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国博弈
icon
搜索文档
韩国造船业背水一战:美国施压,选择和中国断链难上加难
搜狐财经· 2025-07-16 13:15
全球造船业竞争格局 - 中国在全球造船业占据主导地位 2024年新船订单份额达74.7% 远超韩国的17% [3] - 中国在干货船领域具有绝对优势 几乎所有大宗货物运输都依赖中国造船业 [3] - 中国拥有成熟的造船技术 成本优势的劳动力和完善的工业配套设施 [6] 韩国造船业面临的挑战 - 韩国造船企业高度依赖中国的原材料与配件 包括高端船舶电子设备和合金材料 [4] - 若减少与中国合作 韩国将面临更高生产成本和更长交货周期 降低竞争力 [4] - 韩国在钢铁产量和电力供应方面无法与中国相提并论 [6] 中美在造船业的博弈 - 美国对中国造船企业加征高额港口停靠费 计划对港口设备征收100%关税 [3] - 美国要求韩国联合制衡中国造船业 但韩国难以轻松应对这一要求 [1] - 美国认为中国民用船舶制造可能威胁美国海军技术领先地位 [3] 韩国在两难中的处境 - 韩国造船业已深度融入中国供应链 贸然脱离将面临更困难竞争局面 [6] - 与中国合作帮助韩国降低成本 保持国际市场竞争力 [6] - 韩国需要平衡经济稳定与避免卷入政治纷争 [8][9]
不留手,特朗普重税落下,菲律宾终于意识到不对劲,替美国卖命不会有好下场
搜狐财经· 2025-07-16 12:35
美国对菲律宾加征关税 -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自2025年8月1日起对菲律宾产品征收20%关税 [1] - 菲律宾作为美国条约盟友签署《美菲共同防御条约》但未获得预期利益 [3] - 美国市场吸纳菲律宾近六分之一出口商品 农产品对美依赖度超60% [4] 菲律宾经济影响 - 菲律宾对美出口集中于电子代工、纺织服装等中低端产业 半导体组件占出口总额35%但利润率不足8% [4] - 20%关税将使菲律宾每出口100美元产品多支付3美元税费 对中小企业造成沉重打击 [4] - 2024年美国对菲律宾商品贸易逆差达49亿美元 较上年增长21.8% [4] 美菲关系变化 - 美国加征关税可能削弱菲律宾对美政治支持 迫使菲政府采取更多对冲策略 [6] - 菲律宾陷入两难境地:既依赖美国安全保障又面临关税带来的经济损失 [6] - 美国前官员质疑加征关税将损害美菲关系 影响美国在印太地区遏制中国能力 [6] 行业结构特点 - 菲律宾电子代工和纺织服装产业严重依赖美国市场 [4] - 半导体组件作为主要出口产品面临利润率低下问题 [4] - 农产品出口中香蕉、椰子油等品类对美国市场依赖度超过60% [4]
美要联韩遏华?李在明二选一,跟美国一起打压中方,被加征关税
搜狐财经· 2025-07-16 10:51
全球造船业格局 - 中国造船业占据全球新船产量53.1%份额 韩国仅占17% [3] - 中国企业制造全球80%干货船 控制95%集装箱运输市场 [3] - 美国计划设立"造船办公室"并通过税收优惠重振本国造船业 [3] 韩国经济与产业依赖 - 中国是韩国最大贸易伙伴 占其出口总额22.8% [4] - 韩国半导体 汽车等关键产业对中国依存度超过40% [4] - 韩国70%高纯镝依赖中国 对电动汽车电机和半导体生产至关重要 [9] 美国施压措施 - 美国威胁对韩国船只征收25%惩罚性关税 并收取150万美元"保护费" [1] - 美国要求韩国加大对美制造业投资 增加能源和农产品采购 [3] - 若实施"对等关税" 韩国汽车和机械出口将损失120亿美元 [11] 韩国企业潜在风险 - 配合美国切割中国供应链可能导致三星电子停产 现代汽车利润腰斩 [4] - 韩国企业断供美国汽车零部件或致通用 福特等生产线瘫痪 [11] 中韩经贸合作动态 - 中日韩重启经贸部长会议 聚焦新能源和半导体产业链合作 [9] - 中国推动RCEP市场机遇 中韩自贸协定升级 开放对韩出口通道 [9] - 中国对韩不锈钢产品反倾销税采取针对性措施 留有谈判空间 [9] 韩国政府应对策略 - 采取"双轨突围"战略 同时与中美日三国保持高层沟通 [6] - 公开美国施压内幕 向中国解释处境 对美国发动舆论攻势 [6][7] - 主张安全靠美国 经济靠中国 推行"实用外交"政策 [9]
