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降级
搜索文档
上海重返“消费第一城”,但餐饮收入依然负增长
搜狐财经· 2025-06-26 20:14
今年1-5月,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72.11亿元,增速由负转正(1.4%),重返全国"消费第一城"。然而值得关注的是,全市餐饮收入835.93亿元,同 比下降2.5%,依旧未能回暖。 从去年开始,上海住宿餐饮业就进入负增长通道,全年零售总额下降5.4%。短短一年多,上海高端餐厅数量缩水过半,米其林餐厅卖起"穷鬼套餐"、高端 西餐厅开通外卖,各种自救轮番上演。 当房地产遇到寒冬,当金融业开始降薪,当互联网行业降本增效,当体制内整治违规吃喝,消费降级的风终究吹到了上海,吹向了餐饮业。 这一水平大幅低于全国均值。今年1-5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3万亿,其中餐饮收入2.3万亿,同比增长5.0%。上海的餐饮收入增速,比全国低了 7.5个百分点。 反观重庆,餐饮市场依然红火。今年一季度,重庆餐饮收入541.3亿,同比增长6.7%;1-4月餐饮收入738.8亿,增长6.6%。重庆餐饮增速一直高于全国大 盘,也高于自身消费增速。 01 餐饮业是上海消费增长的"拖油瓶" 2018年,上海取代北京成为"消费第一城",至今已"霸榜"7年时间。起初,上海消费数据一路飘红,近年却几度遇冷,被重庆一路追赶,甚至在今年短暂 ...
彻底玩完了!30万家理发店倒闭后,消费者给所有时尚沙龙上了一课
搜狐财经· 2025-06-24 15:50
行业现状 - 理发店行业出现大规模倒闭潮,部分门店从预约爆满到门可罗雀,高端服务如"神龙套"降价至10元/次 [1] - 2021年全国理发店数量达1144万家,但近年倒闭超30万家,2023年注销量同比激增482%至865万家 [16][36][37] - 行业同质化严重,服务项目集中于剪发、烫发、染发,高端店与路边小店差异化不足 [18] 消费行为转变 - 消费者趋向务实,减少高价发型消费,转向10-20元快剪服务,济南某10元快剪店客流量显著高于传统店 [3][4][6] - 自助美发兴起,电商平台电动理发器(几十元)、染发膏(百元内)销量增长,短视频教程普及使家庭美发替代率提升 [10][12] - 消费频次降低,从"每月一剪"变为"半年一次",颜值焦虑减少导致需求萎缩 [31][32] 竞争格局变化 - 快剪店凭借低成本模式(无需豪华装修/资深理发师)挤压传统店生存空间,房租与人工成本仅为传统店30-50% [6][21] - 高端连锁店与快剪店形成两端挤压,中小型理发店既无品牌溢价又无价格优势 [21] - 电商渠道截流烫染业务,染发膏DIY成本仅为理发店的1/10(店内588元 vs 自购几十元) [10][30] 行业内部问题 - 技术门槛崩塌,速成班理发师(数月培训)冒充"高级发型师",服务质量差致客诉率攀升 [24][22] - 定价体系混乱,标价588元染发实际成本仅几十元,138元基础剪发引发消费者抵触 [28][30] - 预付卡套路频发,充值后服务质量下降,隐形消费(高端洗发水/护理套餐)导致客单价虚高 [34][35] 成本结构压力 - 核心成本项持续上涨:市中心月租超1万元,人工成本占营收比达40-60% [26][28] - 价格战加剧盈利困境,传统店剪发价格从30-50元降至10元档,但成本刚性导致利润率跌破5% [6][21][26] 服务定价案例 - K hair salon基础剪吹69元(会员45元),高端烫染套餐达1280元(会员768元),价差达10倍 [31] - WATERY部分项目标价380-6588元,存在显著价格模糊地带 [35] 历史数据对比 - 2013-2024年行业注册量峰值出现在2021年(1562万家),但2023年注销量创纪录(865万家) [37] - 企业存量从2013年372万家增至2024年1288万家,但净增长率从2017年291%降至2024年16% [37]
