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沉市场

搜索文档
5个湖南人,撑起中国零售创新半边天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5-28 22:28
长沙新消费生态概览 - 长沙已成为中国新消费最密集孵化场,涵盖新茶饮、新零售、新餐桌、硬折扣四大战场,涌现茶颜悦色、零食很忙、文和友、兴盛优选、乐尔乐等标杆企业[1] - 2023年长沙消费类企业融资总额占全国8.4%,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797.71亿元,夜经济影响力全国第二,每万人新消费品牌数量超一线城市2倍[3] - 零食赛道表现突出,已诞生6家上市公司,形成"品牌-业态-品类-渠道"全域创新生态[3] 兴盛优选:社区团购模式创新 - 创始人岳立华从传统零售转型,2016年首创"预售+自提"模式,依托自建三级物流体系实现履约成本0.95元/单,较美团优选中心仓模式低42%[5][6] - 商业模式核心为"实体门店+互联网"融合,通过分布式仓储网络实现"当日23点下单、次日11点达"的高效履约,被美团评价为"近场电商"标杆[6] - 前身芙蓉兴盛便利店积累20年供应链经验,成为湖南首家互联网独角兽[5] 零食很忙:下沉市场战略 - 创始人晏周2017年创立品牌,以"高质低价"切入县域市场,2023年合并赵一鸣零食后门店突破7000家,2024年GMV达555亿元并冲击港股[8][9] - 采用"三低一高"策略(低客单价/低毛利/低运营成本+高周转率),商品价格普遍低于商超,被类比为"零食界蜜雪冰城"[9] - 通过"县域包围城市+极致性价比"组合拳激活下沉市场,带动行业年复合增长率达114.6%,2862个县级行政区被视为战略要塞[10] 茶颜悦色:文化赋能路径 - 创始人吕良2013年创立品牌,以"中茶西做+国风文化"差异化突围,产品如"幽兰拿铁"搭配《楚辞》印杯,2021年估值超200亿元[13][14] - 坚持直营模式,拒绝加盟与外卖,采用"毛细血管式"密集布局(单条街3-4家店),2025年门店突破1000家覆盖18城[16] - 形成"现制茶饮+零售衍生品"双轮驱动,零售产品占比达30%,红杉中国评价其验证本土化创新可行性[16] 乐尔乐:硬折扣模式 - 创始人陈正国2011年创立品牌,首创"零利润供应链":现金直采+砍经销商,毛利率压至同行一半,被称"线下拼多多"[18][21] - 早期松散加盟后转向数字化管控,通过"好商圈差位置"选址与极简装修降低成本,滞销品7天淘汰制提升周转效率[22] - 农夫山泉售价0.9元等案例颠覆定价体系,被国美黄光裕寻求合作,催生零食很忙等追随者[21][22] 文和友:场景零售创新 - 创始人文宾从2010年炸串摊起步,2018年耗资1亿打造2万平米"超级文和友",融合餐饮/商业地产/文旅,日均翻台率8.5次[23][24] - 通过复刻80年代市井场景实现"体验货币化",年接待超千万人次,加华资本注资后估值达百亿[24] - 广州/深圳店尝试在地文化移植,被资本评价为创造"消费即内容"的新物种[24] 长沙模式成功要素 - 区位优势:承接沿海供应链+下沉市场脉搏,高桥大市场提供批发集散基础设施[27] - 创业基因:"霸蛮"精神驱动低成本创业与高密度试错,涌现绝味鸭脖、三顿半等多元品牌[26] - 文化赋能:市井烟火气滋养"在地性创新",形成社交传播与溢价能力[27]
2025年下沉市场消费业态与商业机会深度剖析
搜狐财经· 2025-05-27 23:56
