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车

搜索文档
小米集团-W:2025Q1业绩点评:IOT业务高速增长,单季度业绩再创新高-20250529
民生证券· 2025-05-29 13: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小米集团2025Q1业绩创新高,营收1112.93亿元,同比增47.4%,经调整净利润106.76亿元,同比增64.5%,人车家全生态战略推进,各业务有不同表现,且持续投入研发,未来五年再投2000亿元,看好其发展,预计25 - 27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长 [1][2][4] 各业务情况总结 整体业绩 - 25Q1营收1112.93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47.4%,环比增2.1%;经调整净利润106.76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64.5%,环比增28.4%;整体毛利率22.8%,同比增0.5pcts;整体费用率13.9%,同比降2.2pcts [2] 手机×AIOT分部 - 实现营收927.13亿元,同比增22.8%;营业费用率11.4%,同比降1.4pcts [2] 智能手机业务 - 营收506.12亿元,同比增8.9%,占总营收45.5%,毛利率12.4%,同比降2.4pcts;25Q1出货量4180万台,同比增3.0%,连续七季度同比增长;全球出货量排名前三,市场份额14.1%,中国大陆市场份额提至18.8%,时隔十年重回出货量第一 [3] IOT业务 - 营收323.39亿元,同比增58.7%,占总营收29.1%,毛利率25.2%,同比增5.3pcts;增长源于科技家电收入翻倍、平板产品矩阵完善和国补对可穿戴产品拉动 [3] 互联网服务业务 - 营收90.76亿元,同比增12.8%,占总营收8.2%,毛利率76.9%,同比增2.7pcts;广告业务收入66亿元,同比增19.7%,游戏业务收入12亿元;中国大陆地区收入64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14.8% [3] 汽车业务 - 营收185.80亿元,占总营收16.7%,毛利率23.2%,环比增2.8pcts,经营亏损5亿元;智能电动汽车营收181亿元,其他相关业务营收5亿元;25Q1小米SU7系列交付75869台,ASP约23.9万/台,累计交付突破25.8万台 [3] 研发情况 - 25Q1研发支出67亿元,同比增30.1%,预计全年研发支出300亿元;自研3nm旗舰SoC芯片玄戒O1已发布,开源首个推理大模型Xiaomi MiMo(7B参数量);未来五年再投2000亿元 [4] 盈利预测 - 预计25 - 27年分别实现营收5062.65/6052.13/7008.88亿元,归母净利润357.09/457.75/598.89亿元,对应PE分别为35/27/21倍 [4] 财务指标预测 成长能力 - 25 - 27年营收增长率分别为38.36%、19.54%、15.81%,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50.94%、28.19%、30.84% [8] 盈利能力 - 25 - 27年毛利率分别为22.24%、23.00%、24.38%,净利率分别为7.05%、7.56%、8.54%,ROE分别为15.90%、16.92%、18.12%,ROIC分别为13.61%、15.14%、16.74% [8] 偿债能力 - 25 - 27年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2.12%、50.12%、47.18%,净负债比率分别为 - 15.13%、 - 28.60%、 - 40.17%,流动比率分别为1.34、1.44、1.58,速动比率分别为0.67、0.78、0.93 [8] 营运能力 - 25 - 27年总资产周转率分别为1.16、1.19、1.20,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29.54、28.00、27.60,应付账款周转率分别为3.60、3.64、3.74 [8]
卢伟冰:AI和芯片是小米两大关键战略
中国经营报· 2025-05-29 11:39
