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
搜索文档
第十五届河南投洽会初步达成合作项目268个总金额2196亿元
中国新闻网· 2025-09-26 16:29
大会总体成果 - 第十五届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初步达成合作项目268个,总金额2196亿元人民币 [1] - 合作项目涵盖高端装备制造、新型材料、电子信息等产业,先进制造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占比超过80% [1] - 大会开幕式现场有80个项目进行集中签约,包括郑州市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项目、开封市拓普汽车内饰生产项目、洛阳市科创产业园项目、新乡市循环经济低碳数字化产业基地项目等 [1] 参会方与投资动态 - 大会吸引逾1600人参会,包括驻华使领馆、外国省州、国际组织及知名商协会代表 [1] - 深圳市众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表示,计划在郑州成立子公司,快速推进年产5000台机器人的生产线落地 [1] - 深圳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在河南累计投资已达31亿元人民币,公司表示将全力运营好在豫项目,并积极推进沈丘港二期项目的规划建设 [2] 国际合作与交流 - 马来西亚沙巴州前首席部长等政要、客商组成约100人的访问团参会,作为此次大会的主宾国代表 [2] - 马来西亚方面表示期待未来与河南在商业、文旅、教育等方面加强合作 [2]
陈文辉:IPO退出承载能力有限,并购退出是今后主要培育方向
搜狐财经· 2025-09-26 16:01
核心观点 - 并购退出将取代IPO成为股权投资的主要退出渠道,对盘活存量资产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至关重要 [1] - 2025年有望成为并购投资大发展之年,受政策、经济内生动力转换和一级市场退出需求等多因素驱动 [1] 退出渠道现状与挑战 - IPO退出市场容量有限,难以满足当前需求,即便港股IPO表现积极,整体空间仍然有限 [1] - 退出渠道是股权投资募投管退全链条的核心难点,退出不畅将影响募资和投资信心 [1] - 根据PitchBook统计,2024年美国一级市场近90%的退出收益通过并购市场和PE权益二级市场实现 [1] 并购退出的发展方向与机遇 - 经济发展内生要求变化催生大量存量资产并购需求,包括民企二代接班、政策倒逼与松绑等因素 [2] - 国资委要求央企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央企创投基金总规模已接近1000亿元,聚焦科技属性和硬科技,形成产融结合新模式 [2] - 证监会鼓励股权投资基金收购上市公司,这将进一步拓宽退出渠道 [2]
“链主”与“小巨人”共赴深圳产业“冠军矩阵”
搜狐财经· 2025-09-26 08:17
| 信号 | 公司求称 | | 行业 | 18 | 公司名称 | 行业 | | --- | --- | --- | --- | --- | --- | --- | | 1 |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及份有限公司 | 世令会社 | | 51 | 母心理教会官系家庭家生公司 | 文明風景人 | | 2 | 此是连股份发展企公司 | 新能源汽车制设 | | 52 | 母心里斯坦斯坦克里会 | 青少年人工智能铸组教育 | | 3 | 深刻布感欲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 更新闻 | | 55 | 深刹市大量留行杆技有限公司 | 官区人参观市官公司 | | 4 | 原原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但属于岛光刺设 | | 54 | 深圳品熟科技有限公司 | 人工智能药物研发平台 | | 5 | 深利官海拔火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新字体料 | | 55 | 合乌创新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 AR 眼线 | | ર | 吸制市记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工业自动化控制与就验设备 | | 56 | 深圳市最弘智能被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文气流水器刺波 | | 7 | 或利亚高生物理中心子服务有限公司 | 高端文画 | | 57 | 深圳 ...
