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聚变
搜索文档
中国民营核聚变领域,最大单笔融资诞生!
搜狐财经· 2025-08-03 08:57
融资情况 - 诺瓦聚变完成5亿元人民币天使轮融资 投后估值约20亿元 创中国民营核聚变初创公司单笔融资纪录 [3] - 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专项基金领投1.8亿元 君联资本追加8000万元 光速光合和高榕创投各出资6000万元 华控基金、明势创投、临港科创投分别出资4000万-5000万元 [3] - 这是全国社保基金首次直接出现在核聚变天使轮融资中 [2][3] - 本轮5亿元人民币(≈6900万美元)融资是欧美市场以外私人聚变领域最大单笔股权融资 [4] 公司背景 - 诺瓦聚变全称为诺瓦聚变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成立于2023年4月 但团队组建与融资谈判已运行1年 [3] - 创始人兼CEO郭后扬曾任能量奇点CTO、上海市未来产业先进核能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3] - 公司填补了国内小型模块化聚变堆(SMR)的市场空白 是国内唯一专注FRC路线的民营团队 [4] 行业现状 - 全球可控核聚变领域创业公司凤毛麟角 2023-2025年全球私人聚变领域共发生37笔股权融资 单笔≥5000万美元(≈3.6亿元)的仅9笔 [4] - 欧洲最大单笔融资为德国Proxima Fusion的1.3亿欧元(≈10亿元人民币)A轮 英国Tokamak Energy完成1.25亿美元C轮 北美最大为Helion Energy的4.25亿美元E轮 [4] - AI算力爆发导致数据中心电力需求缺口扩大 FRC-SMR技术可实现24×7零碳供电 潜在订单可见度高 [4]
5亿元!诺瓦聚变创国内民营核聚变单笔融资新高,瞄准AI数据中心供电
搜狐财经· 2025-08-03 00:02
公司融资与技术发展 - 诺瓦聚变能源科技完成5亿元天使轮融资 创国内民营核聚变公司单笔融资历史新高 [1] - 融资方包括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专项基金 君联资本 光速光合 高榕创投 华控基金 明势创投 临港科创投等知名机构 [1] - 公司成立于2025年4月 专注于小型模块化核聚变商业化技术研发 [1] - 采用场反位形(FRC)技术路径 属于磁-惯性混合约束类别 具备直线型装置结构特点 [3] - FRC技术相比传统托卡马克环形结构更简化 有利于模块化设计和成本控制 [3] - 资金重点投入国内首台小型模块化核聚变反应堆研发 面向AI数据中心等高能耗场景供电需求 [3] - 融合FRC与磁压缩技术 结合磁约束与惯性约束核聚变优势 降低建造成本 缩短研发周期 [3] 技术发展目标 - 短期目标:实现1亿度离子温度 完成关键技术验证 [3] - 中期目标:实现聚变能量增益Q大于1 攻克经济高效获取聚变能核心技术 [3] - 长期目标:实现50兆瓦聚变电力输出 推动小型模块化聚变电站商业化应用 [3] 行业发展态势 - 2025年被视为中国核聚变商业化"元年" 呈现国家队与民营公司双线并进态势 [4] - 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 注册资本达150亿元 为国内聚变领域资本规模最大创新主体 [4] - 民营核聚变企业频繁获融资:能量奇点累计融资8亿元 星能玄光完成亿元天使轮融资 聚变新能 星环聚能等也相继获融资 [4] 全球投资趋势 - 2024年全球核聚变产业吸引71亿美元投资 较2023年增长近10亿美元 [4] - 2025年7月前一年内 全球核聚变行业筹集26.4亿美元私募和公共资金 [4] - 美国Helion Energy启动建设全球首座聚变电厂 计划2028年前向微软输送50兆瓦聚变电力 [4] - 随着AI发展进入"超算时代" 核聚变成能源底层结构和产业链主导权战略高地 [4]
民营核聚变公司,融了5亿元!
