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逆全球化
icon
搜索文档
机构研究周报:红利或成核心避风港,美债正失去“避险光环”
Wind万得· 2025-04-14 06:30
权益市场 - 中信证券认为关税风波下红利资产将成为核心避风港,债市走牛逻辑清晰,10年期国债收益率逼近1.6%的前低[3] - 中金公司指出中国资产短期具备韧性,红利低波股票占优,中期AI产业仍是主线,消费领域有望迎来趋势性行情[4] - 华夏基金表示短期内债券、内需经济与股息交易占优,中期AI终端与应用产业趋势未止步,调整后或迎来年内最佳买点[5] - 万得全A指数一周下跌4.31%,近一月跌幅7.23%,上证指数周跌3.11%,深证成指周跌5.13%[6] - 恒生指数周跌8.47%,恒生科技指数周跌7.77%,标普500周涨5.70%,纳斯达克周跌7.29%[7] 行业研究 - 申万宏源指出央企增持金额占比达60.4%,ROE-TTM为9.0%,剔除金融后为8.5%,受关税冲击较小[8] - 景顺长城基金认为芯片板块四个交易日反弹超13%,科技成长调整充分,科创板弹性较大[9] - 中庚基金数据显示农林牧渔行业周涨3.18%,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表现较差[10] - 农林牧渔行业今年以来涨幅5.50%,PE-TTM分位3.84%低估,国防军工PE-TTM分位67.08%偏高估[11] - 计算机行业PE-TTM分位90.89%高估,钢铁行业PE-TTM分位75.94%偏高估,通信行业PE-TTM分位21.80%偏低估[14] 宏观与固收 - 中金公司预计二季度货币放松加快,债券收益率下行空间较大[16] - 华泰证券认为十年国债在1.6%以下空间有限,但风险不大[17] - 国金证券指出特朗普政府计划置换100年期零息超长债,削弱美债避险属性[18] 资产配置 - 富国基金建议维持中性偏防御思路,黄金逆全球化趋势下配置价值凸显[20] - 中债二季度或迎全面降准降息,美股高波动或成常态,A股可考虑红利+科技的哑铃型配置[20]
风暴眼中的特斯拉,被特朗普“背刺”
凤凰网财经· 2025-04-12 21:27
核心观点 - 特朗普政府加征关税导致特斯拉进口车型Model S/X在中国市场停售,但实际销量影响有限[4][5] - 特斯拉美国工厂供应链本土化程度不足,高关税将推高生产成本并传导至终端售价,严重影响美国市场竞争力[5][11] - 特斯拉中国工厂供应链本土化接近100%,成为规避关税风险的"避风港"[10][15] - 特斯拉储能和机器人业务同样依赖中国供应链,面临成本上升压力[21][24][27] - 马斯克试图通过游说改变关税政策但收效甚微,本地化生产成为唯一有效应对策略[34][36][39] 分项总结 关税对特斯拉汽车业务的影响 - Model S/X因125%进口关税在中国停售,全国仅剩12辆现车(Model X 7辆/Model S 5辆)[4] - 美国工厂60-75%零部件来自美加,20-25%来自墨西哥,关税将导致美国市场车型成本上涨20-30%[11][12] - 中国工厂供应链本土化接近100%,国产Model 3/Y不受关税影响[15][17] - 上海工厂部分产能出口欧洲/亚太市场,暂未受关税战波及[18] 储能业务面临的挑战 - 特斯拉储能业务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67%,但面临产能瓶颈[21] - 上海储能工厂10个月建成投产,主要供应中国和亚太市场[22] - 美国储能工厂依赖宁德时代等中国电芯供应商,成本将因关税大幅上升[24] - 上海工厂产品因关税无法返销美国,战略价值受限[23] 机器人业务发展障碍 - Optimus机器人计划2025年试产5000台,2026年目标5万台[27] - 量产依赖三花智控等中国供应商,关税将推高成本[27] - 美国工业体系不完整,难以快速替代中国供应链[28] 马斯克的应对措施 - 2019年起与中国供应商共担关税成本,毛利率保持在20-30%[30][32] - 2022年尝试推动中国供应商赴墨西哥设厂未果[33] - 2024年公开呼吁特朗普撤销关税政策但遭无视[35][36] - 中国/德国本地化工厂成为抵御关税风险的关键[39] 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 中国市场竞争加剧,小米SU7已超越Model 3成为单月销冠[20] - 特斯拉在中国仅靠Model 3/Y应战,产品线收缩带来压力[20] - 计划2024年年中推出的入门车型可能面临美国市场定价难题[18]
