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48
搜索文档
国信证券:看好创新药长期逻辑 关注底部反转标的
智通财经网· 2025-10-24 10:09
医疗器械板块投资机会 - 器械板块有望迎来政策优化、景气回升、业绩复苏驱动的估值修复机会 [1] - 医疗设备招投标自2025年以来持续回暖,部分企业业绩有望在25年第三季度实现反转 [1] - 高值耗材过往受集采和关税影响,在集采反内卷和关税缓和背景下估值修复机会大且出海潜力足 [1] - 体外诊断领域集采有望加速进口替代和龙头企业集中 [1] - 家用器械中国内市场规模快速提升,国产龙头出海布局方兴未艾,业绩呈加速复苏态势 [1] 国产创新药全球进展 - 2025年10月中下旬的欧洲肿瘤学会上将展示一系列国产创新药研究成果,涉及康方生物、科伦博泰、荣昌生物等公司 [2] - 国产创新药的临床数据和进度全球竞争力增强,创新药出海趋势不断加强 [2] - 中国创新药产业长期向好,近年体现在BD交易的爆发式增长 [3] - 创新药对外授权是全球开发的起点,合作伙伴的海外开发进度和后续临床数据可增强产品全球商业化确定性 [3]
国信证券晨会纪要-20251024
国信证券· 2025-10-24 09:11
宏观与策略观点 - 美国区域银行风险再起,锡安银行与西联银行披露贷款欺诈及坏账风险相关重大消息,引发市场连锁恐慌[6] - 策略上强调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关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6] 医药生物行业投资策略 - 看好创新药长期逻辑,关注底部反转标的,2025年欧洲肿瘤学会(ESMO)展示多项国产创新药研究成果[7] - 康方生物的伊沃西联合化疗一线治疗sqNSCLC的ph3临床、科伦博泰的sac-TMT单药二线治疗EGFRm NSCLC的ph3临床等数据值得关注[7] - 中国创新药产业长期向好,BD交易呈爆发式增长,对外授权成为全球开发起点[8] - 器械板块有望迎来政策优化、景气回升、业绩复苏驱动的估值修复机会,医疗设备招投标持续回暖[9] - 推荐关注创新药公司:科伦博泰生物、康方生物、信达生物、三生制药、和黄医药、百济神州、泽璟制药、百利天恒[7][9] - 推荐关注器械公司:迈瑞医疗、威高股份、英科医疗、南微医学、鱼跃医疗[9] 望圆科技(新股前瞻) - 公司系国内泳池机器人行业龙头,全球市占率超过9%,2024年营收5.4亿元,2022-2024年复合增长31%[11] - 2024年公司品牌收入占比72%,美欧收入占比89%,线上收入占比65%,净利率为13%,实现净利润0.7亿元[11] - 全球泳池机器人行业2024年零售规模达25亿美元,2019-2024年复合增长16%,出货量约450万台,近5年复合增长12%[12] - 无缆泳池机器人快速崛起,2024年出货量达200万台,2019-2024年复合增长81%,预计2029年占泳池机器人出货量的66%[12] - 行业格局集中,2024年全球出货量CR5达75%,以色列Maytronics市占率35%,望圆科技以9%市占率位居第三,在无缆领域以20%份额位列第一[13] - 公司具备全栈技术研发能力,拥有精确水下声学定位、水下人工智能视觉、水下3D建模等核心技术[14] 锐捷网络财报点评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6.80亿元,同比增长27.5%,归母净利润6.80亿元,同比增长65.26%[15] - 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营收40.31亿元,同比增长20.93%,环比下滑2%,归母净利润2.28亿元,同比下滑11.5%,环比下滑33.8%[15] - 2025年前三季度毛利率为34.08%,同比下滑4.54个百分点,第三季度毛利率35.56%,同比提升0.78个百分点,环比提升5.02个百分点[16] - 公司受益于AI数据中心发展,中标中国电信天翼云高性能核心交换机项目,与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大厂合作加深[17] - 公司推出股权激励计划,考核2025-2027年净利润平均增长率不低于46%,彰显发展信心[17] 春风动力财报点评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49.0亿元,同比增长30.1%,归母净利润14.1亿元,同比增长30.9%[18] - 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营收50.4亿元,同比增长28.6%,环比下降10.1%,归母净利润4.1亿元,同比增长11.0%,环比下降29.5%[18] - 