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研

搜索文档
与徕卡分手?小米称是“胡说”
观察者网· 2025-07-07 18:18
小米与徕卡合作传闻 - 小米公关总经理王化否认"小米与徕卡即将终止合作"的传闻 称2023年就有类似传言且已否认过 最新报道是"胡说" [1] - 2022年5月23日小米与徕卡宣布达成移动影像领域战略合作 同年7月推出首款联合研发的小米12S系列 [6] 水印变更事件 - 2024年5月小米手机系统升级后相机标准水印中不再显示"LEICA"字样 引发合作问题猜测 [4] - 小米相机部产品经理解释称这是遵循徕卡全球统一视觉标准更新 以Xiaomi15 Ultra为例 其水印设计严格按徕卡最新规范 [4] 行业趋势与竞争 - 国产手机品牌纷纷推出自研影像品牌 如华为XMAGE和vivo蓝图 成为旗舰影像普遍选择 而小米接棒徕卡后未发布自研影像品牌 [4] - 爆料称每部手机徕卡授权费可能达3-5美元 降低授权费可帮助小米降低生产成本 增强红米和POCO系列在价格敏感市场的优势 [6] 芯片技术发展 - 高通下一代旗舰芯片骁龙8 Elite 2预计2024年9月发布 基于台积电第三代3nm N3P工艺 采用第二代自研Oryon CPU架构 [7] - 传闻称小米可能专注于为下一代骁龙8 Elite 2设备开发自主相机技术 [6] 徕卡在华合作 - 除小米外 徕卡还与Insta360影石 海信 华为等中国品牌有过合作 [8]
电厂 | 赵长江执掌腾势4年:打造爆款车型腾势D9,积累35万用户
新浪财经· 2025-07-04 22:23
人事变动 - 腾势销售事业部总经理赵长江与腾势方程豹直营事业部总经理李慧进行岗位对调,基于比亚迪内部轮岗制度 [1] - 赵长江2009年加入比亚迪,2021年起全面负责腾势品牌运营,主导高端化转型 [1] - 李慧2004年加入比亚迪,曾负责比亚迪轨道业务,2024年5月担任腾势方程豹直营事业部总经理 [1] 品牌发展 - 腾势品牌2022年启动战略焕新,锚定三大发展阶段:充分准备打开局面、资源整合扩大战果、创新引领全球发展 [2] - 腾势D9上市5个月月销量突破6000辆,7个月突破1万辆,2023-2024年连续蝉联中国MPV全市场年销量冠军 [5] - 腾势D9在40万-60万元区间稳居中国品牌销量第一,40万元以上车型占比超50%,2025年前5个月MPV市场销量总冠军 [5] - 腾势N9上市3个月达成月均销量4000辆,成为第三款成功的"9"系产品 [5] - 腾势品牌连续3个月月销突破1.5万台,平均售价38.1万元,累计用户超35万 [5] 全球市场 - 腾势D9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等亚太国家连续成为豪华MPV销量榜首 [7] - 腾势Z9 GT在意大利米兰发布,宣布进入欧洲市场,计划未来两年进入数十个欧洲国家 [7] - 比亚迪匈牙利工厂预计2025年10月投产,年产能35万辆,土耳其工厂计划2026年3月运营,年产能15万辆 [7] 技术研发 - 腾势D9核心部件国产化率达91%,永磁同步电机采用自研"方磁"技术,效率突破98% [7] - 腾势D9开创"中国智造+合资标准"模式,整合奔驰MBUX 4.0与比亚迪DiPilot 4.0系统 [8] - 腾势N9搭载易三方技术平台、2.0T超级混动系统、云辇-A双腔空气悬架等全栈自研技术 [8] - 腾势Z概念跑车搭载云辇-M智能磁流变车身控制系统和全栈自研线控转向系统 [10] 未来规划 - 腾势即将推出全新车型N8L,目标迈入月销2-3万台增长阶段 [10]
某新势力世界模型负责人休假。。。
自动驾驶之心· 2025-07-04 18:27
