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

搜索文档
联科科技: 山东联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公司及全资子公司取得ISCC PLUS认证的自愿性信息披露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01 00:40
ISCC PLUS认证情况 - 联科科技及全资子公司联科贸易取得由SGS Germany GmbH颁发的ISCC PLUS认证证书 [1] - 联科科技认证种类为特种化学品工厂 证书有效期2025年6月19日至2026年6月18日 编号ISCC-PLUS-Cert-DE100-26629125 [1] - 联科贸易认证种类为贸易商 证书有效期2025年6月26日至2026年6月25日 编号ISCC-PLUS-Cert-DE100-26630125 [1] ISCC认证体系价值 - ISCC是唯一同时满足欧盟《可再生能源指令》和《燃料质量指令》的全球性可持续发展认证体系 [1] - 通过认证后企业可向欧洲销售生物质能源和生物燃料产品 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保护生物圈 [1] 认证对公司业务影响 - 证明公司产品全生命周期符合国际环保标准 有利于突破贸易壁垒 [2] - 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 促进与国际客户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 [2] - 公司此前已获"国家级绿色工厂"及多项省级循环经济奖项 包括山东省循环经济创新科技重大成果奖等 [2] 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 - 持续通过工艺改进强化节能降耗规划 践行绿色生产使命 [2] - 积极响应碳中和目标 推动产品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 [2]
精达股份: 精达股份关于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使用的可行性分析报告(修订稿)
证券之星· 2025-08-01 00:15
募集资金使用计划 - 本次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95,600.00万元 全部用于新能源汽车用电磁扁线产业化建设项目[1] 4万吨新能源产业铜基电磁线项目 - 项目由精达新技术实施 投资总额37,822.20万元 拟使用募集资金11,592.41万元 建成后形成年产4万吨铜基电磁线产能[2] - 产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 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和节能技术开发应用领域[2] - 项目税后内部收益率12.11% 税后投资回收期9.66年[6] - 已取得土地权属证书及项目备案和环评批复[6][7] 高效环保耐冷媒铝基电磁线项目 - 项目由铜陵精迅实施 投资总额62,000.00万元 拟使用募集资金35,264.91万元 建成后新增4万吨铝基电磁线产能[7] - 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空调离合器和启动机开关马达等领域[7] - 项目税后内部收益率12.42% 税后投资回收期8.85年[10] - 已取得土地权属证书及项目备案和环评批复[11] 年产8万吨新能源铜基材料项目 - 项目由铜陵科锐实施 投资总额28,000.00万元 拟使用募集资金6,864.79万元 建成后新增8万吨新能源铜基材料产能[11] - 产品是新能源汽车用电磁扁线的上游原材料[11] - 项目税后内部收益率12.64% 税后投资回收期9.02年[13] - 不涉及新增土地 已取得项目备案和环评批复[13] 新能源汽车用电磁扁线产业化建设项目 - 项目由天津精达实施 投资总额18,364.96万元 拟使用募集资金13,313.73万元 建成后形成1万吨新能源扁线产能[14] - 扁线电机渗透率预计从2021年10%提升至2025年80%[15] - 项目税后内部收益率14.71% 税后投资回收期7.88年[18] - 不涉及新增土地 已取得项目备案和环评批复[18] 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 拟使用募集资金28,564.16万元补充流动资金[19] - 主要用于满足日常经营资金需求和业务规模扩张需要[19] 