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

搜索文档
未知机构:谈判核心条款与进展1关税调整美方提案计-20250512
未知机构· 2025-05-12 09:55
纪要涉及的行业 消费电子、医疗物资、稀土、半导体、AI等高科技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关税调整**:美方计划将对中国商品平均关税从145%降至50%-60%,部分民生商品或降至25%;中方承诺同步调整125%反制关税,要求美方先纠正单边关税错误并基于“对等原则”调整;首批降税措施或于5月12日后生效,优先涉及消费电子、医疗物资等关键商品[1] - **供应链与关键商品豁免**:双方讨论为医疗物资、稀土等关键商品提供临时豁免以缓解短期供应压力;美方要求中方放宽稀土出口限制,中方未松口并强化稀土走私打击[1][2] - **技术管制与产业政策**:半导体、AI等高科技领域管制仍为僵局,美方坚持对华技术出口限制,中方要求解除制裁并承认“中国制造2025”战略合理性;双方同意建立技术交流工作组推进后续协商[2] - **对话机制建设**:双方同意建立常态化经贸磋商机制,明确牵头人及定期会晤安排,计划于5月12日发布联合声明公布细节[2]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无
万讯自控2024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问答实录
全景网· 2025-05-09 08:09
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 - 公司研发投入占比持续多年高于7% [1] - 通过"自主创新+国际合作"双轨并行突破技术壁垒,推动高端仪表国产化替代 [2] - 组建高端智能自动化仪表研究院,构建"预研一代、开发一代、量产一代"的创新体系 [2] - 深化产学研合作,打造"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产业转化"创新联合体 [2] 市场竞争与战略方向 - 以国家"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为指引,把握数字化与工业化融合机遇 [5] - 核心战略方向为"深耕核心业务,创新驱动增长;全球资源整合,产业协同发展" [5] - 通过"内循环+外循环"双轮驱动提升国际竞争力 [5] 股东与资本运作 - 股东尊威贸易减持系因自身资金需求,非对公司发展空间的否定 [3] - 剩余商誉3,798.70万元,累计已计提商誉减值20,087.57万元 [16] - 转债资金用于产业提容项目,审批程序推进中 [6] 业务与产品发展 - 参股公司视科普为全球3D机器视觉无序抓取领导者,技术应用于宝马、奔驰等汽车企业 [10] - 工业自动化仪表需求增长受技术改造、节能降碳及国产化进程推动 [12][13] - 天然气产业发展带动气体探测报警器、燃气截止阀等民用仪表需求 [12][13] 业绩与运营管理 - 一季度业绩受产品结构变化及期间费用增加影响 [8] - 计划通过"平台化组织+生态化运营"模式提升协同效应与盈利能力 [14] - 未披露MEMS传感器具体净利润及视科普2024年收入数据 [9][10]
验证中国制造2025(下)药品对华依赖加深,机器人国产化在路上
日经中文网· 2025-05-08 11:20
医药品行业 - 全球供应链对中国医药品原料制造的依赖度持续加深,美国报告的药品原料制造地中中国占比达30% [1][6] - 中国在生物技术战略要素(教育、研究、创业者精神、制造)领域已与美国比肩,并保持强劲发展势头 [3] - 中国在医疗医药7个研究领域中,生物制造技术等3个领域影响力排名全球第一,基因组测序分析等4个领域排名第二 [6] - 中国开发的医药品数量从2015年至2024年增长逾7倍,2024年超过6000种 [6] - 美国政策界认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将从"快速跟随者"转变为"技术领导者" [6] 农机行业 - 中国农机企业在全球市场份额中竞争力不足,2023年世界农机制造商营收份额前九仅第一拖拉机一家中国企业 [7] 机器人行业 - 中国工业机器人国产化进展缓慢,2024年国产比例52%,未达"中国制造2025"70%目标 [1][7] - 中国人形机器人领域取得突破,4月19日北京半程马拉松比赛中研究基地机器人"天工"以2小时40分钟完赛 [8] - 宇树科技等新兴企业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快速成长,未来可能提升行业竞争力 [9]
