化生产提供全链条咨询,拓展创新领域,并于2025年3月通过FDA审核,CRO签单实现同比较快增长 [13] 现金流管理与收款预期 - 公司上半年现金流情况较好,核心得益于内部将"现金优先"理念贯穿经营全环节,以及外部政府政策助力建工、环境板块收回部分周期较长欠款 [14] - 公司已构建"经营+管理"双向驱动的现金流管理体系,预计后续现金流将保持改善趋势,全年收款情况有望持续向好 [15] 海外并购与国际化拓展 - 公司立志成为最国际化的中国检测认证机构,希望通过5-10年努力成为全球领先机构,提升海外收入占比 [16] - 在海外拓展上采用自建与战略并购相结合,重点关注能与国内业务形成协同效应及有助于搭建海外服务网络的标的,例如收购英国CEM、德国易马公司 [16] 核心竞争优势 - 公司认为在存量经济时代,最核心的竞争优势是组织能力,企业间的竞争本质是效率之争,归根到底是组织能力的较量 [17] - 公司通过持续优化内部人才培养、推进跨部门人才流动、开展综合人才发展项目、引入和培养国际化人才等方式全方位提升组织能力 [17]
山东能源望田煤业:精益生产 降硫提效 用实干担当书写创效新篇
中国能源网· 2025-10-21 15:04
公司业绩表现 - 1-9月份精煤销量同比增长103.7%,成功扭转年初销售不畅的局面 [1] - 在煤价比年初下跌88.59元/吨的形势下,利润超出考核指标0.27亿元 [1] - 通过配洗降硫项目,精煤综合售价每吨比原来提高40多元 [10] 行业市场环境 - 低硫煤市场需求持续攀升,高硫煤炭产品面临滞销和售价折损困境 [2] - 高硫分产品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成为企业发展“卡脖子”难题 [2] 公司战略与创新 - 公司启动“11与13煤层配洗降硫”精益项目,跳出传统洗选工艺解决问题 [4][5] - 依托11与13煤层原煤品质互补特性,将两种原煤科学配比后共同入洗 [5] - 成立“产洗销”管理团队,全流程推进精益配采、分仓储存、精准配洗 [6] 运营管理与执行 - 预先对11与13煤层原煤开展煤质检测,精确计算满足目标产品硫分要求的最优混合比例 [7] - 建立常态化“产洗销”协调会制度,每天召开跨部门会议确保生产、洗选、销售高效协同 [8] 项目成效与影响 - 配洗项目有效降低产品硫分,并同步优化热值、灰分等其他关键质量指标 [9] - 项目全面提升煤炭产品综合品质与利用价值,助力产品进入更高价值销售渠道 [9] - 创新实践成功破解高硫煤滞销难题,探索出技术创新与精益管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12]
华测检测20251020
2025-10-20 22:49
行业概况 * 检测行业2024年整体收入规模约为4,876亿元 2022-2024年行业收入复合增速放缓至6% 而2017-2021年复合增长率为14.6%[3] * 行业机构数量约5.3万家 2024年同比下降1.4% 为过去20年来首次下降 预示行业竞争转向依靠公司自主经营管理能力[3][5] * 从需求结构看 高科技 制造业 高端消费 生物医药和软件信息等领域需求增长较快[3] * 16家检测上市公司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3.1%至134.7亿元 归母净利润增长7%至13亿元 呈现收入增速企稳 利润增速修复的趋势[2][5] 公司业绩表现 * 华测检测是国内首家上市检测公司 2012年收入6.2亿元 2024年收入60.8亿元 增长近10倍 但2023-2024年收入增速放缓至8%-9%[2][6]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6% 利润同比增长7%[2][6] 第三季度单季度归母净利润为3.41亿至3.50亿 同比增长10%-13% 为过去九个季度以来首次回到10%以上[7][19] * 公司预计第四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将进一步加速 并延续至2026年[4][12][19] 各业务板块表现 * **生命科学板块(含环境和食品检测)**: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仅增长1.1% 