行业背景与市场机遇 -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 连续10年保持全球第一[3] - 预计2025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约1,330万辆 渗透率有望达到57%[3][15] - 扁线电机渗透率加速提升 预计2025年达到80%[15] - 电磁线行业向高端化、节能环保方向发展[19][20] 公司竞争优势 - 公司拥有技术人员456人 280多名员工取得职业资格等级证书[4] - 建有20个研发创新平台 包括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 - 与通用汽车、BYD、LG、松下等优质客户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5][17] - 通过多项国际管理体系认证 产品获得UL安全认证和欧盟ROHS、REACH认证[5][9] 本次发行影响 - 有利于降低财务费用 提高主营业务盈利能力[21] - 将扩大公司资产规模 优化财务结构[22] - 有助于巩固行业地位 提升综合竞争力[22]
《洞见ESG》7月刊 :全国碳市场开启四周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1 21:26
全国碳市场发展 - 全国碳市场运行四周年,成交额超466亿元,首次扩围纳入钢铁、水泥、铝冶炼三大行业,预计重点排放单位达3700家,覆盖排放量约80亿吨[2][3][6] -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首批CCER正式签发,自愿碳市场建设取得实质进展[3][6] - 钢铁行业作为新纳入行业,绿色低碳转型路径待明晰[2] 绿色政策与制度 - 三部门印发《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2025年版)》,将绿色贸易与消费纳入支持范围,统一适用于各类绿色金融产品[3] - 国家能源局明确2025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电解铝行业首迎强制绿电消费考核[3] - 三个经济大省试点分布式绿证核发,绿证作为可再生能源电量环境属性唯一证明,制度体系已基本完善[2][3] 能源与电力转型 - "十四五"期间中国新能源装机规模历史性超越煤电,建成全球最大电力基础设施体系,发电装机容量占全球三分之一[4] - 中国气象局与能源电力部门建立实时反馈机制,发布6期《迎峰度夏能源保供气象服务周报》,应对高温天气对电力保供的影响[2] 行业ESG实践 - 中国90%大型银行完整披露自身运营碳排放,中小银行跟进[4] - 新茶饮企业ESG披露参差不齐,食品安全与合规管理问题频发,需将ESG纳入战略[5] - 白酒行业加速转向海外市场,"茅五洋"投入10亿元布局环保,借ESG拓展国际业务[6] 国际合作与目标 - 中国与欧盟发表联合声明,计划在COP30前提交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NDCs),覆盖全经济范围及所有温室气体[4] - 东盟能源脱碳借鉴中国经验,该地区人口超6亿,GDP约3.8万亿美元,能源需求持续上升[6] 转型金融与投资 - 绿色投资集中于可再生能源领域,传统高碳行业转型项目面临融资瓶颈,转型金融成为全球焦点[7] - 银行需把握NDC对转型金融的催化机遇,解决资金供需错配问题[7]
新能源装机规模快速增长,新能源ETF易方达(516090)等助力布局产业发展机遇
搜狐财经· 2025-07-31 21:22
新能源指数市场表现 - 国证新能源电池指数下跌1.6% [1] - 中证上海环交所碳中和指数下跌2.9% [1][4] - 中证新能源指数下跌3.1% [1] - 中证光伏产业指数下跌3.2% [1] 碳中和指数ETF产品 - 碳中和ETF易方达(代码562990)跟踪中证上海环交所碳中和指数 [4] - 该指数由100只股票组成 覆盖清洁能源、储能等深度低碳领域及火电、钢铁等高碳减排领域 [4] - 指数滚动市销率为21.9倍 自2021年发布以来估值分位达65.5% [4] 新能源装机容量发展 - 2024年底中国新能源累计装机容量达14.1亿千瓦 同比增长33.9% [1] - 新能源装机占全国总装机容量比重达42% 超越煤电成为第一大电源 [1] - 2025年预计新增装机规模4.3亿至5亿千瓦 [1] - "十五五"期间新能源将保持年均3亿千瓦高速增长 [1]
港华智慧能源(01083):城燃业务扎实稳健,可再生能源打造增长极
天风证券· 2025-07-31 19:08
