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国博弈
icon
搜索文档
科技股再度强势 基金经理称A股结构性行情延续
证券时报· 2025-10-16 01:59
进入四季度,A股市场即将迎来收官战,而季初市场却迎来显著的风格切换。黄金、有色、稀土、煤 炭、电力、钢铁、银行等板块市场表现位居10月以来涨幅前列,而前期涨幅较高的人工智能、创新药、 电池等板块市场表现垫底。 展望后市,博时基金指出,A股有望在基本面修复与政策宽松预期下延续结构性行情。国内物价温和为 宏观政策留有空间,出口韧性及科技突破强化长期信心;美联储延续降息周期,有望缓解外部流动性压 力。 具体配置方向上,高景气的成长赛道以及受益经济回暖和"反内卷"的周期板块依然是基金经理聚焦的两 大方向。 资产配置上,博时基金建议关注科技、新能源、高端制造等具有核心成长逻辑的板块,这些领域或受益 于内需改善、产业升级及全球化布局。 景顺长城股票投资部执行总监、基金经理杨锐文对半导体、创新科技产品及创新药等科技成长方向的长 期看好立场不变,并将持续布局新消费赛道。但区别于过往的泛化论述,他认为当前研究重点聚焦于新 能源"反内卷"中的结构性机遇,这既是在行业拐点前夜的前瞻布局,更是对"劣质产能出清+优质技术溢 价"产业逻辑的深度践行。 华安基金建议均衡配置,投资者可关注低估值蓝筹(如银行、公用事业)与高景气成长赛道(如半 ...
再传重磅!这类ETF火了!
格隆汇· 2025-10-15 15:36
市场表现 - A股市场10月前三个交易日,稀土产业、工业有色和稀有金属指数涨幅均超10%,领涨市场 [1] - 具体指数表现:稀土产业指数上涨10.29%,工业有色指数上涨10.06%,CS稀金属指数上涨10.06% [2] - 伦敦现货黄金攀升至4000美元历史高点,累计涨幅59%,创1979年以来最强年度表现 [11] - 伦敦现货白银触及53美元,超过1980年峰值,年初至今累计涨幅超80% [12] - LME铜价从年初8500美元/吨涨至10000美元关口,累计涨幅23% [13] - LME钴期货从年初18.5美元/磅涨至38.96美元/磅,累计涨幅110.6% [13] ETF资金流向 - 稀土ETF嘉实(516150)单日大涨近7%后,吸引6.13亿元资金净流入 [4] - 稀有金属ETF(562800)连续四日资金净流入超10.66亿元,最新规模突破36亿元 [4] - 稀土ETF嘉实今年以来涨幅84.53%,年内净流入高达49.53亿元,最新规模90.91亿元 [14] - 稀有金属ETF今年以来涨幅75.87%,年内净流入20.03亿元,其中一半为10月前4个交易日流入,最新规模36.71亿元 [16] 政策环境与供应链变局 - 中国商务部与海关总署于2025年10月9日联合发布稀土出口管制新规,对稀土全产业链实施精细管控 [8] - 新政首次引入"长臂管辖"原则,境外企业使用中国稀土技术或含中国稀土成分产品需向中国申请许可 [8] - 中国稀土储量占全球48.4%,稀土冶炼分离产能占全球比重高达92.3%,永磁材料产量占比约90% [8] - 中国掌握90%以上稀土冶炼分离技术,能实现99.99%纯度提纯,是全球唯一拥有完整稀土产业链的国家 [8][9] 公司动态与价格调整 - 包钢股份与北方稀土将2025年四季度稀土精矿交易价格调整为不含税26205元/吨,较三季度环比上涨37.13% [10] - 此次调整为双方连续第5个季度上调稀土精矿价格 [10] - 美国及欧洲对稀土原料供应表示焦虑,美国政府考虑合作或入股多家美国公司以加速发展稀土产业链 [6] 产品结构与投资工具 - 稀土ETF嘉实紧密跟踪中证稀土产业指数,覆盖稀土开采、加工、贸易和应用环节,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2.5% [19][20] - 