为下单辩护:消费主义和提振内需的进化史
虎嗅· 2025-06-24 13:38
消费领域新趋势 - LABUBU爆火带动新消费和Z世代概念复苏 显示"供给创造需求"规律仍主导消费领域 为"将消费放到首要位置"的经济工作提供新内涵 [1] - 符号化消费如盲盒、谷子、卡牌引发代际认知差异 同时面临"冲动消费"、"情绪价值利己主义"等社会批评 这种价值碰撞自80年代商品经济兴起后反复出现 [1] 消费主义历史演变 - 前现代社会人均商品量稀少 消费概念限于"用尽"物品 自给自足经济下个体消费者意识未萌芽 [2] - 商品供应突破瓶颈后 消费观念从"用尽"转向"利用" 需渠道、市场、生产力三大条件支撑 帝国时期市场整合为关键基础 [4] - 消费诞生伴随四重革命:个人革命(家庭独立)、物质革命(贸易网络)、城市革命(基础设施)、国家意识革命(想象共同体) [4] 消费主义双重影响 - 物质层面推动进步 精神层面引发"永恒动荡":消费行为与纵欲/不公关联 丰裕社会伴随债务问题 商品霸权引发传统社会抵制 [5] - 消费主义社会普遍存在紧张/冲突/透支现象 相关批判将持续存在 [6] - 积极面体现在塑造世俗社会弹性:建立个体边界、身份表达、权利意识 消费者权益斗争最终形成政治影响力 [7] 20世纪消费主义特征 - 商业逻辑形成闭环 消费者与生产过程疏离 更关注广告塑造的符号价值而非实用功能 [8] - 批判行为被商业系统捕获 如60年代反文化符号被商品化 显示消费中非理性因素难以避免 [9] - 五大核心特征:图像媒介驱动想象、社会工程学技术完善、宏观政策重视消费、身份符号化加剧、消费即时性提升 [10] 消费政策深层矛盾 - 鼓励消费面临多重悖论:既要刺激增长又需防范债务累积 既要提升消费能力又要维持生产成本竞争力 [11] - 消费能力建设需物质条件(分配改革/社会保障)与社会环境(多元包容/个性表达)双重支撑 [12] - 投资导向转向消费导向不仅是经济革命 更是涉及个体边界动态弹性的社会革命 [12]
高瓴收购星巴克的表层逻辑
投中网· 2025-06-24 13:16
星巴克中国业务竞购动态 - 高瓴资本参与星巴克中国反向管理层路演,表达收购兴趣,竞购方还包括凯雷投资、信宸资本、华润控股、KKR、方源资本、PAG及美团[2][10] - 星巴克中国业务估值约50-60亿美元(360亿-430亿元人民币),交易预计持续至2026年,当前处于早期阶段[3] - 反向管理层路演模式旨在通过现场考察加速交易流程,显示星巴克出售中国业务的紧迫性[4][5] 竞购方背景与策略 - KKR、方源资本、PAG等老牌PE具备丰富并购经验,信宸资本、华润控股、美团在产业生态布局上有优势(如信宸曾参与麦当劳中国投资,华润零售资源可支持星巴克门店)[11] - 高瓴资本管理超6000亿人民币资金,2021年募集180亿美元中100亿美元拟投入并购领域,在议价能力与资源整合上占优[12] - 高瓴在食品饮料行业投资案例包括蜜雪冰城(IPO基石投资3000万美元并持股4%)、喜茶、良品铺子,并曾参与皮爷咖啡中国本土化运营[13] 星巴克中国业务现状与调整 - 2025财年Q2中国区营收7.4亿美元(约53.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同店交易量增4%,门店总数达7758家覆盖超1000个县级市场[20] - 近期采取降价策略(非咖啡品类平均降幅5元)、推出无糖产品线及频繁联名活动(如史努比、五月天代言),以应对市场竞争[19] - CEO倪睿安明确调整定价架构非盲目价格战,旨在强化关键品类竞争力[19] 行业趋势与交易意义 - 外资消费品牌在华面临本土化挑战,星巴克与哈根达斯中国业务出售反映“超级品牌时代”褪去,本土资本接手或成趋势[20] - 高瓴曾成功操盘百丽私有化(531亿港元)并分拆滔搏运动上市(市值一度超600亿港元),其“关键时点投资关键变化”策略或适用于星巴克中国[14][15][17]
消费降级浪潮下,五元奶茶与临期食品成新宠?
