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技

搜索文档
希迪智驾再度递表港交所;山东墨龙股东减持H股股份丨港交所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1 21:04
希迪智驾再度递表港交所 - 公司是商用车自动驾驶产品及解决方案供应商,专注于自动驾驶矿卡及物流车、V2X技术及高性能感知解决方案的研发 [1] - 2022年、2023年、2024年收入分别为3105.6万元、1.33亿元、4.10亿元,呈现持续增长趋势 [1] - 同期亏损分别约2.63亿元、2.55亿元、5.81亿元,亏损同步扩大 [1] 山东墨龙股东减持H股股份 - 股东山东智梦控股有限公司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公司H股股份2881万股,占总股本的3.61% [2] - 减持后智梦控股持有股份1600万股,占总股本的2.01% [2] - 此前山东墨龙H股股价曾出现较大幅度上涨 [2] 立德教育控股股东质押股份 - 控股股东竣华教育有限公司及树人教育有限公司分别质押1.97亿股和3亿股普通股 [3] - 质押股份作为向黑龙江工商学院提供3.5亿元贷款融资的抵押 [3] 英矽智能三度递表港交所 - 公司是AI生物科技公司,业务包括药物发现及管线药物开发、软件解决方案等 [5] - 2022年、2023年、2024年收入分别为3015万美元、5118万美元、8583万美元 [5] - 同期亏损分别为2.22亿美元、2.12亿美元、1710万美元,亏损逐渐收窄 [5] 庄士中国预计年度亏损 - 预计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亏损约3.85亿至4.25亿港元,去年亏损约3.21亿港元 [6] - 亏损主要由于确认鞍山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及发展项目减值拨备 [6] - 公司表示上述因素为会计亏损,对现金流无直接影响 [6] 港股行情 - 恒生指数最新点数22867.74,涨幅0.40% [8] - 恒生科技指数最新点数5180.25,跌幅0.93% [8] - 国企指数最新点数8308.83,涨幅0.10% [8]
IPO周报 | 沪上阿姨、博雷顿登陆港交所;绿茶餐厅上市在即
IPO早知道· 2025-05-11 20:45
沪上阿姨 - 公司于2025年5月8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股票代码"2589",发行2,411,340股H股,香港公开发售获3616.83倍认购,国际发售获2.57倍认购,引入盈峰集团和华宝股份作为基石投资者,累计认购921.55万美元,发行价每股113.12港元,募集资金总额2.73亿港元[3] - 旗下拥有「沪上阿姨」、「沪咖」、「轻享版」三大品牌,2024年3月推出"茶瀑布"产品线,截至2024年12月31日门店数量达9,176家,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截至2025年4月18日门店增至9,367家,茶瀑布门店达395家[3][4] - 2024年门店分布中一线城市占比7.5%,新一线20.7%,二线21.4%,三线及以下50.4%,在中国北方中价现制茶饮店品牌中排名第一,全国中价现制茶饮店品牌中排名第三[4] - 2022-2024年GMV分别为60.68亿元、97.32亿元、107.36亿元,营收分别为21.99亿元、33.48亿元、32.85亿元,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1.54亿元、4.16亿元、4.18亿元[5] 博雷顿 - 公司于2025年5月7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股票代码"1333",发行1300万股H股,香港公开发售获198.72倍认购,引入欣旺达和长风基金作为基石投资者,累计认购6350万港元[7][8] - 作为电动工程机械提供商,产品包括3-7吨电动装载机和90-135吨电动宽体自卸车,2024年在中国新能源宽体自卸车市场份额18.3%(排名第三),新能源装载机市场份额3.8%(排名第七)[8] - 2022-2024年电动宽体自卸车出货量从59台增至307台(CAGR 128.1%),电动装载机出货量从326台增至450台(CAGR 17.5%),连续三年在电池容量超650kWh电动宽体自卸车出货量排名第一[9] 绿茶集团 - 公司计划2025年5月16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股票代码"6831",发行168,364,000股股份,发行价每股7.19港元,预计市值48.42亿港元,募集规模超12亿港元,引入8名基石投资者累计认购8733万美元[11][12] - 截至2024年4月28日拥有493家餐厅,覆盖中国21个省份,2024年在中国休闲中式餐厅品牌中按餐厅数量排名第三,按收入排名第四,2022-2024年餐厅数量从276家增至465家(CAGR 29.8%)[12] - 