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能源
icon
搜索文档
深度解读|马斯克建“美国党”背后三大推手
新华社· 2025-07-11 21:36
马斯克成立"美国党"的深层动因 - 马斯克作为"科技工业复合体"代表人物,旗下拥有社交媒体X、特斯拉、SpaceX等与美国国家利益深度绑定的高科技资产,其政治行动本质是对自身科技帝国的保护[2] - 直接导火索为特朗普推动的"大而美"法案取消电动汽车税收减免,损害特斯拉核心利益,反映新老资本博弈[3] - 美国政治极化与制度僵化促使科技精英寻求独立政治话语权,马斯克计划通过"美国党"在众议院争取关键议席以影响政策[5] 科技资本与传统产业的冲突 - MAGA阵营代表传统制造业、白人工薪阶层利益,主张贸易保护主义与产业回流,与马斯克倡导的新能源、太空探索等未来产业存在根本理念冲突[3] - 科技工业复合体正成为美国政治新变量,其与MAGA势力的产业利益冲突可能重塑政策走向[3][5] 美债问题对科技行业的影响 - "大而美"法案加剧美债扩张,可能推高资本市场成本并削弱美国科技竞争力,直接影响SpaceX、特斯拉等依赖长期投入的领域[6][7] - 两党将美债作为党争工具,政策不确定性威胁科技基础设施投资稳定性[7]
有色金属行业9家公司率先披露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 上游资源公司表现亮眼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7-11 21:14
行业整体表现 - 有色金属行业9家A股上市公司2025年上半年业绩全部预喜,包括北方稀土、华友钴业等[1] - 行业增长空间受新能源、高端制造等新兴领域需求推动,多家公司从周期性转向成长性[1] - 上游资源企业直接受益于新能源汽车、风电等绿色领域需求,拉动盈利能力[3] 上游资源企业业绩 - 北方稀土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9亿元至9.6亿元,同比增长1882.54%-2014.71%,扣非净利润8.8亿元至9.4亿元,同比增长5538.33%-5922.76%[2] - 华友钴业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26亿元至28亿元,同比增长55.62%-67.59%,扣非净利润24.50亿元至26.50亿元,同比增长39.85%-51.26%[2] - 稀土价格受政策与国际环境影响短暂回落,但子公司订单饱满,对未来价格走势乐观[2] 技术型企业表现 - 楚江新材预计归母净利润2.4亿元至2.9亿元,扣非净利润2亿元至2.5亿元,受益于技术升级与产品附加值提升[4] - 子公司顶立科技在半导体涂层材料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已在国内头部半导体企业规模化应用[4] - 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可将成本压力转化为利润空间,缺乏技术壁垒的企业利润受挤压[4]
去深圳上大学
经济观察报· 2025-07-11 20:17
深圳高等教育发展历程 - 深圳自特区成立伊始就怀有创办高水准大学的冲动和雄心,高校建设与城市发展步伐紧密相连 [1][6] - 1983年深圳大学成立时在校学生仅216人,而北京有54所高校,上海有43所,广州有20所,深圳在高等教育领域起步较晚 [5] - 21世纪以来深圳高等教育发展加速,2014年后以几乎一年一所的速度新建8所高校,截至2024年高等学校数量达17所 [5] - 2025年深圳推进第三轮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涉及深圳海洋大学、深圳音乐学院等8所院校 [5] 三次建校热潮 - 第一波热潮在特区成立初期,1983年深圳大学从提议到开课仅用半年,创下"深圳速度",建校初期采用开放式校园和学生自治等创新模式 [8][9][11] - 第二波热潮在2000年前后,深圳通过合作办学和虚拟大学园解决高端人才培养问题,吸引北大、清华等高校入驻 [14][15] - 第三波热潮在南科大成立后,10年间新增8所高校,合作办学拓展至香港中文大学等境外院校,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连续9年成为广东高考录取分数最高院校 [20][21] 财政投入与办学特色 - 深圳教育支出从2017年509亿元增至2025年计划1020.6亿元,占比从11.08%升至23% [26] - 高等教育支出从2012年11.4亿元增至2025年预计178.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21.69%,占比从10.4%升至近48% [28] - 深圳大学2025年部门预算收入75.07亿元,10年增长366.85%,在全国非"双一流"高校中预算排名第一 [30] - 深圳高校以理工科为主,学科建设紧贴产业需求,南科大拥有超60位院士,国际排名接近清北 [36] 城市与高校协同效应 - 深圳高校毕业生留存率达73.2%,深大毕业生主要被比亚迪、华为、腾讯等本地企业录用 [35] -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录取分数线已超本部,体现城市对高校的赋能效应 [42] - 深圳计划在"十五五""十六五"期间新建不少于10所高校,总量或达30所以上,学科将围绕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兴产业 [44][46]