中国7家主要光伏企业合计损益首陷亏损
日经中文网· 2025-05-07 15:06
行业概况 - 中国7家主要光伏电池企业2024财年合计亏损270亿元 这是自2017年以来首次出现行业性亏损 [1][2] - 2023财年这7家企业合计盈利418亿元 但2024财年5家出现巨额亏损 2家利润大幅下滑 其中晶科能源利润减少98% [2] - 全球光伏电池板出货量前十企业中中国企业占9家 中国企业在全球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产能占比超过80% [2] 市场供需失衡 - 光伏电池板价格从2022年初的每瓦9美分下跌近70% 至2024年底 [3] - 中国光伏电池板出口额2024年达306亿美元 较2020年增长50% [3] - 供给增长大幅超过需求增长 导致全球市场行情恶化 [3] 产能扩张背景 - 中国企业借助"中国制造2025"政策推动 在光伏发电等领域大规模扩张产能 [1] - 行业增产投资背后存在政府推动经营资源集中投入尖端技术的政策导向 [1] 国际影响 - 中国低价光伏产品涌入欧洲市场 导致当地制造商经营困难 [2][4] - 欧洲太阳能制造委员会已呼吁欧盟采取贸易保护措施 [5] - 美国对光伏电池板实施紧急进口限制 但目前影响有限 [4]
验证中国制造2025(中)光伏占世界6成,高铁是新干线15倍
日经中文网· 2025-05-07 10:45
光伏发电 - 中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2024年达到338吉瓦,是2015年的18倍,占全球近六成 [3] - 光伏电池单元、晶圆、多晶硅、金属硅等领域中国企业份额超过8成 [3] - 2023年中国光伏面板供应能力达1036吉瓦,为全球需求的1.9倍,导致价格下跌及欧洲企业淘汰 [3] 高速铁路 - 2024年中国高铁营业里程达4万8000公里,是2015年的2.5倍,占全球高速铁路总里程近七成 [1][4] - 中国高铁里程是日本新干线的15倍,规模绝对领先 [4] - 中国中车2024财年铁路部门销售额突破3万亿日元,超过法国阿尔斯通等竞争对手 [4] - 中国中车海外销售占比仅1成多,海外拓展仍在进行中 [5] 新材料 - 中国新材料产业规模占全球30%,部分领域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6] - 纯电动汽车电池正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全球市场份额前五名中几乎全是中国企业 [6] - 中国企业以稳定质量和低价材料实现增长,研发投资不断增加,AI应用加速技术进步 [6]
中国制造十年进展评估 | 中国科学院院刊
机器人圈· 2025-05-06 20:30
中国制造2025十年进展评估 核心观点 - 中国制造业已超前完成"制造强国"第一步十年规划目标,在电动车、太阳能、高速铁路等领域成为全球领导者[3][14] - 美国各界普遍认可中国在44项关键技术中的37项处于研究领先地位,尤其在智能制造领域表现突出[20] - 中国半导体产业20-45纳米制程代工产能占比达27%,但在高端芯片领域仍面临美国制裁风险[15] - 2023年中国研发投入达3.3万亿元,强度提升至2.64%,基础研究占比6.65%[35] 美国评估视角分析 战略认可 - 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认为该战略核心是减少对外技术依赖,推动高科技产业自力更生[13] - 彭博社评价中国通过"中国制造2025"已在电动车和太阳能领域成为全球领导者[14] - 中国在造船、高铁、新能源等4个领域发展成果领先世界,航空航天等5个领域部分达标[15] 技术差距 - 农业机械化水平出现倒退,农机行业存在补贴欺诈问题[16] - 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微芯片企业面临美国制裁风险[15] - 