下沉市场概况与核心特征 - 下沉市场涵盖三线及以下城市、县镇及农村地区,人口超9亿,占全国65%以上 [1] - 预计2025年下沉市场GDP达109.9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35万亿元 [1] - 下沉市场贡献全国48%消费,未来三分之二消费增量将来自该市场 [1] - 202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达4.9万元,较2017年增长48% [4] - 物流升级推动电商渗透率提升,预计2025年下沉市场线上零售规模达8.1万亿元 [6] 核心消费业态与增长领域 服务消费 - 星巴克、瑞幸等咖啡品牌下沉市场会员增速超一线城市 [7] - 华莱士、塔斯汀通过差异化策略抢占下沉餐饮市场份额 [7] - "反向旅游"兴起,冷门景区和乡村文旅成新增长点 [9] - 家政、维修等便民服务需求旺盛,社区商业连锁化趋势明显 [9] 商品消费 - 智能家电和家居建材需求增长,红星美凯龙通过新零售布局下沉市场 [10] - 基础快消品占下沉市场消费四成以上,零食量贩店预计2025年达4.5万家 [11] - 护肤彩妆渗透率提升,国产品牌在中低价格带竞争激烈 [12] 新兴业态 - 线上线下渠道一体化发展,直播电商反向虹吸高线城市资源 [13] - 社区便民业态如连锁便利店加速下沉,满足即时性消费需求 [14] - 高线品牌通过性价比策略下沉,本土品牌反向进军高线城市 [14] 商业机会与策略方向 - 高性价比连锁品牌在餐饮、零售、生活服务领域有发展空间 [15] - 智能家电企业可通过供应链优化和消费金融拓展下沉市场 [16] - 县域商业地产开发潜力大,可打造多功能商业综合体 [16] - 本地化适配需结合消费习惯,如华莱士避开核心商圈降低成本 [17] - 优化物流配送体系和渠道布局以控制成本 [17] - 消费金融产品可激发下沉市场6亿人群消费潜力 [17] 政策与资本支持 - 乡村振兴和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政策推动下沉市场发展 [18] - 消费金融、数字化服务、文旅项目成为资本关注热点 [20] 挑战与应对 - 下沉市场面临高性价比商品短缺和物流现代化水平不足问题 [21] - 本土"夫妻店"与连锁品牌竞争激烈,消费顾虑需解决 [21] - 企业可依托县域资源优势发展特色文旅和农产品加工产业 [22] - 数字化转型可提升实体零售企业竞争力 [22] - 政策协同需加强农村电商和客货邮融合等基础设施建设 [23]
野村东方国际-中国咖啡图鉴 - 瑞幸“价格向上”,星巴克“下沉求破圈”
野村· 2025-05-27 23:2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咖啡行业竞争格局从恶性价格战转向平台化生态竞争,未来主线业务盈利性强的平台化饮品公司生存机会更多 [3][19] - 中国饮料行业未来五年关键趋势从价格敏感转向价值敏感,需求端多样化升级,供应链端工艺升级明显,未来稳态价格可能与奶茶平均价格相当,竞争将包括与其他饮品直接竞争 [3][20][21] - 咖啡行业具备众多投资机会,消费习惯变迁与竞争格局重构相互交织,对需求分层、细分场景和口味创新提出更高要求 [21] 各部分总结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咖啡市场竞争激烈,瑞幸和星巴克发展态势不同,瑞幸崛起抢占份额,星巴克因价格战略滞后、产品迭代缓慢而落后 [2] - 咖啡行业竞争格局从恶性价格战转向平台化生态竞争,瑞幸和蜜雪冰城依托主业拓展品类 [3][19] 企业发展策略与经营情况 瑞幸咖啡 - 通过高性价比、小型门店布局和精细化运营扩张,2022 年总收入 130 亿元,同比增长 67%,实现首次年度盈利,门店超 2 万家 [1][4] - 发放优惠券提升复购率,月均交易用户三年复合增速达 77%,还通过数字化运营精准营销、个性化定价 [4] - 每 45 天推出一款限定新品,有持续打造爆品能力,如生椰拿铁、酱香拿铁等,还拓展轻乳茶等新品类,实现全时段消费模式 [1][4][6] 星巴克 - 在中国市场面临价格战略滞后、产品迭代缓慢、下沉市场不足等挑战,同店销售额持续下滑 [1][5] - 虽加大低线城市布局、尝试提高私域流量运营效率,但效果不及预期 [1][5][7] 下沉市场情况 - 下沉市场潜力大,瑞幸和库迪已完成第一波放量,星巴克布局速度慢 [1][7] - 下沉市场消费者对咖啡功能性需求超体验性需求,高性价比品牌更具优势 [1][8] 消费趋势与市场规模 - 咖啡高频消费趋势明显,年轻群体购买频次需求更强,饮用量增加,品类从奶咖、拿铁向美式咖啡等迭代 [10] - 2023 年中国咖啡消费者约 4 亿人,2017 - 2023 年复合增长率约 6%,渗透率 30%,行业规模从 2016 年 900 亿元增至 2023 年 1700 亿元,复合增速约 10%,但渗透率低且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低线城市是重要增量市场 [11] 不同类型咖啡市场表现 - 现磨咖啡门店前期扩张迅猛,现处于调整阶段,量增放缓,但县级市场线上渠道点单率与频次快速增长,下沉市场潜力大 [15] - 居家即饮速溶咖啡呈高速增长势头,截至 2024 年上半年(2025 年),速溶销售额占比 67%,部分月份曝光量同比增速达 295% [16] - 极饮咖啡市场表现亮眼,销售额占比 7%,同比增长 104%,总曝光量多个月份显著提升,细分品类有投资机会,咖啡价格带缓慢上涨 [17] 低价市场机会 - 低价市场存在结构性机会,供应链有优势的品牌如幸运咖生存机会大,其依托蜜雪冰城供应链以低价切入线下市场,渠道创新明显,便利店咖啡扩大消费场景 [18] 行业发展历程与未来趋势 - 咖啡行业经历需求变革,从关注产品到精神和社交需求迭代,连锁咖啡门店场景丰富,年轻化态势明显,风味咖啡销量超原味 [12][13] - 一二线城市开店基本饱和,开拓低线城市成为龙头公司任务,低线城市消费者对咖啡需求强烈 [14]
县城的万达广场,王健林才舍不得卖
36氪· 2025-05-27 16:56
万达商管资产出售策略 - 万达商管近期出售48家万达广场100%股权,交易金额或达500亿元,买方包括太盟、腾讯等机构[4][5] - 2023-2024年累计出售超30座万达广场,2024年初再售7座,反映公司加速剥离重资产转向轻资产运营[5] - 出售资产集中于一线、新一线及二三线城市,如杭州拱墅万达广场报价14.8亿元,年租金1.09亿元[7][9] 下沉市场商业价值 - 万达广场在下沉市场占据领先地位,百强县布局近30个项目,数量超过吾悦广场的25个[10][12] - 县级万达广场表现亮眼:湖北宜都万达开业3天客流40万、销售额超千万,重庆忠县万达首日客流23.6万人次[14] - 县域市场运营成本低且政府支持力度大,长期价值高于一二线城市[12][17] 县域经济与消费升级 - 长三角县域经济强劲,43个县入围全国百强,昆山GDP突破5000亿元且人均超北上广[16] - 下沉市场消费升级明显,居民可支配收入占比高,万达广场成为当地商业标杆和"景点"[16] - 万达2015年已发现三四线城市租金回报比优势,2024年513座万达广场覆盖227城且侧重三四线[17] 下沉市场竞争格局 - 吾悦广场与万达形成直接竞争,60%项目位于三四线城市,通过年轻化品牌和活动吸引客群[19] - 华润万象汇以高端品牌切入下沉市场,差异化争夺消费者[19] - 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万达需巩固县域市场优势应对挑战[20]
蜜雪集团(02097):茶饮下沉与出海标杆,未来成长空间几何?