中贝通信: 关于2024年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问询函的回复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11 19:19
智算业务发展 - 2024年智算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696.16%,2024年上半年和2025年第一季度分别实现收入1.42亿元和1.35亿元,后者同比增幅为972.79% [2] - 2024年末运营算力超过15000P,7月末已超过10000P,算力规模持续增长 [2] - 智算业务毛利率为41.04%,同比下降但仍明显高于其他业务毛利率水平,成本以制造费用为主 [2] 智算业务商业模式 - 通过提供智算集群设计、建设和运维等服务,为运营商、云服务商、AI大模型企业等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3] - 主要客户包括临港算力、济南超级计算中心、北京安联通科技等,通过公开招投标、邀请招标等方式获取项目 [4] - 收入确认方式为按月或季度与客户确认服务内容、数量、金额后全额确认收入 [5] 财务表现 - 2024年智算业务营业成本15,861.62万元,其中制造费用14,181.70万元(主要为服务器集群折旧摊销) [5] - 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相比,毛利率水平处于合理区间(利通电子53.42%、奥瑞德26.44%、航锦科技34.17%、莲花控股42.45%) [7] - 2024年各季度智算服务收入呈现逐季增长趋势(Q1 1,255.66万元→Q4 11,716.04万元) [8] 资金与投资 - 2023-2024年购建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支付现金分别为8.58亿元和21.14亿元,主要用于算力设备采购 [13] - 通过售后回租融资12.48亿元和融资租赁1.99亿元缓解资金压力,相关资产所有权归出租人 [20] - 2024年末有息负债合计20.73亿元(短期借款9.88亿元、长期借款1.95亿元、应付债券8.90亿元),资产负债率73.82% [46] 新能源业务 - 投资浙储能源43%股权布局新能源业务,2023-2024年浙储能源分别亏损86.43万元和527.41万元 [27] - 预计2025年与浙储能源发生关联采购3亿元、关联销售15亿元,主要基于新能源业务规模扩张预期 [27] - 新能源动力电池产线设计产能5GWH/年,2025年初开始试生产,截至5月末产能接近设计产能50% [42]
华测检测(300012):Q2归母净利润同比+8%~10%,检测龙头经营持续稳健
东吴证券· 2025-07-11 19:0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Q2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8%-10%,业绩增长符合预期,公司经营稳健,在高基数上通过传统业务创新和精益管理实现增长 [2] - 政策加码计量检测,第三方检测机构是直接受益方,华测检测短期可承接政府课题等,长期在多领域有广阔增长空间 [3] - 华测检测有前瞻性、多元化布局和国际化战略,阿尔法属性明显,看好公司长期增长,2025年业绩有望持续增长 [4] 盈利预测与估值 |指标|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5,605|6,084|6,535|7,118|7,760| |同比(%)|9.24|8.55|7.42|8.92|9.01|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910.20|921.07|1,055.55|1,172.53|1,311.79| |同比(%)|0.83|1.19|14.60|11.08|11.88| |EPS-最新摊薄(元/股)|0.54|0.55|0.63|0.70|0.78| |P/E(现价&最新摊薄)|22.61|22.34|19.50|17.55|15.69|[1] 