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金融
icon
搜索文档
国泰君安期货商品研究晨报:绿色金融与新能源-20250616
国泰君安期货· 2025-06-16 11:49
2025年06月16日 国泰君安期货商品研究晨报-绿色金融与新能源 观点与策略 | 镍:矿端担忧有所降温,冶炼供应弹性饱满 | 2 | | --- | --- | | 不锈钢:负反馈传导减产增加,供需双弱低位震荡 | 2 | | 碳酸锂:供给压力偏强,偏弱震荡延续 | 4 | | 工业硅:空配思路为主 | 6 | | 多晶硅:现货弱势,盘面具下行驱动 | 6 | 商 品 研 究 2025 年 6 月 16 日 镍:矿端担忧有所降温,冶炼供应弹性饱满 不锈钢:负反馈传导减产增加,供需双弱低位震荡 国 泰 君 安 期 货 研 究 所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1 期货研究 张再宇 投资咨询从业资格号:Z0021479 zhangzaiyu@gtht.com 【基本面跟踪】 镍基本面数据 | | | 指标名称 | T | T-1 | T-5 | T-10 | T-22 | T-6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沪镍主力(收盘价) | 119,920 | -80 | -2,280 | -1,180 | -5,3 ...
中银理财绿色金融“加速度”:践行“两山”理念的多维突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6 00:10
绿色金融政策与行业趋势 - 绿色金融位居金融"五篇大文章"之二,成为经济转型核心引擎 [1] - 2025年2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与央行联合印发《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明确金融机构需开发绿色低碳主题理财产品 [2] - 我国绿色债券余额从2016年0.26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5.59万亿元,年均增长率50.9% [7] - 2025年证监会新规要求上市公司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ESG信息披露从形式合规迈向实质治理 [8] 中银理财战略布局 - 2022年制定《"十四五"绿色金融规划和2022年工作方案》,从七大维度构建战略框架 [1] - 联合MSCI等机构开展ESG评价指数研究,参与编制《企业ESG评价通则》等行业标准 [10] - 连续三年取得碳中和证书,2024年获CCB(生物多样性)标签实现运营碳中和 [4] 产品创新与市场表现 - "ESG优享"系列产品存续规模截至2024年12月末突破700亿元 [2] - 2024年科技、绿色、普惠债券投资余额同比分别增长50%、31%、26% [4] - 2025年一季度全行业ESG主题理财产品存续规模近3000亿元,累计募集超200亿元 [3] ESG投资方法论 - 构建"风险防控与价值创造并重"策略体系,将E/S/G三维度纳入投资决策 [5] - 2024年31%机构认为ESG投资显著降低风险(较2023年提升6个百分点),19%认为收益显著提升 [5] - 通过主动剔除环境与气候风险较高标的,提升组合风险收益比与长期回报率 [6] 资产配置实践 - 绿色债券持仓占比最高,地方政府债余额占比37.22%,金融债占比17.12% [7][8] - 首批4只绿债基金2024年6月创下320亿元热销纪录 [7] - 绿色股票通过行业基金ETF布局,聚焦太阳能/电动汽车/储能技术等领域 [8] 风险管理体系 - 构建"制度+架构+技术"三位一体防控体系,将ESG合规性作为项目准入硬性门槛 [11] - 设立"三道防线"明确各环节ESG风险管理职责,通过预警系统监测舆情风险 [11]
国泰君安期货研究周报:绿色金融与新能源-20250615
国泰君安期货· 2025-06-15 20:4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镍矿端担忧预期降温,冶炼端供应弹性充沛,镍价或有“去估值 - 去产量”压力 [4] - 不锈钢供需双弱,钢价短线低位震荡 [5] - 工业硅维持过剩格局,盘面以逢高空配为主;多晶硅供增需弱,盘面以逢高空思路为主 [33][34] - 碳酸锂矿价企稳、产量回升,价格偏弱震荡,建议反套 [59] - 全国碳市场 6 月中下旬成交量有望攀升,建议缺口企业在四季度前分批逢低采购 [92][9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镍和不锈钢 - 镍基本面:矿端担忧预期降温,冶炼端供应弹性充沛,需求缺乏亮点,镍价或有“去估值 - 去产量”压力 [4] - 不锈钢基本面:供需双弱,钢价短线低位震荡,减产或缓和远端过剩压力,但钢价难有较大修复 [5] - 库存变化:中国精炼镍社会库存减少,镍铁库存增加,不锈钢社会库存增加,中国镍矿库存增加 [6][7][8] - 市场消息:涉及加拿大安大略省镍出口、印尼镍铁项目、镍冶炼厂复产、冷轧厂停产检修、菲律宾矿业财政制度法案等消息 [9][10] - 重点数据跟踪:展示了沪镍、不锈钢主力合约收盘价、成交量等多项数据 [12] 工业硅和多晶硅 - 价格走势:工业硅盘面小幅反弹,现货价格维持;多晶硅盘面震荡下行,现货报价下移 [29] - 供需基本面:工业硅行业库存小幅去库,供给端硅厂复产,需求端下游按需采购;多晶硅上游库存累库,供给端工厂复产,需求端终端需求退坡 [30][31][32] - 后市观点:工业硅以逢高空配为主,主力预计下周盘面区间 6800 - 7300 元/吨;多晶硅以逢高空思路为主,预计下周盘面区间 33000 - 34000 元/吨 [33][34] - 策略建议:PS2507/PS2508 跨期反套策略继续持有,推荐上游工业硅厂、多晶硅厂卖出套保策略 [35] 碳酸锂 - 价格走势:主力合约先扬后抑,2507 合约收于 59940 元/吨,2509 合约收于 59800 元/吨,现货周环比上涨 450 元/吨 [59] - 供需基本面:供应端产量回升,矿价企稳;需求端终端市场表现良好,但现货市场交投平淡;库存总量累增,期货仓单数量减少,正极材料库存去库 [60] - 后市观点:偏弱震荡,2507 价格运行区间预计 5.5 - 6.2 万元/吨;建议反套,库存累库叠加盘面升水长协基准价,预计仓单注销将逐步转为仓单增加;推荐区间上沿逢高进行卖出套保 [61] 全国碳市场 - 价格走势:全国碳市场综合价格大幅反弹,收盘价 70.96 元/吨,周环比 +4.50%;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最新单日成交均价 89.32 元/吨,周环比 +5.08% [91] - 成交量:全国碳市场周度总成交量约 315.49 万吨,环比增长 42%;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周度总成交量约 21 万吨,周环比上涨超 15 倍 [91] - 核心观点:6 月中下旬成交量有望攀升,2025 年剩余强制流通配额只能满足部分市场需求,CEA 价格跌至 70 元附近后抄底需求显现,但强制流通配额释放不足,潜在抛压仍存 [92] - 策略建议:建议缺口企业在四季度前分批逢低采购 [93]
ESG热点周聚焦(6月第3期):SEBI发布可持续债券新框架
国信证券· 2025-06-15 19:27
核心观点 - 海外ESG领域通过企业合作、绿色金融投资、政府支持规划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政府企业围绕ESG目标完善法规、自觉行动,推动可持续发展;国内ESG领域近期主要聚焦能源结构改革,在政策推进、绿色金融、项目建设多方面发力,同时关注城市环境和自然环境;学术前沿研究涉及ESG报告措辞与企业价值、ESG声誉风险与股票回报、气候变化与产业分配等方面[2] ESG重要事件梳理 海外ESG热点事件 - 绿色金融方面,SWEN Capital Partners募集蓝海基金;CDP发行基于区块链的绿色债券;RWE发行绿色混合债券[2][6] - 政策方面,CIF发起工业脱碳计划;EPA提出新的可再生燃料标准;欧盟可持续金融规则受关注;欧盟核能计划有投资需求[2][6] - 企业方面,Bain与Terralytiq达成战略合作;Adam Reutens - Tan出版ESG指南;印度推出ESG债券新法规;六家公共开发银行发起清洁海洋倡议2.0;Achilles推出Comply360平台;Amazon Web Services在实现2030年水资源积极目标方面取得53%进展;雀巢咖啡超越再生农业目标;三菱电机投资Archeda;Runwise筹集资金扩展AI驱动作系统;Lululemon签署回收材料协议;Broadridge与Novisto推出集成平台[2][6] - 能源方面,英国批准Sizewell C核电站;Proxima Fusion加速恒星聚变发电厂计划;Fervo Energy推进地热能项目;Amazon扩大核能合作;Meta和XGS Energy启动地热项目[2][6] 国内ESG热点事件 - 绿色金融方面,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等九部门联合印发通知,推动绿色建筑标准与绿色信贷标准有效衔接[2][16] - 政策方面,长三角“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促进会等多方签订合作协议,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出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住房城乡建设部意见,提出到2027年健全城市建筑垃圾治理体系[2][16] - 