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股债跷跷板
icon
搜索文档
华泰 | 固收:股债跷跷板下的机构行为观察
搜狐财经· 2025-09-01 10:13
核心观点 - 近期存在债市资金向股市迁移现象但规模有限 纯债基金遭遇一定赎回但固收+产品扩容仍主要配置债券 理财保险年金等机构部分头寸转向权益资产但对债市挤出效应不大 居民部门尚未出现大规模赎回债基转股基行为 若股市维持震荡慢牛格局需警惕明年初权益产品营销旺季可能加速资金从债市转移 [1][36] - 债市短期仍面临宏观叙事 低利率模式转换 低赔率及股市资金分流等逆风因素 十月底前维持略偏逆风判断但上行有顶 十年国债1.8%左右具备配置价值 交易盘可把握波段和超调机会 曲线延续小幅陡峭化 [1][38] - 各类机构在低利率环境下行为模式出现分化 理财增加含权产品发行并与公募基金合作 保险提升权益投资比例 FVOCI股票显著增加 基金久期策略分化加大并重点发展固收+及债券ETF产品 年金养老金在相对排名压力下提升权益仓位 银行尝试海外债及转债投资被动卷交易 [2][9][10][11] 机构行为分析 - 理财机构加大含权产品发行与公募基金合作增强 截至上半年理财投资公募基金占比从去年底2.9%提升至4.3% 半年内持有基金规模增长51.8% [9] - 保险机构提升权益投资比例符合政策导向 FVOCI股票(主要为红利股)在2025年上半年显著增加 [2][10] - 基金机构久期策略从一致偏长转为显著分化 超长债ETF年初至今收益为负 业务模式从做广(固收+) 做细(利差压缩) 做新(固收量化衍生品海外债)及做工具(债券ETF)四个层面突围 [10] - 年金养老金在相对排名压力下开始比拼权益仓位 但作为绝对回报资金可能埋下中期波动隐患 [2][11] - 银行自营资金无法直接投资股票 部分机构尝试转债及海外债投资 在债市收益率走低后被动卷交易但面临策略容量限制 FVOCI账户腾挪空间变小兑现浮盈操作受限 [11] 银行与存款搬家 - 银行可能面临主动缩表讨论 若主动缩表将导致利率债配置减少及存款利率下行 有利于中短端信用债 若不缩表则在融资需求弱环境下延续债市资产荒格局 [3][14] - 存款搬家主要源于监管打击空转 叫停手工补息 金融业挤水分及存款降息叠加股市走强等因素 5月20日国有大行集体下调存款利率后一年期定存利率首次低于1% [16] - 存款利率下调通过负债效应(存款意愿变化) 比价效应(LPR下调提升债市性价比) 非银配置需求(资金向理财债基保险转移)及股市流动性(机会成本降低)四条路径传导 [19][20][21] - 银行债券投资同比增速持续上升 截至25年7月同比增速达20.3%较去年同期提高8.9个百分点 信贷需求弱化速度快于资产端变化使银行无需卖债 [27] - 存款搬家过程中资金从银行流向非银 不利于利率债而有利于中短端信用债及转债市场 [3][30] 货币基金与固收+产品 - 历史上货基赎回潮均与股市大涨及货币政策转向相关 2006年规模降幅77% 2009年降幅77% 2013年降幅63% 2015-2016年因股市杠杆牛及货币政策转向出现份额回落 [30][31][32][34] - 本轮股市上涨由流动性及情绪驱动而非盈利 货币政策保持宽松央行呵护流动性态度明显 债市不具备大幅转熊基础 货基赎回规模及流动性风险可控 [4][34] - 固收+及二级债基迎来发展契机 理财权益投研能力偏弱及部分资金无法直投股市通过此类产品曲线救国 产品创新迭代加速出现权益风险分级及风格精细化趋势 [5][34] - 固收+产品多数仓位仍配置债券 偏好高资质或长久期利率债 可部分抵消纯债基金赎回影响 [5][34] 债市操作建议 - 十月底前债市维持略偏逆风 十年国债1.6%为下限1.8-1.9%为上限 1.8%左右配置盘可尝试配置 交易盘遇机构行为冲击或达1.9%时可把握交易机会 [38] - 品种选择上规避30年国债及二永债等逆风期行情放大器 5-7年及以下利率债具防守特性 信用债以中短端为主短久期可适度下沉 3-5年普通信用债经下跌后初具性价比 [38] - 策略上权益暴露(小幅止盈) 票息及波段操作优于杠杆 信用下沉及品种选择 维持曲线小幅陡峭判断 [38][39]