财务预测表 资产负债表(百万元)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流动资产|4,227|5,325|6,677|8,167| |非流动资产|5,226|5,125|4,959|4,782| |资产总计|9,453|10,450|11,636|12,949| |流动负债|1,804|1,864|2,012|2,170| |非流动负债|488|482|482|482| |负债合计|2,292|2,347|2,494|2,652| |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6,913|7,843|8,867|10,006| |少数股东权益|247|260|275|290| |所有者权益合计|7,161|8,103|9,142|10,296| |负债和股东权益|9,453|10,450|11,636|12,949|[10] 利润表(百万元)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营业总收入|6,084|6,535|7,118|7,760| |营业成本(含金融类)|3,074|3,278|3,551|3,841| |税金及附加|38|39|43|47| |销售费用|1,040|1,124|1,214|1,311| |管理费用|370|396|436|480| |研发费用|529|572|629|692| |财务费用|4|0|0|0| |加:其他收益|50|52|57|62| |投资净收益|46|52|57|62| |公允价值变动|2|0|0|0| |减值损失|(119)|(65)|(65)|(65)| |资产处置收益|12|1|1|2| |营业利润|1,019|1,168|1,297|1,451| |营业外净收支|1|0|0|0| |利润总额|1,019|1,168|1,297|1,451| |减:所得税|86|99|110|123| |净利润|933|1,068|1,187|1,328| |减:少数股东损益|12|13|14|16|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921|1,056|1,173|1,312| |每股收益-最新股本摊薄(元)|0.55|0.63|0.70|0.78| |EBIT|997|1,168|1,297|1,451| |EBITDA|1,501|1,766|1,943|2,108| |毛利率(%)|49.47|49.85|50.12|50.50| |归母净利率(%)|15.14|16.15|16.47|16.90| |收入增长率(%)|8.55|7.42|8.92|9.01| |归母净利润增长率(%)|1.19|14.60|11.08|11.88|[10] 现金流量表(百万元)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经营活动现金流|1,063|1,620|1,754|1,888| |投资活动现金流|(1,280)|(437)|(422)|(416)| |筹资活动现金流|(362)|(210)|(213)|(239)| |现金净增加额|(575)|975|1,119|1,233| |折旧和摊销|504|598|646|657| |资本开支|(688)|(479)|(479)|(478)| |营运资本变动|(437)|(50)|(86)|(98)|[10] 重要财务与估值指标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每股净资产(元)|4.11|4.66|5.27|5.95| |最新发行在外股份(百万股)|1,683|1,683|1,683|1,683| |ROIC(%)|12.74|13.38|13.24|13.19| |ROE-摊薄(%)|13.32|13.46|13.22|13.11| |资产负债率(%)|24.24|22.46|21.44|20.48| |P/E(现价&最新股本摊薄)|22.34|19.50|17.55|15.69| |P/B(现价)|2.98|2.62|2.32|2.06|[10] 市场数据 |项目|数值| | --- | --- | |收盘价(元)|12.06| |一年最低/最高价|10.13/18.00| |市净率(倍)|2.88| |流通A股市值(百万元)|17,267.14| |总市值(百万元)|20,294.91|[7] 基础数据 |项目|数值| | --- | --- | |每股净资产(元,LF)|4.19| |资产负债率(%,LF)|20.42| |总股本(百万股)|1,682.83| |流通 A 股(百万股)|1,431.77|[8]
“我们希望把中国的科技带去印尼”!印尼龙头企业来华参赛借机寻找合作者|外资看中国
华夏时报· 2025-07-11 18:31