核心观点 - 公司宣布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为史上最强单季度财报,并重申2026-2030年将投入2000亿元研发费用,聚焦硬科技领域,尤其是AI和芯片两大子战略 [2] - 公司提出未来十年发展目标,致力于成为全球硬核科技引领者,2021-2025年研发投入预计超1020亿元,2025年单年研发投入预估达300亿元 [2][3] - 公司计划从高端向超高端市场突破,强化手机、汽车等全品类高端化,并推动全球化战略 [3][4] 财务与研发投入 - 公司2026-2030年研发投入目标为2000亿元,旨在构建技术护城河 [2][3] - 2021-2025年研发投入预计超1020亿元,2025年单年研发投入预估达300亿元 [2] - 芯片部门自2021年重启大芯片项目以来,累计研发投入超135亿元,团队规模超2500人,位列中国境内前三 [6] 业务战略 - 智能手机业务在中低端市场占据优势,但高端市场仍面临品牌形象、用户忠诚度和技术溢价能力不足的挑战,短期内难以撼动苹果和三星的地位 [2] - 智能汽车业务处于成长初期,SU7交付量亮眼,但面临毛利率偏低、研发投入高、供应链复杂等问题,盈利模式尚未清晰 [2] - 公司计划从高端向超高端市场突破,手机目标价格段为6000元以上,汽车业务同步推进高端化 [3] 技术布局 - AI领域:公司发布开源大模型Xiaomi MiMo,7B参数规模在数学推理和代码竞赛测评中表现优异 [5] - 芯片领域:发布首款3nm旗舰手机SoC芯片玄戒O1(190亿晶体管)和首款自研4G基带芯片玄戒T1,技术处于全球第一梯队水平 [5] - 公司将持续投入芯片研发,未来十年至少投资500亿元,芯片部门为突破硬核科技的核心赛道 [6] 全球化与生态战略 - 公司计划将中国市场的经验和方法推向全球,巩固东南亚、拉美等新兴市场,拓展欧洲、中东等成熟市场 [3][4] - 深化"人车家全生态"融合,通过手机、家电、汽车、穿戴设备等终端的互联互通,构建统一生态系统平台 [4]
【钛晨报】推进计量测试关键技术攻关,市场监管总局印发行动方案;知情人士:商务部加强稀土出口管制政策宣讲,或预示放松对欧芯片企业出口;DeepSeek R...
钛媒体APP· 2025-05-29 07:43
计量测试技术创新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计量测试关键技术创新攻关行动方案》,目标到2030年突破50项以上计量关键核心技术,新建20项以上国际一流计量基准,自主可控率达60%以上,新增国际计量比对主导率20% [2] - 计划研制100项创新型计量标准装置和标准物质,建立30项国家基准物质,重点领域新增1500项国家标准物质,构建现代化计量基础设施网 [2] - 部署8项重点任务,包括加强计量原创研究、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新型量值传递技术及区域创新,提升基准能力、标准物质研制等 [2] 科技与AI动态 - DeepSeek R1模型完成小版本试升级,API接口保持不变 [4] - 字节跳动将禁用Cursor等第三方AI开发软件,推自研Trae作为替代,Trae海外版已推出付费方案(3美元/月) [5] - Telegram与xAI达成合作,获3亿美元现金及股权,将集成Grok至Telegram应用并分享订阅收入50% [10] 企业战略调整 - 大润发裁撤华中大区,五大营运区调整为四大区,涉及47家门店划归华东、华南、华北区 [5] - 大疆首款扫拖一体机器人即将发布,研发周期超四年 [6] - 荣耀进军机器人业务,展示跑步速度达4m/s的机器人产品 [7] 国际企业动向 - 苹果计划推出专用视频游戏应用,整合成就、排行榜等功能,替代Game Center [8] - SpaceX星舰第9次试飞失败,助推器失控坠海,飞船返回时解体 [9][10] - Stellantis任命Antonio Filosa为新任CEO,6月23日生效 [10] 政策与市场 - 广东开展"机器人+"行动,支持大模型研发及场景应用,建设高质量数据集 [12] - 深圳拟禁止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变更为商品住房,实施封闭管理及限价流转 [13] - MSCI纳A指数新纳入5只个股,调整后样本总数394只,中国市场为新兴市场指数第一大权重 [14] 资本市场与融资 - 韦尔股份筹备香港上市,拟募资不超过10亿美元 [16] - 合合信息拟发行H股并在港交所上市 [18] - 中国能建中标145 86亿元煤电项目,建设6台66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 [19][20] 其他行业数据 - 1-4月国有企业利润总额13491 4亿元,同比下降1 7% [22] - 2025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335万人 [23] - 中国对沙特等4国试行免签政策,覆盖海合会国家 [24]