投资评级与估值 -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目标价4.62港元(对应2026年10倍PE)[5] - 当前股价4港元,较目标价存在15.5%上行空间[5] - 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25/16.8/17.34亿港元,EPS为0.45/0.46/0.48港元[5] - PE估值9倍(2024A)低于行业平均11.4倍,PB估值0.62倍显著低于行业平均1.18倍[98] 核心业务表现 - 2024年营收213.1亿港元(CAGR 13.5%),归母净利润16.06亿港元创五年新高[2] - 管道燃气业务贡献80%营收,2024年销量172亿立方米(+4.5%),零售气量136亿方(+3%)[3] - 可再生能源业务爆发式增长,2024年净利润4.79亿港元(同比+514%),收入占比提升至8.7%[4] - 2024年核心利润16.01亿港元(+34.5%),宣派特别股息每股3港仙[2][27] 城燃业务优势 - 拥有191个城燃项目覆盖19省,服务1764万客户(2024年新增87万户)[18][66] - 销气结构以工业为主(50%),居民/商业分别占19%/11%[72] - 2024年毛差提升0.02元/方至0.48元/方,采购成本下降0.13元/方至2.75元/方[3][61] - 居民顺价比例达75%行业领先,气源供应链年统筹量44亿方(目标2030年100亿方)[73] 智慧能源布局 - 分布式光伏累计并网2.3GW,覆盖24省1000+项目,工商业储能签约400MWh[4][89] - 售电交易量84亿度,碳管理服务收入1.02亿元人民币[91] - 打造128个零碳智慧园区,形成光伏+储能+售电+碳管理的一站式服务体系[93] - 能碳业务七大板块协同发展,包括虚拟电厂、绿电交易等创新服务[87] 行业发展趋势 - 2024年全国天然气消费量4200亿方(+8.6%),城燃行业CR5达43.7%[53][55] - 国际LNG现货均价同比下降26.6%,国内管道气进口均价1.98元/方(-2.5%)[46][47] - 分布式光伏装机3.7亿千瓦(占光伏总装机42%),2024年新增1.2亿千瓦[83] - 政策推动"两新一重"用电需求,非化石能源发电投资占比达86.6%[78][82]
独家解析|全球电池储能系统准入指南
搜狐财经· 2025-07-31 18:28
电池储能系统全球市场概况 - 电池储能系统(BESS)是以电池为储存介质、通过可控充放电实现电能输入输出的集成化系统 包含电池系统、电池管理系统(BMS)、逆变器(PCE)及辅助系统等组件 [1] - BESS可削峰填谷、调节电网频率、维持电网稳定 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工商业储能及家庭储能领域 [3] - 根据组装形式可分为柜式储能系统和集装箱式储能系统 [3] 海运运输合规要求 - 集装箱式锂离子/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被IMDG code划分为第9类危险货物 需满足联合国危险货物专用编号UN 3536的要求 [6] - 储能集装箱需通过UN38.3测试 电池应固定于箱内以防短路和意外激活 集装箱需标示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并张贴第九类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6] - 出口需提供危险特性分类鉴别报告和船级社认证的检验合格证书 集装箱最大运输重量一般不超过30吨 [7] - 中国交通运输部于2025年1月发布JT/T 1543-2025《船舶载运锂电池安全技术要求》 对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运输作出规定 [7] 国际认证体系 - CB认证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建立的自愿性认证 被CB体系成员国认可 可转换为多国证书 [8] - 关键IEC标准包括:IEC 62619(电池安全)、IEC 63056(电力储能系统)、IEC 62620(电池性能)、IEC 62933-5-1/2(系统并网) [8] - CB认证无需工厂审查 仅需CBTL出具测试报告和NCB出具证书 [8] 欧洲地区法规与标准 - 欧盟通过《新电池法》、REACH法规、ROHS指令、LVD指令、EMC指令等构建严格监管体系 CE认证为强制要求 [9] - 安全标准EN IEC 62619和EN IEC 63056对应IEC标准 属自愿性认证 [9] - 德国要求光伏和储能系统完成ZEREZ注册 锂离子电池需符合VDE-AR-E 2510-50安全标准 [10] 北美市场要求 - 