宏观周报(8月第5周):股债跷跷板现象减弱-20250901
世纪证券· 2025-09-01 08:43
市场表现与资金流动 - 上周A股市场放量上涨,周均成交额达29,831亿元人民币,环比放量3,957亿元[8] - 上证指数上涨0.84%,深证成指上涨4.36%,创业板指上涨7.74%[8] - 人民币显著升值,离岸人民币兑美元升值492个基点至7.1221[8] - 央行全口径净投放4,961亿元流动性,包括22,731亿元逆回购和6,000亿元MLF操作[8] 经济基本面与行业表现 - 7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1.5%,但降幅较6月收窄2.8个百分点[9] - 8月PMI为49.4%,较上月微升0.1个百分点,但产需缺口扩大且建筑业景气度下降[8] - 汽车制造业利润增速大幅回落,当月同比下降113.7个百分点至-17.1%[10] - 中游行业如计算机、通信和电子设备制造业成为利润主要支撑点[10] 海外市场与政策影响 - 美债收益率下行,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下降4bp至4.23%[8] - 美国7月核心PCE物价指数同比上升2.9%,符合预期但仍保持韧性[8] - 白宫对美联储施压加码,降息预期持续但路径不确定性增加[8] - 黄金避险需求提振,COMEX黄金期货价格上涨2.86%[8]
查惠俐:“股债跷跷板”再现,债市后续怎么看?
搜狐财经· 2025-08-31 00:32
近期债券市场回调分析 - 7月中下旬至8月中下旬债券市场先震荡后下行 十年期国债利率突破1.7%至1.78% 主要受情绪面驱动而非基本面变化 [1][4][5] - 回调核心原因为"股债跷跷板"效应 股市情绪提振对债市形成短期情绪压制与有限资金分流 但债市自身逻辑未发生改变 [1][4][6] - 市场担忧重现2022年理财赎回引发的债市负反馈循环 但当前理财规模仍处净买入状态 预计不会重蹈覆辙 [1][7] 股债跷跷板效应影响 - 股市对债市资金分流实际有限 银行自营作为债市核心配置力量持有债券规模达99万亿 占中国债券总规模一半以上 且按规定不能投资股票 [6][7] - 交易型资金如券商自营和公募基金降久期操作 7月21日至8月15日券商自营净卖出2500亿利率债 公募基金净卖出2600亿 [8][9] - 配置型资金如农商行和险资积极逢低加仓 上周农商行大幅加仓利率债1250亿 久期从3.12年升至3.31年 保险久期也有所回升 [9][10] 债券牛熊转换历史规律 - 近20年四轮债券熊市均具备两大特征:央行收紧货币政策及实体经济修复强劲融资需求旺盛 [12][13] - 2006-2007年因经济过热GDP增速达12%-13% 货币政策收紧及通胀上行导致熊市 [12] - 2009年因四万亿刺激政策推动信贷放量 资金面收紧抬升利率 [12][13] - 2016年金融去杠杆叠加经济韧性 利率在波折中上行 [13] - 2020年5月经济边际好转 货币政策转向中性 利率债供给增加引发回调 [13] 当前经济基本面与政策环境 - 7月经济数据普遍不及预期:社零、固投、工业增加值增速下滑 信贷罕见负增长4000多亿 PPI同比-3.6%弱于预期 [14][15] - 地产持续拖累经济:一线城市二手房价格跌幅加深 二三线城市环比跌幅连续四个月处于低位 [15] - 