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显示
搜索文档
维信诺:公司聚焦的AMOLED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证券日报之声· 2025-11-03 16:12
(编辑 王雪儿) 证券日报网讯 维信诺11月3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聚焦的AMOLED行业处于快速发 展阶段,是当前新型显示的重要技术代表之一,也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公司各融 资事项属于公司正常经营发展的需要,公司内部已建立相关风险监控机制,目前风险均处于公司有效控 制下。 ...
加快推进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 建设再上新台阶——访安阳市委书记袁家健
河南日报· 2025-11-03 07:35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通 过的《建议》是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的纲领性文件,为我们做好各项工作提供 了根本遵循。"10月26日,安阳市委书记袁家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十五五"期间,安阳市将牢记 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认真贯彻全会精神,聚焦"两高四着力"重大要求和"1+2+4+N"目标任务体系, 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积极打造"一高地一区三中心",加快建成引领豫北地区、联动京津冀、支撑中原 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 袁家健表示,安阳市将以苦干实干加油干的拼劲韧劲,加快推进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建设再上新台阶, 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贡献更多安阳力量!(记者 李琳 杨之甜) 聚焦创新引领,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安阳将持续深化产创融合,充分发挥蓝天实验室、安阳(北 京)科创"双中心"等高能级创新平台牵引作用,推动低空经济、康复设备、新型显示、电子新材料等战 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发展壮大。聚焦"向北对接京津冀",深化与鹤壁、濮阳、邯郸、长治等毗邻城市交流 合作,打造全省对接京津冀的"桥头堡"、省际交界地区合作 ...
四川眉山在北京举行央国企对接会 签约金额超500亿元
新华财经· 2025-10-31 21:55
投资对接会概况 - 投资眉山(北京)央国企对接会签约43个项目 合同总金额达506.04亿元[1] - 活动现场签约15个项目 合同金额为341.81亿元 涉及中国铁建、通用咨询、能投油气、锦源晟、协鑫集团等企业[1] 眉山市产业发展战略 - 眉山市提出“1+3”主导产业体系 以新能源新材料为核心 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食品为支撑[1] - 当地坚持工业为先、制造为要 在“1+3”主导产业上聚链成群[2] 眉山市经济表现 - 眉山GDP增速在四川省位居第一 前三季度同比增长7.1% 上半年增长7.5% 一季度增长7.6%[1] - 今年1至9月 眉山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6%[1] 新能源新材料产业 - 产业聚焦锂电、晶硅光伏、高端精细化工三大方向 聚集通威、万华、中创新航等领军企业[2] - 光伏电池片产量占四川省比重近70% 锂电产业已形成从基础锂盐到电池整装的完整链条[2] 其他主导产业现状 - 电子信息产业已建成中小尺寸新型显示生产基地[2] - 装备制造领域拥有标准传动件、紧固件、小型压缩机三大生产基地[2] - 医药食品板块汇聚太极集团、国为制药、蒙牛等企业 是四川省农产品精深加工重要承载地[2] 招商引资举措 - 眉山市发布《眉山市投资机遇清单》 涵盖238个重点产业和未来赛道优质项目[1]
交通银行安徽省分行:金融活水为科创“充能”
人民网· 2025-10-31 11:39
数据显示,2024年安徽省新型显示产业产能占全球比重的10%。今年上半年,安徽新型显示产业实 现营收近750亿元,同比增长9.8%,占电子信息制造业比重近30%,已成为安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 擎。 为进一步书写好科技金融大文章,加大科创企业的金融支持,2025年9月,交通银行安徽省分行出 台《交通银行安徽省分行科技支行、科技特色支行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着力打造"一家 科技支行+3家科技特色支行+9家培育支行"。 新型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背后,离不开金融活水的助力。近年来,交通银行安徽省分行围绕全省主 导产业,引导科技金融资源用于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等领域,打造"科技-金融-产业"三角闭 环,为安徽全省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强劲引擎。 走进芜湖映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映日科技)靶材烧结车间,数十台烧结炉正在工作运 转,然而颇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偌大的厂房内不仅没有一丝噪音,甚至也感觉不到烧结炉内1600℃的灼 热。 "公司加大对产品线研发投入,就拿这些烧结炉来说,通过技术改造,不仅提升靶材产品纯度,还 最大幅度减少烧结炉散热,降低生产成本。"映日科技副总经理孙菊芬介绍,企业自2015年在芜湖创 ...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四川工业如何“挑大梁”?