一季度“成绩单”发布!小米营收再破千亿,净利润首超百亿
格隆汇· 2025-05-29 02:10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收达1113亿元,同比增长47.4%,创历史新高 [1] - 经调整净利润首次突破百亿达107亿元,同比增长64.5% [1] - 经营利润131.25亿元,同比增幅256.4% [4] - 毛利254.06亿元,同比增长51.0%,整体毛利率22.8%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 [4] - 除所得税前利润131.68亿元,同比增长152.1% [5] - 期间利润108.93亿元,同比增长161.0% [5] 业务板块表现 - 手机×AIoT业务收入927亿元,同比增长22.8% [5] - 智能手机业务收入506亿元,同比增长8.9%,占总收入45.5% [5][6] - IoT与生活消费产品收入323亿元,同比增长58.7%,占总收入29.1% [5][6] - 智能大家电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13.8% [7] - 空调出货量超110万台,增速超65% [7] - 冰箱出货量超88万台,增速超65% [7] - 洗衣机出货量超74万台,增速超100% [7] - 互联网服务收入91亿元,同比增长12.8%,毛利率76.9%同比提升2.7个百分点 [7] - 智能电动汽车及AI创新业务收入186亿元 [7] - 智能电动汽车收入181亿元 [7] - SU7系列累计交付25.8万台,4月交付2.8万台 [7] 市场与研发 -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4180万台,同比增长3.0%,市场份额14.1%连续19季度全球前三 [6] - 全球月活跃用户7.188亿,同比增长9.2% [7] - 一季度研发支出67亿元,同比增长30.1%,研发人员占比47.7% [7] - 2025年研发支出预计超300亿元,未来五年计划投入2000亿元 [8] - 约25%研发费用将投向AI领域 [10][11] 技术突破 - 推出首款自研旗舰处理器玄戒01,采用第二代3nm工艺 [11] - 开源大型语言模型Xiaomi MiMo [12] - 芯片研发聚焦旗舰芯片和基带芯片,当前已实现4G基带 [11]
小米造芯:缩小和苹果差距的重要一步
2025-05-28 23:14
纪要涉及的公司 小米、苹果、高通、联发科、格力、美的、特斯拉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业务转型与研发投入** - 小米正从设计主导型公司转型为涵盖软件、芯片和算法等技术的企业,预计 2027 年研发投入达 400 - 500 亿元,资金用于汽车、芯片、操作系统及人工智能等领域,以提升技术自主性和市场竞争力[1][14] - 自 2018 年起研发投入显著增加,从 50 亿元左右占收入比 3% - 4%提升至 2024 年超 200 亿元,研发增速快于收入增速[14] 2. **各业务板块表现** - **IoT 业务**:是亮点,毛利率高达 25%,远超手机业务的 12.4%,主要因大家电销售增长,季度销售额约 200 亿元,利润率较高,为公司发展提供良好基础[1][5][20] - **汽车业务**:一季度表现良好,毛利率超 20%,苏 7 车型单月销量约为特斯拉 Model 3 的 1.5 倍,市场需求强劲,但未来表现取决于新车型设计和定价策略;智能电动汽车及 AI 创新业务部亏损 5 亿元,但毛利率达 23.2%创历史新高,每月销量约 2.5 万辆,有望随销量增长实现盈亏平衡[1][7][21] - **手机业务**:受宏观经济影响,欧洲市场不确定性致销售受阻,计划通过提高产品质量而非销量应对,长期自主研发芯片助力在中高端市场占更大份额;ASP 持续上升,毛利率稳定在 12%以上,但提升销量面临压力[1][8][22] 3. **与苹果对比及差距弥补** - 与苹果相比,小米在产品单价、毛利率和研发投入上存在差距,苹果硬件业务毛利率 