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硬科技
icon
搜索文档
助力“硬科技”茁壮成长
金融时报· 2025-07-22 09:00
6年来,作为主要服务于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硬科技"企业重要力量,科创板已成为资 本市场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动实践。 回顾科创板的设立历程,2019年7月22日,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首批公司上市仪式在上海举办,科创 板首批25家公司鸣锣上市。此后,科创板企业便在这片"试验田"中茁壮成长。 2020年4月29日,随着光云科技在上交所科创板首发上市交易,科创板迎来了第100家上市公司。2020年 7月22日,科创板开市一周年之际,已有140家企业在科创板上市,总市值约2.8万亿元。同时,2019年 科创板企业合计投入研发金额117亿元,2500余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100余项,科创板"试验田"中 已经结出第一批科技的"果实"。 2021年,科创板开市两周年时,科创板上市公司已超310家,募资金额超3800亿元,总市值超4.7万亿 元。在这些公司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上市公司占比35.2%,生物医药占比23.3%,高端装备制造占比 16.3%,三大行业公司占比接近75%。同时,业绩实现大幅增长。科创板公司2021年共计实现营业收入 8344.54亿元,同比增长36.86%;实现归母净利润948.41亿 ...
“硬科技”打开西藏产业发展新天地
科技日报· 2025-07-22 08:31
无人机产业 - 西藏创博通航专注于研发适应高原环境的无人机产品,已开发出多款型号并在飞控算法、动力系统、通讯抗干扰等领域取得技术突破[2] - 公司自主研发的飞控算法可实时感知海拔、气压、风速等参数,动态调整旋翼转速与飞行姿态,技术能力国际领先[2] - 公司在当地构建完整无人机产业链,涵盖研发设计、配件生产、组装测试、交付售后等全链条,并引入五轴激光切割机床、碳纤维生产设备等[2] - 配套企业天津七六四通信导航技术有限公司已在附近建厂,未来将有更多配套企业入驻[3] - 公司提供无人机教培服务,学员以藏族同胞为主,推动当地低空经济人才培养[3] 智算中心建设 - 雅江计算在山南建设西藏首个大规模智算中心"雅江1号",一期规划算力达2000P(1P为每秒计算1000万亿次)[4] - 山南低温、低氧、低硫、低湿的环境可降低服务器运行损耗,提高设备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全年PUE值仅为1.15左右[4] - 当地丰富的清洁能源为智算中心提供稳定电力支撑,政府优惠政策助力企业发展[4] - "雅江1号"可为大模型训练提供算力支撑,已有20余家企业表达合作意向,涉及大模型、智能驾驶、游戏等领域[5] - 未来将服务东部地区市场并赋能西藏本地企业,如处理西藏创博通航的无人机数据,推动当地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5]
科创板“硬科技”迎来“井喷期”
新华社· 2025-07-22 08:24
科创板发展概况 - 科创板开市6周年,拥有589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超7万亿元 [1] - 超60家公司推出全球首创性产品,3成公司的产品或研发项目具有首创性 [1] - 超6成公司的850多项产品和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 - 35家科创板公司排名全球第一,124家排名全国第一,196家排名全球或全国前五 [1] 科技创新成果 - 科创板公司累计形成发明专利超12万项,平均每家公司拥有216项 [1] - 138家次(81家)公司牵头或参与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等重大奖项 [1] - 2024年研发投入金额达1681亿元,同比增长6.4%,占营业收入比例中位数为12.6% [1] - 研发投入是当年板块归母净利润的三倍多,研发强度持续保持在10%以上 [1] 资本市场支持 - 科创板试点注册制、包容未盈利企业上市,并推出"科创板八条"等改革措施 [2] - 上市公司IPO和再融资募集资金合计超1.1万亿元 [2] - 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公司占比超8成 [2] - 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重点产业链形成示范和集聚效应 [2]
一图速览|科创板开市六周年
证券时报· 2025-07-22 08:00
