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信贷结构优化
icon
搜索文档
拆解信贷“成绩单”资金流向了哪里?
证券日报· 2025-08-08 15:19
作为实体经济的根基,制造业获得信贷支持,有助于推动产业升级,提高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而基 础设施建设关乎国计民生,对拉动经济增长、改善投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从居民端来看,信贷结构同样亮点突出。上半年,住户贷款增加1.17万亿元。其中9239亿元流向了经营 性贷款,占比近八成,表明金融机构积极支持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的生产经营活动。 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是经济运行的"毛细血管",也是社会就业的"蓄水池",更是激活市场经济的"一 池春水"。金融机构对他们源源不断地支持,将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就业、稳定民生、推动创 新。 在这张资金流向热力图上,行业投向的脉络同样清晰可辨。上半年,新增贷款主要投向制造业、基础设 施业等重点领域。6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8.7%,上半年增加9207亿元;基础设施业中 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7.4%,上半年增加2.18万亿元。 ■ 刘 琪 7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今年上半年的信贷"成绩单"——上半年,人民币贷款新增12.92万亿元; 6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68.56万亿元,同比增长7.1%。在金融总量合理增长的同时,信贷结构也在持 续优化。这种结构演变既是经 ...
6月末北京地区人民币贷款余额超12万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31 08:22
贷款增长与结构优化 - 北京地区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2.08万亿元 同比增长7.3% 增速比一季度末高2.2个百分点 为近10个月来最高 [1][2] - 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同比增长9.4% 增速比一季度末高2.5个百分点 上半年增加4627.8亿元 占全部新增贷款84.4% 占比较上年同期提升53.1个百分点 [2] - 住户贷款余额同比增长6.0% 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同比增长7.5% 增速比一季度末高4.0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增速呈逐月提升态势 [2] 融资成本与存款状况 - 6月北京地区金融机构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29% 同比下降34个基点 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2.52% 同比下降40个基点 [3] - 6月末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5.54万亿元 同比增长2.4% 比年初增加9838.0亿元 同比多增777.1亿元 [3] 信贷支持重点领域 -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9% 金融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精准有力 [2] - 企(事)业单位中长期贷款增加2755.8亿元 为实体经济提供稳定资金来源 [2] 跨境贸易便利化成效 - 北京地区30家试点银行为优质企业累计办理便利化业务超15万笔 金额达1760亿美元 [1][6] - 试点政策支持银行办理经常项目外汇收支业务 单笔等值5万美元以上服务贸易支出可事后核验税务备案表 [4] 贸易结算创新措施 - 银行可自主办理优质企业真实合规的新型国际贸易外汇收支 支持便捷办理新型国际贸易外汇结算 [4] - 扩大贸易收支轧差净额结算范围 银行可为优质企业办理特定情形轧差净额结算 帮助降低汇率风险 [4] 外汇业务管理优化 - 货物贸易超期限等特殊退汇业务免于事前登记 退汇间隔180天以上或特殊情况无法原路退回的业务无须外汇局事前登记 [5] - 优化服务贸易项下代垫或分摊业务管理 银行审核真实性合理性后可为优质企业办理关联及非关联境外机构业务 [6]
上半年北京地区信贷总量平稳增长
中国经济网· 2025-07-30 14:31
7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北京市分局发布最新金融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 北京地区信贷总量平稳增长,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低位下行,有力支持首都经济高质 量发展。 记者了解到,北京地区国债销量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目前北京地区居民购买国债是否方便、有哪些 购买渠道?对此,国库处处长韩芸表示,储蓄国债由财政部直接发行,信用等级比其他债券和银行理财 都高,具有"零风险、稳收益"的特点,因此和其他金融产品相比,更适合普通居民进行投资和资产配 置。 "6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2.08万亿元,同比增长7.3%,增速比一季度末高2.2个百分点,为近10个 月来最高。"调查统计处副处长刘前进介绍说,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持续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 构双重功能,引导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金融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精准有力。同时,人民银行 北京市分行强化利率政策执行和监督,推动北京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6月,北京地区金融机构一般 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29%,同比下降34个基点;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2.52%,同比下降40个基 点。 据介绍,储蓄国债的发行期次较多,通常在每年3月至11月 ...
