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物科技
icon
搜索文档
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 长沙乘势而上
长沙晚报· 2025-06-20 11:18
长沙科技创新发展概况 - 2024年长沙跃居全球科技集群百强榜第32位、全球科研城市第23位,较2022年分别提升9位和11位,全国城市创新能力排名第9位[1] - 截至2024年5月全市研发机构总数达3823家,其中2023年9月以来新增1796家实现翻番[1] - 高新技术企业达8609家增长29%,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13家增长51%[21] 研发机构建设进展 - 构建"1+2"国家实验室体系,35家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建设数量居中部省会城市第2[1][22] - 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增至3家,落地68个央企及三类"500强"企业研发中心[1][13] - 湘江科学城等"一城一区三基地"集聚区建设提速,省"4+4科创工程"在长项目集聚3000余名科研人才[1][22] 企业研发创新案例 - 麦格米特全球研发中心2023年2月启用,支撑集团营收增长21%,产品实现"研发在长沙、制造在湖南、应用在全球"[6][7][9] - 视比特机器人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产品覆盖汽车四大工艺并销往欧美多国,在加美德等国设立研发中心[16][17] - 赛诺生物开展异种移植研究,计划5年内实现异种肾移植小批量临床应用[19][20] 科技成果转化 - 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2024年推动20项成果在湘转化,孵化6家科技型企业,吴振军团队职务科技成果作价6800万元成立新公司[10][12] - 2024年在长高校"三技"合同本地转化金额23.9亿元增长33%,累计攻克关键核心技术130余项[24][30] - 布局25家中试基地和15家创新联合体,构建覆盖重点产业链的成果转化支撑体系[28] 未来产业布局 - 明确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基因技术3个未来产业方向,培育希迪智驾等科技型企业[32] - 独角兽企业总数两年增长3.5倍,柔性引进3名诺贝尔奖得主,新增省级高层次科技人才1000余名[32][33] - 实施近百个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获批国家杂交水稻"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34] 创新生态建设 - 科创基金规模超430亿元,知识价值信用贷款累计授信1155亿元[29] - 湘江基金小镇"天天麓演平台"上线596家投资机构,发布项目2万余个[29] - 选派89名联点干部服务290家高能级科创平台,新增5家市级新型研发机构[26][27]
武汉13家企业拟境外上市,三年内培育500家上市后备企业
长江日报· 2025-06-20 10:16
武汉市资本市场发展目标 - 力争三年内诞生1家市值千亿元的上市公司,培育500家以上的"金种子""银种子"企业 [1] - 当前全市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82家,去年新增8家,涵盖国产数据库、智能汽车AI芯片、电竞游戏、交互式AI等新兴产业 [1] - 2023年宏海科技在北交所上市,元光科技成为港交所智能时序数据服务"第一股",大众口腔拟赴港交所上市 [1] 企业上市支持措施 - 抢抓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重启机遇,推动未盈利科创企业上市,如武汉禾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在交易所审核 [1] - 培育1家在证监局辅导企业和6家金种子后备企业上市 [1] - 支持13家拟境外上市企业(包括大众口腔、沃德通、翰思艾泰芯擎科技等)利用"科企专线"加快赴港上市步伐 [1] 后备企业培育体系 - 构建500家企业组成的金银种子后备库和35家企业组成的在辅在审库 [2] - 提供上市辅导、并购重组、产业链助手等服务,开展项目路演、政策宣介等活动 [2] - 通过线上线下与三大证券交易所合作提升募资培育水平 [2]
德勤:上半年港交所IPO融资额升至全球第一,新股强劲势头将持续至2025年底
IPO早知道· 2025-06-20 09:45
全球IPO市场格局 - 2025年上半年港交所新股融资额排名全球第一,纳斯达克和纽交所分列第二第三,东京证券交易所第五,上交所和深交所第七第八 [2] - 全球前十大新股融资规模同比增长17% [2] - 香港市场2025年上半年预计40只新股融资1021亿港元,数量同比增加33%,融资额飙升673% [2] - 约80%融资额来自第二季度上市新股,73%融资额集中于4只超大型A+H股及1只H股 [2] 香港IPO市场动态 - 医疗医药行业在新经济新股数量领先,制造业在融资金额占优 [3] - 2025年上半年6只未盈利生物科技新股上市,较2024年同期2只显著增加 [3] - 当前香港有超170宗上市申请,含5家潜在融资超10亿美元企业 [4] - 德勤预计2025年全年香港将迎80只新股融资2000亿港元,25只为A+H股,TMT及消费行业为主力 [4] A股IPO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A股50只新股融资371亿元,数量及融资额同比均上升14% [1][4] - 上交所19只新股融资202亿元,深交所26只融资150亿元,北交所5只融资19亿元 [4] - 创业板新股数量最活跃,上海主板融资金额领先 [4] - 监管趋严导致一季度放缓,二季度复苏迹象显现,部分中小企业转向美国上市 [4] 中概股美股上市情况 - 2025年上半年36家中国公司在美上市融资8.69亿美元,数量同比增57%,融资额升28% [5] - 除1家茶饮公司和1家医药公司大型项目外,其余新股均为小型规模 [5] 行业趋势与政策影响 - 香港"科企专线"政策将吸引更多生物科技及特专科技企业上市 [5] - A股上市公司加速利用香港国际融资平台实现全球化战略 [5]
扎实推进科技强国建设
经济日报· 2025-06-20 09:12
