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业升级
icon
搜索文档
十五五规划的终极阳谋!国家在给你铺路,未来5年想不挣钱都难?
搜狐财经· 2025-10-28 21:06
中国经济发展历史驱动力 - 对外通过大规模发展工业提升产品竞争力以开拓国际市场 [3] - 对内通过国家主导的基建投资拉动企业利润和就业 [3] - 依靠工业出口、基建投资和居民消费三驾马车驱动经济高速增长十余年 [3] 当前经济面临的挑战 - 居民消费欲望下降导致商品销售困难影响经济增长动力 [4] - 土地财政模式难以为继且大部分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趋于饱和 [4] - 三驾马车同时放缓导致整体经济环境面临压力 [4] “十五五”规划战略调整方向 - 推动产业升级重点包括企业采用新设备新模式和机器人提升生产力 [4] - 发展服务业填补市场空白以满足未满足的居民需求 [6] - 加强中西部发展和算力网络建设支持人工智能迭代和国际竞争 [6] - 推进新型城镇化从兴建房屋转向改善居住条件如水电管线维护 [8] - 拓展养老产业市场关注3亿老人的健康服务和陪伴需求 [9] 未来行业发展重点 - 电工、水管工、家电维修等专业技能人才需求将显著增加 [8] - 算力相关计算机领域成为关键发展方向 [6] - 养老健康服务领域被视为拥有3亿人口规模的广阔蓝海市场 [9]
政企同心共谋发展| 江城区召开2025年“江商·区长面对面”协商座谈会
搜狐财经· 2025-10-28 20:57
会议核心观点 - 江城区政府联合区政协举办协商座谈会,核心议题为优化营商环境以助力高质量发展,旨在搭建政企沟通桥梁并倾听企业心声[1] - 会议指出营商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需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等措施激发市场活力与提升区域竞争力[4] - 会议要求以更实举措打造精准便捷、暖心贴心的服务新高地,并强调企业家应坚定信心、把握机遇、担当社会责任[5][6] 会议背景与议题 - 会议于10月27日下午由江城区人民政府与区政协联合举办,主题为优化营商环境助力高质量发展[1] - 区政协副主席通报了前期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专题调研成果,6位企业家代表围绕政策落实、要素保障等议题提出建议[3] 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措施 - 持续提升政务服务质效,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一网通办与跨域通办,实现企业办事最多跑一次[5] - 纵深推进拿地即动工等改革试点,建立一企一策帮扶机制以加速重点项目落地投产[5] - 强化资金、人才、土地等要素保障,推动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搭建政策直达平台确保红利精准释放[5] - 优化全周期服务团队建设,组建专业化招商、筹建、服务团队,提供从落地到运营的全链条支持[5] 对企业的期望与要求 - 企业家应增强发展定力,深耕产业前沿,以创新驱动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打造核心竞争力[6] - 企业需严守质量底线,将质量意识贯穿生产全流程,以匠心铸就品牌,以品质赢得市场[6] - 企业应厚植家国情怀,积极参与百千万工程,主动建言献策、投资兴业、回馈社会,为高质量发展凝聚合力[6] 会议参与方 - 区委副书记、区长吴伟出席会议并讲话,区政协主席陈章朋主持会议,区领导莫卓姬、曾练豪等参加[1][6] -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同志,区直相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以及企业家代表参加会议[6]
东莞经济三季报:GDP超9300亿,外贸增速全省第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8 20:00
宏观经济总体表现 - 前三季度东莞市地区生产总值达9318.93亿元,同比增长4.5% [1] - 经济在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下展现强劲韧性和增长潜力 [1] - 生产供给增长稳定,进出口保持较快增长,新动能发展向好,推动经济平稳运行 [1] 外贸进出口 - 外贸进出口总额11650.2亿元(或1.17万亿元),同比增长14.4%,增速居广东省首位 [1][3] - 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连续18个月保持同比增长 [2][3] - 为广东省整体外贸增速贡献2.2个百分点 [3] - 对美欧日英等传统市场进出口合计同比增长8.2% [3] - 新兴市场表现强劲,对东盟、拉美、印度、中东、中亚五国进出口同比分别增长38.5%、10.4%、15.3%、34.2%、55.2% [4] - 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占比提升2.5个百分点 [4] - 