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低利率环境
icon
搜索文档
“双降息”影响存款利率——多元化资产配置平衡风险和收益
经济日报· 2025-05-30 06:24
贷款利率与存款利率调整 - 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同步下降10个基点,分别降至3.0%和3.5% [1] - 商业银行开启新一轮存款利率下调,涉及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通知存款等多种产品类型 [1] - 按100万元贷款本金、30年期限估算,还款总额可减少约2万元 [1] 房贷与消费影响 - 存量房贷利率在重定价日后可跟随下调,降低已购房居民还贷压力 [1] - 居民住房贷款、消费贷款利息支出减少,消费意愿和能力将提升,有助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和扩大内需 [1] 存款利率下调对银行的影响 - 存款利率下调有利于银行控制利息成本,但会加大揽储难度 [1] - 银行理财等低风险资管产品将迎来增量资金 [1] 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变化 - 5月以来多家理财公司密集下调超过百只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部分最高降幅超过150个基点 [2] - 降息导致债券、同业存单等固收类资产收益率下降,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随之降低 [2] - 银行理财机构可能加快向"固收+"等多元化策略转型,增加权益、衍生品等资产比例 [2] 行业竞争格局 - 头部理财子公司凭借投研能力、品牌效应和渠道优势更快适应低利率环境 [2] - 中小机构若无法有效控制成本或优化资产端,可能面临规模收缩压力,行业集中度或将提升 [2] 理财产品发展趋势 - 固收类产品收益率中枢或持续走低,业绩比较基准下调可能成为趋势 [3] - 短期限产品占比或将持续提升以满足流动性需求 [3] - 产品类型将更加多元化,如低波动稳健型产品、特色主题产品 [3] 理财公司产品创新 - 理财公司可拓宽资产配置边界,捕捉多市场投资机遇 [4] - 适度布局"含权"产品以迎合风险偏好投资者 [4] - 升级产品设计方式,如"不达业绩基准不收管理费"的产品 [4] 投研能力提升 - 理财公司需保持固收类资产投研优势,加强多资产、多策略投研体系 [5] - 引入全视野、多资产配置经验的投研人才,设立专职团队提升效率 [5] 投资者行为变化 - "风险较低""收益高于银行定期"成为投资者挑选产品的核心标准 [6] - 年轻人开始配置"新三金"(货币基金、债券基金、黄金基金)以实现资产多元化和流动性需求 [6] - 投资者应在存款、理财、保险、基金、国债等金融产品之间合理配置资产 [6]
【银行理财】低利率运行周期加速深化下的银行理财变局
华宝财富魔方· 2025-05-29 17:40