证券时报· 2025-08-02 12:22
核聚变领域成为资本关注风口 - 诺瓦聚变完成5亿元天使轮融资 创国内民营核聚变公司单笔融资新高 [1] - 公司聚焦小型化、模块化、可分布式部署的经济型核聚变电站(FRC-SMR)技术路线 填补国内空白 [1] - 全球核聚变产业2024年吸引71亿美元(约514亿元人民币)投资 同比增加近10亿美元 [8] 诺瓦聚变公司概况 - 成立于2025年4月 中国首家专注小型模块化核聚变商业化的高科技创新企业 [3] - 创始人郭后扬曾任能量奇点CTO 现任上海市未来产业先进核能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3] - 天使轮融资由产业资本、国有基金联合投资 包括君联资本、光速光合、高榕创投等机构 [3] 技术路线与商业化规划 - 采用场反位形(FRC)与磁压缩技术协同创新 融合磁约束与惯性约束优势 降低建造成本与研发周期 [4] - 短期目标:实现1亿度离子温度 中期目标:聚变能量增益Q>1 长期目标:50兆瓦电力输出 [4] - 资金将重点投入研发国内首台小型模块化核聚变反应堆 精准应对AI供电需求 [4] 中国核聚变行业格局 - 2025年为中国核聚变商业化"元年" 国家队与民营公司双线并进 [6] - 中国聚变公司获114.92亿元增资 注册资本达150亿元 采用托卡马克技术路线 [6] - 民营公司能量奇点累计融资8亿元 星能玄光完成亿元天使轮融资 [7] 行业发展趋势 - 美国Helion Energy计划2028年前向微软输送50兆瓦聚变电力 推动商业化里程碑 [3] - 天风证券指出全球资本和政策正快速向"可控聚变商用化"聚焦 中国投资热潮有望持续 [8]
民营核聚变公司,融了5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8-02 11:21
核聚变行业融资动态 - 诺瓦聚变完成5亿元天使轮融资 创国内民营核聚变公司单笔融资新高 [1] - 全球核聚变产业2024年吸引71亿美元投资 同比增长10亿美元 [6] - 中国核聚变行业呈现国家队与民营公司双线并进态势 2025年被称为商业化"元年" [4] 诺瓦聚变公司概况 - 成立于2025年4月 是中国首家专注于小型模块化核聚变商业化的高科技创新企业 [2] - 聚焦研发小型化、模块化、可分布式部署的经济型核聚变电站(FRC-SMR) 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1] - 天使轮融资由产业资本、社会资本及国有基金联合投资 包括君联资本、光速光合等机构 [2] 技术路线与规划 - 采用场反位形(FRC)与磁压缩技术协同创新 显著降低建造成本与研发周期 [3] - 短期目标实现1亿度离子温度 中期目标实现聚变能量增益Q>1 长期目标实现50兆瓦电力输出 [3] - 技术路线具备低成本、模块化优势 有望在数年内率先实现商业化 [2][3]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聚变公司获114.92亿元增资 注册资本达150亿元 成为国内资本规模最大的创新主体 [4] - 能量奇点已获两轮融资合计8亿元 投资方包括米哈游、蔚来资本等 [5] - 星能玄光完成亿元天使轮融资 由招商局创投和中科创星领投 [6] 商业化应用前景 - 美国Helion Energy计划2028年前向微软输送50兆瓦聚变电力 [2] - 核聚变技术有望为AI数据中心提供清洁、高效且可持续的能源解决方案 [2] - 在政策支持与新技术加持下 中国核聚变产业投资热潮有望持续升温 [6]
核聚变建设热 带火高温超导
经济观察网· 2025-08-02 10:34
行业动态 - 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成立并完成115亿元融资,重点布局高温超导等关键技术[2] - 上海已投运或在建多台可控核聚变装置,诺瓦聚变获5亿元天使轮投资搭建新装置[3] - 高温超导材料需求源于磁约束装置建设热潮,这类装置成本低且易于小型化[4] - 国内已运行或在建的可控核聚变装置包括EAST、BEST、CFERT、星火一号等,BEST项目总投资达85亿元[5] 技术发展 - 高温超导材料可在液氮环境下工作,较低温超导更易实现,能承载电流密度近百倍于传统铜导[2][6] - 高温超导材料磁场强度可达20t-45t,显著高于低温超导的3t-15t[4] - 核聚变装置中磁场线圈投资占比55%,单台装置需超10亿元超导材料[5] - 高温超导带材售价从2022年360元/米降至2024年241元/米,成本持续下降[7] 市场表现 - 上海超导2022年销售69公里带材营收2472万元,2024年增至955公里2.3亿元,净利润从亏损2753万元转为盈利7200万元[8] - 