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结构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王振扬:宽松基调延续,债市或迎配置窗口?
搜狐财经· 2025-06-30 09:49
十年国债市场分析 - 十年国债定价受政策利率和经济周期两大因子影响 [1] - 当前广谱利率下行背景下固收类资产受益 十年期国债在绝对收益和波动性之间取得平衡 [1] - 经济结构转型周期中需求阶段性偏弱 政策层维持较高流动性呵护预期 2025年已实施一次降息和一次降准 [1] - 货币政策宽松确定性较高 债券类资产尤其是十年国债在三季度机会大于风险 [1] 十年国债ETF产品特征 - 十年国债ETF(511260)为市场唯一跟踪上证十年国债指数的产品 指数成分主要为7-10年期国债 [2] - 政府债券信用等级高 违约风险极低 持仓透明无风格偏移风险 [2] - 产品支持T+0交易机制 [2]
刚刚!央行,重磅定调!加力实施增量政策!
券商中国· 2025-06-27 20:29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 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增长动能由"不强"改为"减弱",贸易壁垒增多 [2] - 国内面临需求不足、风险隐患较多、物价持续低位运行等挑战 [2] - 经济内生动能或存在较大修复空间,全年可能呈现前高后低走势 [3] 货币政策调整方向 - 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提高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2] - 灵活把握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调整 [2][3] - 强化央行政策利率引导,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传导机制,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 [4] - 防范资金空转,关注长期收益率变化 [4]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 二季度全面下调各项结构性政策工具利率,包括支农支小再贷款、碳减排支持工具、科技创新再贷款等 [5] - 推出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增加科技创新和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 [5] - 用好用足存量政策,加力实施增量政策,充分释放政策效应 [6] 重点领域支持政策 - 加力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做好"两重""两新"等重点领域融资支持 [2][7] - 用好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探索常态化制度安排 [7] - 未来货币政策需更多采用结构性工具,支持扩内需、挖掘新动能,助力经济结构转型 [8] 房地产市场政策 - 从"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改为"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 [2] - 加大存量商品房和存量土地盘活力度 [2] 外汇市场政策 - 不再提及"坚决对市场顺周期行为进行纠偏",但继续强调防范汇率超调风险 [4] - 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4]
加力实施增量政策!央行最新发声
证券时报· 2025-06-27 19:50
外部经济环境分析 - 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 世界经济增长动能由"不强"改为"减弱" 贸易壁垒增多 [1] - 国内面临需求不足 风险隐患较多 新增"物价持续低位运行"挑战 [1] 货币政策调整方向 - 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 提高前瞻性 针对性 有效性 灵活把握政策实施力度和节奏 [1][3] - 强化央行政策利率引导 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传导机制 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 [3] - 关注长期收益率变化 防范资金空转 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稳定 [3] 重点领域支持政策 - 加力支持科技创新 提振消费 做好"两重""两新"等重点领域融资支持 [1][8] - 用好证券 基金 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 探索常态化制度安排 [8] -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全面下调 包括支农支小再贷款等长期性工具和碳减排支持工具等阶段性工具 [6] 房地产市场政策 - 从"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改为"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 [1] - 加大存量商品房和存量土地盘活力度 [1] 债券市场改革 - 完善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和做市商考核 加强投资者利率风险管理 优化债券市场结构及制度安排 [4] - 促进债券市场功能增强 为利率市场化推进和货币政策调控转型提供支撑 [4] 政策实施重点 - 用好用足存量政策 加力实施增量政策 充分释放政策效应 [6] - 扩大内需 稳定预期 激发活力 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6] - 未来货币政策需更多采用结构性工具 支持扩内需 挖掘新动能 助力经济结构转型 [8]