2025年前三季度毛利率27.6%,同比下降3.9个百分点,净利率10.0%,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19] - 第三季度毛利率26.1%,同比下降5.4个百分点,净利率8.8%,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利润受极核占比提升及关税影响[19] - 四轮车迎来产品大年,推出CFORCE 800 TOURING、CFORCE 1000 TOURING等多款新品,U10 PRO等新品有望推动高端市场突破[20] - 国内摩托车新品频出,2024年推出150SC/450MT等,2025年推出700MT/450SR等,积极拓展出口业务[21] - 电动两轮车快速突破,极核构建第三成长曲线,计划在浙江桐乡建设年产300万台两轮车及核心部件生产基地[22] 同程旅行财报点评 - 预计第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9.8%,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长14.3%,OTA业务增长良好,度假业务承压[23] - 预计第三季度OTA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4.9%,其中住宿预订业务同比增长14.5%,交通业务同比增长9.5%,其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4%[24] - 公司完成对万达酒管100%股权收购,交易对价24.9亿元,万达酒管拥有九大品牌矩阵,截至2025年6月底在营酒店222家,客房超42,500间[25] 腾讯控股业绩前瞻 - 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营收1888亿元,同比增长13%,Non-IFRS归母净利润667亿元,同比增长12%[26] - 预计网络游戏业务收入603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国内游戏收入同比增长13%,《三角洲行动》预估第三季度流水达65亿元,年化流水可达200亿元[26][27] - 预计营销服务收入357亿元,同比增长19%,受益于视频号流量增长及AI技术提升广告精准度[28] - 预计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收入584亿元,同比增长10%,微信电商佣金持续放量,腾讯云增长达20%[29] - 腾讯混元图像3.0在全球26个大模型中排名第一,AI能力持续提升[30] 金融工程与市场数据 - 2025年9月美国新发行超70只ETF,今年以来ETF资金流入规模已超过1万亿美元[31] - 2025年9月美国股票型基金收益中位数1.81%,国际股票型基金2.44%,债券型基金0.93%,资产配置型基金2.25%[31] - 截至2025年10月22日,IC主力合约年化贴水10.08%,IM主力合约年化贴水12.15%[34][35] - 煤炭、银行和钢铁行业的股息率排名前三[34]
医药生物行业2025年10月投资策略:看好创新药长期逻辑,关注底部反转标的
国信证券· 2025-10-23 11:20
核心观点 - 报告看好创新药的长期发展逻辑,并建议关注处于底部反转阶段的投资标的 [4] - 行业投资评级为“优于大市” [2] 行业宏观数据 - 生产端:2025年1-8月医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0.9%,累计营业收入为15,833.10亿元,同比下降2.0%,累计利润总额为1,353.2亿元,同比下降4.7% [8][9] - 需求端:2025年1-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97万亿元,同比增长4.60%,其中限额以上中西药品类零售总额为571.90亿元,同比增长1.20% [8][9] - 支付端:2025年1-8月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收入为18,809.94亿元,同比增长6.91% [9] 行业月度表现回顾 - 2025年9月医药生物行业整体下跌1.71%,跑输沪深300指数4.91个百分点 [10] - 子板块表现分化,医疗服务板块上涨1.81%,而中药板块下跌5.25%,医药商业板块下跌3.36% [14] - 