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产业

搜索文档
透视广东海洋城市版图:广深抢跑新兴产业,临港县域寻路转型
搜狐财经· 2025-06-26 21:35
广东海洋经济发展概况 - 广东海洋生产总值在全国率先突破2万亿元,沿海14城推动"蓝色经济"版图清晰化 [1] - 广州、深圳两市海洋经济规模领先,2024年生产总值分别达4979亿元和5409亿元 [1][4] - 海洋新兴产业(高技术船舶、海洋电子信息等)成为广深产业结构重要组成部分及政策焦点 [1][4] 广深海洋经济核心数据 - 广州市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占全省25%,单位岸线产值33亿元/公里(全国第二),船舶制造业总产值超500亿元(同比+8%) [4] - 深圳市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14.7%(同比+5.8%),海洋信息服务业增加值1061亿元(同比+10.1%),旅游业增加值+11.6% [4] - 广深集聚全省超3万家海洋经济活动单位,涉海高新技术企业804家(同比+2%),年专利公开数1.76万件 [4][6] 海洋新兴产业突破 - 广州交付首艘深远海科考船、"极地"号破冰船、"白鹤滩号"风电安装平台等高端装备,海洋新兴产业指数全国第一梯队 [5] - 深圳实现全球首次深海采矿6000米级海试、海上风电制氢,建成亚洲首个工业级海上风电制氢项目及国内首个LNG冷能养殖项目 [5] - 深圳计划"十五五"末海洋工业增加值达2150亿元(年均+12%),重点发展绿色智能船舶、水下机器人等新兴领域 [5] 县域经济转型动态 - 沿海县域推动海洋渔业升级,如饶平县突破花鲈鱼种苗技术(累计产苗8000万尾),2024年渔业总产值近60亿元 [8][9] - 企业加速布局:海发公司计划2025年投放500+深水网箱及10个大型养殖平台,预计年渔获产值超10亿元 [10] - 饶平县临港工业签约40+项目(总投资160亿元),2024年总产值172亿元(+14.34%),规划打造千亿级新能源集群 [11] 省级战略规划 - 广东提出打造1-2个千亿级海洋未来产业(海洋物联网、海水制氢等),建设世界级沿海经济带 [2][6] - 省级层面布局100+涉海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突破天然气水合物、深远海科学等领域核心技术 [6] - 实施"港产城联动"策略,推动环珠江口"黄金内湾"聚势发展 [2][11]
中新网:武汉两件法规8月1日起施行 涉及科技创新及养老
中国新闻网· 2025-06-25 22:00
中新网湖北新闻6月24日电 (张芹 王晓珊)武汉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24日召开新闻通气 会,通报《武汉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武汉市养老服务条例》两件法规的制定背 景、主要内容、贯彻实施工作安排。据悉,这两件地方性法规都将于今年8月1日起施行。 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2022年4月,经报国务院审核同意,科技部、国家发改委联合批复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 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规划。据武汉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闵凯华介绍,武汉市人 大常委会在广泛征求有关部门、高等院校、科技企业、科研院所等社会各方面意见的基础 上,开展表决前评估,制定《武汉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通过地方立法引导、推 动、规范、保障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武汉市科技创新局二级巡视员徐涛介绍,为做好条例贯彻实施工作,该局将完善科创中 心建设配套政策,聚焦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高水平实验室集聚区、科教融合园区及光电 子信息、大健康、人工智能、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先进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 业,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主阵地建设。 与此同时,将打造产业核心技术攻关矩阵、完善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畅通科技成 果转化渠道,并设 ...