2024年新开120家餐厅,计划2025-2027年分别新开150家、200家、213家餐厅,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23.75亿元、35.89亿元、38.3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17亿元、2.96亿元、3.50亿元[13] 英矽智能 - 公司于2025年5月8日更新港交所招股书,拥有全球领先的生成式AI驱动药物发现平台Pharma.AI,包含Biology42、Chemistry42、Medicine42和Science42四大模块,截至2025年5月6日已产生超20项临床或IND申报阶段资产,三项资产授权国际制药公司合约总价值超20亿美元[16][17]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3015万美元、5118万美元、8583万美元,毛利率分别为63.4%、75.4%、90.4%[18] 铜师傅 - 公司于2025年5月9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作为铜质文创工艺产品品牌,2024年在中国铜质文创工艺产品市场份额35%(排名第一),线上市场份额44.1%,2022-2024年天猫和京东铜质文创产品类别排名第一[20] - 2022-2024年SKU分别为2137款、2296款、2485款,线上客单价超750元,线上直销收入占比70.6%、69.9%、70.5%,截至2024年12月31日拥有1575项艺术著作权和285项外观设计专利[20][21]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5.03亿元、5.06亿元、5.7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57亿元、0.44亿元、0.79亿元,净利润率分别为11.3%、8.7%、13.8%[22] 泽景 - 公司于2025年5月9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作为智能座舱视觉解决方案提供商,2024年在中国HUD解决方案市场份额16.2%(排名第二),W-HUD和高性能AR-HUD解决方案销量均排名前三[2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拥有22个汽车主机厂客户,累计定点超90款车型,出货量超150万套,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2.14亿元、5.49亿元、5.78亿元(CAGR 64.3%),毛利率分别为22.6%、25.6%、27.3%[25][26] 恒瑞医药 - 公司于2025年5月5日通过港交所聆讯,拥有110多款商业化药物(含19款新分子实体创新药)和90多款候选新分子实体创新药,2024年收入280亿元(2014年起CAGR 14%),创新药收入占比从2022年38.1%提升至2024年46.3%[28][2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临床团队覆盖约5000名研究者,开展约400项临床试验,销售团队约9000人,覆盖中国22000家医院和200000家药店,2022-2024年净利润率分别为17.9%、18.7%、22.6%[29][30] - 2025年Q1收入72.06亿元(同比增20.14%),归母净利润18.74亿元(同比增36.90%)[30]
专访港投陈家齐:以耐心资本穿越周期,解码香港科技投资新逻辑
第一财经· 2025-05-11 13:13
2025.05. 11 本文字数:2469,阅读时长大约4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高雅 在全球经济格局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投资机构如何在波动中寻找机遇? 作为中国香港特区政府重点打造的战略投资平台,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港投公司")正 以其独特的定位和清晰的战略给出答案。 这家被业界誉为"港版淡马锡"的投资机构初始管理规模达620亿港元,由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 首份《施政报告》中亲自规划,旨在通过直接投资或与私募基金合作,吸引重点企业落户香港,在争 取长期投资回报的同时,推动金融科技、人工智能、生物科技、高端制造业等四大核心领域发展。 在硬科技、生物科技、新能源/绿色科技这三大投资赛道上,港投公司展现出了前瞻性布局眼光。该 公司行政总裁陈家齐在接受第一财经独家专访时分享了她的洞察:"优秀的科技公司无论在什么经济 周期中都会崭露头角。历史上许多成功的公司,之所以能一路走来,是因为它们选择了正确的发展路 径,并解决了市场上的核心痛点。" 她认为,从历史来看,最具创新能力的科技机构,通常都是解决市场上核心痛点的企业,它们能在不 同的经济周期中脱颖而出。现在正是抓住这一窗口,快速寻找优秀伙伴和公司的好 ...
94岁巴菲特宣布卸任,接班人公开!99%家产捐出,他预判到什么?