国信证券· 2025-05-27 11:4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依托供应链的飞轮效益,蜜雪冰城 2021 年至今实现穿越经济周期的增长,2025 年登陆资本市场后,其后续增长、下沉市场、品牌出海以及供应链赋能下新品牌发展前景受关注 [14] - 蜜雪集团成长逻辑为门店规模*单店创收,供应链降本可放大盈利能力,预计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为 55.4/66.5/78.3 亿元,同增 24.8%/20.1%/17.7%,给予 2025 年 PE 目标 38 - 40x,对应未来 1 年合理 RMB 市值区间为 2104 - 2215 亿,较现价有 14.3 - 20.3%的涨幅空间 [3][4] 各部分总结 蜜雪集团:平价茶饮龙头,下沉与出海标杆 - 公司 1997 年成立,2024 年底全球门店超 4.6 万家成全球最大现制饮品企业,2025 年 3 月在港交所上市 [15] - 蜜雪冰城 TOP5 常青款出杯量占比超 4 成,定位 2 - 8 元高性价比;幸运咖核心产品 5 - 10 元,2024 年底门店突破 4500 家 [21][22] - 创始兄弟持股 82.54%,产业资本阵容强大,高管通过股权激励绑定,核心高管职权架构清晰、经验丰富 [23][24][29] - 公司围绕加盟模式创收,商品销售是核心,2024 年商品销售、设备销售、加盟及相关服务收入占比分别为 94.5%、3.0%、2.5%,毛利贡献分别为 91.9%、1.9%、6.2% [31] - 加盟初始费用门槛低,2021 - 2024 年门店复合增速 32.5%,出海扩张成效显著,国内乡镇下沉市场是主战场 [33][34][35] - 2024 年营收 248.3 亿元/+22.3%,净利润 44.54 亿元/+39.8%,毛利率提升因供应链赋能,IPO 资金用于扩充产能、IP 打造及数字化建设 [39][42] 现制茶饮:赛道百舸争流,蜜雪执牛耳 - 现制茶饮行业从植脂末茶粉到真茶鲜奶鲜果,从消费升级到回归真实价值,2023 年以来回归高性价比需求 [45] - 2023 年现制饮品市场规模达 5175 亿元,2018 - 2023 年 CAGR 22.5%,预计 2023 - 2028 年 CAGR 17.6%;2025 年现制茶饮市场规模约 3109 亿元,2018 - 2023 年 CAGR 24.7%,预计 2023 - 2028 年 CAGR 19.7% [51][56] - 2023 年前五大现制茶饮品牌 GMV 占比约 5 成,蜜雪冰城领先,横向对比平价赛道优势突出 [62][63] - 东南亚是茶饮出海首选,2025 年市场规模约 686 亿人民币,2023 - 2028 年 CAGR 21.4%,蜜雪冰城出海拔头筹,2024 年海外门店扩张降速,全球化需因地制宜 [68][74][77] 成长展望:供应链为根基,三驾马车驱动 - 蜜雪集团成长公式为单店创收*门店规模*供应链赋能 [3] - 单店创收=单店 GMV*成本抽成(约 40%),2024 年单店 GMV 同比走低,预计未来 3 年单店 GMV 稳中有增,高复购大单品构筑基本盘,消费复苏和渠道扩容助力增长 [91][93][100] - 预计 2025 - 2027 年门店分别净增 7700/8855/8930 家,由蜜雪下沉、出海及幸运咖扩张驱动 [3] - 供应链规模提效,预计 2025 - 2027 年毛利率稳中有增分别为 32.5%/32.6%/32.7% [3] 中期思考:门店突破 4.6 万后,我们还可以期待什么? - 5 年期维度测算,蜜雪集团门店规模有望达 10 万家,蜜雪国内(6.5 万)、海外(1.5 万)、幸运咖(1.5 - 2 万)贡献成长 [4] - 中性偏乐观假设下,2030 年蜜雪集团收入/归母净利润有望达 645/119 亿元 [4] - 公司致力孵化“雪王”IP 出圈,IP 商业化成长值得期待 [4] 盈利预测 |盈利预测和财务指标|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20,302|24,829|30,834|36,729|43,097| |(+/-%)|49.6%|22.3%|24.2%|19.1%|17.3%|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3137|4437|5535|6649|7828| |(+/-%)|57.1%|41.4%|24.8%|20.1%|17.7%| |每股收益(元)|8.26|11.69|14.58|17.51|20.62| |EBIT Margin|15.2%|19.3%|21.3%|21.6%|21.8%| |净资产收益率(ROE)|29.9%|29.7%|27.0%|24.5%|22.4%| |市盈率(PE)|59.5|42.1|33.7|28.1|23.9| |EV/EBITDA|59.7|38.9|28.6|23.9|20.4| |市净率(PB)|17.78|12.49|9.12|6.88|5.34|[5]
县城的万达广场,王健林才舍不得卖
创业邦· 2025-05-27 11:36
万达商管资产出售策略 - 万达商管近期出售48家万达广场100%股权给太盟、腾讯等组成的联合体,交易金额或达500亿元[3][4] - 2023-2024年累计出售超30座万达广场,2024年初再售7座,反映公司持续剥离重资产转向轻资产运营[4] - 被出售项目集中在一线、新一线及二三线城市,包括杭州拱墅万达(报价14.8亿元)、上海金山万达等[6][8] 下沉市场战略价值 - 万达广场在县域市场布局领先:百强县布局近30个项目,数量超吾悦广场(25个)[8][11] - 县域项目运营成本低(租金/人力),选址得当可形成稳定盈利点,如宜都万达开业3天销售额破千万[11][14] - 县域消费升级显著:忠县万达首日客流23.6万人次,华东43县入围全国百强县,昆山人均GDP超一线城市[14][15] 竞争格局与挑战 - 下沉市场竞争加剧:吾悦广场60%项目位于三四线,万象汇通过引入首店争夺高端市场[21] - 万达面临品牌差异化压力:吾悦广场以年轻化定位吸引客群,万象汇强化高端属性[21] - 公司需平衡资产处置与下沉市场优势维护,县域项目成为核心筹码[22] 历史战略延续性 - 王健林2015年已提出三四线租金回报比优于一二线的观点,万达院线70%增长来自低线城市[18] - 截至2024年底,万达广场覆盖227城,513座项目中三四线占比显著提升[18]
县城的万达广场,王健林才舍不得卖
新浪财经· 2025-05-27 10:54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披露了大连万达商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万达商管")旗下48家万达广 场相关公司股权收购案的相关信息。 文 | 源Sight王言 上述信息显示,太盟(珠海)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高和丰德(北京)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腾讯 控股有限公司、北京市潘达商业管理有限公司、阳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将直接或通过各自关联方 共同设立合营企业,收购万达商管直接或间接持有的48家目标公司的100%股权。 市场监管总局官网显示,该笔股权交易已被无条件批准,但并未披露这一交易的具体金额。不过据媒体 报道,有市场消息称,此次交易金额将达到500亿元。 由于面临流动性危机,王健林近两年一直在出售手中的资产,万达广场则成为其中的核心。从公开资料 推算,万达商管在巅峰时期拥有超过400座万达广场,2023-2024年,已陆续出售超过30座万达广场。今 年年初,又有7座万达广场被出售。 这其实也与近年来万达加速剥离重资产包袱,聚焦商业管理服务核心赛道,进行轻资产运营的策略一脉 相承。而由于地理位置、消费需求等因素,王健林手中的数百家万达广场,如今也呈现出不同的商业价 值和潜力。 下沉市场的价值 细分来看 ...