搜狐财经· 2025-06-23 22:57
奶茶行业变化 - 高端茶饮品牌奈雪的茶2024年收入49.21亿元,同比下滑4.7%,亏损9.19亿元,显示高端茶饮市场面临严峻挑战 [1] - 2023年11月至2024年11月全国19.7万家奶茶店关闭,深圳、上海、东莞等大城市闭店数量超2000家,行业竞争加剧 [1] - 蜜雪冰城凭借5元低价策略逆势增长,门店数量突破4.5万家全球第一,2024年营收248亿元,毛利80亿元 [1] 消费趋势转变 - 消费回归理性与实惠,年轻人从追求高端转向享受低价奶茶,心态变化广泛存在于年轻一代消费习惯中 [1] - 星巴克打卡文化式微,价格实惠成为消费决策关键因素,奶茶市场变化反映年轻一代消费习惯转变 [2] - 猪肉价格从十年前十元左右稳定在十元多一点,显示消费端变化影响各年龄段 [2] 新兴消费市场 - 临期食品市场迅速崛起,多家连锁品牌规模显著增长,预计2029年市场规模突破2000亿元 [2] - 临期食品市场规模相当于50个奈雪的茶或8个蜜雪冰城的营收规模 [2] 电商平台表现 - 拼多多一季度营收和利润大幅下滑,股价暴跌,反映消费降级影响及消费提振艰难 [5] - 拼多多兴衰揭示当前消费环境变化,特价商品也面临销售困境 [5] 宏观经济影响 - 消费成为推动经济增长新引擎,投资驱动增长模式逐渐饱和 [5] - 过度投资导致产能过剩、僵尸企业等问题,刺激消费成为经济转型关键 [5] 微观经济联动 - 消费增长激发企业投资、加薪和新增岗位动力,形成良性循环 [7] - 刺激消费对支撑未来十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至关重要 [7]
新消费浪潮下,谁在抛弃旧秩序?
虎嗅APP· 2025-06-23 18:16
新消费产业趋势核心观点 - 新消费产业趋势已酝酿数年,Z世代经济话语权提升推动消费行为变革,体现为旧秩序坍塌与新纪元破晓[3][4] - 社会结构转型引发深刻思潮变迁,消费范式转向理性主义,生产者、渠道商、消费者均被裹挟其中[4] - 新消费呈现冰火两重天格局,通过五大线索可厘清行业变革方向[5] 线索1:对洋品牌集体祛魅 - 运动服饰行业:耐克阿迪依赖商标溢价但创新不足,滔博财报显示其收入利润四连降,耐克阿迪占收入近9成[7] - 化妆品行业:抖音等兴趣电商打破信息壁垒,2023年国货市场份额首次超越外资达50%[7] - 汽车行业:新能源车三电技术领先带动自主品牌份额突破60%,30万元以上豪华车市场涌现理想、华为系等品牌[9] - 摩托车行业:自主品牌在250cc以上排量段市占率超80%,纯进口份额从40%降至10%以下[10] 线索2:国产品牌K型分化 - 黄金珠宝行业:老铺黄金通过美学设计创新实现单店营收3亿元,市值1370亿元反超周大福,2025年利润预期增长117%[15][16] - 电动两轮车行业:九号公司以高均价产品实现10%市场份额,智能化功能与时尚设计契合年轻人需求[18] - 传统行业变革:空调行业小米线上发力挑战格力,小鹏汽车重生挤压长城市场份额[19] 线索3:渠道效率革命 - 零食量贩模式:4年内颠覆传统渠道,通过压减供应链层级将加价率从60%降至30%,客单价30-40元[23][26] - 渠道创新特征:SKU达2000且月迭代100+新品,1.5km覆盖半径,25%定制化产品,200人选品团队[26] - 传统零售困境:百城商铺租金连续8年下降,ROE持续为负[27] 线索4:悦己消费崛起 - 旅游行业景气:携程2024年收入533亿元创历史新高,增速20%超2018-2019年水平[30] - 消费行为特征:注重精神满足拒绝物质炫耀,表现为穷且精致、自费社交、小众品类兴起[28][29] - 第四消费时代特征:去物质化重体验,主体意识觉醒重构社交模式[32] 线索5:单身经济与宅经济 - 市场规模预测:2025年单身人口突破3亿,即时零售规模将超万亿元,2030年达2万亿元[34][36] - 消费特征表现:倾向一人份产品、情感补偿消费、效率优先服务,腾讯音乐付费率超20%[34][35] - 即时零售发展:美团数据显示21-35岁用户占比70%,30分钟配送成确定性需求[35]
喝5元奶茶,吃临期食品,消费正回到十年前!