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明确"保持流动性充裕" 下半年流动性宽松基调不变 [16][17] - 下半年经济增速预期从上半年的5.3%降至4.7%-4.8% 经济修复力度偏弱 [15][16] 债券市场支撑因素与配置价值 - 资产荒逻辑延续 保险、银行等机构仍有刚性配置需求 债市支撑坚实 [2][17] - 央行在债市回调期间加大流动性投放 利率上行存在边界 债市压力最大阶段或已过去 [18] - 十年期国债利率从1.65%升至1.78% 配置价值凸显 中长期"逢低买入"逻辑仍然有效 [18] - 债券牛市逻辑未被打破 经济预期偏弱、通胀温和及宽货币环境构成利好 [16][23][24] 投资策略与工具推荐 - 风险偏好不高投资者可采用股债配置策略(如股债三七配、二八配)平衡收益与波动 [19][20][21] - 十年国债ETF(511260)是参与债券投资的高效工具 跟踪剩余期限7-10年国债 久期约7.6年 [3][21] - 该ETF费率仅2‰ 为债券类投资最低档 近一年回报率6.02% 近三年15.04% 近五年19.26% [22][24] - 具T+0交易灵活性 质押率94.3% 可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且成分券适用于期现套利策略 [25]
“股债跷跷板”对债券中长期冲击有限,关注十年国债ETF(511260)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9 21:07
债券市场回调原因分析 - 此轮回调主要是情绪驱动和"股债跷跷板"效应所致 包括股票市场财富效应导致的债券预期下行和资金分流压力 [1] - 券商自营和公募基金成为主要卖出力量 7月21日至8月15日期间券商自营净卖出利率债约2500亿元 其中20年以上期限债券卖出500多亿元 公募基金净卖出利率债约2600亿元 其中20年以上期限卖出630多亿元 [4] - 交易型资金实施降久期操作 上周基金久期从2.21年降至2.09年 回落0.12年 [4] 配置型资金行为特征 - 银行体系保持稳定配置 7月末银行自营持有债券规模达99万亿元 占中国债券总规模一半以上 且按规定不能投资股票 [2] - 农商行和保险资金逆势买入 上周农商行大幅加仓利率债1250亿元 久期从3.12年升至3.31年 保险资金久期也同步回升 [4][5] - 理财资金持续净买入 未出现2022年式的赎回负循环 主要因定期存款利率下调后理财规模保持增长 [3] 利率债投资价值判断 - 当前利率水平存在超调 回调后配置价值凸显 特别是十年期国债兼具票息优势与波动风险可控特性 [1][5] - 贷款比价效应未形成挤压 当前贷款利率相对债券利率的吸引力未明显上升 未对银行债券投资产生显著挤出效应 [3] - 股债负相关性存在边界 历史表明"股债跷跷板"效应后定价终将回归基本面逻辑 [2] 品种配置建议 - 十年国债ETF(511260)被推荐为优质投资工具 具有垂直投资方向、低费率和交易便利性优势 [5] - 超长债遭遇集中减持 但十年期品种风险收益比更具平衡性 适合当前宏观波动环境 [4][5]
利率量化择时系列三:跨资产维度下的利率交易择时策略
浙商证券· 2025-08-29 13:07