可以更加坚定地看好中国股市 | 资本市场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4-12 18:30
特朗普关税政策对全球市场的影响 - 特朗普宣布对全球加征最低10%基准关税,并对中国、欧盟、越南、印度分别加征34%、20%、46%、26%关税税率,推动逆全球化走向高潮 [2] - 全球资产价格剧烈震荡,美股跌幅最大,标普500指数跌9.9%,纳斯达克指数跌11.4%,美股市值蒸发超6万亿美元 [2] - 欧洲和亚太股市明显回调,日经225指数、德国DAX指数、英国富时100指数分别跌5.5%、7.8%和6.4% [2] - 国际原油、铜等商品两日跌幅均超10% [2] 中国资本市场企稳的原因 - 中央汇金增持ETF基金,承担类"平准基金"作用,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成交超240亿元 [3] - 中国国新以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方式增持中央企业股票、科技创新类股票及ETF,首批金额800亿元 [3] - 央行向中央汇金提供充足的再贷款支持,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调保险机构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上限 [3] - 超30家上市公司启动回购,资金总额超过150亿元 [4] 中美实力对比变化 - 美国军事、金融、科技实力下滑,中国加快追赶美国 [6] - 中国推出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截至2024年末日均处理业务量突破5000亿元人民币 [6] - 中国科技从"技术追赶者"向"规则制定者"转变,DeepSeek打破AI算力堆砌逻辑 [7] - 华为、比亚迪、DeepSeek在5G、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7] 中国应对贸易冲击的政策选择 - 中国聚焦内部改革,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首要任务 [8] - 降准、降息等货币政策工具留有充分调整余地,财政赤字、专项债、特别国债仍有扩张空间 [9] - 对美出口占全部出口份额从2018年19.2%降至2024年14.7%,出口结构持续优化 [13] 未来资本市场判断与投资主线 - 关税冲突引起的资产价格波动大概率不会导致流动性危机,VIX指数高点为60.1,不及2024年8月日元套息交易逆转时的65.7 [11] - 短期内A股、港股交易难度增加,市场波动或加剧,但长期看好A股独立行情 [12] - 关注半导体相关的电子设备,通信、计算机和传媒等TMT行业,政策支持新质生产力 [14] - 食品饮料等泛消费行业对外依赖度低,国内支持消费力度大 [15] - 银行、公用事业等红利高息行业具有低估值、高分红特点,股息率普遍在6%以上 [15]
逆全球化时代下制造业生产的新趋势
财经网· 2025-04-11 15:19
生产方式演变 - 生产方式从工业化初期到全球化时代再到逆全球化潮流不断演变,企业持续寻求优化生产方法 [1] - 全球化背景下OEM(原始设备制造)和ODM(原始设计制造)模式被广泛采用,通过外包生产(和设计)实现跨国资源效率优化 [1] - 许多OEM/ODM厂家选择在劳动成本较低国家建立生产基地,例如中国加入WTO后深度参与全球分工并成长为制造业强国 [1] 垂直整合案例 - 特斯拉早期采用ODM模式但因缺乏优秀供应商转向垂直整合,自行设计制造软硬件并采用直销模式 [2] - SpaceX将垂直整合应用于航天工业,从火箭设计到引擎制造全部自主完成 [2] - 苹果从依赖英特尔处理器转向自主生产M系列芯片,提升硬件软件整合控制权并加速产品开发 [3] - 亚马逊自建物流配送基础设施,降低对第三方承运商依赖并提升配送效率 [3] - 比亚迪自主研发生产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建立技术壁垒 [3] - 福特和通用汽车建设自有电池工厂保障电动车供应链 [3] - Zara和耐克通过整合生产与零售快速响应市场趋势 [3] OEM/ODM与垂直整合对比 - OEM/ODM优势包括外包至低成本地区实现成本节约、利用专业供应商提升效率及快速规模化生产 [4] - OEM/ODM缺陷包括对供应商依赖导致质量不可控、生产延误、原材料短缺及地缘政治风险 [4] - 2021年全球汽车行业因芯片短缺减产超1000万辆,损失达数千亿美元,暴露OEM模式依赖外部伙伴的弊端 [4] - 垂直整合优势包括掌控全流程确保质量与战略一致性、消除外部掣肘、推动内部协作创新 [4] 垂直整合趋势 - 垂直整合需要巨额资金和出色管理能力,但能增强企业不可替代性并在竞争中胜出 [5] - 特斯拉、苹果、亚马逊等案例揭示OEM/ODM在供应链稳定性、创新速度和质量控制上的不足 [5] - 垂直整合赋予企业快速创新、品质保障和市场差异化能力,成为制造业迈向卓越的必由之路 [5]
【广发资产研究】谋定而后动,做多的三个时机
戴康的策略世界· 2025-04-09 14:07
戴康 CFA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董事总经理(MD)、首席资产研究官 邮箱:daikang@gf.com.cn 报告摘要 ● 引言:我们在 25.2.28《牛市二阶段,事缓则圆》 提示,港股周线6连阳后,短期行情有所透支,事缓则圆。从历史经验看6连阳后不建议追涨,反而应关注落后的低 波、股息、价值、质量因子。 我们在 25.4.8《"事缓则圆"后,当前如何应对》 提示中期投资者需要深刻解读世界秩序重塑的方向和权衡各类资产的性价比。 ● 全球资本市场目前仍然未有全面性的流动性问题。 复盘历次大级别的流动性冲击下(2008年、2020年),流动性冲击(股市、大宗商品、黄金普跌)—>流动性冲击 尾声(黄金(流动性冲击错杀的避险资产)往往率先企稳回升)—>(股市、大宗商品等风险资产企稳回升)。因此黄金走势是较好的领先指标。建议继续紧密跟踪美 元流动性的情况。 ● 事件冲击的大波动中,全力做多的时机通常有三个: (1)胜率提升—本轮要看到贸易摩擦缓和(跟踪观察);(2)估值极便宜(中国资产不贵);(3)流动性问 题导致筹码出清(可以是阶段性)带来机会。短期维持全球资产宜保持避险策略(中债瑞郎黄金)的判断,仍然建议以全 ...
【广发资产研究】谋定而后动,做多的三个时机
戴康的策略世界· 2025-04-09 14:07
港股市场分析 - 港股周线6连阳后短期行情透支,不建议追涨,应关注低波、股息、价值、质量因子 [2] - 恒指基差突破200点是历史罕见现象,2013年至今仅出现13次,本轮对等关税冲击下基差突破近210点 [2][5] - 极端贴水后港股表现由企业盈利决定,PPI同比是关键跟踪指标:PPI回升带动港股反弹,PPI回落则港股回落 [2] 中美贸易摩擦影响 - 中国政府采取有力举措维护资本市场,对市场产生提振作用 [2] - 特朗普可能延期关税,需继续跟踪关税问题进展 [2] - 关税强化逆全球化、债务周期错位、AI产业趋势三大底层逻辑 [2] 全球流动性观察 - 当前全球资本市场未出现全面流动性问题 [2] - 流动性冲击阶段表现为股市、大宗商品、黄金普跌,黄金率先企稳回升可作为领先指标 [2][6][9] - 建议紧密跟踪美元流动性情况 [2] 资产配置策略 - 全天候策略模型配置比例显示中国国债指数占比最高(低风险偏好34.18%),比特币仅在高风险偏好组合中占3.87% [4] - 事件冲击下做多时机需满足三个条件:贸易摩擦缓和、估值极便宜、流动性问题导致筹码出清 [2] - 短期建议保持避险策略(中债、瑞郎、黄金),中长期维持全球杠铃策略 [2] 历史经验复盘 - 2020年流动性冲击中黄金企稳后股市和大宗商品相继回升 [6][7] - 2008年流动性冲击呈现类似模式,黄金率先反弹预示风险资产企稳 [9] - PPI与中美贸易条件演变高度相关,需持续跟踪关税进展 [2]
【广发资产研究】“事缓则圆”后,当前如何应对?