搜狐财经· 2025-05-11 12:02
伯克希尔哈撒韦管理层变动 - 巴菲特宣布年底卸任 由副董事长格雷格·阿贝尔接任CEO职位 [1] - 公司现金储备达创纪录的347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53万亿元) 连续第10个季度净减持股票 [1] 巴菲特投资哲学与案例 - 核心策略为"精准射击"式择时 强调"一生只需几次重大机会"的投资理念 [3] - 1964年逆向投资美国运通案例:投入合伙公司40%资金 几年内获利数倍 [3] - 重仓苹果360亿美元 截至2023年总收益超1556亿美元 年化回报率47.5% [3] - 2019年通过麦克莱恩公司布局生物科技 投资数亿美元于"被他强"技术 [3][6] 生物科技赛道发展 - "被他强"技术通过激活线粒体功能改善男性精力 含稀有人参皂苷等天然成分 [6] - 中国香港团队TimeShop联合诺奖得主实现技术突破 产品内地上市后复购率超70% [6][7] - 王石创投基金2022年参投同类企业 李嘉诚通过维港投资加码抗衰研究 [6] 伯克希尔资产配置动向 - 现金储备规模相当于美国全年军费开支 引发市场对美股抄底或美元预警的猜测 [12] - 近年持续抛售美债 增持日本商社和黄金资产 [12] - 新任CEO阿贝尔以成本控制著称 曾将能源公司利润率从3%提升至18% [12] 公司治理与财富安排 - 遗产分配打破传统:99%资产(现值1474亿美元)注入慈善基金会 子女各获20亿美元信托基金 [10] - 采用"共享监护协议"管理2.3亿美元婚姻资产 实现风险对冲 [10]
专访港投陈家齐:以耐心资本穿越周期,解码香港科技投资新逻辑
第一财经· 2025-05-11 10:44
最具创新能力的科技机构能在不同的经济周期中脱颖而出。 在全球经济格局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投资机构如何在波动中寻找机遇? 这家被业界誉为"港版淡马锡"的投资机构初始管理规模达620亿港元,由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首 份《施政报告》中亲自规划,旨在通过直接投资或与私募基金合作,吸引重点企业落户香港,在争取长 期投资回报的同时,推动金融科技、人工智能、生物科技、高端制造业等四大核心领域发展。 在硬科技、生物科技、新能源/绿色科技这三大投资赛道上,港投公司展现出了前瞻性布局眼光。该公 司行政总裁陈家齐在接受第一财经独家专访时分享了她的洞察:"优秀的科技公司无论在什么经济周期 中都会崭露头角。历史上许多成功的公司,之所以能一路走来,是因为它们选择了正确的发展路径,并 解决了市场上的核心痛点。" 她认为,从历史来看,最具创新能力的科技机构,通常都是解决市场上核心痛点的企业,它们能在不同 的经济周期中脱颖而出。现在正是抓住这一窗口,快速寻找优秀伙伴和公司的好时机。 在风险中寻找科技投资机遇 第一财经: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港投如何在当前全球市场动荡中布局?如何在三大重点 赛道中平衡风险与机会? 陈家齐:投资本身 ...
港交所推“科企专线”提前触达潜在上市企业 有望进一步提升科创企业估值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0 08:33
港交所推出"科企专线"政策 - 港交所推出"科企专线"服务,允许特专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以保密形式提交上市申请,旨在进一步便利这类企业上市 [1][2] - "科企专线"是对18A章(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和18C章(特专科技公司)上市规则的补充和升级,解决此前未覆盖的痛点 [2][4] - 政策背景源于港交所希望巩固香港作为创新科技公司首选上市地的优势,并响应香港特区政府2025年度至2026年度《财政预算案》的规划 [1][3] 政策核心改进与优势 - 提供"一对一"规则适配指导,解决企业对规则适配性的疑虑,并帮助技术价值传递 [3][4] - 引入保密申请机制,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避免过早披露影响技术价值 [4][5][6] - 港交所近年来持续放宽科技及生物科技公司上市门槛,18A于2018年推出,18C于2023年推出,2024年8月进一步下调特专科技公司上市门槛 [4] 市场反应与行业影响 - 业内人士认为"科企专线"能吸引更多科技公司选择港股上市,尤其是打消企业对信息披露和估值预期的顾虑 [2][7] - 自18A、18C推出以来,相关企业在2024年贡献了80%的市场融资额,显示政策对科技企业融资的显著支持 [7] - 2024年一季度港交所新股市场融资额位列全球前五,共有120宗上市申请正在处理中,市场活跃度提升 [8] 香港市场的独特优势 -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拥有丰富的国际投资者资源,并通过沪港通、深港通直接联通内地投资者 [2][8] - 内地投资者更能理解中国科技企业的价值,这是新加坡交易所和美国市场所不具备的优势 [7][8] - 2024年一季度港交所有16个交易日成交量超过3000亿港元,市场流动性和规模优于新加坡 [8] 科技企业上市趋势 - 2024年港交所迎来AI、新能源等领域的科技独角兽上市,包括地平线机器人、优必选、速腾聚创等二十多家AI公司 [9] - 新兴科技企业和AI独角兽赴港上市活跃,显示港交所优化上市制度的成效 [9]