当前医药生物(申万)行业PE(TTM)为37.87,处于近5年历史分位点的79.7% [20] 细分板块观点与投资策略 创新药 - 2025年欧洲肿瘤学会(ESMO)将展示多项国产创新药临床研究成果,包括康方生物、科伦博泰、荣昌生物等公司的产品,创新药出海趋势加强 [4][43] - 建议关注具备高质量创新能力的公司,如科伦博泰生物、康方生物、信达生物等 [4][43] 医疗器械 - 器械板块有望迎来“政策优化+景气回升+业绩复苏”驱动的估值修复机会 [4] - 2025年9月医疗器械出口金额为18.14亿美元,同比增长6.10%,进口金额为11.00亿美元,同比增长2.60% [32] - 推荐关注迈瑞医疗、威高股份、惠泰医疗、南微医学等龙头公司 [4][58] 医疗服务 - 样本城市数据显示2025年1-8月诊疗量稳中有升,外部因素冲击的影响已基本出清 [34] - 各专科诊疗服务量增速分化,严肃医疗领域如肿瘤类、心血管类维持较高增速,而与生育相关的妇产类、儿童类则持续显著下滑 [36][37][39] CXO及原料药 - 地缘政治风险再发酵,但基于全球竞争力、美国直接收入占比低以及海外产能布局,认为整体风险可控 [50] - 2025年9月CXO板块整体上涨6.0%,原料药板块则回调10.3% [50] 中药 - 2025年9月中药板块回调5.3%,建议关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调整的进展 [46] 生命科学上游 - 行业景气度处于底部反转初期,下游客户库存去化阶段性结束,海外龙头对2025年业绩指引积极 [54] - 建议关注药康生物、百普赛斯、奥浦迈等优质企业 [54] 投资组合 - 2025年10月A股投资组合包括迈瑞医疗(总市值2,734亿元)、药明康德(总市值2,863亿元)、爱尔眼科(总市值1,170亿元)等12家公司 [5] - 港股投资组合包括康方生物(总市值1,076亿港元)、科伦博泰生物-B(总市值1,040亿港元)、和黄医药(总市值197亿港元)等8家公司 [5]
中国医疗健康-2025 年上半年业绩简述:子行业财务分化表明创新是终极驱动力-China Healthcare-1H25 results in a nutshell Subsector financial divergence implies innovation is the ultimate driver
2025-09-06 15:23
**行业与公司** * 行业聚焦中国医疗保健行业 涵盖生物科技 制药 CXO(医药外包) 医疗器械 分销商 医疗服务 诊断和中药(TCM)等多个子行业[1][4][6][12] * 报告重点讨论的公司包括科伦生物科技(Kelun Biotech) 荣昌生物(RemeGen) 信达生物(Innovent) 恒瑞医药(Hengrui) 康方生物(Akeso) 药明康德(WuXi AppTec) 药明生物(WuXi Bio) 药明合联(WuXi XDC) 大参林(Dashenlin DSL) 益丰药房(Yifeng YF) 通策医疗(Topchoice) 爱尔眼科(Aier)和固生堂(Gushengtang)等[4][5][6][15] **核心观点与论据** * 行业指数表现强劲 MSCI中国医疗保健指数和恒生医疗保健指数年内分别上涨70%和100%以上 跑赢大市[1] * 2025年上半年业绩整体符合或略超预期 其中生物科技公司在收入和利润方面均展现坚实增长 CXO紧随其后[1] * 创新是最终驱动力 生物科技和CXO等子行业的基本面已达到甚至超过2022/2023年水平 行业催化剂包括WCLC'25(9月6-9日)和ESMO'25(10月17-21日)的临床数据发布 以及10月/11月的国家医保目录(NRDL)谈判结果和商业健康保险药品覆盖清单 重大的海外授权(out-licensing)交易也将提振行业情绪[1][4] * 最看好的子行业是生物科技 CXO和制药 最不看好诊断和中药[1] * 生物科技是亮点 受益于海外授权、效率提升和成本控制 收入和利润表现强劲 科伦生物、荣昌生物和信达生物的业绩符合或超预期 管线进展和全球化倡议令人印象深刻 因此上调目标价 信达生物被视为最多元化和创新的中国生物制药公司 是行业首选 康方生物业绩虽未达预期 但其HARMONi-A研究达到总生存期统计学显著性 验证了ivonescimab的差异化疗效[4] * 制药收入承压 可能受带量采购(VBP)影响 但净利润同比和环比均温和复苏 有成功海外授权交易的创新药企能更好地抵御宏观影响 恒瑞医药正推行“独立全球扩张”策略 其授权资产的全球开发进展顺利 未来可能带来更高的授权收入[4][5] * CXO延续积极势头 受“生物安全法案”影响持续消散 修订版法案未明确提及中国公司 对药明康德、药明生物和药明合联不构成重大威胁 三家公司上半年业绩超预期 并上调全年指引 订单储备稳健增长 