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

搜索文档
基建投资增速放缓系短期扰动 四季度有望显著加速
证券时报· 2025-07-30 05:59
今年上半年,国家统计局统计口径下的狭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 业)同比增长4.6%,较前5个月回落1个百分点。6月基建投资增速的放缓成为拉低上半年增速的主因, 多个基建高频指标同步走弱。 专项债支持传统基建比例下降 基建投资由政府主导。上半年,全国发行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16万亿元,同比增长45%,发行使用 进度明显加快。为何较大规模的新增专项债券未能支撑6月基建投资增速走稳?浙商证券(601878)宏 观联席首席分析师廖博向记者指出,6月基建投资增速回落主要系置换债券发行高峰已过,叠加城投债 净融资偏低和天气因素扰动,导致基建分项中公共设施管理业(市政工程)增速继续回落,拖累狭义基 建增速。 实际上,前4个月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主要以置换债券为主,5月新增专项债券发行虽然开始提速,但廖博 指出,专项债券资金拨付到项目开工环节、项目申报发行环节,均有可能出现暂时性的堵点,对实物工 作量的产出造成影响。 在受访专家看来,极端天气与价格因素阶段性影响基建投资增速,上半年财政对基建投资的支持力度相 对近年偏弱。随着下半年财政加大稳增长力度,新一批的重大项目开工,叠加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等 ...
亚洲联合基建控股(00711)7月29日斥资32.16万港元回购74.8万股
智通财经网· 2025-07-29 19:38
公司股份回购 - 亚洲联合基建控股于2025年7月29日斥资32.16万港元回购股份74.8万股 [1]
亚洲联合基建控股7月29日斥资32.16万港元回购74.8万股
智通财经· 2025-07-29 19:36
公司股份回购 - 亚洲联合基建控股于2025年7月29日斥资32.16万港元回购股份74.8万股 [1]
建材、建筑及基建公募REITs周报(7月19日-7月25日):《价格法》修正草案征求意见,反内卷政策持续深化落实-20250729
光大证券· 2025-07-29 13:0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建筑和工程评级为增持(维持) [4] - 非金属类建材评级为买入(维持)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价格法》修正草案征求意见,反内卷政策持续深化落实,24 年 7 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提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后相关政策不断推进,7 月 24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修正草案(征求意见稿)》明确不正当价格行为认定标准治理“内卷式”竞争 [1] - 内卷严重、盈利差的行业可能率先迎来供给侧改革,光伏产业链过剩亏损具代表性,水泥、钢铁行业有成熟行动方案有望率先受益 [2] - 盈利状况方面重点关注光伏玻璃、浮法玻璃、水泥、碳纤维行业,碳纤维行业因产值低供给侧改革优先级或靠后,光伏玻璃及浮法玻璃行业可关注旗滨集团、南玻 A、信义玻璃 [2] - 供给侧经验上水泥、钢铁行业方案成熟,水泥行业短期减产提价协同经验丰富,中长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分两阶段实施,濮耐股份、鸿路钢构或受益钢铁反内卷涨价,水泥行业可关注海螺水泥、华新水泥 [3] - 其他协同提价行业中玻纤关注中国巨石、中材科技,消费建材关注科顺股份、东方雨虹、三棵树,此外还可关注海南华铁、天安新材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反内卷政策推进情况 - 24 年 7 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提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综合整治,25 