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价格战
icon
搜索文档
手机承压、空调激战、汽车交付爬坡!小米Q2财报上演攻坚战,创新业务盈利尚需时间
华夏时报· 2025-08-20 22:28
新出炉的财报是观察小米这家聚光灯下的明星公司时下进程的一个窗口。 8月19日晚间,小米发布今年Q2财报,当期小米营收1160亿元,同比增长30.5%,经调整净利润108亿 元,同比增长75.4%。但这份财报也透露出,无论是手机、大家电还是汽车,小米在高调跨界进入新战 场的同时,也在全线面临激烈的行业竞争。 8月20日,截至《华夏时报》记者发稿,小米港股盘中报价52.8港元,涨0.76%,总市值1.37万亿港元。 手机毛利承压 相较去年同期,小米的营收结构已经有所变化:今年Q2,手机依然是小米收入的最大来源,455亿元的 收入接近小米总收入的40%。但去年同期,它的收入占比达到小米总营收的52.3%。 更值得关注的是,作为看家业务,小米手机的增长在今年Q2有所放慢。 出货规模上,今年Q2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4240万台,同比增长0.6%,而今年Q1它的出货量同比 增速是3%。小米手机当期455亿元的收入,也同比减少2.1%,环比则降低约10%。而从毛利率这个衡量 盈利能力的关键指标来看,今年Q2小米手机毛利率为11.5%,环比下降0.9个百分点,同比下降0.6个百 分点。 小米在财报中表示,手机收入下降,主 ...
美东汽车发盈警 预计中期股东应占亏损不少于8亿元
智通财经· 2025-08-20 16:42
业绩预期 - 预期2025年中期公司权益股东应占亏损不少于人民币8亿元 对比2024年中期亏损约人民币0.3亿元 [1] - 亏损主要归因于非现金商誉及经销商权减值合计不少于人民币8亿元 较2024年同期约人民币1.5亿元显著增加 [1] 减值评估 - 减值评估在外部估值师协助下进行 针对若干表现欠佳的现金产生单位 [1] - 减值主要由于超豪华小汽车消费税增加影响未来业绩 以及预期按揭返佣比率下降导致按揭申请服务收入减少 [1] 行业环境 - 2025年上半年受宏观经济因素影响 国内消费力持续减弱 [1] - 乘用车供需格局失衡 价格战愈演愈烈 对豪华车影响加剧 [1] 财务状况 - 公司认为整体财务状况稳健良好 经营活动现金流健康 [1] - 集团将继续保持审慎稳健的财务策略 [1]
美东汽车(01268)发盈警 预计中期股东应占亏损不少于8亿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8-20 16:39
业绩预期 - 预期2025年中期公司权益股东应占亏损不少于人民币8亿元 对比2024年中期亏损约人民币0.3亿元[1] - 亏损主要归因于2025年上半年宏观经济因素及国内消费力持续减弱[1] - 乘用车供需格局失衡及价格战加剧 尤其对豪华车影响显著[1] 减值评估 - 确认非现金商誉及经销商权减值合计不少于人民币8亿元 较2024年中期约人民币1.5亿元大幅增加[1] - 减值评估在外部估值师协助下进行 针对表现欠佳的现金产生单位[1] - 超豪华小汽车消费税增加导致对未来业绩产生影响[1] - 预期按揭返佣比率下降导致未来按揭申请服务收入减少[1] 财务状况 - 集团整体财务状况稳健良好[1] - 经营活动现金流保持健康状态[1] - 集团将继续保持审慎稳健的财务策略[1]
巨头“邪修”开超市,物价一夜回20年前?