上半年上海个人房货需求回升,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国际金融报· 2025-07-24 20:02
上海金融运行情况 - 2025年上半年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引导信贷结构优化,助力上海经济高质量发展 [1] - 6月末全市本外币贷款余额12.85万亿元,同比增长8.4%,增速高于全国1.6个百分点 [1] - 住户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7%,增速较上年同期高8.1个百分点,个人住房贷款需求持续回升 [1] 信贷结构与投向 - 非金融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5.5%,上半年增量占全部新增贷款的55.2% [1] - 贷款主要投向科技、普惠领域,信息技术业、科研服务业、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28.9%、19.7%和14.9% [2] - 6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2.74%,较上年同期下降49个基点,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为3%,下降56个基点 [2] 存款与融资规模 - 6月末上海市本外币存款余额22.9万亿元,同比增长7.5%,住户存款余额同比增长10.7% [2] - 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同比增长4.8%,增速较上年同期高1.5个百分点,定期存款增速回落 [2] - 上半年上海社会融资规模增量8418亿元,同比多增3240亿元,人民币贷款增加5108亿元,占社融增量六成 [3] 直接融资与政策展望 - 直接融资方面,企业债券净融资1026亿元,同比多增159亿元,非金融企业股票净融资142亿元,同比多增70亿元 [3] - 政府债券净融资1444亿元,同比多增2036亿元,表外净融资174亿元 [3] - 下阶段将重点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深化金融改革和对外开放 [3]
银行业观察:信贷结构优化提速;货币供应改善支撑流动性
搜狐财经· 2025-07-15 09:57
信贷与社融数据 - 6月末社会融资规模余额同比增长8.9%,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速稳定在7.1% [1] - 6月社融口径人民币贷款新增2.36万亿元,同比多增1710亿元,企业短期贷款新增1.16万亿元(同比多增4900亿元),中长期贷款新增1.01万亿元(同比多增400亿元) [1] - 票据融资缩减4109亿元,同比多减3716亿元,企业债券融资新增2413亿元(同比多增313亿元) [1] - 6月新增政府债券1.35万亿元(同比多增5072亿元),上半年累计新增政府债务7.66万亿元(同比多增4.32万亿元),占社融同比多增量的91% [3] 利率与货币供应 - 1-6月企业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3.3%,个人住房贷款利率降至3.1%,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45BPs和60BPs [1] - 6月M2增速回升至8.3%,M1同比大幅回升2.3个百分点至4.6% [3] - 5月LPR下调10BPs后,存贷款两端利率同步下行,1-6月企业贷款加权利率较上年下降45BPs [3] 居民与企业融资 - 居民中长期贷款新增3353亿元(同比多增151亿元),短期贷款新增2621亿元(同比多增150亿元) [2] - 企业短期贷款高增对冲票据收缩,中长期贷款反映投资需求企稳 [1] 政策与结构性导向 - 央行明确"科技创新+服务消费"为下阶段双重点,5000亿元服务消费再贷款、1.74万亿元科创技改贷款已落地 [4] - 信贷资源向小微、绿色、养老等领域倾斜,房地产链条融资维持审慎 [4] 行业经营环境 - 银行业净息差收窄压力较2024年明显趋缓,负债端改善效果覆盖LPR下调影响 [3] - 信贷派生改善、隐债置换资金下沉及季末财政支出加速推动货币供应改善 [3]
上半年人民币各项贷款新增12.92万亿元——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效果明显
经济日报· 2025-07-15 06:05
金融总量合理增长 - 2020年以来累计降准12次,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9万亿元,2024年末M_2与GDP比值较2019年末提升35个百分点 [2] - 累计下调政策利率9次,带动1年期和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分别下降115个、130个基点 [2] - 6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和广义货币供应量M_2余额同比增长8.9%和8.3%,增速分别比上年同期高0.8个和2.1个百分点 [2] - 上半年政府债券净融资7.66万亿元,同比多4.32万亿元,其中国债净融资3.37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净融资4.29万亿元 [3] - 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2.74万亿元,同比多增2796亿元 [3] 社会融资与信贷支持 - 上半年人民币各项贷款新增12.92万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268.56万亿元,同比增长7.1% [4] - 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1.57万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89.5%,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7.17万亿元 [4] - 住户贷款增加1.17万亿元,其中经营性贷款增加9239亿元 [4] -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8.7%,上半年增加9207亿元 [4] - 基础设施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7.4%,上半年增加2.18万亿元 [4] 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 - 5月末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金融贷款余额103.3万亿元,占本外币各项贷款的38.2% [5] - "五篇大文章"贷款同比增长14%,增速比各项贷款高7.3个百分点 [5] - 年内贷款增量在各项贷款增量中占比超过六成 [5] - 5月份"五篇大文章"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69%,比上年同期下降56个基点 [5] 债券市场与汇率 - 上半年债券市场发行各类债券44.3万亿元,同比增长16%,债券净融资8.8万亿元,占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38.6% [7] -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双向浮动,稳定运行在7.2元下方 [7] - 人民银行将继续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保持汇率弹性 [8]
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2.92万亿元 呈现总量增长、结构优化特征
证券日报· 2025-07-15 00:17
金融总量数据 - 6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达430.22万亿元,同比增长8.9% [1] - 广义货币(M2)余额330.29万亿元,同比增长8.3%,增速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 [1][4][5] - 人民币贷款余额268.56万亿元,同比增长7.1% [1][2] 信贷结构与成本 - 上半年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3%,同比降低45个基点 [1] - 个人住房贷款利率3.1%,同比降低60个基点 [1] - 企(事)业单位贷款新增11.57万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89.5%,占比同比提高6.6个百分点 [2] -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8.7%,上半年新增9207亿元 [2] - 基础设施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7.4%,上半年新增2.18万亿元 [2] 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 - 5月末相关贷款余额103.3万亿元,同比增长14% [3] - 科技贷款余额43.3万亿元(含科技型企业贷款22.5万亿元),同比增长12% [3] - 绿色、普惠、养老、数字贷款同比分别增长27.4%、11.2%、38%、9.5% [3] - 服务企业和个人共计7839万户,同比增加588万户 [3] 社会融资与货币派生 - 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22.83万亿元,同比多增4.74万亿元 [4] - 政府债券净融资7.66万亿元(国债3.37万亿元+地方债4.29万亿元),同比多增4.32万亿元 [4] - 金融机构债券投资增加6.01万亿元,同比多增3.19万亿元 [5] - 企业存款新增1.77万亿元,同比多增3.22万亿元 [5]
探索内生动力 解码经济活力|上半年“成绩单”来了:信贷结构持续优化,金融市场韧性增强
搜狐财经· 2025-07-14 18:05
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 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5月出台10项政策措施包括降准、下调政策利率、设立专项再贷款等[2] - 一揽子政策已全部落地,对提振市场信心和稳定预期发挥积极作用,未来将继续实施宽松政策并评估效果[3] - 2020年以来累计降准12次,下调政策利率9次,带动1年期和5年期LPR分别下降115和130个基点[5] 信贷数据表现 - 6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68.56万亿元,同比增长7.1%,上半年新增贷款12.92万亿元[4] -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8.7%,上半年增加9207亿元;基础设施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7.4%,上半年增加2.18万亿元[4] - 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重点支持住宿餐饮、文旅体娱、教育养老等领域[5] 金融支持重点领域 - 5月末"五篇大文章"贷款余额103.3万亿元,同比增长14%,其中绿色、普惠、养老、数字贷款同比分别增长27.4%、11.2%、38%和9.5%[4] - 服务企业和个人7839万户,同比增加588万户[4] - 出台《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强化消费领域金融支持[5] 汇率市场动态 -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稳定在7.2元下方,6月末汇率为1美元对7.1586元人民币[8][9] - 美元指数从年初109跌至97附近,跌幅11%;10年期美债收益率最高达4.8%,当前回落至4.4%左右[8] - 外汇储备余额3.32万亿美元,人民币汇率保持双向浮动基础坚实[9]
央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效果显现!
