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费

搜索文档
港股进入牛市
表舅是养基大户· 2025-06-09 21:32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恒生国企指数较4月低点反弹超20%,进入技术性牛市,年初至今涨幅分别为20.55%、21.6%、20.44% [1][2] - 此轮行情与2019-2021年恒生科技单边牛市不同,三大指数表现均衡,叠加低利率、险资南下、新消费及创新药周期共振 [6][7] 驱动港股的核心周期 - **平台经济松绑周期**:国补政策推动小米、京东等互联网巨头一季度业绩增长,拼多多及线下商铺表现相对弱势 [4] - **行业景气周期**:恒生28个行业指数中,医药、科技、新消费占据涨幅上半区,香港上市生物科技指数年初至今涨55.17% [4][5] - **低利率与险资配置周期**:平安资管持续增持农行H股至15.09%,险资对高股息资产加仓趋势明显 [6] 行业与主题指数表现 - 涨幅前列指数:香港上市生物科技指数(+55.17%)、恒生港股通新经济指数(+28.28%)、恒生互联网科技业指数(+21.77%) [5] - 创新药与科技主题强势,恒生沪深港创新药精选50指数涨20.29%,恒生科技指数涨21.6% [5][7] AI主题投资差异 - 创业板人工智能ETF(159363)近5日涨8.76%,重仓算力;科创人工智能ETF(589520)涨4%,侧重国产芯片与应用 [22][24][25] - 两者持仓方向分化,反映市场对AI产业链不同环节的偏好 [26] 政策与市场共振逻辑 - 政策有效性取决于与市场趋势的协同,如低利率环境下稳股市政策效果显著,而稳楼市需对抗人口周期压力 [17][18][19] - 创新药板块大涨与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政策推进相关,显示政策与行业需求共振 [27] 海外市场动态 - 中美谈判进展聚焦稀土,5月出口量环比增23%,同比降6%,出口审批趋势明确 [29] - 全球风险偏好提升,标普500达6000点,非美市场及黄金、美债配置价值凸显 [30] 其他市场观察 - 私募投资策略分歧体现在对工业商品及政策落地的误判,强调投资需基于可靠假设而非归因单一因素 [13][14][19] - 权益类配置建议关注黄金与红利回调机会,量化策略适时调仓 [31]
摩根士丹利重磅发声
中国基金报· 2025-06-09 21:31
首先,受全球多元化需求推动,客户较以往更愿意增加中国股票头寸。"我们接触的大多数全球投资者 都明确表达了重新增加对中国的敞口的兴趣。"她在报告中表示。 【导读】全球投资者增配中国意愿增强,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最受关注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股票策略师王滢(Laura Wang)在6月8日发布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全球投资者对中国 的情绪改善,相较于过去,他们增配中国的意愿增强,对科技和新消费行业的信心增强。在中国股票内 部,她重申相对更看好港股和ADR(美国存托凭证)的观点。 全球投资者配置意愿增强 王滢在报告中总结了客户对中国市场的态度变化。 王滢认为,2025年截至目前,港股和美国上市的存托凭证的表现超越A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6 日,沪深300指数年初至今下跌1.5%,同期恒生指数和MSCI中国指数则分别上涨19%和16%,尽管A股 和港股市场很大程度上受到同一宏观变量影响。在王滢看来,下述因素导致在岸和离岸市场表现分化。 首先,与AI和新消费相关的个股,特别是大盘股多在港股市场上市。与此同时,部分受青睐的A股公司 选择来港股进行双重上市,如2024年底的美的和今年的其他例子。因此,从个股机会角度来看, ...
