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炼化一体化
icon
搜索文档
沙特阿美上调9月销往亚洲的轻质石油售价,油气ETF(159697)上涨近1%冲击4连涨
新浪财经· 2025-08-08 10:36
市场表现 - 国证石油天然气指数(399439)上涨0 69% 成分股洪田股份(603800)上涨5 18% 杰瑞股份(002353)上涨3 68% 新天绿能(600956)上涨2 82% 中泰股份(300435)上涨2 58% 水发燃气(603318)上涨2 04% [1] - 油气ETF(159697)上涨0 68% 冲击4连涨 [1] 原油价格动态 - 沙特将9月销往亚洲的阿拉伯轻质原油官方售价(OSP)较阿曼/迪拜均价升水3 20美元/桶 8月升水幅度为2 20美元/桶 [1] - 沙特将9月销往美国的阿拉伯轻质原油官方售价(OSP)较阿曼/迪拜均价升水4 2美元/桶 [1] - 沙特将9月销往西北欧的阿拉伯轻质原油官方售价(OSP)较阿曼/迪拜均价升水3 35美元/桶 [1] 行业转型趋势 - 我国成品油消费尤其是汽油、柴油消费量从23年达峰以来持续下滑 [2] - 新能源替代推进和降低碳排放落实导致传统燃料型炼油产品需求未来或将进一步下滑 [2] - 炼油行业整体由"燃料型"向"化工型"转变 化工轻油等轻质馏分消费增长最为迅速 [2] - 政府出台政策限制国内炼油产能增长 加速淘汰老旧落后小炼油装置 加快先进低排新产能替换周期 [2] 企业战略调整 - 炼油企业需要改变产品结构 提高乙丙烯等化工原料组分产率 减少碳排放并提升产品附加值 [2] - 构建完整炼化一体化产业链协同 实现炼油资源配置优化 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2] - 炼油龙头企业优势逐步显现 [2] 指数成分结构 - 国证石油天然气指数(399439)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5 78% 包括中国石化(600028)、中国石油(601857)、中国海油(600938)等 [3] - 油气ETF紧密跟踪国证石油天然气指数 反映沪深北交易所石油天然气产业相关上市公司证券价格变化 [2]
券商晨会精华 | 固态电池产业化拐点已至 把握设备行业投资机会
智通财经网· 2025-08-08 09:05
市场表现 - 沪指涨0.16%再创年内新高 深成指跌0.18% 创业板指跌0.68% [1] - 沪深两市成交额1.83万亿元 较上个交易日放量914亿元 [1] - 稀土永磁 半导体 物流 医疗器械板块涨幅居前 创新药 保险 铜箔 光伏板块跌幅居前 [1] 固态电池产业 - 固态电池凭借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优势进入产业化关键期 [2] - 政策支持 技术进步 下游需求共同推动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2] - 设备环节作为最重要上游将最先受益于行业发展 [2] 消费行业投资机会 - 户外运动服饰需求受生活方式转变及产品功能创新推动持续增长 [3] - 黄金珠宝品牌通过高端化产品和渠道创新切入一口价黄金品类提升竞争力 [3] - 服装细分行业龙头具有格局稳定和现金流充沛特征 [3] 制造业投资机会 - 具备全球化生产布局和效率领先的公司有望在贸易环境中提升份额 [3] 炼化产业升级 - 炼油企业需提高乙丙烯等化工原料产率以减少碳排放并提升产品附加值 [4] - 构建完整炼化一体化产业链可实现资源配置优化和生产效率提升 [4] - 建议关注具备完整一体化项目 规模优势及产品丰富的炼化龙头 [4]
长江能科过会,专注能源化工装备,为中国石油供应商
格隆汇· 2025-08-07 12:11