主要受去年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高基数影响 第三季度环境检测业务预计提速 食品检测作为刚需业务稳定增长[8] * **工业品测试板块**: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7.5% 房地产和基建相关业务占比降低使其受房地产市场冲击较小 同时毛利率显著提升 船舶计量 数字化认证 双碳等方向需求不错[8][9] * **消费品检测板块**:2025年上半年整体收入增长13% 其中汽车检测受益于国内新能源汽车新车型研发速度快 半导体检测通过调整后今年整体收入增长高于公司整体增速[9] * **贸易保障业务**: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13.5% 毛利率达70%左右 为五个板块中最高 在国内市占率处于行业头部水平 业务整体稳定[10] * **医学药学板块**:2025年上半年恢复正增长 同比增长1.3% CRO业务签单量明显修复 医疗器械方向增长强劲 预计第三季度收入增速将显著高于上半年[11] 公司战略与管理 * **国际化并购**:2025年国际化并购明显加速 已完成或正在推进多个项目 包括收购奥时集团广州公司 OpenView深圳与香港公司 凯雷集团南非Safety SA 希腊碳核查认证公司以及法国MIDAC实验室 旨在拓展东南亚 非洲及欧洲市场 提高海外收入占比[13][14][19] * **精益管理与数字化**:公司引入精益管理概念 目前已在超过40%的实验室推广 并通过数字化 自动化 智能化工具跟踪流程效果 旨在消除浪费和流程优化提高效率[4][16][17] * **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公司拥有全面的人才培养体系 针对不同层级员工设有管理项目 高管团队通过员工持股计划和股权激励获得股份 例如总裁申屠宪忠持有935万股 占总股本0.56%[15][18] * **人效提升**:公司内部强调人效目标 人均产值从2017年的不到30万提升至去年45万 过去几年人效提升超过50% 通过设定人均产值目标 确保员工数量增速低于收入增速 并使用信息化工具实时反馈人效完成率[15][16] 投资价值 * 公司目前估值处于合理区间偏下水平 具备绝对收益属性且适合长线布局 可为投资者带来相对安心且确定性高的年化回报率[4][21] * 检测服务行业优势在于时间上的持续性与较高复合回报率[21]
华测检测(300012) - 2025年8月27日至10月17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10-20 22:17
业绩增长与核心驱动 - 公司前三季度业绩稳健增长,核心驱动包括深化客户导向、升维品质服务、全面推进“123战略”落地以及通过精益管理、AI、数字化、自动化提升运营效率 [5] - 展望全年,前期战略并购项目预计在四季度形成业绩贡献,为长期发展注入新动能,持续深化“123战略”与精益管理,为全年增长提供支撑 [5][6] 发展战略与目标 - 公司目标成为“最国际化的中国检测认证机构,最懂中国市场的国际检测认证机构”,计划通过5-10年努力跻身全球领先检测认证机构行列,提升海外收入占比 [7] - 未来三年力争依靠内生增长与外延拓展,实现收入及利润稳步增长,提升经营性现金流,坚守“有利润的收入、有现金流的利润、有投资回报的现金”原则,并加强分红 [7] - 发展策略包括向内求提升运营实力(如精益2.0、人效提升、数字化与AI应用),向上卷实现战略升维(全面落地“123战略”),向外兼容通过并购整合打造核心竞争力 [8] 运营效率提升措施 - 精益管理方面,全面推进精益2.0阶段,提升精益实验室覆盖率,将精益管理纳入并购公司三年规划,构建华测精益生产体系,强化人才培养,并与数智化协同 [10] - 人效提升方面,将人效提升作为各部门一把手核心职责,采用“集团管控+事业部落地”模式,建立季度动态调整机制,搭建人效仪表盘实现全流程追踪 [11] - 数字化赋能方面,公司数智化建设历经信息化元年(2008年)、数字化助力阶段(2015-2020年)、数字化创新深化期(2021-2024年),2025年起迈入智能化探索新阶段,布局AI、ERP、智能机器人等技术 [12][13] 业务领域进展 - “123战略”具体内容:战略1聚焦传统市场业务(稳健经营),战略2发力快增市场业务(第二增长曲线),战略3孵育新市场业务(新领域孵化) [14] - 新能源汽车领域紧跟行业步伐,加大车载电子可靠性、智能网联等投资,获国内几乎所有OEM厂商认可,海外依托易马技术拓展东南亚市场 [15] - 可持续发展业务瞄准千亿赛道,战略1业务(绿色制造)持续增长,战略2业务(温室气体核算)受“双碳”政策驱动高增长,战略3业务(出海合规需求)前景广阔,收购希腊Emicert完善全球网络 [16] - 数字化领域构建“硬件安全+软件合规+数据防护”三维检测体系,获国家级检测资质,进军金融科技检测认证市场,2023年并购华测风雪进入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市场 [16] - 建筑及工业领域稳健转型,聚焦留存赛道,推进实验室自动化,孵化新业务,依托工业大客户国际化属性拓展属地化服务 [17] - 半导体检测领域受5G、物联网、AI推动,公司优化管理团队,加大设备投资,引入精益与智能工具,持续看好该领域 [18] - 医药医学检测板块稳步向好,医药领域赋能全链条咨询,拓展创新领域,医学领域重点发展功能医学检测及大健康,医疗器械领域扩充能力 [18] - 环境板块在后三普时代“守正”与“创新”并行,精耕传统市场,布局新污染物检测、生态样地调查等新领域 [19] 现金流管理 - 上半年现金流较好,得益于内部管理强化(“现金优先”理念贯穿全环节)和外部政策助力(建工、环境板块收回部分欠款) [20] - 预计全年收款情况持续向好,公司构建“经营+管理”双向驱动的现金流管理体系,通过全流程应收管理确保现金流稳定 [21] 国际化拓展与并购 - 国际化战略采用自建与并购相结合,重点考量战略目标匹配度,标的选择注重与国内业务协同(如收购英国CEM、德国易马)或拓展海外网络(如东南亚市场) [22] - 公司提升内部管理及团队整合能力,为国际化业务奠定基础,未来将加速战略性并购与投后赋能,提升全球市场份额 [22] 核心竞争优势 - 公司核心竞争优势是组织能力,在存量经济时代,企业竞争本质是效率之争,人才梯队建设是组织能力关键内核 [23] - 公司通过创新人才发展机制、跨部门人才流动、领导力素质模型评估、国际化人才引入等措施提升组织能力,保障战略落地 [23][24]
华测检测(300012):点评:预告2025Q3归母业绩同比增10%-13%,国际化步伐加速
长江证券· 2025-10-15 14:20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9] 核心观点 - 华测检测预告2025年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3.41-3.50亿元,同比增长10%-13%,这是过去9个季度以来首次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回升到10%以上(按预告中值测算)[2][6][7] - 公司稳步推进战略并购和国际化扩张落地工作,预计将在四季度形成业绩贡献,继续看好公司的稳健持续增长 [2][1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8.08-8.18亿元,同比增长8.26%-9.51% [6] - 2025年上半年实现净利率15.7%,同比持平;毛利率为49.6%,同比微增0.07个百分点 [8]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14亿元/11.43亿元/12.87亿元,同比增10.1%/12.6%/12.7%;对应PE估值为22.7x/20.2x/17.9x [13] 各业务板块分析 - **生命科学检测**:2025年上半年营收12.7亿元,同比增长1.11%;2025年环境检测业务因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高基数面临增长压力,公司通过加强海洋环境监测等新兴需求进行对冲 [7] - **工业品测试**:2025年上半年营收6.0亿元,同比增长7.47%;建工检测业务升级带动毛利率提升,船舶、计量、数字化持续布局,双碳和ESG领域逐步获得新资质 [7] - **消费品测试**:2025年上半年营收5.2亿元,同比增长13.15%;电子科技、汽车稳定增长,大交通赛道积极布局,加码投资FA、MA,加快芯片半导体业务转型升级 [7] - **贸易保障检测**:2025年上半年营收4.3亿元,同比增长13.48%;保持细分赛道竞争优势,继续稳健增长 [7] - **医学药学**:2025年上半年营收1.4亿元,同比增长1.30%;子公司华测品创上半年净利润-0.39亿元,去年同期为-0.27亿元,仍然面临压力,但医疗器械、CMC等细分方向推测表现较好 [7] 国际化与战略并购进展 - 2025年上半年完成对ALS集团在中国的分支机构澳实分析检测广州公司的全资收购 [13] - 完成对Openview深圳、香港公司的控股权收购协议签署,其越南公司控股权交割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完成 [13] - 与凯雷集团达成协议,拟收购南非Safety SA;与希腊Emicert公司完成控股权收购协议签署 [13]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境外营收占比约7.30%,同比增长20.82% [13] 盈利能力与未来展望 - 公司通过持续深化精益管理、数智化转型升级,强化组织能力建设,成功构建起核心竞争力 [8] - 医学药学和半导体检测为当前薄弱板块,随着CRO订单恢复、医疗器械增长及部分医学实验室整顿,预计医学药学板块将减亏 [8] - 半导体检测的蔚思博经过管理层调整和产能优化后,预计将保持营收较快增长和利润改善,公司净利率提升确定性将进一步增强 [8]
全球变局下企业如何走出内卷?周其仁:多把注意力放在客户上
南方都市报· 2025-10-15 12:01
企业发展战略 - 企业需在细处求精益,通过精益管理减少浪费、提高效率、优化流程以实现持续改进和卓越绩效 [3] - 企业需在宽处谋布局,例如通过出海投资建厂和推动自有品牌出海来开拓新路线 [3] - 企业需在高处争独到,从进口替代转向基于客户需求的idea创新,将想法转化为技术和产品 [4] 市场与客户关注 - 企业长期重生产而忽视市场,导致市场能力严重落后于生产能力 [5] - 企业过度关注竞争对手而非客户是造成“内卷”的重要原因,建议从“看对手造什么”转向“看客户更需要什么” [5] - 企业创新的根本idea应来自客户的要求,而非单纯模仿竞争对手 [5] 外部环境应对 - 对于如国际贸易摩擦等不可控变量,企业应将更多精力放在可控变量上 [5] - 企业出海需具备互联网思维,不自我设限,但需注意其中风险 [3] - 出海战略应考虑帮助目标市场创造价值,而非单纯出口产品,例如美的集团通过海外投资帮助当地提高附加价值 [3]
开餐厅,顾客不买单的花销都是浪费钱
36氪· 2025-10-11 17:00
文章核心观点 - 精益管理的核心是以最少的资源为顾客创造最大的价值,一切不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的投入都是浪费 [1][7] - 当前许多连锁餐饮企业在实践精益管理时存在误区,包括将精益等同于精细化、抠成本、5S摆整齐或僵化的标准化 [2][3] - 成功的精益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方法,涉及定义顾客价值、构建日常管理体系、持续改善、建立标准化体系、人才发展和文化建设等七个步骤 [9][12][20][24][25] 精益管理的常见误区 - 误区一:精益不等于精细化,过度规定如汤里放多少粒葱花是缺乏道理的 [2] - 误区二:精益不等于抠成本,在顾客需要的地方抠成本是大错特错 [2] - 误区三:精益不等于5S摆整齐,例如为抹布编号是增加SKU的浪费行为,5S的核心应是安全与方便员工操作 [3] - 误区四:标准化不等于僵化,通过稽核小组进行排名和末位淘汰是错误做法,标准不能落地是制定标准者的责任 [3] 精益管理的成功案例与数据 - 丰田汽车上一财年营业利润达到4.8万亿日元,现金储备达8.98万亿日元 [4] - 丰田汽车的净利润是所列12家中国车企净利润总和的1.94倍 [5] - 丰田去年投入新能源汽车研究的费用为300亿人民币,相当于比亚迪全年的利润 [4] - 姐弟俩土豆粉通过消除浪费,使一条生产线的班产实现翻倍(从280件翻倍),人数未增加且未加班 [21] - 丰田雷克萨斯在北美良好运行状态下,库存周转为两小时一次 [24] 精益管理的七步法框架 - 第一步:定义顾客价值,企业该花的钱要花,不该花的不要花,顾客愿意买单才有价值 [11][12] - 第二步:构建高效的日常管理体系,包括三年规划、方针管理、可视化报表和高效的PDCA循环会议 [12][13][15] - 第三步:持续开展改善活动,消除八大浪费(如未利用资源、过度处理),实现人效提升和均衡工作 [20][21] - 第四步:建立标准化体系,标准化不是用于考核,而是用于复制成功,缺乏管理标准是企业组织无能的表现 [24] - 第五步:人才发展和团队复制,需要阶梯培养逻辑和完整的内部教练与管理制度 [25] - 第六步:精益领导力与管理机制,领导绩效管理是辅导下属,核心是人性尊重、持续改善和现地现物 [25] - 第七步:精益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企业文化是员工未被监督下的行为,由管理制度呈现而非背诵或考核 [25] 关键管理指标与衡量 - 开店投资回报周期应控制在18个月以内,若商场租约3年,回报周期超18个月则不应开店 [16] - 引入“年度开店的营业周数”指标以平衡开店速度,避免年底为完成目标疯狂开店造成的不均衡浪费 [16] - 方针管理是衡量企业组织健康状态的指标体系,而非绩效考核工具 [12] - 库存周转率是关键指标,大部分企业为20-30天,通过精益可显著提升效率 [24] - 重要部门(如财务、人力资源)的衡量应通过项目可视化,而非强行量化 [18]
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以丹纳赫为镜,锻造企业韧性
首席商业评论· 2025-10-11 12:36
文章核心观点 - 当前商业环境面临同质化竞争加剧、价格战压缩利润空间、成本上升与增长乏力等挑战,企业需系统性方法论穿越周期 [2] - 《丹纳赫模式》一书揭示丹纳赫集团以DBS商业系统为核心,通过精益管理基因和近400次高成功率并购实现持续成功的模式,为企业提供可借鉴的方法论 [2] - 美的集团作为成功案例,通过借鉴DBS构建自身MBS系统,实现效率显著提升和全球化拓展,验证该模式的有效性 [4][5][7] - 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于核心能力的辐射半径,而非资本规模,需通过系统化并购和管理模式升级进入新质生产力领域 [7] 美的集团MBS系统建设历程 - 2004年开始学习丰田生产系统但效果不显著,十多年前经高瓴资本引荐接触DBS后系统性学习并聘请咨询公司助力 [4] - 2015年底在家用空调工厂试点MBS,2016年扩大试点范围,通过精益训练营培养人才并建立"改善周"模式和评价标准 [4] - 2017年全面导入MBS至各事业部,以价值流拉动推进生产模式转型,2018年国内工厂完成精益转型 [4][5] - 2020年成立MBS能力中心,编写60多份全价值链教材,对国内工厂和供应商进行赋能,2023年起赋能海外工厂 [5] - 截至2024年,工厂效率年均提升约15%,打造6座灯塔工厂,未来将持续完善海外应用并研发新方法论 [5] 丹纳赫模式核心要素 - DBS系统脱胎于丰田生产系统,进化为覆盖基础工具、精益运营、增长引擎与领导力建设的全局操作系统 [7] - 核心是将"经验"转化为"标准",再将"标准"固化为"基因",使精益管理从工具进化为企业DNA [7] - 并购策略从早期低价收购资产转变为以并购为抓手进行产业升级,聚焦医疗健康等领域 [7] - 全球化策略是内生与外延双轮驱动,结合"技术+文化+管理"的系统输出 [8] - 40多年前以100万美元贷款起步,如今市值一度突破2000亿美元,增长奇迹源于对流程、事实和效率的坚守 [10] 对中国企业的启示 - 企业需通过并购实现"能力嫁接和产业升级",而非单纯"规模堆砌" [10] - 需让精益管理从"工具"进化为"基因",平衡全球化过程中的"本土化"与"一体化" [10] - 中国企业可借助世界一流数字化生态,将精益管理与数字化、智能化深度融合 [7] - 美的集团海外布局17个研发中心、22个制造基地,推动OBM优先战略,构建"第二主场" [8] - 在不确定环境中,企业需依靠战略定力、常识坚持和文化韧性实现破局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