创新药大涨!“葛兰们”又要回来了?——道达投资手记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9 21:26
今天,半夏投资掌门人、知名私募基金经理李蓓在微信公众号发文,针对投资人提问的"错过了什么或 者做错了什么",她表示,自己错过了小微盘,错过了新消费、科技和创新药,所以权益类的涨幅比较 平庸。 在这篇文章中,李蓓提出了四个问题: 1.我的优势和不足是什么? 2.基于以上,我错过了什么?我做错了什么? 3.我的优势是否还在,还能继续?我的不足能否和如何改进? 4.后续我打算怎么做? 我认为,上述四个问题对于错过行情的投资者而言,是一个很好的反思模板。 对于科技、细分消费和医药领域,李蓓表示,她没有深度研究,于是基本不投资,这一点是深度思考后 主动取舍的结果。"科技、细分消费和医药的研究与宏观研究没有协同性,对宏观判断没有帮助,需要 的研究深度和时间投入又相当可观。考虑到术业有专攻,有限的时间精力下,最好只做自己擅长的事 情,我主动放弃了。" 李蓓还提到,她需要改进的方面包括:增加对外资的理解;提高选股标准,不能只抓行业beta,需要选 择有alpha的公司;更加强调持仓的安全性和赔率,而不仅仅看趋势和弹性。 沪深两市成交额12864亿元,较前一个交易日放量1344亿元。整个市场有超过4000只个股上涨,个股涨 跌 ...
信用业务周报:中美元首通话后市场或如何演绎?-20250609
中泰证券· 2025-06-09 21:0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美元首通话为双边关系注入稳定因素,短期内风险升级概率较低,但结构性分歧仍存,后续或出现“非对称让步”,特朗普政府可能因产业链压力与选举利益权衡做出策略性让步 [5] - 市场以震荡为主,结构性机会主导交易节奏,建议采取“逆向布局”策略,围绕红利资产、安全类资产、科技链和新消费四大板块操作 [7] 各部分总结 市场回顾 - 市场表现:上周主要指数大多上涨,创业板指涨幅2.32%;信息技术和材料指数表现较好,公用事业和可选消费指数较弱;30个申万一级行业中24个上涨,通信、有色金属和电子涨幅居前,家用电器、食品饮料和交通运输跌幅较大 [10][17][19] - 交易热度:上周万得全A日均成交额12088.54亿元,前值10939.05亿元,处于历史偏高位置(三年历史分位数83.00%水平) [22] - 估值跟踪:截至2025/6/6,万得全A估值(PE_TTM)为19.18,较上周上升0.13,处于近5年历史分位数的68.50%;30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有24个行业估值(PE_TTM)出现修复 [28] 市场观察 - 中美元首通话影响:通话为双边关系注入稳定因素,短期内风险升级概率低,但结构性分歧仍在;谈判路径分化,后续或有“非对称让步”,特朗普政府可能因产业链压力与选举利益权衡做出策略性让步 [5] - 投资建议:采取“逆向布局”策略,新消费板块建议阶段性兑现收益;安全资产方向具备中期配置价值;科技链条中的AI与半导体方向具备主题催化与低位修复双重驱动;高股息/红利资产建议继续持有 [7] 经济日历 - 本周需关注国内中国CPI同比、PPI同比、进出口年率、贸易帐等经济数据,以及海外美国未季调CPI同比、PPI同比、欧元区贸易帐等经济数据 [30]
107家私募狂买ETF!新消费分歧:百亿私募喊话泡沫明显公募持续布局,该信谁?国联民生五名高管集体任命,洪灏“闪辞”华福国际CEO| 私募透视镜
搜狐财经· 2025-06-09 19:20