生态环境保护方面,《2025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发布;自然资源部发布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2024年中国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公报》发布[2][16] - 企业行为方面,Google在台湾投资水资源管理;Lightsource BP为台湾渔业太阳能项目提供资金[2][16] - 碳中和方面,嘉兴市明确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点;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发布节能宣传周和低碳日活动通知[2][16] ESG学术前沿 - 2025年6月发表于《Economic Analysis and Policy》的研究发现ESG报告中的模糊措辞与企业市场价值正相关,低质量信息披露可能误导投资者提升企业价值[2] - 2025年6月发表于《Global Finance Journal》的研究发现ESG声誉风险的增加与股票回报显著下降相关,主要通过降低投资者信心和加剧融资约束实现[2] - 2025年6月发表于《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的研究发现气候变化加剧了低收入国家的农业专业化,降低贸易壁垒可显著减少其对气候变化的暴露[2]
香港即将就数字资产发展发表第二份政策宣言
新华网· 2025-06-15 17:01
香港金融市场发展 - 香港股市深度和广度明显提升 恒生指数累计上升超过3800点 升幅约20% 在全球主要指数中表现名列前茅 [1] - 截至今年5月 股市日均成交金额按年增约1.2倍 达2420亿港元 新股集资额接近790亿港元 处于全球前列 今年以来股市再融资超过1500亿港元 [1] - 大型新股集资的基石投资者来自欧美 中东 亚洲其他地区等 这些地区的资金增加在港股配置的趋势愈见明显 [1] - 银行存款持续增加 拆息偏低 资金流向印证国际投资者对香港金融市场的信心正进一步增强 [1] 资产和财富管理业务 - 截至今年3月底 香港注册基金数目达976个 按年录得超过440亿美元的资金净流入 增长285% [1] - 预计在两三年内 香港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跨境资产管理中心 [1] 数字金融发展 - 自2022年底发表首份数字资产市场发展政策宣言以来 相关市场在港发展明显提速 已有10家虚拟资产交易平台获发牌 另有8家牌照申请正在处理 [2] - 特区政府即将就数字资产发展发表第二份政策宣言 阐述下一步政策愿景和方向 [1][2] - 具体措施包括传统金融服务与数字资产领域技术创新更好结合 提高数字资产在实体经济活动中的安全性和灵活性 鼓励本地和国际企业探索数字资产技术创新及应用 [2] 稳定币市场 - 《稳定币条例》已获立法会通过 为法币稳定币发行人设立发牌制度 将在8月1日生效 [2] - 全球稳定币总市值约为2400亿美元 去年全球稳定币交易量超过20万亿美元 市场对稳定币需求料将进一步增加 [2] - 香港稳慎推进稳定币发展 为全球稳定币市场提供新范式 体现"一国两制"下"防火墙"和"试验田"功能 [2]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一周要闻回顾(6月9日—6月15日)
国际金融报· 2025-06-15 16:07
跨境金融服务 - 中国人民银行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进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行动方案》,金融机构持续提升跨境服务能力支持企业出海[1] - 建行中行上海市分行率先落地跨境金融服务平台新型离岸国际贸易业务背景核验试点,上线首日完成多家企业核验[7][8] - 中行上海市分行成功落地保险机构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首单业务,为两家保险公司办理外汇支付业务[8] - 恒生银行成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首家自贸区外币货币市场外资银行会员,通过FT账户参与自贸区外币拆借和人民币外汇业务[11] 金融科技与展会 - 2025中国国际金融展将于6月18日至20日在上海举办,首次设立"金融科技解决方案"专区展示量子计算、隐私计算等前沿技术[3] - 展会由中国人民银行指导,主题为"开放创新,科技赋能,共创金融新未来",与陆家嘴论坛同期举行[3] 绿色金融 - 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发挥国际绿色金融枢纽作用助力美丽上海建设的通知》,提出20条绿色金融举措[4] - 交银金租落地首单新能源光伏电站项目绿证交易,继1月户用光伏电站绿电交易后再获突破[12] - 