科创板开市六周年概况 - 科创板于2019年7月22日正式开市交易,坚守"硬科技"定位并发挥改革"试验田"功能,实现从无到有的跨越式发展 [1] - 截至2024年,科创板上市公司达589家,总市值超7万亿元,IPO募资9257亿元,再融资1867亿元,合计超1.1万亿元 [3] - 板块内71%企业(415家)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或产品企业 [3][4] 企业结构与上市标准创新 - 支持54家未盈利企业、8家特殊股权架构企业、7家红筹企业上市,其中22家未盈利企业实现盈利"摘U" [7] - 20家采用第五套标准上市企业中,19家已有45款药物/疫苗上市销售,16家营收超1亿元,9家实现首次盈利 [7] 财务与研发表现 - 2019-2024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分别达19%和9%,2024年营收规模达16,000亿元 [8][9] - 六年累计研发投入7090亿元,2024年单年研发投入1681亿元(同比增长6.4%),占营收中位数比例12.6% [10][11][12] - 研发人员24万人,占员工总数近30%,平均每家公司拥有发明专利216项,中芯国际等企业专利超万项 [12][13] 科技创新成果 - 30%企业产品/在研项目具行业首创性,80%瞄准进口替代,380余家企业850项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 [13] - 81家企业138次获国家科学技术奖,35家细分领域全球第一,124家全国第一 [13] 公司治理与资本运作 - 60%企业创始团队为科研人才/专家,30%实控人兼任核心技术人员,40%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 [15] - 433家企业推出761单股权激励计划,覆盖14万人次,板块覆盖率73% [16][18] - 2024年产业并购超110单,交易金额1400亿元,35单涉及重大资产重组 [21] 市场吸引力与投资者回报 - 90%企业上市前获创投投资,平均每家获投9.3亿元,科创50指数跟踪产品规模超1800亿元 [24][26] - 2019-2024年累计分红1768亿元,2024年分红388亿元(60%企业现金分红比例超30%) [27][28]
科创板开市这六年:深耕“硬科技”培育沃土 浇灌7万亿创新生态
证券时报· 2025-07-22 08:00
科创板发展概况 - 科创板坚守"硬科技"定位六年,上市公司达589家,总市值超7万亿元,覆盖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 [1] - IPO与再融资合计募资1.1万亿元,支持硬科技企业成长 [11] - 54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中22家已盈利"摘U",20家第五套标准企业中19家产品获批上市 [14] 制度创新与改革 - 构建多元包容发行上市制度,第五套标准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 [7][10] - 2024年推出"1+6"改革:设科创成长层,扩大第五套标准至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行业 [24] - 改革措施包括试点IPO预审阅、引入专业机构投资者等,强化技术积累评估 [24][26] 产业链协同效应 - 集成电路产业链聚集120家企业,形成设计、制造、封测等完整链条 [17] - 中芯国际IPO募资532亿元,带动半导体设备、材料等上下游协同发展 [17] - 超六成公司创始团队为科研人才,近三成实控人拥有博士学历 [21] 资本与科技循环 - 约九成科创板公司上市前获创投支持,科创板引导投资转向硬科技赛道 [18][19] - 161只科创板指数产品规模达2600亿元,机构投资者持仓占比超六成 [21] - 基金持仓市值超1.2万亿元(同比+37%),境外机构持仓占比超3% [21] 企业成长案例 - 拓荆科技上市后突破研发资金瓶颈,首年即盈利 [13] - 泽璟制药上市后加速新药研发,3款产品获批 [14] - 宇树科技等多家企业近期启动科创板IPO,上半年受理企业中科创板占比超70% [6] 未来发展方向 - 加速向"重长期价值"的科技叙事逻辑转变,培育新质生产力 [26] - 需完善分层管理机制和投资者保护,优化欺诈发行惩戒措施 [29] - 推动科技、资本、人才三链融合,吸引国际长线资本 [21][26]
长盈通2025上半年预盈最高3192万 拟1.58亿收购生一升光电增强“硬科技”
长江商报· 2025-07-22 06:57
收购交易 - 公司拟以1.58亿元收购生一升光电100%股权,以获取光纤陀螺光子芯片器件的工艺处理能力并把握光通信领域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 [1] - 收购是公司实现光纤陀螺业务战略升级的必要举措,可为现有特种光纤光缆和新型材料拓展行业应用 [2] - 公司无光子芯片加工和耦合的技术储备,而标的公司具备批量工艺处理能力,双方在光纤陀螺光子芯片器件方面具有业务互补性 [3] - 双方已合作突破60μm高应力双折射保偏光纤FA研磨工艺处理技术,解决行业难题 [3] 公司概况 - 公司是国内专业从事光纤陀螺核心器件光纤环及其综合解决方案的"小巨人"企业,2022年在科创板上市 [2] - 公司形成包括特种光纤、新型材料、机电设备、光电系统和计量检测服务在内的"5+1聚焦同心圆"产业战略布局 [4] - 公司正在拓展第三代光纤陀螺核心器件光子芯片和光通信领域的光器件及材料等业务 [5] 业绩表现 - 2025上半年预计营收1.73亿元到2.11亿元,同比增加26.35%至54.43% [1] - 2025上半年预计归母净利润2612万元到3192万元,同比增加72.12%至110.33% [1][5] - 2025上半年归母扣非净利润2274万元到2855万元,同比增加167.72%到236.13% [5] - 