公司概况与上市进展 - 长江三星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交所上会获通过 保荐人及主承销商为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 - 公司注册地位于江苏省镇江市扬中市中电大道2号 实际控制人为刘建春 刘家诚父子 二人合计控制公司88.03%股份 [1] 主营业务与产品结构 - 主营业务涵盖能源化工专用设备设计 研发 制造和服务 主要产品包括电脱设备 分离设备 换热设备 [1] - 产品应用于油气工程 炼油化工 海洋工程等领域 核心客户包括中工国际 中国石油 中国石化 中国海油 中国化学 [1] - 电脱设备营收占比报告期内均超55% 其他能源化工设备营收占比均超22% 助剂及技术服务占比较低 [2] - 2024年电脱设备营收占比64.80% 金额20219.74万元 其他能源化工设备占比31.30% 金额9766.45万元 [4] 市场地位与行业前景 - 2021年至2023年电脱设备市场占有率均居国内第一 [2] - 石油炼制及石化设备市场规模从2018年4849亿元增长至2023年7151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8.08% 预计2028年达9792亿元 [1] - 2024年中国原油产量2.13亿吨 同比增长1.85% 天然气产量2464.51亿立方米 同比增长6.03% [1]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19亿元 3.48亿元 3.14亿元 净利润分别为4068万元 4085万元 4916万元 [4] - 综合毛利率分别为47.77% 32.36% 41.11% 波动受市场竞争 销售价格 原材料价格 产品结构等因素影响 [4] - 2024年资产总计5.88亿元 股东权益3.50亿元 每股净资产3.24元 资产负债率40.44% [5] 客户集中度与行业风险 - 报告期内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分别为86.93% 63.42% 85.62% 客户集中度高 [8] - 收入高度依赖油气工程和炼油化工领域 报告期内合计占比分别为99.82% 96.80% 98.75% [8] 募投计划 - 拟募资1.6亿元 投向年产1500吨重型特种材料设备及4500吨海陆油气工程装备项目(投资额10096.65万元)和研发中心建设(投资额7343.76万元) [9][10] 业绩预测 - 预计2025年1-6月营业收入1.26亿元 略有下滑 净利润1893.26万元 略有上升 [6] - 收入下滑因项目执行周期长未满足收入确认条件 净利润上升因高毛利率电脱设备占比提升 [6]
从炼油消费结构演变,揭示当前炼油行业发展与投资方向
国金证券· 2025-08-06 21:51
行业投资评级 - 建议关注具有完整炼化一体化项目、规模优势显著、炼化产品丰富的炼油化工龙头企业 [5] 核心观点 原油需求格局 - 原油下游应用覆盖燃料和化工领域,80%用于燃料,10%用于化工原料 [12] - 全球原油消费增长率与GDP增速高度相关,亚太地区2024年占比达38%且增长势头强劲 [1][28] - 中国原油消费量30年增长430%,但消费增速与GDP相关性弱于全球 [22][26] 炼油产品结构演变 - 全球炼油产品向中轻质组分转变,馏分燃料油超越汽油成为第一大产品 [2][30] - 美国汽油消费占比近50%,中国其他石油产品(含化工原料)占比升至首位 [31][40] - 印度馏分燃料油消费占比最高且结构稳定,连续20年炼厂开工率超100% [43][49] 炼厂产能与供需 - 全球炼厂产能过剩,2024年开工率79.9%(同比下滑),中国贡献全球新增产能的70% [3][49] - 2025年EIA/OPEC/IEA一致预测全球原油供给过剩,边际需求增量仅72-129万桶/日 [57][59][61] - 中国成品油消费2023年达峰后下滑,政策加速淘汰200万吨/年以下常减压装置 [52][56] 高频数据跟踪 - 美国上周(7.28-8.1)原油库存环比+1.8%,炼厂开工率95.4% [65][69] - 中国汽油库存环比-1.55%,石脑油产量同比+2.78% [77][80] 投资建议 - 重点布局炼化一体化龙头企业如中国石化、恒力石化等,适应"减油增化"转型趋势 [81]
中国银河证券:涤纶长丝产能趋于集中 行业自律激发周期弹性
智通财经网· 2025-08-01 14:16