美国2024年储能系统新增装机容量达12.3GW/37.1GWh 为全球第二大市场 [10] - 安全标准包括UL 1973(电芯与电池)、UL 9540(储能系统)、UL 9540A(热失控测试)、UL 1741(逆变器) [11] - FCC Part 15为电磁兼容强制要求 NFPA 855为安装标准(部分地区强制) [11] 中国大陆标准与市场 - 2024年中国新型储能新增项目规模达43.7GW/109.8GWh 以新疆、内蒙古地区为主 [12] - 强制性国家标准GB 44240-2024针对额定能量>100kWh的电能存储系统用锂蓄电池和电池组 [12] - 推荐性标准GB/T 36276-2023涵盖电芯、模组、电池簇的安全与性能要求 电网侧应用需同时满足GB 44240和GB/T 36276 [12] - CQC与CGC可出具自愿性证书 流程包含型式测试和审厂 [12] 澳大利亚政策与认证 - 澳大利亚计划2030年实现可再生能源占比82% 电池储能系统可平衡电网负荷 [13] - 户用光伏电池储能系统可申请SRES补贴 减免约30%安装费用 需完成CEC列名 [13] - CEC列名标准包括AS IEC 62619(电池安全)、UL 1973、AS/NZS 62368.1(系统安全)、AS/NZS 4777.2(逆变器)等 [14] - 非CEC列名系统需符合AS/NZS 5139(电池储能系统安装)、AS/NZS 5033(光伏阵列)等标准 [15] 其他地区准入要求 - 台湾要求固定型锂储能装置(容量≤20kwh)通过BSMI认证 标准包括CNS 62619和CNS 63056 [17] - 韩国要求500wh~300kwh系统通过KC认证 标准为KC 62619 [17] - 印度将光伏储能系统用锂电池纳入BIS强制认证 标准为IS 16270或IEC 62619 [17] - 巴西通过No.140/2022法令要求光伏储能系统含电池、逆变器等组件通过Inmetro认证 [17] - 日本采用JIS C 8715-1/2标准 认证为自愿性S-Mark [17] - 多个地区基于IEC标准建立要求 建议优先通过CB认证满足基本合规 [17]
全球电力告急:数据中心喊渴,中国1.2万亿截了条“电龙”
新浪财经· 2025-07-31 18:23
AI电力需求激增与全球能源挑战 - 全球电力需求预计到2030年前每年增长2.5% 其中数据中心贡献1个百分点的增长 相当于每年新增一个中等国家(如挪威)的用电量 [1][6] - AI模型训练耗电量巨大 GPT-7单次训练耗电3.6亿度 相当于30万户家庭年用电量 谷歌数据中心散热空调耗电量甚至超过服务器本身 [6] - 欧美面临严重电力劳动力短缺 美国需补充51万个电力岗位 欧洲需25万个 但美国电力学徒仅4.5万人 去年仅招募2万人 远低于年均6.5万的需求 [6][7] 中国能源基建战略与雅鲁藏布江项目 - 中国启动全球最大水电站项目 雅鲁藏布江水电站投资1.2万亿元 年发电量达3000亿千瓦时 相当于3个三峡电站的发电能力 [1][8][10] - 项目位于青藏高原东缘 利用2000米自然落差实现高效发电 采用"引水式发电"生态设计 不影响下游生态 并配套绿色施工技术 [8][11] - 中国通过技术手段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 运用5G遥控挖掘机、AI导航盾构机、无人机架电缆等智能设备 施工效率显著提升 [9] 能源优势与全球AI竞争格局 - 中国数据中心电价为美国的1/3、欧洲的1/4 雅鲁藏布江项目可提供稳定低价水电 显著降低AI训练成本 [10][11] - 项目带动特高压输电(损耗率低于5%)、锂电池储能、AI电网调度等全产业链发展 形成能源互联网基础设施体系 [11] - 欧美受制于劳动力短缺和环保争议 德国风电场因诉讼延误5年 美国太阳能项目因环保问题停建 中国实现发展与环保平衡 [11][12] 地缘经济与行业影响 - 雅鲁藏布江项目兼具能源安全与碳中和效益 年发电可减少2.5亿吨标准煤燃烧 同时促进西藏经济发展 [12] - 中国通过基建能力规避劳动力瓶颈 欧美依赖涨薪(美国电工年薪12万美元)和培训仍无法解决人力缺口 [12] - 项目强化中国在AI能源供给端的全球话语权 可能未来为欧美数据中心及AI研发提供电力支持 [13]
探访草原上的 “阳光银行”
中国能源网· 2025-07-31 16:59