徽商期货:黄金震荡偏强运行,中长期逢低做多为主
期货日报· 2025-07-15 08:54
美国关税政策 - 美国对14个国家预备征收新关税 同时将原定7月9日的关税缓征截止日期延长至8月1日 在此期间继续加征10%的"最低基准"关税 [2] - 特朗普威胁从8月1日起对欧盟和墨西哥分别征收30%关税 欧盟与墨西哥确认谈判仍在进行 市场不确定性增加 [2] - 关税政策反复导致经济贸易不确定性飙升 可能冲击企业经营活动 [4] 美联储政策动向 - 美联储6月会议纪要显示19位政策制定者中仅少数支持降息 多数担忧特朗普关税带来的通胀压力 [3]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维持"观望"态度 预计7月会议按兵不动 但内部分歧可能加大 [3] - 若美联储分歧加剧 美元指数下行压力增大 可能跌破前期低点 黄金上行动能增强 [3] 黄金市场走势 - 短期受美元走弱预期和避险需求支撑 黄金震荡偏强运行 [1] - 央行购金对金价形成长期支撑 中国央行连续19个月增持黄金 合计1016万盎司 6月小幅增加7万盎司至7390万盎司 [4] - 中长期大国博弈底层逻辑未变 全球货币泛滥和去美元化趋势将继续推高金价中枢 [1][4] 宏观经济背景 - 美国经济保持增长势头 失业率稳定在4.2%的历史低位 [3] - 特朗普关税政策可能抬高美国通胀水平 美联储降息可能刺激通胀进一步走高 [3] - 全球政治局势不稳定 央行调整黄金增持节奏以控制成本 [4]
收到美国加税通知,李在明态度变了!韩官员透露重要消息,美对华阴谋曝光
搜狐财经· 2025-07-14 22:17
美国对韩国加征关税 - 特朗普宣布自8月1日起对韩国输美产品征收25%关税 [1] - 加税理由是平衡贸易逆差,但实际目的是逼迫韩国企业增加对美投资和采购 [3] - 美国希望韩国在造船业等领域配合其遏制中国,削弱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竞争力 [3] 韩国经济影响 - 韩国主要产业如汽车、钢铁和半导体等对美出口将面临更大困境 [5] - 汽车、钢铁行业已出现对美出口下滑,加税将进一步加剧这一趋势 [5] - 韩国舆论对经济受拖累的担忧持续增加 [5] 韩国面临的选择 - 若顺从美国,可能缓解关税压力,但将严重损害中韩关系 [6] - 中国是韩国重要贸易伙伴,中韩经贸合作对韩国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6] - 若拒绝美国,韩国不仅要承受高额关税,还可能面临美国在其他方面的施压 [6] 美国战略考量 - 美国试图通过加税让韩国在中美之间选边站 [3] - 美国感受到中国在造船业市场份额增长的危机感,将韩国视为战略伙伴 [3] - 中国企业制造了全球超80%的干货船,2025年中国造船份额将达53.1% [5] 韩国应对策略 - 韩国在战时指挥权移交问题上态度积极,可能增加与美国谈判的筹码 [8] - 韩国政府希望推进战时作战指挥权移交议题 [8] - 美国对战时指挥权移交的态度并非那么消极 [8]
戏剧性的一幕发生,对美国马首是瞻的菲律宾,拿到的关税比谁都高
搜狐财经· 2025-07-13 13:44
美国对菲律宾加征关税 -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菲律宾等六国征收20%~30%新关税 其中菲律宾税率为20% 超过许多非美盟国标准 [1] - 特朗普最初对菲律宾征收17%关税 后直接提高至20% 并将其列入高税率国家名单 [7] - 加税政策可能促使菲律宾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墨西哥或印度 导致订单流失 [8] 菲律宾与美国的经济外交关系 - 菲律宾在政治上高度配合美国 包括增设美军基地至9个 