46%,小米整体 21%,苹果每年研发投入远超小米[9] - 小米需加强芯片、操作系统和算法等自主技术开发,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1][9] 4. **市场份额与消费升级** - 中国高端手机市场由苹果和华为主导,分别占 50%及 30%以上份额,小米仅占 6 - 7%,需提升技术水平和品牌价值增加高端市场份额[10] - 中国手机市场消费升级体现在总销量下降但消费者换机时间延长、购买手机价格升高,售价 550 美元以上手机占整体市场量约 30%,小米低价位段手机占总量 70%,ASP 约 1200 元有上升趋势[11] 5. **芯片业务相关** - 自研芯片是缩小与苹果差距的重要一步,虽初期投入大,但实现规模效应有助于降低长期成本和提高产品差异化竞争力,销售 1400 万颗可盈亏平衡,IP 复用则销售 1000 万颗可收回成本[4][15] - 成功后将对全球 SoC 市场产生显著影响,若小米高端手机销量增加且一半用自研芯片可降低成本,可能冲击第三方芯片供应商,高通受影响最晚[16] - 坚持民用和自用策略,大量采购高通芯片以最小化政策风险,现有 3 纳米玄铁 one 及 t one 芯片符合合规要求,不受美国管控限制[2][17] - 正在研发 4G 基带,已开始 5G 基带研发,因研发难度大预计不会很快推出;汽车座舱芯片将采用类似玄界 over 的升级版应用处理器[18] 6. **市值与估值** - 市值保持在 1.7 万亿港币左右,目前估值约 1.3 万亿元,相当于苹果市值的 5% - 6%[23][24] - 推动股价上涨依赖智能手机和 IoT 业务毛利率超预期、新能源汽车销量超预期,市场预期 2025 年销量四十几万台,2026 年 70 万台[24] - 以 2025 年 400 亿利润计算,目前市值对应约 30 倍市盈率,2027 年 600 亿利润计算市盈率降至 20 倍,目标价 71.2 港元,对应市值 16000 亿港元[31] 7. **未来发展前景** - 预计三年后成为全球第二大手机制造商,出货量达 2 亿台左右,家电业务国内前三并向海外扩展,2025 年传统业务实现 500 亿利润,新能源车销售 100 万台盈利 100 亿,成为收入 7000 亿、利润 600 亿的公司,对应市值约 1.6 - 1.7 万亿元[25] - 三年后预计收入 7500 亿元,利润 600 亿元,手机业务从 2000 亿增长至 2500 亿,IoT 整体从 1000 亿增长至 2000 亿,白电从 150 亿增长至 1000 亿,新能源车销售 100 万台实现 2500 亿收入,互联网软件收入从 360 亿增长至 500 亿[29][30] 8. **战略与技术** - 战略从铁人三项转变为聚焦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包括 AI、操作系统和芯片,应用场景涵盖汽车、家庭和个人设备,自研模型对硬科技企业重要,零售渠道不断扩展,已有 220 家门店并计划进一步扩展[27] 9. **近期业绩与活动** - 近期业绩整体强劲,各项指标高于市场预期,IoT 毛利率达 25.2%环比提升,汽车新业务毛利率持续提升,亏损从 7 亿减到 2 亿,2025 年有望实现 400 亿以上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28] - 6 月 3 日小米投资者日活动和 7 月小米游戏产品发布会值得关注,可能对股价产生正向催化作用[32][33]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苹果在芯片自研方面优势明显,AP 系列结合操作系统提供长待机时间,AI 服务支持优于安卓系统,芯片与操作系统一体化设计优化功耗和性能,对供应商要求高,增强品牌认知度和产品差异化,保持硬件毛利率超 40%[12][13] - 小米手机业务 2022 年毛利率为 9%,如今已显著改善至 12%以上[22] - 小米 IoT 业务毛利率从 19%左右提升至 25%[20]
六边形小米,或许仍有悬念
虎嗅APP· 2025-05-28 21:34