私募基金动态 - 截至6月8日,107家私募旗下产品持有年内上市的252只ETF,总持有份额达18.61亿份,其中铸锋资产持有21只ETF居首 [1] - 私募持有份额超3000万份的ETF有24只,合计10.66亿份,招商利安新兴亚洲精选ETF以8653.23亿份位居第一,占场内总份额8.66% [1] - 年内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551家,"协会注销"占比49.91%,"主动注销"占比43.56% [3] - 5月私募证券产品备案量达870只,同比增77.19%,量化私募产品占比44.26% [5] 新消费板块分歧 - 泡泡玛特、蜜雪冰城股价创新高,老铺黄金跌破900港元,市场对新消费板块存在明显分歧 [2] - 公募基金持续布局新消费,认为泡沫化风险较低,而百亿私募仁桥资产则认为股价存在明显泡沫 [2] - 泡泡玛特、蜜雪冰城和老铺黄金近一年涨幅巨大,成为"悦己消费"代表 [2] 量化私募变动 - 百亿量化私募佳期投资实控人变更,创始人季强持股比例从80%降至19%,吴霄霄接任 [4] - 公司注册资本从5000万元增至6250万元,吴霄霄持股20% [4] 创新药行情 - A股创新药指数年内上涨24.56%,港股恒生创新药指数大涨超60% [8] - 创新药行情驱动因素包括BD交易和临床数据惊艳,但需精筛标的 [8] - 医药(中信一级)指数涨幅10.77%,结构性行情明显 [8] 券商高管变动 - 洪灏辞任华福国际CEO,转任Lotus Asset Management管理合伙人兼首席投资官 [9] - 国联民生完成合并后任命五名高管,均来自民生证券 [10][12][13] - 长江证券股权变更获批,湖北国资成为第一大股东,持股28.22% [14][17] 企业融资与监管 - 中科闻歌完成战略融资,资金将用于DIOS系统研发和市场推广 [18] - 天睿基金因违规被四川证监局出具警示函,涉及未备案产品等问题 [19][20] 国际观点 - 城堡投资格里芬批评美国关税政策伤害经济,建议与中国基于原则和尊重进行谈判 [6] - 格里芬认为政策多变带来市场不确定性,调低美国经济增长预期 [6]
新消费牛股调入沪港通,能不能买机构分歧大!布鲁可上涨22.34%、古茗和蜜雪集团均上涨超过4%
金融界· 2025-06-09 18:49
港股通标的调整影响 - 布鲁可、古茗、蜜雪集团被调入港股通标的后股价大幅上涨 布鲁可单日涨幅达22 34% 总市值超480亿港元 年内累计上涨76 37% 古茗和蜜雪集团单日涨幅均超4% 总市值分别超650亿和2000亿港元 上市以来累计涨幅达176 5%和115 84% [1] - 调入港股通后内地投资者可直接通过该机制投资 带来增量资金 布鲁可、古茗、蜜雪集团分别耗时99、79、66个交易日即被纳入 [1] - 深交所公告显示 因恒生综合中型股指数成份股调整 三家公司自2025年06月09日起正式成为港股通标的 [1][3] 估值水平分析 - 蜜雪集团动态市盈率达44 809倍 市净率13 1436倍 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布鲁可市盈率为负值(-111 251倍) 市净率-27 5628倍 古茗市盈率41 186倍 市净率29 1396倍 [5] - 市场对新消费龙头未来增长预期已充分计入股价 布鲁可、古茗估值同样处于高位 [6] 行业竞争与经营挑战 - 茶饮赛道竞争加剧 蜜雪集团和古茗面临喜茶、奈雪等品牌的压力 [11] - 蜜雪集团2024年海外业务受挫 同店销售下滑35% 净开店数为负 布鲁可海外拓展处于初期 需应对地缘政治和文化适应问题 [8][9] - 新消费行业吸引大量资本涌入 高成长性伴随利润空间压缩风险 [10] 机构观点分歧 - 中泰国际认为新消费具有高增长、高现金流特性 是稀缺投资方向 但估值溢价明显 且未来面临限售股解禁压力 [12] - 仁桥资产指出新消费板块存在过热现象 泡泡玛特、蜜雪集团等代表公司股价涨幅巨大 已呈现泡沫特征 [12] - 摩根大通看好中国IP产业 预计头部企业未来三年销售与盈利复合增长率超35% 显著高于传统消费品个位数增长 [13]
新消费股大抱团,谁是下一个?
