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平台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详解“十四五”市场监管改革:规范监管与促进发展并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2 19:19
深化注册资本改革 - 公司法修订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认缴出资期限不得超过五年 推动修订公司法并依法增设最长5年出资期限 [3][5] - 指导存量和新设公司按期认缴 遏制天价出资 超长出资 盲目出资等市场乱象 有效提升注册资本含金量 [5] - 推行登记注册实名认证 加强住所信息核验 防止冒名登记 虚假地址登记 防范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 [5] 防范小过重罚与执法规范化 - 深入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 持续扩大部门联合抽查事项范围 最大程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干扰 [6] - 建立市场监管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 发布行政违法行为首违不罚 轻微免罚清单 着力防范小过重罚 [6] - 5年来组织侵权假冒伪劣商品全国统一销毁行动 涵盖30大类200多个品种 货值达27.9亿元 [7] 平台经济治理与直播电商监管 - 督促平台删除违法商品信息454.1万条 责令停止平台服务网店5.8万个次 查处涉网类案件10.5万件 [8] - 强化直播电商乱象治理 查办三只羊 东北雨姐等重大案件 全面取消仅退款等不合理限制 [8] - 2024年5月和7月两次约谈饿了么 美团 京东三家平台企业 促进餐饮服务行业规范发展 [9] 食品安全监管与网络食品责任 - 强化对平台企业合规指导 加大专项抽检力度 综合治理幽灵外卖 虚假声称等突出问题 [12] - 依法吊销许可证3072件 实施从业限制23.8万人 涉嫌犯罪及时移送公安机关 [13] - 制定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和入网食品销售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 [12] 创新药审批制度改革与医药产业发展 - 十四五以来批准创新药204个 创新医疗器械265个 其中2024年1-7月批准创新药50个 创新医疗器械49个 [14] - 全面推行30个工作日内完成重点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 将补充申请审评时限由200个工作日缩短为60个工作日 [14]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创新药审批数量逼近2023年全年 平均审批时长8.8个月 接近FDA的7.9个月 [15]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不断健全平台经济常态化监管制度
期货日报网· 2025-08-22 16:03
平台经济发展现状 - 平台经济发展速度快但存在算法滥用和不正当竞争等问题 [1] - 数字技术与各行业加速融合推动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1] - 流量优先等潜在风险影响平台经济健康发展 [1] 市场监管措施 - 构建促进平台经济有序竞争创新发展的政策体系 [1] - 开展网络市场监管专项行动删除违法商品信息454.1万条 [1] - 责令停止平台服务网店5.8万个次并查处涉网案件10.5万件 [1] - 出台指导意见引导平台完善合规管理机制 [1] 未来监管方向 - 坚持监管规范和促进发展并重原则 [2] - 健全平台经济常态化监管制度 [2] - 提升预防式和穿透式监管能力水平 [2]
三只羊、东北雨姐被点名,市场监管总局发声,信号很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2 13:41
平台经济监管政策框架 - 市场监管总局坚持管促结合和刚柔并济原则 维护网络交易秩序并净化市场环境[1] - 平台经济处于转型发展关键期 数字技术加速行业融合带来新增长点但存在流量优先和算法滥用等风险[1] 规则制定与标准建设 - 出台《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自然人网店管理规范》等规则提升监管执法效能[2] - 推动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 配套发布平台经济领域反垄断指南明确竞争规则[2] - 成立全国平台经济治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加快制定国家标准强化行业自律[2] 执法行动与乱象治理 - 开展网络市场监管专项行动 删除违法商品信息454.1万条并停止5.8万个次网店服务[2] - 查处涉网类案件10.5万件 重点治理直播电商乱象查办"三只羊"等重大案件[2] - 督促平台取消"仅退款"和解除"自动跟价"等不合理限制 要求外卖平台规范促销行为[2] 企业合规与服务引导 - 发布指导意见推动平台企业落实合规管理主体责任 完善管理机制[4] - 在"6·18"等重要时段发布合规提示引导规范经营 试点提供政务数据比对服务清退违规主体[4] - 常态化与平台商户及外卖骑手等主体沟通 让监管更有温度[4] 未来监管方向 - 坚持监管规范与促进发展并重原则 健全平台经济常态化监管制度[4] - 持续提升预防式和穿透式监管能力水平 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4]