四川日报· 2025-10-31 10:49
菲斯特眉山生产基地。菲斯特供图 可恩生物生产车间。可恩生物供图 四川飞球(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装配车间。四川飞球集团供图 40余米——这是国机重装8万吨模锻压机的高度。"四川造"大国重器,锻造出航空航天领域的"钢筋铁骨"。 11天——这是长虹智慧显示终端智能工厂的订单交付周期。来自四川的"聪明"车间,摘下"全国首批卓越级智 能工厂"称号。 数千万颗——这是全球首款量产的135英寸P0.7TFT基Micro-LED拼接屏上的微米级芯片数量。四川企业辰显 光电,将"终极显示技术"变为现实。 10月27日,位于眉山的菲斯特激光显示光学屏制造基地正式进入净化装修及入驻设备阶段,正在全力推进建 设,冲刺全面投产。 扩大产能,只是成都菲斯特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菲斯特)5年来的变化之一。作为全球少数掌握超大尺寸 菲涅尔透镜制造核心技术的企业之一,2021年,菲斯特推出120英寸菲涅尔光学屏幕,填补行业空白;今年,企业 又开发出全球首款150英寸菲涅尔光学屏幕,大大拓展了激光显示的应用场景。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离不开省、市给予的资金、政策等支持;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也让科技创 新成果能够及时从实验室走向货架。"菲 ...
国开行完成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2500亿元投放任务 共支持项目1054个
证券时报网· 2025-10-29 11:32
文章核心观点 - 国家开发银行在9月29日至10月28日期间完成25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的投放任务,预计可拉动项目总投资3.85万亿元 [1] - 该工具重点支持经济大省、民间投资以及新质生产力领域,并发挥对社会资本的引导效应和对配套贷款的撬动作用 [1] - 下一步将加强投后管理和投贷联动,确保资金有效形成实物工作量 [3] 投放规模与总体效益 - 完成25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投放,共支持项目1054个 [1] - 预计可拉动项目总投资规模达3.85万亿元 [1] 地域投向分布 - 向广东、浙江、四川、上海等12个经济大省市投放1949.5亿元,占比78%,涉及项目690个 [1] 投资项目类型 - 支持民间投资和民间资本参与项目128个,投放金额685.9亿元,占比27.4% [1] 领域投向细分 - 支持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消费领域项目317个,投放金额980.2亿元,占比39.2% [1] - 支持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数字经济领域项目190个 [2] - 支持人工智能示范应用等领域项目43个 [2] - 支持养老托育、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等消费领域项目84个 [2] 具体项目案例 - 投资65亿元支持广东TCL华星第8.6代印刷OLED生产线一期项目 [2] - 投资18亿元支持浙江芯联三期项目,助力车载功率模组自主化 [2] - 投资6亿元支持河南中州时代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续建项目 [2] - 投资9000万元支持浙江宁波L2+/L2++智能驾驶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2] - 投资2000万元支持江苏苏州高新具身智能机器人训练中心项目 [2] - 向38个养老项目投资19.2亿元,助力打造区域普惠养老、智慧养老标杆 [2] - 向16个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项目投资13.4亿元,助力文化资源转化 [2]
创新开路 破局而立——安徽自贸试验区五周年观察
新华网· 2025-10-15 22:17
制度创新成果 - 形成236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47项为全国首创 [1] - 首创“赋权+转让+约定收益”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新模式和新型研发机构技术经理人股权激励等集成改革 [2] - 创新推出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口危险化学品智慧检验模式,将企业进口危化品原料周转周期缩短5天,年节约成本超千万元 [2] - 建立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模式,服务外国专家超2万人次 [2] 对外开放成效 - 累计实际使用外资221亿元,占全省比重达到38.1% [1][4] - 30家世界500强外资企业在区内设立39家企业 [4] - 进出口额占全省比重由2021年的22.3%提高到2025年前8个月的31.1%,带动全省进出口从全国第13位跃居第9位 [3] - 采用“联动接卸”监管新模式,缩短20%通关运输时间,降低约30%物流成本 [3] 市场主体与产业发展 - 市场主体达8.4万家,是设立之初的2.7倍,高新技术企业达3426家,是设立之初的2.3倍 [1][6] - 集聚5家整车企业,带动2024年1至8月汽车、新能源汽车产量和汽车出口量均位居全国第一 [3] - 新型显示产业2024年实现营收超1400亿元,同比增长31.2%,面板产能约4000万平方米,位居全国第二、长三角第一 [6] - 合肥片区高新区块集聚全国约三分之一的量子企业 [6] 贸易投资便利化 - 实施外汇收支便利化政策,企业跨境付款办理时间从3到5个工作日缩短至半天到1个工作日 [6] - 推动安徽自贸试验区与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联动发展 [2]
从“好邻居”到“超级合伙人” 安阳如何成为河南对接京津冀的“桥头堡”
河南日报· 2025-10-15 07:01