证券时报· 2025-07-14 17:57
金融总量数据 - 6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22.83万亿元,同比多增4.74万亿元,6月单月增量4.2万亿元 [1] - 新增人民币贷款上半年累计12.92万亿元,6月单月新增2.24万亿元 [1] - 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8.9%,M2同比增长8.3%,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7.1% [1] - 还原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置换影响后,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速可达8% [1] M2增速分析 - 6月末M2同比增长8.3%,较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M1同比增长4.6%,较上月上升2.3个百分点 [3] - M2增速回升主要受去年6月低基数影响(当时仅增长6.2%),两年平均增速为7.2% [3] - 政府债券净融资上半年累计7.66万亿元,同比多增4.32万亿元,占社融增量主要部分 [3] - 上半年政府债券发行进度快于去年同期10-15个百分点,财政支持力度明显加快 [3] 信贷结构特征 - 人民币贷款余额268.56万亿元,同比增长7.1% [6] - 企事业单位贷款新增11.57万亿元,占比89.5%,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7.17万亿元 [6] - 住户贷款增加1.17万亿元,经营性贷款增加9239亿元 [6] - 信贷呈现"总量增长、结构优化"特征,中长期贷款占比提升 [6] 货币政策实施 - 2020年以来累计降准12次,下调政策利率9次,带动1年期和5年期LPR分别下降115和130个基点 [10] - 当前货币政策保持"适度宽松",流动性充裕,社会融资条件宽松 [11] - 政策效果持续累积,金融总量指标增速快于经济增速 [11] - 未来将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灵活调整政策实施节奏和力度 [12] 经济支持效果 - 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信贷支持保持较高水平 [6] - 设备更新、工业生产领域回暖带动有效信贷需求释放 [7] - 季节性消费需求(如618促销、暑期出行)对信贷形成支撑 [7] - 金融部门将持续为实体经济提供有力有效的支持 [11]
银行业“量价质”跟踪(十四):政府融资驱动社融较快增长,贷款边际放缓
东海证券· 2025-05-15 12:4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标配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现阶段政策组合对银行资金端影响大于投资端,总体对息差友好,银行贷款定价更理性,预计2025年息差下行压力小于2024年 [8] - 在财政部注资国有银行、头部银行分红稳定、重点领域风险放缓等积极因素支撑下,银行估值修复逻辑有望持续,零售资产风险拐点待确认,但整体资产质量预计稳定 [8] - 建议继续关注国有大行及头部中小银行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金融数据情况 - 4月末社会融资规模余额同比增长8.7%,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7.2%,M2与M1分别同比增长8%与1.5%;4月企业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3.2%(较Q1下降0.1pct),个人住房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1%(与Q1持平) [7] 信贷情况 - 受Q1投放节奏前置影响,4月信贷边际放缓,实体经济人民币贷款新增844亿元创近年同期新低,同比少增2505亿元,需求端受房地产与消费偏弱等不稳定因素约束;4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与社融人民币贷款增速分别为7.2%与8.3%,高于7%的目标 [7] - 结构上企业短贷与中长贷、居民短贷弱于去年同期,居民中长贷略好于去年同期,票据贴现与去年同期持平,企业债券较3月明显改善 [7] 社融情况 - 政府融资继续靠前发力,4月政府债发行维持较大力度,新增政府债券9762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1.07万亿元,驱动社融增速提升0.3个百分点至8.7% [7] -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今年新增政府债务总额达11.86万亿元,较上年增加2.9万亿元,增速约32%,为信贷需求波动提供对冲空间,社融或呈“前高后低”走势 [7] 后续信贷趋势 - 后续信贷在总量充裕前提下会更聚焦优化结构,居民领域向消费、经营倾斜,对公领域向小微、科创、资本市场、绿色倾斜 [7] M2与M1情况 - M2增速受低基数影响明显回升,M1增速小幅回落,M2与M1分别同比增长8.0%与1.5%,分别较3月末+1pct、-0.1pct [7] - 非银存款明显高于去年同期,可能是存款向固定收益产品季节性回流,同期债市受关税影响走强强化了这一过程 [7] 息差情况 - 贷款定价趋于理性,货币政策节奏相对友好,现阶段政策组合对银行息差相对友好,预计2025年息差下行压力明显小于2024年 [7] - Q2关税影响显现,地产及消费复苏动能待观察,未来不排除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若息差压力加大,国有行新一轮存款降息窗口或逐步打开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