农行上海市分行创新落地首单碳足迹挂钩供应链贷款和首单CBAM挂钩国际贸易贷款[15] 金融产品创新 - 我国首个再生商品期货铸造铝合金期货和期权于6月10日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挂牌交易[6] - 国泰海通落地行业首笔以科创债为抵押品的外币回购业务,成为首家开展此类业务的证券公司[11] - 科技创新债券推出首月全市场累计发行超3748亿元,其中金融机构发行2239亿元,非金融企业发行1509.98亿元[17] 资本市场改革 - 上交所召开"科创板八条"一周年投资端座谈会,探讨科创板指数化投资发展及ETF生态建设[9] - 上交所召开高分红重回报暨上市公司价值提升座谈会,推动"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落地[10] 保险行业动态 - 保险行业成立国内贸易信用保险共保体,首期提供保险保障100亿元,通过直保与再保联通模式提升承保能力[14] - 上海保险业成立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宣讲团,25位成员经培训后持证上岗并在"随申办"平台亮证[12][13] 统计数据 - 截至2025年5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853亿美元,较4月末上升36亿美元,升幅0.11%[16]
北交所定期报告20250615:政策红利与高估值压力并存,关注中报业绩兑现与政策催化
东吴证券· 2025-06-15 15:40
市场表现 - 截至6月13日,北证A股成分股267只,平均市值30.46亿元,北证50指数报1382.74点,较上周下跌3.10%,沪深300指数微跌0.25%,创业板指数涨0.21%,科创50指数跌1.89%[6][19] - 本周北证A股日均成交额326.03亿元,环比增长64.11%,日均换手率7.97%,提升3.05个百分点[6] 行业新闻 - 到202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建筑垃圾平均资源化利用率达50%以上[12] - 6月10 - 11日,多家汽车主机厂表态将供应商支付账期统一至60天以内[6][14] - 6月11日,九部门联合印发通知,提出20条绿色金融举措[6][15] - 6月13日,北交所暂免收取债券交易相关费用,有效期延至2026年12月31日[6][16] 新股情况 - 6月10日,交大铁发上市,专注轨交智能产品及装备研发,2024年营收3.35亿元,同比增22.61%,净利润5339万元,同比增12.04%[4][28][29] 投资建议 - 优先配置业绩确定性强且估值低于历史中枢的细分行业龙头,关注北证A股创新型企业[7][30] 风险提示 - 存在政策、流动性、企业盈利不达预期风险[7][31]
专访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深圳深入推进综合改革试点,金融方面的最大挑战是跨境金融监管体系的差异与协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4 20:55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金融创新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提出推进金融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健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激励约束机制 [1] - 深圳将承担"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试点,构建"信贷—证券化—交易—股债协同"的科技金融服务闭环 [2] - 允许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按政策规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强化深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 [3] 科技金融服务闭环创新 - 信贷环节:探索科技企业差异化信贷监管制度,允许以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作为抵押依据,利用大数据构建信用评价模型 [2] - 证券化环节:试点科技企业知识产权证券化特殊规则,简化审批流程,建立标准化评估体系,设立风险补偿基金 [2] - 交易环节:建立科技金融产品交易平台,提高信贷资产和证券化产品流动性 [2] - 股债协同:出台税收优惠或财政补贴政策,建立风险共担机制,满足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需求 [2] 深港资本市场合作 - 