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重构
icon
搜索文档
鸿蒙电脑下了“双黄蛋” 将如何“给世界多一个选择”?
广州日报· 2025-05-20 00:14
折叠屏形态有新意惊喜之外还看"内核" 一场发布会,鸿蒙电脑诞下"双黄蛋",其战略意义更大于现实意义。 从内核到应用层实现全栈自研,鸿蒙电脑的登场不仅标志着国产操作系统在PC领 域"破局",更意味着全球操作系统的"生态重构"。 5月19日,备受关注的nova 14系列及鸿蒙电脑新品发布会正式举办。华为连发两款鸿蒙电脑新品,其中还包括全球首款鸿蒙折叠电脑华为MateBook Fold 非凡大师,成为迄今为止全球最轻薄、全球最大商用折叠屏电脑,这种创新形态的新品瞬间成为全场焦点。"多年来,在电脑操作系统领域,Windows和 macOS形成了强大的壁垒,但是我们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情,鸿蒙电脑给世界多一个选择!"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这么说道。 余承东称,Windows和MacOS盘踞电脑操作系统多年,国产软件生态起步晚,基础弱,但华为坚持做困难而正确的事,推进软硬端云融合,探索电脑新体 验。如今鸿蒙电脑正式登场,实现从内核到应用生态全链路自主可控。余承东也坦言鸿蒙电脑刚起步,需要不断成长,他也呼吁开发者携手共建共享鸿蒙 世界,一起用代码改写未来中国电脑产业未来。 但是,鸿蒙生态的构建并不能一蹴而就,鸿蒙 ...
下半年开始前,你得看懂关税战背后隐藏的残酷真相
创业家· 2025-05-19 18:01
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变化 - 当前时代面临变数叠加 特朗普在4月2日发起全球关税战 对象不仅针对中国 而是全球范围[2] - 达里欧指出未来将与二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完全不同 原有以美国为主导的联合国 WTO体系正在被破坏[3] - 金德尔伯格定义的"美国霸权稳定期"结构正在瓦解 全球化共识时代已结束[4] - 中国过去对外接受美国领导地位 对内聚焦经济增长的发展前提已被打破[5] 全球化新形态 - 世界从平坦状态断裂为多个"岛屿" 中美成为最大两个经济体岛屿[7] - 全球化形成的资金 人员 技术要素流动无法被完全切断 形成链状连接结构[7] - 各经济体间高度互联 任一主要经济体的波动都将产生全球性影响[7] 2025年商业环境趋势 - 全球贸易战将持续升级 资本态度从狂热转向理性[10] - AI技术正在重构商业底层逻辑 带来行业颠覆性变革[10] - 当前阶段被视为破局者的黄金时代 存在大量新兴机遇[11] 商业活动信息 - 2025黑马年中精选大课将于6月6日-8日在上海举办 聚焦AI创业与行业变革[8][13] - 活动汇聚香帅 卫哲 江南春等各领域专家 提供创业者资源对接平台[8][12] - 活动定位为创始人交流场景 强调把握2025年商业方向的重要性[12]
兴证张忆东:增量资金的影响下 港股投资“A股化”或将是趋势
智通财经网· 2025-05-19 16:20
港股市场展望 - 2025年下半年港股将震荡向上,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中国经济消化关税影响前维持"底部抬升的大箱体震荡",第二阶段政策效果显现后迎来基本面与风险偏好双改善 [1][7] - 港股投资"A股化"趋势明显,增量资金推动下主题投资、新股炒作等A股策略向港股蔓延,成交活跃度提升 [7][8] - 科技与新消费是成长主线,2025年4-9月限售股解禁高峰期中真成长股的调整是买入机会 [1][8] 国际秩序重构影响 - 当前国际秩序进入动荡期,黄金、军工、数字资产成为战略性配置资产 [2][9] - 科技创新是构建全球经济新秩序的关键,国别资产再平衡背景下中国资产迎来重估机遇 [2] - 上世纪70年代类比显示,秩序动荡期黄金牛市、美元贬值、美欧股市滞胀而日本股市表现突出 [2] 美国经济与股市 - 2025年二三季度美国经济或开启下行周期,通胀粘性叠加"对等关税"政策阻碍通胀下行 [3] - 美债利率难大幅下降,美联储在控通胀与支持增长间取舍导致降息态度比市场预期更谨慎 [3] - 美股下半年或面临估值与盈利双杀,资金将流向与美股低相关度优质资产 [3] 中国资本市场机遇 - 国际环境"东稳西荡"下中国股市受益,国内外投资者信心震荡改善 [4] - 科技与新消费是结构性亮点:服务消费、AI消费潜力大,机器人、六代机、创新药等科技领域展示综合竞争力 [5] - 港股迎来优质企业上市潮,科技与消费公司性价比高吸引全球资金 [6] 投资策略 - 攻守兼备组合:"军工+科技+新消费+新股"为矛,"黄金+红利"为盾 [8][9][11] - 科技投资聚焦AI应用、智能驾驶、机器人、创新药;新消费关注潮玩、黄金珠宝、户外、美护等细分领域 [8] - 新股/次新股机会集中在赴港上市的科技、消费及先进制造企业 [10]
基础化工行业投资策略周报:拜耳或推动孟山都破产,纺服抢出口拉动涤纶放量-20250519
广发证券· 2025-05-19 15:12
报告核心观点 - 5月12 - 16日SW基础化工板块上涨1.82%,跑赢万得全A指数1.10pct,化工子行业多数上涨,锦纶、粘胶及涤纶表现较好 [6][13][22] - 2025年全球降息潮开启,国内稳增长政策从地产、消费、广义社融三维度加码,需求拐点或向上 [13] - 建议关注周期、成长、主题三类投资方向,周期包括供给重构、内需修复、出口链条、化工白马等;成长涵盖电子材料、合成生物等;主题为长期破净、重组并购 [6][13] - 孟山都或破产,草甘膦行业格局有望重塑;纺服订单抢出口,涤纶长丝产销放量 [6] 行业整体观点 - 5月12 - 16日SW基础化工板块表现良好,跑赢万得全A指数,化工子行业多数上涨 [13][22] - 2025年展望,政策加码、内需拐点向上,回顾2024年行业盈利承压,2025年全球降息、国内政策发力,需求或改善 [13] - 投资方向分三类,周期关注供给重构、内需修复等;成长关注电子材料等;主题关注长期破净、重组并购 [13] 重点子行业信息跟踪 MDI - 供应端多家装置有检修计划,需求端前期拿货转好后期转淡,整体需求有释放潜力,成本端纯苯均价上涨,聚合MDI和纯MDI成本、利润有变动,市场价和价差有变化 [14] TDI - 供给端上周产量小幅下降,部分装置检修,需求端表现分化,成交先回暖后平淡,下游刚需采购,高价抵触情绪显现,市场均价和价差有变动 [15][16] 涤纶长丝 - 成本端平均聚合成本上涨,需求端因中美关税休战和夏季来临,内外贸订单增加,织企补货意愿增强,价格上涨 [17] 萤石 - 供给端产量下滑,市场开工恢复,南北心态有分歧,进口供应小幅提升;需求端交投清淡,受制冷剂市场等影响,部分需求下滑,冶金型萤石需求略有回暖,出口平稳 [18][20] 制冷剂 - 2025年HFCs生产配额总量增加,部分产品配额有调整,价格有小幅上涨 [21] 数据跟踪 行业走势 - 5月12 - 16日SW基础化工板块上涨,跑赢万得全A指数,化工子行业多数上涨 [22] 宏观数据 - 涉及相关价格指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等宏观数据图表 [32] 下游数据 - 包含房地产新开工、销售,汽车产量和销量,主要家电产量等下游数据图表 [34][35] 价格及价差波幅较大化工品 - 化工品价格上涨较多,上涨、持平、下跌产品占比分别为30%、43%、26%,涨幅前五为丁二烯等,跌幅前五为液氯等 [6][36] - 化工品价差上涨较多,上涨、持平、下跌产品占比分别为42%、25%、33%,价差涨幅较大的有丙烯 - 丙烷等,跌幅较大的有PVA等 [63][76]
激活汽车消费还需三箭齐发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19 08:59
