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服务消费
icon
搜索文档
提振消费再发力 服务消费潜力足
中国青年报· 2025-07-08 04:45
消费结构趋势 - 实物消费存在天花板 耐用消费品如家电家具等因使用寿命长更新频率低 [1] - 服务消费如餐饮旅游文教等可通过提升频次释放巨大潜力 增速持续高于商品消费 [1][2] - 2023年1-5月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2% 增速较1-4月加快0.1个百分点 高于商品零售0.1个百分点 [2] 服务消费动能 - 养老服务医疗健康等老龄化需求 以及骑行露营滑雪等新场景消费成为增长新动能 [2] - 餐饮收入1-5月同比增长5.0% 增速环比加快0.2个百分点 旅游咨询租赁和文体休闲服务类增势显著 [2] - 服务消费行业从业人员达7000万 超过终端消费品制造业的6000万就业规模 [3] 政策支持力度 - 央行等六部门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按贷款本金100%申请再贷款 [6] - 金融机构重点支持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旅游教育居民服务六大领域 [6] - 平台经济通过消费券刺激消费 如淘宝闪购500亿元补贴计划预计撬动千亿级增量 [3] 金融创新方向 - 政策转向将促进消费作为新着力点 需加强消费金融领域跨业合作与创新 [6] - 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旅游教育等服务消费企业发行债券拓宽融资渠道 [6] - 服务消费贷款更注重经营主体资质 需优化信用评估体系 [6]
环球热评局:500亿元补贴投入 平台担当激活消费新动能
环球网· 2025-07-07 16:41
淘宝闪购500亿直补计划 - 公司宣布启动规模高达500亿元的直补计划 未来12个月将同时面向商家与消费者投入资金 [1] - 计划通过店铺补贴 免佣减佣等保障商家利润 借助大额红包 一口价商品等让利激发用户消费活力 [1] 平台运营数据 - 淘宝闪购日订单数超8000万 其中非餐饮订单超1300万 日活跃用户超2亿 [2] - 过去2个月中 淘宝闪购相关订单增长6000万单 为全市场日新增订单总量1亿单贡献约60%增量 [2] - 补贴上线首日 中小餐饮商家订单环比增长140% 餐饮连锁品牌增长达170% [3] - 咖啡饮品 甜品小吃等品类订单增幅超150% 下午茶 夜宵场景订单分别增长170%和190% [3] - 呼和浩特夜宵订单暴涨300% 沈阳 成都夜间咖啡需求翻倍 [3] - 全国超40个城市订单峰值刷新纪录 广州 重庆等地增长超200% 杭州 武汉等新一线城市增幅突破100% [3] 消费热点与品牌表现 - 防暑需求激增 藿香正气水搜索量飙升200%~400% 风扇搜索量增长超200% [4] - 凉皮 凉粉在北京 郑州等地搜索量暴增超200% 宿舍防尘膜搜索量周增800% [4] - 福州早6点奶茶搜索量增长300% 青岛清凉用品需求翻倍 [4] - 589个零售品牌首日订单增长超100% 熟食 酒水乳饮品类单量翻倍 [4] - 农夫山泉 联想等头部品牌单量环比激增400%以上 雪花 好想来 零食很忙等销量飙升逾10倍 [4] 行业影响与政策背景 - 服务消费行业从业人员接近7000万 规模已超过终端消费品制造业 [3] - 中央明确将大力提振消费列为年度经济工作首要任务 强调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 [2] - 经济学家指出服务消费可通过提升频次创造巨大增量空间 如从每月一次聚餐增至每周一次 消费量即跃升300% [2] - 公司通过平台出资补贴替代传统压价竞争 既保障商家合理利润 又降低消费者成本 [4] - 阿里巴巴整合淘天 饿了么和飞猪核心资源 构建大消费平台 发掘增量消费场景 [4]
资本市场丨“A+H”上市潮涌 双重融资面临诸多挑战