政策洞察丨海洋经济与海洋生态共绘“深蓝”新图景
搜狐财经· 2025-06-25 13:50
海洋经济发展 - 2024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海洋经济发展指数达125.2,同比增长2.3% [2][3] - 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其中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表现突出 [4] - 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突破4500万千瓦,连续四年全球第一,带动产业链总产值超20万亿元 [9] 海洋新兴产业 - 海洋新兴产业包括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等,已成为拉动海洋经济增长的核心动能 [4][5] - "十四五"期间沿海地区布局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重点发展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 [5] - 海洋新兴产业通过关联效应提升产业链完整度,改善海洋产业同质化问题 [4] 海洋生态保护 - 2024年海洋生态状况总体稳定,典型生态系统以优良为主,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浓度波动下降 [7] - 建成"陆海空天综合观测监测网",覆盖1621个近海监测站位和136个典型生态系统区域 [7] - 坚持陆海统筹原则,加强陆源污染控制,构建海洋生态保护与开发并重的监管制度 [8] 海上风电发展 - 2024年海上风电新增并网容量247万千瓦,累计并网容量达3910万千瓦 [9] - 实现20兆瓦级海上风电机组批量应用,单台机组年发电量达6000万度 [10] -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实现500公里外海风电场并网,输电损耗降至3%以下 [10] 清洁能源投资 - 2025年全球能源投资规模预计达3.3万亿美元,中国连续多年成为最大能源投资国 [15] - 光伏领域投资表现亮眼,屋顶光伏和公用事业光伏成为最大单一吸引投资能源技术 [15] - 世界银行解除核能融资禁令,将支持太阳能、风能等项目,挖掘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潜力 [16] 政策与规划 - 两部门发文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明确以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为电源 [19] - 福建发布氢能产业规划,计划打造沿海氢能经济走廊,形成全省加氢网络 [23] - 陕西推进虚拟电厂建设,要求强化接入管理并完善市场运营机制 [24]
共同推动世界经济巨轮驶入广阔蓝海
北京青年报· 2025-06-25 02:37
亚洲及中国经济影响力 - 亚洲推动全球60%经济增长 中国贡献其中一半份额 [1][4] - 中国在创新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方面处于全球前沿地位 [1][4] - 夏季达沃斯论坛成为观察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1] 夏季达沃斯论坛核心价值 - 论坛参会人数创近年新高 反映"中国机遇"的全球吸引力 [1] - 议题设置聚焦世界经济新态势、产业变革特点及企业创新方向 [1][3] - 历史主题如"第四次工业革命"已推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构想落地 [2] 全球产业变革趋势 - 新一轮科技革命涵盖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医药等前沿技术 [2][3] - 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进程加速 催生新质生产力培育需求 [2][3] - 论坛探讨方向包括新能源与材料、数字时代互联互通等五大领域 [3] 中国市场优势 - 超14亿人口规模市场+完备产业链+高创新接受度构成独特优势 [4] - 规模效应摊薄企业创新成本 支持多技术路线并行发展 [4] - 市场化营商环境促进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公平竞争合作 [4] 论坛战略意义 - 推动世界经济与中国机遇深度融合 开辟新兴产业发展蓝海 [5] - 聚焦开放型世界经济 共同探索科技革命下的新增长空间 [3][5]
河南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持续高速增长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6-24 08:17
经济运行态势 - 河南省5月份经济延续稳中向好发展态势,主要指标增速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 - 5月份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高于全国1.6个百分点 [1] - 1-5月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4%,高于全国2.1个百分点 [1] 工业生产 - 5月份全省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30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增长面达73.2%,较上月提高3.2个百分点 [1]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4%,高于全省规上工业增速5.0个百分点 [1] -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7.6%,高于全省规上工业增速0.2个百分点 [1] 新能源与汽车产业 - 