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出海
搜索文档
绩优基金演绎“赚钱带火规模”,科技医药调仓有何新信号?
第一财经· 2025-10-26 19:49
Wind数据显示,在已经披露季报的457只主动权益基金中,三分之二的产品在三季度提升了股票仓位。 同时,多只科技、医药赛道的绩优基金在三季度规模实现数倍的大涨,甚至有产品短短一季度吸金百 亿,部分迷你基规模实现"十倍逆袭"。 市场走牛背后,基金经理调仓轨迹清晰可见。科技赛道上,永赢科技智选A聚焦全球云计算,前三大重 仓股增仓超2倍;中欧数字经济A则大幅切换持仓,从B端应用转向C端平台。医药板块中,创新药主线 虽受震荡回调,但基金经理分歧中显共识。 值得注意的是,经历大幅上涨后,基金经理们对估值风险保持警惕。科技板块中,基金经理冯炉丹直言 AI板块"整体估值已不再处于低位区间";医药赛道上,知名基金经理万民远同样强调要寻找"估值性价 比和确定性"。 业绩与规模双升 据第一财经初步统计,截至10月26日,有1062只基金产品(仅列举初始基金,下同)已经披露了最新三 季报的情况。其中,包括股票型和混合型的权益基金数量占比近六成。整体来看,权益类基金维持较高 仓位水平。 从主动权益类基金的操作动向看,权益配置呈现明显进攻态势。Wind数据显示,在457只产品中,超过 六成产品的股票仓位(即股票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保 ...
恒瑞医药张连山:并非只有同类首创药物才能打开海外市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6 19:06
公司出海策略 - 创新药出海策略分为两步 第一步是促成BD合作即借船出海 第二步是推动优质产品的海外自主开发即造船出海 [1][2] - 出海首要前提是认清产品的差异化价值 并非只有First-in-Class才能打开海外市场 产品能跻身前三或前五梯队并具备足够临床差异化优势即可获得海外企业认可 [1] - 对于具备明确临床价值但未进入海外药企重点布局范围的新药 公司会依托在中国已积累的临床数据 以相对较低的研发投入推动其在海外的临床试验与上市申报 [1] 研发进展与态度 - 公司目前有多个品种在海外推进临床试验 [2] - 公司不会给出突破性进展的时间表 认为做药是科学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产品在三期临床试验仍有失败可能 态度是脚踏实地 [2]
海外投资者争做基石!摩根大通:中国药企全球竞争力提升,投融资持续活跃
券商中国· 2025-10-26 12:51
今年以来,中国创新药出海步伐加快,医疗健康行业在一二级市场呈现全面回暖态势。 近日,摩根大通亚太区医疗健康投资银行主管、中国投资银行联席主管刘伯伟与中国区医疗健康投资银行主管 邬峥接受券商中国记者专访,从国际投行视角解读中国医疗健康领域最新动态。 他们表示,海外投资者对中国医疗健康企业的兴趣正稳步回升,越来越多机构愿意以基石投资者身份参与港股 IPO,部分原本不参与的基金也开始调整策略。随着中国创新药企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持续提升,议价能力显 著增强,行业投融资活跃度有望延续。 摩根大通长期深耕医疗健康领域。今年以来,摩根大通完成多项标杆性交易。在香港市场,协助康基医疗完成 约15亿美元私有化,创同类交易规模之最;推动亚盛医药实现从香港转赴美国IPO的突破,这一路径逆转了以 往"先美股后港股"的模式,反映香港市场估值水平提升及两地价差收窄,此后还协助该企业在港完成增发。此 外,摩根大通协助迪哲医药完成A股定增,推动百利天恒、爱科百发递交港交所H股上市申请,还参与荣昌生 物通过NewCo(新设公司)对外授权。 ▲摩根大通亚太区医疗健康投资银行主管、中国投资银行联席主管刘伯伟 ▲摩根大通中国区医疗健康投资银行主管邬 ...