稀有金属ETF跟踪中证稀有金属主题指数,成分涵盖稀土(18.7%)、锂(15%)、铜(10%)、钴(8.8%)、钨(4.8%) [21] - 稀土ETF嘉实联接基金(A:011035;C:011036)与稀有金属ETF联接基金(A类:014110,C类:014111)为场外投资者提供便捷工具 [23] 行业趋势与战略意义 - 新能源车、光伏、半导体等领域需求推动金属非金属行业近一月涨幅显著 [25] - 全球供应链重构背景下,重要稀缺资源的战略意义已超越产业经济范畴,成为影响国家竞争力和安全保障的关键要素 [24] - 行业逻辑发生根本转变,从传统周期思维转向战略视野,需更多地考虑地缘政治、产业安全与货币金融因素 [25][26]
2025年9月进出口数据点评:韧性强化的外贸与市场
德邦证券· 2025-10-14 17:34
进出口总体表现 - 2025年9月中国出口金额(美元计价)同比增长8.3%,进口同比增长7.4%,均显著超过前值[3] - 2025年9月人民币计价贸易顺差为6454.7亿元,美元计价贸易顺差为904.5亿美元[7] 出口增长来源(区域) - 除对美国出口同比显著下滑27.03%外,对其他主要经济体出口普遍增长,如对欧盟出口增长14.18%,对东盟出口增长15.62%[4][8] - 出口环比增量主要来自中国香港、非洲和美国,而对欧盟和东盟的出口较8月有所回落[4] 出口增长来源(品类) - 2025年1-9月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累计同比分别增长9.6%和8.0%[4] - 肥料(61.0%)、集成电路(24.4%)、粮食(23.2%)、船舶(22.4%)、汽车(11.8%)等品类出口累计同比实现两位数增长[4] - 成品油(-13.9%)、箱包(-10.7%)、手机(-9.0%)等品类出口累计同比负增长显著[4] 进口表现与内需韧性 - 9月进口增速7.4%创2024年5月以来新高,扭转此前低迷状态,验证内需韧性提升[5] - 进口同比增长主要来源为中国香港(304.2%)、巴西(24.1%)、非洲(22.4%)、日本(20.9%)等,自美进口同比大幅下降16.1%[5] - 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进口同比分别增长10.3%和5.8%,而农产品大类进口同比下滑5.0%[5] 大国博弈与市场影响 - 中美双向进出口同比均呈两位数下行,欧盟、东盟、日韩等经济体扮演替代补充角色[6] - 外贸多元化延续提升大国博弈中方的韧性与底气,关税冲击预期减弱[7] - 市场结构有望收敛,大金融、出口龙头、公用事业等红利板块表现值得期待[7] 风险提示 - 中美博弈烈度、地缘政治危机、全球经济承压超预期可能对外贸与金融市场造成冲击[13]
稀土亮剑,美国低头!特朗普改口背后的大国博弈真相
搜狐财经· 2025-10-14 12:03
行业战略地位 - 稀土行业在全球高科技产业中具有关键作用,是芯片、军工和人工智能等领域核心部件的必需材料[3] - 中国在全球稀土供应中占据主导地位,控制全球80%的稀土产量和近乎全部的重稀土供应[3] 公司战略与博弈 - 中国将稀土资源视为重要的战略筹码,以此在国际博弈中对美国等国家施加压力[1][3] - 稀土领域的优势迫使美国重新评估其对华策略,内部推动"加速缓和"共识[3] 行业影响与趋势 - 缺乏稀土供应将导致美国在芯片、军工和人工智能等关键高科技领域迅速陷入发展瓶颈甚至停滞[3] - 核心技术自主掌控和战略资源掌握被视为国际话语权的根基,预示着未来更深层次的竞争[5]
牛市震荡似“危”实“机”!