年 3 月政府工作报告指明整治,7 月 1 日中财委第六次会议强调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7 月 18 日工信部表示将发布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方案,7 月 24 日《价格法》修正草案征求意见明确不正当价格行为认定标准 [1] 可能率先受益行业 - 内卷严重、盈利差的行业可能率先供给侧改革,光伏产业链具代表性,水泥、钢铁行业有成熟方案有望率先受益 [2] 重点关注行业及公司 - 盈利状况关注光伏玻璃、浮法玻璃、水泥、碳纤维行业,碳纤维行业产值约 50 亿元供给侧改革优先级或靠后,光伏玻璃及浮法玻璃关注旗滨集团、南玻 A、信义玻璃 [2] - 供给侧经验方面水泥、钢铁行业方案成熟,濮耐股份、鸿路钢构或受益钢铁反内卷涨价,水泥行业关注海螺水泥、华新水泥 [3] - 其他协同提价行业,玻纤关注中国巨石、中材科技,消费建材关注科顺股份、东方雨虹、三棵树,还可关注海南华铁、天安新材 [4]
年中财政的观察和思考——上半年财政数据点评
一瑜中的· 2025-07-28 23:53
上半年财政力度 - 上半年广义财政支出增速8.9%,高于全年目标增速3.4%~5.1%,显示财政靠前发力[5] - 上半年财政力度为2022年以来同期最强,2018-2024年上半年广义财政支出增速分别为12.7%、15%、0.6%、1.1%、12.4%、-3.6%、2.9%[5][18] - 6月广义财政支出同比17.6%,5月同比4%,创2024年10月以来新高[2][66] 财政体感与结构 - 政府债发行总量大、进度快,上半年净融资7.69万亿,完成全年目标55.5%,为2022年以来同期最高[6][20] - 政府债结构未倾斜项目建设,用于化债的特殊再融资债进度90%,高于项目建设相关的特别国债47.5%和新增专项债49.1%[7][22] - 专项债作资本金增量撬动有限,上半年专项债作资本金1917亿元,同比仅增16%,明显低于新增专项债整体45%的增速[7][23] - 财政支出结构聚焦科技和民生,科学技术支出增9.2%,民生类支出增6.4%,基建类支出下降5.5%[8][26] 信用扩张情况 - 预算内信用扩张强劲,上半年全国财政预算内支出增速8.9%,为2022年以来同期最高[9][31] - 大省重回预算外收缩,城投债和非城投国企信用债净融资同比转负[9][32] - 融资平台数量大幅压减,6万亿置换政策推动融资平台改革转型[9][32] 下半年财政展望 - 不考虑增量政策,下半年广义财政支出或降至-0.4%,为2022年以来同期新低[10][34] -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已披露,下半年财政体感改善具备三大条件:项目端支持充分、资本金问题缓解、配套资金补足[11][35] - 项目端支持包括8000亿"两重"建设项目和7350亿中央预算内投资已下达,比去年快一个季度[11][39] -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总投资约1.2万亿元,装机规模6000万千瓦,是三峡工程的2.7倍[11][35] 6月财政数据 - 税收收入连续3个月正增长,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税收收入分别增长32%、18%[15][46] - 6月卖地收入同比高增21.9%,5月为-14.6%,但地产相关税仍拖累明显[15][66] - 6月政府性基金支出增速79.2%,带动广义财政支出增速创2024年10月以来新高[67]
刚刚!长和转让港口一事迎最新进展,股价直线拉升后跳水,一度创多年新高
金融界· 2025-07-28 11:01
交易进展 - 长和与财团独家磋商期已届满 集团仍在与财团成员进行讨论 拟邀请中国内地主要策略投资者加入成为财团重要成员[1] - 财团成员及交易架构将需要进行变更 以使交易获得所有相关监管机构和部门批准 集团预留充分时间进行讨论以达成新安排[1] - 在未获得所有相关监管机构和部门批准前 长和将不会进行任何交易[1] 市场反应 - 消息影响下长和港股开盘涨超1% 随后股价回落至53.6港元/股 涨幅0.28% 盘中创多年新高[1] 交易背景 - 长和于今年3月与贝莱德-TiL财团达成原则性协议 拟出售旗下和记港口集团非中国资产[3] - 交易涉及和记港口集团持有的巴拿马港口公司90%股权 