行业概述 - 涤纶长丝是合成纤维重要品种之一 以PTA和MEG为原料缩聚而成 产业链上承石化下接纺服 2024年涤纶长丝50%用于服装用纺织品 31%用于装饰领域纺织品 19%用于产业用纺织品 [1] 供给分析 - 2024年行业CR4达60.2% 较2019年提升18.3个百分点 新增产能主要集中于龙头企业 [2] - 2023年为产能扩张高峰 2024年实际产能首度下降 未来供应增量将更有序 [2] - 龙头企业通过"炼化一体化"布局强化竞争优势 行业自律机制下供应格局有望优化 [2] 需求分析 - 25H1中国服装鞋帽纺织品类零售额同比增3.1% 纺织服装出口额同比增0.8% 整体需求平稳 [3] - 涤纶长丝出口占表观消费量10% 2017-2024年出口量CAGR达9.6% 25H1出口同比增10.8% [3] - 当前产业链库存处于低位 8月旺季启动后秋冬订单将带动备货需求 短期需求动能有望增强 [3] 成本结构 - PX进口依存度从2018年60.8%降至2024年20% PTA转为净出口 行业过剩致利润压缩 [4] - 25Q4全球石油累库预期限制油价上行空间 远期成本压力或减轻 [4] 盈利表现 - 2024年5月起龙头企业实施"限产保价"策略 涤纶长丝价差较2023年低谷已反弹 [5] - 25H1POY品种价差保持盈利韧性 行业自律机制有效修复利润 [5] 重点标的 - 建议关注新凤鸣(603225) 桐昆股份(601233) 恒逸石化(000703) [6]
丙烯供需概况
期货日报· 2025-07-14 00:06
全球丙烯行业概况 - 2017—2024年全球丙烯产能从1.25亿吨增长至1.77亿吨,年均增长率5.1%,产量从1.03亿吨上升至1.34亿吨,年均增长率3.9% [1] - 东北亚是全球第一大丙烯产地,产能占比51.5%,北美和西欧分别占比14.0%和9.0%,中东和东南亚分别占比7.4%和6.5% [1] - 东北亚产能增长主要受中国炼化一体化和丙烷脱氢装置投产推动 [1] - 北美丙烯产能扩张受益于页岩气革命带来的廉价丙烷供应,其衍生物成本优势显著,出口量持续增长 [1] - 中东丙烯产能增速因油田伴生丙烷增量放缓而显著下降 [1] 中国丙烯行业现状 - 2024年中国丙烯产能6973万吨、产量5341万吨,2014—2024年产能年均增长率12.8% [2] - 2014年前产能利用率超90%,2024年降至76.6%,反映供应增速超过需求增速 [2] - 蒸汽裂解制丙烯占比33.7%,丙烷脱氢(PDH)占比32.3%,催化裂化占比17.6%,煤/甲醇制丙烯占比16.4% [2] - 华东和华北是主要生产区域,产量占比分别为31.1%和20.3%,前五大省份(浙江、山东、广东、江苏、宁夏)产量合计占全国58.4% [3] - 行业集中度较高,前10/20/30家企业产能分别占比56.4%、73.4%、82.1%,民营企业占新增产能80% [3] 中国丙烯消费与需求 - 2024年中国丙烯表观消费量5536万吨,进口202万吨,出口7万吨,2014—2024年消费量年均增长9.9% [4] - 消费区域与生产分布一致,华东占比32.3%,华北20.1%,华南17.5%,西北17.3%,东北8.2% [4] - 聚丙烯仍是主要下游需求,2024年占比67.7%,但环氧丙烷(7.7%)、丙烯腈(6.6%)、丁辛醇(6.6%)占比提升 [5] - 2014—2024年聚丙烯产量年均增长9.3%,环氧丙烷9.5%,丙烯腈10.9%,酚酮15.0%(但年度波动显著) [5]
广东万亿石化产业再突破:一个全球首创项目激起“价值革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1 21:43
项目突破 - 东粤化学20万吨/年混合废塑料资源化综合利用示范性项目试产成功,工艺指标均达预期,全球首创连续化、规模化废塑料化学循环项目通过工业化验证[1] - 项目首创"一步法"工艺(CPDCC技术),将混合废塑料直接转化为液化塑料裂解气(LPCG)、塑料裂解轻油(PCLO)等高附加值产品,产品收率高达92%以上[9] - 项目攻克混合废塑料回收行业难题,自主研发全量废塑料分选技术、连续恒温差压输送进料系统等核心技术,产品收率较传统工艺提高至少40%[13] 行业转型 - 中国石化产业正经历从"炼油主导"向"化工新材料驱动"的转型,炼化一体化成为各省争夺产业高地的核心战略[3] - 新能源车渗透率加速导致炼厂面临油品产能过剩压力,需向化工品转型消化过剩产能[2] - 石化行业需合理控制基础产品新增产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产业集中度,推动炼化一体化,实现"减油增化"[11] 