2025-10-13 22:56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行业涉及宏观经济、金融、房地产、科技(如人工智能、半导体、创新药)、新能源、黄金、消费、汽车、医药等 [1][2][3] * 公司提及广泛,包括腾讯、阿里、蚂蚁集团、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吉利汽车、华晨中国、中国重汽、泡泡玛特、百济神州、恒瑞医药、信达生物、药明康德、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海油等 [24][25][27][33][36][39][41][42] 核心观点和论据 宏观经济与中美博弈 * 中国正通过资本市场盘活资产,利用稀土供应链和技术突破等优势在大国博弈中寻求战略优势,并强调走不同于西方的金融发展道路,这标志着中国金融发展的重要转折 [1][2] * 美国依赖债务扩张和科技资本开支维持经济增长,但若科技投资未能显著提升劳动生产率将面临滞胀风险,同时通过关税等手段维护美元霸权的长期策略存在风险 [1][4] * 未来中美主要竞争领域是科技,美国依赖科技扩张维持债务,中国通过技术突破挑战美国霸权,投资者应关注科技相关优质资产和新兴产业 [1][7][8] * 中国正从债务扩张转向股权财政,通过"合肥模式"等盘活资产端推动经济发展,政府母基金在支持新能源、新材料、芯片等新兴产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3][11][12][13] 金融市场与投资策略 * 中国央行加大对其他金融性公司的债权支持力度,例如汇金公司持有股票型ETF占比从5%-8%提升至37%,通过"有形之手"稳定和激活资本市场 [3][15] * 港股与A股最大区别是港股具备做空机制而A股更受"有形之手"支撑,使得港股短期波动中表现相对弱势但风险释放更明显,为未来提供更好买入时机 [16] * 预计四季度流动性环境将好于当前,是积极买入美股并为年底布局的好时机,港股可能在11月和12月迎来内外资共振 [17][20] * 外资态度分化,长期资本主要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冲基金更注重赚钱效应,若A股和港股能提供良好赚钱效应,对冲基金也会回流 [18][19] * 居民储蓄达162万亿人民币,其中35万亿为银行理财,更多资金将流入避险资产,股市活跃能改善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从而提升内需韧性 [14] 房地产行业 * 中国房地产风险最大的阶段已过,房地产相关收入占比下降,不再构成系统性风险,行业可能长期低迷但不会崩盘 [1][6] * 一线城市核心地段房价因资本市场吸引力和稳定需求难以大幅下跌,预计2026年可能反弹,新一线城市如杭州、成都、南京等也显示出类似趋势 [1][9][10] * 高端商业地产率先修复,例如恒隆地产三季度零售额同比增长接近10%,华润置地保持20%的零售额增速 [25] 科技与新兴产业 * 科技板块依然看好,AR相关资本开支有望成为下一轮盈利增长发动机,恒生科技指数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有望进入戴维斯双击阶段 [23] * TMT行业推荐方向包括AI大方向下的物联网、半导体设备、存储和服务器配套等,互联网方面腾讯和阿里在AI技术应用上表现突出 [24] * 半导体设备领域,2025年增长有限,但2026年预计增速将超过10%,后年先进封装技术将迎来重大演进 [24] * 存储行业因AI需求强劲拉动,包括HBM内存和闪存用量持续增长,价格上涨迅速,未来半年仍处于上行趋势 [24] * 服务器配套领域如液冷和电源管理,因AI芯片功率提升,未来三年预计将实现翻倍以上增长 [24] * 机器人产业长期前景广阔,如同十年前的新能源汽车产业 [30] * 创新药板块受关税影响有限,出海进程不会受太大冲击,中国在P1 Plus、ADC、自免双抗等新方向上仍处世界前列 [35][36] 特定行业与公司分析 * 黄金作为战略资产,其价格上涨逻辑源自全球资金对美元信用的动摇,港股黄金公司普遍上涨5%-10%,一梯队公司未来几年产量增长可达40%以上 [22][31][32] * 新消费板块经历回调后具备投资价值,例如泡泡玛特估值切换到2026年约为22倍,老铺则不到20倍 [33] * 油气煤电领域,预计2026年原油供应相对过剩,价格中枢下行,但中海油凭借成本管理和税盾作用,归母净利润稳定性优于油价波动,承诺40%以上派息率 [34] * 医药板块看好百济神州、恒瑞医药、信达生物、康方生物等龙头型企业 [36] * 汽车行业受关税影响较大,2026年政策不明朗,推荐吉利汽车(有23亿元回购计划)和华晨中国(高股息率) [27] * 商用车市场受关税影响较小,具有高股息率和良好的重卡出口趋势,看好中国重汽,其股息率接近7%并有望提升至8%-9% [28] * 飞银板块(金融)中,保险业受益于监管指导和投资端改善,例如新华保险三季度单季利润约为152至193亿元,同比增幅58%至101% [40][41] 其他重要内容 * 在大国博弈背景下,黄金、稀土、军工等战略性资产具有长期投资价值,同时应关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资源储备 [22] * 对于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高股息标的如粤海投资(股息收益超6%)、中华化肥(派息率约50%)是不错选择 [25] * 蚂蚁集团通过港交所审核并购耀才证券,有助于互联网生态恢复健康发展,阿里持有蚂蚁集团1/3股份的估值尚未完全体现 [24][42] * 铀矿领域因供给收缩、需求增长逻辑明确,是少数未来供需两旺的大宗商品之一,推荐关注中国核矿业及新上市嘉兴国际资源等公司 [34]
四点半观市 | 机构:美联储降息有利于资金流入白银 但风险较黄金更高
搜狐财经· 2025-10-13 16:49
市场指数表现 - 科创50指数低开高走收涨1.40%,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2.35万亿元 [1][4] - 沪指跌0.19%,深成指跌0.93%,创业板指跌1.11% [4] - 韩国综合指数收跌0.72%,报3584.55点,日本股市因节假日休市 [4] 板块与个股表现 - 稀土永磁板块表现抢眼,中国稀土、北方稀土等多股涨停 [1][4] - 稀土ETF易方达(159715)涨7.78%,稀土ETF(159713)涨7.34%,稀土ETF嘉实(516150)涨6.96% [6] - 贵金属、可控核聚变、半导体等板块涨幅居前,消费电子、医疗服务、汽车等板块跌幅居前 [4] - 中证转债指数收跌0.42%,惠城转债涨20%,闻泰转债跌15.76% [6] 商品期货市场 - 国内沪银主力合约盘中再创新高 [1][6] - 国债期货收盘全线上涨,30年期主力合约涨0.37%,10年期主力合约涨0.10% [1][5] 机构观点:稀土行业 - 稀土供给刚性进一步加强,需求端稀土传统旺季渐行渐近,供需格局持续向好 [7] - 稀土价格有望稳中有进,稀土板块价值重估正当时 [1][7] 机构观点:贵金属 - 高盛认为美联储降息有利于资金流入白银,但白银的波动性及下行风险显著高于黄金 [1][7] - 巴克莱指出今年以来黄金价格上涨超50%,反映市场对全球现有财政和货币秩序的不信任感加剧 [7] - 中长期贵金属或仍维持偏强走势 [1] 机构观点:宏观与市场策略 - 10月即将迎来重要政策窗口,政策预期有望推动A股震荡上行 [7] - 短期中国股市若因海外风险而下跌,将是“黄金坑” [8]
突发特讯!美国内政部长通告全球:中国遏制着稀土命脉,必须打破!罕见措辞引爆国际舆论
搜狐财经· 2025-10-11 20:12
美国内政部长道格·伯古姆的一席话,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激起全球舆论的千层浪。他罕见地、直白地向世界通告了一个被广泛知晓却不愿被 频繁提及的事实:在稀土这场关乎未来产业命运的牌局上,中国手握"王炸"。 "中国掌控着20种最重要稀土矿物中85%到100%的产能。"——这句看似客观的数据陈述,其潜台词却充满了战略焦虑。而紧随其后的那句"如果他们遏制了 这类市场命脉,我们就必须打破局面",则更像是一篇充满危机感的战斗檄文。 一、 "命脉"之论:是客观现实,还是战略渲染? 首先,我们必须厘清一个事实:伯古姆部长的表述,在数据层面基本准确。中国不仅在稀土矿石开采上占据重要份额,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数十年的技术 积累和产业链建设,掌握了全球绝对主导地位的稀土精炼产能。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稀土之所以"稀有",并非其在地壳中的含量真如字面般稀少,而在于将其从原始矿石提炼成高纯度、可供高科技产业使用的单一稀土元 素的分离与提纯技术,是一个极其复杂、环保要求极高且成本高昂的过程。中国突破了这一技术壁垒,并建立了全球最完整、最高效的稀土产业链。 因此,伯古姆所说的"遏制市场命脉",与其说是中国主动挥舞的"大棒",不如说是市 ...
印度硬刚美国,苏杰生怼美:25%关税不怕,34%俄油进口绝不减!