深港交易所将在规则对接、监管协调等方面创新探索,带动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 [3] - 推动两地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优化跨境金融服务流程,联合研发科技企业特色金融产品 [3] - 建立联合监管机制,在上市审核、信息披露等方面形成一致标准 [3] 保险资金与创投基金结合 - 建立细化风险评估体系,科学量化创投项目风险等级 [4] - 完善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提供便捷股权转让平台,降低退出成本 [4] - 建立风险隔离结构如特殊目的载体(SPV),降低风险传导可能性 [4] - 推动保险监管与其他金融监管部门协调,统一投资比例、信息披露等关键指标 [4] 绿色金融改革 - 设立绿色科技专项发展基金,提供财政贴息、税收减免等激励措施 [4] - 开发绿色金融产品,建立严格的项目评估和监管体系 [4] - 建立信息披露平台提高透明度,强化市场约束 [4] 深港澳金融规则衔接 - 共同打造大湾区绿色金融服务平台,联合开发绿色金融产品 [5] - 建立金融科技创新实验室,推动区块链、AI在跨境支付等领域的应用 [5] - 深化跨境理财通业务,扩大参与机构和产品范围,推动债券通"南向通"试点 [5] - 建立监管信息共享平台,定期交流监管政策和风险数据 [5] 跨境金融监管挑战 - 面临多法域、多币种、多市场的监管差异,增加合规成本与协调难度 [6] - 需建立国家层面跨区域金融协调机制,制定统一监管框架 [6] - 深圳需细化实施方案,完善金融营商环境,设立专项基金支持金融科技研发 [6]
2025中新金融峰会举行 聚焦合作共促区域发展
搜狐财经· 2025-06-14 19:28
中新(重庆)金融峰会核心成果 - 峰会主题为"连接区域、融合贸易、促进增长",吸引中新及东盟国家200余位代表参会,聚焦金融合作、数字金融、绿色金融及人民币国际化等议题 [1] 中新金融合作十年成果 - 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实施10周年,新加坡成为重庆最大外资来源地,10年累计跨境融资超230亿美元 [2] - 重庆在新加坡发行债券数量居全国前三,带动西部11省区赴新融资超70亿美元 [2] - 新加坡官员提出未来可在绿色金融、数字互联等领域深化合作 [2] 人民币国际化进展 - 新加坡是中国以外最大离岸人民币中心之一,新交所表示可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3] - 2024年重庆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达3935亿元(同比增37%),与东盟结算额148.7亿元(同比增69.9%) [3] 数字金融创新实践 - 工行通过国际互联网数据通道为新加坡中小企业提供"秒级到账"服务 [4] - 专家指出数字技术可提升跨境融资效率,助力中国与东盟打通快速支付体系 [4] - 印尼、新加坡嘉宾建议以新渝为双枢纽,依托数字平台促进双向投资 [4] 峰会落地成果 - 中信建投证券发布《东南亚产业发展投资报告》,建议关注新能源汽车、半导体、数字贸易等领域投资机遇 [6] - 报告提出通过"跨境并购基金+绿色债券"组合支持企业出海 [6] - 中国建设银行新加坡分行设立"惟仁慈善基金会",首笔捐赠用于"新加坡-中国青年实习交流计划" [6]
中国证券业协会助力证券公司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环球网· 2025-06-14 08:44
政策修订与评价体系更新 - 中国证券业协会修订发布《证券公司履行社会责任专项评价办法》,将"服务绿色发展和'双碳'目标"和"服务创新发展"并入金融"五篇大文章"专项评价 [1] - 新增"服务区域协调发展情况"和"政府支持机构债券中标情况"两项指标,优化行业资源分配和专业能力发挥 [1] - 调整"社会责任工作获得表彰或奖励情况"和"开展投资者教育活动情况"指标要求,提升指标精确性 [1] 金融"五篇大文章"政策导向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构建"1+N"政策体系,明确重点领域和着力点 [1] - 政策强调"先立后破",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推动金融机构纳入绿色低碳转型因素,丰富绿色金融产品服务 [2] - 要求金融机构逐步开展碳核算和可持续信息披露,深化绿色金融国际合作 [2] 一级股权投资生态变革 - 政策导向下,一级股权投资生态呈现战略使命感增强和方向清晰化趋势 [2] - 募资环境改善,保险资金、养老金等长期资金来源增加,助力机构资金募集 [2] - 投资聚焦科技、绿色、养老等关键领域,精准支持国家战略并推动产业升级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