安阳的战略定位与协同发展 - 安阳市是河南省唯一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城市,成为该省对接京津冀的“独一份窗口”[5] - 安阳致力于构建“研发在京津、智造在安阳”、“资源在京津、市场在安阳”的互补格局[5] - 安阳从创新、智造、文旅、生态、人才“五条链”上精准对接京津冀[5] 新型显示与智能终端产业链 - 河南旭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是河南省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产业链的“链主”,其高端显示材料用于智能手机、智能汽车等终端产品[3] - 旭阳光电为京津冀下游企业提供关键材料支撑,并借助其市场和技术资源加速自身迭代升级[3] - 鸿阳科技等10余家上下游企业已落地安阳,安阳巨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近三成产品销往京津冀地区,交货周期缩短30%[4] - 旭阳光电牵头成立河南精密玻璃产业研究院,并与北京、天津的高校建立技术合作,共同攻克显示材料关键技术[4] 低空经济与无人机产业 - 安阳拥有3000米以下自由飞行空域,面积4420平方公里,以及覆盖1200平方公里的3000米以下5G对空专网[9] - 2024年2月,安阳市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向锦武院士团队合作建成省级蓝天实验室,该实验室是全省唯一聚焦低空经济领域的省级实验室[11] - 蓝天实验室已开发出33个应用场景,输出14项全国性标准[11] - “安阳造”无人机在河北省邢台市的禁种铲毒行动中,效率提升8倍,漏检率低于1%,1小时可扫描1平方公里,AI算法2秒锁定疑似点位[7][8] 创新资源对接与科技成果转化 - 安阳在北京构建“双中心”科创格局:安阳(北京)离岸创新中心链接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20余家高校院所;启迪(安阳)科创中心推动成果转化[11] - 截至目前,两地已发布安阳技术需求634项,260项精准匹配创新资源,116项技术合同落地转化[11] - 近三年,安阳累计承接京津冀项目121个,总投资达1047.57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33个[11] - 通过“龙头企业+产业链”模式,华能、中核等12家央企落地,总投资299亿元;未势能源、铭镓科技等9个技术密集型项目扎根[12] 文旅生态与人才引进 - 安阳依托殷商文化、红旗渠精神等世界级IP在京津冀进行高密度推介,签约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等项目[12] - 来安阳的省外游客中,京津冀地区占比近三分之一[13] - 2024年安阳优良天数达到226天,同比增加14天,得益于深度参与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控[13] - 2023年以来,安阳从京津冀引入各类人才3403名,其中博士172人、硕士1037人,采用“领军人才+创新团队+项目孵化”模式[13] 河南省内区域协同 - 安阳的优质工业产品可通过郑州航空港区的多式联运体系快速辐射全国及全球,郑州的物流资源也为安阳产业升级提供支撑[14] - 洛阳市的轴承产品与安阳的钢铁产业协同,其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产业是河南对接东部沿海先进制造业的先锋[15][16] - 南阳市利用中药材资源与长三角医药企业协作,打开了河南对接南方市场的“南大门”[16]
超万亿元!“双城双百”投资项目机遇清单将在新加坡发布
搜狐财经· 2025-10-14 15:31
推介会创新采用"省市+区县"联动模式。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四川省经济合作局等省市部门将牵 头推介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核心产业商机;重庆市北碚区、奉节县及四川省泸州 市、广安市等区市县也将结合区域特色全方位展现不同区域发展亮点。 上游新闻记者从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获悉,为深化与东盟市场的产业链协同,2025年10月15日,第 四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全球投资推介会将在新加坡举行。 新加坡作为全球重要的金融、贸易、航运和创新中心,是东盟的核心节点,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深化 国际合作的"重要窗口"。 本次活动以"川渝通东盟·产业链全球"为主题,聚焦"高效对接、实效合作",旨在精准匹配川渝产业优势与 东盟及全球市场需求,推动合作从"机遇"走向"落地"。 市经济信息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川渝有着完备的产业体系、广阔的市场空间,与东盟在新能源汽车、电子 信息、新型显示等领域的国际化优势高度契合,合作空间广阔。此次全球投资推介会的举办,既是川渝落 实国家战略、深化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也是主动对接东盟市场、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一步,将 推动多方从"机遇对接"走向"实效共赢"。 上游新闻记者 侯 ...
山东6项目入选首批质量认证服务强企强链强县融合试点
大众日报· 2025-10-09 08:56
下一步,省市场监管局将以此为契机,积极探索质量认证服务强企强链强县新模式,不断完善试点 工作机制,提升质量认证服务水平,力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和典型案例,推动质量认证服务 强企强链强县向纵深发展,实现质量认证与企业、产业、县域发展融合共进。(记者 王鹤颖) 近日,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印发通知,公布首批质量认证服务强企强链强县融合试点名 单,山东推荐申报的青岛西海岸新区新型显示产业融合试点,日照市岚山区、东港区、五莲县、莒 县"日照绿茶"融合试点,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碳纤维产业融合试点,临沂市兰山区商贸物流服务业 融合试点,青岛市崂山区海洋生物制造产业融合试点,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型汽车产业融合试点 6项目入选,总数居全国第一。 开展质量认证服务强企强链强县融合试点工作是贯彻《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精神,落实《质量认证 服务强企强链强县行动方案(2024—2026年)》的具体举措。近年来,省市场监管局充分发挥质量认 证"传递信任、服务发展"的支撑作用,聚焦企业、产业、县域高质量发展需求,积极运用质量认证手段 推动企业做大做强、产业建圈强链和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截至目前,全省共有7.8万家企业获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