城市24小时 | 大湾区又一“超级通道”,要来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5 00:00
深珠通道规划进展 - 深圳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就深珠通道前期研究项目招标文件公开征求意见,标志着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1] - 前期研究项目预算金额2080万元,聚焦工程技术方案与支撑性专题研究,旨在为通道纳入国家规划提供关键技术支撑[1] - 深珠通道是公铁复合型跨海通道,东起深圳前海,西至珠海高新区,包括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设计时速350公里高铁和设计时速200公里城际铁路[1] - 项目建成后,深圳至珠海通行时间有望缩短至30分钟[1] - 项目推进工作逐渐提速,已被纳入广东省发改委2025年部门预算支出项目,深圳和珠海市政府工作报告均提及加快项目前期工作[3] - 深珠通道被视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中环通道",将提速互联互通效率,推动两岸产业融合,有望形成"深圳研发+珠海制造"的产业协作模式[2][4] 交通物流新动态 - 宁波舟山港开通首条中欧北极集装箱快航航线,首次将航线延伸至北冰洋,至英国弗利克斯托港单程运输时效仅需18天,较中欧班列、苏伊士运河和好望角航线有显著优势[5] - 沈白高铁于9月28日开通运营,线路全长约430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沈阳北站至长白山站最短旅行时间缩短为1小时53分[8] 区域发展与产业政策 - 湖北省政府提出优化全省算力布局,科学布局"武宜襄·十"三大算力圈,建设中部先进算力集群,鼓励武汉建设有全国影响力的先进算力中心[6] - 成都和长沙市内免税店即将开业,成都店为全国规模最大、西南地区品类最全的市内免税店,长沙店创新采用"免税+有税+跨境"多元模式[7] 人力资源与薪酬数据 - 北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薪酬水平持续领跑,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年薪中位值为312,684元,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为316,388元[11] - 海淀区、朝阳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薪酬涨幅位居前三,重点发展区域正逐步形成与核心区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新格局[11] 区域经济实力榜单 - 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和百强区以全国2.77%的国土面积,承载了全国14.19%的常住人口,创造了全国20.79%的地区生产总值和8.05%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 - 2025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前十名中,江苏省占据六席,昆山市位列第一[12][13] - 2025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前十名中,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和南海区分列第一、第二位[14] 重要人事变动 - 张勇出任海口市人民政府市长,其曾长期在广东工作,历任深圳市委常委、副市长等重要职务[17]
中证金融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潘宏胜:“并购六条”推动产业升级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初步显现
证券日报网· 2025-09-24 19:06
本报记者 吴晓璐 9月24日,证监会出台《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即"并购六条")一周年。一年来,上市公司累计 披露资产重组超2100单,其中重大资产重组230余单,并购重组市场活跃度明显提升。 中证金融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潘宏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从过去一年的实践来看,同行业上下游产业并 购较多,半导体等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重点;运用多样化、组合化支付工具的案例增多,有效提高并购成功率;并购重组 审核效率提升,激发市场主体积极性。"并购六条"对提高交易效率、活跃资本市场、推动产业升级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方 面的作用初步显现。 支持上市公司向"新"发展 提高产业集中度 从重组目的来看,一年来,上市公司大多围绕同行业、产业链上下游资产并购,重大资产重组中超过七成为产业整合。另 外,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也成为并购重点方向。 潘宏胜表示,"并购六条"把"跨界并购"和"收购未盈利硬科技资产"纳入常规通道,明确提出"支持上市公司围绕战略性新兴 产业、未来产业等进行并购重组,支持'两创'板块公司并购产业链上下游资产",目的在于更好发挥资本市场促进科技创新和产 业创新融合发展方面的积极 ...
