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指数投资
icon
搜索文档
9.8犀牛财经早报: 9月近百只新基金首发 长安高管称35%用户仍将选燃油车
犀牛财经· 2025-09-08 09:42
基金市场动态 - 9月全市场预计共有97只新基金启动发行 权益类基金占据绝对主导 股票型基金达52只 绝大多数为被动指数或增强指数型产品 ETF持续扩容 [1] - 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宣布将发布6条与中证A500相关的新指数 包括成长、价值等多种风格细分指数 推动指数投资体系向精细化、策略化发展 [1] - 截至9月5日一共有12家机构申报了17只ETF-FOF 其中16只在2025年内申报 平安基金旗下ETF-FOF已不少于4只 招商基金、鹏扬基金等申报的ETF-FOF不少于2只 [1] - ETF-FOF是一种将80%以上非现金底层资产配置ETF的公募FOF产品 此前FOF以主动管理型基金为配置对象 较少聚焦被动指数基金 [1] 港股再融资活动 - 截至9月5日 年内港股公司累计完成281起配售 配售规模约2034.78亿港元 同比增长506.33% 规模远超过年内新股募资额 [2] - 折价配售成为主流 多数企业采用折价方式吸引投资者 配售节奏明显加快 "闪电配售"或"先旧后新"被广泛应用 [2] - 中小盘企业配售尤为活跃 积极进行再融资 [2] 指数调整与ETF操作 - 9月12日收市后科创板50指数样本股权重将调整 涉及热门股寒武纪 寒武纪近期股价大幅调整与在科创50指数权重超过10%有关 [2] - 基金公司一般不会提前太多换股 总体在临近实施日期前后完成调整 同时会充分考虑市场流动性情况 以精细化的方式逐渐调仓跟上指数 [2] - 不同的基金管理人有不同的操作节奏 客观上能够起到分散化的效果 [2] 机器人行业融资 - 今年前8月机器人领域融资额已超过去年全年的融资额 是去年全年的1.8倍 [3] - 梅卡曼德机器人、北京星动纪元科技有限公司均宣布完成近5亿元融资 北京银河通用机器人有限公司完成11亿元的新一轮融资 [3] - 机器人行业尤其是具身智能领域迎来前所未有的资本热潮 融资规模大幅增长 [3] 商业航天发展 - 科创板第五套标准出台后 商业航天产业发展预期和信心大幅增强 行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加快业务推进节奏 [3] - 中科宇航完成IPO辅导备案 蓝箭航天、屹信航天等头部企业启动上市辅导 [3] - 科创板新政为行业注入信心 带动一级市场的投资热情 业内期待更多"耐心资本"入局 [3] 汽车行业趋势 - 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杨大勇提出未来市场上仍将有至少35%的用户继续选择燃油车 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销量结构占比将为35:65 [4][5] - 截至今年7月底全国私人充电桩仅1249万个 对于多数无桩家庭而言燃油车仍是务实之选 [5] - 宁德时代在德国慕尼黑首次推出NP3.0技术平台 并发布首款搭载该技术的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产品神行Pro 该技术可实现热失控时不产生明火和烟雾 [5] 公司资本运作 - 利欧股份拟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旨在满足公司全球化发展需要 深入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 [5] - 同花顺实控人兼董事长易峥及一致行动人计划在未来三个月内减持不超过138.31万股 占公司总股本0.26% 以公告日收盘价361.5元计算 此次减持套现规模高达5亿元 [6] - 国微控股附属公司S2C Holding有条件地同意出售其在S2C上海16%的股权 对价为人民币2.12亿元 [6] 企业订单与产品进展 - 海伦哲今年机器人绝缘斗臂车新签112台订单 金额达1.54亿元 电源车新签订单121台 金额2.66亿元 [7] - 公司研制的消防灭火机器人及救援机器人已实现销售50余台 