印尼科技公司寻求中国合作 - Zi.Care是印尼领先的健康科技公司,提供全国唯一达到第七级标准的AI驱动电子病历系统,已累计处理超过800万份患者记录,并获得130多家医疗机构采用 [2][3] - Zi.Care正在扩展物联网医疗解决方案业务,希望整合中国科技打造一站式医疗健康平台,认为中国产品性价比高于欧美 [3] - GreenTeams是印尼首家且最大的气候科技公司,在空气质量监测领域具有先发优势,提供端到端解决方案包括自主硬件和AI驱动软件 [3][4] - GreenTeams正转向"监测即服务"模式,希望与中国企业合作进入印尼及东南亚市场,并强调与印尼政府的深厚合作关系 [4] 印尼市场概况 - 印尼是东南亚最大经济体,人口约2.81亿居全球第四,年龄中位数低于30岁,劳动力充足且成本低 [5] - 2024年印尼GDP达1.37万亿美元,同比增长5.03%;2025年一季度GDP为3463.53亿美元,同比增长4.87% [5] - 中国是印尼最大贸易伙伴,2024年双边贸易额达1478亿美元,主要聚焦基建、矿产、机电产品等领域 [5] - 印尼市场对价格敏感,对中国产品接受度逐步提高,中国产品价格可能仅为欧美品牌的20%但功能达到80%-95% [6] 中企在印尼发展现状 - 中资企业在印尼的参与程度因行业而异,餐饮类品牌发展较好但制造业产品品牌影响力不足 [5] - 中国硬件或软件提供商直接进入印尼市场较困难,但可通过与当地企业合作获得进入桥梁 [6] - 在部分领域如气候科技,中企在印尼的市场调研和参与程度仍然较低 [5] 全球创新创业大赛情况 - 2025"赢在苏州"全球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围绕七大科技行业赛道,足迹遍及12座城市 [7] - 海外参赛项目占比近50%,目的包括获得投融资、设立生产基地、开拓市场或寻找中国合作方 [7]
深圳,正在摆脱“大学洼地”标签
经济观察网· 2025-07-11 18:29
深圳高等教育发展历程 - 深圳高等教育经历了三次建设热潮:第一阶段1983年深圳大学成立,体现"深圳速度";第二阶段2000年前后合作办学与虚拟大学园模式;第三阶段2010年后南方科技大学引领的快速扩张期[3][4][6][7] - 高校数量从1983年1所增至2024年17所,2014-2024年新建8所,2025年计划再建8所[2][7][22] - 财政投入显著增长,高等教育支出从2012年11.4亿元增至2025年预计178.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21.69%[10][13] 深圳高校特色模式 - 创新办学机制:南方科技大学采用"631"综合评价录取制度(高考60%+校测30%+高中成绩10%)[6] - 学科设置高度产业化,理工科占比超60%,聚焦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前沿领域[18][23] - 财政支持力度大,深圳大学2025年预算75.07亿元,10年增长366.85%,非"双一流"高校中预算第一[13] 城市与高校协同效应 - 2024年深圳高校毕业生留存率达73.2%,比亚迪、华为、腾讯为三大雇主[17] -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录取分数线已超本部,体现"城市赋能高校"效应[21] - 深圳计划"十五五"期间高校总数达30所,持续优化高等教育资源布局[22][24] 代表性高校发展 - 南方科技大学建校10年即入选"双一流",2025年泰晤士亚洲排名第35位(内地第15位)[7]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连续9年居广东省录取分数最高院校[7] - 深圳理工大学首年招生投档线即追平中山大学[1]
吉电股份: 2025年度吉林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信用评级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7-11 17:26
公司概况 - 吉林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主体信用等级为AAA,评级展望稳定[3] -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持股比例合计34%[10] - 2023年营业总收入144.43亿元,同比下降3.42%,但净利润同比增长32%至15.63亿元[4][24] 业务结构 - 新能源装机占比达75.41%(2023年),形成五大区域新能源基地[17][18] - 火电均为吉林省内热电联产机组,2023年供电标准煤耗289.24克/千瓦时[17][22] - 2023年收入构成:火电33.5%、风电20.6%、光伏27.2%、热力7.3%[24] 财务表现 - 2024年9月末总资产810.46亿元,资产负债率74.07%[4][28] - 