医药健康行业研究:关注优质防御资产,同时期待 BD 持续落地
国金证券· 2025-10-25 21:54
行业投资评级与核心观点 - 报告看好创新药主线及左侧板块困境反转的投资机会,认为这是2025年医药板块的最大投资机会 [11] - 建议在关注创新药的同时,配置具备防御属性的优质资产,如部分药店龙头和低估值的中药资产 [1][11] 核心投资逻辑 - 创新药产业长期逻辑不变,中国药企出海实力持续彰显,信达生物与武田达成总交易额最高可达114亿美元的重磅合作,获得12亿美元首付款,期待后续BD进一步催化 [1][2][37] - 短期市场调整阶段,建议关注优质防御资产,部分药店龙头现金状况良好,自我造血能力强,既能通过并购提升市占率,又能通过分红回报投资者 [1][2] - 三季报披露后,部分左侧板块如中药等,其低估值的优质资产建议积极关注 [1][2] 细分板块观点总结 药品板块 - 信达生物将三款第二代IO及ADC产品授权出海,总交易额最高可达114亿美元,国内药企出海实力再度印证 [2][37] - 创新药建议关注泛癌种潜力的双/多抗药物、解决未满足临床需求的慢病药,持续关注ADC、双抗/多抗、小核酸赛道 [11][73] 药店板块 - 行业处于出清期,2025年Q1全国新开药店7118家,闭店10284家,净减少约3000家,竞争格局有望优化 [17][43] - 龙头公司如益丰药房、大参林等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正,现金充沛,有息负债率低,具备“进可攻、退可守”的防御属性 [2][47][48] - 部分公司分红意愿提升,如益丰药房2024年股利支付率超过50%,大参林达到76.73% [47] 中药板块 - 关注基药目录更新进展,产品入选后有望快速放量,2018版基药目录新增独家中成药中有25个产品2022年销售额比2018年增长超1亿元 [55][56] - 关注具备入选潜力的公司,如方盛制药等,同时重视估值底部的优质资产,如华润三九 [2][56] - 部分中药公司保持高股息率,具备防御属性 [2] 生物制品板块 - 在研乙肝反义寡核苷酸药物Bepirovirsen在B-Sure研究中,对于采用bepirovirsen加Peg-IFN序贯治疗的完全应答参与者,功能性治愈可维持长达1年 [3][59][62] - 小核酸类药物有望为乙肝治疗提供新方案,建议持续关注领域内研发进展 [3][63] 医疗器械板块 - 产品海外布局稳步推进,心脉医疗Hercules Low Profile直管型覆膜支架及输送系统在厄瓜多尔获批,此前公司已有多款产品在厄瓜多尔上市 [3][64] - 三诺生物公布三季报,2025年Q3收入11.90亿元,同比增长13%,剔除专利诉讼影响后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81.83% [67][68] 医疗服务及消费医疗板块 - 2025年1-8月,重庆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1.44亿人次,同比增长1.69%,其中8月诊疗人次1708万人次,同比增长4.38%,呈现阶段性回暖 [3][69] - 固生堂与新加坡1doc达成战略合作,以控股70%模式加速海外拓展 [70] 重点标的 - 报告重点标的包括:信达生物、康方生物、科伦博泰、恒瑞医药、益丰药房、大参林、华润三九、迈瑞医疗等 [4]
创新药出海的趋势不断加强,医疗创新ETF(516820.SH)获资金积极申购
新浪财经· 2025-10-24 14:30
市场表现 - 10月24日午盘,医疗创新ETF(516820 SH)上涨0 26%,其成分股康龙化成上涨3 34%,兴齐眼药上涨2 35%,药明康德上涨1 77%,艾力斯上涨1 69%,川宁生物上涨1 55% [1] - 医疗创新ETF最新资金净流入349 41万元,近5个交易日内有4日资金净流入,合计资金净流入1406 19万元,日均净流入达281 24万元 [1] 行业近期催化剂 - 2025年欧洲肿瘤学会(ESMO)将于10月中下旬举行,将展示一系列国产创新药的临床研究成果 [1] - 会议展示成果包括康方生物的伊沃西联合化疗一线治疗sqNSCLC的ph3临床、科伦博泰的sac-TMT单药治疗EGFRm NSCLC的ph3临床、以及荣昌生物、百利天恒、乐普生物、三生制药等多款创新药数据 [1] - 历史上每年四季度是BD集中落地的季度,康方生物、科伦博泰、百利天恒的超大额BD均在Q4落地,国际大型药企通常在Q4集中花完全年预算 [2] 行业趋势与展望 - 国产创新药的临床数据和临床进度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越来越强,创新药出海的趋势不断加强 [1] - 创新药行业是对外出海与国内收入放量双重周期交织,长期向上趋势明确 [2] - 近3个月创新药经历较长时间回调,当前市场预期已经降低,短期后续催化包括ESMO数据、三季度业绩持续放量、BD有望持续落地 [2] - 美国降息预期提升将强化全球流动性与科技股趋势 [2]