有锚固试制与试验机器人、自动化洗消系统机器人等产品均有销售 [7] - 洲明科技AI潮玩产品正处于市场测试与用户反馈收集的关键阶段 公司通过线下展会、合作伙伴体验、限量内测等方式优化产品体验与技术融合 [8] - 奥雅股份成功中标湖北联投花山河河口公园项目工程总承包项目园林景观儿童游乐设施工程项目 [8] 美股市场表现 - 上周五美股三大股指下跌 标普500跌幅0.32% 全周累计上涨0.33% 道指跌幅0.48% 全周累计跌0.32% 纳指跌幅0.03% 全周累计涨1.14% [9] - AMD下挫6.58% 英伟达跌2.7%至近两个月低点 博通大涨超9% Lululemon大跌18% Robinhood被纳入标普500 周五盘后涨近8% [9] - 美债收益率全线下挫 10年期跌逾8基点 2年期跌至2022年以来最低 美元指数较周四纽约尾盘曾跌逾0.9% [9] - 黄金涨1.16% 盘中刷新记录高点至3600美元 美油跌2%至三个月低点 [9]
永赢基金蔡路平: 从“切蛋糕”到“矩阵思维” 永赢指数业务步入2.0时代
中国证券报· 2025-09-08 06:30
公司指数业务发展现状 - 永赢基金ETF管理规模截至2023年9月4日突破150亿元 [1] - 公司通过创新研发布局医疗器械ETF、黄金股ETF、通用航空ETF、卫星ETF、港股医疗ETF等首创指数系列产品 [1] - 指数业务最早从沪深300指数、创业板指数等宽基指数产品起步 [2] 产品布局策略 - 采用"切蛋糕"思路在成熟领域挖掘潜力细分方向 例如2020年从医药板块切分医疗器械细分行业 [2] - 围绕国家政策提出的"新质生产力"方向进行布局 如通用航空ETF和卫星ETF对应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战略方向 [2] - 2023年底开始筹划产品布局体系 选择左侧切入方式以应对行业竞争 [2] 组织架构与文化支撑 - 公司结构扁平化 跨部门协作效率高 指数团队与主动权益团队形成良性互补 [3] - 团队整体年轻化 充满想象力和前瞻性 公司文化鼓励持续挖掘新布局机会 [3] 产品矩阵拓展计划 - 在消费、制造、科技、周期、金融、军工等多个板块加速布局指数产品 [3] - 2023年成立7只ETF产品包括中证A500ETF、港股通医疗主题ETF、自由现金流ETF等 [4] - 已获批上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ETF 上报红利低波动ETF、科创创业人工智能ETF等产品 [4] 基础设施建设 - 完善基建确保在不同市场环境下提供适配投资工具 [4][5] - 未来一两年集中发力完善指数产品线布局 [5] - 在营销配套、人员配备、投资者服务等多方面协同发展 [5] 投资者服务创新 - 储备量化模型提升投资者决策能力 开发黄金与黄金股比价关系、周期波动特征等分析工具 [5] - 深度投研作为投资者教育基石 体现投研积累和投资者陪伴专业投入 [5] 量化业务发展 - 量化业务以指增策略为主 覆盖中证A500、中证500、中证A50、科创100等指数 [5] - 将在主动量化领域发力 储备基本面量化、多因子量化、机器学习等多种策略 [5] - 公司给予硬件资源大力支持 AI大模型应用成效显著 提升量价机会把握和资金跟踪能力 [5] 策略体系优化 - 持续迭代策略体系 提高择时胜率和资产配置成效 [6] - 通过平台化资源整合在不同领域适配更高效策略 [6] - 秉持产品思维 为投资者提供符合风险收益偏好的持有体验 [6]
9月近百只新基金首发 ETF新品持续扩容
中国证券报· 2025-09-08 04:52
9月基金发行情况 - 全市场9月预计共有97只新基金启动发行 其中权益类基金占据绝对主导 股票型基金达52只 绝大多数为被动指数或增强指数型产品 ETF持续扩容 [1] - 股票型基金中仅3只为普通股票型基金 包括财通华裕量化选股A 景顺长城高端装备和安信红利量化选股A 其余均为被动指数型或增强指数型基金 [1] - 混合型基金有21只首发 包括18只偏股混合型基金 1只平衡混合型基金和2只偏债混合型基金 此外还有17只债券型基金 5只FOF 1只QDII和1只REITs于9月开始发行 [2] ETF产品动态 - ETF持续上新 包括易方达上证380ETF 华宝港股通恒生中国(香港上市)30ETF 永赢中证红利低波动ETF 