光纤环器件订单需求持续增长,交付量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 [5] 标的公司情况 - 生一升光电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为国内光通信领域领先的光器件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 [4] - 标的公司开发的400G、800G高速率无源内连光器件已实现批量销售,1.6T产品处于客户验证阶段 [6] - 交易对方保证标的公司2025-2027年扣非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120万元、1800万元和2250万元 [5] 行业前景 - 无源内连光器件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下游客户需求旺盛 [6] - 光通信领域市场需求快速增长 [1][2]
科创板迎来6周岁生日 上市公司589家 总市值超7万亿元
深圳商报· 2025-07-22 06:44
科创板发展概况 - 科创板于2019年7月22日首批25家公司挂牌上市,截至2025年7月21日上市公司达589家,总市值约7.4万亿元 [1] - 6年来IPO募集资金9257亿元,再融资募集资金1867亿元,合计募集资金超1.1万亿元 [1] - 科创板重点服务战略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公司占比超八成 [2] 上市公司表现 - 以2019年为基数,5年来科创板公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分别达19%和9% [2] - 54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中已有22家实现盈利,20家第五套标准上市企业中19家自研45款药品/疫苗获批上市 [2] - 16家第五套标准公司营收超1亿元,其中4家营收超10亿元 [2] 研发投入与创新 - 2024年科创板研发投入总额1680亿元,是净利润的3倍多,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中位数12.6% [2] - 107家公司连续3年研发强度超20%,持续领跑A股各板块 [2] 投资者回报 - 2024年509家公司(占比近九成)披露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 [2] - 超六成公司推出2024年度现金分红方案,累计分红总额388亿元,290家公司现金分红比例超30% [2] - 2024年中期分红111家创历史纪录 [2] 政策支持与产业覆盖 - "科创板八条"发布后新增上市公司16家,IPO募集资金149亿元,覆盖半导体、高端装备、新材料等领域 [1] - 新增上市公司中12家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1]
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 全面提升全球市场竞争力
中国证券报· 2025-07-22 04:16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联影医疗成立于2011年,专注于高性能医学影像设备、放射治疗产品及医疗数字化解决方案,2022年登陆科创板并获超百亿元融资[1][2] - 2024年国内影像产品(不含超声和DSA)新增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海外业务营收同比增35%至22.66亿元,占总营收22%[1][6] - 累计专利申请突破9300项(发明专利占比超80%),140款产品获批上市,49款获FDA许可,46款获CE认证[2] 技术研发与创新 - 2024年研发投入22.61亿元,占比21.95%,构建"整机系统-核心部件-底层元器件"三级技术攻坚体系[3][4] - 完成光子计数能谱CT关键技术突破及整机测试,布局无液氦磁共振、超声全系列等下一代产品[4] - AI赋能设备获批数量超20个(FDA清单行业领先),建成跨产品线数智化超级平台[4][5] 全球化战略与供应链布局 - 海外战略以自研高端设备+AI为核心,覆盖85国200城,设立18个区域服务中心及30+全球备件库[5][6] - 北美总部扩容、亚太生产中心筹建中,形成"中国总部+多级全球网络"供应链体系[6] - 海外本地化运营体系涵盖美国、荷兰等区域总部,推行"全球资源整合+本地化深耕"模式[5][6] 科创板赋能与产业链协同 - 科创板融资助力公司实现核心零部件(磁体、射频等)全自研体系,覆盖原材料至战略材料开发[2] - 培育近千家国产供应商(含近百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助推数十家生态链企业上市[2] - 科创成长层制度有望加速高成长性企业资本对接,提升全球产业链话语权[3] 未来发展方向 - 推动AI与云平台、大数据融合,实现诊前-诊中-诊后全流程智能管理[5] - 加速海外销售中心建设,强化服务网络覆盖与本地化团队[7] - 坚持"一核多翼"全球化战略,提升中国医疗器械海外影响力[1][7]
寄语科创板
上海证券报· 2025-07-22 03:53