第138届广交会东莞代表团收获意向成交额5.3亿美元,较上届同期增长15.2% [5] 工业生产与结构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 [2] - 主导产业增速较快,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增长8.2%,化工制造业增长11.6% [2] - 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成为核心引擎,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6.8%和8.6%,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2] - 高科技产品产量快速增长,集成电路、智能手表、服务器、传感器产量分别同比增长78.3%、39.7%、27.6%、24.5% [2] 固定资产投资 -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下降5.1%,但降幅比上半年收窄5.8个百分点 [6] - 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后,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5% [6] - 新动能投资表现亮眼,先进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46.6%,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57.9% [6] 消费市场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89.62亿元 [8] - 以旧换新政策效果显著,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类、家具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71.6%、67.8%、28.5% [8] - 线上消费活跃,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1.8% [8] 产业发展新动能 - 新质生产力相关投资力度加大,投资结构优化正塑造未来产业新格局 [6] - 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推动新质生产力成为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 [2] - 第138届广交会东莞参展企业中,先进制造企业达141家,占比67.1% [3]
近30万亿财富大洗牌!钟睒睒四当首富,雷军年增2000 亿财富,房地产仅1人上榜
搜狐财经· 2025-10-28 18:04
榜单总体规模与增长 - 2025年胡润百富榜上榜企业家数量达1434位,较去年增加340位,上榜门槛为财富超50亿 [1] - 上榜企业家总财富接近30万亿,较去年增长9万亿,增幅显著 [1] - 千亿级富豪数量新增15位,达到41位 [1] - 十亿美金级企业家数量增加268位 [1] 头部富豪排名与财富变动 - 农夫山泉钟睒睒以5300亿财富第四次成为中国首富,并刷新财富纪录 [1] - 张一鸣以4700亿财富位列第二,马化腾以4650亿财富位列第三 [1] - 小米集团雷军财富年度增长近2000亿,总额达3260亿,成为“增长王”并首次进入前十,位列第5 [1] - 吉利控股李书福首次进入榜单前十 [1] 新上榜企业家特征 - 本年度百富榜新增376位新面孔,数量为去年的7倍 [1] - 老铺黄金创始人父子、卡游卡牌创始人李奇斌夫妇首次进入榜单前100名 [1] - 影石科技创始人刘靖康夫妇以385亿财富上榜,年龄为34岁 [1] - 新茶饮品牌古茗、霸王茶姬、沪上阿姨的三位创始人集体上榜 [1] 行业格局变迁 - 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凭借Labubu产品全球走红,以1820亿财富位列第17 [2] - 寒武纪创始人陈天石抓住AI算力机遇,以1800亿财富位列第18 [2] - 与十年前榜单相比,已有六成企业家更替 [2] - 工业产品、大健康、消费品行业成为新富主要来源 [2] - 房地产行业在榜单中影响力急剧下降,2017年前100名中有三成为地产商,2025年仅剩龙湖集团吴亚军一人 [2]
控制阀国产替代迎来“黄金时刻” 浙江力诺第三季度营收3.17亿元 同比增长23.47%
全景网· 2025-10-28 16:41