搜狐财经· 2025-07-07 14:02
金融政策与资本市场 - 央行等六部门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引发市场广泛关注,政策旨在为市场提供流动性支持和预期改善 [1][19] - 政策驱动下A股市场呈现结构性行情,创业板指涨幅达3.11%,显著高于上证指数1.04%的涨幅,资金流向消费升级和科技成长领域 [19][20] - 政策短期提振市场情绪,长期可能重塑A股板块估值格局,推动消费和科技板块形成可持续投资主线 [20][21] "A+H"上市趋势 - 2025年已有超30家A股企业披露拟港股IPO计划,主要集中在科技、消费、新能源领域 [2][7] - 宁德时代、恒瑞医药、海天味业等4家"A+H"上市公司跻身全球IPO融资额前十,恒瑞医药募资98.9亿港元创港股医药板块纪录 [4][23] - "A+H"上市企业通过双市场联动实现融资规模扩大和估值互补,港股提供美元/港币融资渠道以对冲汇率风险 [8][25][26] 企业赴港上市动因 - 赴港上市可拓宽国际融资渠道,提升品牌影响力,尤其适合有"走出去"需求的生物医药、新能源龙头企业 [4][5] - 港股市场汇聚全球机构投资者,帮助企业优化治理结构并对接国际标准,为全球化战略奠定基础 [5][25] - 成熟企业通过H股上市可获得更充分价值发现,部分企业H股股价较A股存在溢价空间 [5][24] 上市挑战与策略 - 企业需同时满足两地监管要求,构建涵盖财务、法务、审计的合规管理体系,选择熟悉两地审计的国际机构 [10][27] - 差异化策略包括:根据A股/H股投资者结构制定市场推广方案,建立财务信息双轨披露机制 [10][27] - 适合"A+H"上市的企业特征包括:大融资需求的科技公司、现金流稳定的公用事业企业、国际化汽车配件商 [11][28] 消费市场新趋势 - 2025年1-5月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2%,餐饮收入增5.0%,文旅休闲服务类消费表现突出 [16][18] - "90后"及"Z世代"成为消费主力,推动宠物经济、医美、户外社交等四大新兴赛道增长 [18] - 眼健康产业潜在市场规模达千亿级,中国市场的渗透率提升空间显著 [17] 资本市场资金动向 - 6月30日至7月4日主要指数普涨,上证50涨1.21%,沪深300涨1.54%,政策驱动增量资金入市 [19][20] - 外资对A股态度转积极,证券/基金公司互换便利与回购增持再贷款额度合计8000亿元 [22] - 资金从石油煤炭等传统板块撤出,转向商业物业经营、锂电池等政策利好领域 [19][20]
东吴证券晨会纪要-20250707
东吴证券· 2025-07-07 09:08
核心观点 - 我国整体消费率偏低,服务和商品消费都有提升空间,服务消费比重与同等发展水平国家相比不低;日本居民资产配置呈现“保守为主、稳健增长”特征,低利率、人口老龄化和政策激励推动配置变迁;光引发剂行业供给趋于集中、新兴领域需求蓬勃发展,行业景气度复苏;小鹏汽车G7辅助驾驶升级,有望提升业绩;道通科技多方面应对关税影响,充电桩业务和AI业务有望增长 [1][3][18][20][21] 宏观策略 - 我国2019年居民消费率39.3%,商品和服务消费率分别比43国平均低8.6和7.3个百分点,都有提升空间 [1][9] - 我国2019年人均GDP约1万美元、服务消费比重53.8%,高于人均GDP 2.5万美元以下国家的平均水平 [1][9] - 我国消费偏好注重基础服务,服务消费价格偏低,避免“鲍莫尔病”但制约比重提高 [9] - 我国与其他国家消费结构差别不大,“其他用品与服务”差别大源于统计差异 [9] - 我国折算租金和住房维修支出比重高、实际租金占比低,教育支出家庭投入高、收入弹性小 [9] - 我国医疗服务支出占比6.4%,邮递服务占比高、交通服务占比低,文娱消费占比大幅低于其他国家 [9][10] - 我国餐饮服务消费占比与43国平均相当,住宿服务比重偏低 [10] 固收金工 日本居民财富配置30年变迁 - 