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协同
icon
搜索文档
企业创新升级背后的“产融方程式”
金融时报· 2025-07-21 10:29
在新旧动能加速转换、产业链深度重构、产融协同需求凸显的当下,创新是企业的发展根基、转型支点 和突围利器。 作为全球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技术标杆,如今智能化作业体系与运营效能持续引领行业发展前沿的青 岛港自动化码头,就诞生于新旧动能转换和港口转型升级之际。 桥吊自动对位、箱区智能调度、作业数据实时回传……十八般"武艺"让山东港口青岛港(601298)自动 化集装箱码头装卸量屡破世界纪录,在巨轮昼夜穿梭、集装箱高效流转的繁忙景象背后,有着"中国港 口看青岛"的深刻印记。 在顶级足球体育赛事频频亮相的海信家电(000921),彰显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 品牌转变的新气质和新风貌。 空调一键换新空气、冰箱化身家庭食材管家、洗衣机智能分区健康洗护……连续16年稳居国际调研机构 欧睿国际全球大型家电品牌零售量第一名的海尔,正在用一系列"黑科技"家电让千万家庭的个性化需求 被高效满足,更印证着"中国智造"从满足需求到引领生活方式的硬核跨越。 在全球产业升级的浪潮中,一批扎根青岛的制造企业因前沿的技术、独有的工艺、过硬的产品频频在全 球范围"出圈",但又持续面临新的发展挑战:智能技术迭代速度加快带来的研发压力 ...
读了20遍《毛选》,我找到了团队内耗的关键
36氪· 2025-07-21 10:13
全局统筹管理策略 - 核心观点源自毛泽东"弹钢琴"理论:强调全局统筹、主次分明、协同配合的管理哲学 [3][4] - 现代企业管理痛点:部门墙导致内耗严重,资源浪费,目标不一致 [1][14] - 成功案例验证:华为聚焦研发、阿里中台战略均体现该理论有效性 [12][15] 战略聚焦实践 - 华为"战略务虚会"机制:高管需将公司级目标拆解为部门级军令状并签字确认 [18] - 阿里双11目标拆解:5000亿GMV目标细分为3000+子目标,精确到仓库扩容等执行细节 [18] - 京东物流618策略:用红黄蓝旗标记仓库优先级,红旗仓配置三倍资源 [23] 资源分配方法论 - 淮海战役资源分配模型:"吃一个、夹一个、看一个"的动态资源调配策略 [19] - 腾讯支付逆袭案例:2014年集中全公司技术精英攻坚"1秒付款成功率",地推全力押注线下场景 [25] - 字节跳动资源倾斜:2021年砍掉教育/游戏边缘业务,集中资源投入TikTok/飞书 [25] 协同机制构建 - 美团"战情室"机制:核心部门每日两次碰头,实时数据屏同步关键指标 [28] - 阿里双轨制KPI:业务部门50%考核业绩+50%考核中台服务使用次数 [28] - 华为"拧麻花"模式:研发与市场强耦合,设立"蓝军"部门专唱反调防闭门造车 [12] 数据驱动决策 - 字节跳动A/B测试体系:用户停留时长、完播率等数据实时驱动算法迭代 [31] - 亚马逊"两个披萨原则":用具体数字控制团队规模以保持敏捷性 [31] - 毛泽东"三三制"政权:基于90%农民人口比例制定农村包围城市战略 [31] 成功期风险防控 - 诺基亚失败教训:功能机市占率巅峰期忽视智能手机范式革命 [33] - 柯达案例警示:数码相机发明者因胶卷利润依赖错失转型机遇 [34] - 制度化防控措施:强制三七开复盘/专职蓝军团队/危机预警绑定高管绩效 [40][41] 持续创新文化 - 张一鸣"Day 1心态":要求字节跳动始终保持创业公司般的危机感 [43] - 任正非下一线制度:高管定期参与装设备等基层作业以保持战略-执行统一 [30] - 京东物流"211限时达":通过对仓储/分拣/配送的原子级拆解实现战略落地 [30]
提升人才培养与需求契合度
经济日报· 2025-07-21 07:07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 西安交通大学与华为共建ADN启航计划菁英班 学生参与解决"虚拟机最优部署及最优调度"问题并获华为优秀创意奖和一等奖学金 [1] - 学校联合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中兴通讯 百度等多家机构共建特色菁英班 自2012年起培养具备产业化思维的复合型人才 [1] - 实施"双导师"制度 每学期邀请50余名企业专家参与课程设计及实践教学 学生通过实习快速适应企业岗位需求 [2] 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 搭建就业大数据分析平台 从入学起采集学业数据 结合毕业季调研生成精准就业画像实现人岗匹配 [2] - 开展"访企拓岗"专项行动 组织学生进入专精特新企业实习 提前掌握用人标准与技能要求 [2] - 与中兴通讯合作举办6届模拟面试大赛 第六届超200人参与 获奖者可获得实习及校招录用机会 [3] 产教融合实践成果 - 华为菁英班学员创新方案使系统获得新特性 显著提升毕业生求职竞争力 [1] - 中兴通讯模拟赛事采用研发/营销双赛道模式 完整复现头部企业招聘流程 [3] - 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实现人才供需无缝对接 毕业生能快速胜任企业岗位 [2]
《企业采购物资分类编码指南》将于9月1日起正式实施