公司财务业绩 - 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3.17亿元,同比增长23.47% [1] - 第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25.56万元,同比大幅增长147.27% [1] - 前三季度累计营业收入达7.23亿元,同比增长1.57% [1] - 2025年上半年石油石化行业业务营收为4029.55万元,同比增长16.74%,毛利率达22.82% [1] 业务战略与市场布局 - 公司在石油石化、化工、造纸等多元行业进行均衡布局,具备提供定制化产品和解决方案的能力 [1] - 公司推行"内生+外延"双轮驱动战略,持续完善产业生态布局 [4] - 公司确认将参与2025年11月在阿布扎比举办的国际峰会,旨在对接中东地区头部业主,拓展国际能源市场 [4] 行业发展趋势 - 控制阀行业正迎来产品端与服务端的双重需求机遇,中高端控制阀需求加速释放 [2] - 行业发展趋势为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国产化 [2] - 在服务端,传统行业对阀门依赖度高,检维修市场正从被动维护转向预测性维护 [2] 技术研发与核心竞争力 - 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达1614.42万元 [3] - 公司自主研发的"高洁净特种三偏心蝶阀"通过国家航天系统验收,实现了20万次启闭零泄漏测试,流体控制精度达到±0.1% [3] - 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技术实力获得权威认可 [3] - 公司形成新品研发与现有产品优化双轮驱动的产品策略,构建了覆盖复杂工况的全场景应用产品矩阵 [3] 国产替代与市场机遇 - 国内控制阀企业在可靠性、安全性、调节精度方面显著提升,与进口产品差距缩小,实现高端产品国产化替代 [3] - 技术突破不仅服务于国防航天领域,其衍生技术可拓展至半导体、生物制药等高洁净度民用产业 [3]
77115亿元!山东前三季度GDP增长5.6%
齐鲁晚报· 2025-10-28 15:36
宏观经济总体表现 - 前三季度山东省生产总值达到7711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增长5.6%,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 - 第三产业增加值42140亿元,增长6.1%,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1] - 第二产业增加值30150亿元,增长5.3%[1] - 第一产业增加值4825亿元,增长3.9%[1] 农业 - 前三季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4.3%[2] - 蔬菜产量增长3.1%,瓜果产量增长2.6%[2] - 主要畜禽肉蛋奶产量增长4.0%,生猪出栏增长4.4%,家禽出栏增长15.4%[2] - 水产品产量增长4.7%,比上半年提高0.2个百分点[2] 工业 - 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8%,比上半年加快0.1个百分点[3] -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0%,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4.2个百分点,上拉全省工业增速3.0个百分点[3] - 汽车行业增长17.0%,铁路船舶行业增长14.9%,电子行业增长16.6%[3] - 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8.2%,私营企业增长6.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5.1%,国有控股企业增长3.5%[3] 服务业与消费 - 1-8月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5.4%,行业增长面达到87.5%[4] - 娱乐业增长19.4%,公共设施管理业增长18.9%,商务服务业增长16.9%[4] - 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386.1亿元,增长5.6%,其中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长6.7%[4] - 限额以上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755.4亿元,增长17.1%,占限上零售额比重达17.5%[4] 投资 - 固定资产投资整体下降3.7%,但工业投资增长7.7%,高于全部投资11.4个百分点[6] - 制造业投资增长3.6%,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29.5%,金属制品业投资增长21.9%,专用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10.3%[6] 外贸 - 前三季度货物进出口总额2.62万亿元,增长5.5%,其中出口1.60万亿元增长5.3%,进口1.02万亿元增长5.8%[7] - 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7.0%,占进出口总额的65.6%[7] - 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6.8%,占进出口总额的75.7%[7] - 机电产品出口增长9.9%,占出口总额近半壁江山[7] 民生与就业 - 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05.9万人,增长1.1%[8] - 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826元,同比名义增长5.0%[8]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697元增长4.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464元增长5.1%[8]