粮食安全受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制约,生产效率难以满足城市化需求[16] 博弈视角 - 卡内基基金会认为该战略通过供应链主导权增强全球话语权,可能改变全球技术竞争格局[18] - 美国国防部担忧民用技术进步可能被军方利用,威胁其国家安全[24] - 信息技术产业理事会指控中国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和市场扭曲行为[22] 中国制造业发展建议 科技创新 - 需将基础研究经费占比从6.65%提升至10%以上,接近美韩15%水平[35] - 2022年智能制造市场规模超5万亿元,占制造业比重17%,目标提升至30%[34] - 德国专利转化率80%远超中国39.6%,需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34] 全球布局 - 对外直接投资持续增长,制造业是主要领域,需加强东南亚、东欧等新兴市场布局[41] - 应推动形成"两头向内"新格局,国内市场成为产业升级主要驱动力[39] - 新能源汽车已成国际品牌,需培育C919飞机、机器人等新标杆产品[40] 中美制造业竞争态势 - 特朗普政府可能加征关税、加强投资审查,减少对中国供应链依赖[38] - 美国认为其制度优势和人才储备能维持半导体等高端领域领先地位[26] - 中国需应对技术出口管制、高端芯片禁运等遏制措施[27]
验证中国制造2025(上)造船份额70%,EV掌握主导权
日经中文网· 2025-05-06 11:27
中国制造2025政策成效 - 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核心驱动力为2015年5月启动的"中国制造2025"十年计划,聚焦纯电动汽车、航空航天等10个重点领域,通过举国体制提升技术与生产力 [1] 造船领域 - 2024年中国企业造船订单量达4650万CGT(修正总吨),占全球70%,韩国仅为中国五分之一,美国未进入前列 [4] - 中国凭借劳动力成本低、钢铁采购价格优势,持续扩大订单份额,造船业直接关联军事力量,美国已对中国籍船舶征收手续费 [4][6] - 美国造船业严重弱化,无法满足军舰新建与维修需求,反映制造业整体衰退 [6] 太空开发领域 - 中国成为全球唯一独立拥有载人空间站的国家,并实现月球背面登陆及样本采集 [7][8] - 美国载人航天计划"阿尔忒弥斯"延期,NASA面临成本削减压力,中国在火箭发射次数上10年增长近4倍至66次(2024年),但美国以SpaceX为主力达150次,中国在发射成本与超大型火箭技术仍落后 [8][10] 汽车产业 - 中国纯电动汽车产量占全球50%,宁德时代占据车载电池市场38%份额,前三大中国企业合计市占率达60% [12] - 中国通过激烈市场竞争提升电动车价格与质量竞争力,供应链优势显著,未来可能全面超越美国 [12] 半导体行业 - 中国半导体自给率仅20%(2023年),远低于70%目标,尖端制程仍落后台积电,但在成熟产品领域占全球产能24% [13] - 中芯国际、长江存储等企业加速技术自产化,长江存储65%设备、85%材料已实现国产 [13] 政策背景 - "中国制造2025"选择10个重点领域与23个品类,旨在2049年成为制造强国,直接引发美国对华技术管制升级 [14]
飞荣达(300602) - 300602飞荣达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428
2025-04-28 17:46
公司基本信息 - 证券简称飞荣达,代码 300602,编号 2025 - 001 [2] - 2025 年 4 月 28 日下午 15:00 - 17:00 举办 2024 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地点为价值在线网络互动 [2] - 接待人员包括董事长马飞、董事兼总经理相福亮等 [2] 2024 年度业绩驱动因素 - 行业发展带来需求增长,公司开拓市场、扩展应用范围,落实精细化运营,推进降本增效,市场份额和产能提升 [2] - 下游消费类电子市场需求回暖,重要客户手机业务份额回归,国产化替代加快,AI PC 单机价值量和市占率提升,手机及笔记本电脑业务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提升 [2] - 