戴康的策略世界· 2025-04-07 23:15
报告核心观点 - 港股周线6连阳后短期行情透支,建议关注低波、股息、价值、质量因子[3] - 全球从"大缓和"走向"大波动",G2在生产贸易和债务失衡突出,特朗普关税政策将重塑世界秩序[3] - 关税一阶段定价征税国通胀效应+被征税国需求收缩,二阶段定价被征税国的货币财政应对[3] - 4月9日前建议配置避险资产(美债、中债、黄金等),需关注基本面问题向流动性问题的转换[4] - 中长期关税强化逆全球化、债务周期错位、AI产业趋势三大底层逻辑,维持全球杠铃策略[5] 短期资产配置建议 - **全球股市与大宗商品**:风险未出清,贸易摩擦可能加剧,黑色商品全线下跌反映需求收缩[4] - **美国资产**:美股弱(交易避险逻辑)、美债强(大涨后风险仍低)[4] - **中国资产**:股&商弱(定价需求收缩)、债强,结构上食饮&地产板块上涨反映内需政策对冲预期[4] - **港股策略**:需等待更明确的促内需政策信号[4] 中长期策略框架 - **新范式三大逻辑**:逆全球化加剧(特朗普政策)、债务周期错位(中美债务结构差异)、AI产业趋势[5] - **全天候配置模型**: - 低风险组合:中国国债34.18%+黄金8.51%+可转债17.99%[7] - 中高风险组合:增加印度SENSEX30(12.72%-15%)和比特币(3.28%-3.87%)[7] 历史研究脉络 - 债务周期系列研究覆盖日本经验(2024.12.27)、全球配置(2024.12.31)、东升西落叙事(2025.4.2)[11][12] - "债务周期大局观"系列分析日股创新高(2024.3.21)、印度牛途(2024.4.26)、越南机遇(2024.4.29)[14] - 港股"天亮了"系列持续跟踪牛市三阶段(2022.11-2025.02)[17][18]
【广发资产研究】“事缓则圆”后,当前如何应对?
戴康的策略世界· 2025-04-07 23:15
港股市场短期走势 - 港股周线6连阳后短期行情透支,不建议追涨,应关注低波、股息、价值、质量因子[2] - 当前需等待更明确的促内需政策信号,4月3日食饮&地产板块上涨反映二阶段内需政策对冲预期,黑色商品全线下跌反映需求收缩和避险现实[3] 特朗普关税对全球资产影响 - 一阶段定价征税国家的"通胀效应"+被征税国家的"需求收缩效应",二阶段定价被征税国家的货币财政应对措施[2] - 4月9日前建议配置避险资产(美债&中债、瑞郎、黄金、红利),当前风险偏好下降已充分释放,后续需观察流动性指标[2] 全球资产短期判断 - 全球股市和大宗商品风险未出清,贸易摩擦可能加剧[2] - 美股弱美债强反映交易"避险"而非"滞胀",美股仍有风险,美债大涨后风险仍不大[2] - 中国资产股票&商品弱债强,定价被征税国家的需求收缩效应[3] 中长期配置策略 - 关税强化新范式三大底层逻辑(逆全球化加剧、债务周期错位、AI产业趋势),维持"全球杠铃策略"[3] - 全天候策略模型显示:中国国债指数配置比例达34.18%(低风险偏好),黄金8.51%,中国可转债17.99%,印度SENSEX30指数10.87%[5] 市场情绪指标 - BNP全球风险溢价指数行至历史高位,显示情绪已充分释放[8] - VIX与AAII熊牛价差显示风险偏好下降,但后续左侧交易机会需观察流动性指标[9]
关税背后的逆全球化与颠覆式创新
天天基金网· 2025-04-07 19:25