搜狐财经· 2025-06-23 16:56
奶茶行业现状与分化 - 奈雪的茶2024年收入49.21亿元,同比下降4.7%,年内亏损9.19亿元,呈现“营收49亿亏损9亿”的局面 [1] - 2023年11月至2024年11月期间,全国有19.7万家奶茶店闭店,深圳、上海、东莞等城市减少门店数超过2000家,行业从“创业圣地”变为“创业黑洞” [1] - 蜜雪冰城成为行业赢家,其核心优势为5元一杯的低价策略,门店数量超过4.5万家位列全球第一,2024年全年营收248亿元,毛利高达80亿元,实现逆势增长 [3][4] 消费趋势变化 - 消费主体年轻一代心态发生逆转,从追求高端品牌(如星巴克)转变为因购买低价商品(如5元奶茶)而感到开心,价格敏感性成为主导因素 [5][6][7] - 低价趋势从奶茶延伸至其他品类,猪肉价格从十年前约10元/斤下跌至当前10元出头,作为猪肉消费大国,此变化反映了各年龄段消费端的普遍趋势 [9][10][11] - 临期食品行业从边缘经济发展迅猛,中研普华预测其市场规模到2029年可能突破2000亿元,相当于50个奈雪的茶或8个蜜雪冰城的营收规模 [12][13] 电商平台表现 - 拼多多2024年第一季度营收956.7亿元,低于预估的1016亿元,上年同期为868.1亿元,调整后净利润169.2亿元,低于预估的278.8亿元,导致财报发布后股价大跌 [17] - 拼多多的崛起与衰落均被归因于消费降级,同时面临无国补政策及其他电商平台的竞争挤压,导致营收和利润下滑 [17] 宏观经济增长动力转型 - 经济增长路径正从依赖投资(如基建、城镇化、房地产)转向依赖消费驱动,因基建已饱和(城市规划可容纳34亿人口,实际人口仅14亿且下滑)及房地产过剩 [18][19] - 过度投资导致钢铁、煤炭等行业出现产能过剩和僵尸企业问题,消费作为需求本质,是支撑未来投资、就业和收入良性循环的关键 [20][22] - 未来十年中国高校毕业生将保持在千万级别高位,庞大的就业市场需要依靠刺激消费来支撑 [22]
暴跌56%!80亿温州富豪,急了!
凤凰网财经· 2025-06-22 20:36
股价与市值表现 - 公司股价在2023年5月高点后累计跌幅达56%,截至6月20日报15.6元 [4] - 总市值从210亿元高点蒸发121亿元至89亿元 [4] - 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8.47%至3.31亿元,营收仅微增1.41%至12.86亿元 [5] 财务业绩 - 2024年归母净利润7.81亿元,同比减少14.28%,为上市以来首次年度负增长 [4] - 2024年营收40.04亿元同比增长13.24%,增速较2023年下降 [9] - 净利率从2023年25.76%降至2024年19.51%,创五年新低 [13] 业务定位与竞争环境 - 产品定位高端(1500-8000元),目标客群为35-55岁月收入3万元以上的中产阶层 [6] - 高尔夫服饰赛道面临卡拉威、斐乐等国际品牌及Lululemon等跨界竞争者挤压 [14] - 2024年服装鞋帽类社会零售总额仅微增0.3%,消费环境疲软 [14] 战略调整与挑战 - 2023年斥资7.2亿元收购CERRUTI 1881和KENT&CURWEN两大奢侈品牌,但子公司连续两年亏损超4400万元和8100万元 [15] - 董事长提出未来增长需依靠团队建设、产品创新及品牌形象升级 [10] - 销售费用同比激增22.96%至16.13亿元,广告宣传费同比飙升108%至1.96亿元 [11] 市场反应与投资者关切 - 股东大会后股价持续下跌,投资者对分红力度不满(账上现金超十亿用于理财) [10] - 董事长回应称企业需保留资金用于经营,承诺每年现金分红但拒绝大比例分配 [10] - 2020-2023年毛利率保持70%以上,疫情期间净利润年增20%,七年增长6倍 [8]
618国牌美护表现亮眼;伯希和拟上市有望提振户外板块情绪