国信证券:看好创新药长期逻辑 关注底部反转标的
智通财经网· 2025-10-24 10:09
医疗器械板块投资机会 - 器械板块有望迎来政策优化、景气回升、业绩复苏驱动的估值修复机会 [1] - 医疗设备招投标自2025年以来持续回暖,部分企业业绩有望在25年第三季度实现反转 [1] - 高值耗材过往受集采和关税影响,在集采反内卷和关税缓和背景下估值修复机会大且出海潜力足 [1] - 体外诊断领域集采有望加速进口替代和龙头企业集中 [1] - 家用器械中国内市场规模快速提升,国产龙头出海布局方兴未艾,业绩呈加速复苏态势 [1] 国产创新药全球进展 - 2025年10月中下旬的欧洲肿瘤学会上将展示一系列国产创新药研究成果,涉及康方生物、科伦博泰、荣昌生物等公司 [2] - 国产创新药的临床数据和进度全球竞争力增强,创新药出海趋势不断加强 [2] - 中国创新药产业长期向好,近年体现在BD交易的爆发式增长 [3] - 创新药对外授权是全球开发的起点,合作伙伴的海外开发进度和后续临床数据可增强产品全球商业化确定性 [3]
从2700到3900,还有哪些赛道有补涨需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4 09:49
市场整体表现 - 上证指数从2700点攀升至3800点以上,总市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 [1] - 超过1500只个股实现区间股价翻倍 [1] - 北证50、科创50、创业板指等多个成长类指数收益率直接翻倍 [1] - 港股恒生科技、恒生国企等指数跑赢大盘 [1] 成长类赛道表现 - 成长类赛道整体表现突出,受创新药出海、芯片国产替代等多重利好刺激 [1] - 人工智能产业链年内平均涨幅超过120% [1] - 半导体设备与材料板块涨幅突破90% [1] - 工业互联网、数据要素等数字经济细分领域涨幅均超过80% [1] 传统周期类板块表现 - 煤炭、钢铁、地产产业链等传统周期类板块涨幅普遍在10%-20%之间,表现温和 [1] 食品饮料板块现状与机会 - 食品饮料板块始终低迷,尤其是白酒板块 [1] - 行业处于低预期、低估值、低拥挤度的位置 [1] - 极度悲观催生行业触底反弹机会,秉承以时间换空间的思路胜率较高 [1] - 食品饮料ETF(515170)10月累计吸引资金超过18亿元 [2] - 食品饮料板块估值仍处低位,当前或为较好配置时机 [2]
国信证券晨会纪要-20251024
国信证券· 2025-10-24 09:11
宏观与策略观点 - 美国区域银行风险再起,锡安银行与西联银行披露贷款欺诈及坏账风险相关重大消息,引发市场连锁恐慌[6] - 策略上强调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关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6] 医药生物行业投资策略 - 看好创新药长期逻辑,关注底部反转标的,2025年欧洲肿瘤学会(ESMO)展示多项国产创新药研究成果[7] - 康方生物的伊沃西联合化疗一线治疗sqNSCLC的ph3临床、科伦博泰的sac-TMT单药二线治疗EGFRm NSCLC的ph3临床等数据值得关注[7] - 中国创新药产业长期向好,BD交易呈爆发式增长,对外授权成为全球开发起点[8] - 器械板块有望迎来政策优化、景气回升、业绩复苏驱动的估值修复机会,医疗设备招投标持续回暖[9] - 推荐关注创新药公司:科伦博泰生物、康方生物、信达生物、三生制药、和黄医药、百济神州、泽璟制药、百利天恒[7][9] - 推荐关注器械公司:迈瑞医疗、威高股份、英科医疗、南微医学、鱼跃医疗[9] 望圆科技(新股前瞻) - 公司系国内泳池机器人行业龙头,全球市占率超过9%,2024年营收5.4亿元,2022-2024年复合增长31%[11] - 2024年公司品牌收入占比72%,美欧收入占比89%,线上收入占比65%,净利率为13%,实现净利润0.7亿元[11] - 全球泳池机器人行业2024年零售规模达25亿美元,2019-2024年复合增长16%,出货量约450万台,近5年复合增长12%[12] - 无缆泳池机器人快速崛起,2024年出货量达200万台,2019-2024年复合增长81%,预计2029年占泳池机器人出货量的66%[12] - 