发电量和工业增加值“脱节”,或源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新浪财经· 2025-06-27 11:34
工业增加值与发电量增速背离现象 - 1-5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但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累计同比仅增长0.3%,两者走势明显分化[1]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其发电量与工业增加值数据存在统计口径差异[1][3] - 背离现象主要源于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新旧动能切换,以及淘汰落后产能、大小企业景气度分化等因素[1] 统计口径差异分析 - 分布式光伏快速发展导致规模以下企业发电量增速显著高于规模以上企业,这部分未纳入月度统计[3]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大型企业竞争优势突出,制造业大型企业PMI景气度持续高于中小型企业[3] - 全社会总发电量实际增速可能高于公布的规模以上发电量增速[3] 行业用电结构差异 - 部分行业"每亿元营收的用电量"指标显示能耗排序与工业增加值景气度不一致[5] - 高能耗企业表现较弱,低能耗企业生产增速显著回升[5] - 传统房地产、化工领域工业生产放缓,计算机、信息通讯等新兴行业发展较快但用电量权重占比低[5] 产能过剩与企业分化 - 需求偏弱背景下行业产能过剩,导致优胜劣汰和大小企业景气分化[5][6] - 落后产能淘汰使资源向高效企业集中,先进企业通过技术和管理提升生产效率[6] - 电气机械、化工、非金属矿和通用设备等行业用电量与增加值增速背离显著[6] 行业具体表现 - 一季度多数制造业行业出现用电量增速下降但增加值增速上涨现象[6] - 电气机械等行业产能利用率处于历史相对低位,制造业产能利用率历史分位数多低于50%[6] - 用电量增速低于工业增加值增速的状态可能延续,需等待需求改善或供给去化见效[6]
建信期货铜期货日报-20250627
建信期货· 2025-06-27 09:45
报告基本信息 - 报告名称:铜期货日报 [1] - 报告日期:2025年6月27日 [2] - 研究员:张平、余菲菲、彭婧霖 [3][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未提及 报告核心观点 - 沪铜三连涨,内外现货紧张及宏观环境回暖是近期铜价上涨主因,预计短期铜价继续走强,关注上方8万压力位 [11] 各部分总结 行情回顾与操作建议 - 沪铜方面,淡季国内社库累库缓慢本周仅累库0.05万吨,出口窗口打开炼厂加大出口力度,后续难累库,现货紧张升水止跌回升,铜价上涨令盘面月间价差收窄 [11] - LME市场0 - 3back回落至100美元/吨,库存降400至93075吨;COMEX库存涨至20.6万短吨,全球铜库存结构性紧张,C - L价差走阔将延续库存矛盾 [11] 行业要闻 - 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新能源装机规模突破,风电装机5.7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10.8亿千瓦,两者合计占比升至45.7%超火电装机占比,能源结构转型进入新阶段 [12] - 市场押注美联储7月降息概率为20.7%较一周前提高,但仍预计近八成概率7月议息会议维持利率不变,实质性降息或等到9月 [12] - 生成式AI技术成熟及数据中心建设加速提升铜缆需求,工信部印发计划推动算力互联,高速铜缆有望获政策支持,英伟达重夺市值之王,市场对AI赛道乐观情绪升温提振相关概念股 [12] - 高盛上调2025年下半年铜价预估,市场对铜资源战略价值重估提振铜缆高速连接产业链信心 [13]
GTC泽汇:解析电池储能高速增长与挑战
和讯网· 2025-06-26 22:31
GTC泽汇表示,美国公用事业级电池储能自2020年以来实现了15倍的爆发式增长,显示清洁能源基础设 施正快速演进。然而,随着美国国会对削减清洁能源税收优惠法案的审议进入关键阶段,电池制造及电 动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不确定性。 然而,GTC泽汇警示,未来几年储能行业或将受政策波动严重制约。近期,美国众议院以微弱多数通 过"Big, Beautiful Bill"法案,拟削减《通胀削减法案》(IRA)下的清洁能源税收优惠,以支持减税、 国防和移民支出。 国际清洁交通委员会估算,若该法案成为法律,2030年前美国电池产能将由预期的1,050 GWh骤降至 250 GWh,电动车销量可能减少40%,超过13万个清洁能源相关就业岗位面临流失,尤以电池制造业为 甚。 值得关注的是,自2022年《IRA法案》实施以来,美国已宣布建设128座电池制造厂,约半数尚未动 工。若补贴取消,多数项目或被迫搁浅。GTC泽汇表示,受冲击最大的反而是传统"红州"和"紫州",包 括德州、密歇根、内华达、田纳西、肯塔基和乔治亚,这些地区原本是电池制造和电动车投资重点区 域。 总体来看,GTC泽汇认为,从供需基本面视角看,储能成本持续下降 ...