参与四方经济框架和三方安全对话 [3] - 特朗普认为菲律宾在经济上未对美做出足够让步 存在贸易逆差和产业外移问题 [7] - 菲律宾频繁从美国购买军事装备 如二手"黑鹰"直升机和"海鹰"巡逻艇 但被质疑仅为美库存商品 [5] 全球产业链影响 - 菲律宾作为东南亚低成本制造基地 主要从事电子代工和纺织服装等替代性较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8] - 加税政策可能促使东盟国家重新考虑在南海问题等敏感议题上跟随美国的立场 [8][10] - 台湾地区被美国视为与中国博弈的筹码 未出现在此次加税名单中 [10] 美国外交逻辑 - 特朗普外交逻辑强调量化经济利益而非忠诚 要求"听话还得付钱" [7] - 加税是对听话但未在经济上付出足够代价国家的警示 旨在树立"美国优先"标杆 [7] - 关系亲近国家可能成为试探对象 菲律宾处境警示东盟重新审视战略方向 [10]
中国稀土新规,让西方炸锅?这招“软刀子”真的绝
搜狐财经· 2025-07-11 18:45
中国稀土出口管制政策 - 中国4月突然实施中重稀土出口许可证制度 导致5月稀土磁铁出口暴跌74% [1] - 政策设计以国家安全和国际防扩散为由 规避了世贸组织规则限制 [3] - 重点管制镝、铽等关键材料 这些材料对美国F-35战机和特斯拉至关重要 [3] 地缘政治博弈策略 - 实施差异化管制 给予欧盟绿色通道和美国车企半年临时许可 [1] - 许可证制度具有高度灵活性 可随时调整供应松紧度 [3] - 政策旨在分化欧美联盟 同时避免过度影响特斯拉等关键企业 [3] 全球供应链影响 - 中国控制全球90%以上稀土精炼产能 形成实质性供应链主导权 [3] - 美日澳紧急应对 五角大楼讨论"去中国化" 澳大利亚Lynas股价暴涨 [5] - 重建非中国供应链至少需要5年时间 短期内难以摆脱依赖 [5] 长期战略意图 - 通过稀土管制试探未来对生物医药、锂电池等领域的规则制定权 [5] - 建立个案审批模式 为半导体材料等更广泛领域的管制铺路 [5] - 旨在改变大国博弈规则 从军事对抗转向供应链控制能力较量 [5] 各国应对困境 - 美国陷入两难 既不能完全跟随管制 又难以承受谈判妥协 [7] - 欧盟推进《关键原材料法案》同时利用中国绿色通道 [7] - 日韩企业因过度依赖中国供应链而面临巨大压力 [7]
欧盟误判形势恐落个两头挨打的下场!
搜狐财经· 2025-07-11 18:10
中欧关系紧张 - 欧盟在中欧建交50周年之际突然对中国提出三项要求:切断与俄罗斯贸易、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取消稀土出口管制 [1][3] - 中俄贸易被欧盟视为对俄支持 但中国强调这是正常贸易且同时与乌克兰保持贸易关系 [3] - 欧盟指责中国"产能过剩"被解读为其产业竞争力下降引发的焦虑 全球视角下实际存在产能缺口 [3] - 稀土出口管制问题被中国否认存在刻意限制行为 [3] 欧盟战略困境 - 欧盟试图通过讨好美国先达成贸易协议 但被质疑缺乏独立性 需美国批准才能行动 [5] - 乌克兰配合欧盟行动 制裁五家中国公司并以间谍罪逮捕两名中国公民 [5] - 欧盟同时与中美俄三方角力 俄乌战争持续僵局 英法表态坚决支持乌克兰 [5] - 欧盟试图挑动中美争斗从中渔利 但美国在中国未获优势后可能转向收割欧盟 [7] 中欧经济竞争格局 - 中美贸易互补性较强 主要涉及农产品等 而中欧在中高端制造业领域竞争激烈 [7] - 中国在中高端制造业市场份额持续扩大 正蚕食欧盟传统优势领域 [7] - 欧盟面临脱钩困境 若无法实现实质性脱钩则难以持续对华施压 [7] - 中国对欧盟行为准备采取对等反制措施 欧盟经济面临严峻挑战 [7] 地缘政治博弈 - 欧盟战略摇摆暴露其缺乏独立外交实力 既想维持对美关系又想制衡中国 [5][7] - 俄乌战争可能被继续利用作为削弱欧盟的手段 加剧其战略困境 [7] - 大国博弈中欧盟定位模糊 若同时与中美交恶将面临更大压力 [7]
骇人听闻!3800吨! 外媒称,美国买家已经找到了绕过中国出口禁令的办法!