1-5月全省清洁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规上工业发电量比重为23.9%,较1-4月提高0.4个百分点 [1] - 5月份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6.7%,高于全省规上工业增速19.3个百分点 [1] -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0.3%,高于全省规上工业增速12.9个百分点 [1] - 锂离子电池产量增长99.1%,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20.0% [1] 投资与消费 - 1-5月河南工业投资增长29.5%,增速创2022年4月以来新高,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30.8% [2] - 5月份限额以上单位机电产品及设备类商品零售额增长46.1% [2] - 计算机及其配套产品零售额增长1.7倍,智能手机零售额增长1.6倍,可穿戴智能设备零售额增长86.1% [2] -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增长47.3%,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27.0% [2]
发挥资本市场功能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金融时报· 2025-06-23 11:09
新质生产力的定义与特征 -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1] - 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本质是先进生产力[2] 资本对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作用 - 资本与技术要素紧密结合,通过剩余索取权激励资本所有者投入大量资金到有应用前景的技术领域[2] - 资本催生多元创新主体,拓宽科技创新规模与边界,形成面向未来的创新系统[2] - 资本带动生产要素重新集聚配置,推动数字技术突破并实现新型生产工具与劳动力的结合[3] - 资本加速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推动价值链升级,同时参与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4] 资本市场功能与新质生产力发展 - 资本市场通过价格信号精准匹配创新要素需求,引导资源向科技创新集聚[5] - 市场化价格机制显性化创新成果价值,形成对科创企业技术潜力与商业模式的预期[6] - 提供风险分散、定价、对冲等机制降低科创企业投资风险,激励资金流向科技创新领域[7] 资本市场建设实施路径 - 健全全链条"绿色通道"支持科技型企业股债融资,优化并购重组政策环境[8] - 优化政府引导基金考核方式,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包容度,培育耐心资本[9] - 发展公司债券市场和资产支持证券,健全工业品期货期权品种体系助力产业升级[9]
高起点共建“环郑大科创圈”
河南日报· 2025-06-21 07:39
环郑大科创圈建设 - 郑州大学与郑州高新区管委会联合河南投资集团、河南省铁路建设投资集团及中原豫资投资控股集团签署共建协议,推动"政产学研用金"协同创新[1] - 郑州高新区发布专项政策支持科创圈建设,涵盖人才引进、平台搭建、成果转化等多项举措[1] - 3只科创基金(郑州天健英才创业投资基金、河南省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郑州大学眉湖科创基金)启动,总规模5.5亿元,重点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 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 郑州大学启明概念验证中心揭牌,聚焦科技成果筛选与培育,通过"征集-评估-验证-孵化"一体化流程降低早期转化风险[1] - 发布"1+3+16"科技成果转化全生命周期制度保障体系,构建"一门式"管理服务体系[2] - 14支科研团队路演展示成果,11项重大成果转化项目完成签约(含张守涛教授"顺式自复制mRNA技术平台"),合同总额1.1亿元[2]
【广发宏观王丹】制造业淡季和出口回调下6月EPMI有所放缓
郭磊宏观茶座· 2025-06-20 21:56
6月战略性新兴产业EPMI分析 核心观点 - 6月EPMI环比下降3 1个点至47 9,降幅超季节性均值(2014-2024年6月均值为-1 1个点),绝对景气值为2014年以来同期最低 [1][5][7] - 7大细分新兴产业中仅2个行业位于景气扩张区间,较5月减少1个 [1][5][9] - 新能源汽车行业生产指标大幅下降15 9个点,产需比例转负至-4 3,供需结构优化迹象显现 [15][17] 分项指标表现 **供需端** - 生产量指数环比下降5 5个点(前值+1 8),采购量下降6 7个点(前值+2 7) [10] - 产品订货指数环比下降6 0个点(前值+2 9),出口订货降幅更大达6 6个点(前值+10 8) [11] - 产需比例升至2 0(前值1 5),需求降幅快于供给导致差值扩大 [9][12] **价格与研发** - 购进价格和销售价格连续3个月环比走弱,6月分别下降2 4和1 2个点 [9][13] - 研发活动指标环比上升2 1个点,但新产品投产连续4个月下行,显示投研活动保持谨慎 [9][15] **其他指标** - 就业指标连续2个月改善,环比上升0 7个点 [9][15] - 贷款难度环比上升0 8个点,经营预期环比大幅下降8 0个点 [15] 细分行业景气度 **绝对景气水平** - 新材料(连续2个月)和新一代信息技术(连续4个月)为唯二位于扩张区间的行业 [3][15][16] - 生物产业、新能源、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景气度依次递减 [16] **环比变化** - 生物产业景气环比回升3 1个点,结束此前两个月回调 [16] - 新能源(-0 8)、新材料(-1 1)降幅最小,高端装备制造(-6 6)、新一代信息技术(-9 2)降幅最大 [16] - 新能源汽车生产指标降幅(-15 9)显著大于需求端(-5 0) [17] 与传统产业联动 - 钢铁、焦化等内需产业链开工率同环比低于5月,化工产业链开工率环比修复 [4][17] - 工业用电量呈现淡季特征,预计6月制造业PMI可能小幅走低 [4][17] 宏观指标一致性 - EPMI、PMI、BCI年初走势均为1-3月上行→4月回踩→5月企稳,6月EPMI回落需观察其他指标是否同步 [18] - 地产销售回踩、出口"抢出口"效应消退、"两新"补贴换档等因素或是景气波动的现实线索 [18]