项目规模与技术特点 - 张北500兆瓦光伏电站占地1.7万亩 配备85万块晶科N型双面组件 年发电量近8亿千瓦时 [3] - 采用"牧光互补"模式 将光伏发电与畜牧养殖深度融合 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利用 [3] - 配套建设300兆瓦/600兆瓦时储能项目 采用跟网型与构网型前沿技术 可平抑波动并确保负荷侧消纳超50%发电量 [3] 环保效益与能源替代 - 年减少标煤消耗23.88万吨 降低烟尘排放54.81吨 [3] - 通过515公里输电线路与15座升压站组成输送网络 向合盈数据产业园直供绿电 支撑1000兆瓦负荷规模的数据运算 [3] 区域战略与产能规划 - 公司在张家口地区风光项目并网容量达2.78吉瓦 计划今年新增开工项目2.75吉瓦 [4] - 项目全部建成后年发电量预计不低于100亿千瓦时 目标打造环京最大算电一体碳中和示范区 [4] 行业地位与创新认可 - 项目获"储能创新成果金工奖" 被视作新型电力系统基石技术 [3] - 公司作为民营企业典范 积极参与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 [4]
国家能源局:风电、光伏新增发电量超过全社会用电量增量
中国电力报· 2025-07-31 14:08
国家能源局举行新闻发布会 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再上新台阶。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接近全国总发电量的四成,超过同期第三产业用电量 与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之和。风电、光伏新增发电量超过全社会用电量增量。今年上半年,全国可再生 能源发电量达17993亿千瓦时,同比增加15.6%,约占全部发电量的39.7%,超过同期第三产业用电量 (9164亿千瓦时)与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7093亿千瓦时)之和;其中,风电、太阳能发电量合计达 1147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4%,在全社会用电量中占比达到23.7%,较去年同期提高4.4个百分点。风 电、光伏合计发电量较去年同期增加2470亿千瓦时,超出全社会用电量增量。下面,分别介绍主要可再 生能源发电品种的有关情况。 (一)水电建设和运行情况。2025年上半年,全国新增水电并网容量393万千瓦,其中常规水电110万千 瓦,抽水蓄能283万千瓦。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水电累计装机容量达4.4亿千瓦,其中常规水电3.79亿千 瓦,抽水蓄能6129万千瓦。今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水电累计发电量5398亿千瓦时,全国水电累计平 均利用小时数为1377小时。 (二)风电建设和运行情况。今年上半年,全国 ...
波司登(3998.HK):发布ESG报告 高分红具备吸引力
格隆汇· 2025-07-31 11:41
财务表现 - 公司2024/25财年实现收入259亿元,同比增长11.6%,归母净利润35.1亿元,同比增长14.3% [1] - 品牌羽绒服业务收入216.7亿元,同比增长11%,OEM业务收入33.7亿元,同比增长26.4%,女装业务收入6.5亿元,同比下降20.6%,多元化服装业务收入2.1亿元,同比增长2.8% [1] - 公司宣派期末股息每股0.22港元,全年派息率维持在80%以上 [1] 品牌羽绒服业务 - 主品牌波司登营收184.1亿元,同比增长10.1%,雪中飞营收22.1亿元,同比增长9.2% [2] - 品牌羽绒服线上收入74.7亿元,同比增长9.4%,线下门店总数增加253家至3470家 [2] - 公司通过巴黎奥运会中国非遗展、哈尔滨联名款等营销活动强化品牌建设 [2] - 预计FY26波司登/雪中飞品牌增速分别达10%/20%,雪中飞门店数量有望扩张 [2] 盈利能力与费用管控 - 公司毛利率下降2.3个百分点至57.3%,主要受业务结构及原材料成本波动影响 [2] - 分品牌看,波司登/雪中飞/冰洁毛利率分别下降0.6/3.2/15.0个百分点 [2] - 分销开支和行政开支占比分别下降1.8和0.1个百分点,营业利润率提升0.3个百分点至19.2% [2] ESG进展 - MSCI将公司ESG评级从A级上调至AA级,位列中国纺织服装业领先水平 [3] - 公司加入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参与"时尚气候创新30·60碳中和加速计划" [3] - 推动制定纺织服装行业碳足迹管理体系标准 [3] 盈利预测 - 下调FY26-28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39.1/43.4/48.1亿元,调整幅度为-5.6%/-6.0%/-5.3% [3] - 给予FY26年13.9倍PE估值,目标价5.5港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