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 -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内在动力和关键举措,核心要素包括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3] - 需聚焦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基础软件、先进材料等瓶颈领域加大技术研发,确保产业链自主可控[4] - 加快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科技等前沿技术,推动人形机器人、6G等应用推广[4] - 强化5G、AI等数字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推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4]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 企业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的主力军,需强化其主体地位,鼓励加大研发投入和核心技术攻关[5] - 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参与工业软件、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攻关,完善产学研融通创新机制[5] - 80%全社会研发投入和人员来自企业,注册制改革后超半数创业板公司获私募基金支持[10] 科技成果转化 - 加强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加快概念验证、中试平台建设,推动样品到产品的转化[6] - 发挥科技金融作用,引导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培育耐心资本加速产业链应用[6] 基础研究与开放合作 - 我国基础研究投入强度仍低于发达国家,需提高组织化程度并鼓励自由探索[11] - 已与160多个国家建立科技合作,签署118个政府间协定,参与近60个国际大科学工程[15] - 发起"深时数字地球"等国际计划,推动"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建设至70余家[15] 科技体制改革 - 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第11位,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9%,数字经济占比达10%[18] - 需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经费支配权,营造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21] 教育科技人才协同 -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60%,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4年,大学文化人口超2.18亿[23] - 职业教育为现代制造业输送70%一线从业人员,需加强交叉学科和拔尖人才培养[25]
跨国公司助力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十大典型案例发布
齐鲁晚报· 2025-06-19 22:04
跨国公司助力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 第六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举行"投资中国"投资交流合作会山东专场,公布"跨国公司助力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典型案例" [1] - 10个典型案例从全省16市征集的52个案例中精选而出,涵盖智能制造、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石化产业、农牧食品、新材料等多个领域 [4] - 案例展示山东与跨国公司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典范,体现山东作为全国首个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责任答卷 [4] 智能制造领域投资 - 斯凯孚集团追加投资5亿元在济南建设二期厂房和全球商用车研发中心 [4] - 海克斯康投资21亿元在青岛建设技术研发中心和大中华区总部办公中心,打造全球标杆工厂 [4] -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投资106亿元在济宁建设全球智能制造产业基地 [8] 生物医药与高端装备领域投资 - 阿斯利康投资7.5亿美元在青岛建设零碳工厂的吸入气雾剂生产供应基地和区域总部 [4] - 德国采埃孚连续3次增资1.4亿欧元在日照建设全球首个安全气囊一体成型项目 [8] 石化与新材料领域投资 - 科威特石化工业公司以6.38亿美元入股万华石化公司,持股比例25% [5] - 汉高乐泰投资1.2亿欧元在烟台打造德国汉高全球最大单体投资项目 [7] - 新加坡金鹰集团投资济宁年产60万吨莱赛尔纤维项目110亿元,亚太森博日照系列项目累计投资近300亿元 [8] 农牧食品领域投资 - 美国欧喜(OSI)在威海累计实际到账外资超过1.4亿美元建设农牧增资项目 [6] - 希杰集团累计总投资5.8亿美元在聊城建设生物科技项目,自2004年以来10次扩建 [9]
中华交易服务香港生物科技指数下跌3.05%,前十大权重包含金斯瑞生物科技等
金融界· 2025-06-19 22:04
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低开低走 中华交易服务香港生物科技指数下跌3.05% 报7087.18点 成交额118.16亿元 [1] - 中华交易服务香港生物科技指数近一个月上涨26.57% 近三个月上涨25.92% 年至今上涨63.14% [1] 指数构成 - 中华交易服务香港生物科技指数由中华证券交易服务有限公司委托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编制 旨在反映香港上市生物科技公司整体表现 [1] - 指数以2014年12月12日为基日 以2000.0点为基点 [1] - 十大权重股分别为康方生物(10.86%)、信达生物(10.22%)、药明生物(9.54%)、百济神州(9.36%)、三生制药(7.95%)、再鼎医药(6.01%)、药明康德(5.63%)、科伦博泰生物-B(5.2%)、金斯瑞生物科技(4.44%)、亚盛医药-B(3.91%) [1] 市场分布 - 香港证券交易所占比100.00% [2] - 医药卫生行业占比100.00% [2]