同时积极建立海外产能以服务全球客户[6] * 医疗器械业绩表现分化 H股公司上半年收入和利润同比增长 A股公司二季度同比下滑 竞争格局生变 联影医疗(United Imaging)国内份额显著提升 而迈瑞医疗(Mindray)等龙头面临 tougher comps 二季度业绩逊于预期 自2024年底以来招标呈复苏态势 招标向销售的转换较慢压制了上半年业绩 但改善了未来能见度 预计三季度收入将环比明显提升 海外业务是许多医械公司的结构性亮点[6] * 分销商收入增长平淡但利润扩张更明显 大参林二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30%超预期 益丰同比增长10%符合预期 驱动因素包括门店网络优化和运营效率提升 预计2025年和2026年将有约10万家门店关闭 行业整合是短期主题 龙头连锁通过并购和加盟重启扩张以提高市场份额 并围绕大健康品类多元化收入来源以改善同店增长 预计下半年行业进一步复苏[6] * 医疗服务受消费情绪疲弱拖累 通策医疗二季度增长平淡 种植牙量增长乏力 正畸在一季度强劲增长后失去动力 其放缓医院扩张 转向合作和精益管理以提升效率 净利润增长成为关键 爱尔眼科二季度净利润未达预期 因毛利率低于预期 预计下半年因屈光手术技术升级和白内障手术价格稳定而更好复苏 固生堂二季度收入和利润未达预期 因在部分地区下调中药饮片价格导致平均交易值(ATV)软化 预计下半年收入增长15-20% 净利润和经营现金流增长超过30%[6][7] * 专科制药(Spec pharma)继续受疫苗定价竞争拖累 尽管环比有所复苏 行业复苏可能需要时间[12] * 中药(TCM)表现分化 面临行业压力 部分公司因竞争加剧和煎煮饮片带量采购导致收入下滑 云南白药和广州白云山等龙头A股中药公司销售增长放缓甚至收缩 但聚焦创新、产品组合多元化和渠道建设的公司(如华润三九 CR Sanjiu)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利润率[12] * 诊断(Diagnostics)上半年整体承压 迪安诊断(Dian Diagnostics)和上海润达(Shanghai Runda)销售额分别同比下滑21%和16% 主要由于IVD(体外诊断)试剂省级带量采购降价以及DRG/DIP支付方式改革深化导致部分检测项目量减少 子行业正寻求通过海外增长机会实现转型[12] **其他重要内容** * 恒生医疗保健指数在过去30天上涨约10% 波动性加剧 表明行业可能需要更广泛的催化剂才能进一步上涨 指数在8月两次突破4500点 但每次高点后都回落4-7% 显示部分投资者获利了结而另一些投资者在回调时买入[4] * 报告附录了详细的催化剂时间表 列出了多家生物科技公司(如康方、亚盛、信达、君实、科伦、荣昌等)的关键药物、机制、适应症及相关临床数据读出或监管决策的时间点(主要集中在2025年9月至2027年)[13] * 报告包含了大量A股和H股各子行业的销售收入和净利润数据表格 提供了具体的财务表现对比[9][11]
荣昌生物(09995):BD交易提振现金状况,全年预计减亏明显
浦银国际· 2025-09-02 15:49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维持"持有"评级,上调港股目标价至65港元、A股目标价至人民币85元 [1][10] 核心财务表现 - 2Q25年收入人民币5.66亿元(同比+38.3%,环比+7.6%),归母净亏损缩窄至1.95亿元(同比-54.7%,环比-23.1%) [2] - 毛利率达85.5%(同比+9.3个百分点,环比+2.2个百分点),研发费用3.18亿元(同比-33.0%,环比-3.2%) [2] - 全年预计净亏损收窄50%,2025E/2026E/2027E净亏损预测调整为-6.96亿/-1.44亿/+4.68亿元 [10][12] 产品商业化进展 - 泰它西普上半年销售额6.5亿元(同比+59%),覆盖超1,000家医院,适应症以SLE、狼疮肾为主 [3] - 维迪西妥单抗上半年销售额4.4亿元(同比+38%),已准入1,000+家医院,UC前线及GC晚期增长显著 [3] - 商业化团队规模分别为泰它西普900人、维迪西妥500人,下半年重点推进SLE医生覆盖及新适应症推广 [3] 现金流与BD交易 - 现金状况改善至12.71亿元(2024年底为7.6亿元),主要受益于8亿港元配售及BD交易 [4] - 泰它西普授权Vir获4,500万美元首付款,RC28-E授权参天获人民币2.5亿元首付款,合计带来5.7亿元现金流入 [4] - 公司计划增加早期研发投入,ADC、双抗多抗、融合蛋白为重点方向,预计明年IND申报数量显著增加 [4] 未来催化剂 - 关键数据读出包括:泰它西普MG三期长期数据(10月)、干燥症三期(4Q25)、IGAN三期(2025年底/2026年初) [10] - 维迪西妥单抗1L UC三期数据预计3Q25读出,RC148(PD-1/VEGF)一期数据预计2025年底读出 [10] - 医保谈判结果(2H25)及RC148潜在BD交易列为重点事件 [10] 估值与模型调整 - 基于DCF模型(WACC从10%下调至9.5%,永续增长率3%)得出新目标价 [10] - 上调毛利率预测、下调研发费用,并将BD交易纳入财务模型 [10] - 2025E-2027E收入预测调整为28.48亿/35.80亿/47.49亿元,同比增长66.6%/25.7%/32.7% [12]