奋战二季度 确保“双过半”丨主要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5月份全省经济稳中向好
河南日报· 2025-06-20 07:40
工业生产 - 5月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高于全国1.6个百分点 [1] - 1-5月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高于全国2.1个百分点 [1]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4%,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7.6%,分别高于规上工业增速5.0和0.2个百分点 [1] -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高速增长: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6.7%,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20.3% [1] - 锂离子电池产量增长99.1%,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20.0% [1] 固定资产投资 - 1-5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6%,高于全国2.9个百分点 [2] - 亿元及以上项目投资增长11.4%,拉动全省投资增长7.1个百分点 [2] - 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9.5%,增速创2022年4月以来新高 [2] - 民间投资增长9.7%,高于全省投资增速3.1个百分点 [2] 消费需求 - 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52.21亿元,同比增长8.5%,高于全国2.1个百分点 [3] - 1-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20.14亿元,同比增长7.5%,高于全国2.5个百分点 [3] - 机电产品及设备类零售额增长46.1%,计算机及其配套产品增长170%,智能手机增长160%,可穿戴设备增长86.1%,家用电器增长47.3%,新能源汽车增长27.0% [3] - 网络零售额增长69.1%,拉动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长4.9个百分点 [3]
打赢深化提升行动“收官战”,这些领域国企改革将提速
新华社· 2025-06-17 20:14
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进展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中央企业及各地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重点任务平均完成率超80% [1] - 国务院国资委强调将高质量完成深化提升行动作为2024年国企改革重中之重 [1] - 未来改革举措聚焦科技创新供给质量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协同创新及激励机制健全等领域 [1] 科技创新与原始创新机制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需健全国企推进原始创新的制度安排 [2] - 国务院国资委要求建立适应原始创新特点的技术路线选择、考核激励及容错机制 [3] - 推动企业提高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投入比重,完善技术预见与需求凝练机制 [3] 科技成果转化与协同创新 - 当前科技成果市场化转化不足是制约生产力提升的关键痛点 [3] - 国企将通过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及开放高价值应用场景(如人工智能)加速技术落地 [4] - 采用"揭榜挂帅"等模式强化跨所有制企业协同创新 [4]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 2025年一季度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同比增长6.6%,固定资产投资达8513亿元 [5] - 国企需科学制定"十五五"规划,明确战新产业培育主攻方向 [5] - 通过并购重组、上市融资等方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注重重组后的整合融合与协同创新 [5][6] 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 - 国务院国资委将推动国企应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5G等技术实现传统产业升级 [6] - 边远或技术滞后地区需形成后发优势 [7] 创新评价与激励机制 - 推行分类评价机制:基础研究领域探索虚拟量化评价,应用研究领域设置合同金额等指标 [8] - 战新产业项目可设置亏损豁免期 [8] - 薪酬分配向科研人员倾斜,利用工资总额特殊政策精准激励 [9] - 细化合规免责条款至场景化,明确科研人员行为预期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