全球化趋势 - 全球化在20世纪80年代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改变了商业教育、企业运营和消费者行为,商科教育全球化,跨国公司成为常态 [8] - 中国是全球化的最大赢家,1980-2023年全球GDP份额增长十倍,2010-2023年贡献全球经济增长的38% [9] - 消费者从全球化中获益,产品选择增多且价格更低,但失去对生产链的控制权 [9][12] - 日本和欧洲成为全球化输家,日本占全球GDP比重从1995年17.8%降至2023年3.96%,欧洲从1990年25.69%降至14.86% [11] - 美国制造业岗位从1979年近2000万降至2024年约1300万,工资增长滞后 [13] 颠覆式创新 - 颠覆式创新通过瞄准低效行业、快速扩张和打破规则实现变革,典型案例包括亚马逊(零售)、Spotify(音乐)、特斯拉(汽车) [18][19] - 颠覆的赢家包括科技公司创始人及投资者,消费者以低价获得服务,输家为传统企业及其员工 [20] - 美国因资金优势和规则容忍度成为创新中心,科技公司市值飙升支撑其全球经济份额 [20] - 医疗保健行业因系统复杂性难以被颠覆,政府效率改革面临高风险 [22] 关税政策影响 - 美国对多国加征差异化关税,中国税率达34%,汽车进口关税统一为25% [3][4] - 2018-2019年对华加征关税覆盖5000亿美元商品,2025年扩展至墨西哥、加拿大及欧盟 [4] - 标普500公司28%收入依赖海外市场,科技板块海外收入占比最高达59%,公用事业仅2% [26] - 关税可能导致企业营业利润率下降,本土生产推高工资成本,制造业再投资决策受影响 [27][28] 市场反应与估值 - 美国十年期国债利率从2024年11月5日4.55%降至2025年3月13日4.27%,收益率曲线趋平 [24] - 标普500隐含股票风险溢价从2024年1月4.28%升至2025年3月14日4.68%,反映市场不确定性 [25] - 估值需纳入政治因素,政府政策可能成为公司故事关键变量,特斯拉为典型案例 [28][29]
论持久战的胜利:海外关税风暴中的沙盘推演与策略应对
天天基金网· 2025-04-07 19:25
以下文章来源于教你挖掘基 ,作者挖掘基 教你挖掘基 . 投资理财有方法,我们手把手教你挖掘牛基~ 在这个乍暖还寒的春日里,海外惊雷乍起。 手机推送接连震动——特朗普超预期的关税政策似灰犀牛般横冲直撞,全球风险资产在流动性冲击下犹如惊弓之鸟,一片风声鹤唳。 北京时间4月3日凌晨,特朗普公布对等关税措施:对全球征收10%的基准关税,4月5日生效;对美国贸易逆差最高的60个国家征收额外关税,其中中国商品面临 34%的关税税率加征,将于4月9日生效。 随后,中国商务部迅速11箭齐发,以同等力度反击:对所有美国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限制中重稀土出口,并 对16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 (来源:Choice) 特朗普2.0时代关税政策不仅针对中国,更将欧盟、加拿大、墨西哥甚至印度洋的无人企鹅岛纳入打击范围,试图通过"极限施压"重塑全球贸 易规则。 书房台灯的光正好点亮案头那本泛黄的《论持久战》,封面上毛主席的笔迹苍劲如铁。 此刻的贸易硝烟,恰似1930年代延安窑洞里的灯火,穿透时空照亮今日的迷雾。 01 灰犀牛事件的"已知"与"未知" ——特朗普关税的本质 关税,这个看似简单的经济工具,是进口国对跨境商品设置的通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