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汽车
icon
搜索文档
小米大规模召回,是什么信号
虎嗅· 2025-09-20 10:06
小米SU7召回事件核心信息 - 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召回98,462辆SU7标准版车型 召回实施时间为2025年9月12日至2026年1月12日[3] - 召回原因为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在极端特殊场景下存在识别、预警或处置不足的问题 可能增加碰撞风险[3] - 召回措施通过汽车远程升级(OTA)技术免费升级辅助驾驶系统软件 无需到店维修[3] 召回具体数据及背景 - 召回数量占小米SU7累计销量34.4% 涉及全部已生产的SU7标准版车型[4] - 投诉索赔仅4次 无事故及人员伤亡报告 影响范围有限[3][4] - 生产日期范围为2024年8月8日至2025年8月30日 VIN码从HXMM3R014RA000003至HXMM3R015SA227755[3] 行业监管政策变化 - 市场监管总局与工信部8月发布征求意见稿 要求未经备案不得开展OTA升级 禁止通过OTA隐瞒缺陷[10]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团体标准 首次系统规范智能网联汽车事故认定流程和数据协作要求[13][14] - L2级辅助驾驶强制性国家标准预计2026年1月执行 新增施工区、纸箱等试验场景和手握方向盘提醒要求[15][16] 技术改进与行业影响 - 小米通过OTA将系统升级至Xiaomi HyperOS 1.10.0版本 新增后台动态交通服务 在极端场景提前降级[3][5] - 未来车企OTA更新需公开召回公告 促使企业更谨慎开发智驾技术 降低推送频次[11][18] - 行业从"野蛮生长"转向"规范化发展" 要求车企加强技术安全、用户教育和数据记录投入[17][19]
小米召回超11万辆SU7,软件OTA成智能汽车召回常见方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9 22:26
小米汽车召回事件 - 小米汽车宣布召回116,887辆SU7标准版电动汽车 生产时间范围为2024年2月6日至2025年8月30日[2] - 召回原因为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在极端特殊场景下识别、预警或处置可能不足 可能增加碰撞风险[2] - 本次召回通过远程OTA技术实施 车主无需到店即可完成软件升级修复[3] 软件升级具体内容 - 需将车机版本升级至Xiaomi HyperOs 1.10.0以完成召回[5] - 新增动态车速功能 优化高速和快速路通行连贯性及大车避让绕行体验[5] - 升级泊车偏移辅助功能 支持手动选择偏左/居中/偏右停放 但暂不支持水平侧方车位和机械车位[5] 行业召回模式演变 - 汽车召回重点从机械部件转向算法、传感器和软件逻辑等隐形隐患[7] - OTA召回渐成主流 但软硬件协同缺陷仍需线下介入解决[12] - 智能驾驶系统和车机交互已成为影响用车安全的关键因素[7] 历史召回案例 - 小米汽车今年1月24日曾因智能泊车辅助功能缺陷召回30,931台SU7标准版[8] - 特斯拉在同日分两批召回超过120万辆汽车 均涉及软件问题并通过OTA解决[10][11] - 特斯拉首批召回涉及后视摄像头功能异常 第二批涉及电子助力转向系统软件故障[10] 企业响应策略 - 小米从发现问题到启动召回仅用7天 快于行业平均的15天[12] - 公司通过《小米汽车答网友问》系列和雷军微博等多渠道积极沟通[3][12] - 车企响应速度与沟通态度对维护用户信任尤为关键[12]
“智能汽车、具身机器人、低空经济”成新引擎,超60%供应链可复用 车百会张永伟:要用聚合思维推动三大产业实现融合协同发展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9 20:52
全球聚合智能产业规模预测 - 预计2030年全球聚合智能"三大件"(智能汽车、具身机器人、低空经济)规模将超过2000亿美元 中国市场规模占比达50% [1] 产业链协同优势 - 智能汽车、具身机器人和低空经济三者供应链复用率超过60% 涵盖感知、计算、电池、通信等核心环节 [1] - 电动航空与汽车产业技术理论基础相通 产业实践目标为复用汽车产业80%核心供应链 [3] - 激光雷达单价从2019年10万元降至当前约800元 性能成倍提升 体现智能汽车规模化对供应链成熟度的带动效应 [3] 产业发展现状 - 全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突破4000万辆 产销量连续10年保持全球第一 [1] - 广汽、长安、小鹏汽车等车企已展开跨界布局 借助汽车供应链加速机器人与低空领域创新落地 [3] - 人形机器人正加速在汽车制造、物流搬运、电力巡检等场景应用 为万亿级产业奠定基础 [1] 技术发展挑战与路径 - 人形机器人面临两大核心挑战:人类级感知能力实现与高昂成本问题 [3] - 具身智能发展路径可借鉴汽车产业演进路线 从"人类智能主导"分阶段加入视觉感知与团队配合能力 最终实现高度自主 [4] - 三大产业因应用场景与发展阶段差异 需对共性技术进行领域特异性适配 [4] 产业发展策略 - 需建立跨产业协同发展理念 推进应用场景、基础设施和算力体系统一规划 避免重复建设与资源浪费 [4] - 政策设计需先行先试 在法规制定与行业管理方面为融合创新提供制度支撑 [4]