政策洞察丨海洋经济与海洋生态共绘“深蓝”新图景
搜狐财经· 2025-06-25 13:50
海洋经济发展 - 2024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海洋经济发展指数达125.2,同比增长2.3% [2][3] - 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其中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表现突出 [4] - 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突破4500万千瓦,连续四年全球第一,带动产业链总产值超20万亿元 [9] 海洋新兴产业 - 海洋新兴产业包括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等,已成为拉动海洋经济增长的核心动能 [4][5] - "十四五"期间沿海地区布局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重点发展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 [5] - 海洋新兴产业通过关联效应提升产业链完整度,改善海洋产业同质化问题 [4] 海洋生态保护 - 2024年海洋生态状况总体稳定,典型生态系统以优良为主,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浓度波动下降 [7] - 建成"陆海空天综合观测监测网",覆盖1621个近海监测站位和136个典型生态系统区域 [7] - 坚持陆海统筹原则,加强陆源污染控制,构建海洋生态保护与开发并重的监管制度 [8] 海上风电发展 - 2024年海上风电新增并网容量247万千瓦,累计并网容量达3910万千瓦 [9] - 实现20兆瓦级海上风电机组批量应用,单台机组年发电量达6000万度 [10] -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实现500公里外海风电场并网,输电损耗降至3%以下 [10] 清洁能源投资 - 2025年全球能源投资规模预计达3.3万亿美元,中国连续多年成为最大能源投资国 [15] - 光伏领域投资表现亮眼,屋顶光伏和公用事业光伏成为最大单一吸引投资能源技术 [15] - 世界银行解除核能融资禁令,将支持太阳能、风能等项目,挖掘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潜力 [16] 政策与规划 - 两部门发文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明确以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为电源 [19] - 福建发布氢能产业规划,计划打造沿海氢能经济走廊,形成全省加氢网络 [23] - 陕西推进虚拟电厂建设,要求强化接入管理并完善市场运营机制 [24]
澳大利亚矿业危机,全球经济波动,暴露高电费与大宗商品波动压力
搜狐财经· 2025-06-24 14:45
首先,高昂的能源成本已成为制约澳大利亚冶炼行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澳大利亚的电力价格在过去一年 中急剧上涨,这不仅影响了普通家庭的日常开销,也对能源密集型的冶炼厂造成了毁灭性打击。以铝土 矿和铜等金属冶炼厂为例,电力占其生产成本的比例通常达到50%以上。当电费不断攀升时,冶炼厂不 得不选择削减生产或甚至停产,这直接导致了产能过剩的市场失衡和就业的急剧下降。 与此同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亦为澳大利亚矿商带来了严峻挑战。近年来,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 加剧,大宗商品价格起伏不定,金属价格的波动尤其明显。全球经济放缓,需求减少,直接影响到澳大 利亚的出口收入,矿商的盈利能力进一步下降。在这种背景下,澳大利亚的冶炼行业几乎处于"两头受 夹"的困境:一方面,能源成本不断上升,另一方面,市场需求的减弱使得其产品售价下降。许多冶炼 厂不得不考虑削减成本或停产,这一过程必然会引发大量工人失业,社会不稳定因素也随之增加。 在这场矿业危机中,企业的呼救声逐渐变得更为尖锐。矿商们纷纷要求澳大利亚政府给予经济援助,呼 吁政府减免电费或提供补贴,以帮助他们度过这一困难时刻。然而,政府的回应却充满了犹豫与谨慎。 总理安东尼·阿尔巴尼斯领导的 ...
海智在线第八届采供破壁会在上海举办
新华财经· 2025-06-23 07:30
新华财经上海6月23日电(记者程思琪)6月21日,海智在线第八届采供破壁会在上海徐汇区漕河泾会议 中心举办。现场汇聚了220余位采购与1054位工厂代表,是该平台迄今为止海外采购商来源国家最多、 未来产业需求最集中、工厂覆盖地域最广的一次线下对接活动。 现场汇聚来自全国20个省级行政区、97座城市的工厂代表,构建出一张横贯东南沿海与中西内陆、纵贯 多层级制造能力的全国性产能网络。其中,83%的工厂来自长三角制造核心区,其余分布于广东、河 北、山东、辽宁、四川、重庆等重点工业城市,涵盖从一线直辖市到制造强县的多层级制造生态。在首 次设立的"海外采购商专区"内,来自美国、南非、奥地利、墨西哥、阿联酋等14个国家的20余位采购代 表现场对接中国工厂,构建起"立足本地、对接全球"的结构。 当天,海智在线与上海银行、跨越速运举行了战略签约,并正式官宣完成B+轮融资。 海智在线创始人兼董事长佘莹在现场表示,回顾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历程,我们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 就,最核心的竞争力来自于产业的持续发展、制造能力的不断提升,以及由数百万家工厂构筑的供应链 综合能力。中国已形成全球无与伦比的制造业体系,是世界上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 ...
生育率危机竟“降临”在人口第一大国头上
金投网· 2025-06-19 15:30
人口结构变化 - 印度已取代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当前人口估计达14 6亿 预计将增至17亿并在40年后开始下降 [1] - 印度总生育率已降至每名妇女生育1 9个孩子 低于维持稳定人口规模所需的2 1个更替水平 [1] - 1960年印度人口约4 36亿 平均每位女性生育近6个孩子 当前降至约2个孩子 [1] 生育率下降驱动因素 - 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 生殖保健服务改善 女性在生活决策中发言权增强 [1] - 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经济转型导致抚养成本上升 抑制生育意愿 [2] - 互联网普及推动女性意识觉醒 传统多生多育观念被少生趋势取代 [2] 政策与经济影响 - 印度政府曾实施避孕套 口服避孕药 绝育服务等计划生育措施 [2] - 经济顾问建议停止全国人口控制计划 但教育普及使生育率回升难度大 [2] - 小型家庭虽削弱人口红利 但可提升儿童健康水平和女性自由度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