低利率环境下的银行理财市场演进 核心观点 - 2024年我国低利率周期深化导致结构性资产荒 银行理财市场呈现存款搬家效应强化 规模重返30万亿 产品业绩承压驱动多资产配置转型 监管框架升级重塑行业格局三大特征 [1] 存款搬家效应强化 规模重返30万亿 - 2022年末银行理财规模因债市调整跌破25万亿 2024年4月监管取消"手工补息"政策后叠加存款利率下行 资金加速转向理财产品 推动规模重返30万亿关口 [3] 产品业绩承压 驱动多资产配置转型 - 2024年招银理财 兴银理财 农银理财等多家子公司密集下调新发产品业绩比较基准 部分产品基准下限已接近同期限定存利率 [6] - 理财公司加速布局固收+产品 引入红利+ 量化+ 黄金+策略 红利+策略发挥高股息稳定器作用 量化+通过多因子选股剥离市场Beta 黄金+策略凸显抗通胀价值 [8][9] - 2024年以来日开型 最小持有期固收类产品规模扩张 反映投资者在流动性与收益性间的平衡 现金管理类产品收益优势收窄后此类产品成为资金迁徙主要方向 [11] 监管框架升级 重塑行业格局 - 2024年监管严控净值平滑技术应用 整改信托平滑估值 债券收盘价计价等操作 2025年4月交易商协会发布债券估值自律指引 压缩估值技术操作空间 [14] - 2025年5月金融监管总局发布资管产品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规范业绩基准设定 强化收益穿透披露 降低信息不对称 [14] - 理财公司牌照审批趋缓 行业进入存量博弈 已获批公司侧重特色化产品体系 中小银行加速向代销转型 2025年3月发布的代销业务管理办法强化合规要求 [15]
超百款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缩水”
中国经营报· 2025-05-24 02:37
银行理财市场调整 - 自5月以来央行降准降息政策落地导致市场利率持续走低,超百款理财产品下调业绩比较基准,部分产品收益下限跌破2%逼近定期存款利率[1] - 平安理财、中银理财、兴银理财、招银理财等多家机构发布公告调整产品业绩基准,例如平安理财启航成长半年定开3号基准调整为2.00%-2.70%年化[3] - 普益标准监测显示4月全市场新发2737款理财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2.12%环比下跌0.02个百分点,封闭式产品平均基准2.61%环比跌0.08个百分点[7] 调整原因分析 - 政策利率下行传导至固收类资产收益下滑,债券、存款等底层资产收益率压缩理财产品收益空间[3][4] - 监管强化业绩比较基准披露要求,需真实反映市场情况和产品风险收益特征,推动银行理财向"真净值化"转型[4][5] - 资金利率中枢下降直接影响存款、债券等资产端收益率,业绩基准随行就市调整符合监管预期管理导向[4] 资金配置趋势变化 - 理财产品收益率逼近存款利率,兴银理财天天万利宝稳利1号B款基准从2.10%-4.05%下调至1.50%-2.50%,中银理财稳富2号从2.35%-2.95%调至1.40%-2.40%[7] - 六大国有银行5月20日同步下调存款利率,活期利率降5基点至0.05%,三年/五年定存利率降25基点至1.25%/1.3%[9] - 八家股份制银行5月21日跟进调整,一年/二年/三年/五年定存利率分别降至1.15%/1.2%/1.3%/1.35%[10] 行业应对策略 - 理财公司加速产品创新,兴银理财提出提升"固收+"产品竞争力,通过多资产配置、量化策略平衡波动与收益[11] - 平安理财建议配置权益类资产如股票、黄金,并挖掘红利资产、可转债等具有风险优化回报特性的标的[10][12] - 东方金诚建议理财公司拓展权益类及另类投资,加强宏观研判与波段操作能力,建立多元化投研体系[12][13] 产品创新方向 - 监管鼓励理财资金支持资本市场,机构可布局"含权"产品,采用优先股、红利策略或指数化投资控制波动[13] - 结构性产品如"固收+黄金期权"通过小额期权费博取收益弹性,部分机构推出"不达基准不收管理费"模式提升投资者体验[13] - 需引入多资产配置投研人才,设立专职团队覆盖不同资产类别以分散风险并捕捉市场机会[13]
公募REITs屡创新高,科学“买房”新机遇?