同程旅行(0780.HK):利润率持续改善 关注国际扩张表现
格隆汇· 2025-05-27 10:31
财务表现 - 2025Q1公司实现收入44亿元(yoy+13%)[1] - 2025Q1实现经调整净利润7.9亿元(yoy+41%),经调整净利润率18%(yoy+3.6pct)[1] - 2025-2027年营收预测分别为193/221/249亿元,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为27/30/35亿元[3] 核心在线旅游平台 - 2025Q1核心在线旅游平台实现营收38亿元(yoy+18%),经营利润率29.2%(yoy+6.6pct)[1] - 交通票务业务2025Q1实现营收20亿元(yoy+15%),国际机票销量同比增长超40%[1] - 住宿预订业务2025Q1实现营收12亿元(yoy+23%),国际酒店间夜量同比增长超50%[1] - 其他业务2025Q1实现营收6亿元(yoy+20%),酒店管理业务表现强劲[1] 业务发展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集团酒店管理业务平台正在运营酒店数量超2,500家,另有超1,400家酒店在筹备中[1] - 2025年4月17日公司宣布收购万达酒店管理100%股权,以丰富中高端酒店品牌矩阵[1] - 2025Q1度假业务实现营收5.9亿元,同比下降11.8%,主要受东南亚地区安全问题影响[2] 用户表现 - 2025Q1平均月付费用户数4650万人(yoy+9.2%)[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12个月实现年付费用户数2.47亿(yoy+7.8%)[2] - 12个月累计服务人次增长7.3%至19.6亿[2] - 非一线城市注册用户数占比超87%,微信平台新付费用户中约68%来自非一线城市[2] 市场定位 - 公司作为下沉市场OTA平台龙头,持续受益于国内长短途旅游需求释放及下沉市场渗透率提升[3] - 国际业务拓展及线上线下流量深耕推动用户增长[3]
同程旅行(00780):利润率改善持续验证,下沉在线旅游龙头稳健前行
国信证券· 2025-05-26 21:5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4][1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Q1公司收入稳健增长,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长超40% [1][10] - 收入端下沉市场出行维持景气,ARPU值继续提升 [2][11] - 利润端盈利能力上行,更克制的投放与更高的效率,后续酒店价格逐步正向贡献,全年变现战略稳健推进 [3][14] - 维持公司2025 - 2027年经调净利润为33.0/38.9/45.3亿元,对应动态PE为14/12/10x,主业盈利水平上行确定性较高,有望支撑未来3年经调整利润CAGR超17%,目前估值依然具备相对优势 [4][15] 各部分总结 财务数据 - 2025Q1收入43.77亿元,同比增长13.2%,归母净利润6.69亿元,同比增长68.6%,经调整净利润7.88亿元,同比增长41.1% [1][10] - OTA收入增长18.4%,OPM为29.2%,同比增加6.6pct;线下度假业务Q1收入同比下降11.8%,OPM为4.4%,同比减少2.3pct [1][10] - 交通/住宿/其他业务同比分别增长15.2%/23.3%/20.0% [2][11] - 年累计单用户平均收入贡献72.2元,同比增长25.6%,年累计服务人次同比增长7.3% [2][11] - Q1公司毛利率增加3.8pct,销售费率同比下降2.2pct,研发费率同比下降1.3pct [3][14] 盈利预测和财务指标 |指标|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11,896|17,341|19,626|22,329|25,331| |(+/-%)|80.7%|45.8%|13.2%|13.8%|13.4%| |经调整净利润(百万元)|2199|2785|3304|3885|4535| |(+/-%)|-1164.4%|26.7%|18.6%|17.6%|16.7%| |每股收益(元)|0.98|1.24|1.42|1.66|1.94| |EBIT