虎嗅· 2025-08-20 11:43
行业竞争态势 - 电商行业价格战持续升级 超市商品价格出现显著下降趋势[1] - 鸡蛋价格低至9块9 啤酒价格低至1块5 榴莲等商品价格也出现大幅下降[1] 商品价格水平 - 超市部分商品价格直接回落至20年前水平 形成明显价格穿越现象[1] - 价格战范围从日常消费品扩展到生鲜及进口水果等高单价商品[1] 市场参与程度 - 行业巨头全面参与价格竞争 无企业处于完全旁观状态[1] - 价格战仍处于初始阶段 预计后续竞争将进一步加强[1]
近期A股港股背离原因分析,关注负面预期Pricein后港股的后续布局机会:你追我赶,共迎牛市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8-19 22:15
核心观点 - 报告维持对港股市场整体看好的观点,认为近期港股跑输A股是前期上涨较快后的阶段性盘整,中报季业绩披露后低预期板块有望重新获得市场青睐 [3] - 港股后市存在布局机会,尤其是互联网和恒生科技指数为代表的权重板块已进入左侧布局时点,周期、大众消费等板块亦有补涨空间 [3][19] - 两地市场有望共迎牛市,A股情绪将传导至港股,行业轮动特征会逐步突出 [36] 港股跑输A股原因分析 - 基本面因素:恒生指数盈利预期自7月中旬明显下修,主要受互联网权重板块"价格战"影响,电商即时零售行业6月以来盈利预期下修幅度最高达25.97% [4][5] - 流动性因素:6月以来A股流动性边际改善程度明显好于港股,助推A股阶段性强势 [4][5] - 市场表现:年初至8月15日恒生指数涨幅25.97%,在全球主要指数中仅次于韩国综指34.43%,远高于美股和A股 [4][5] 港股后市展望 - 流动性环境:港股市场流动性仍充沛,南下港股通资金占比达25%-30%,外资通过IPO基石等渠道持续回流 [20] - 交易结构:剔除港股通成交后的做空比例15.5%显示多空交易活跃,存在空头回补机会 [20][25] - 板块轮动:科技板块成交占比从2月高点回落至22.28%,接近2024年9月水平,互联网板块实际成交占比回落幅度更大 [31][32] 投资机会 - 互联网板块:"价格战"等因素已充分反映在盈利预期中,政策拐点显现,中报业绩披露后有望迎来布局机会 [19][36] - 周期与消费板块:南向投资者话语权上升推动行业轮动,大众消费、"好房子"产业链等存在补涨空间 [36] - 市场联动:A股情绪将传导至港股,两地市场在你追我赶中共迎牛市 [36]
外卖大战,潮汕帮的一次大溃败
投中网· 2025-08-19 14:25
核心观点 - 外卖平台价格战导致中小餐饮商家利润大幅下滑,潮汕餐饮帮面临生存危机 [8][9][10] - 连锁餐饮品牌借机扩大市场份额,通过平台补贴获取增量用户 [15][16][18] - 平台资源分配向大品牌倾斜,中小商家被迫参与补贴导致亏损 [20][21][22] - 价格战改变消费习惯,形成通缩预期,可能引发行业长期负面影响 [27][28][31] - 监管已开始介入规范平台竞争行为,但价格战短期内难以停止 [33][34][35] 行业影响 中小餐饮商家困境 - 深圳潮汕餐饮商家堂食收入下降三分之一,部分门店日营业额从3000元降至1000元 [8] - 外卖订单实际到手利润不足5元,平台抽成超10%,商家承担70%满减成本 [9] - 部分商家被迫转型纯外卖店或直接闭店,全国上半年已有161万家餐厅倒闭 [25][26] 连锁品牌扩张 - 库迪咖啡通过1.9元促销获得平台流量倾斜,成为首批销量破亿案例 [15] - 瑞幸二季度新增用户2870万,占月活用户32%,外卖补贴帮助获客 [16] - 百胜中国二季度收入创历史新高,大品牌可获得更优惠补贴方案 [20] 平台运营机制 - 平台展示逻辑优先连锁品牌,中小商家订单难以获得骑手接单 [20] - 新平台KPI聚焦日均单量,通过"流量+转化+补贴"公式提升效率 [20] - 部分平台包销连锁企业单日产能,确保大品牌履约效率 [20] 市场变化 消费习惯改变 - 超60%消费者认为15元以上咖啡太贵,价格回升将寻找替代品 [29] - 消费者形成3.9元鹅肉饭、6.9元咖啡的价格锚点 [31] - 餐饮行业可能出现预制菜普及、口味标准化趋势 [27] 监管动态 - 7月市场监管总局约谈平台企业,要求规范促销行为 [33] - 《价格法修正草案》将强制低价倾销纳入监管范畴 [33] - 10省市餐饮协会呼吁平台停止"内卷式"竞争 [25] 长期影响 - 中小餐饮倒闭潮可能导致特色美食消失,影响行业多样性 [26][27] - 价格战或引发通缩预期,消费者推迟消费加剧需求不足 [31] - 行业需要从价格竞争转向效率与价值竞争 [35]