国家标准发布与实施 - 国家标准《企业采购物资分类编码指南》(GB/T45309-2025)已由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将于9月1日起正式实施 [1] - 标准将率先在中央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开展试点 [1] - 该标准与前期发布的团体标准《采购物资分类与编码非生产性物资第1部分:办公物资》《采购物资分类与编码非生产性物资第2部分:维护、维修和运行物资》构成我国企业采购管理的标准体系 [1] 行业现状与问题 - 我国企业采购领域存在物资分类混乱、编码规则不统一等突出问题 [2] - 不同行业、企业甚至同一企业内部不同部门间存在"各说各话"现象 [2] - 分类规则各异导致同一商品在不同平台名称差异大 [2] - 编码体系混乱造成供需两端、电商平台间编码不兼容 [2] - 供应商物资名称不规范致使询价比价困难 [2] 标准内容与特点 - 标准构建了一套逻辑清晰、层级分明、覆盖广泛、兼容性强的物资分类框架和编码规则 [3] - 标准给出了企业采购物资分类编码的总体原则、分类编码方法和关联映射的指导 [3] - 标准鼓励企业优先使用UNSPSC或GPCC部分类目或全部类目作为其采购物资分类编码 [3] - 若企业自行构建采购物资分类编码,宜遵循国家和行业标准并与UNSPSC或GPCC建立关联映射关系 [3] 标准实施影响 - 统一编码为企业实现跨平台采购物资价格穿透提供了可能 [4] - 便利跨企业、跨区域采购数据的横向对比与纵向分析 [4] - 统一编码贯穿采购、入库、出库、财务核算、资产管理等全流程 [4] - 标准兼容国际主流分类体系,打破了国内外、上下游企业间的物资信息壁垒 [4] - 提升了供应链的透明度与响应速度,增强了产业链的韧性和安全性 [4] 标准制定参与方 - 标准归口SAC/TC287(全国物品编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5] - 中国物流编码中心、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国家能源集团、中国能源建设、山东港口阳光慧采等29家单位参与制定 [5]
跨市交通畅通区域发展血脉
经济日报· 2025-07-21 06:15
日前,官方透露深圳、东莞正在推进两条跨市地铁对接。这意味着规划已久、延宕多年的深莞跨市地铁 有望继续推进,深圳或将告别没有跨市地铁的历史。刚刚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推动组团 式、网络化城市群和都市圈发展,我国正在进入跨市交通时代。 跨市交通在近十几年的交通发展中逐渐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截至2024年底,全国共有54个城市开通城 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1.09万公里,部分重点线路日均客运量超260万人次。全国第一条跨市地铁广 州佛山线15年前就已开通运营,2024年,广佛间日均出行量达189.6万人次,跨城通勤人口达37.5万人, 促进了广佛都市圈的融合发展。西安地铁1号线三期开通后,西安咸阳双城生活人数大幅增加,加强了 双城的联系。苏州地铁11号线与上海地铁11号线衔接后,累计客流超7595万人次。跨市地铁有效满足了 跨市交通需求,促进了城市群、都市圈内人口和资源的自由流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区域协调发展,将 在未来城市群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提升交通服务质量。根据现实需求调整早晚高峰发车频次,灵活调整站点、车次和发车间隔。推行安检 互认、月票年票等机制,降低跨城通勤管理成本。此外,提供多样化出行选择, ...
从“金点子”到“金钥匙” 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攻坚
中国证券报· 2025-07-21 04:17
创新成果转化 - 大连科天新材料有限公司的陶瓷铝晶种工程化制备技术从1994年论文到量产历时30余年,经过4000多轮试验突破技术壁垒 [1][2] - 该技术制备的新型高性能铝合金综合性能大幅提升,终端产品可应用于汽车、船舶、航空航天等场景 [2] - 启迪控股通过"七步孵化链"和"孵化+投资"模式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构建全链条转化孵化生态 [7] 产业链协同创新 - 贝特瑞推出S+i石墨长续航负极材料解决方案,可使电池使用寿命提升20%,存储性能提升超过25% [2][3] - 宁德时代在链博会期间与碳纤维材料企业达成合作,满足轻量化船体应用需求 [3] - 印度尼西亚金光集团与巴斯夫、都佰城合作研发"零塑"水性阻隔食品包装纸,具备环保特性和出色性能 [4] 政策与服务支撑 - 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国务院国资委推动"一条龙"应用计划,围绕113类关键基础产品和工艺部署项目,带动1600余家企业协同创新 [5][6] - 中国技术交易所2024年业务规模较十年前增长约25倍,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与技术交易 [6] -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强调需构建全链条协同模式解决创新成果产业化难题 [5] 行业创新动态 - 第三届链博会设立"创新链专区",展示从论文到产品的30余年成果转化案例 [1] - "链博首发站"专区推出100多项首发、首展、首秀产品,包括贝特瑞的负极材料解决方案 [2][3] - 产业链上下游纵向交流平台助力企业高效了解合作伙伴能力与需求 [3]