广东石化产业布局 - 广东提出到2025年石化产业规模超过2万亿元,打造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绿色石化产业集群[2][6] - 广东已形成"一带、两翼、五基地、多园区"战略布局,包括茂湛、广州、大亚湾、汕潮揭等石化基地[7] - 广东石化产业布局高度集中和集聚,"一体两翼"特征明显,历史包袱少,技术装备先进[13] 国际投资与技术 - 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是巴斯夫最大单笔投资项目,总投资额约100亿欧元[10] - 埃克森美孚在惠州大亚湾石化区投资约100亿美元建设乙烯项目[10] - 广东石化产业国际化基因显著,成为全球化工产业转移核心战场[10][13] 废塑料回收市场 - 全球每年产生超过3亿吨塑料垃圾,仅9%被回收,12%被焚烧,剩余79%进入自然环境[9] - 东粤化学项目无需对混合废塑料进行复杂分选,直接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工原料,降低分选成本[9] - 项目与下游企业形成隔墙供应关系,共享公共设施,降低运输成本,提高产业链效率[9]
丙烯:供应格局概览
国投期货· 2025-07-03 21:5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核心观点 报告对全球及中国丙烯行业进行分析,指出全球丙烯产能后续增速或放缓但规模仍上升,中国主导全球丙烯生产格局;中国丙烯产能扩张速度将下降,行业集中度上升,进口依存度和商品化率下滑 [1][9][17] 各部分总结 丙烯全球产能区域分布情况 - 2024年丙烯生产集中在东北亚、北美、西欧,东北亚是最大生产区域,产能占比48.1%,其中中国占比39.4%;北美是重要产区且多用于出口;西欧产能占比9%,为净进口地区且净进口量缓慢增长;中东、东南亚产能占比分别为7.4%、6.5% [1] - 2020 - 2024年全球丙烯产能复合增速为5.9%,2025 - 2027年计划新增超1400万吨/年,到2030年预计增至1.96亿吨,增量集中在东北亚、北美、东南亚 [1] 全球丙烯主要生产企业 头部企业 - 中国石化产能约1300万吨/年,占全球7.6%,以石脑油裂解为主,近年加速布局PDH,国内消费占比超50%,通过东南亚出口巩固区域优势 [4] - 中国石油产能约676万吨/年,占全球4.0%,产业布局东北与西北主导、华东补充,85%产能来自石脑油裂解,竞争力取决于高端产品研发等方面 [4] - 利安德巴塞尔产能约500万吨/年,全球第三,产能分布于北美、欧洲、亚洲,丙烯用于高端衍生品生产,附加值高15% - 20% [5] - 沙特阿美产能约480万吨/年,全球第四,依托资源成本低,产品出口为主,占全球出口量12%,计划2026年新增产能100万吨/年 [5] 区域龙头 - INEOS产能约380万吨/年,欧洲最大,以蒸汽裂解为主,欧洲产能供应本地,通过美国工厂辐射北美 [6] - 巴斯夫产能约300万吨/年,全球第五,2024年投产欧洲首套生物基丙烯装置,目标2030年生物基原料占比达15% [6] - 埃克森美孚产能约280万吨/年,全球第六,产能分布在美国、新加坡、中国 [6] 亚洲新兴力量 - 中景石化产能280万吨/年,全球单厂最大,采用PDH工艺,定位国内PP粉料市场,出口越南、印尼 [8] - 万华化学产能约180万吨/年,全球前十,丙烯用于POE、MDI等高端产品生产 [8] 中国丙烯产能发展情况 结构性过剩问题凸现,产能扩张速度或下降 - 过去五年中国丙烯产能年复合增速14.34%,2025 - 2030年预计新增2215万吨/年,年复合增速5.29%,增速下滑 [9] 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带来行业集中度上升 - 2024年中国丙烯生产企业189家,年产能超百万吨企业13家,占比6.88%,CR10企业产能占比22.77%,未来行业延续多元化、一体化及规模化发展 [11] 工艺路线竞争和区域发展概况 - 国内丙烯生产工艺多样,丙烷脱氢发展迅速冲击石脑油裂解市场份额,PDH装置产能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西北以CTO装置为主,华东沿海以MTO装置为主 [13] - 2020 - 2024年华东地区产能增长856万吨,年均复合增速14%,2024年占全国29%;山东产能增长781万吨,年均复合增速21%,2024年占全国21%,未来扩产以PDH为主 [15] 丙烯进口依存度以及商品化率不断下滑 - 中国丙烯进口依存度自2014年的14.1%降至2024年的3.3%,预计将进一步降低 [17] - 2025年中国丙烯商品量预计降至790万吨,商品化率预计跌至13.3% [17]