自动驾驶行业人才流动现象 - 某新势力智驾核心团队不稳定,端到端负责人已离职,世界模型负责人带病休假,仅量产部门负责人仍在岗 [5] - 智驾一号位对新模型量产持乐观态度,认为将取得断代式领先,但端到端和世界模型技术核心人物动荡可能影响研发 [5] - 行业普遍存在人才高频流动现象,阶段性表现突出的公司往往面临更严重的人才流失 [6] 新势力技术路线与人才策略 - 公司倾向于根据技术迭代更换团队,例如从无图城区转向端到端时更换一批人员,再转向VLA时又更换一批 [9] - 人才被视作短期资源,项目完成后价值周期缩短,导致员工缺乏安全感并加速跳槽 [10] - 部分技术大牛选择离职创业,因资本追捧且希望掌握自身发展主导权 [10] 行业案例与影响 - 另一家新势力曾聚集大量顶尖人才,但近年核心人员持续流失,包括智驾一号位,现有领导者多依赖资历晋升,技术表现下滑 [7] - 公司管理层未积极解决人才动荡问题,可能认为技术路线变更需匹配人员调整 [8] 自动驾驶技术社区与资源 - 存在近4000人规模的行业交流社区,覆盖300+企业与科研机构,提供30+技术栈学习路线 [14] - 社区内容涵盖感知、定位、规划控制等领域技术方案,并整合行业动态与招聘信息 [14] - 提供端到端自动驾驶、大模型、VLA等专业课程,涉及多个前沿技术方向 [15]
AI 编程十字路口:为什么说 Copilot 模式是创业陷阱?
机器之心· 2025-07-03 16:01
行业现状与公司定位 - 当前AI编程赛道普遍聚焦于提升程序员效率的"副驾驶"模式,如GitHub Copilot等产品[2] - 蔻町智能选择差异化路径,定位为端到端软件生成平台,直接解决"不写代码"问题[2][11] - 公司将AI编程划分为L1-L5五个阶段,主流产品处于L2阶段,而AutoCoder直接瞄准L3级能力[13][14] 技术架构创新 - 认为Transformer架构仍处"婴幼儿期",现有模型存在知识压缩效率低和黑盒问题[5] - 自研基座模型采用PLE架构,相比MoE/MMoE实现任务共性与个性的精细化提取[6] - AIGCoder模型通过解耦专家模块和定制化门控,训练效率比基线提升1.3倍[7][8] 市场竞争策略 - 反对"避开大厂赛道"论调,主张通过解决更复杂问题建立护城河[10][11] - 认为L2级Copilot产品是"低垂果实",大厂在IDE整合方面具有天然优势[15] - 端到端生成技术可规避与大厂在L2赛道的直接竞争[12][14] 市场机会判断 - 预测个性化应用市场将爆发,新增需求规模将数倍于存量替代[17][18] - 类比滴滴/美团案例,认为技术突破将释放被压抑的中小企业数字化需求[18] - 海外同类产品访问量已达GitHub的1/10,验证增量市场潜力[19] 产品定位与特性 - AutoCoder是全球首款前后端一体化软件生成平台,可同步输出前端+数据库+后端[19] - 目标用户包括非技术背景的小企业主和初创团队,降低开发门槛[19] - 采用"生成替代调试"理念,通过零边际成本实现快速迭代[20]
零跑汽车开启“越来越好”之路 6月及上半年稳居新势力销冠
财经网· 2025-07-03 14:37
销量表现 - 6月交付48006台,同比增长超138% [1] - 1-6月累计交付221664台,连续4个月位居新势力销量榜首 [1][9] - 累计交付超80万台,有望成为第二家迈入"百万俱乐部"的新势力企业 [9] - 1-5月海外销量超17200台,位居中国新势力品牌出口冠军 [13] 产品布局 - 2026款C16于6月18日上市并开启交付,定位15万-20万元六座新能源SUV,细分市场占有率70% [13][16] - 6月29日全新智能纯电轿车B01开启预售 [13] - B10车型将激光雷达版本下放至12万元价格区间,低于行业均价 [17] - 欧洲市场主销T03和C10,T03以82欧元/公里续航成本成为欧洲"里程性价比冠军" [14] 技术优势 - 全域自研核心零部件占整车成本65%以上 [17] - 同一系列零部件共享率达85% [17] - 采用LEAP 3.5架构提升智能化水平和开发效率 [17] 战略合作 - 与Stellantis集团成立合资公司零跑国际,涉及渠道网络、售后服务、金融等全方位合作 [13] - Stellantis集团投资15亿欧元,为首家与跨国巨头合作落地的中国新势力 [13] 市场定位 - 聚焦10万-20万元大众化新能源消费区间,形成差异化竞争 [15][17] - C16成为20万内中大型SUV及6座SUV双料销量冠军,NPS高居榜首 [16] - 东北证券预计B系列及后续D/A系列将推动销量新高 [5] - 里昂证券预测公司将成为2025年中国市场份额增长主要贡献者 [5] 行业地位 - 从新势力第二梯队"逆袭"为领跑者 [15] - 1-6月交付量领先理想、小鹏等竞争对手 [10] - 在英、德、西班牙等10国位居新势力销冠 [13]