Margin|8.9%|9.0%|11.7%|13.1%|14.3%| |净资产收益率(ROE)|8.8%|9.9%|11.1%|11.8%|12.4%| |市盈率(PE)|19.5|15.5|13.5|11.5|9.8| |EV/EBITDA|30.1|23.9|20.2|17.3|14.9| |市净率(PB)|2.42|2.15|1.98|1.75|1.53| [5] 业务分析 - 收入端,OTA业务受益于下沉市场出行景气度与公司转化率提升整体增长良好,公司注重多维度变现,优化推荐算法改善交叉销售 [2][11] - 利润端,盈利能力上行得益于OTA业务变现率提升下的规模效应和OTA占比提升带来的结构性助力,公司更注重营销投入回报率,预计未来销售营销费用同比下降,生成式AI应用后研发费率降低 [3][14] 发展趋势 - Q2收入增速预计边际放缓,下半年起投放更均衡后量价驱动有望带动增速环比提升,酒店ADR已逐步贡献增量,全年效率优化继续带动盈利中枢稳步上行 [3][14] - 公司自2021年开始投资上游酒店,3月底运营超2500家,4月中旬宣布拟以24.9亿元收购万达酒管,期待后续主业战略协同 [3][14] 可比公司情况 |股票代码|公司名称|总市值(亿)|EPS(24A)|EPS(25E)|EPS(26E)|EPS(27E)|PE(24A)|PE(25E)|PE(26E)|PE(27E)|投资评级| |----|----|----|----|----|----|----|----|----|----|----|----| |0780.HK|同程旅行|446|1.2|1.4|1.7|1.9|15|13.5|11.5|9.8|优于大市| |9961.HK|携程集团 - s|3,243|25.3|25.6|29.3|34.3|18|18|15|13|优于大市| |BKNG.O|Booking|1,735|187|214|248|290|29|25|22|18|无评级| |ABNB.O|Airbnb|782|4.1|4.3|4.9|5.6|31|30|26|23|无评级| |EXPE.O|Expedia|202|12.1|14.0|16.6|19.6|13|11|10|8|无评级| [17]
茶咖日报|挪瓦咖啡被加盟商投诉欺诈;瑞幸接入DeepSeek及豆包大模型
观察者网· 2025-05-26 20:33
挪瓦咖啡加盟纠纷 - 广东加盟商投诉公司招商时承诺2公里内不开同品牌门店但实际出现两家直营店 加盟商提供的聊天记录显示招商人员确实口头承诺过保护区域 但合同无对应条款[1] - 公司回应称加盟政策及合同从未包含"2公里保护区域"条款 也未授权员工做出此类承诺 已启动法务流程核实并承诺依法解决纠纷[1] 瑞幸咖啡AI智能体上线 - 公司APP及小程序上线AI智能体1.0版 接入DeepSeek及豆包大模型 实现语音交互点单功能 采用卡通形象Lucky提升年轻化体验[2] - 智能体具备语音下单、历史订单复购推荐("老样子再来一单")、基于消费记录的个性化推荐等功能 未来将持续升级"咖啡+AI"应用场景[2] 茶饮行业发展趋势 - 新茶饮消费需求从基础功能演变为产品/体验/社交/品牌多维需求 品牌IP、国潮元素等成为年轻群体社交资本 行业进入生活方式表达阶段[3] - 行业竞争转向单店盈利与规模扩张双维度比拼 头部品牌通过加盟商赋能+供应链优化实现质量与规模平衡 蜜雪冰城门店已突破4万家[3] - 国内下沉市场主导行业扩容 东南亚为海外主要拓展区域 发达市场仍需探索[3] 喜茶产品动态 - 爆款杨梅系列年度回归 推出爆汁杨梅/轻芝杨梅/芝芝多肉杨梅三款产品 原料采用九省三大核心产区的东魁杨梅[4] - 今年以来持续探索高原牦牛乳、南姜、龙井绿茶等差异化原料 强化产品创新力[4] 茶博会交易数据 - 第七届中国国际茶博会达成现场交易258.215吨(2.887亿元) 意向交易7365.098吨(58.674亿元) 总交易额超60亿元[5] - 吸引全球25国6736家采购商 专业洽谈15710人次 观众人数近20万创历届新高[5] 咖啡豆进口物流 - 鄂州花湖机场首次接收埃塞俄比亚66吨精品咖啡豆国际货运航班 较传统海运缩短25-30天运输时间[6] - 埃塞俄比亚25%人口依赖咖啡产业 花湖机场作为亚洲首个专业货运枢纽 成为非洲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重要通道[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