199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居民撤出非金融资产,配置低风险金融资产,债券配置占比降低 [2][12] - 2000年后,日本超低利率,2006年前后居民风险资产配置占比小幅回升,老龄化使储蓄与养老保障金需求上升 [3][12] - 2010年,日本引入全面货币宽松政策,居民提高权益类资产配置,债券占比进一步降低 [3][13] - 30年变迁中,日本居民资产配置“保守为主、稳健增长”,低利率、老龄化和政策激励是关键因素 [3][13] 利柏转债 - 利柏转债债底保护较好,转换平价100.4元,平价溢价率-0.41%,条款中规中矩,总股本稀释率12.09% [14] - 预计上市首日价格128.57 - 142.73元,中签率0.0028%,建议积极申购 [14][15] - 利柏特营收和归母净利润稳步增长,主营业务收入占比高,销售净利率和毛利率有波动 [15] 伯25转债 - 伯25转债债底保护较好,转换平价96.64元,平价溢价率3.47%,条款中规中矩,总股本稀释率8.10% [16] - 预计上市首日价格118.12 - 131.40元,中签率0.0122%,建议积极申购 [16] - 伯特利营收和归母净利润稳步增长,主营业务收入占比高,销售净利率和毛利率缓慢下降 [17] 行业 光引发剂行业 - 2025年7月3日,光引发剂主流品种价格较年初上涨,供给端厂商停产或推动企业协同发展 [6][18] - 我国是光引发剂主要生产国,2024年久日新材等企业有一定产能,部分企业出现问题停产 [18] - 光引发剂是光固化核心原材料,新兴领域发展推动需求增长,下游应用广泛 [18][19] - 相关标的有久日新材、扬帆新材、强力新材、固润科技 [6][18][19] 推荐个股及其他点评 小鹏汽车-W - 小鹏G7定价超预期,成为全球首款具备L3算力的新能源汽车,全系搭载5C超充电池+全域800V SiC平台 [20] - G7硬件迈入L3级算力时代,软件迭代VLA+VLM,功能实现人机共驾+强化学习等 [20] - 维持公司2025 - 2027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预期,维持“买入”评级 [7][20][21] 道通科技 - 美越关税落地,公司提价、建墨西哥工厂、发展AI软件业务应对,充电桩海外进展好 [8][21] - 道和通泰在华为开发者大会展示“空地一体具身智能解决方案”,加速AI产品商业化 [8][21] - 上调公司2025 - 2027年预期归母净利润,维持“买入”评级 [8][21]
为什么消费刺激不起来
集思录· 2025-07-06 22:02
存款结构与消费现状 - 截至2025年5月底全社会存款达326万亿元,其中居民存款160万亿元,1年期存款利率低于1%,10年期国债收益率降至1.66% [1] - 存款分布极不均衡:前10%储户掌握近70%存款(约112万亿元),约6亿人存款接近零,存款超50万的群体仅占0.37% [1] - 前20%高净值家庭拥有全国83%家庭存款,底部40%家庭仅拥有2.5%存款,且高净值家庭部分资产以其他货币形式持有 [2] 中美消费差异分析 - 中国前20%高收入群体仅贡献40%消费,而美国前10%富人完成50%消费 [3] - 中国与美国消费差距主要体现在服务消费:美国服务消费占比超65%(医疗保健占GDP17.6%,法律服务1.3%,金融服务4.3%,教育服务6.2%),中国同类服务以公立为主 [3] - 商品消费方面,除汽车外中美差距较小,中国富人消费意愿不足(如囤积包装盒、扫描饮料瓶二维码) [3][4] 消费刺激困境 - 现行政策未有效针对高净值人群:北上房产限购未放松,缺乏引导富人消费的机制(如高端医疗服务) [8] - 财富集中导致消费动能不足:极少数富人消费上限有限(如单次餐饮消费10万级),多数低收入群体无消费能力 [8] - 美国通过私立服务体系实现消费分层(如赌王何鸿燊每日86万补脑针、刘銮雄3亿肾脏移植),中国缺乏类似高端服务供给 [3] 行业结构对比 - 美国医疗支付体系:公共医保占比52.7%,商业保险28.9%,个人自付10.6% [3] - 中国医疗/法律/金融/教育以公立平权模式为主,难以通过市场化服务吸纳高净值消费 [3] - 高净值人群消费特征:全球富人普遍在医疗/法律/金融/教育领域消费更多,中国富人尚未形成同类消费习惯 [4]