国联民生证券:空调龙头规模和一体化壁垒依旧 维持行业“强于大市”评级
智通财经· 2025-08-18 15:40
行业评级与配置建议 - 维持空调行业强于大市评级 建议积极配置白电 [1] - 白电估值存在修复空间 因内销刺激政策周期及关税不确定性减弱 [1] 行业竞争格局 - 空调龙头内销收入规模为第二梯队3-4倍 第三梯队6-10倍 [1] - 行业仍保持上至核心零部件下至品牌的全产业链一体化特征 [1] - 两大龙头压缩机份额不弱于整机 渠道把控力稳中趋强 [1] - 近二十年三轮价格战分别发生在2009 2015及2019-2020年 前两轮主因去库 末轮主因渠道变革 [2] - 行业景气度与集中度波动呈负相关 成本在格局演化中起关键作用 [2] 价格竞争分析 - 价格战必要性不大 因龙头规模优势和一体化壁垒稳固 [1] - 单纯依靠价格实现市场跃迁的案例几乎不存在 [2] - 1.5匹挂机终端含税底价约1900元/台 为商业可行最低限 [4] - 品牌商毛利率20%-25%时 直营模式终端价约2351-2508元/台 价格调整空间仅约10% [4] - 后发者需将利润投向渠道及研发等战略领域 缺乏价格战商业逻辑 [4] 成本与效率分析 - 空调原材料成本占比90% 差异主要来自大宗采购议价和零部件自配 [3] - 长虹空调毛利率不足8% 费用率约5% 显示成本压缩空间有限 [3] - 成本优化依赖规模效应 利好龙头企业 [3] 龙头企业优势 - 龙头通过柜机/多联机/出海业务支撑收入 C端内销分体式占比不高 [5] - 即便吸收小米和奥克斯内销收入增量 龙头空调内销收入仅增10% 总收入增幅不足3% [5]
销量难掩隐忧,车企利润率创10年新低
36氪· 2025-08-18 14:25
行业产销表现 - 2025年7月乘用车零售总量182.6万辆 同比增长6.3% 1-7月累计零售1272.8万辆 同比增长10.1% [3] - 7月厂商批发总量222.1万辆创历史新高 同比增长13.0% 当月生产222.9万辆 同比增长12.1% [3] - 1-7月乘用车生产1545.8万辆 累计同比增长13.2% [3] 行业盈利状况 - 2025年1-6月汽车行业收入50917亿元 同比增长8% 成本44780亿元 增长9% 利润2444亿元 同比仅增3.6% [5] - 2025年上半年行业利润率4.8% 但全年预测利润率将降至3.9% 创历史新低 较2018年7.1%和2020年5.6%显著下滑 [4][5] - 行业平均利润率从2015年8.2%持续下降至2025年预测3.9% 反映盈利压力持续加剧 [4] 企业财务表现 - 上汽集团2024年营收6275.9亿元 同比减少15.73% 归母净利润16.66亿元 同比减少88% 扣非后净亏损54.09亿元 [8] - 上汽集团2024年整车批发销量401.3万辆 同比减少20.07% 但2025年一季度销量94.5万辆 同比增长13.3% 净利润30.2亿元 同比增长11.4% [8] - 蔚来汽车2024年营收657.3亿元 同比增长18.2% 交付新车221,970辆 同比增长38.7% 但净亏损224亿元 同比扩大8.1% 毛利率从18.9%跌至7.6% [10] - 北汽蓝谷旗下极狐品牌2024年净亏损69.48亿元 毛利率恶化至-14.94% 尽管下半年实现连续5个月销量破万 [10] 市场竞争格局 - A股25家上市车企中 2025年一季度比亚迪/上汽/长城/长安4家企业贡献全行业76.2%营收和94.77%净利润 利润分化加剧 [6] - 2023年雪铁龙C6推出9万元最高优惠引发价格战 2024年初比亚迪将秦PLUS价格下探至8万元内 引发行业连锁反应 [10][12] - 2024年7月国家首次提及防止"内卷式"竞争 2025年综合整治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12] 行业发展路径 - 零跑汽车通过全栈自研覆盖整车成本60% 较早实现利润正循环 [13] - 保时捷2024财年营收400.8亿欧元 销售利润56.4亿欧元 尽管同比下降22.7% 但单车利润保持高位 [15] - 行业需通过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电池管理/动力系统/智能驾驶)降低成本依赖并提升技术溢价 [13] - 高端化差异化战略可提升毛利率 如小米运动化战略/仰望/尊界等高端车型布局 [15] - 全球化布局可分散国内市场压力 通过本地化生产/技术输出/合资合作实现更高利润 [17]