国金证券· 2025-06-22 19:4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618期间美护表现亮眼,头部品牌格局稳定,国货势能增长,韩束抖音全面领跑,可复美、毛戈平上榜天猫,反映国货美妆品牌综合竞争力提升 [1] - 伯希和拟上市有望提振户外板块情绪,其品牌定位偏向时尚户外,规模增长动能强劲 [2][19] - 5月服装零售环比好转,本周原材料价格整体稳定 [2] - 细分行业景气指标显示运动户外、中游代工、美护、医美稳健向上,男装、女装、家纺底部企稳,纺织原材料略有承压,黄金珠宝高景气维持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周观点 - 伯希和4月提交上市申请,有望在港交所上市,截至2024年营收17.66亿元,同比增长94.5% [10] - 伯希和发展分初创期(2012 - 2018)、成长期(2019 - 2022)、爆发期(2023 - 2025)三个阶段 [10] - 近三年营收从2022年的3.7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7.66亿元,CAGR为116%,归母净利润从0.24亿元增长至2.83亿元,CAGR为243%,销售费用投入高 [11] - 服装产品矩阵围绕四大系列,2024年经典系列营收占比82.7%,专业性能系列和山系列快速崛起 [12] - 核心增长渠道来自线上,采用“自营旗舰店 + 平台分销”模式,线下聚焦高潜力市场,通过战略分销商下沉 [17] 行业数据跟踪 - 5月社零同比增长4.0%,环比4月改善,剔除影响因素终端消费力环比4月相似,建议关注服装板块投资机会 [20] - 本周328级棉现货/美棉CotlookA/粘胶短纤/涤纶短纤/长绒棉价格周涨跌幅分别为0.25%/-0.77%/0.00%/3.76%/-1.53%,内外棉价差周涨幅为55.21% [2][23] 投资建议 - 服装品牌推荐海澜之家、李宁、安踏体育、比音勒芬、稳健医疗等 [4][31] - 上游制造推荐浙江自然、申洲国际等龙头企业,建议关注晶苑国际等 [31] - 美护板块推荐巨子生物、锦波生物,建议关注上美股份 [4][31] 上周行情回顾 - 2025年6月16日 - 20日沪深300、深证成指、上证综指涨跌幅分别为-0.45%、-1.16%、-0.51%,纺织服装板块下降5.12%,位列28个一级行业板块第28 [5][27][30] - 个股方面,李宁、凤竹纺织、鄂尔多斯涨幅居前,金鹰股份、锦泓集团、稳健医疗跌幅居前 [5][27][32] 行业新闻动态 - 六部门提出到2027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比例超70%,到2030年实现纺织工业全价值链跃升 [33] - 天猫618有453个品牌成交破亿,数量同比增长24% [33] - 棒杰股份新东家斥资取得控制权,2025年将聚焦无缝服装主业,推进化债和引进战略投资人工作 [33] - 618部分商品价格不降反涨,大促乱象或损害消费者体验和商家生态,平台需完善大促机制 [34] 公司动态 - 开润股份年度跟踪评级维持主体及债项上次评级结论,信用水平未来12 - 18个月将保持稳定 [36]
王中磊消费降级了?上海小店吃饭点58元拌面,碗底都吃干净了
搜狐财经· 2025-06-22 10:52
华谊兄弟创始人王中磊近期动态 - 创始人王中磊近期出差上海时选择街边小店消费 仅花费58元食用腰花鳝丝猪肝拌面 展现出低调消费行为 [1][3][5] - 消费场所为装修陈旧的老式面馆 与过往高端消费习惯形成对比 但食物分量充足且口味获得认可 [5][14][16] - 消费时段为非正常饭点的下午两点半 反映工作日程紧张 55岁仍保持高强度工作状态 [12] 公司高管个人资产配置 - 王中磊在湖北购置包含山地和上千平院落的资产 计划改造为晚年居所 显示其资产实力仍雄厚 [20][22][24] - 邀请专业设计师及艺人何晟铭参与设计 定位兼具居住与社交功能的雅致空间 [22][24] - 资产配置行为被解读为对都市生活的疏离 转向田园生活方式 [22] 公司关联事件 - 近期在上海主办华谊电影节 邀请汪小菲夫妇等嘉宾 因合影肢体接触引发舆论关注 [18] - 公开活动与个人消费行为形成反差 公司品牌形象与创始人个人形象存在割裂 [18][26] 消费行为分析 - 58元平价消费与过往五星级餐饮、茅台等高端消费记录对比显著 但未被证实与财务状况直接相关 [26] - 行为可能反映饮食偏好调整或短期资金流动性变化 公司未对此类个人行为作出官方说明 [5][26] 注:文档id27内容为乱码未纳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