美股盘前丨三大股指期货齐涨 英特尔盘前跌近1%
第一财经· 2025-09-19 20:45
美股市场期货表现 - 道指期货上涨0.06%,标普500指数期货上涨0.12%,纳指期货上涨0.16% [1] - 欧洲主要股指表现分化,英国富时100指数上涨0.04%,法国CAC40指数上涨0.22%,德国DAX指数下跌0.1% [1] 公司业绩与股价 - 英特尔美股盘前下跌近1%,其上一交易日收盘大幅上涨近23% [1] - 联邦快递盘前上涨超1%,公司第一季度营收为222.4亿美元,表现优于市场预期 [1] - 小马智行盘前上涨超1%,公司预计在2026年实现关键利润目标 [1] - 小鹏汽车盘前上涨近2%,公司在境外的交付量同比大幅增长超过137% [1]
魅族“归航”:以产品初心锚定民族科技,以生态协同奔赴远方
新京报· 2025-09-19 19:20
9月的珠海,海风带着科技与情怀的温度。近日,在珠海魅族科技大楼内,魅族发布了包括魅族22旗舰 手机、AI拍摄眼镜及Flyme生态在内的诸多最新产品成果。 在这场以"归航"为主题的发布会上,当视频里福建舰航母的起航雄姿与归航剪影,同魅族 22手机的影 像剪影叠化切换时,这场发布会超越了单纯的产品发布:它既是一个民族科技品牌对初心的回望,更是 中国科技产业在全球竞争中锚定方向、奔赴远方的宣言。 当智能手机行业深陷同质化焦虑,中国科技产业亦面临全球竞争的挑战,魅族正以"归航" 为精神旗 帜,重新锚定"产品主义、用户主义"的产品初心;并通过手机、AI 眼镜、车机等终端的协同联动,铺 就"全域智慧生态"的前行路径,在初心与生态的双重护航下,坚定奔赴远方。 归航之基:以产品主义与用户主义回归初心坐标 在星纪魅族集团 CEO黄质潘看来,"归航"首先意味着"回归初心"——不再盲目扩张业务,而是聚焦产 品与用户体验。 这种逻辑的根源,来自魅族"产品主义"的基因。2009年,魅族科技推出搭载Windows CE 系统的第一款 手机M8,从机身设计、硬件配置到操作系统,反复打磨,推出两个月内销量就突破了10万部。 不过此前,魅族 ...
德赛西威:川行致远S6系列低速无人车已获得客户订单
证券时报网· 2025-09-19 16:09
公司动态 - 德赛西威旗下品牌川行致远S6系列低速无人车已发布 [1] - 公司获得相关客户订单 [1]
A股异动|东软集团一字涨停 新增56亿项目定点
格隆汇APP· 2025-09-19 14:53
公司股价表现 - 东软集团一字涨停 股价达11.3元 封单逾23万手[1] - 成交额2.5亿元 最新市值134.5亿元[1] 重大业务进展 - 获得国内知名大型汽车厂商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定点供应商资格[1] - 产品将搭载高通8397平台 应用于多款车型[1] - 预计2026年第四季度起陆续量产 生命周期4年[1] - 预计供应总金额约56亿元人民币[1] 机构观点与战略布局 - 华泰证券维持"买入"评级 认可公司智能化战略推进[1] - 公司加速AI业务产品化与商业化进程[1] - 智能汽车业务成为收入增长驱动力 持续加强海外布局[1] - AI业务布局初见成效 长期业务落地与价值释放被看好[1]
另付费才能加热方向盘,让车主寒心
齐鲁晚报· 2025-09-19 14:32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评论员 张泰来 花20多万元买了新车,想要使用方向盘加热等功能竟然还要另行交费。 据《法治日报》报道,在智能汽车领域,越来越多的车企采用"硬件预埋+软件订阅"的商业模式。在这 一模式下,车主付款购买车辆,拥有车辆的所有权,但并不意味着拥有了车辆所有功能的使用权。诸如 四驱系统、方向盘加热等功能,需额外付费才能启用。 车企有选择经营方式的权利,采用"硬件预埋+软件订阅"商业模式,给自己增加售后收入渠道,无可厚 非。但是,这一模式属于新生事物,多数消费者并不了解。在销售环节,商家有义务向消费者做好解释 说明工作。 尤其是,车辆的哪些功能是永久免费的基础功能,哪些需要二次付费才能使用,收费项目的收费依据和 标准是什么,这些事关消费者切身利益的事项,务必在成交前讲清楚、说明白,这是对消费者负责,也 符合车企、销售商的长远利益。 遗憾的是,不少车企和销售商似乎没有这样的自觉。 有些商家甚至故意混淆概念,把车辆预埋的方向盘加热、车座加热、四驱系统等功能当作销售的噱头, 对付费才能使用的情况闭口不谈。有些商家则进行虚假宣传,把暂时免费的服务当成永久免费的权益。 他们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车辆卖出去再说。如此 ...