上海超导前五大客户包括中科院、联创超导等,前两家采购额超1亿元[8] - 上海超导现有产能约4000公里,正投建6000公里新产能[7] - 全球高温超导材料2018年前年产量不足1000公里,2018年后产量逐步提升[5] 应用领域 - 高温超导材料应用于电网(电缆、电机)、核聚变、核磁共振机、超导储能等多个领域[3][8] - 西部超导推进超导材料在单晶硅、量子计算机等领域的应用,研发10MJ/5MW超导储能设备[8] - 新奥集团研发"玄龙-50U"球形环装置,使用高温超导形成小体积磁体[9] 技术挑战 - 高温超导材料需解决产量不足、性能不稳定、机械脆性等问题[6] - 材料衔接存在"失超"风险,需平衡带材长度与接头数量[7] - 西部超导已突破百米量级带材制备技术,实现批量化生产[7]
比尔盖茨、马云等超级富豪,原来他们都在投资核聚变商业化公司
搜狐财经· 2025-08-01 12:56
国内核聚变行业现状 - 国内已有12家核聚变公司获得融资,总金额超百亿元[1] - 行业处于商业化起步阶段,主要投资方包括央企、国家大基金、地方国资及市场化风投机构[1] 美国核聚变行业概况 - 美国核聚变赛道共发生23笔公开投资,9家公司获投,总融资额达269亿元[1] - 头部公司包括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Pacific Fusion、Helion、Zap Energy,单家融资均超10亿元[1] 美国头部核聚变公司数据 | 公司名称 | 成立时间 | 员工规模 | 融资总额 | 当前轮次 | 投资方总数 | |----------|----------|----------|----------|----------|------------| | 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 | 2018年 | 50-100人 | 136.435亿人民币 | 战略投资 | 15家[2] | | Zap Energy | 2017年 | 100-300人 | 12.1875亿人民币 | C轮 | 12家[2] | | Helion | 2013年 | 100-300人 | 38.857亿人民币 | E轮 | 7家[2] | | Pacific Fusion | 2023年 | 100-300人 | 58.5亿人民币 | A轮 | 3家[2] | 技术路线与里程碑 - Commonwealth Fusion采用托卡马克装置+高温超导磁体技术,与MIT合作开发REBCO超导体[5] - Helion在2021年成为首家将等离子体加热至1亿摄氏度的私营公司,第七代发电机Polaris预计实现净电力生产[11] - Pacific Fusion采用脉冲磁驱动惯性约束聚变技术[8] - Zap Energy技术源于华盛顿大学FuZE实验,采用Z箍缩方案[12] 资本动态 - Commonwealth Fusion累计融资超20亿美元,投资方含老虎环球、比尔·盖茨、谷歌、埃尼集团[6] - Pacific Fusion获9亿美元融资,由General Catalyst领投,埃里克·施密特、比尔·盖茨跟投[9] - Helion获5.7亿美元融资,OpenAI创始人山姆·奥特曼领投3.75亿美元[10][11] - Zap Energy在2022年完成1.6亿美元C轮融资[13] 活跃投资机构 - Lowercarbon Capital出手5次,投资Xcimer Energy、Pacific Fusion等4家公司[17] - Breakthrough Energy Ventures(BEV)管理规模超35亿美元,投资Zap Energy、Type One Energy等[18][19] - Khosla Ventures、Starlight Ventures分别聚焦清洁技术和能源转型[19][20] - Capricorn Investment Group与Mithril Capital均3次投资Helion[21] - 腾讯曾领投英国核聚变公司First Light Fusion的4500万美元C轮融资[22][23]
电网ETF(561380)涨超1.4%,核聚变商业化提速与绿电消纳机制完善形成双重支撑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9 15:19