科创板六周年发展成果 - 科创板开市六周年,为"硬科技"企业提供包容性发展平台,覆盖芯片、新药、高端装备、人工智能等领域,加速前沿科技转化为增长动能 [1] - 科创板公司通过颠覆性技术和革命性突破重塑产业格局,引领高质量发展 [1] - 多位企业家分享科创板上市获得感,探讨包容性改革新动能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蓝图 [1] 海光信息发展情况 - 海光信息上市近三年,在科创板支持下公司治理、创新、竞争和经营能力显著提升 [2] - 公司聚焦高端处理器业务,独立实现多代CPU和DCU自研及商用,占据国内高端计算、智能计算市场头部份额 [2] - 科创板"八条"和"1+6"新政为科技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技术协同创新提供制度保障 [2] 百利天恒发展情况 - 百利天恒在未盈利阶段实现上市,为肿瘤治疗领域创新药研发和国际化合作提供支撑 [3] - 公司启动A股定增并获审核通过,拟募集资金全部用于创新药研发项目 [3] - 期待科创板进一步优化未盈利企业监管机制和再融资工具 [3] 中微公司发展情况 - 中微公司作为首批科创板企业,产品研发与技术进步突飞猛进,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 [4] - 公司深化产业链协同创新,与上下游构建紧密合作生态 [4] - 坚持三维发展战略和"五个十大"企业文化,目标成为全球一流半导体设备企业 [4] 联影医疗发展情况 - 科创板为联影医疗带来品牌影响力提升、融资便捷多元和科技人才激励灵活三大助力 [5] - 公司构建三级技术攻坚体系与创新生态,推动核心技术从"跟跑"向"引领"跨越 [5] 影石创新发展情况 - 科创板上市为影石创新提供充足资金支持,专注智能影像领域技术突破 [6] - 上市公司品牌提升海外市场认可度,平台优势增强人才吸引力 [6] - 期待科创板搭建产业链协同创新平台,优化"耐心资本"支持机制 [6] 中国通号发展情况 - 科创板制度创新为中国通号提供战略赋能,股债融资绿色通道高效落地 [7] - 2024年12月发行科创债,从受理到注册仅35个工作日 [7] - 聚焦"轨道交通+低空经济"主赛道,发展智能控制相关业务 [7] 晶科能源发展情况 - 科创板上市为晶科能源注入发展动能,夯实科技创新和全球化战略基础 [8][9] - 率先布局高效N型电池产能,建立市场化人才激励机制 [8] - 科创板坚定公司"改变能源结构,承担未来责任"的决心 [9] 拓荆科技发展情况 - 科创板上市帮助拓荆科技突破发展瓶颈,上市首年即实现盈利 [10] - 募集资金精准投向研发和产能建设,在PECVD、ALD等产品实现技术迭代 [10] - 期待科创板优化科技企业估值定价机制,拓宽长期资金入市渠道 [10] 中控技术发展情况 - 科创板上市为中控技术提供充足资金支持,加速AI、机器人等领域研发 [11] - 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加快国际化步伐 [11] - 期待科创板持续优化对科技企业的支持机制 [11] 凯赛生物发展情况 - 科创板为凯赛生物提供高质量投融资平台,"科创板八条"助力企业发展 [12] - 并购重组成为获取战略资源和产业链协同的重要途径 [12] - 上市以来完成资金募集、股权激励等,支撑生物制造技术创新 [12] 泽璟制药发展情况 - 泽璟制药作为首家以第五套标准上市的创新型企业,上市五年取得全方位发展 [13][14] - 实现3个新药产品获批上市,建立丰富后续产品管线 [14] - 期待科创板继续深化改革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 [13] 天岳先进发展情况 - 天岳先进成为碳化硅半导体材料行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力军" [14] - 2024年11月推出全球首枚12英寸碳化硅衬底,归母净利润1.79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14] - 期待更多耐心资本关注科创板上市公司,提升对"硬科技"企业的制度包容性 [15]
科创板开市这六年: 深耕“硬科技”培育沃土 浇灌7万亿创新生态
证券时报· 2025-07-22 02:47
六年来,科创板始终坚守"硬科技"定位,充分发挥改革"试验田"功能,在探索中蹚出了一条从无到有、 由小及强的跨越式发展之路。截至7月21日,科创板上市公司达589家,总市值超7万亿元,浇灌滋养着 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的一批批硬科技新苗茁壮成长。 站在科创板开市六周年的新起点,"1+6"改革措施正在加速落地见效。随着改革效能持续释放,示范效 应不断凸显,科创板将进一步成为资本市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制度沃土: 硬科技企业加速成长 7月18日,证监会官网信息显示,宇树科技启动A股IPO辅导。据业内人士透露,科创板大概率成为宇树 科技上市首选。 这不是个案。仅7月18日一天,两家拟采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的企业同时传出消息:禾元生物IPO 注册生效,北芯生命IPO申请过会。同日,未来材料、恒坤新材和节卡股份三家企业也更新科创板IPO 进展。在今年上半年上交所受理的IPO中,拟在科创板上市的企业占比逾七成。 作为资本市场服务"硬科技"的核心阵地,科创板自诞生之日起即锚定"硬科技"定位,构建起多元包容的 发行上市制度,致力于成为科创企业成长壮大的"沃土"。 "科创板设立的最大意义,是打通了科技企业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