“科八条”下已现百单并购 上市公司发力全链条整合
证券日报· 2025-05-10 00:25
科创板并购重组市场活跃度提升 - 科创板上市公司上海晶丰明源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和武汉长盈通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议案已获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1] - 自"科八条"发布以来,科创板并购交易数量达100单,交易金额合计超247亿元 [1] - 今年以来科创板新增披露39单并购交易 [1] - 普源精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组项目从受理到交易所审核通过仅用时52天,到获证监会同意注册仅用时两个月 [1] 并购交易特点与估值方法 - 多家科创板公司采用适应新质生产力公司发展特点的估值方法,部分公司基于标的未来盈利情况设置估值调整或附加合并对价安排 [1] - 100单交易均为产业并购,并购标的多为同行业或上下游企业 [2] - 希荻微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拟收购深圳市诚芯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0%股份,填补AC-DC芯片领域技术不足 [2] - 上海奥浦迈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拟收购澎立生物医药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加强CXO产业链协同 [2] 资金来源与资金使用效率 - 多家公司运用定增募资、定向可转债募资、银行并购贷款、超募资金收购等方式 [2] - 嘉兴中润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拟使用超募资金约1690万元,自有资金及并购贷款约14120万元收购湖南戴斯光电有限公司51%股权 [2] 国际化布局与产业链补强 - "科八条"发布以来,科创板公司已披露15单拟收购境外企业的交易 [3] - 苏州浩辰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以4674.78万元收购匈牙利建筑信息模型(BIM)软件开发公司CadLine,布局海外BIM市场 [3] - 科创板公司已披露27单拟收购未盈利企业的交易 [3] - 上海硅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拟收购子公司新昇晶投46.7354%股权、新昇晶科49.1228%股权和新昇晶睿48.7805%股权,实现对300mm大硅片全产业链的控制 [3]
从叙事强化到业绩兑现:A股科技逻辑愈发清晰,成长股牛市前奏已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9 23:44
全球资本市场变革与AI产业重塑 - DeepSeek技术突破引发中国资本市场资产重估热潮,AI产业加速发展 [1] - 半导体、新能源、信息技术、生物科技等核心科技赛道同步迸发活力 [1] - 中国股票市场正从叙事强化向叙事兑现进阶,有望实现业绩与估值双重提升 [1] 科技股估值修复行情 - 恒生科技指数2025年Q1上涨20.74%,南下资金净买入港股4386.53亿港元创历史新高 [2] - 科创100指数Q1上涨10.69%,科创50上涨3.42%,"AI+"浪潮推动科技板块走强 [2] - A股估值仍处低位,沪深300市盈率12.3倍,较标普500显著折价 [3] 中国AI发展潜力与估值 - 中国AI综合水平仅次于美国,但科技龙头估值显著低于美股同类公司 [4] - 恒生科技动态市盈率12.9倍,较美股科技七姐妹折价55% [4] - 市场对中国AI优势认知不足,估值折价有望收窄至35% [4] AI技术突破与产业落地 - 国产大模型DeepSeekR1性能接近海外第一梯队,性价比优势显著 [5] - AI算力需求旺盛,国产AI芯片出货量达82万张,市场份额30% [6] - C端AI应用月活用户破亿,B端在营销、教育等领域渗透率较高 [7] 政策支持与产业集群 - 国家级政策推动AI技术突破,地方政策打造差异化竞争力 [8] - 杭州"六小龙"等AI产业集群涌现,政策助力场景应用落地 [8] 其他科技领域协同发展 - 创新药企进入商业化放量期,部分企业实现扭亏为盈 [9] - 中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第11位,高新技术企业达46.3万家 [9] - 信息技术市值占A股17%,科创板总市值同比增长30.5% [11] 资本市场未来展望 - 科技叙事逻辑清晰,有望经历强化、兑现、升级三阶段 [11] - 下一阶段或吸引亚太"长钱"及欧洲资本回流,推动全面重估 [11]