蔚来的硬寨,李斌的呆仗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7-02 13:50
销量表现 - 6月公司三品牌总计交付新车24,925台,同比增长17.5% [3] - 二季度整体交付72,056台新车,环比一季度大增71.2%,创历史第二好成绩 [3] - 蔚来主品牌6月交付14,593台,乐道品牌交付6,400台创年内新高,firefly萤火虫品牌交付3,932台同样创年内最佳 [7] - 累计交付新车785,714台,其中蔚来品牌725,248台,乐道品牌52,623台,firefly萤火虫品牌7,843台 [7] 技术研发突破 - "蔚来世界模型 NWM"推送至ET9、新ES6等车型,标志自研5纳米智驾芯片神玑NX9031达到设计目标 [9][10] - 神玑NX9031是图像效果最好的智驾芯片,功能安全达最高等级,功耗水平出色,可带来单车成本1万元优化 [12] - 自研全域操作系统天枢SkyOS实现系统启动时间大幅提升,语音响应延迟低于0.5秒,支持持续OTA [38] - 自研世界模型系统NWM基于Transformer架构,实现语义级理解复杂场景,运行于神玑芯片形成端到端闭环 [41][42] 组织与经营变革 - 引入CBU(基本经营单元)机制,将车型、门店等纳入独立经营单元,强调ROI导向和责权利对等 [23][24][26] - 构建横向"车型产品线"组织,横跨设计、研发、交付等五大环节,统筹全生命周期经营指标 [26][27] - 推行"一个账本"机制,统一核算研发、销售、服务等投入产出,转向精细运营 [27] 销售网络与市场策略 - 乐道品牌6月交付6,400台创年内新高,累计交付超52,000台,稳居细分市场前三 [30] - 推动销售与交付团队一体化,拓展三四线城市换电覆盖和销售渠道 [30] - 换电站选址纳入ROI模型核算,目前乐道可用换电站超2000座,60%用户将换电作为首要决策点 [31][33] - "换电县县通"已在6个省级行政区实现,围绕换电站试点下沉市场销售转化 [33] 研发投入与长期战略 - 自2014年成立以来累计研发投入超600亿元,2022年起每季度研发投入维持在30亿元左右 [20] - 全球申请中及已授权专利总数超过10,000项 [20] - 天枢SkyOS与神玑芯片深度适配,构建"软硬一体"能力闭环,提升NOP+系统稳定性 [39][40]
金龙指数“新贵”诞生,小马智行交出新的“中国方案”
美股研究社· 2025-06-30 20:54
核心观点 -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大涨3.3%,小马智行股价飙升16.73%,领跑指数,因其被纳入指数成分股[1] - 小马智行从IPO到纳入指数仅用7个月,刷新中概股最快纪录,反映全球资本对中国硬科技路线的价值重估[1] - 随着特斯拉FSD遇阻、Waymo商业化迟滞,资本市场转向中国自动驾驶军团,指数基金被动配置预计带来数亿美元增量资金[1] 金龙指数"新贵"的含金量 - 小马智行入选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标志着自动驾驶技术跻身中国科技出海核心阵营[3] - 小马智行是国内首个在四大一线城市获全无人Robotaxi运营许可的企业,全球自动驾驶路测里程累计超4500万公里,全无人驾驶路测里程突破800万公里[3] - 小马智行全栈自研能力突出,拥有数据闭环工具链"苍穹",整合车云协同大数据平台与云端大规模仿真平台[3] 商业化信心与成本突破 - 小马智行第七代自动驾驶系统通过100%车规级零部件设计,硬件成本较前代骤降70%,车载计算单元成本削减80%,激光雷达成本降低68%[4] - 