华宝财富魔方· 2025-05-22 17:19
公募REITs市场概况 - 国内公募REITs自2021年试点后进入常态化发行阶段,截至2025年2月20日已发行63只产品,累计募资1,683.74亿元,底层资产覆盖产业园区、高速公路、保障性住房等领域 [1] - 2024年中证REITs全收益指数全年上涨12.31%,其中产业园板块部分产品涨幅超40%,成为低利率环境下的突出品类 [1] - 2025年一级市场发行热度高涨,国泰君安济南能源供热REIT公众认购倍数达813倍,汇添富九州通医药REIT认购倍数达1192倍,创历史新高 [2] 公募REITs受关注的核心原因 - 不动产投资门槛提高背景下,REITs成为家庭资产配置的"平替"工具,提供参与不动产投资的便捷渠道 [4] - 产品设计具有"包租婆"属性,通过"公募基金+ABS"结构让投资者分享底层资产租金收入,满足稳定现金流需求 [4] - 以汇添富九州通医药REIT为例,投资者通过持有基金间接成为武汉医药仓储物流项目的"房东",定期获取分红 [4] 投资者参与公募REITs的三大策略 打新策略 - 当前市场存在"资产荒"和供给稀缺,打新胜率超80%,但公众认购份额分配较少,如国泰君安济南能源供热REIT上市首日大涨30% [8] - 需警惕分红率低于市场平均水平或受经济周期影响的项目破发风险,已上市60只产品中有4只出现上市即破价情况 [9] 二级市场交易 - 价格波动受宏观环境和行业政策影响,但市场流动性不足可能导致短期持有体验不佳 [10] - 政策持续优化有望引入更多资金增强流动性,未来可能出现REITs ETF等创新产品 [10] 长期持有策略 - 监管要求收益分配比例不低于年度可供分配金额的90%,优质REITs如富国首创水务REIT持有3年总收益达22.77%,年化5.9% [11] 市场前景展望 - 低利率环境下REITs兼具股债特性,政策扶持和需求推动将维持2025年一二级市场供需两旺格局 [12][13]
下一步,货币基金跌破1%
表舅是养基大户· 2025-05-20 21:31
接着聊一下昨天说的几个事哈,昨天不是有说到,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接受采访,说自己从来不加班,6点之后不可能还上班,而且95%的加班都是 形式主义么,听得大家都很激动,然后有小伙伴半夜私信我,给我看了方董2015年的一条微博,说加班有时会上瘾......初看起来,多少有点尴尬。 不过有一说一,这种采访,基本都是提前安排好的,里面定调的一些方向,也是有意宣传的一些企业或者管理层的价值观,只能说,从2015年到2025年, 时代在变化,风向在变化,方董的员工关系相关的管理哲学也在变化 ,我觉得这都是人之常情,谁敢说自己10年维度中,没有价值观的改变呢(此处美 的PR可以打赏五毛)。 还是那句话,不管是刘强东还是方洪波,论迹不论心,只要他嘴上说的、手上做的,对社会提供的都是正面导向,你就别管他心里是怎么想的了,坏人演 一辈子好人,就应该按好人来算,毕竟有些人,连演都不愿意演。 10年前,如果有孕 妇为了赶交付进度, 临产前还在拼命打螺丝,还能当厂里的标杆,放到现在,如果有企业敢宣传这种事,隔天就能被社交媒体上的唾 沫星子给淹咯,这其实也是时代的一种进步。 ...... 昨天还说到,存款利率下调的事情,今天四大行等一 ...
【招银研究|固收产品月报】关注债市回调带来的配置机遇(2025年5月)
招商银行研究· 2025-05-20 16:50
核心观点 - 近期债市呈现高位震荡态势,固收产品整体实现正收益,其中含权债基表现最优[1][3] - 短期债市或面临回调风险,但中长期利率下行趋势未改,低利率环境可能延续[30][32] - 证监会推动公募基金转型政策将影响银行理财战略,促进行业向"重回报"和权益类倾斜[34] - 针对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提出差异化固收产品配置策略,包括现金管理、纯债及固收+产品[38][39][40] 市场回顾 固收产品表现 - 近1月收益率排序:含权债基(0.62%) > 短债基金(0.19%) > 高等级同业存单指基(0.18%) > 中长期债基(0.13%) > 现金管理类(0.11%) [3] - 含权债基收益显著改善,较上期(-0.35%)实现反转;中长期债基从-0.72%回升至正收益[3] - 细分资产中权益类涨幅突出,中证转债涨2.1%,万得全A涨3.82%;债券资产中信用债优于利率债[9] 