美股盘初,主要行业ETF普涨,半导体ETF涨超1%,可选消费ETF、全球航空业ETF涨近1%。
快讯· 2025-05-09 21:48
行业ETF表现 - 半导体ETF当前价224 70美元 涨幅1 24% 成交量29 13万股 总市值26 56亿美元 年初至今下跌7 21% [2] - 可选消费ETF当前价203 21美元 涨幅0 88% 成交量17 97万股 总市值255 24亿美元 年初至今下跌9 17% [2] - 全球航空业ETF当前价22 01美元 涨幅0 87% 成交量10 03万股 总市值6933 15万美元 年初至今下跌13 18% [2] - 能源业ETF当前价82 31美元 涨幅0 86% 成交量97 01万股 总市值206 14亿美元 年初至今下跌3 16% [2] - 生物科技指数ETF当前价120 11美元 涨幅0 78% 成交量10 47万股 总市值95 37亿美元 年初至今下跌9 07% [2] - 全球科技股ETF当前价80 31美元 涨幅0 78% 成交量2004股 总市值11 24亿美元 年初至今下跌5 24% [2] - 网络股指数ETF当前价239 85美元 涨幅0 48% 成交量13956股 总市值159 26亿美元 年初至今下跌1 37% [2] - 科技行业ETF当前价218 75美元 涨幅0 40% 成交量20 60万股 总市值695 75亿美元 年初至今下跌5 76% [2] - 医疗业ETF当前价134 53美元 涨幅0 29% 成交量46 72万股 总市值257 44亿美元 年初至今下跌1 83% [2] - 金融业ETF当前价49 98美元 涨幅0 25% 成交量169 85万股 总市值556 36亿美元 年初至今上涨3 80% [2] - 银行业ETF当前价52 99美元 涨幅0 15% 成交量70740股 总市值41 02亿美元 年初至今下跌3 79% [2] - 区域银行ETF当前价56 90美元 涨幅0 08% 成交量32 11万股 总市值47 48亿美元 年初至今下跌5 10% [2] - 公用事业ETF当前价79 95美元 跌幅0 18% 成交量53 36万股 总市值116 07亿美元 年初至今上涨6 38% [2] - 日常消费品ETF当前价81 20美元 跌幅0 21% 成交量43 06万股 总市值137 42亿美元 年初至今上涨3 85% [2] 市场整体表现 - 美股盘初主要行业ETF普涨 半导体ETF涨幅超1% 可选消费ETF和全球航空业ETF涨幅近1% [1]
福星股份: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湖北福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预计2025年度日常关联交易的核查意见
证券之星· 2025-05-09 17:46
日常关联交易基本情况 - 公司及其子公司预计2025年度将与关联方福星集团、福星生物发生日常关联交易,预计总额为520.00万元,较2024年实际发生额492.11万元增长5.66% [1][3] - 2024年实际关联交易中,向福星集团供电实际发生42.69万元(占预计60万元的71.15%),向福星生物供电实际发生232.77万元(占预计850万元的27.38%),供汽实际发生216.65万元(占预计750万元的28.89%) [4] 关联交易内容与定价 - 2025年关联交易主要包括:向福星集团供电(预计10万元,市场定价0.79元/度)、向福星生物供电(预计260万元,按分时电价)、供汽(预计250万元,定价220元/吨) [3][6] - 交易定价遵循市场化原则,供电协议采用次月结算方式,蒸汽价格参照孝感市物价局文件 [6] 关联方财务状况 - 福星集团2024年末总资产26.82亿元,净利润亏损534.98万元;福星生物2024年末总资产2.81亿元,净利润232.81万元 [5] - 关联关系:福星集团为控股股东(持股比例未披露),福星生物为同一控股股东控制企业 [5] 审议程序与合规性 - 独立董事专门会议及董事会已审议通过2025年关联交易议案,认为交易定价公允且程序合规,关联董事回避表决 [7] - 保荐机构银河证券核查确认决策程序符合深交所自律监管指引要求 [7] 交易目的与影响 - 关联交易系正常生产经营所需,旨在保障能源供应稳定性,未损害上市公司及非关联股东利益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