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动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已经换了打法,美国却还在抱残守缺!
搜狐财经· 2025-07-18 17:46
中美战略态势分析 - 守成大国美国在战略上显得保守且落后于时代步伐 中美之间的战略被动状态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延续至今 [1] - 2018年以来美国不断失去重要战略阵地 关税战正演变为其滑铁卢之战 中国在贸易战中已退居幕后未受实质影响 [3] - 美国策略被中国全面洞察 中国逐步掌握主动权并按自身计划出牌 例如英伟达H200芯片入华计划被中国反制 [5] 中国技术管制措施 - 中国将正极材料制备技术纳入出口管制 目标直指美国科技及高端制造业全产业链围剿 [6] - 中国此前稀土管制已令西方手足无措 后续可能扩展至无人机材料、医药材料等技术领域 [6] 中美经济影响对比 - 1999-2007年中国冲击1 0版本导致美国近25%制造业岗位消失 当前2 0版本冲击更为猛烈 [7] - 美国仍在沿用过时对抗策略 而中国已开辟新战场 使美国陷入"跟或不跟"的两难被动局面 [6][7]
走访上市公司 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系列(二十)
证监会发布· 2025-07-18 17:30
深交所走访上市公司 - 深交所2024年11月起建立常态化走访机制,已完成200余家广东、浙江、江苏、北京、上海等地上市公司走访,聚焦科技创新、应对外部挑战等主题[2] - 走访前全面梳理公司主营业务、财务状况、资本运作等情况,走访中通过实地参观和座谈深入了解企业困难与诉求,一对一解答问题[2] - 推动解决企业诉求150余项,涉及信息披露、并购重组、再融资、股权激励等领域,落实"并购六条"等政策支持企业资本运作[3] 广西证监局走访成效 - 广西证监局联合三级政府部门实现上市公司走访全覆盖,2024年以来牵头走访28家(覆盖率66.67%),自治区领导带队走访5家[7] - 累计收集问题59个,解决44个(办结率74.58%),现场解决产能额度、物流费用调降等问题,集中处理技术研发、政府欠款等诉求[10] - 2024年广西上市公司研发支出63.16亿元(同比+18.62%),22家公司多次分红累计45.33亿元,3家公司连续3年股利支付率超50%[12] 北京证监局系统化走访 - 2025年上半年走访上市公司近200家次(同比+500%),解决诉求200余项(解决率95%),联合深交所走访怡和嘉业等企业[15] - 针对性走访海外业务占比高的科技/生物医药公司、承压房地产企业等,摸排美国政策影响、流动性风险等核心问题[16] - 2025年北京辖区285家上市公司现金分红5800亿元(占全市场36%),68家公司回购股票109亿元,强化市值管理[18] 政策协同与产业支持 - 深交所联合地方政府共商高质量发展举措,宣讲监管政策,要求上市公司杜绝财务造假等行为,提升治理水平[2][4] - 广西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鼓励并购重组和再融资,加速传统行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12] - 北京证监局联合多部门现场办公,协调税务、金融等资源,推动"并购六条""科创板八条"等政策落地[17][18]
港股IPO火热,哪家投行最忙?
36氪· 2025-07-18 17:02
港股IPO市场火爆 - 2025年上半年港股IPO募资额达1067亿港元,是去年同期近8倍,重返全球第一 [1] - 7月9日港交所金融大会堂6面铜锣齐鸣,创下年内上市公司数量纪录 [1] - 截至7月17日港股市场以51宗IPO、1134亿港元募资额交出一份亮眼的中期答卷,较去年同期激增217% [2] - 5月与6月为上半年新股上市集中时段,共有25家企业完成IPO,占上半年上市总量58.14% [1] 募资情况 - 实际募资额超过20亿港元的新股有8只,超过10亿港元的有17只 [2] - 募资总额前五名分别为宁德时代(410.06亿港元)、恒瑞医药(113.74亿港元)、海天味业(101.29亿港元)、三花智控(93.36亿港元)和蜜雪冰城(39.73亿港元) [2] - 2025年上半年发行规模前五大港股IPO项目中,宁德时代以52.52亿美元居首 [9] 投行业务复苏 - 港股IPO爆火带动中外资投行业务复苏,"忙"成为香港投行人今年关键词 [3] - 截至7月17日仍有232家企业正在排队申请H股上市 [3] - 2025年内共有36家投行参与港股IPO保荐项目,中资与外资投行几乎各占一半 [5] 保荐机构格局 - 