里昂:一举升荣昌生物目标价至103港元 维持“跑赢大市”评级
智通财经· 2025-08-26 15:11
财务表现 - 第二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39.1%但低于市场预期 [1] - 净亏损同比收窄54.7%且好于市场预期 [1] - 维持全年销售增长超30%的指引 [1] 盈利预测 - 上调2025年净利润预测79.6% [1] - 上调2026年净利润预测106.9% [1] - 上调2027年净利润预测116.4% [1] 业务发展 - RC18与RC48适应症持续扩展 [1] - 新型免疫治疗及ADC研发管线逐步成型 [1] - 预计2026年实现收支平衡 [1] 投资评级 - 目标价从33.7港元大幅上调至103港元 [1] - 维持跑赢大市评级 [1]
里昂:一举升荣昌生物(09995)目标价至103港元 维持“跑赢大市”评级
智通财经网· 2025-08-26 15:09
财务表现 - 第二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39.1% [1] - 净亏损同比收窄54.7% [1] - 维持全年销售指引不变 预计同比增长超过30% [1] 盈利预测与目标价 - 上调2025年净利润预测79.6% [1] - 上调2026年净利润预测106.9% [1] - 上调2027年净利润预测116.4% [1] - 目标价从33.7港元大幅上调至103港元 [1] 业务发展 - RC18与RC48适应症逐步扩展 [1] - 新型免疫治疗(I/O)及ADC研发管线逐步成型 [1] - 预期2026年实现收支平衡 [1]
荣昌生物20250825
2025-08-25 17:13
公司财务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09亿元 同比增长48%[3] * 公司毛利率84% 较去年同期提高58个百分点[3] * 公司销售费用53亿元 销售费用率479% 同比下降46个百分点[3] * 公司研发费用65亿元 同比下降近20%[2][3] * 公司管理费用15亿元 与去年基本持平[3] * 公司净亏损45亿元 同比减少33亿元 降幅424%[2][3] 其中一季度亏损254亿元 二季度亏损195亿元 环比下降23%[3] * 公司账面现金及票据约148亿元 另有27亿元银行授信额度[2][3] * 公司预计2026年实现收入打平 全年销售收入增长目标为30%[4][30] 上半年增长48%[3][4][30] 下半年预计继续缩减亏损[4][29] 全年减亏幅度预期约为50%[18] * 公司财务结构持续优化 销售费用率预计进一步下降[17][18] 财务费用预计下半年及明年显著下降[30] 核心产品泰它西普(RC18)进展 * 泰它西普2025年上半年收入约65亿元 同比增长59%[2][6] * 营销团队约900人 比去年略有增加[6] * 已进入超1000家医院 其中近600家正式准入[2][6] * 最大适应症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狼疮肾 其次是IgG4相关疾病 再次是重症肌无力(MG)[15] 下半年MG适应症增长迅速[15] * MG适应症于2025年5月获批[4][23] 6月至8月新患者使用比例显著上升[4][23] * 作用机制优势:作用于B细胞致病通路上游 疗效稳定且副作用小 更适合长期使用[23][41] * 未来策略:扩大风湿领域医生覆盖与地级市医院覆盖率 在干燥综合症领域培养标杆医院和医生 在肾科领域实施差异化竞争[2][6][10] * 计划在10月AANEM会议公布MG临床试验最新数据更新[4][25] * 专利保护期至2028年 美国有12年生物保护期及多项专利有效期至2042年[28] 核心产品维迪西妥单抗(RC48)进展 * 2025年上半年销售额约44亿元 同比增长约38%[2][11] * 销售团队约500人 与去年基本持平[11] * 已进入约1000家医院 其中正式准入约450家[2][11] * 收入占比:尿路上皮癌(UC)相关适应症占70% 胃癌(GC)占20% 