格隆汇APP· 2025-06-09 18:42
新消费板块近期调整 - 6月5日以来A港股两市多只新消费龙头出现大幅调整,老铺黄金3个交易日累跌逾11%,润本股份累跌近15%,潮宏基累跌16%,曼卡龙累跌超17% [1] - 新消费趋势性行情从今年3月开启,黄金饰品、化妆品、宠物及新潮玩等细分领域概念龙头股普遍翻倍,出现极致抱团现象 [3] - 近期新消费概念龙头转为高位下跌,市场关注是否为抱团瓦解的开始 [4] 新消费板块上涨驱动因素 - 宏观政策基调转向刺激内需消费,2024年末政治局会议首次将消费列在投资之前 [4][5] - 通过刺激内需对冲外部经贸压力的逻辑凝聚市场共识,成为新消费持续上涨最底层的政策逻辑 [5] - 宠物赛道2020-2024年中宠股份、乖宝宠物营收年复合增速达18.9%、27%,归母净利润年复合增速达30.7%、54% [6] - 2024年老铺黄金营收、净利润同比增长166%、254%,2024年一季度潮宏基同比增长25.4%、44.4% [6] - 珠宝首饰板块在爆发前估值处于低位 [7] - 港股新上市的茶饮龙头业绩增长良好,出现股价翻倍式上涨 [8] - 美元指数持续走弱导致港股市场流动性泛滥,今年前5个月港股新股上市28家,总募资额773.6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3.3%、720% [9][11] - 美元持续贬值有助于港元流动性充裕,支撑港股5月之后新一轮新消费炒作 [12] 新消费板块当前变化 - 中美通话后外贸关税问题不再是市场主要炒作方向,内需刺激预期下降对新消费行情形成利空 [14] - 新消费估值已变得昂贵,老铺黄金PE一度突破100倍,潮宏基最新估值超过50倍 [14][16] - 宠物赛道乖宝宠物最新PE为65倍,中宠股份为46倍,远超一般消费股平均20来倍的估值水平 [16] - 新消费持续大幅爆炒的可能性不高,更大概率会有一波调整 [17] 潜在市场切换方向 - 科技可能是市场结构切换的重要领域,中科曙光与海光信息的复牌上市可能带动芯片、信创、机器人等板块 [18] - 6月18日-19日上海陆家嘴论坛可能出台金融支持科技的政策,提振科技股市场情绪 [18][19] - 人形机器人是科技赛道核心主线之一,行业处于商业化元年,关键技术屡有突破 [20] - 科技板块估值性价比优于新消费,6月份迎来估值修复概率较大 [20]
【港股收评】三大股指集体走高!医药、科技股涨幅居前
金融界· 2025-06-09 16:58
港股市场整体表现 - 港股三大指数集体上涨 恒生指数涨1 63% 国企指数涨1 74% 恒生科技指数涨2 78% [1] 影视行业 - 影视股涨幅居前 阿里影业涨11 58% 近15个交易日累计上涨超125 5% 猫眼娱乐涨4 42% 柠萌影视涨2 02% [1] - 电影市场热度回升 2024年暑期档票房基数较低 今年有望实现明显同比改善 优质影片供给丰富推动暑期档表现 [1] 医药行业 - 医药股普涨 医药外包概念股 医美概念 生物医药股 创新药概念等板块均上扬 四环医药涨14 56% 三生制药涨8 17% 金斯瑞生物科技涨16 14% 凯莱英涨8 05% 泰格医药涨8 51% 康方生物涨6 08% 药明生物涨5 48% [1] - 医药领域多重利好 截至5月底共有34款国产创新药在国内获批上市 接近去年全年总数 5月下旬中国创新药企71项原创性研究成果入选ASCO口头发言环节 [2] 科技行业 - 科技相关概念股表现活跃 金蝶国际涨11 8% 狮腾控股涨9 31% 迈富时涨8 49% 腾讯音乐 快手均涨5 58% 美团涨4 73% 携程集团涨4 88% [2] 金融行业 - 中资券商股 保险股多数上涨 弘业期货涨6 44% 广发证券涨4 66% 光大证券涨5 27% 中信证券涨4 32% 众安在线涨5 49% 中国平安涨3 28% 中国太保涨2 49% [2] 消费行业 - 新消费概念 节假日概念等板块涨幅靠前 H&H国际控股涨8 81% 布鲁可飙升22 34% 蜜雪集团涨5 41% 古茗涨4 34% [3] 下跌板块 - 黄金股 有色金属股集体回调 珠峰黄金跌6 06% 招金矿业跌3 88% 山东黄金跌3 99% 赤峰黄金跌2 77% 紫金矿业跌1 64% [3] - 啤酒 化妆品 烟草概念下滑 百威亚太跌2 06% 华润啤酒跌1 35% 青岛啤酒股份跌1 12% 中国波顿跌3 39% 中烟香港跌1 86% [3] - 锂电池 煤炭 燃气股 核电等板块走弱 [4]