中金公司完成18单港股IPO保荐工作,市场份额达16.67% [8] - 中信证券与华泰证券保荐项目均为10单,市场份额9.26% [8] - 外资投行中摩根士丹利、高盛与瑞银分别位列第5、6、7位,保荐家数分别为7家、6家与5家 [8] - 2025年上半年发行规模前五大港股IPO项目中,中金公司参与保荐3单 [8] A+H模式成为主流 - 2025年上半年港股递表的A+H企业共50家 [10] - 普华永道预测2025年A+H股上市数量将创历史新高,贡献770亿港元全年募资总额 [12] - 企业通过两地上市可充分利用两地上市平台接触不同投资者 [10] 市场展望 - 普华永道预测2025年将有90至100家公司在港筹资2000亿至2200亿港元 [11] - 科技、生物医药和消费行业将持续领跑下半年港股IPO市场 [12] - 已有超过200份上市申请提交,其中逾40家A股公司向港交所递表申请上市 [11]
Lucid股价飙升35% 因Uber计划巨资入股并明年推机器人出租车
金十数据· 2025-07-18 16:58
不过他也表示,Lucid可能需要像以往一样通过债务或增发股票等方式融资,以便沙特公共投资基金保 持其持股比例。 Uber(UBER.N)将与电动车制造商Lucid及机器人公司Nuro合作,计划明年晚些时候在美国一座主要城市 推出机器人出租车项目。 周四,Lucid Group(LCID.O)股价创下两年多以来的最佳表现,此前该电动车制造商宣布将与网约车巨 头Uber Technologies Inc.及自动驾驶公司Nuro Inc.合作开展机器人出租车服务。 作为协议的一部分,Uber还将投资Lucid。Lucid的主要股东是沙特阿拉伯主权财富基金。Baird分析师 Ben Kallo称,这一合作是Lucid的"意外催化剂",标志着这家电动车制造商进军竞争日益激烈的机器人 出租车市场的起点。 Kallo指出,这笔交易将通过引入新伙伴的股权投资增强Lucid的资产负债表,同时提升其品牌知名度, 并可能带来新的合作机会或与Uber的合作扩展。 Benchmark分析师Mickey Legg重申对Lucid股票的"买入"评级,并将目标价从5美元上调至7美元。他在 研报中称:"我们认为这项合作是Lucid明确的战略胜 ...
智能驱动与绿色创新,从链博会看电动自行车的行业变革
中国经济网· 2025-07-18 16:04
行业趋势 - 电动自行车契合"零碳出行"趋势 凭借低成本和经济实惠特点在短途出行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1] - 新国标出台重塑行业竞争格局 从电池生产到终端销售改变企业生存逻辑 [1] - 电动车行业正从传统交通工具向智能 环保出行方式转变 链博会展示创新活力与发展潜力 [7][8] 九号电动车 - 凭借创新技术与用户需求洞察异军突起 引领行业智能化变革 RideyGo无钥匙系统 NimbleOS操作系统等重构骑行体验 [2] - 小型化ECU将体积缩小至掌心大小 成为"真智能的心脏" 实现蓝牙解锁 车辆状态远程查看等功能 [2] - 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区销量约100万台 同比增长141% 截至7月18日中国市场累计出货量突破800万台 [3] - 2024年研发投入达8 26亿元 同比增长34 13% 为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提供支撑 [3] - 新国标提高安全准入门槛 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 加速洗牌 资源向优质企业集中 [2] 江苏来能科技 - 途能太阳能电动车开辟新赛道 脚踏板和车前脸铺设大面积太阳能板 预计下月全国发售价格不超4000元 [5][7] - 太阳能功率降低火灾风险 解决充电桩难题 储能续航40公里 光能续航最大20km/天 年省电费100-200元 [7] - 以天然清洁能源为动力大幅降低碳排放 填补消费者直接参与节能减碳的载体空白 [7] 市场需求 - 消费者对续航能力 车辆耐用性 智能化关注度持续上升 需求呈现代际分化 年轻用户对"泛娱乐化"智能化配置需求增长 [2] - 日常出行10公里左右的用户使用太阳能电动车可完全无需充电 实现"零碳出行" [7] 政策影响 - 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 电动车行业将迎来更绿色 智能 高效的发展阶段 行业升级驶入快车道 [8]
海明润新三板挂牌申请获受理 绿通科技投资布局再结硕果
证券时报网· 2025-07-18 15:55