市场表现 - 电网ETF(561380)7月29日上涨超过1.4% [1] 行业前景 - 国内核聚变发展进入快车道 2030-2035年全球可控核聚变装置市场规模累计超万亿元 [1] - 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成立标志着聚变工程化、商业化进程加速 重点布局磁约束托卡马克技术路线 [1] - 托卡马克技术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加热成本低等优势 是目前全球最成熟的聚变途径 [1] - 超导材料作为托卡马克核心材料 市场规模预计累计超过2700亿元 [1] 技术突破 - 国内企业在高温超导磁体、等离子体技术等方面实现突破 [1]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EAST装置创下世界纪录 [1] 政策支持 - 上海等地政策支持和技术攻关进一步推动产业发展 为可控核聚变商业化奠定基础 [1] 指数构成 - 电网ETF(561380)跟踪恒生A股电网设备指数(HSCAUPG) [1] - 指数从中国内地上市A股公司中选取电力传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等业务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样本 [1] - 指数配置侧重具有行业代表性企业 体现电网设备领域技术进步和发展趋势 [1] 投资渠道 - 无股票账户投资者可关注国泰恒生A股电网设备ETF发起联接C(023639)和A类(023638) [2]
天风证券晨会集萃-20250729
天风证券· 2025-07-29 07:41
核心观点 - 建议关注北交所可转债、半导体、碳酸锂、核聚变产业链等投资机会,以及钢铁、建筑材料等行业,同时推荐江波龙等半导体相关公司,还提及医药、房地产等行业的基金持仓和配置情况 [3][4][5][7] 分组1:固收(可转债周报) - 7月19日北交所首单转债获批,7月23日新增一单转债预案,截至7月25日共有5只转债预案 [3] - 本周转债市场收涨,中证转债、上证转债、深证转债等均上涨,日均成交额增加 [3] - 北交所可转债条款设置等有特殊性,发行规模偏低,定向可转债或成并购重组支付工具,建议关注相关投资机会 [3] 分组2:电子(半导体) - 6月整体芯片交期波动上升,部分品类延长,现货市场平稳,存储价格持续上涨 [4][23] - 预计2025Q3大部分品类交期延续上升,存储价格上升明显,DRAM、NAND Flash等价格有不同涨幅 [4][24] - 2025年全球半导体乐观增长,AI驱动下游,政策推动国产替代,建议关注设计板块等业绩弹性和国产替代机会 [4][27] 分组3:金属材料(碳酸锂) - 本周碳酸锂主力合约2509周内涨幅18.3%,较6月低点涨幅37.9%,波动率放大 [5] - 供给端收缩预期加剧,政策推动“反内卷”,价格上涨是对前期低价的修复 [5][7] 分组4:中小市值(核聚变产业链) - 7月22日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在上海挂牌成立,有望加速自主核聚变技术工程实践进程 [7] - 中美领跑聚变股权融资,全球资本和政策聚焦“可控聚变商用化”,中国投资热潮有望持续升温 [7] 分组5:中观景气度高频跟踪及运用 - 本周钢铁、建筑材料等行业呈上行趋势,石油石化、机械设备等行业呈下行趋势 [10][20] - 预测未来4周汽车服务、摩托车及其他等申万二级行业表现较优,新增贵金属、工业金属等 [10][21] - 赛点2.0第三阶段攻坚不易,重视恒生互联网,投资主线可降维为科技AI+、消费股估值修复、低估红利崛起 [22] 分组6:医药(医药行业基金持仓结构分析) - 2025Q2主动医药基金规模环比提升,被动医药基金规模达历史最高值,主动药基规模提升系股价上升 [16][28] - 2025Q1主动医药主题基金持仓前三行业为创新药、传统制药、CDMO,部分公司持仓有明显提升 [16][29] - 医药行业在全基中重仓持股比例环比略有提升,但仍有配置空间 [16][29] 分组7:房地产(地产持仓点评) - 2025年二季度房地产板块公募基金持仓总市值环比下降,持仓占比连续三季度下滑,低配幅度扩大 [17] - 二季度北上资金中房地产持仓总市值环比增长 [17] - 政策表态促进房地产止跌企稳,建议关注非国央企、龙头房企、区域型企业和二手中介等机会 [17] 分组8:投资评级调整 - 天音控股评级为持有,宏工科技评级为增持,并给出盈利预测 [18]
核聚变行业简析