市场监管总局答21:督促全面取消“仅退款”,对平台乱象出重拳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2 12:31
平台经济监管政策框架 - 市场监管总局坚持管促结合和刚柔并济原则 维护网络交易秩序并净化市场环境 [2] - 平台经济处于转型发展关键期 数字技术加速行业融合带来新增长点 但存在算法滥用和竞争失序等风险 [2] 规则体系建设 - 出台《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自然人网店管理规范》等规则 提升监管执法效能 [4] - 推动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 配套发布平台经济领域反垄断指南和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 [4] - 成立全国平台经济治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加快制定国家标准以强化行业自律 [4] 执法行动成效 - 网络市场监管专项行动删除违法商品信息454.1万条 停止平台服务网店5.8万个次 查处涉网案件10.5万件 [4] - 重点治理直播电商乱象 查办"三只羊""东北雨姐"等重大案件 [4] - 要求平台取消"仅退款"和解除"自动跟价"等不合理限制 提升收费透明度 [4] 企业合规指导 - 发布指导意见推动平台企业落实合规管理主体责任 完善内部管理机制 [5] - 在重大活动及促销时段发布合规提示 引导规范经营行为 [5] - 试点政务数据比对服务帮助平台拦截违规主体 常态化开展与商户及主播等主体的沟通 [5] 未来监管方向 - 坚持监管规范与促进发展并重 健全平台经济常态化监管制度 [5] - 提升预防式和穿透式监管能力水平 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5]
市场监管总局:“十四五”期间出台质量融资增信措施 助3万家企业获贷款超2000亿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8-22 11:58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 建立公平竞争审查机制 审查重要政策措施4.22万件 对1.14万件提出修改意见[1][12] - 查处行政性垄断案件239件 清理地方标准8000余项[1][6][12] - 查办各类不正当竞争案件近5万件 其中网络案件4296件[1][12] - 推动长三角等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 实现170余项政务服务跨省"一网通办"[12] - 审结经营者集中案件3400件 查处违法实施案件145件[11] 营商环境优化 - 企业净增1999.9万户 个体工商户净增3394.6万户[5][6] - 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5天 企业信息变更材料由23份精简至6份[21] - 电子营业执照下载量3.7亿次 累计使用超6亿次[21] - 企业信用指数从2020年128.6升至2025年上半年161.61[6][16] - 推行简易注销登记 无债权债务企业最短21天退出市场[20] 质量提升行动 - 推动27.9万家企业设立首席质量官[2][46] - 帮扶中小微企业200余万家 参与企业年度营收平均增长9.7%[2][46] - 质量融资增信帮助3万家企业获贷款超2000亿元[2][46] - 实施质量强链项目1724个 组建质量技术创新联合体1331个[47] - 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提升至85.86[7] 安全监管强化 - 查办食品安全案件226.04万件[7] - 药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9.4%以上[7] - 召回缺陷汽车3647万辆 消费品3467万件[45] - 发现并处置22万批次不合格产品[7] - 将6种高风险产品纳入生产许可证管理 15种产品纳入CCC认证[7][44] 药品医疗器械改革 - 批准创新药204个 创新医疗器械265个[35] - 批准儿童药品387个 罕见病药品147个[36] - 开展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每年抽检药品20余万批次[34] - 创新药在研数目占全球30%左右[35] - 临床试验审评审批缩短至30个工作日内[53] 标准化建设 - 新发布国家标准1.3万余项 总数达4.7万余项[38] - 国家标准平均研制周期由36个月缩减至16个月[38] - 牵头制定国际标准1079项 采用国际标准6900余项[40] - 发布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领域国家标准2400余项[39] - 推动500余项标准实现中外互认[40] 平台经济治理 - 督促平台删除违法商品信息454.1万条 责令停止服务网店5.8万个次[26] - 查办涉网类案件10.5万件[26] - 出台《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等监管规则[25] - 取消平台"仅退款"等不合理限制[26] - 发展20余万家企业参与在线纠纷解决机制[17] 消费者权益保护 - 处理投诉举报8902.8万件 挽回经济损失217.1亿元[17] - 消协组织受理投诉574.9万件 挽回损失57.8亿元[17] - 推动消费纠纷直接和解1038.2万件[17] - 生活性服务质量满意度提升至81.33[7]
“反内卷”新规落地!