以及长江和记在附属公司持有的80%有效控制权益[3] - 资产覆盖23个国家43个港口共199个泊位 包括所有管理资源、营运业务、货柜码头系统及相关资产[3] 监管审查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表示注意到此交易 将依法进行审查以保护市场公平竞争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4] - 总局明确交易各方不得采取任何方式规避审查 未获批准前不得实施集中 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4] 公司立场 - 长和声明交易绝不可能在任何不合法或不合规的情况下进行[5] - 公司表示交易需经过多项审查 将全力配合 在未获批准前绝对不会实施交易[5] 公司概况 - 长和由李嘉诚创立 现任主席为李泽钜 总部位于香港[5] - 公司在全球开展综合业务 包括港口、零售、基建和电讯[5]
周度策略行业配置观点:热点此起彼伏,向上过程中“高低切”或将延续-20250728
长城证券· 2025-07-28 10:04
报告核心观点 - 2025年7月21 - 25日A股做多意愿显著,市场呈“高低切”特征,从“政策预期”向“产业落地”过渡,中期“反内卷”下周期板块困境反转和以AI为核心的全球科技浪潮是核心胜负手 [1][8] - 7月多重积极信号释放,市场预期初显拐点特征,整体震荡上行趋势将延续,短期“高低切换”风格主导盘面,建议关注半导体和恒生科技 [2][19][20] 一周热点事件复盘 - 雅鲁藏布江水电站7月19日开工,总投资1.2万亿元,规划装机容量7000 - 8100万千瓦,年发电量约3000亿千瓦时 [8][9] - 7月24日美日达成贸易协定,美国对日本进口商品征15%关税,日本开放市场并投资5500亿美元,短期缓解贸易恐慌,长期有隐忧 [9] - 《价格法》时隔27年修订,整治低价无序竞争,适应数字经济监管需求 [8][9] -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7月26 - 28日召开,聚焦AI落地场景,强化科技主线 [8][10] 交易数据(2025/7/21 - 2025/7/25) - 上证指数周涨1.67%,深证成指周涨2.33%,创业板指周涨2.76%,科创50周涨4.63%,全市场日均成交额1.85万亿元 [1][8] - 给出行业及主要指数区间涨跌幅、各行业期间交易拥挤度、TMT板块拥挤度、各行业期间调研情况图表 [13][17] 配置观点 - 7月“反内卷”政策与行业响应、雅江水电站投资提振周期板块情绪,科技领域有高端芯片供应恢复和人工智能大会临近利好 [2][19] - 周期板块内部有分化轮动,行情持续性面临政策效果与预期落差、终端需求回暖、科技板块资金分流三重挑战 [2][3][19] - 建议关注半导体(AI算力和汽车电子需求拉动,华虹半导体和中芯国际8月7日盘后开业绩说明会)和恒生科技(人工智能大会聚焦相关领域,美国解除芯片出口限制,腾讯和阿里云业务资本开支有望加速) [3][4][20]
刚刚!李嘉诚,重大发布!股价直线拉升后跳水
搜狐财经· 2025-07-28 09:48
交易进展 - 长和与财团独家磋商期已届满 拟邀请中国内地主要策略投资者加入成为财团重要成员 [1] - 交易架构需变更以获得相关监管批准 公司预留充分时间进行新安排讨论 [1] - 公司强调在未获所有监管批准前不会进行任何交易 [1] 市场反应 - 7月28日开盘股价一度直线拉升超2% 随后迅速跳水 [3] - 当日股价波动区间51 75-53 80港元 振幅达3 92% 成交额7 81亿港元 [13] 交易背景 - 3月4日长和宣布与贝莱德-TiL财团达成原则性协议 拟出售和记港口集团非中国资产 [7] - 交易涉及巴拿马港口公司90%股权及23国43个港口共199个泊位 预计带来超190亿美元现金收入 [8] 监管动态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多次声明将依法审查交易 要求各方不得规避审查 [9][11] - 商务部强调未获批准前不得实施集中 否则承担法律责任 [11] - 外交部表态反对经济胁迫行为 支持依法维护市场公平竞争 [12] 争议事件 - 巴拿马政府指控长和2021年续签港口合约违规 公司否认并称已超额投资17亿美元 [11] - 港澳办转载评论文章显示部分网友质疑交易"漠视国家利益" [8] 公司财务 - 长和总市值2047 16亿港元 市盈率11 98倍 股息率4 12% [13] - 每股净资产139 61港元 市净率0 38 [13]