前海开源中证民企300ETF等产品都将在9月开始发行 [2] - 宽基指数基金包括国联中证800指数增强A 前海开源中证A500指数增强A 贝莱德中证500指数增强A等行业和策略主题指数基金包括平安中证卫星产业指数A 嘉实中证港股通汽车产业主题指数A 永赢国证自由现金流ETF联接A [1] 中证A500新指数发布 - 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将发布6条与中证A500相关的新指数 包括成长 价值等多种风格细分指数 [1] - 9月10日发布中证A500成长指数和中证A500价值指数 各选取成长因子或价值因子得分最高的100只证券作为指数样本 采用相应因子得分调整后的自由流通市值加权 [3] - 9月11日发布中证A500相对成长指数 中证A500相对价值指数 中证A500纯成长指数和中证A500纯价值指数 采用不同的样本筛选和加权方式 [3] 指数投资发展趋势 - 新指数的发布推动指数投资体系向精细化 策略化发展 [1] - 交易所和指数公司积极丰富指数体系 支持ETF扩容 引导长期资金向优质企业聚集 [4] - 新指数能够帮助投资者更精准地定位具有高成长潜力或优质价值的企业 为不同投资理念的投资者提供有效工具 [4] 市场影响与意义 - 新指数产品不断推出对提升市场整体有效性与活跃度具有显著积极意义 [5] - 为具有不同风险承受能力 投资期限和收益目标的投资者提供更多样化和精细化的配置选择 [5] - 有助于吸引更广泛的资金参与市场 提升市场资金的流动性和配置效率 [5]
既是压舱石也是搭台人 五万亿ETF重塑A股交易生态
证券时报· 2025-09-08 02:30
ETF规模增长 - 国内ETF总规模在2025年夏天历史性突破5万亿元大关 仅用4个月便跨越一个万亿台阶 [1] 市场稳定作用 - 中央汇金为代表的"国家队"借道ETF流入市场 今年4月再度大举增持 成为维护市场稳定的重要工具 [3] - 截至6月底中央汇金及其子公司股票ETF持仓市值达1.28万亿元 较去年底增长2362.1亿元 增幅22.7% [3] - 持仓份额达3756.33亿份 较去年底增加657.9亿份 增长21.2% [3] 助推科技行情 - AI算力龙头股如中际旭创 新易盛 寒武纪被纳入科创50 创业板50等指数并占据较高权重 引发ETF被动买入 [4] - 中际旭创9月3日总市值首超东方财富成为创业板第二大个股 前十大流通股东中三个均为ETF [4] - 富时罗素将中际旭创调入富时中国A50指数 预计带来340-680亿元人民币被动跟踪资金 [4] 资金入市方式转变 - 6月以来宽基型ETF连续3个月净赎回1978亿元 但非宽基型ETF净流入2279亿元 [6] - 化工ETF 证券ETF 酒ETF等产品净流入规模均超过50亿元 [6] - 资金入市方式由主动基金转向ETF 因产品丰富度高 渠道便利性高 费用低 决策成本低 [7] 市场风格影响 - ETF发展强化龙头风格 权重股重要性提升 存在虹吸效应 [5] - 市场风格更向龙头化趋势演变 成长风格贝塔从微盘 小盘成长扩散到中大盘成长 [5] - ETF持有人换手率低于股票持有人 种类覆盖不同大类资产类别 是资产配置好工具 [7] 波动放大效应 - 寒武纪因权重超限需从科创50指数调降 导致跟踪ETF被动减持约94亿元 [9] - 科创芯片指数调整需被动卖出寒武纪约30亿元 多个指数调整合计需卖出近200亿元 [10] - 8月29日至9月5日寒武纪股价回调19.3% [10] - ETF持有量更多的股票更具波动性 ETF交易产生的波动性是不可分散的风险来源 [11] 产品创新方向 - 建议推出行业ETF期权 规定多次分红的ETF可纳入OCI账户 [12] - 可推出杠杆ETF 反向ETF 主动管理型ETF等特定投资策略产品 [12] - 海外主动管理型ETF 特定策略型ETF等创新产品可与中国市场实践相结合 [13] - 随着衍生品工具持续丰富 ETF生态圈将更趋成熟 [13]
“万亿俱乐部”扩容!理财公司半年报出齐
中国证券报· 2025-09-07 18:05