新形势下的市场化母基金:突围与进阶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9-24 17:45
峰会概况 - 2025年8月30至31日,第六届中国母基金峰会在北京成功举办,参会代表超过300人[1] 行业新机遇 - 市场回暖背景下项目质量显著提高,地方政府急需通过市场化机构推动产业升级和招商落地[4] - 国家政策明确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为行业提供清晰方向[6] - 退出渠道逐步拓宽,港股市场回暖增强市场信心,2025年以来行业信心持续提升[6] - 中国硬科技的底层实力逐步显现,投资信心明显增强[6] 行业挑战 - 在资金量急剧增加的情况下,如何高效找到高质量科创团队并保证投资质量是重要难题[5] - 母基金因资金来源多样、各地考核与合规要求不一,管理体系需具备高度适应性与灵活性[6] - 直投机构在募资层面仍存在一定压力[6] - 地方政府的招商手段趋于单一,政策兑现难度加大[4] 市场化母基金发展策略 - 现代母基金应注重构建完整基金生态,通过直投使项目围绕产业链形成产业生态系统[4] - 管理人需精心设计基金结构,确保返投任务能通过与子基金合作或其他创新方式完成[7] - 差异化竞争优势体现在挖掘与市场机会契合的子基金、灵活的行业配置和退出策略上[7] - 管理人必须适应市场趋势变化并迭代自身投资策略,保持灵活思维和开放心态[7] - 市场化母基金必须坚守市场化原则,核心是追求财务回报(IRR和DPI),减少非财务回报的额外诉求[9] - 可通过梳理已有投资项目选择适合项目进行返投,而非进行新增投资[9] - 与地方政府引导基金合作时应先展示已有优质项目而非承诺未来回报,以增加募资成功率[9] 不同类型资本的互动与协同 - 在科创企业投资中,市场化逻辑和地方需求能够兼顾,硬科技企业早期获支持后可在扩产和IPO阶段通过地方政府基金扩大规模[5] - 随着中西部地区成本优势显现,长三角地区企业积极向西部扩展,形成双向流动投资生态[5] - 纯民营母基金可学习和借鉴国资在选择GP、看待问题方式以及标准和数据掌握方面的经验[8][9] - 与国资进行战略协同,因GP获得政府配置后通常存在一定比例的不足[9]
报告称去年北京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薪酬水平持续领跑
中国新闻网· 2025-09-24 16:53
新兴产业薪酬领跑 - 2024年北京以集成电路、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高端制造、数字经济、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薪酬水平持续领跑 [1] - 海淀区、朝阳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薪酬涨幅位居前三 [1] - 运输/物流、餐饮/住宿等生活服务产业薪酬保持稳定增长 [1] 报告数据与方法 - 调查数据来源于2024年度北京市企业薪酬采样数据,调研样本包括个体职位157万人以及应届高校毕业生28.9万人 [1] - 调研企业及个体样本数量连续7年保持增长 [1] - 采用线上加线下模式开展调查 [1] 报告关注重点与新增内容 - 报告重点聚焦数字职业与绿色职业的薪酬水平,同时发布北京地区应届高校毕业生薪酬数据 [2] - 特别关注依托互联网平台就业的新业态从业人员薪资状况以及技能人才的薪酬水平 [2] - 新增服务型人才及高精尖人才薪酬数据,进一步完善重点领域人才薪酬数据库 [2] 公共服务与工具发布 - 北京人社首创的《市场常用岗位与职业大典职业关系映射对照表》与本次报告同步正式发布 [2] - 《映射表》将职业大典分类标注与市场通行职位称谓对照映射,旨在优化公众薪酬数据查询体验 [2]
北京发布薪酬数据报告,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年薪中位值超31万
新京报· 2025-09-24 12:58