行业地位与政策影响 - 2024年中国汽车流通行业总产值达4.8万亿元,占社零总额比重近11%,首次超越房地产成为国民经济第一支柱 [2] - "两新"政策带动汽车市场增长,2025年一季度乘用车零售512.7万辆(同比+6%),新能源车零售242万辆(同比+36.4%),渗透率47.2% [7] - 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年以旧换新补贴申请达223.2万份(报废更新74.7万份+置换148.5万份),自主品牌份额提升至63%(同比+7.9pct) [9] 流通端创新与数字化转型 - 行业推动构建新型流通体系,优化二手车生态(2024年交易量1961.42万辆),建立"中国汽车流通行业可信数据空间"打通全生命周期数据 [3][4] - CADA柠檬查覆盖乘用车/商用车/摩托车/特种车全国数据,解决二手车市场信任核心问题 [5] - 经销商启用数字化工具匹配补贴政策,华宏汽车通过系统实时生成置换方案,报废周期缩短50% [14][15] 市场结构与挑战 - 行业呈现增量不增收特点,经销商面临库存高企(3月库存预警指数56.9%)、价格倒挂及资金链断裂压力 [7][8] - 限购政策制约消费潜能释放,取消限购预计每年可新增销量100万辆(占乘用车销量5%),拉动社零5%及GDP0.3% [10][11] - 燃油车经销商网点过密、盈利能力不足,新能源车2025年渗透率或达55%,2030年销量预计2800万辆 [7][16] 消费趋势与后市场机遇 - 服务消费占比将超商品消费(2024年占46%),企业需转向"商品+服务"融合模式,开发改装市场(需法规支持)及消费税后移改革 [11][17] - 中老年/女性消费者潜力凸显,品质与品牌成长期竞争关键,新能源营销需强化社群运营及情绪价值 [16][17] - 经销商置换业务成重点,华宏汽车通过分层营销实现单车补贴3万-5万元,结合金融预支提升效率 [13][14]
美国让步程度出乎全世界意料,谈判结束,对中国的称呼都已经变了
搜狐财经· 2025-05-19 08:37
中美经贸高层会谈成果 - 2025年5月日内瓦会谈中,美国取消第14259号、14266号行政令下的全部加征关税,暂停第14257号行政令中24%关税90天,保留10%税率 [2] - 中方对等调整反制措施:暂停24%关税、取消部分加征关税并搁置非关税手段 [2] - 美国企业受关税政策反噬明显,2025年Q1全球近40家企业下调业绩预期,UPS宣布裁员2万人 [1] 美国政策转向与市场影响 - 美国财政部长将中国称为"合作伙伴",对抗性表述出现重大转变 [4] - 美国单边关税政策引发盟友反弹:日本要求取消汽车关税,欧盟拟磋商农产品关税 [5] - 特朗普政府政策反复性引发疑虑,2025年4月行政令签署后迅速调整 [7] 中国产业表现与战略应对 - 中国经济展现韧性,部分领域实现同比增长,市场份额未受显著挤压 [2] - 中国军工技术获实战验证(如巴基斯坦使用歼-10战机),增强国际博弈筹码 [4] - 中国坚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原则,未在核心利益上妥协 [7] 全球经贸格局重构 - 美国政策不确定性削弱各国信任,多国寻求产业链多元化合作路径 [5] - 中国"共商共建共享"治理观与美"美国优先"政策形成对比 [5] - 中美关系走向将影响未来90天关税暂停执行及后续磋商机制 [9][10]
"灰犀牛"狂奔:36万亿美债悬崖边的减持暗战
搜狐财经· 2025-05-18 22:54
持仓格局生变 中英日上演三国杀 美国财政部最新TIC报告揭开全球资本流动暗涌:2025年3月,中国单月减持189亿美元美债至7654亿美 元,让出"美国第二大债主"席位;日本则增持49亿美元至1.13万亿美元稳居榜首,英国趁机补位第二。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调仓正值美债收益率突破4.5%关键点位前夕,折射出全球投资者对美元资产的重 估。 高盛集团最新预测加剧市场焦虑——该行将10年期美债收益率预期上调50个基点至4.5%,2年期收益率 预期调高至3.9%。东吴证券芦哲指出,当前美国债务/GDP比率已达97.8%,"这个全球最大灰犀牛正加 速冲向107.2%的历史峰值"。 "这不是简单的头寸调整,而是全球货币体系重构的前兆。"某中资大行交易主管透露,部分央行正将减 持美债获得的流动性转化为黄金储备,3月全球官方黄金购买量同比激增63%。 三重绞索勒紧美债市场 1. 货币预期逆转:美联储降息时点推迟至12月,4.9%的30年期美债收益率创年内新高 2. 供需严重失衡:6月偿债高峰叠加美联储缩表,特朗普减税法案或新增3.7万亿赤字 3. 信任危机发酵:36.21万亿美元联邦债务压顶,海外持有占比持续下滑至26.8% ...