行业整体规模与格局 - 截至6月末,银行理财公司理财产品存续规模前三名分别为招银理财(约2.46万亿元)、兴银理财(约2.30万亿元)和信银理财(约2.11万亿元)[2] - 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万亿俱乐部”成员由12家增至13家,其中规模超两万亿元的机构共3家[2] - 城商行理财公司的理财产品存续规模增幅普遍较大[1],苏银理财、宁银理财、南银理财、杭银理财和北银理财均实现两位数增幅[3] 主要理财公司规模变动 - 与年初相比,招银理财规模下降0.5%,兴银理财和信银理财规模保持较快增长,增幅分别为6.54%和8.25%[2] - 中邮理财规模增幅达18.56%,突破一万亿元,跻身“万亿俱乐部”[2] - 光大理财规模较年初大幅增加11.73%,达到1.79万亿元,排名升至第6位[2] - 工银理财规模下降5.6%,而农银理财和建信理财规模分别增加10.98%和11.9%[2] 产品策略与市场动态 - 上半年权益市场热度较高,但多家银行理财公司权益类产品规模仍有下降,仅信银理财、中邮理财、民生理财与华夏理财等机构实现正增长[4] - 混合类产品总规模小幅上升,其中兴银理财相关产品存续规模较年初接近翻倍,部分公司该类产品规模“缩水”近半[4] - 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有存续规模的公司仅招银理财与兴银理财两家[4] - 理财公司正积极拓展中长期资金入市渠道,通过打新、定增及指数投资等方式布局,例如光大理财、宁银理财以A类投资者身份参与网下打新[4] - 银行理财市场对指数化投资需求增加,招银理财推出自主研发的“招银理财湾区全球资产优选配置指数”,覆盖全球股票、债券、商品等资产[4][5]
市场本周走势分化,关注A500ETF易方达(159361)、沪深300ETF易方达(510310)等产品投资机会
搜狐财经· 2025-09-05 22:14
市场表现 - 本周市场先抑后扬,贵金属、电池、光伏设备板块领涨,软件、通信设备、半导体板块调整 [1] - 港股走势分化,医药股大幅走强,科技股调整 [1] - 沪深300指数下跌0.8%,中证A500指数下跌0.7%,创业板指数上涨2.4%,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下跌5.4%,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上涨1.2% [1][3] 指数估值水平 - 沪深300指数滚动市盈率13.9倍,处于历史61.1%分位 [3] - 中证A500指数滚动市盈率16.2倍,处于历史66.6%分位 [3] - 创业板指数滚动市盈率39.3倍,处于历史31.1%分位 [3] - 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滚动市盈率172.0倍,处于历史99.4%分位 [3] - 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滚动市盈率10.2倍,处于历史61.8%分位 [3] 指数成分特征 - 中证A500指数覆盖91个三级行业,由500只市值大、流动性好的证券组成 [4] - 创业板指数由100只创业板股票组成,战略新兴产业占比高,电力设备、医药生物、电子行业合计占比超55% [4] - 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由50只科创板股票组成,半导体占比超50%,与医疗器械、光伏设备、软件开发行业合计占比近75% [4] - 恒生中国企业指数由50只在港上市内地企业组成,可选消费、金融、信息技术、能源行业合计占比超85% [4] 历史表现数据 - 近1月表现:沪深300指数涨8.4%,中证A500指数涨9.6%,创业板指数涨25.4%,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涨19.7%,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涨1.4% [7] - 近3月表现:沪深300指数涨15.1%,中证A500指数涨17.3%,创业板指数涨45.0%,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涨27.9%,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涨5.0% [7] - 