行业薪酬增长态势 - 2024年各行业薪酬水平呈现差异化增长态势 战略性新兴产业薪酬水平持续领跑 包括集成电路 新一代信息技术 智能/高端制造 数字经济 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 [1] - 运输/物流 餐饮/住宿等生活服务产业薪酬保持稳定增长 [1] 新兴产业具体薪酬数据 - 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年薪中位值达到312684元 [1] - 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年薪中位值达到316388元 [1] - 汽车运用工程技术人员年薪中位值达到296955元 [1] - 人工智能训练师年薪中位值达到181023元 [1] 区域薪酬表现 - 海淀区 朝阳区 经济技术开发区薪酬涨幅位居前三 [2] - 自贸区 三城一区 城市副中心等特色功能区薪酬增长态势与北京市整体水平基本持平 [2] 报告数据来源与覆盖范围 - 调查数据来源于2024年度北京市企业薪酬采样数据 调研样本包括个体职位157万人 应届高校毕业生28.9万人 [1] - 调研企业及个体样本数量连续7年保持增长 [1] - 报告重点聚焦数字职业与绿色职业的薪酬水平 同时发布北京地区应届高校毕业生薪酬数据 [2] - 报告关注依托互联网平台就业的新业态从业人员薪资状况及技能人才的薪酬水平 [2] - 报告新增服务型人才及高精尖人才薪酬数据 [2]
兰石中科:以纳米新材料撬动产业升级,冲刺科创板引领绿色转型
经济网· 2025-09-23 17:58
公司技术与产业化 - 公司开创性地实现了纳米材料在常温常压下的连续化、规模化制备,突破了传统间歇式生产工艺的瓶颈 [2] - 公司已建成多条量产产线,包括年产4000吨纳米氢氧化镁、4000吨镁铝水滑石、5000吨纳米氧化锌及1500吨纳米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前驱体示范线 [2] - 公司产品在粒径控制、分散性、批次稳定性等方面达到行业领先水平,为高端制造、新能源、环保等领域提供关键材料支撑 [2] 资本市场规划 - 公司拟以2026年12月31日为基准日,于2027年提交科创板上市申请 [3] - 公司凭借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化成果与绿色工艺,高度契合科创板"硬科技"定位 [3] - 国泰海通证券作为本次发行的辅导机构,将为公司登陆资本市场提供坚实保障 [5] 行业地位与投资价值 - 目前A股市场中,尚未出现与公司业务模式完全对标的上市公司,行业稀缺性凸显 [4] - 公司在资源循环利用与新材料交叉领域的独特定位,使其在推动传统产业低碳转型中具备不可替代的价值 [4] - 公司的技术路径与天奈科技、纳微科技等企业均体现出高研发投入、高技术壁垒、高成长性的共同特征 [4] 政策与市场前景 -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国家层面持续加大对绿色科技、新材料等领域的支持力度 [5] - 公司的技术助力下游企业实现废料资源化、产品高端化,与国家推动绿色制造、循环经济的政策导向高度契合 [5] - 新材料正成为推动传统工业绿色转型、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 [1]
臻镭科技董事长郁发新被留置 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增长超十倍
经济观察网· 2025-09-22 16:40
公司股价与事件 - 9月22日股价跌12.56%至60.77元/股 因董事长郁发新被实施留置措施[1] - 公司公告称控制权未变化 生产经营正常 资金账户正常 董事张兵代行董事长职责[1] - 今年以来股价涨幅超70% 总市值130亿元 8月底曾创上市新高84.77元/股[6] 实际控制人变动与减持 - 实际控制人郁发新持股21.04% 通过三家合伙企业减持830.52万股(占总股本3.88%)[2] - 减持价格53.52元/股 获资金约4.44亿元 持股比例由32.62%降至28.74%[2] - 郁发新为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教授 兼任公司核心技术人员 2024年年薪96.08万元[1][4] 财务表现与业务概况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05亿元(同比增73.64%) 归母净利润6231.97万元(同比增1006.99%)[5] - 产品覆盖特种领域(数据链、电子对抗等)和民用领域(卫星互联网等) 客户主要为国防科工集团下属单位[5] - 公司提示订单受国防预算和需求时序影响 存在多品种、小批量、随机性特点[6] 公司背景与治理 - 公司2015年9月成立 2022年1月科创板上市 主营射频前端芯片、微波模组及微系统[1] - 郁发新1975年出生 曾任UT斯达康研发工程师 2006年起任浙大教授 2017年任公司董事长[3] - 公司称未收到相关机关调查文件 未知悉留置调查进展及结论[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