1500亿!国产“女明星”让河南首富换人
搜狐财经· 2025-06-09 16:27
公司动态 - 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家族以208亿美元财富成为河南首富 在中国富豪榜排名第10位 为Top 10中最年轻富豪[2] - 公司市值突破3300亿港元 2024年股价上涨374% 2025年至今再涨185% 一年多累计涨幅超5倍[6] - 核心IP"Labubu"2024年全球爆火 年销售额超30亿元 带动公司业绩与估值飙升[6][9] IP运营 - 当前核心增长引擎为超级IP"Labubu" 获国际明星自发带货 包括韩国Lisa 泰国公主 贝克汉姆等[4][6] - IP运营模式包含盲盒机制(刺激复购) 社交货币属性(情绪价值) 多渠道推广(心智占领) 被称"塑料茅台"[7][8] - 公司拥有90多个IP储备 但存在单一IP依赖风险 早期依赖Molly 现阶段依赖Labubu[9] 行业现象 - 盲盒消费催生二级市场泡沫 普通款溢价2-3倍 联名款溢价达20-30倍 出现黄牛炒作现象[11] - 国际扩张成效显著 泰国新店遭疯抢 欧美市场出现抢购冲突[6] 发展挑战 - IP生命周期管理成为关键 需持续孵化新超级IP替代Labubu 但爆款存在偶然性(Labubu培育5年才爆发)[9] - 需解决盲盒机制导致的审美疲劳 以及90多个IP的生态整合问题[12]
新消费牛股被调入港股通,股价飙升!分析师:未来将面临解禁引发的潜在抛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9 15:44
港股通调入新消费概念股 - 布鲁可(00325 HK)、古茗(01364 HK)、蜜雪集团(02097 HK)被调入港股通名单,自6月9日起生效 [1] - 调入后首日早盘布鲁可涨18.35%至187港元/股(市值466.10亿港元),蜜雪集团涨6.80%至573港元/股(市值2175.20亿港元),古茗涨2.64%至27.20港元/股(市值646.87亿港元) [1] - 三家公司均为2024年港股上市新股,布鲁可累计涨幅超200%,蜜雪集团涨超180%,古茗涨超170% [1] - 调入港股通用时:布鲁可99个交易日,古茗79个交易日,蜜雪集团仅66个交易日 [1] 新消费行业特征 - 新消费具有高增长、高现金流、赛道广阔的特点,是中国消费行业少有高成长逻辑的品类 [3] - IP商品因价格亲民且创造情感社交连结,成为2024年表现最佳消费品类之一,领先IP公司预计未来三年销售与盈利CAGR达35%以上 [6] - 与传统消费品(个位数销售增长)相比,泡泡玛特、蜜雪集团、老铺黄金等新消费公司呈现逆势增长 [3] 机构观点分歧 看多观点 - 中长期配置价值显著,机构建议逢低布局真正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优质标的 [3][6] - 国信证券给予蜜雪集团"优于大市"评级,目标价603.3-635港元,预计2030年收入/净利润达645亿/119亿元 [5] - 摩根大通看好中国IP产业,将泡泡玛特与老铺黄金列为"增持"首选 [5] 看空观点 - 仁桥资产认为新消费整体过热,股价存在明显泡沫 [5] - 瑞银将蜜雪冰城评级从"中性"下调至"卖出",目标价477.13港元较现价有下跌空间,担忧估值过高及海外业务负增长 [5] 市场流动性影响 - 2025年6-9月港股将迎解禁高峰期,解禁市值分别为1295亿、703亿、642亿、756亿港元,科技和新消费领域新股可能承压 [3][6] - 分析师建议区分真成长与主题炒作,解禁带来的调整或是买入优质科技股和新消费良机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