广东连续7年位列第一生育大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8 14:25
广东人口增长表现 - 2024年广东出生人口达113万人,比上一年增加10万人,连续7年成为第一生育大省,连续5年成为唯一出生人口超100万的省份 [1] - 2024年广东常住人口增加74万,达到1.28亿,成为常住人口总量和增量双料冠军,以占全国8.9%的常住人口贡献了11.8%的出生人口 [3][6] - 广东人口增长呈现自然增长与机械增长双轮驱动结构,2024年自然增长人口47万,由人口净流入带来的机械增长约为27万人 [3][6] 人口增长驱动因素 - 广东劳动年龄人口达8484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66.3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46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仅为10.18%,人口结构年轻 [7] - 广东拥有坚实的产业根基、精准的人才政策与区域性生育文化,潮汕地区出生率长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传统生育文化氛围浓厚 [3][7] - 广东拥有覆盖全部31个大类的工业体系与9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对高质量劳动力形成强大需求 [9] 人才政策与产业互动 - 广东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等引才政策,截至2025年10月已有超100万高校毕业生留粤来粤就业创业 [9][15] - 2024年广东省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57.1%和32%,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民用无人机产量分别增长43%、31.2%、74.2% [13] - 广东拥有超过2000万技能人才与数百万高技能人才,在先进制造与高技术产业领域人才集聚效应显著 [13] 消费市场与经济增长 - 大量处于消费旺盛期的劳动年龄人口形成消费主力军,2024年上半年广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932.66亿元,同比增长3.5%,比2024年加快2.7个百分点 [14] - 人口增量与总量优势作用于产业发展与消费市场,形成相互促进的正向循环,推动广东巩固作为人口与经济第一大省的竞争优势 [4][14]
稀土的漩涡
搜狐财经· 2025-10-28 14:03
近期事件与市场影响 - 2025年10月27日,中美就一项“非常可观的框架协议”达成共识,中国将继续出口稀土,暂时缓解了全球供应链的断供危机 [1][3] - 2025年10月中国实施的新一轮稀土出口管制,导致全球供应链骤然震荡,美国股市震感明显,美国政府态度强硬 [13] - 中美达成协议后,资本市场迅速给出了积极反应 [16] 稀土的战略价值与产业应用 - 稀土是钕、镨、铕、铽等金属元素的统称,是现代电子、磁材、荧光材料等的必要元素 [5] - 在AI、5G、新能源、人形机器人等2025年爆发的智能科技产业链中,稀土无处不在,例如人形机器人的关节驱动磁材、14纳米芯片的抛光粉、战斗机的高温磁体 [13] - 从工业时代的彩电、随身听到智能时代的手机、AI、电动车,稀土已融入消费电子产业的各个角落 [18] 全球稀土供需格局演变 - 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中国拥有全球最丰富的稀土储量,但缺乏消费电子品牌能力,主要出口原料,日本是最大进口国,制成高利润产品返销中国 [7] - 2000年代中国稀土出口占全球80%~90%,但利润不到10% [9] - 2010年因中日争端,中国暂停对日稀土出口,导致氧化镨钕价格在不到一年内从20万元/吨飙升至124.9万元/吨 [11] 中国的产业政策与主导地位 - 2004年起中国开始实施稀土开采总量控制,年增产不超过8% [9] - 2006年修订《矿产资源法》明确稀土战略资源地位,2009年出台出口配额制度 [9] - 2025年的中国已从资源输出国转向掌握全产业链核心技术,实施系统性封锁,管控效果更好,被限制方逃逸空间更小 [15] - 稀土的分离提纯需要上百道化学工艺,如离子型稀土连续浸矿技术、高纯稀土氧化物制备工艺,中国在此领域具有技术优势 [11][15] 其他国家的应对与困境 - 日本在2010年断供后紧急寻找澳大利亚、越南等新供应源,但或因产能不足,或因缺乏加工技术,重稀土仍高度依赖从中国进口 [11] - 美国重启芒廷帕斯矿遭遇技术瓶颈,挖出的矿石仍需运到中国加工 [16] - 欧盟推出关键原材料法案并建立稀土战略储备,但矿石提纯环节仍依赖中国,无法解决高端制造困境 [16] - 缅甸、澳大利亚、印尼等资源国有资源无技术,仍依赖中国技术支持,在大国间艰难平衡 [16]
中国高价进口大量原油,却低价出口成品油,为何要赔本赚吆喝?