行业格局集中,2024年全球出货量CR5达75%,以色列Maytronics市占率35%,望圆科技以9%市占率位居第三,在无缆领域以20%份额位列第一[13] - 公司具备全栈技术研发能力,拥有精确水下声学定位、水下人工智能视觉、水下3D建模等核心技术[14] 锐捷网络财报点评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6.80亿元,同比增长27.5%,归母净利润6.80亿元,同比增长65.26%[15] - 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营收40.31亿元,同比增长20.93%,环比下滑2%,归母净利润2.28亿元,同比下滑11.5%,环比下滑33.8%[15] - 2025年前三季度毛利率为34.08%,同比下滑4.54个百分点,第三季度毛利率35.56%,同比提升0.78个百分点,环比提升5.02个百分点[16] - 公司受益于AI数据中心发展,中标中国电信天翼云高性能核心交换机项目,与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大厂合作加深[17] - 公司推出股权激励计划,考核2025-2027年净利润平均增长率不低于46%,彰显发展信心[17] 春风动力财报点评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49.0亿元,同比增长30.1%,归母净利润14.1亿元,同比增长30.9%[18] - 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营收50.4亿元,同比增长28.6%,环比下降10.1%,归母净利润4.1亿元,同比增长11.0%,环比下降29.5%[18] - 2025年前三季度毛利率27.6%,同比下降3.9个百分点,净利率10.0%,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19] - 第三季度毛利率26.1%,同比下降5.4个百分点,净利率8.8%,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利润受极核占比提升及关税影响[19] - 四轮车迎来产品大年,推出CFORCE 800 TOURING、CFORCE 1000 TOURING等多款新品,U10 PRO等新品有望推动高端市场突破[20] - 国内摩托车新品频出,2024年推出150SC/450MT等,2025年推出700MT/450SR等,积极拓展出口业务[21] - 电动两轮车快速突破,极核构建第三成长曲线,计划在浙江桐乡建设年产300万台两轮车及核心部件生产基地[22] 同程旅行财报点评 - 预计第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9.8%,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长14.3%,OTA业务增长良好,度假业务承压[23] - 预计第三季度OTA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4.9%,其中住宿预订业务同比增长14.5%,交通业务同比增长9.5%,其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4%[24] - 公司完成对万达酒管100%股权收购,交易对价24.9亿元,万达酒管拥有九大品牌矩阵,截至2025年6月底在营酒店222家,客房超42,500间[25] 腾讯控股业绩前瞻 - 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营收1888亿元,同比增长13%,Non-IFRS归母净利润667亿元,同比增长12%[26] - 预计网络游戏业务收入603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国内游戏收入同比增长13%,《三角洲行动》预估第三季度流水达65亿元,年化流水可达200亿元[26][27] - 预计营销服务收入357亿元,同比增长19%,受益于视频号流量增长及AI技术提升广告精准度[28] - 预计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收入584亿元,同比增长10%,微信电商佣金持续放量,腾讯云增长达20%[29] - 腾讯混元图像3.0在全球26个大模型中排名第一,AI能力持续提升[30] 金融工程与市场数据 - 2025年9月美国新发行超70只ETF,今年以来ETF资金流入规模已超过1万亿美元[31] - 2025年9月美国股票型基金收益中位数1.81%,国际股票型基金2.44%,债券型基金0.93%,资产配置型基金2.25%[31] - 截至2025年10月22日,IC主力合约年化贴水10.08%,IM主力合约年化贴水12.15%[34][35] - 煤炭、银行和钢铁行业的股息率排名前三[34]
