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荒

搜索文档
追忆327事件:30年前那段惊心动魄的“资产荒”
李迅雷金融与投资· 2025-02-23 17:04
327事件背景与定义 - "327"是上交所国债期货合约代码,首个数字3代表国债期货,中间2代表1992年6月发行的三年期国债,7代表1995年6月到期[2] - 国债期货推出背景为90年代国债销售不畅,92五年期100元面值国库券二手市场价格最低跌至80多元,各地实行行政摊派[2] - 1993年10月上交所重新设计交易品种并面向全社会开放,叠加财政部实施保值补贴政策,激活了国债期货市场[2] - 1994年国债期货成交量达2.8万亿元,国债现货余额不足500亿,二级市场成交量同比翻十多倍,价格平均涨幅50%[2] 多空博弈核心分歧 - 多方认为通胀难控,92三年期国债到期将享受高额保值贴补率及2.74%息差补息,兑付价可达149.26元(无贴息)或154.74元(含贴息)[2][3] - 空方认为财政部未明确贴息政策,且CPI已现回落趋势(1994年12月连续2个月下降),148元价格高估[2] - 1995年2月保值贴补率升至11.87%,无贴息情况下兑付价超152元,但空方仍加仓[3] - 1995年2月22日财政部公告新发3年期国债利率14%,强化多方通胀预期[3] 事件经过与市场影响 - 1995年2月23日收盘前7分47秒,327合约价格从151.30元被砸至147.90元,上交所认定某会员公司蓄意违规并宣布异常交易无效[3] - 国债期货暂停交易发生在327事件近三个月后,主因319品种多头投机过热,期现价差脱离基本面[6] - 1995年5月17日证监会暂停国债期货试点,次日A股井喷,国债期货制度缺陷暴露[6][7] 估值逻辑与政策分析 - 92三年期国债应贴息的依据:1993年央行规定三年期以上存款在调整后利率基础上计算保值贴补率,国债信用等级更高应同等对待[4] - 1995年5月测算319品种理论价为169.88元(贴补率12.87%),远低于市场预期的180-200元[6] - 1994年《预算法》实施后财政部完全依赖发债弥补赤字,当年国债发行规模同比增1.6倍[2] 历史比较与宏观启示 - 2024年与1994年国债市场均现"资产荒",前者因通胀预期上升,后者因通胀预期下降,共同背景是国债供不应求[8] - 中国国债余额占GDP比重约25%,显著低于美国(120%)和日本(240%),优化债务结构空间大[8] - 当前宏观杠杆率超美国,经济结构问题反映在股市成熟度上,需强化法治与市场化机制[8]
【每周债市复盘 & 卖方观点汇总】
债券笔记· 2024-10-20 15:03
fron Vinger 19.83% 近5年分位数 56. 99% 40.86% 近5年分位数 32. 70% 25.11% 近5年分位数 50. 24% 20交易日涨跌 20交易日涨跌 20交易日涨跌 60交易日涨跌 10.08% 近10年分位数 29.50% 60交易日涨跌 29.39% 近10年分位数 35. 65% 60交易日涨跌 16.58% 近10年分位数 22.27% 年初至今涨跌 -10.39% 近20年分位数 44. 29% 年初至今涨跌 -33.94% 近20年分位数 7.26% 年初至今涨跌 -17.40% 近20年分位数 64.83% 北京:中原房地产领先指数 市场价:浮法平板玻璃:4.8/5mm:全国 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 754.00 -1.44% ▼ 765.00 42.41 前值 1274.00 0.00% ▼ 前值 1274.00 15.46% ◀ 前值 36.73 近5年走势 近5年走势 近5年走势 -18.22% 近5年分位数 0.00% -40.76% 近5年分位数 5. 33% 近1年涨跌 近1年涨跌 30自然日涨跌 161.11% 近5年分位数 3. 50% ...
【笔记20240422— 全民缺资产】
债券笔记· 2024-04-22 23:41
"不言顶,不测底"。无数次的教训告诉自己,不要去肆意猜测点位,更不是去猜测顶部或底部,因为一旦这么做了,那就在自己的心中设了一篱 笆。 ——笔记哥《应对》 【笔记20240422— 全民缺资产(+资金面宽松=小下)】 资金面平衡宽松,长债收益率小幅下行。 央行: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开展了20亿元逆回购操作。当日有逆回购20亿到期,零投放。 资金全天平衡宽松,盘中亦无明显波澜。 | | | | 银行间资金 | (2024. 4. 2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回购代码 | 加权利率 | 变化 | 利率走势 | 最高利率 | 变化 | 成交量 | 变化量 | 成交量占 | | | (%) | (bp) | (近30天) | (%) | (bp) | (亿元) | (亿元) | 比 (%) | | R001 | 1.86 | 0 | | 2.54 | | 58351. 17 | 1123.79 | 87. 21 | | R007 | 1.90 | 0 | | 3.20 | 40 | 6146. ...
逼空
半夏投资· 2023-12-29 09:46
市场仓位状况 - 私募基金当前仓位不足 [1] - 保险资金仓位显著不足 [3] - 公募基金仓位看似充足但实际不足 偏股混合基金指数涨幅1.58%仅为沪深300指数涨幅2.34%的67% [5] - 外资持仓处于低位 [8] 底部筹码流向 - 产业资本和国家队成为主要买方力量 [10] - ETF产品持续吸纳市场流动性 [12] 机构行为动态 - 主要机构(私募/保险/公募/外资)均以沪深300或MSCI新兴市场指数为业绩基准 [14] - 连续2-3年跑输基准的机构面临淘汰压力 [15] - 年底年初为机构调仓关键时点 新一轮资产配置竞赛即将展开 [16][18][19] 政策与流动性展望 - 已筹备政策工具规模超预期 包括1万亿长期建设国债和1万亿PSL(政策性金融支持) [20] - 地方政府通过城投重组等创新方式扩大融资能力 [20] - 政策性银行与地方政府协同机制形成独特政策杠杆 [20] - 保险公司29万亿资产中股票配置比例仅12% 历史高点超25% 每提升5%对应1.5万亿增量资金 [24] - 中国人寿与新华保险合资成立500亿私募基金 通过会计处理规避股价波动影响 [24] 市场变盘信号 - 年底机构仓位出清接近尾声 明年年初或现配置拐点 [23] - 资产荒可能成为主要矛盾 当前城投债收益率仅3% 低于保险保单成本3.5% [24] - 沪深300分红收益率已超3.5% 具备配置吸引力 [23] - 外资流出压力缓解 北向资金累计净卖出规模约1.5万亿 [24] - 机构考核以公历年度为准 元旦后可能启动建仓 [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