搜狐财经· 2025-10-28 12:53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原油进口与成品油出口的价格差异并非简单的亏本生意,而是基于能源安全、税收制度、产业布局和国际市场战略的综合考量 [3][5][25] - 该操作是国际惯例下的常规商业策略,旨在提升炼化能力、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9][14][20] - 短期让利出口实为长期战略投资,涉及产能优化、地缘经济布局和能源转型 [24][25][27] 税收政策 - 成品油出口价格远低于国内零售价,主因是“来料加工贸易”享受税收优惠:原油进口免关税,成品油出口免交消费税和增值税 [7] - 国内汽油零售价包含每升1.52元消费税和17%增值税等税费,导致国内终端价格显著高于出口价 [7] - 一吨成品油内销比出口多缴税费超过2000元,政策意图是鼓励企业提升炼化能力和开拓国际市场 [9][10] - 亚洲炼油中心如新加坡、韩国普遍采用类似“外松内紧”税制,中国操作符合国际惯例 [12] 运输成本与市场策略 - 成品油出口运输成本高昂,例如中国至菲律宾航线(13000公里、16天)单趟成本可达3000万元,涵盖燃油、船员、港口费和保险 [12] - 出口定价已计入运输成本,并通过适度降价策略抢占亚洲市场份额,如2024年对澳大利亚出口量增加且价格微调 [14] - 亚洲市场竞争激烈,适度让利可换取长期客户,类似“薄利多销”的长期商业逻辑 [16] - 大型炼油基地(如浙江石化、恒力石化)凭借港口一体化、管道物流等规模优势摊薄成本,增强出口价格竞争力 [18] 炼油产能与产业转型 - 中国炼油总产能达10亿吨/年,但国内年需求仅3.9亿吨,产能过剩超一半,倒逼企业通过出口消化库存 [18][20] - 新能源汽车发展加速产能过剩,2024年中国电动车渗透率超40%,国内成品油需求萎缩,出口成为必要出路 [20] - 部分炼厂转型生产高附加值化工产品(如乙烯、PX),某民营炼厂化工产品出口利润翻倍,实现产能优化和利润提升 [20] - 成品油出口服务于“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在东南亚、中亚、非洲等地搭建地缘经济桥梁,提升国际影响力 [22][24]
多位诺贝尔奖、图灵奖得主集聚广州!共探科技发展趋势
南方都市报· 2025-10-28 12:03
活动概况 - 活动于2025年10月26日在广州·鹏瑞1号湾颂艺术中心举行,主题为“瑞聚广州 连接世界”顶尖科学家湾区行 [1] - 活动特邀三位国际科学巨擘参与,包括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和2007年图灵奖得主,围绕生命科学、量子物理、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进行深度分享 [1] - 这已是公司第三年承办此项高端科学盛会,旨在汇聚全球顶尖智慧资源,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注入动能 [1] 政社协同与合作 - 会议汇聚了广州市天河区副区长、广州市科技局副局长等政府领导,高校代表以及公司发起人、董事局主席等,共300多位湾区企业家和教授出席 [3] - 公司公益基金会执行理事长表示,基金会秉持“真挚凝聚大爱、智慧成就美好”的使命,持续推动科技创新与国际科学交流 [3] - 此次活动是政社协同的典范,通过导入全球高端智力资源,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落地,为广州国际金融城片区能级提升注入新动力 [3] 人才培养与平台构建 - 活动设置了与科学家对话环节,学生代表踊跃提问,科学家们引导青少年保持好奇心与探索精神,完成高质量的科学启蒙 [5] - 三位顶尖科学家与青少年代表共同培植“顶尖科学家湾区纪念林”,这一延续三年的传统象征着科学精神的代际传承 [5] - 广州·鹏瑞1号作为活动指定会址,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汇聚全球智慧、推动科技创新的高端平台,每年一度的活动是广州建设“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城市”的重要载体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