海明润新三板挂牌进展 - 深圳市海明润超硬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新三板挂牌材料被正式受理 拟于新三板创新层挂牌 [1] - 公司股东列表中包含上市公司绿通科技(301322) 显示后者在产业投资领域的前瞻性布局 [1] - 主要股东持股情况披露:李南康持股31.87%(18,878,302股) 陈语持股11.14%(6,596,130股) 其他合伙机构持股8.46%-0.42%不等 [2] 绿通科技产业投资战略 - 绿通科技作为场地电动车领域龙头企业 面临行业天花板压力 正通过产业投资寻找新增长点 [3] - 2023年与广州创钰投资共同设立广东绿通科技产业投资基金 重点布局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节能环保赛道 [3] - 海明润是其产业基金投资的重要标的 属于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3] 海明润业务与技术优势 - 专注于聚晶金刚石复合片(PDC)等超硬复合材料 产品应用于石油钻探/矿山开采/机械加工领域 [3] - 凭借技术先进性和产品质量稳定性 在超硬材料行业占据重要地位 [3] - 新三板挂牌将提升市场关注度和融资能力 助力研发/市场/产能扩张 [4] 产投协同效应展望 - 海明润挂牌创新层标志着绿通科技投资布局初见成效 未来有望带来可观投资回报 [4] - 双方存在产业协同发展空间 绿通科技可通过此类投资完善产业链布局 [4] - 产业基金模式成为绿通科技突破主业增长瓶颈的重要战略路径 [3][4]
黄仁勋北京交流会实录
投资界· 2025-07-18 15:19
英伟达CEO黄仁勋访华核心观点 - 中国供应链系统复杂高效且极具制造优势,是构成全球AI硬件和智能工厂建设的重要基础 [4] - H20芯片已被重新批准销售,未来将推动更多Blackwell架构产品落地中国 [5] - 中国在AI模型、工程人才与产业应用上全球领先,全球约50%的AI研究人员在中国 [6][9] 对中国科技企业的评价 - 中国电动汽车是全球惊喜,小米、蔚来、小鹏等企业正在重塑全球竞争格局 [7][52] - 华为在芯片、网络解决方案、光子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是值得学习的对象 [8][35] - 中国开源AI如DeepSeek R1是全球进步的催化剂,首个开源推理模型已被全球广泛下载适配 [46] 技术战略与产品布局 - RTX Pro专为数字孪生和机器人模拟设计,基于Blackwell架构,具备H20不具备的计算图形和AI功能 [42][87] - CUDA技术开放兼容,不介意中国厂商开发兼容平台,与英特尔X86架构的封闭策略形成对比 [3][45] - AI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生成、推理和机器人,当前处于推理AI阶段 [58][59] 全球供应链与竞争格局 - 中国供应链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系统成熟,是英伟达全球布局的重要环节 [15][89] - 英伟达供应链周期长达9个月,正全力加速Hopper架构产品产能恢复 [19] - 尊重华为等竞争对手,认为低估中国制造能力是极其天真的 [66] AI行业趋势与算力需求 - 算力焦虑将持续十年,当前算力远不能满足AI训练需求 [57] - AGI可能很快实现且无需根本性技术突破,具体进展取决于定义标准 [12][63] - AI工厂将成为新型基础设施,输入电力产出AI智能,推动全球产业升级 [68] 中国市场战略 -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科技市场且增长迅速,英伟达将持续投资扩张 [41][95] - 中国在移动支付、金融科技等应用层面领先全球,创新实践被全球借鉴 [48] - 教育体系培养了大量顶尖AI人才,为技术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9][91] 技术合作与开放生态 - AI领域具有独特开放性,全球研究者通过论文实现"虚拟合作" [29] - 多AI工具协同使用(OpenAI/Gemini Pro/Claude/Perplexity)可提升决策质量与安全性 [98] - 开放性确保AI技术安全进步,全球合作是未来发展关键 [85]
特斯拉和比亚迪要主导日本EV转型
日经中文网· 2025-07-18 14:30