债市动态 - 同业存单利率下行:1年期AAA同业存单利率降至1.68%,较上月降8bp,DR007回落至逆回购利率附近[11][14] - 利率债分化:10年期国债利率升4bp至1.68%,期限利差23bp;信用债表现更优,3年期AAA中票利率降4bp至1.84%[16][20] - 信用利差持续压缩:3年AAA中票信用利差收窄8bp至34bp,短期限品种压缩幅度更大[20][22] 行业政策 - 证监会《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强调四大转型方向:从规模导向转向回报导向、强化中长期投资、提升服务能力、发展权益类产品[34] - 政策将间接推动银行理财战略调整,预计加强固收+产品设计及权益投研能力建设[34] 市场展望 底层资产 - 同业存单:预计1年期AAA利率中枢维持在1.6%-1.8%,资金面宽松但进一步放松概率低[29] - 利率债:短期或回调但幅度有限,10年期国债利率震荡区间1.6%-1.9%,1.7%-1.8%以上具备配置价值[30][32] - A股:关税缓和提振风险偏好,预计维持偏强震荡,转债建议配置偏股型品种[33] 产品策略 - 现金管理类:收益或长期降至1%附近,建议搭配存款打底的低波理财及短债基金[38] - 纯债类:短期波动中长期机会明确,10年期国债利率达1.7%-1.8%时可增配中长期债券基金[39] - 固收+类:关注含转债和权益资产的产品,推荐量化中性、指数增强等策略组合[40]
超百只银行理财产品下调业绩比较基准 专家表示,投资者需要调整投资收益预期,合理开展多元化投资
金融时报· 2025-05-20 11:09
银行理财产品调整 - 5月以来超百款理财产品下调业绩比较基准,部分产品降幅超过150个基点,调整后下限低于2%,甚至低于同期限定期存款利率 [1] - 兴银理财调整四款产品基准,例如天天万利宝稳利1号B款从年化2.10%-4.05%降至1.50%-2.50% [1] - 平安理财调整6个月定开固收类产品基准至年化2.00%-2.70%,反映存款、债券等固定收益资产收益率下行 [1] 市场驱动因素 - 业绩比较基准下调受底层资产收益率下行及监管强化披露制度影响,银行快速响应市场利率变化 [2] - 截至2025年4月,全期限净值型理财产品近三个月平均收益率均下行,3年以上期限产品收益率"罕见垫底" [2] - 市场预期利率长期下行,长期限理财产品面临更大收益压力,未来基准或继续下调但中长期可能回升 [2] 投资者与机构应对策略 - 华夏理财建议持有短债类产品以把握流动性红利,中短债或有较好表现 [2] - 农银理财建议优先布局短债类配置为主的短期限固收类产品,因降准及政策利率调降利好存单、短期信用债 [3] - 投资者需调整收益预期并合理多元化投资,平衡风险与收益 [3] 银行理财机构转型方向 - 普益标准建议优化产品组合,提高中长期产品占比以获取更高收益,并加强投研能力 [3] - 理财机构应丰富产品线,发展含权类及"固收+"产品,跟踪市场动态调整策略 [3] - 多家理财公司如交银理财、招银理财等推出费率优惠,例如交银理财稳享智选日开14号销售手续费率从0.20%/年降至0.10%/年 [4][5] 费率调整影响 - 降费可增加产品吸引力并传达与客户共进退信号,但需结合投研能力提升及资产配置优化 [5]
降存款利率的传闻
表舅是养基大户· 2025-05-19 21:35
存款利率调整 - 债市利率在传闻影响下出现下行 10年国债下行超过2bps 30年国债下行3bps [1] - 银行体系存款利率分为三层:大行定存利率(1.1%)、中小行定存利率(如微众银行1.6%)、大额存单利率 [3] - 存款利率调整将通过利率自律机制引导商业银行下调 二季度内落地概率大 [5] - 中小银行将被纳入自律管理 解决与大行利率分化问题 [5] 利率下调影响 - 一年期整存整取定存利率可能首次跌破1% [7] - 债券市场无需看空 [8] - 货币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下半年或降至1%以内 [8] - 低利率环境下资金可能涌入风险资产 股市结构性机会明确 [8] - 银行业息差收窄速度边际放缓 考核向低息存款转移 [8] 白酒行业 - 茅台收跌超2% 受《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影响 [12] - 茅台董事长承认供需不适配问题和消费场景改变带来的担忧 [14][15] - 高端白酒四大使用场景中政务活动和商务宴请需求受限 [12][13] 港股市场 - 恒生科技指数低开2%后收跌0.5% [16] - 阅文集团因将被调出恒生科技指数跌8% [18] - 小米低开4%后反弹超6% 因发布3nm芯片消息 [18] - 阿里因美国审核AI合作传闻跌近5% [18] 企业动态 - 美的集团方洪波发表"加班无用论" 称95%以上加班是形式主义 [19] - 方洪波言论可能改变公司加班文化 获得市场正面反响 [20] 投资建议 - 纯债投资上周表现良好 本周可继续等待时机 [21] - 美股反弹后需降低预期 注重地区分散和资产均衡 [21]