数据对比后发现,中国服务消费比重并不低
经济观察报· 2025-07-04 21:30
中国消费率分析 - 2019年中国居民消费率为39 3%,其中服务消费率21 1%,商品消费率18 2%,均低于43个国家和地区的平均水平(服务消费率28 4%,商品消费率26 8%)[1] - 中国商品消费率比国际平均水平低8 6个百分点,服务消费率低7 3个百分点,显示两者均有较大提升空间[1] 服务消费比重国际比较 - 中国服务消费比重53 8%,高于人均GDP在2 5万美元以下国家的平均水平(46 4%),但低于人均GDP在2 5万美元以上国家的平均水平(56 3%)[2] - 中国2019年人均GDP约1万美元,其服务消费比重显著高于同等发展水平国家[2] 服务消费结构特点 - 中国服务消费偏好基础领域:住房、医疗、教育占比高,呈现"重教育轻娱乐、重买房轻租房"特征[3] - 中国服务价格偏低(如交通费用),既避免"鲍莫尔病"对经济增速的拖累,也制约了服务消费额的提升[3] - 八大类消费支出中,中国仅"其他用品与服务"占比(2 4%)显著低于国际均值(10 6%),主因统计口径差异[4] 居住消费结构差异 - 中国自有住房折算租金占消费比重15 1%,高于国际均值12 5%;住房维修服务占比3 2%远超国际均值0 7%,反映毛坯房交付导致的硬装支出较高[5] - 中国实际房租占比仅1 1%(国际均值3 7%),与租房家庭占比21 1%(美日约33%)直接相关,2023年后随城镇人口回升该比例有所增长[5] 文娱消费现状 - 中国文娱商品消费占比合计1 5%(耐用品0 7%+其他用品0 8%),低于国际均值4 3%[6] - 文娱服务消费占比0 6%仅为国际均值3 4%的六分之一,但旅游消费占比1 2%略超国际均值1 1%[6][7]
宏观深度报告:基于43个国家的比较,我国服务消费比重是否偏低?
东吴证券· 2025-07-04 19:19
总量比较 - 我国消费率偏低,服务和商品消费均有提升空间,2019年我国居民消费率39.3%,商品消费率比43国平均低8.6个点,服务消费率低7.3个点[5] - 与人均GDP 2.5万美元以上国家比,我国服务消费比重偏低;与2.5万美元以下国家比,比重不低,2019年我国人均GDP 1万美元左右、服务消费比重53.8%,高于同等水平国家[2][5] 结构比较 - 八大类消费支出中我国与其他国家结构差别不大,“其他用品与服务”差异大,我国2.4%,43国平均10.6%,源于统计差别[6] - 居住方面,我国自有住房折算租金占比15.1%、住房维修服务占比3.2%高于43国平均,实际租金占比1.1%低于平均,因毛坯房交付比例高、租房市场规模小[6] - 教育支出占比8.4%远高于43国平均1.4%,收入弹性小,与家庭收入成反比,支出主要在校内,小学校外培训占比26.2%[6][10] - 医疗服务支出占比6.4%,43国平均2.7%,我国排第二,美国最高17.6%,我国医保和商保起步晚,私人支出占比6.0%高于43国平均[6][10] - 交通通信方面,邮递服务占比0.3%高于43国平均,交通服务支出比重低于其他国家,与交通价格和汽车保有量有关[6][10] - 文娱消费占比大幅低于其他国家,旅游消费占比1.2%不低于43国平均1.1%,餐饮服务占比6.4%与43国平均相当,住宿服务比重预计低于1%,低于43国平均2.0%[6][10] 总结 - 我国服务消费在消费结构里比重不低,偏好基础服务消费,价格偏低,避免“鲍莫尔病”但制约比重提高[85] 风险提示 - 国际比较存在细节误差、数据滞后、广度不足等风险[7][10]
李稻葵评淘宝闪购500亿补贴计划:至少可撬动千亿级的消费增量
新浪科技· 2025-07-03 17:24