小米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表现 - 公司一季度营业收入达1112.93亿元,同比增长47.4%;经调整净利润106.8亿元,同比增长64.5%,均超市场预期 [3] - 智能手机业务国内市场出货量同比大涨40%,以18.8%市场份额重回国内第一;高端手机出货量占比达25%,同比提升3.3个百分点 [3][8] - 智能大家电收入同比增113.8%,空调/冰箱/洗衣机出货量分别超110万/88万/74万台,同比增速达65%/65%/100% [3][11] 汽车业务突破性进展 - 智能电动车业务亏损从去年二季度的18亿元收窄至本季度5亿元,接近盈亏平衡 [6] - 该业务单季度营收达181亿元,相当于去年全年营收的55% [7] IoT与生态协同优势 - IoT与生活消费品业务营收323.4亿元,同比增长58.7%,占总营收29.1% [11] - 连接5件以上AIoT设备的用户数从1610万增至1930万,反映生态协同效应强化 [11][12] - 补贴政策下"产品套系化"策略显著降低用户决策成本,形成对传统家电市场的差异化竞争 [11] 未来增长挑战与布局 - 补贴政策结束后需应对手机/IoT业务需求透支风险,公司通过武汉智能家电工厂建设优化成本与库存 [14][15] - 需完成从硬件厂商向AI服务商的转型,当前AI技术工程化落地进度滞后于研发能力 [16][17] - 开源推理模型MiMo以7B参数规模超越行业竞品,但需加速构建统一AI决策中台 [17]
六边形小米,或许仍有悬念
虎嗅· 2025-05-28 21:25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达1112.93亿元,同比增长47.4%,经调整净利润106.8亿元,同比增长64.5%,均超市场预期 [1] - 智能手机业务国内市场出货量同比大涨40%,以18.8%市场份额重回国内第一 [1] - 智能大家电收入同比增加113.8%,可穿戴产品收入同比增加56.5% [1] - 智能电动汽车营收达181亿元,相当于2024年全年该业务营收的55% [2][3] 业务板块亮点 - 智能手机ASP达1211元,同比增长5.8%,创历史新高,中国大陆高端智能手机出货量占比达25%,同比提升3.3个百分点 [3] - IoT与生活消费品业务营收323.4亿元,同比增长58.7%,占集团总营收29.1% [5] - 大家电产品出货量显著增长:空调超110万台(+65%)、冰箱超88万台(+65%)、洗衣机超74万台(+100%) [5] - 连接AIoT平台设备≥5件的用户数从1610万(2024Q2)增至1930万 [5] 战略布局与挑战 - 智能汽车业务亏损从18亿元(2024Q2)收窄至5亿元(2025Q1),年内或实现盈亏平衡 [2] - 武汉智能家电工厂计划2025年底投产,旨在降低成本和实现柔性生产 [10][12] - AI技术研发领先:2023年8月实现13亿参数手机端本地模型,近期开源推理模型MiMo在数学/代码测评中超越竞品 [12] - 当前瓶颈在于AI工程化落地进度滞后于研发,需加速构建跨设备AI决策中台 [12] 市场环境与潜在风险 - 国内手机和IoT业务的"量价齐升"部分受益于补贴政策,可能透支未来需求 [9] - 补贴退出后需完成增长逻辑切换,依靠生态优势降低用户流失率 [9][12] - 需解决从IoT硬件向AI服务跃迁的挑战,实现设备间真正的AI协同 [12]
英华号周播报|中国4月黄金进口猛增73%!黄金概念基金怎么选?
中国基金报· 2025-05-28 17:07
黄金投资 - 华安基金举办2025黄金投资高端峰会 探讨新周期下的黄金投资机遇 [1] - 中国4月黄金进口同比猛增73% 显示市场对黄金的强劲需求 [1] - 九泰基金探讨黄金概念基金的选择策略 为投资者提供参考 [1] 基金经理动态 - 嘉实基金王贵重一季度管理规模达110.76亿元 环比大增30.31亿元 成为新晋"百亿"基金经理 [2] - 王贵重主要聚焦科技股方向 包括智能汽车、消费电子、半导体等 同时布局港股科技股 [3] - 王贵重在一季度对半导体高阶制程、港股互联网、车及智驾产业链、内容及衍生品产业链做了重点布局 [3] 科技投资 - 科技投资应选好公司并以合理估值买入 长期持有跟随企业成长 [4] - 机器人格斗赛成为技术"秀场" 显示科技圈的创新活力 [5] - 华夏基金探讨信用债ETF的配置价值 应对定期存款利率进入"1"时代的挑战 [1] 市场配置策略 - 前海联合基金认为"成长+红利"哑铃型配置的主线行情有望持续 [1] - 相聚资本探讨低风险高回报的投资可能性 为投资者提供新思路 [1] 企业出海与高端制造 - 兴业基金邹慧认为中国企业出海的优势非常明显 [1] - 鹏华基金探讨全球变局下的高端制造突围战 为投资者解析行业趋势 [1] 市场活动 - 深交所举办深市公司2024年度集体业绩说明会 聚焦并购重组机会 [1] - 中国基金报举办科技投资直播 探讨普通人如何做好科技投资 [1]
小米业绩再创历史新高,Q1净利首破百亿