今年以来表现:沪深300指数涨13.4%,中证A500指数涨15.7%,创业板指数涨38.1%,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涨28.3%,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涨24.2% [7] - 近1年表现:沪深300指数涨38.0%,中证A500指数涨42.3%,创业板指数涨92.3%,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涨91.5%,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涨48.3% [7] - 基日以来年化回报:沪深300指数7.7%,中证A500指数8.7%,创业板指数7.6%,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4.4%,恒生中国企业指数6.1% [7] ETF产品情况 - 跟踪沪深300指数的ETF共29只,跟踪中证A500指数的ETF共39只 [4] - 跟踪创业板指数的ETF共16只,跟踪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的ETF共18只 [4] - 跟踪恒生中国企业指数的ETF共4只 [4] - 低费率产品管理费率0.15%/年,托管费率0.05%/年 [4]
调样生效后科创50指数代表性将进一步增强-基金-金融界
金融界· 2025-09-05 15:45
指数调整机制 - 科创50等指数样本调整将于2025年9月12日收市后生效 遵循严格透明的既定规则 每季度依据客观数据定期调整成份股 每次调整数量比例不超过10% [1] - 指数设置个股权重上限 如科创50指数个股上限为10% 避免指数过度依赖少数股票 增强抗风险能力 持续吸纳符合标准的优质企业 [1] - 指数调整样本及权重规则公开透明 以寒武纪为例 2021年调入时股价较低纳入权重较小 其指数样本权重增长超8成来自纳入后股价上涨 不存在故意推高市值进入指数情形 [1] 资金流动与市场影响 - 指数调样期间资金仅在成份股之间再平衡 调入或权重提升个股获资金流入 调出或权重降低个股面临资金流出 跟踪指数基金规模基本保持不变 不会对市场造成较大冲击 [2] - 寒武纪纳入重要指数时间节点包括2021年3月科创50 2023年12月沪深300 2024年12月上证50及中证A500 历史数据显示指数基金调仓买入对其股价无明显影响 [2] - 近期寒武纪股价波动较大 相关指数ETF份额未发生明显变化 股价大幅波动非指数ETF产品主动交易引起 指数基金规则化被动式投资方式有助于平滑短期波动 发挥市场稳定器作用 [2]
当多元配置成为FOF“未来式”:ETF-FOF产品阵营再迎扩容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4 08:04
FOF市场发展态势 - 2025年二季度末公募FOF基金数量达513只,较上季度增加6只,总规模超1656亿元,较上季度的1510.45亿元大幅上升[1] - 市场认可度提升源于较高投资胜率和指数回升企稳[1] - FOF职能从单纯选基向指数投资工具与多元配置结合方向演进[1] ETF市场扩张 - 截至8月25日ETF市场总规模突破5万亿元,较2024年末增幅超35%,全市场ETF数量接近1300只[2] - 4个月时间实现从4万亿到5万亿的规模跨越,刷新万亿里程纪录[2] FOF配置ETF趋势 - 2025上半年被动指数型基金在偏股混合FOF中重仓占比约16.3%[3] - 截至二季度末FOF重仓持有ETF占比约9.2%,主要增持短融ETF和港股ETF[3] - 主动基金超额收益衰减及ETF透明、低费率特性共同推动配置提升[3] ETF-FOF产品创新 - 兴证全球盈丰多元配置三个月持有(ETF-FOF)于8月20日启动发行,为年内第3只ETF-FOF产品[4] - 产品要求80%以上非现金资产配置于ETF,业绩基准覆盖A股、海外股票、债券、港股、黄金五类资产[4] - 采用双基金经理制,刘潇近1年在管产品回报均居同类前1/5,刘水清侧重指数领域[4][8] 投资策略特点 - 权益投资基于中证A500指数基准增强,通过风格暴露和资产配置优化实现收益增厚[5] - 利用ETF定价偏差套利,参与IPO战略配售及大宗交易机会[5] - 