股市必读:科大国创(300520)7月18日董秘有最新回复
搜狐财经· 2025-07-21 01:03
交易数据 - 截至2025年7月18日收盘 科大国创报收于24 61元 下跌0 85% 换手率3 73% 成交量10 35万手 成交额2 55亿元 [1] - 7月18日主力资金净流出5111 64万元 游资资金净流入1170 75万元 散户资金净流入3940 89万元 [5] 业务布局 - 公司目前暂无数字货币相关业务 但积极关注数字货币发展 [2] - 通过参股投资方式布局量子科技产业 包括国仪量子和九章量子 并与量子产业链公司有少量软件业务合作 但对业绩暂无重大影响 [2] - 研发面向特定场景的车-路-云协同系统 积极关注智能网联汽车市场机会 [2] - 旗下科大国创合肥智能汽车科技公司专注于ADAS和ADS产品研发 部分产品已在整车厂应用 [2] 股东信息 - 截至2025年7月10日 公司股东户数为42 000余户 [3]
对险资“抱团”高股息资产的三点思考
证券日报· 2025-07-21 00:24
险资举牌现状 - 年内保险机构举牌次数增至21次,超过去年全年的20次 [1] - 举牌标的集中在银行和公用事业板块,普遍具有高股息率特征 [1] - 险资持仓风格与高股息资产配置高度一致 [1] 高股息配置的动因与隐忧 - 利率下行背景下,高股息标的能覆盖险资负债成本 [2] - 新会计准则下,高股息股票分红计入当期损益可避免股价波动冲击 [2] - 配置策略存在三重隐忧:错失新兴领域成长红利、股息率可能下降、行业集中风险 [2] 优化资产配置方向 - 应积极挖掘具有高成长性的投资标的,如医药行业已取得不菲收益 [3] - 投资需从财务投资向战略协同升维,构建"保险+医疗+养老+支付"生态闭环 [3] - 提升对权益资产、另类资产的投资管理能力以适应环境变化 [4] 政策环境与行业趋势 - 监管部门推出提高权益资产配置上限、优化长周期考核等政策 [4] - 行业应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适应",增配增长前景资产 [4] - 优化配置可助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并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4]
AI终端成为经济新增长点带来的启示
证券日报· 2025-07-21 00:13
■苏诗钰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谢少锋介绍,上半年,AI手机、AI电脑、AI眼镜等人工智能终端已超 百款,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AI终端的发展,是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同频共振,产业升级与消费升级双向奔赴的结果。而这也为中 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了诸多启示。 启示一,技术突破是制造经济新增长点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我国在AI大模型、边缘计算等领域的深 耕,为AI终端产品爆发奠定了基础。百款AI终端并非简单的"数量叠加",而是技术链条从"单点突 破"到"系统成熟"的必然结果。芯片算力的提升让终端反应更敏捷,算法模型的优化让交互更自然,这 些底层技术的持续突破,让AI终端从"实验室产品"变成"生活生产必需品"。 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是产业发展的"命门"。只有把关键技术牢牢握在自己手里,才能在终端创新中拥有主 动权,才能让"技术红利"持续转化为"经济红利"。据机构预测,人工智能终端产品的渗透率将持续攀 升,到2027年,50%的手机、80%的电脑都将搭载AI功能。未来,唯有继续聚焦"卡脖子"环节攻关,才 能让"百款时代"走向"千款引领"。 启示二,市场需求是技术突破的核心驱动力。AI终端能快速渗透,根本在于它回应 ...
【环球热评局——链博系列之九】从“链上扎根”到“生态共舞”:外企的中国战略正在范式升级
搜狐财经· 2025-07-20 23:09
天津工厂70%的本土供应商来自京津冀地区,诺和诺德在链博会展示的这组数据映现着外资企业中国战略 从"物理存在"到"化学融合"的质变。外企在中 国,不仅仅是用脚投票的区位选择,而是外企与中国经济肌理深度交融的共生连接。三届聚焦供应链变革的顶级盛会,见证了外企深耕中国的三重进阶—— 供应链的深度嵌入、创新链的逆向输出、生态链的规则共建,共同勾勒出全球化2.0时代的"中国范式"。 这种交融在创新领域激发出惊人的逆向流动。黄仁勋在链博会赞叹"中国供应链是奇迹"后,英伟达重启H20芯片对华销售。 这精准折射中国在全球AI生态中 以"协同创新"取代"单向输出"的范式迁移:全球30%的AI创新源自中国团队,本土培养的顶尖研究者推动技术跃迁,供应链响应速度决定产品迭代周期,隔 绝中国便意味着整个AI产业生态将失去关键动能。更深刻的变革发生在曾经保守工业领域。松下全球副总裁本间哲朗提出的"企划-设计-生产-销售一体化本 土流程",彻底颠覆了"研发在欧美、生产在中国"的陈旧认知,构建起贯穿企划至销售的本土闭环。诺和诺德INNOVO®平台则让中国智慧反哺全球——46 个本土项目中有2项已注入跨国研发动脉。商务部数据为此落下实证注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