搜狐财经· 2025-10-10 20:00
自从特朗普政府决定对印度实行二级关税以来,美印关系急转直下,美国希望印度为其购买俄罗斯原油 付出代价,印度则是抗拒美国霸权。 近期印度更是选择硬刚美国,其外长苏杰生表示,针对美国额外加的25%关税,印度并不惧怕,不仅如 此,进口俄罗斯原油的计划也不会搁置。 那么具体事态究竟是如何发展的呢? 美国的惩罚措施 今年8月份开始,特朗普政府针对印度购买俄罗斯原油一事,计划对印度加征25%的二级关税,此举引 发了印度的强烈反对。 只是美国忘了一个重要的因素,无论是印度没必要为了讨好美国而放弃价格低廉的货物,而去选择价格 普遍高昂的,这样既不符合自身发展需求,也缺乏公平与公正。 印度的回怼 此前针对美国的二级关税政策印度外长苏杰生就曾表示过,尽管美印之间依旧还处于谈判阶段,但印度 有自己的红线,会根据自身利益做出抉择。 苏杰生的态度十分强硬,农民与小生产者的利益能否得到保障,一直是印度的底线问题,只要美国不触 碰这个红线,那么美印之间就有的谈。 印度表示美国这种行为,是缺乏公平、公正的不合理行为,印度有保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的权利, 并且会为之努力。 之于美国而言,他们认为印度购买俄罗斯原油就是在帮助俄罗斯,为俄罗斯提 ...
与澳大利亚签防务协议,巴布亚新几内亚国内很挣扎
环球时报· 2025-10-10 07:06
地缘政治动态 - 澳大利亚与巴布亚新几内亚签署共同防御条约,规定任一方遭受武装攻击将被视为对彼此和平与安全的威胁 [1] - 条约内容包括增加联合军事演习次数、分享更多情报以及招募对方国家公民加入本国国防军 [1] - 该条约是澳大利亚政府为加强与太平洋邻国关系、遏制中国在该地区影响力的最新举措 [1] 条约签署背景与程序 - 条约原定于上个月澳大利亚总理访问巴新参加独立50周年纪念日时签署,但巴新内阁近日才达到批准条约的法定人数 [1] - 条约签署后仍需两国议会批准才能生效 [2] 巴新国内反应 - 巴新国内部分人士对该条约持保留态度,反对党领袖认为不能以牺牲宪法权威、公民法律保护或独立决策为代价 [2] - 巴新退役将领杰里·辛吉罗克认为该条约违反该国宪法,违背其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原则,并指出中国对巴新不是威胁或敌人 [2] 各方立场表述 - 巴新总理马拉佩表示该条约并非针对中国,而是对巴澳两国紧密联系的正式承认 [2] - 澳大利亚国防部官员在听证会上称无意遏制中国,也无意剥夺其建立符合自身利益军事力量的权利 [2] - 中国驻巴新大使杨晓光撰文指出岛国不应成为大国博弈的竞技场,任何国家不应将岛国当作自己的后院,不应搞零和博弈和排他性安排 [1][2]
印度开始不从俄罗斯进口石油,中国也有动作,俄罗斯的腰包紧张了
搜狐财经· 2025-10-08 01:35
大国博弈下的能源转向:印度被迫退却,中国稳坐钓鱼台 2025年8月初,一则看似不起眼的公告,却标志着全球能源版图的一次微妙重塑:印度国有炼油巨头 们,那个曾经每日吞噬高达180万桶俄罗斯原油的庞然大物,悄然中止了与莫斯科的新石油采购合同。 这个曾经占据俄罗斯海运石油出口量三分之一强的"最大买家",一夜之间调转了航向。 印度石油部长哈迪普·辛格·普里不得不亲自进行痛苦的成本核算:继续沉溺于俄油的折扣,其所能节省 的利润,将远远被美国加征的关税所吞噬。面对美国"不合作就加税"的最后通牒,掌握着全国超过60% 炼油产能的印度国有炼油企业,不得不集体踩下刹车。 就在几个月前,印度政府还沉浸在廉价俄油带来的红利中。得益于此,莫迪政府在2024财年节省了超过 250亿美元的能源开支,让印度经济引擎轰鸣。然而,特朗普政府的一纸关税威胁,犹如重锤般击碎了 这场"甜蜜交易"。美国宣布对印度价值200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精准打击了印度的纺织 与制药两大支柱产业。 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收入在2025年同比暴跌41%。其核心产品——乌拉尔原油,在2025年3月平均价 格仅为59美元/桶,4月更跌至54.8美元/桶,远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