每周股票复盘:东方盛虹(000301)2024年出现大额亏损,利润总额-37.14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6-29 04:55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27日收盘,东方盛虹报收于8.3元,较上周的8.16元上涨1.72% [1] - 本周最高价8.49元(6月25日),最低价8.04元(6月23日) [1] - 当前总市值548.73亿元,在炼化及贸易板块市值排名5/31,两市A股市值排名251/5151 [1] 信用评级 - 联合资信评估维持公司主体长期信用等级为AA+,维持"盛虹转债"信用等级为AA+,评级展望为稳定 [2][4] 业务布局 - 形成"原油-芳烃、烯烃-PTA、乙二醇-聚酯新材料"全产业链布局 [2][4] - 产能规模大,产业链完整度高,产品多元化和差异化优势明显 [2] - 业务覆盖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具有显著区位优势 [2] 财务表现 - 2024年利润总额-37.14亿元,净利润-22.84亿元 [2][4] - 炼化一体化项目对经营现金流形成正向效应 [2] - 债务负担重,短期债务上升快,财务费用支出大 [2] - 在建项目待投资金额较大,短期内降杠杆难度大 [2] 研发能力 - 通过科技创新在产品、工艺、装备等方面取得丰富科研成果 [2] - 拥有640项专利 [2] 债务履约 - 过往债务履约情况良好,未发现逾期或违约记录 [2]
东营市将推动石化产业向炼化一体化、绿色低碳化、产品高端化发展
齐鲁晚报网· 2025-06-25 23:12
东营市石化产业现状 - 东营市是全国最大石油化工基地 炼化企业数量、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和石化产业规模均居全国地级市首位 [1] - 现有规模以上石化企业304家 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的27% [1] - 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6830万吨 占全省产能的37.2% 全国的7.1% [1] - 2024年有10家炼化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强 11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数量均居全省第1位 [1] 产业链发展情况 - 炼化企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 除汽柴油产品外 还生产丙烯、苯、PX等基础化工原料及聚碳酸酯(PC)、ABS、聚苯乙烯、锂电材料等化工新材料产品 [1] - 利华益集团形成包括PC、ABS、PS、ASA四条全产业链在内的九条产业链 是全省丙烯产业链链主企业 [1] - 富海集团打造全省唯一"原油-石脑油-PX-PTA"产业链 是全省芳烃产业链链主企业 [1] 未来发展计划 - 紧盯全球石化行业发展趋势 全面融入全省石化产业布局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延伸产业链条、做好要素保障 [2] - 向炼化一体化、绿色低碳化、产品高端化发展 [2] - 加快推进PX上下游配套、中国中化山东化工原料基地两个重大项目 [2] - 推动鸿丰、玖德、亚通等石化项目获批建设 打造万亿级高端化工产业集群 [2] - 深化"链长制" 推动基础炼化向化工新材料和高端化学品转型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