核心观点 - 报告系统性地回测了跨资产维度下的利率交易择时策略,聚焦于股票、大宗商品与债券市场的轮动关系,并在利率期货品种T上开展策略验证 [1] - 跨资产择时策略通过"交叉检验信号触发法"整合多资产信号,旨在提升利率交易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减少回撤并控制风险 [4][80] - 策略在权益和大宗商品市场呈现高赔率、低胜率的特征,而在利率期货应用中,股债跷跷板和商品债券轮动效应显著,超额收益存在收敛但回撤控制效果突出 [3][4][85] 跨资产轮动效应 - 股债跷跷板效应源于风险偏好切换:经济预期走强时资金流向权益市场,债券承压收益率上行;避险需求上升时资金回流债市,股市受抑制 [2][14][18] - 商品债券轮动与通胀预期紧密相关:商品价格上涨推高通胀预期和利率水平,压制债券估值;通缩或需求收缩期债市因利率下行获益 [2][14][26] - 历史典型阶段包括2015年股灾后避险资金涌入债市、2018年去杠杆周期债市走强、2020年公共卫生事件初期债市上涨,以及2023年经济波动期债市强势 [27] 交易性择时在权益市场的应用 - 以上证指数、恒生指数、万得全A为标的,回测区间为2013/01/07至2025/08/22,多信号策略年化收益率分别为11.06%、3.58%和14.75%,累计收益率达258.56%、51.47%和434.65% [35] - 策略呈现高赔率、低胜率特征,胜率(天)分别为53.18%、51.40%和55.27%,平均盈亏比(天)为1.14、1.06和1.24 [35] - 以波动结构为核心的阶矩择时策略在权益市场超额收益明显,尤其在趋势反转阶段表现优于传统均线策略 [34] 交易性择时在商品市场的应用 - 大宗商品策略回测显示,伦敦金、布伦特油、焦煤年化收益率分别为9.14%、11.77%和12.85%,累计收益率达188.79%、279.64%和325.58% [52] - 策略整体呈现高赔率、低胜率特性,胜率(天)在49.66%至52.68%之间,最大回撤介于23.53%至53.16% [52] - 黄金等趋势性品种适合趋势识别策略,而周期性品种如伦敦铜、螺纹钢受供需和地缘政治影响,多信号策略占优且能有效控制下行风险 [3][51] 跨资产利率择时策略 - 采用"交叉检验信号触发法"整合股、商品与债市信号:股市多头削弱债市信号,黄金多头同步确认债市多头,商品多头反向削弱债市信号 [80][81] - 回测结果显示,"看股做债"(以上证指数为例)年化收益率4.19%,夏普比2.31,最大回撤1.79%,胜率(次)52.63%;"看玻璃做债"年化收益率4.39%,夏普比2.21,最大回撤1.63%,胜率(次)59.83% [85][89][90] - 策略在2025年成功规避债市大幅回撤(如2月和7月),但超额收益收敛,波段交易捕捉能力较弱 [89][90] 优化展望 - 动态权重机制可根据宏观环境调整资产信号权重,例如通胀阶段突出商品指引,经济下行阶段强化股债跷跷板作用 [5][91] - 引入机器学习框架集成多资产信号,避免固定规则局限,提升债市仓位决策灵活性 [91] - 拓展至外汇、信用债等资产类别,构建覆盖更广的跨市场择时体系,增强利率走势把握能力 [91]
中金 :中美流动性共振的窗口期
中金点睛· 2025-08-29 08:07
美联储政策转向与市场影响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全球央行年会上超预期释放鸽派信号 暗示需要在控通胀与稳增长之间重新平衡货币政策 或于9月FOMC会议重启降息[2] - 期货市场对9月降息的概率预期升至86% 反映市场对宽松政策的高度期待[2] - 政策转向表明美联储更关注经济增长 降低衰退风险但增加滞胀可能性 美国通胀可能进入持续一年的上行周期[4] 历史周期中的资产表现规律 - 历史数据显示在通胀上行与增长下行并存时期降息 美元指数中位数下跌3% 黄金上涨79% 10年期美债利率下降35bp 但美股表现分化 上涨概率仅57%[6] - 美元贬值周期中非美股票、黄金及商品普遍受益 当前环境下美元流动性宽松可能推动资产价格重估[6][7] - 美股在美元贬值周期中经汇率调整后常跑输非美市场 2025年初以来上证指数涨16%优于标普500的10% 恒生科技涨30%优于纳指的11%[34] 美国财政与流动性状况分析 - 财政赤字率因关税收入改善而下降 减轻发债压力 债务上限问题已在7月初解决 财政部账户余额高于历史同期 缓解市场流动性担忧[9][11] - 银行准备金规模远高于2019年钱荒时期水平 配合SRF等流动性工具 市场流动性充足且风险可控[13][15] - 美债发行风险整体有限 市场主要矛盾仍集中于经济基本面与美联储政策路径[15] 中国流动性转化与股市表现 - 中国M1与M2增速同步上行 剪刀差收窄 宏观流动性向股市传导 7月非银存款新增2.1万亿元创历史次高[16][21] - A股日成交金额与换手率大幅提升 融资余额扩张 资金流入与股价上涨形成正反馈循环[21][23] - 低通胀环境下股债相关性转负 形成"股债跷跷板"效应 低利率削弱债券吸引力 资金倾向配置股市[24] 资产配置建议与估值分析 - 超配A股、港股与黄金 标配中美债券 低配商品 美股从低配上调至标配[29][34] - 沪深300动态市盈率14倍低于历史均值15.5倍 较历次牛市高点31-42倍仍有空间 且机构仓位处于低位[29] - 黄金处于牛市初期 长期上涨幅度与时间均未充分演绎 建议逢低配置[34] - 中国利率短期可能向基本面收敛 但长期受信用周期下行影响仍趋降 美债利率若通胀缓和或降至4%以下[42]
【财经分析】弱势行情如何演绎?信用债布局建议关注中短端品种
新华财经· 2025-08-29 00:14
就一级市场的发行成本来看,上周(8月18日至22日)各等级新债发行成本环比全面大幅上行。举例来 看,AAA、AA+级信用债的平均票息为2.23%、2.59%,相比前一周分别跳涨了10bp、13bp。 不仅如此,上周各等级、各期限信用债估值亦全面调整(幅度在5bp至8bp之间),上行斜率增大,信用 利差开始走阔,尤其是短端信用债,补跌幅度较大,出乎市场意料。再就二级市场的成交情况而言,信 用债流动性进一步下滑,换手率环比下行了0.09个百分点至1.64%。 新华财经上海8月28日电(记者杨溢仁)近期,信用债市场全面调整,且出现了明显的补跌特征,看空 情绪集中释放。 伴随市场担忧情绪的升温,债市会否就此"牛熊切换"? 分析人士认为,各机构无需过于悲观,甚至在负面情绪集中释放后可以重新增配信用债。当前,短端信 用债依然是确定性最强的品种——毕竟市场对待久期依然非常谨慎。考虑到市场中的配置需求仍在,叠 加资金面稳中有松——税期扰动结束后资金面整体平稳,目前建议各机构继续关注信用债市场补跌后的 参与机会。 信用债呈现"补跌"行情 显然,前期表现坚挺的信用债市场终于开启了"补跌"模式。 "短期来看,市场风险偏好提振对债市 ...
债市大调整!
搜狐财经· 2025-08-28 23:15
国债期货短暂反弹后,今日跌幅再度扩大。 8月28日,截至下午收盘,30年期主力合约跌0.72%,10年期主力合约跌0.19%,5年期主力合约跌0.09%,2年期主力合约跌0.03%。 对此,徐晨曦认为,当前操作难度大,稳健者宜观望,激进者若欲抄底,可小仓位、拉大间隔分批布局;组合投资者可在股市加速上涨后逢 低配置部分债券,以对冲潜在回调风险,实现均衡配置。 投资策略上,贺金龙建议,首先投资者需优化持仓结构,中高等级中短端信用债表现稳健,配置价值突出,可搭配交易增厚策略。另外,利 率债的超长端品种波动较大,适合超跌后的博弈型交易机会,以及即时止盈和逢低再入。 记者 陆怡雯 与此同时,今日银行间主要利率债收益率普遍上行。截至下午5点,10年期国债活跃券250011收益率上行2.15个基点,报1.7865%;30年期国 债活跃券2500002收益率上行3.35个基点,报2.0275%;10年期国开活跃券250215收益率上行2.7个基点,报1.881%。 | B | 1Y | 2Y | 3Y | 5Y | 7Y | 10Y | 30Y | | --- | --- | --- | --- | --- | --- | ...