证监会推出科创板“预科班”,解决尚未盈利但前景广阔“硬科技”公司融资难题|资本市场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6-19 19:16
科创板意见政策解读 - 证监会发布《科创板意见》,旨在解决A股未盈利硬科技公司上市难题,有望留住本土高科技"独角兽"企业 [1] - 政策核心为设置科创成长层,允许研发投入高、技术突破且商业前景广阔的未盈利硬科技公司上市,覆盖低空经济、AI大模型、商业航空等创新赛道 [2] - 借鉴科创板第五套标准(原适用于生物科技公司),将上市门槛放宽至更广泛硬科技领域 [2] 科创成长层机制设计 - 未盈利企业上市后需标注"U"标志,投资者需签署风险揭示书并满足50万元人民币资产门槛(含现金、股票、债券、基金) [4] - 企业若连续两年净利润为正且累计超5000万元,可摘"U"标志转入主板,早期投资者或获丰厚回报 [4] - 政策借鉴纳斯达克三层架构成熟机制,为高研发投入科技公司提供融资通道 [4] 政策实施时间表 - 征求意见期仅7天(2025年6月18日-25日),预计6月底落地,7月初首批企业挂牌 [4] - 监管层或已储备一批符合条件的企业,推进速度显著快于常规流程 [4] 历史背景与行业观点 - 2019年科创板成立时,《清华金融评论》曾发布11篇专题文章,涵盖注册制、包容性市场建设、法律框架完善等议题,作者包括田轩、王娴等专家学者 [5] - 专题指出科创板需通过制度创新支持技术创新,并提及新三板联动、私募股权投资机遇等关键方向 [5] 相关市场动态 - 港股"科创板"同步推进,上市市值门槛最低60亿港元 [11]
眼科生物科技公司「拨康视云」,递交招股书,拟香港上市,瑞银、建银、华泰联席保荐
新浪财经· 2025-06-19 18:17
2024年12月2日,Cloudbreak Pharma Inc.(简称"拨康视云")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香港主板挂牌上市。 这是继其于2023年11月30日、2024年5月31日递表失效后的再一次申请。 | 纂]的[编纂]數目 | .. | [編纂]股股份(視乎[編纂]行使與否而定) | | --- | --- | --- | | [编纂]數目 | . | [编纂]股股份(可予調整) | | [编纂]數目 | . | [编纂]股股份(可予重新分配及視乎[编纂]行 | | | | 使與否而定) | | 最高[编纂] | .. | 每股股份[編纂]港元,另加1.0%經紀佣金、 | | | | 0.0027%證監會交易徵費、0.00565%聯交 | | | | 所交易費及0.00015%會財局交易徵費(須於 | | | | 申請時以港元繳足,可予想還) | | 面值 | : | 每股股份0.0001美元 | | 股份代號 | : | 0 | 拨康视云招股书链接: https://www1.hkexnews.hk/app/sehk/2024/106945/documents/sehk24120204025.pdf ...
创业板“激活”第三套上市标准 潜在“H+A”科技企业迎新投资机遇
智通财经网· 2025-06-19 15:16
智通财经APP获悉,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6月18日举行的2025陆家嘴论坛上表示,证监会将在创业板 正式启用第三套标准,支持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 据了解,创业板第三套标准发布于2023年2月,对比科创板对未盈利企业的上市要求,创业板第三套标 准将预期市值提升至50亿元,并增加了3亿元的营收要求,但未明确对"企业研发成果"的要求。对于具 有表决权差异安排企业、红筹企业,可以选择相应上市标准申请首发上市,但前期未有案例落地。 市场认为创业板"激活"第三套上市标准,回应了呼吁已久的制度突破,能够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 能。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创业板支持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等措施,有利于加大 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让科技创新企业可以登陆资本市场获得宝贵资本,从而有助于发展新 质生产力。 就在6月10日,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 其中提到,允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按照政策规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智能驾驶港股上市企业佑驾创新(02431)对智通财经表示,深交所创业板支持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上 市,与一周前中办、国办印发 ...
两市超4600股下跌!这些板块已现主力抄底信号
搜狐财经· 2025-06-19 12:52
从市场驱动逻辑来看,A股市场当前的调整更多受到内部技术面与地缘政治风险的拖累,而 港股市场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全球市场流动性和投资者情绪的影响。 A股中,银行、电子、家用电器等蓝筹或周期性较强的板块表现相对抗跌,跌幅集中在0.23%至0.56%之 间,显示出市场在结构性调整中,对基本面稳健、估值合理的行业仍有一定支撑。与此同时,部分科技 成长板块逆势表现活跃,如受第五届中国国际固态电池科技大会即将举行等消息催化,固态电池相关领 域呈现强势;受益于AI需求拉动的PCB概念,以及因国际人形机器人专业展即将举办而走强的机器人板 块均有良好表现。相反,国防军工、美容护理、有色金属等板块跌幅较大,尤其是国防军工板块,跌幅 达2.58%;可控核聚变、减肥药等题材则调整明显,表明这些受政策预期和外部环境影响较大的行业在 当前阶段面临一定压力。 港股方面,日常消费品经销与零售、生物科技等板块跌幅较大,其中日常消费品经销与零售板块跌 3.67%,生物科技板块跌3.96%,显示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投资者对高估值的成长型行业信心有所减 弱。医疗保健业、原材料业、工业等指数跌幅亦较为显著;而金融服务和房地产相关板块也出现了不同 程度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