多家保险资管公司人事调整
中国经济网· 2025-05-15 09:56
生命资产发布公告称,朱海马拟任公司董事长。公开信息显示,朱海马现任富德集团董事局秘书、副总 裁,前海富德能源总经理。曾任富德保险控股董事长办公室主任、富德生命人寿海南分公司总经理等 职。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朱艳霞 近日,保险资管行业迎来新一轮人事调整。平安资管、新华资管、生命资产、民生通惠资管等公司相继 宣布高管变动,涉及董事长、总经理等职位。 民生通惠资管发布公告称,经董事会决议,并经金融监管部门核准,公司于4月6日正式任命吴志军担任 董事、董事长。这是该公司原董事长葛旋去年5月辞任后的首次核心管理层补位。吴志军2013年加入民 生人寿,历任民生人寿首席运营官、执行总裁、合规负责人、财务负责人、首席风险官、总经理等职。 值得关注的是,保险资管公司近期陆续披露2024年年报。根据34家公司披露的数据,行业整体呈现营收 利润双增态势,2024年合计营收416亿元、净利184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4.4%、18.1%。 相关业内人士认为,2025年,权益市场投资价值将进一步凸显,债券市场收益率下行趋势有望改善。保 险资管行业应积极应对低利率环境新动态,持续探索差异化定位,努力发展服务新质生产力的途径和手 段。 ...
【高端访谈·资管力量】把握低利率环境下的投资机会——访华安基金首席固收投资官邹维娜
新华财经· 2025-05-14 17:56
资本市场与资管行业 - 中国资本市场在全球经济新格局中展现出活力与韧性,资管行业作为资本配置的核心引擎和价值发现的先锋力量,正引领变革浪潮 [1] - 新华财经打造高端访谈栏目,汇聚国内外资管行业领航者观点,探索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路径 [1] 投资策略与市场观点 - 宏观政策预计逐步加码应对复杂外部环境,财政政策着力稳外贸稳就业扩内需,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 [2] - 债券市场基本面环境友好,货币政策宽松方向确定,大幅调整风险较低,需关注政策定调及高频数据变化 [2] - 股票市场政策表态积极,中央汇金增持A股增强信心,当前估值处于性价比区间,重点布局科技创新、安全、新质生产力主题及大金融、周期、消费医药 [2] - 资产配置建议多元化分散风险,避免极端仓位偏离,保持灵活并重视流动性管理 [3] 低利率环境下的投资布局 - 利率水平处于历史低位,中长期债券配置价值受关注,利率可能维持在较低区间波动,大幅上行风险有限 [4] - 低利率环境加剧市场波动,投资者需适应新常态,面临选择低收益低风险产品或承担久期风险获取更高收益 [4][5] - "固收+"产品成为低利率环境下相对稳健的收益选择,需根据波动性和风险承受能力挑选合适品种 [6] 投资框架调整 - 研究框架从宏观中观转向更重视微观调研,关注企业动态和地方经济变化带来的颠覆性机会 [7] - 市场波动加大背景下,关注情绪变化及理财子、保险等机构资金动向,建立每日跟踪机制和量化工具监测资金流向 [7] - 城投化债背景下信用风险下降,加大对优质城投债研究,注重信用债交易价值及利差波动机会 [8] - 企业融资成本下降利好权益资产,结合AI技术革命,重视"自下而上"个股挖掘,尤其在"固收+"产品中 [8] 风险与收益平衡 - 投资决策需理性,避免情绪影响,对可预见风险采取保守策略,对不可预见风险快速反应灵活调整 [9] - 追求理性平衡,及时否定自我,投资核心是创造收益和控制回撤,两者兼顾保障长期业绩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