【笔记20250828— 股民不寒而栗,债农寒风刺骨】
债券笔记· 2025-08-28 22:36
市场交易策略 - 反转行情需要具备扭转乾坤的强势特征 突破后需快速远离阻力位以压制原趋势力量[1] 央行流动性操作 - 央行单日净投放1631亿元资金 通过4161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对冲2530亿元到期量[3] - 银行间资金面呈现均衡偏松状态 主要回购利率保持稳定 DR001报1.31% DR007报1.54%[3] 资金利率表现 - 隔夜回购R001加权利率1.36% 成交量57361.58亿元占市场总成交量80.82%[4] - 7天期回购R007利率上升3bp至1.56% 成交量12517.58亿元增幅3884.79亿元[4] - 14天期回购R014成交量减少1261.47亿元至1005.52亿元 利率维持在1.56%[4] 股债市场联动 - 股市午后强势反弹与债市利率上行同步发生 10年期国债利率从1.764%震荡上行至1.79%[5][6] - 路透报道中国计划削减钢铁产量政策引发市场反应 助推利率上行趋势[5] 关键利率变动 - 10年期国债活跃券250011收益率上行2.5bp至1.79% 日内波动区间1.76%-1.79%[6] - 10年期国开债250210收益率上升3.35bp至1.8875%[6] - 超长端30年期国债2500002收益率上行3.85bp至2.0325%[6] 期限利率结构 - 利率债曲线整体上移 10年期国债收益率1.79%成交952亿元 超长债2.0325%成交2066亿元[7] - 信用债AAA级1年期收益率1.67% 3年期升至2.175% 5年期达2.23%[7] - 国开债1年期收益率1.5150% 10年期报1.8875% 曲线陡化趋势明显[7]
押注存款替代、含权类产品,存款搬家下理财市场能否接住“泼天富贵”
第一财经· 2025-08-28 20:42
居民存款向理财市场转移趋势 - 2025年7月居民部门存款减少1.1万亿元 非银机构存款增加2.14万亿元 呈现显著此消彼长关系 [1][2][3] - 银行理财规模超预期增长 7月末达32.67万亿元 环比增长约2万亿元 预计8月突破33万亿元 全年有望达33.5万亿元以上 [1][3] - 存款搬家主要驱动因素包括三年期高利率存款集中到期 存款利率降幅快于理财收益率降幅 提升理财相对吸引力 [3] 理财市场结构变化 - 开放式固收类产品成为增长主力 7月全市场15406款理财产品在售 其中开放式产品12751款 平均业绩比较基准2.27% 封闭式产品2655款 平均业绩比较基准2.51% [5] - 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持续下降 二季度末降至6.4万亿元 同比下降14.55% [7] - 最小持有期固收类产品显著增长 热销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6] 市场面临的挑战 - 债券市场持续震荡 8月28日3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超3bp 国债期货主力合约跌0.72% 影响理财产品收益 [4] - 资产荒局面持续 底层资产收益率普遍下行 同业存单和高评级信用债出现僧多粥少局面 [1][5] - 资产端欠配压力增大 包括高息协议存款集中到期 信托工具整改 短期限信用债获取难度增加等因素 [6] 产品策略调整方向 - 理财机构重点发展两大产品方向:存款替代型低波稳健产品 以及含权类收益增强型产品 [6] - 含权类产品关注度提升 因与纯固收产品收益差距拉大 部分热门产品出现当日额度售罄现象 [7] - 投资策略转向通过加大配置公募基金和利率债交易增厚收益 直投长期限信用债或信用下沉可能性较低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