国产创新药多项“出海”交易密集落地
证券日报· 2025-10-24 03:13
核心观点 - 10月份以来国产创新药BD交易密集落地,信达生物与武田制药达成总交易额高达114亿美元的合作,创下新纪录 [1] - 翰森制药、奥赛康药业等多家公司也公布了BD进展,显示出市场对国产创新药的高溢价认可 [2] - 中国创新药行业正进入商业化放量期,从本土市场迈向全球市场,BD授权模式是当前出海主流 [3] 信达生物与武田制药合作 - 信达生物与武田制药达成全球战略合作,整合双方在肿瘤免疫与抗体偶联药物领域的研发优势 [1] - 合作将共同加速信达生物两款后期在研药物的全球开发进程,武田制药还获得一款早期研发项目选择权 [1] - 信达生物将获得12亿美元首付款及潜在的里程碑付款,交易总额最高可达114亿美元,并分享未来销售分成 [1] 其他药企BD交易进展 - 翰森制药与罗氏就HS-20110签署许可协议,获得8000万美元首付款及里程碑付款和销售分成 [2] - 奥赛康药业子公司将创新药ASKG712项目权益许可给Visara,交易包括700万美元首付款,总金额约9600万美元 [2] - 南京维立志博、甘李药业等公司也披露了最新的BD交易 [2] 行业趋势与驱动因素 - 中国创新药企研发能力持续提升,已成为全球医药BD最活跃的力量之一 [2] - 2023年以来中国药企海外授权交易数量及金额呈爆发式增长,2025年上半年交易总额已接近2024年全年水平 [2] - 国产创新药出海当前以BD授权模式为主,因自主出海周期长、成本高、风险大 [3] - 中国企业在ADC、双抗、细胞治疗等新兴赛道布局早、进展快,建立了全球竞争力 [3] - 跨国药企面临专利到期问题,急需引入新产品填补收入缺口,与中国药企合作是成本可控、效率更高的策略 [3]
中国创新药获国际资本持续加码 补齐出海短板还需更多原创
证券时报· 2025-10-24 01:12
港股创新药板块市场表现 - 2025年以来港股创新药板块批量诞生牛股,源源不断有中国创新药企赴港上市[1] - 2025年至今共有37家18A公司涨幅超过100%,其中17家涨幅超过200%,涨幅最大者超过1400%[3] - 二级市场火热,多家创新药公司发行首日大幅上涨,投资人包括基石投资人非常活跃[4] 国际资本加码动态 - 国际资本通过签署BD协议、参与基石投资、二级市场增持等多种方式持续加码港股中国创新药资产[2] - 截至2025年8月,中国License-out出海BD交易数量达93笔,占全球交易数量32%,首付款总额43亿美元,总金额848亿美元,首付款与总金额均已超去年全年总额并有望创近十年新高[2] - 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近期在二级市场连续增持和铂医药-B和基石药业-B[3] - 10月22日信达药业与武田制药签署总交易额最高可达114亿美元的BD协议,武田制药支付12亿美元首付款,其中含1亿美元战略股权投资,每股认购价112.56港元较过去30个交易日加权平均股价溢价20%[2] - 9月上市的劲方医药-B基石投资者包括瑞银环球资产管理(新加坡)有限公司、RTW Master Fund等知名国际资本[2] 行业繁荣驱动因素 - 牛市核心是极低的估值,上半年行业迎来重要催化剂,出现大量大型BD交易[4] - 中国股市整体稳中向好,各行业大规模资本开支已结束,医药行业具备真实长期需求、不断创新的技术和产品等突出优势[4] - License-out、新公司(NewCo)等退出路径相对清晰,政策制定不断透露出积极信号[4] - 市场对创新药公司的关注点在于产品管线和技术实力,青睐有稀缺性技术、产品空间大、临床进展快、临床数据优于同行且BD潜力大的公司[7] 行业发展挑战与现状 - 中国创新药企在美国做临床的能力需要突破,目前更多以BD形式参与全球市场,但这种方式不经济[6] - 国内创新药以快速模仿居多,以成熟靶点的小幅改进为优势,真正的原创性在生物机制上创新的东西还较少[6] - 二级市场火热尚未完全带热一级市场投资,一级市场相比前两年略好但整体仍比较谨慎,活跃的市场化普通合伙人(GP)不多,大多数资金在看港股基石机会[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