通信领域业务稳定,盈利能力同比上涨,积极配合客户研发和储备技术,迭代产品 [2] - AI 服务器液冷业务开展顺利,与重要客户合作推进,营业收入显著增长 [3] - 新能源汽车业务已定点项目订单持续释放 [3] 2025 年经营目标 - 秉持“开拓创新、以质取胜”方针,推动管理、产品及技术创新,确保营收和利润稳定增长 [4] - 优化内部治理,降本增效,创新进取,完成经营目标,为长期稳健发展夯实基础 [4] 并购重组计划 - 密切关注行业发展动态,如有并购重组计划,将按规则履行审批和信息披露义务 [4] AI 服务器液冷领域布局 - 2024 年业务开展顺利,与重要客户合作推进,业务营收显著增长,服务器业务获批量订单并量产 [5] - 加大研发投入,在多项散热模组及风扇等基础上进行新技术和新产品储备,核心技术取得重要成果 [5] - 服务器客户包括 H 公司、中兴、思科等众多企业 [6] 产能扩张进展 - 目前生产能力可满足客户需求,关注市场变化,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调整生产布局,稳步提升产能 [6] - 募投新能源相关器件建设项目加快建设,新项目完成前通过其他方式提前投入生产,引进先进设备保障产品品质和产能释放 [6]
从日本股市里的中国概念股股价说起
日经中文网· 2025-03-12 11:22
日本企业在中国市场的表现 - 以TDK和Tokyo Electron等10家中国营收占比较高的日企总市值加权平均值为基准(2024年3月底=100),截至3月7日已降至67,显示中国概念股陷入苦战 [1][2] - 相比之下,SUBARU和武田药品工业等美国营收占比较高的10家日企指数仍为91,与日经平均指数持平 [2] - 中国汽车巨头比亚迪2024年新车销量同比增长40%,突破380万辆,首次跃居中国市场份额首位 [2] - 本田、日产、丰田在中国销量分别同比减少30%、10%、7% [2] 中国企业竞争力提升的影响 - 中国企业通过降低成本(如电池生产)和技术创新(如"中国制造2025"政策)显著提升效率,2017-2022年中国实际劳动生产率上升30个百分点,远超日本的7个百分点 [3] - 东海碳素因铝电解炉零部件业务竞争计提612亿日元特别损失,2024财年亏损567亿日元 [3] - UBE计划缩减基础化学品业务,预计2024财年计提350亿日元损失 [3] 日本企业的应对策略 - 丰田在上海单独建设雷克萨斯工厂,并推出11万元低价EV车型 [4] - 贝亲通过增加广告费和网红营销,使中国奶瓶销售额同比增长20%以上,实现V型复苏 [4] - 贝亲财报公布后股价单日涨幅达15% [5]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汽车行业成为中日企业竞争代表领域,比亚迪通过EV/PHV车型抢占市场 [2] - 日本企业在硬件质量与安全领域仍存优势,AI等软件发展或带来新机会 [5] - 中国市场从"日本取胜即全球通行"转变为全球主战场之一 [5]
日本专家真家阳一:中国制造强国目标基本实现
日经中文网· 2025-03-06 11:34
记者:您如何评价"中国制造业2025"的实现程度? 真家阳一: 虽然存在半导体等任重道远的领域,但从贸易品类的升级和国际专利申请数量的增加 等来看,或许可以认为到2025年迈入世界制造强国行列这一目标基本已经实现。 从2015年的出口品类来看,手机和个人电脑的比例较高。到2024年,集成电路的增长明显。在 集成电路方面,中国企业在除最尖端产品之外的成熟领域的技术实力正在稳步提升。轿车和电池 也在增长,显示出纯电动汽车(EV)等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为了实现科学技术的自主自 强,专利申请数量也在急剧增加。 记者:您如何看待"中国制造2025"取得进展对日本企业的影响? 名古屋外国语大学教授 真家阳一 名古屋外国语大学教授 真家阳一:从2015年的出口品类来看,手机和个人电脑的比例较高。到 2024年,集成电路的增长明显。在集成电路方面,中国企业在除最尖端产品之外的成熟领域的技 术实力正在稳步提升。轿车和电池也在增长…… 中国在过去10年里一直在推进制造业的"强国化"。日本经济新闻向熟悉中国产业政策的名古屋外 国语大学教授真家阳一询问了对日本企业的影响等问题。 真家阳一 :在半导体、机械、原材料和零部件等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