平台补贴政策 - 淘宝闪购宣布未来12个月将补贴500亿元 相当于平台向用户发放"消费券" [1] - 500亿元补贴预计可撬动千亿级消费增量 [1] - 补贴资金完全由平台承担 无需商家投入 [1][3] 商业模式创新 - 平台直接补贴模式避免了商家间的价格战和内卷式竞争 [1][3] - 该模式特别有利于反哺线下中小商家 [1][3] - 平台企业在促进消费方面展现出建设性作用 该做法具有推广价值 [3] 消费结构分析 - 服务消费(餐饮/住宿/交通/教育等)相比实物消费具有更大增长潜力 [1][2] - 服务消费频次提升空间大 例如餐饮消费从月均1次增至周均1次可带来300%增长 [2] - 2023年数据显示服务消费行业从业人员达7000万 超过终端消费品制造业的6000万 [2] 经济转型路径 - 刺激服务消费可带动中小商家发展并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2][3] - 就业改善将进一步提升整体消费能力 形成正向循环 [2] - 政府和企业共同支持服务消费将加速经济向消费驱动转型 [3]
避险情绪上升!公募“换季”策略强调守成
券商中国· 2025-07-03 17:12
公募基金下半年策略变化 - 核心观点:公募基金从上半年偏进攻策略转向"攻守兼备",强调"守成"和避险情绪上升 [2][3] - 上半年高收益普遍(全市场十强基金收益率超60%,300余只产品收益率超20%)促使基金经理更注重业绩保护 [7][8] 市场环境与风险判断 - 出口压力:美国库存消化及转口需求前置可能导致三四季度出口承压,但全年外需下行风险有限(关税压力缓解+贸易新动能支撑) [3] - 估值水平:全A估值处于2016年以来中枢,流动性受美联储高利率压制,市场估值缺乏弹性 [3] - 政策预期:7月重要会议政策期许有限,但中长期财政货币双宽路径明确,创新型刺激工具或出台 [4] 行业配置策略 **防御性配置** - 稳定红利资产:港口、公路、白电龙头等高股息板块(南方基金、金鹰基金) [5][6] - 避险资产:黄金及黄金股、军工、粮食等泛安全类资产(金鹰基金) [5] **进攻性配置** - 科技成长板块:AI、机器人、自动驾驶、半导体(平安基金、诺安基金) [5][6] - 新型消费:服务消费、银发经济、旅游保健(诺安基金) [6] - 医药领域:创新药、生命科学服务上游(诺安基金) [6] 主题投资与产业逻辑 - 上半年主题杂乱(如DeepSeek、固态电池、军工等),但隐含科技主导产业演化主线,人工智能仍是竞争蓝海 [10] - 下半年策略更注重基本面逻辑,减少短期主题博弈 [9] 基金产品选择建议 - 低风险偏好:固收类或价值/均衡型权益基金 [6] - 高风险偏好:科技主题基金(建议定投以淡化择时风险) [6]
李稻葵:淘宝闪购500亿补贴撬动千亿服务消费增量,破除商家“内卷式”竞争
搜狐财经· 2025-07-03 16:39
央广网北京7月3日消息(记者 冀文超)日前,李稻葵撰文指出,淘宝闪购的补贴将有望撬动千亿服务 消费增量,平台出资的模式,还能破除商家的"内卷式"竞争。以下为文章全文: 7月2日,淘宝闪购宣布启动500亿补贴计划,将在12个月内对消费者和商家进行直补。 对此,知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原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李稻葵在微博表示,淘宝闪购的补贴将有望撬动千亿服务消费增量,平台出资的模式,还能破除商家 的"内卷式"竞争。 李稻葵一直密切关注消费领域。他表示,最近几年,内需不足已经成为制约经济转型的一个很大的问 题。除了实物商品消费,服务性消费也是同样重要的消费板块,比如餐饮、住宿、交通、教育等等。 李稻葵指出,在服务消费领域,通过提高频次带来的增量潜力是巨大的。实物消费存在天花板,耐用消 费品的更新似乎比较低频,但服务消费可以提升频次,如有的人原先一个月下一次馆子,现在如果变成 一周下一次馆子,就增长了300%。 同时,服务消费还有一个非常巨大的优势,即餐饮、娱乐、酒店、旅游等服务消费形态,大部分从业者 都是中小企业、中小商家。这些业态是中国经济的毛细血管,具有非常强的就业带动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