单辆Robotaxi改造成本控制在3万美元以内,逼近传统网约车盈亏平衡线,远低于Waymo的15万至20万美元[4][5] - 2024年Robotaxi收入同比激增200%,注册用户增长超20%,车队规模突破千台时将实现动态平衡[5] 技术普惠化的"中国方案" - 小马智行与丰田、北汽深度绑定,联合开发第七代Robotaxi量产车型,2025年下半年投放千台车队,覆盖高频出行场景[7] - 第七代车型形成三大核心优势:100%车规级量产、自动驾驶套件成本大幅下降、多车型快速适配能力[7] - 硬件成本控制在20万元区间,较国际竞品明显更低,研发-量产全闭环体系设计寿命达10年/60万公里[7] 全球化征程与出海战略 - 中国Robotaxi企业在中东开辟第二战场,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百度等加速海外布局[11] - 中东政策空间广阔,地理条件理想,资本扶持力度大,如小马智行获沙特新未来城1亿美元投资[11][12] - 全球Robotaxi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达64.1%,中东以83%增速领跑,中国企业出海节奏与区域增长极高度契合[12] 运营竞争力与市场表现 - 悉尼Robotaxi服务用户复购率达73%,夜间订单占比突破40%,显著超越Waymo One的55%日间复购率[8] - 小马智行逆势获得北上广深全无人驾驶许可,技术路线合规性优势明显[8] - 2026年澳新市场计划新增1000辆全无人Robotaxi,单车辆日均运营时长超16小时,日均营收约1800元人民币[13]
游戏板块收盘领涨超5%,6月版号创22年以来单月新高,机构表示游戏增长逻辑夯实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30 17:33
游戏版号发放 - 6月国产游戏版号发放147个 进口游戏版号11个 数量创今年新高 [1] - 覆盖腾讯《穿越火线:虹》、网易《无主星渊》、金山世游《鸭杀》等重点厂商产品 [1] - 2025年上半年国产游戏版号累计达757个 延续常态化发放节奏 [1] 新游上线动态 - 腾讯《异人之下》开启限量删档测试 结合漫改IP与动作玩法 [1] - 完美世界《异环》与网易《遗忘之海》6月27日启动测试 分别主打开放世界和叙事驱动 [1] - 三七互娱《斗罗大陆:猎魂世界》7月11日全平台公测 延续IP改编优势 [1] 行业数据表现 - 2025年5月游戏市场总收入280.51亿元 同比增长9.86% [2] - 电竞游戏销售收入145.23亿元 同比增幅28.22% [2] - 自研游戏海外收入15.77亿元 连续三个月环比增长 [2] 行业增长动力 - 电竞生态完善与出海产品迭代(如《Kingshot》)推动结构性增长 [2] - 版号持续发放夯实游戏板块永续增长逻辑 [2]
互联网云厂重视ASIC自研芯片投入,AI算力高景气度延续
2025-06-30 09:02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光模块、通信、数据中心交换机、物联网控制器、服务器、通信设备及技术 - **公司**:旭创、新易盛、索尔思、联特科技、剑桥科技、华工科技、光迅科技、泰胜光博创、亨通光电、爱康得、天孚通信、源杰、长光华星、沃尔罗兰财、神宇、赵龙瑞可达、Credo、锐捷网络、星网锐捷、新网锐捷、悦己网络、英维克、远通、烽火通信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光模块市场发展乐观**:预计 2026 年 800G 光模块需求量从 3500 万只增至 4000 万只,1.6T 光模块从 500 万支增至 600 - 800 万支,增长源于 CSB 厂商架构变化和市场需求增加,如谷歌与 OpenAI 合作或带动需求上涨[1][4] - **头部公司表现优异**:旭创 2024 年排名第一,新易盛升至第三且份额提升,与 