华安证券· 2025-07-28 22:0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增持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核聚变等新兴行业值得重视,可紧跟政策扶持方向和技术突破落地方向寻找投资机会 [3] - 核聚变行业已有一定发展,部分技术研发逐步推进,期待产业应用未来落地 [4] - 若产业相关技术逐步突破,核聚变行业未来有望迎来较好发展前景,军工板块相关标的有西部超导等企业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 核聚变简述 - 可控核聚变是可控且能持续进行的核聚变反应,由质量小的原子在超高温和高压条件下聚合生成新原子核并释放巨大能量,氘氚反应最易实现 [15] - 核能能量密度高、稳定可靠、清洁无污染,核聚变能比核裂变能更具优势,如能量密度更高、更清洁安全、燃料充足可持续 [19] - 实现可控核聚变的途径有引力约束、惯性约束及磁约束,磁约束核聚变是有效途径 [23] - 核聚变通常需满足温度、密度及能量约束和时间等条件,聚变三乘积公式用于评价聚变研究堆离实现自持核聚变的距离 [24] - 高温超导材料有Bi系、Y系、Tl系、Hg系等四类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临界温度在77K以上,可在液氮温区工作 [34] - 稀土钡铜氧化物(REBCO)带材具有高超导转变温度、高载流能力、高不可逆场以及采用廉价生产原料等优势 [40] 2 部分文献中对核聚变行业的描述 - 核聚变技术研究受多国关注,自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聚变三乘积数值增长,技术不断进步 [51] - 国内外诸多核聚变项目持续推进,“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ITER)”由七方共同参加,各国也在启动本国相关项目建设 [52] 3 核聚变已经受到多方关注 - 资本方面,海内外多个核聚变项目获得融资,投资方式改变利于行业发展 [74] - 技术路线方面,惯性约束聚变装置研制逐步推进 [80] - 政策方面,核聚变全行业及细分领域均有相关政策,官媒适时发声,高温超导产业政策、核聚变发展及相关项目进展受重视 [88] - 其他方面,核聚变标准化在相关学术研究著作中有体现,我国在核聚变领域标准化工作取得进展 [91] 4 投资建议 - 基于核聚变当前发展趋势,若产业相关技术逐步突破,行业未来有望迎来较好发展前景,军工板块相关标的有西部超导等企业 [95]
中银晨会聚焦-20250728
中银国际· 2025-07-28 09:09
7月金股组合 - 滨江集团(002244 SZ)、顺丰控股(002352 SZ)、极兔速递-W(1519 HK)、卫星化学(002648 SZ)、安集科技(688019 SH)、海优新材(688680 SH)、合锻智能(603011 SH)、黄山旅游(600054 SH)、胜宏科技(300476 SZ)、南亚新材(688519 SH)被列入7月重点推荐标的 [1] 宏观经济 - 6月人民币双边汇率保持渐进升值,多边汇率继续走弱,有助于增强出口产品竞争力但需警惕国际关注 [2][6] - 银行结售汇连续第四个月顺差且规模逐月扩大,5-6月市场即期结汇意愿和购汇动机齐降 [6] - 6月货物贸易收付款顺差环比扩大并创历史同期新高,成为跨境资金流动稳定器 [6] - 中美GDP统计方法差异:美国以支出法为核心,中国以生产法为核心,数据来源和发布特点存在显著不同 [7][8][9][10] 策略研究 - A股并购重组市场呈现"频率高、主体多、领域广"特点,本期披露并购事件66起,交易金额达5233 44亿元 [2][12] - 机械、基础化工、电子设备、电气设备、汽车零配件板块成为并购活跃主力 [12] - 民营企业与地方国企主导横向整合与战略合作,监管政策优化推动结构性重组上升 [12] 电力设备 - 我国核聚变技术经过60年积累已具备工程化基础,CRAFT项目将于2025年建成投产 [13][14][15] - 美国计划2030年示范堆落地,私营公司Helion、CFS获科技巨头投资并设2030商用目标 [15] - 光伏HIBC电池效率达27 81%,接近晶硅理论极限,七部委明确将核聚变列为未来能源发展方向 [13] 国防军工 - 菲利华开发第二代超低损耗石英电子布,直接对标日本信越化学,已启动大规模扩产计划 [17][18] - 英伟达Rubin平台将采用PCB背板取代铜缆,预计2024-2029年服务器PCB市场规模CAGR达12% [17] - 公司推出股权激励计划,授予168 81万股(占总股本0 32%),解锁条件为2025-2027年净利润累计增长≥25%/56%/95% [19] 市场表现 - 上证综指收报3593 66点(-0 33%),深证成指11168 14点(-0 22%),创业板指2340 06点(-0 23%) [4] - 电子(+1 37%)、计算机(+1 26%)领涨,建筑装饰(-2 06%)、建筑材料(-1 69%)跌幅居前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