【西街观察】穿过迷雾寻找确定性
搜狐财经· 2025-05-18 22:27
全球经济困境与挑战 - 全球经济陷入多重困境,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各国筑起贸易壁垒[1] - 地缘政治冲突升级,局部战争威胁地区及全球稳定[1] - 金融市场波动加剧,汇率大幅波动,股市跌宕起伏[1] 开放与贸易再平衡 - 开放是打破贸易壁垒的关键,促进商品、服务和资本自由流动[2] - 美国单边主义政策陷入困境,贸易再平衡需回归经济规律[2] - 贸易再平衡需关注国内经济结构均衡,而非仅找外因[2] 货币体系重构与包容性 - 美元"特里芬难题"凸显,无法兼顾全球流动性需求与币值稳定[2] - 国际货币体系经历历史性重构,欧元、人民币加速崛起[2] - 新兴市场货币崛起,东盟十国本币结算框架、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等机制创新提升发展中国家话语权[2] 合作与全球治理 - 合作是应对气候变化、公共卫生事件、经济危机等全球挑战的唯一出路[3] - 中国通过激活内需、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技创新为全球治理提供新范式[3] - 各国需守住经济金融安全底线、推动结构性改革、深化国际合作以应对不确定性[3]
全球货币体系走向何方?这场对话给出答案……
国际金融报· 2025-05-18 16:06
全球金融体系重构 - 国际秩序面临美国关税政策等挑战和颠覆 但危机也是重塑全球体系的机会 [4] - 全球经济结构已完成多级化转变 美国重要性下降但仍有影响力 [4] - 发展中国家影响力提升 需要更多选择权和新的多边主义反映新秩序 [4] 新兴经济体崛起 - 美元持有量从73%降至60% 因中国等新兴经济体份量加重 [5] - 固定收益领域全球央行正调整资产配置 减少美元持有 [5] - 中国推动经济模式转型 从出口导向转向国内消费为基础 [5] 国际合作与危机应对 - IMF和世界银行未来或发挥更主导作用 需与地区开发银行协同 [7] - 地区性开发机构呈现多元化倾向 亚投行等扮演重要角色 [7] - 需重构国际体系形成新联盟 应对全球不平衡引发的危机 [8] 货币体系改革路径 - 推动IMF扩大SDR并纳入更多货币 提升人民币权重构建多元储备体系 [8] - 通过跨区域基建合作如亚洲基础设施银行 助力美国制造业回流 [8] - 美元仍是流动性最强货币 但全球储备货币体系需多元化 [5][8]
重塑布雷顿森林体系委员会执行董事马克·乌赞答每经问:当前正是重塑全球经济平衡的关键时机 中国需推动经济向内需驱动转型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8 02:24
布雷顿森林体系改革背景 -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今年是其成立80周年 当前该体系框架引发紧张和担忧 亟需改革[1] - 世界经济权力主体转移 中国崛起为全球主要经济体 巴西 南非等新兴经济体快速发展 但国际机构话语权分配未能反映这一变化[5] - 新兴市场长期要求增加在国际机构中的代表性 但改革进展缓慢 导致"全球南方"国家不满 例如IMF总裁由欧洲人担任 世行行长由美国人担任的垄断现象[5] 国际治理体系重塑动因 - 现有国际金融机构运作存在局限性 未能随新兴国家崛起提升合法性 例如亚投行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的成立反映了这一局限[5] -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开始探索建立新型治理模式 通过成立多边金融机构和签署央行协议等实际行动推动改革[5] - 美国作为最大经济体质疑二战后国际秩序 加剧了全球治理体系的不确定性 需重新平衡全球经济治理结构[6] 全球经济再平衡路径 - 全球贸易体系存在根本性问题 过度依赖美国市场 需进行"大调整" 中国需转向内需增长 美国需减少消费增加储蓄 欧洲需重振竞争力[7] - 多边机构应推动主要经济体(欧元区 中国 美国)寻求再平衡 这将影响美元 人民币和欧元汇率[8] - 近年全球经济遭受疫情 战争 能源危机 关税战等多重冲击 需客观评估通胀性质 避免贸易战对全球经济的破坏[8] 美元与多边主义前景 - 美国全球金融政策存在不确定性 其呼吁的全球经济重新平衡将影响美元地位和中美关系[6] - 维护多边主义对中国有利 需确保贸易和金融领域的规则普惠性 但需为多极化格局制定新规则[6] - 全球金融贸易秩序重构可能通过危机实现 但不应依赖贸易战施压 因其将导致全球受损[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