因潜在缺陷 小米召回部分SU7标准版 共计116887辆
智通财经· 2025-09-19 14:24
小米汽车召回事件 - 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召回2024年2月6日至2025年8月30日生产的部分SU7标准版电动汽车共计116,887辆 [1] - 召回涉及XMA7000MBEVR2和XMA7000MBEVR2车型共98,462辆及BJ7000MBEVR2车型共18,425辆 [1] - 召回原因为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在极端特殊场景下识别、预警或处置不足可能增加碰撞风险 [1] - 公司将通过OTA技术免费升级软件以消除安全隐患 [1] 小米SU7产品与市场表现 - 小米SU7为小米集团首款量产纯电动中大型轿车于2024年3月28日正式上市 [2] - 标准版配备Xiaomi Pilot Pro智驾系统支持高速NOA功能 [2] - 截至2025年6月6日累计交付量超过25万台 [2] 智能驾驶行业政策动态 - 工信部于9月17日发布《智能网联汽车 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征求意见稿推进L2智驾强制标准落地 [2] - 新标准将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分为四类并对各类场景下L2车辆功能提出明确要求 [2] - 2025年1-7月我国具备组合驾驶辅助系统的乘用车新车销量达776万辆 [2] 行业影响与机构观点 - L2标准确立预计将规范行业宣传提升消费者认知并促进车企智能驾驶研发 [2] - 新标准对智驾系统安全性提出更多要求并规范DMS驾驶员监控系统 [3] - L2智驾准入难度或将大幅提升引导产业高质量安全发展 [3] - 智驾安全性相关的硬件、汽车检测机构和头部智驾玩家受益 [3]
小米汽车,大规模召回SU7!原因公布
中国证券报· 2025-09-19 13:08
召回事件概述 - 小米汽车自即日起召回2024年2月6日至2025年8月30日生产的部分SU7标准版电动汽车 共计116,887辆 涉及两个召回编号 S2025M0149I车型98,462辆和S2025M0150I车型18,425辆 [2] - 召回原因为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在极端特殊场景下识别、预警或处置可能不足 若驾驶员不及时干预可能增加碰撞风险 [2] - 公司通过汽车远程升级(OTA)技术为召回车辆免费升级软件以消除安全隐患 [2] 历史召回与规模对比 - 2025年1月小米汽车曾因软件策略问题导致授时同步异常影响智能泊车辅助功能 召回2024年2月6日至11月26日生产的部分SU7标准版电动汽车30,931辆 [2] - 第二次召回数量116,887辆约为第一次30,931辆的3.8倍 且召回范围从低速封闭场景的泊车辅助延伸至高速开放道路的领航辅助 [2][3] 交付量与召回比例 - 截至2025年7月小米SU7累计交付量超过30万辆 加上8月交付量累计约36万辆 [3] - 本次召回116,887辆约占累计交付量36万辆的41% 反映大量已售车辆需软件升级 [3] 行业影响与公司回应 - 行业分析认为OTA方式虽高效便捷 但以远程升级为名的召回本质是产品缺陷补救措施 对品牌信任度长期影响需观察 [3] - 智能汽车行业在辅助驾驶功能快速迭代中面临共同挑战 [3] - 公司称本次OTA升级旨在提升辅助驾驶可靠性 包括优化速度控制策略和新增动态车速功能 使高速领航辅助通行更连贯 [3] - 公司强调升级不需要物理更换零件 但仍按召回程序管理备案 且仅涉及2025年8月30日前生产的部分SU7标准版车型 [5] 软件升级计划 - 小米汽车OTA秋季大版本升级自即日起启动 小米SU7和YU7将同步升级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