搜狐财经· 2025-07-10 13:29
稀土走私现状 - 美国海关披露在去年12月至今年4月期间通过第三国转运方式获取3834吨中国产氧化锑,几乎超过前三年的总和[1] - 中国境内企业与境外买家勾结,将受管制的锑矿伪装成普通铁矿、锌矿报关,先运往东南亚或拉美国家再辗转流入美国军工生产线[1] - 稀土走私采用跨国"合法伪装"方式,物流公司更换包装并贴上假标签如"铁矿石"、"锌精矿"或"艺术品",通过第三国"洗身份"后重新包装发往美国[3] - 一家中国广西化工企业在泰国的子公司在半年内向美国运送至少3366吨锑产品,同比激增27倍[3] 走私背后的驱动因素 - 自中国实施管制以来部分稀土元素价格飙升逾200%,达到每公斤3000美元的历史高位[4] - 限供导致全球稀土价格飙升,企业为利益铤而走险[5] 监管措施与成效 - 国家出口管制工作协调机制办公室在深圳召开专项行动会议,部署打击战略矿产走私,针对伪报瞒报、夹藏走私、"第三国"转口三大典型手法[8] - 香港海关截获一批伪装成普通医疗设备的25吨锑锭,走私分子使用铝箔屏蔽检测设备[8] - 海关引入更先进的穿透性检测技术,5月份之后美国通过非正常渠道获取中国稀有金属的情况得到有效遏制[8] - 新出台的《矿产资源法》显著加强了对矿产资源走私的刑事惩罚力度,最高可处十年有期徒刑[9] 行业警示与战略意义 - 美国分离和提纯技术比中国落后20年,但正加速追赶,中国优势稍纵即逝[11] - 稀土作为大国博弈的战略筹码,其价值不仅在于地壳中的丰度,更在于守护核心利益的决心[11]
《大国博弈》系列第八十七篇:特朗普为何加速推进232调查?
光大证券· 2025-07-09 22:12
232调查概述 - 232调查依据美国1962年《贸易扩展法》第232条款,商务部调查进口特定产品是否威胁国家安全,总统有权据此实施限制措施[4] - 调查一般需270天提交报告,总统90天决策,实际时长5 - 12个月不等,2017年以来8次调查中6次为9个月[4] - 2025年3 - 5月特朗普政府开启新一轮7项232调查,涉及铜、半导体等产品,2024年这些产品总进口额6582.8亿美元,占美国总进口规模20.2%[8] 关税情况 - 铜50%关税落地可能性大,不排除扩展至下游产品;药品200%关税可行性低,谈判意图强[3] - 假设对铜加征50%、药品加征200%、其他产品加征25%关税,将拉动美国进口关税税率上升16.9个百分点,自中国进口产品整体关税上升4.1个百分点,导致美国通胀上升1.08个百分点,约80%涨幅由药品关税贡献[15] 影响与目的 - 加拿大、爱尔兰等国对美出口敞口高,2024年7类产品合计占其对美出口总额比重超40%,美国可根据谈判进展决定调查结果公布时间和顺序[11] - 232调查本质成为美国贸易限制和胁迫手段,是贸易谈判筹码,并非针对中国,自中国进口份额仅2.3%[17] 调查结果 - 预计2025年下半年陆续公布,最快7 - 8月部分落地,此前未公布或因调查繁琐和作为谈判筹码需择机出台[18] 后续谈判 - 若“美X”双边谈判顺利,232关税限制措施大概率转为配额形式,取消概率不大[20] 风险提示 - 美国经济超预期下行、国际贸易冲突超预期、供应链重构进程超预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