Meta、亚马逊等合作紧密并拓展英伟达份额;预计 2025 年龙头公司收入 360 - 370 亿人民币,2026 年达 440 - 450 亿人民币,净利润率提升潜力大[1][5] - **二线公司有机会**:索尔思、联特科技和剑桥科技有望分享市场份额,索尔思获上百万只 800G 订单可提高盈利能力;国内互联网音响投入增加,华工科技和光迅科技等国内龙头企业 2025 年下半年业绩预计强劲[6][7] - **跳线市场潜力大**:800G 光模块约 2000 万支用于跳线,考虑价格因素市场空间达数百亿人民币,泰胜光博创、亨通光电、爱康得等厂商有望受益[9] - **天孚通信前景乐观**:作为无源器件龙头,有源器件业务受英伟达 B 系列产品影响 1.6T 未放量,但后续英伟达 1.6T 产品放量市场空间大,预计 2025 年市值达 700 多亿元[3][11] - **Meta 新架构推动 CSP 发展**:Meta 新架构 MTIA 增加对 OSFP 800G 光模块及铜连接 DAC 线需求,催化 Meta 及其他互联网巨头对相关组件需求增长,推动 CSP 领域发展[3][13] - **铜连接景气度良好**:铜连接在数据中心互联中重要,沃尔罗兰财、神宇、赵龙瑞可达等核心铜缆制造商值得关注;Credo 营收同比增长 126%,计划下一财年资本支出加倍[14] - **数据中心交换机公司有机会**:锐捷网络和星网锐捷可能因国内互联网云场加大投入迎来新发展机会,新网锐捷下半年业绩预期好[15][16] - **通信行业表现良好**:2025 年第二季度光模块、铜连接和交换机等产品业绩预期不错,英维克服务器、远通物联网控制器、烽火通信利润预计较好,7 月行情将持续演绎[17][18] - **关注通信设备及技术**:光模块及其配套器件、铜连接、交换机、液冷技术、AI 应用、IDC 算力租赁等是未来通信设备及技术重要方向[19]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近期光模块行业在 6 月份通信行业中排名第一,头部公司如旭创、新易盛、太辰光和博创涨幅达百分之四五十,受互联网云场对 ASEC 重视及 AI 景气度提升推动[2] - 激光芯片特别是 CW 光源制造商如源杰、长光华星等公司将逐步受益于光模块高端产品需求量增加和光渗透率提升带来的市场机会[12]
科技巨头"去英伟达化"面临现实考验,微软AI芯片推迟至2026年量产
华尔街见闻· 2025-06-27 21:55
微软自研AI芯片进展 - 微软Maia 100芯片设计周期远超预期 性能难以与英伟达同类产品竞争 目前仅用于内部测试 [1] - Maia 100开发始于2019年 原始设计目标为解决图像处理问题 架构无法满足当前生成式AI需求 导致"生不逢时" [2] - 微软下一代Braga芯片面临至少6个月延迟 量产从2025年推迟至2026年 预计性能将远低于英伟达2024年Blackwell芯片 [3] - 微软已取消开发AI训练芯片计划 当前所有芯片重点聚焦推理应用 [3] - 公司计划2025-2027年部署三款继任芯片 代号分别为Braga、Braga-R和Xylia [2] 谷歌自研芯片挑战 - 谷歌与联发科合作开发下一代TPU时 负责关键网络技术的联发科核心团队转投英伟达 [1][4] - 联发科团队原负责TPU多芯片协同工作技术 其流失直接影响项目进展 [4] 英伟达市场地位 - 科技巨头自研芯片遇阻进一步巩固英伟达在AI硬件领域绝对领先地位 [1] - 英伟达总裁黄仁勋公开质疑客户自研芯片计划 称"专用集成电路不如能买到的芯片好" [4] - 英伟达通过旗舰AI系统GB200设定行为目标 采取主动防御策略提高市场领导地位 [4] 行业技术趋势 - 大型科技公司自研AI芯片面临严峻技术挑战和人才流失问题 [1][4] - 尽管自研芯片是降低成本必经之路 但开发过程中的短期绩效差距使英伟达短期内仍将保持重要客户依赖 [1] - 生成式AI技术快速发展导致部分芯片设计尚未量产即面临过时风险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