固收投资优先满足流动性需求,保持适当久期状态以稳定收益[5] 公司行业地位 - 兴证全球基金以143.2亿元FOF规模位居行业首位,截至2024年末持有超122万人[6] - 公司2016年成立FOF投资与金融工程部,2019年发行首只养老目标FOF,2025年7月部门更名为多元资产配置部[6] - 全市场FOF产品共513只,总规模超1650亿元[6] 产品优势与理念升级 - ETF-FOF融合ETF工具优势(低费率、高透明度、交易灵活)与FOF配置优势[7] - 可通过ETF定价失真捕捉场内交易机会,T+1净值公告提升客户体验[7] - FOF核心竞争力从"专业选基"转向"多元配置",跨权益、固收、商品、黄金、海外资产的多赛道组合能力[7]
投资不同类型指数需要注意什么?|投资小知识
银行螺丝钉· 2025-09-03 22:01
核心观点 - A股投资需通过宽基指数、风格策略及行业配置实现组合多元化与风险控制 [3][4][6] 宽基指数配置 - 经典组合为沪深300搭配中证500 可进一步加入中证1000覆盖小盘股 中证2000因基金规模较小暂未成主流 [3] 风格策略配置 - 策略指数分为成长组(龙头/成长/质量)与价值组(红利/价值/低波动) [4] - A股存在成长与价值风格轮动特征 例如2019-2020年成长风格占优 2021-2024年价值风格占优 2025年预计回归成长风格 [5] - 同时配置两种风格的低估品种可增强组合稳定性 [6] 行业与主题配置 - 行业指数波动率显著高于宽基指数 宽基指数年波动率约20%-30% 行业指数波动率可达30%-50% 部分主题品种波动率超50% [7] - 单一行业配置比例需控制在15%-20%以内 多行业分散可大幅降低波动风险 [7] - 主题品种数量繁多 需谨慎筛选 [7]
鹏华基金实力锻造“科创股债ETF大厂”,助力投资者掘金中国新质生产力
财富在线· 2025-09-02 19:07
核心观点 - 鹏华基金在科创板块ETF领域占据领先地位 旗下科创100ETF基金和科创债ETF表现突出 规模与业绩均位居市场前列 体现了公司在指数投资领域的综合实力和市场认可度 [1][2][7] - 公司通过前瞻性布局和股债联动策略 精准把握国家科技创新战略机遇 为投资者提供覆盖科创板和高收益固收资产的投资工具 满足多元化配置需求 [3][5][6] - 强大的投研体系、精细化运营和产品矩阵建设 支撑公司持续巩固行业领先地位 并计划进一步拓展细分领域创新产品 [4][6][7] 产品表现与市场地位 - 科创100ETF基金(588220)近一年净值增长率达94.54% 规模66.72亿元 在12只追踪科创100的ETF中排名第一 [2] - 科创债ETF鹏华(551030)规模164.34亿元 全市场同类产品排名第二 沪深同类排名第一 [2] - 旗下科创ETF产品矩阵已扩容至11只 覆盖宽基、增强策略、行业主题及创新债券等细分品类 布局数量及品类覆盖均位列行业第一 [6] 战略布局与产品优势 - 科创100指数覆盖科创板中市值中等、流动性较好的下一代领军企业 行业分布均衡且创新属性强 成长潜力巨大 [3] - 科创债ETF并非简单投资科创板上市公司债券 而是提供信用等级较高、收益潜力优于普通信用债的独特固收资产类别 吸引寻求稳健收益与成长性平衡的投资者 [3] - 产品设计契合市场对优质权益资产和高收益固收资产的迫切需求 形成应对当前宏观环境的"最佳组合拳" [6] 投研能力与运营支撑 - 拥有业内领先的量化投资团队和风险控制系统 确保ETF净值表现与标的指数高度吻合 跟踪误差控制在极低水平 [4] - 通过多种形式向市场普及科创指数投资价值与配置策略 培育广泛而坚实的投资者基础 [4] - 市场展望认为A股可能在2025年下半年迎来行情拐点 驱动因素包括政策共识、盈利回升、资金回流及外资流入等 [4] 行业趋势与公司定位 -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科创企业提供长期政策红利和成长空间 投资科创资产成为分享中国科技发展红利的核心路径 [5] - 市场有效性提升使主动投资超额收益获取难度增加 低成本、高透明度的ETF成为聪明资金首选 [6] - 公司以"科创股债ETF大厂"为定位 计划持续做优做强现有产品并丰富ETF产品线 在更多细分科创领域推出创新工具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