刚刚!李嘉诚,重大发布!股价直线拉升后跳水
中国基金报· 2025-07-28 09:37
长和港口交易进展 - 长和与财团独家磋商期已届满 目前仍在讨论中 拟邀请中国内地主要策略投资者加入成为财团重要成员 [2] - 交易架构和财团成员需变更以确保获得所有相关监管批准 公司强调在未获批准前不会进行任何交易 [2] - 7月28日开盘股价一度拉升超2% 随后迅速跳水 [4] 交易背景与规模 - 3月4日长和宣布与贝莱德-TiL财团达成原则性协议 拟出售和记港口集团非中国资产 [8] - 交易涉及巴拿马港口公司90%股权及23个国家43个港口的199个泊位 涵盖管理资源、IT系统等核心资产 [8] - 预计交易将为长和带来超190亿美元(约1482亿港元)现金收入 公司强调交易为纯商业性质 [8] 监管与舆论动态 - 中国市场监管总局表示将依法审查交易 要求各方不得规避审查 未获批准前不得实施集中 [9][11] - 外交部表态坚决反对利用经济胁迫侵犯他国权益 强调依法保护市场公平竞争 [13] - 巴拿马政府指控长和2021年续签港口合约违规 子公司PPC否认并称已投资17亿美元履行义务 [10][12] 市场反应 - 7月25日长和股价盘中达53.8港元/股 创近期新高 [13] - 7月28日交易量达242.27万股 盘中价格波动区间52.3-53.8港元 振幅2.15% [6][13]
风险偏好抬升 资金流向释放新信号
中国证券报· 2025-07-28 05:07
市场情绪与ETF表现 - 受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刺激,建材、稀土、矿业、能源、基建相关ETF涨幅居前,工银瑞信、嘉实、广发、华富旗下稀有金属主题ETF涨超10% [1] - 国泰中证煤炭ETF、国泰中证全指建筑材料ETF、嘉实中证稀土产业ETF、华泰柏瑞中证稀土产业ETF、富国中证稀土产业ETF、易方达中证全指建筑材料ETF等涨超9% [1] - 香港证券ETF周成交额超1000亿元,最新规模突破200亿元,从100亿元到200亿元仅用15个交易日 [2] 宽基与行业ETF成交情况 - 中证A500相关ETF总成交额超1200亿元,沪深300相关ETF、科创50相关ETF成交额均超300亿元 [2] - 港股医药板块成交活跃,港股创新药、港股通创新药相关ETF成交额分别超425亿元、310亿元 [2] - 上证指数连续四个交易日上涨,一度突破3600点,券商板块表现活跃 [2] 资金流向与风险偏好 - 30年国债ETF跌超1.5%,博时、鹏扬旗下30年国债ETF一周净流入分别为52.72亿元、36.73亿元 [2] - 货币ETF遭遇大量赎回,银华日利ETF一周净流出超30亿元,华宝添益ETF、海富通短融ETF分别净流出21.08亿元、12.66亿元 [3] - 香港证券ETF一周净流入37.62亿元,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净流入35.24亿元,广发中证港股通非银行金融主题ETF净流入超20亿元 [3] 行业主题ETF加仓趋势 - 钢铁、化工、建材、机器人、有色等行业主题ETF普遍呈现资金净流入,国泰中证钢铁ETF、鹏华中证细分化工产业主题ETF、广发中证基建工程ETF、国泰中证全指建筑材料ETF、富国中证全指建筑材料ETF等净流入超10亿元 [3] - 沪深300、A500相关ETF资金净流入,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易方达中证A500ETF一周净流入均超10亿元 [4] 机构观点与投资方向 - 有色金属、非银金融和银行板块涨幅居前,煤炭、食品饮料、房地产板块仍为负收益 [4] - 重点关注"反内卷"政策效应、内需复苏、新质生产力等方向,产能供需矛盾突出的中游制造业、上游原材料行业有望受益 [4] - 内需复苏值得期待,基建或为对冲内需压力的重要手段,内需相关资产投资或迎来新一轮春天 [5] - 新质生产力为重要投资线索,AI模型迭代与应用渗透率提升推动效率提高,创新药、高端制造等产业有望成为主线 [5] - 财政支出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政策在制造业投资、服务消费、科技创新等领域持续发力,宏观基本面稳定性有望增强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