环球老虎财经· 2025-05-28 11:33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为1112.93亿元,同比增长47.4%,高于市场预期 [1] - 经调整净利润为106.76亿元,同比增长64.5%,创历史新高 [1] - 整体毛利率为22.8% [1] 手机×AIoT业务 - 手机×AIoT业务收入为927亿元,同比增长22.8%,毛利率为22.8% [1] - 手机业务收入506亿元,同比增长8.9% [1] - 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收入323亿元,同比增长58.7% [1] -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4180万台 [1] - 中国内地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市场份额升至18.8% [1] - 洗衣机、冰箱出货量创下历史新高 [1] 互联网服务业务 - 互联网服务业务收入为91亿元,同比增长12.8% [1] - 毛利率达到76.9% [1] - 全球月活跃用户数达到7.19亿,同比增长9.2% [1] - 中国大陆月活跃用户数达到1.81亿,同比增长12.9%,刷新历史记录 [1] 智能电动汽车及创新业务 - 智能电动汽车及创新业务收入从2024年第一季度的2600万元增加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186亿元 [2] - 经营亏损约5亿元 [2] - 毛利率为23.2% [2] - 智能电动汽车收入为181亿元 [2] - Xiaomi SU7系列第一季度交付新车7.6万辆,累计交付超25.8万辆 [2] - 小米SU7 Ultra于2月份发布,SUV车型YU7将于7月份上市 [2] 研发投入 - 一季度研发投入为67亿元,同比增长30.1% [2] - 未来五年将投入2000亿研发费用 [2] - 研发人员总数扩至21731人,创历史新高 [2] - 完成芯片、OS、AI三大核心赛道布局 [2] - 发布自主研发设计的3nm旗舰SoC芯片玄戒O1 [2] - 开源首个推理大模型Xiaomi MiMo [2]
小米集团-W(01810):业绩再创新高,经营效率提升,关注中长期战略持续兑现
国投证券· 2025-05-28 11:0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买入 - A”,12 个月目标价为 73.23 港元 [3][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小米 2025Q1 业绩再创新高,经营效率提升,产品力增强,各业务板块表现良好,后续关注中长期战略兑现拉动估值提升 [1][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表现 - 2025Q1 收入 1112.93 亿,同增 47.4%;经调整后利润 106.75 亿,同增 64.5% [1] 各业务板块情况 手机业务 - 2025Q1 收入 506.12 亿,同增 8.9%;出货量 4180 万台,同增 2.7%;中国大陆出货量 1330 万部,同增 40%,市场份额 18.8% 重回第一;ASP 为 1210.6 元,同增 5.8%;推动互联网收入达 91 亿,同增 12.8% [2] IoT 业务 - 2025Q1 收入 323.4 亿,同增 58.7%;毛利率提升至 25.2%,环比提升 4.7pct;平板出货量同增 56.1% 跻身全球前三 [2] 智能汽车及 AI 等创新业务 - 2025Q1 收入 185.8 亿,毛利率 23.2%,环比提升 2.8pct;经营开支 48 亿,经营亏损 5 亿,亏损幅度缩窄;交付量 7.6 万台,ASP 提升至 23.8 万元,收入占比 16.7% [1][3] 投资建议及估值 - 预计 2025 - 2027 年收入为 5015/6344/7332 亿;手机 xAIOT 分部采用 PE 估值法,给予 25 倍 PE;汽车分部采用 PS 估值法,给予 3 倍 PS;2025 估值 14404.8 亿港元,2026 年估值 18389.3 亿港元 [7] 财务预测 - 主营收入、净利润等指标在 2023 - 2027 年有相应增长及变化;各业务收入预测也呈现不同增速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