特斯拉日本扩张计划 - 公司计划2026年底前将日本门店数量从23家增至50家,并考虑未来建立100家门店体制[1][3] - 2024年内将首先增至30家门店,销售模式从纯线上转为线下实体店为主[1] - 门店选址集中在大型商业设施,主要展示Model 3和Model Y车型[3] - 同步扩建充电网络,当前130处快充站将增加,并推出兼容CHAdeMO标准的适配器[3] 比亚迪日本市场布局 - 公司计划2025年内将日本门店从63家扩至100家[1][5] - 已推出4款车型,其中海狮7 SUV定价495万日元,低于特斯拉Model Y的500万日元[5] - 计划2026年下半年推出符合日本轻型汽车规格的EV车型[5] 日本EV市场现状 - 2024年1-6月日本EV销量仅2.73万辆,同比下滑7%,连续两年下降[6] - 本土制造商新一代EV预计2026年才能上市,当前缺乏有吸引力产品[6] - 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滞后,EV转型社会共识不足[6] 特斯拉全球销售背景 - 2024年4-6月全球销量38.41万辆,同比减少13%,连续两季度两位数下滑[4] - 欧洲市场1-5月销量暴跌34%,中国市场被比亚迪超越[4][5] - 日本市场表现亮眼,1-6月销量约4600辆,同比增长70%,目标2027年超越奔驰进口车销量[5] 中美车企竞争格局 - 特斯拉与比亚迪正通过渠道扩张主导日本EV转型[1] - 比亚迪2024上半年全球EV销量首次超越特斯拉[5] - 日本制造商若持续落后,市场份额将被中美企业进一步蚕食[6]
第800万台智能电动两轮车正式发车 九号公司刷新行业增长想象力
证券之星· 2025-07-18 13:19
生产里程碑与市场表现 - 公司智能电动两轮车产量突破800万台,距离上一里程碑700万台仅间隔2个月,展现强劲增长势能[1][3] - 电动两轮车业务已成为公司增长最快的业务之一,连续三年保持智能电动车销量行业第一[3] - 公司受邀参展第三届链博会"数字科技链条"展区,展示中国智能制造技术实力[1] 智能化技术领先优势 - 在鲁大师2024年智能化评测中以810分稳居行业首位,连续四年保持智能化领先地位[5] - 自主研发BMS6.0智能电池管理系统,实现20多项电池保护措施,包括过流、短路实时预警[6] - 创新应用Ridey POWER智能铅酸系统,通过APP实现铅酸电池状态可视化及温度/时间补偿功能[6] - 主动安全控制系统配备TCS牵引力控制和HHC坡道驻车功能,提升湿滑路面及坡道骑行安全性[8] 服务体系与安全生态建设 - 全国首家电动两轮车综合服务中心在北京开业,推行透明定价和专业服务,打造"3公里服务圈"覆盖计划[5] - 与多地政府部门合作开展交通安全科普活动,覆盖北京、南京等数十个城市,推广规范充电及安全驾驶[5] - 通过智能技术(如电池管理)和硬件功能(如防溜坡)双维度构建"大安全"出行生态[6][8] 管理层战略与品牌定位 - 创始人强调800万台是责任新起点,目标提升行业智能制造水平并强化全球供应链竞争力[3] - 电动车事业部提出"四真"原则(智能、续航、科技、安全)驱动产品进化,用户定位聚焦高端年轻群体[3] - 中国经营事业部计划加强渠道-用户-服务三位一体建设,塑造用户向往的出行品牌形象[3]
最大一笔eVTOL采购订单来了!低空经济加速出海,为何中东成热门目的地
华夏时报· 2025-07-18 12:59
国内低空经济eVTOL订单创新高 - 时的科技与阿联酋企业Autocraft达成350架eVTOL订单 总金额10亿美元 创国内最大单笔采购记录 [1] - 订单涉及旗舰型号E20eVTOL 单架价格约2000万元 采用倾转旋翼构型 航程200公里 最高时速320公里 载客4人 [2] - E20适航取证进入最后攻坚阶段 电池供应商为孚能科技 碳纤维来自恒神股份 航电系统由中航工业计算所提供 [2][3] 中国eVTOL企业加速出海 - 亿航智能 小鹏汇天 览翌航空等企业均获海外订单 中东成为核心目标市场 [1] - 览翌航空与新加坡月球航空达成60架采购意向 峰飞航空获EVFLY205架订单 首批10架货运型投入阿联酋/沙特 [3] - 亿航智能EH216-S海外订单领先 累计获阿联酋100架 印尼100架 马来西亚50架 日本50架订单 [4] 中东市场吸引力分析 - 阿联酋将低空经济列为"未来产业" 计划2030年前投入120亿美元建设空中交通网络 沙特NEOM项目计划2025年组建eVTOL航队 [7] - 迪拜人口密度高 地面交通压力大 监管机制开放 为民航创新提供政策土壤 [8] - 中东高温沙尘环境对eVTOL提出更高要求 适航标准差异构成挑战 中国适航标准通过技术共建模式输出可能性受关注 [9][10] 行业竞争格局与技术优势 - 欧美企业如Joby加速中东布局 计划2026年启动商业运营 与沙特企业签署200架意向协议 [10][11] - 中国eVTOL产业链优势显著 商飞C919培育航空供应链 新能源汽车产业提升三电技术 量产成本仅为欧美产品的1/3 [11] - 亿航智能EH216-S是全球唯一通过适航认证的载人eVTOL 国内多款机型正冲刺适航审批 行业预计今年将加速获批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