2023年EBITDA达69.12亿元,总债务/EBITDA为8.03倍[4][31] - 经营活动净现金流54.45亿元(2023年),FFO/总债务比率10.09%[30][31] 行业比较 - 2023年营业毛利率25.75%,高于可比企业桂冠电力(30.08%)和内蒙华电(20.99%)[7] - 控股装机容量1,342.12万千瓦,与湖北能源(1,567.18万千瓦)规模接近[7] - 资产规模767.51亿元,高于桂冠电力(472.80亿元)但低于湖北能源(912.90亿元)[7] 运营数据 - 2023年上网电量266.80亿千瓦时,其中新能源占比58.6%[18][22] - 光伏/风电利用小时数分别为1,460/2,080小时,火电3,849小时[22] - 2024年9月末受限资产95.12亿元,占总资产11.74%[32] 发展战略 - 聚焦"新能源+"和绿色氢基能源双赛道,2024年获得备案项目202.1万千瓦[18][23] - 在建项目包括山东潍坊风电储多能互补、吉西基地鲁固直流光热等新能源项目[23] - 2024年完成定增募资41.85亿元用于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项目[14]
安徽,产业嬗变
AI研究所· 2025-07-11 17:19
安徽产业发展概况 - 安徽凭借地理位置、资源禀赋和政策支持成为中国产业发展新高地,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机器人、光伏储能)展现强大竞争力[1] - 安徽从农业大省转型为新兴制造强省,各地优势产业差异化发展[3] 合肥产业集群 - **集成电路产业**:合肥为国家"十四五"集成电路重点发展地区,集聚500多家上下游企业,形成"一核一带"格局 2024年1-10月全省芯片产量近80亿块(同比+50%),长鑫存储实现DRAM芯片国产化量产[4] - **新型显示产业**:全球最大基地之一,京东方拥有全系列液晶面板生产线,维信诺投资550亿元建设全球首条8.6代AMOLED生产线[5] - **新能源汽车产业**:2024年10月产量超100万辆(2023年全年74.6万辆),比亚迪合肥基地前三季度产量62.9万辆(+83.4%),大众新能源研发中心落户[6] - **人工智能产业**:全国唯一双重点布局城市(国家AI产业重点+数据标注试点),集聚科大讯飞等超千家企业[8] 芜湖产业集群 - **汽车产业**:奇瑞汽车2024年入围世界500强,新能源/燃油车/出口/国内市场全面增长,贡献中国汽车出口量近1/4[9][10] - **智能装备产业**:埃夫特为工业机器人领军企业,产品覆盖汽车/3C电子/光伏等行业[12] 马鞍山产业集群 - **钢铁产业转型**:马钢集团通过技术创新开发高端汽车用钢/电工钢,延伸产业链至深加工和装备制造领域[13][14] 蚌埠产业集群 - **玻璃产业创新**:中建材蚌埠研究院研发0.12毫米超薄电子触控玻璃(厚度为A4纸1/6),布局光伏玻璃等新材料[15][17] 滁州产业集群 - **家电与智能硬件**:集聚创维/康佳/扬子等品牌,覆盖冰箱/空调/洗衣机等多品类,推动智能家居和可穿戴设备发展[19] 政策支持 - 2023年发布《安徽省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目标2025年建成国内领先AI生态体系[22] - 2024年推出12条措施支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涵盖"智改数转"/绿色转型等方向[22]
德龙汇能收盘下跌1.77%,滚动市盈率262.10倍,总市值21.84亿元
金融界· 2025-07-11 16:25
公司财务表现 - 7月11日收盘价6 09元 下跌1 77% 滚动市盈率262 10倍 总市值21 84亿元 [1] - 2025年一季报营业收入4 30亿元 同比微增0 43% 净利润334 67万元 同比下滑76 20% 销售毛利率9 00% [1] - 机构持仓方面 6家机构合计持股15932 22万股 持股市值8 49亿元 包括QFII1家 基金1家 [1] 行业对比 - 燃气行业平均市盈率29 12倍 行业中值18 35倍 公司PE排名第32位 [1] - 公司PE(TTM)262 10倍 显著高于行业平均29 12倍和新天然气9 87倍 九丰能源10 22倍等同行 [2] - 市净率2 56倍 略低于行业平均2 64倍 但高于皖天然气1 26倍 陕天然气1 25倍等企业 [2] 业务构成 - 主营业务为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供应 以及氢能 光伏新能源业务 主要产品为燃气供应和节能服务 [1] 同行市值对比 - 总市值21 84亿元 低于新奥股份592 78亿元 深圳燃气185 26亿元 但高于新疆火炬24 76亿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