其他占10%[32] * 下半年策略:在UC、GC和DC等领域推进教育推广 UC领域聚焦膀胱癌、UTUC和HER2低表达 GC领域通过ASCO数据延续和前线推广 DC领域针对竞品ADC间质性肺炎问题抢占市场[12] * 尿路上皮癌核突检测质量提升被列入国家卫健委病理质控中心年度计划[12] * 尿路上皮癌适应症三期取得阳性结果并已申报上市[2][5] 胃癌适应症启动赫赛汀低表达一线胃癌三期临床[2][5] 乳腺癌适应症获BLA批准并完成递交[5] * 海外进展:辉瑞积极推进关键临床试验和上市申报 BLA申报时间取决于与FDA沟通[22] 研发管线进展 * RC148获美国FDA突破性疗法认定 用于单药治疗一线非小细胞肺癌及联合化疗治疗二线非小细胞肺癌[4][7][8] 并获得CDE二线肺癌突破性疗法资格认可[25] * RC148一级二级探索取得积极成果[14] 正筹备注册型三期临床[25] 国际合作交流中[14] 临床数据年底前分批报告[27] * 阿替司巴单抗(RC88)治疗尿路上皮癌二期临床试验推进中 并启动BLA申报准备工作[2][7] * PD-1联合治疗一线药物三期临床试验入组速度良好[7] * RC278和RC288为新偶联技术ABC药物 处于病人入组阶段[9][21] RC278已完成首入组[21] RC288预计明年第一季度申报[21] * RC28(VGF/FGF双靶标融合蛋白)中国及亚洲部分国家权益授权日本参天公司[9] 下半年申报DME上市申请 WNB预计2026年申报[9] * 干燥综合症美国三期临床试验批件已于2023年12月获得[33] 因资金问题暂未推进[33] * 双抗平台多个早期分子推进中 包括自免和烧伤相关分支[40] 合作与对外授权 * 与辉瑞合作阿替司巴单抗治疗尿路上皮癌二期临床试验推进中 并启动BLA申报准备工作[2][7] * 与沃尔沃公司合作 原有海外研发费用反映到沃尔沃公司中[18] * 与日本参天公司合作RC28[9] * 对外合作平台Very Very Farmer(方百耀)主要目标为推进MG项目海外上市 可能启动新深圳项目[13] 市场竞争与产品优势 * 维迪西妥单抗在国内贺兔赛道竞争激烈背景下表现出色[31] * 泰它西普与竞品耐普康相比:作用机制上游 疗效更稳定安全 长期使用无激素不良反应[41] * 泰它西普与赛鼎新引进Poly TAXI set相比:机制类似 但泰它西普若2026年进入医保将具先行优势[42] * 泰它西普与诺华干燥综合症新药相比:机制不同 泰它西普通过上游信号控制更具持续和安全优势[36] * 双毒素路径(双配ADC)领域公司持续关注并积累技术[35] 公司策略与展望 * 地级市销售覆盖策略:风湿病销售代表覆盖所有地级市 神经免疫领域覆盖所有潜力医院[10] * 研发策略:增加早期研发投入 聚焦ADC、双抗、多抗、融合蛋白等新技术领域[4][21][22] 明年RND申报新分子数目将明显增加[22] * 医保策略:希望系统性红斑狼疮续约 同时申请重症肌无力加入医保[16] * 下半年至明年初催化事件:多个国际会议公布MG、干燥综合征、IG等数据[38] 以及临床试验进展和关键数据发布[38] * BOA申报:年初申报5个项目 大多数已落地[39] * 发展展望: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和效率 降低销售费用 提高毛利率 消化降价损失[43] 有信心完成全年目标[43]
荣昌生物(688331):一季度业绩符合预期
新浪财经· 2025-05-06 10:48
财务业绩 - 1Q25年收入人民币5.26亿元 同比增长59.2% 环比增长4.9% 主要由RC18和RC48产品贡献 占全年收入指引24% [1] - 1Q25毛利率83.3% 同比提升5.8个百分点 环比提升2.9个百分点 [1] - 归母净亏损人民币2.54亿元 同比收窄27.2% 环比基本持平 [2] 费用管控 - 研发费用人民币3.29亿元 同比微降0.7% 环比下降14.9% 占全年研发费用指引25% [2] - 销售费用人民币2.51亿元 同比增长33.7% 环比下降23.1% 销售费用率47.7% [2] - 管理费用人民币9千万元 同比增长21.4% 环比下降7.1% 管理费用率17.1% [2] 现金流状况 - 截至3月31日货币资金人民币7.22亿元 较2024年底7.62亿元略有下降 现金流支出主要被商业化收入覆盖 [3] - 2025年拟申请不超过人民币55亿元银行综合授信额度 现金流补充以银行授信为主 [3] 业绩展望 - 维持2025年收入同比增长30%指引 净亏损控制在10亿元以下 [1][2] - DCF估值模型参数维持不变 WACC 10% 永续增长率3% [3] - 泰它西普出海成功可能带来估值上调机会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