中国乘用车量价趋势与营销策略研究报告2025
搜狐财经· 2025-08-18 10:18
中国乘用车市场整体趋势 - 中国乘用车市场正处于"新场景"、"新用户"、"新动能"、"新产品"的变革期 [1][7] - 2024年全年销量2756.3万辆 同比增长5.8% 2025年1-6月销量1565.3万辆 同比增长11.4% 创历史新高 [1][7] - 市场结构呈现燃油车"存量市场零和竞争"与新能源车"增量市场份额争夺"态势 引发持续"价格战" [1][7] 燃油车市场量价趋势 - 燃油车市场竞争从"增量竞争"转入"存量零和竞争" 2025年上半年销量同比下降1.8% [1][16] - 终端平均优惠幅度从2023年14.53%扩大至2025年上半年27.77% 平均成交价从19.64万元降至17.16万元 [1][16] - 约62.3%燃油车车型"量价皆失" 豪华品牌此现象占比62.6% [1][20] - 除东北区外 其他地区及各线级城市多呈"量价皆失" 一线城市价格弹性失效最严重 五线城市"以价换量"相对有效 [1][25][28] 新能源车市场量价趋势 - 2025年1-6月新能源车产销分别增长41.4%和40.3% 渗透率达44.3% [2][40] - 终端平均优惠幅度从2023年4.65%扩大至2025年上半年11.12% [2][40] - 约40.76%车型"以价换量" 46.92%车型"量价皆失" [2][44] - 各区域和线级城市均呈"以价换量" 城市级别越低价格弹性越明显 [2][50][53] 品牌竞争格局 - 中国品牌在各细分市场占优 合资品牌因转型慢份额压缩 豪华品牌份额集中在中型轿车和SUV [2][36] - 燃油车市场豪华品牌优惠幅度最大 中国品牌优惠幅度相对最低 [32] - 新能源车市场豪华品牌"以价换量"有效性大幅下降 从2023年70.4%降至2025年上半年48% [44] 消费者行为洞察 - 67%消费者认为价格战是市场竞争推动 最担忧车辆质量、捆绑销售和售后隐性消费 [2] - 垂直媒体和短视频App是获取促销信息主要渠道 [2] - 82%消费者购车决策受降价影响 但45%会"进一步观望" [2] - 近4成消费者认为15%-20%降价幅度影响决策 更关注现金流类优惠 [2] 营销策略建议 - 报告提出"PROMOTE"营销方法论 融合用户、市场和技术因素 助力车企制定精准策略 [2][8] - 新能源车企需重点关注低线级城市市场拓展 实现高效用户触达及差异化服务体验 [53]
财报“敲响警钟”!摩根大通:京东三季度或退出价格战,阿里或继续,美团挑战严峻
华尔街见闻· 2025-08-18 09:08
中国外卖市场竞争格局 - 摩根大通警告中国外卖市场竞争激烈程度超预期,三大巨头(京东、阿里巴巴、美团)面临分化命运[1] - 京东二季度外卖投资损失达130亿元,超出摩根大通预期的100亿元30%[1][3] - 摩根大通大幅上调阿里巴巴三季度外卖损失预期至300亿元以上,远超此前预测的170亿元[1][4] 京东外卖业务表现 - 京东二季度新业务板块收入同比飙升198.8%,主要由外卖业务驱动[2] - 该板块运营亏损从去年同期的7亿元急剧扩大至148亿元[2] - 摩根大通预测京东2025年二季度每单损失约为10元,三季度可能降至8元[4][5] - 京东或率先在三季度取消价格补贴,四季度调整后每股收益可能比市场预期高122%[7][8] 阿里巴巴外卖战略 - 阿里巴巴每单外卖损失预计为京东的一半(1.87元),但日均订单量高达7000万单,三季度损失或超300亿元[4][5] - 阿里巴巴准备打持久战,外卖闪购投资带动淘宝日活跃用户和商家线下成交额增长[8] - 未来几年阿里巴巴可能继续投资外卖业务并探索闪购机会,行业竞争格局将发生根本性改变[8] 美团面临的挑战 - 美团作为行业龙头将面临最严峻的长期挑战,市场份额结构变化对其构成重大威胁[1][8] - 过去美团获得绝大多数行业利润,但长期投资可能降低行业平均订单价值和GMV,压缩利润池[8] - 摩根大通预测美团2025年三季度外卖闪购投资财务影响为57亿元,日均订单量达120万单[5][8] 行业财务预测 - 摩根大通预测2025年三季度外卖闪购投资财务影响:京东144亿元、阿里巴巴169亿元、美团57亿元[5][9] - 日均配送订单量预测:京东20万单、阿里巴巴100万单、美团120万单[5] - 每单亏损预测:京东8元、阿里巴巴1.87元[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