经济网· 2025-08-22 09:59
政策实施背景与要求 - 国务院于6月20日公布《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要求平台企业向税务机关报送平台内经营者及从业人员的身份信息与收入信息等涉税数据 [1] - 平台企业需在2023年7月首次报送平台域名、业务类型、运营主体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及名称等基本信息 [1] - 税务部门通过"点对点"宣传辅导、制定配套操作公告及形成应报送企业名单等措施推进合规执行 [1] 政策目标与行业影响 - 新规旨在遏制平台"刷单炒信""内卷式无序竞争"等乱象,破解地方违规利用平台招商引资问题,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2] - 通过涉税信息共享实现部门协同监管,加强对平台内不当经营行为的及时发现与管控,促进经营主体合规发展与有序竞争 [2] - 2019年电子商务法已提出平台涉税信息报送义务,但缺乏具体操作细则,此次新规填补了执行层面的空白 [2] 对企业税负的实际影响 - 国家税务总局试点表明超90%平台内经营者为月销售额不超过10万元的中小微企业,本身享受税收优惠,税负不会因新规变化 [3] - 平台上市公司仅增加程序性合规动作,不涉及经营模式、收入成本或净利润等核心财务指标调整 [3] - 此前隐匿收入的经营者将按实际收入依法纳税,税负恢复至正常水平,体现税收公平原则 [3] 信息报送具体时间与内容 - 平台企业需于季度结束后次月内报送上季度平台内经营者及从业人员收入信息,2023年10月将首次执行季度报送 [4][5] - 从事配送、运输、家政等便民劳务的从业人员若享受税收优惠或无需纳税,可豁免收入信息报送 [5] - 已通过扣缴申报或代办申报填报的涉税信息无需重复报送 [5] 税务部门配套执行措施 - 税务部门升级信息系统并优化服务,通过试报辅导统一报送口径、标准与方法 [5] - 将持续推进全国执法标准统一,协同纠治平台违规招商引资行为 [5]
王晓在西安市调研平台经济发展工作
陕西日报· 2025-08-21 08:32
平台经济发展政策导向 - 强调平台经济对稳增长、稳就业、促消费的重要作用 [2] - 要求深化数实融合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 [2] - 提出壮大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 健全常态化监管机制 [2] 企业调研与创新实践 - 调研陕西能源化工交易所、蚂蚁集团西北双中心、京东集团陕西总部三家企业 [1][2] - 关注企业数据领域合作、新兴技术应用、消费场景创新等情况 [2] - 支持消费平台企业深挖市场潜力、扩大消费需求 [2]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 要求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趋势 [2] - 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和迭代运用 强化数据、技术、设施等有效供给 [2] - 持续推进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场景创新 [2]
沈阳工业大学副教授田宇:“内卷式”竞争 平台通过数据优势实施“数据封锁”
搜狐财经· 2025-08-15 11:35
平台经济"反内卷"调查行动背景 - 国家持续加码"反内卷"政策 但平台经济仍深陷"低价竞争"和"补贴大战"困境 [1] - 网经社发起"破'卷'立新 重塑生态"调查行动 旨在通过多维度举措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1][23] - 行动重点关注零售电商、本地生活、跨境电商、网约车、在线酒旅五大领域平台 [24][25][26][32] 法律适用实践困境 - 低价倾销成本认定难题 平台通过交叉补贴模糊成本边界 反不正当竞争法未明确成本界定标准 [11] - 双边市场支配地位认定困难 传统市场份额计算方法失效 反垄断法缺乏针对双边市场的细化标准 [12] - 算法共谋取证障碍 现行法律要求证明"意思联络" 但算法合谋缺乏直接沟通记录 [13] 新兴竞争行为法律空白 - 数据滥用与垄断认定缺失 现行法律未规定数据互操作性义务或滥用具体情形 [14] - 算法歧视责任主体模糊 算法设计方、平台运营方、数据提供方责任划分缺乏依据 [15] 执法机制与责任体系短板 - 跨领域监管协调不足 平台行为可能同时触犯多部法律 但部门间执法标准不一 [16] - 法律责任威慑力不足 罚款上限低于垄断收益 且未明确平台内经营者连带责任 [17] - 事前监管措施缺失 对"扼杀式并购"等高风险行为缺乏事前干预机制 [18] 政策建议 - 细化平台经济专项规则 在反垄断法中增设特别条款 明确双边市场界定标准 [18] - 强化数据与算法治理 制定《数据反垄断条例》和《算法合规指南》 [19] - 优化执法机制 设立专门法庭 引入行为禁令制度 提高罚款上限至全球销售额10%-20% [20] 调查方法与范围 - 动态追踪平台企业整改情况 联合5000+记者进行立体传播 [26] - 覆盖京东、淘宝、拼多多等零售电商平台 美团、饿了么等本地生活平台 [32] - 包括滴滴、曹操出行等网约车平台 飞猪、携程等在线酒旅平台 [25][32]
量质齐升稳住就业大盘
经济日报· 2025-08-15 06:14
就业总体形势 - 全国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695万人 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8% [1] - 6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0% 与去年同期持平 [1] -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但青年及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压力增加 [1] 就业支撑主体 - 约1.9亿户经营主体构成中国经济基本面 是稳住就业大盘的核心力量 [1] - 需通过社保降费、就业补助和技能提升补贴等政策加大稳岗惠企力度 [1] 新业态就业增长 - 数字技术催生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 开辟广阔就业领域 [2] - 人形机器人行业招聘人数同比增长398.1% [2] - 新材料行业招聘人数同比增长72.1% [2] - 智能硬件行业招聘人数同比增长50.3% [2] 就业质量提升 - 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需大量技术技能人才 [2] - 需围绕先进制造、现代服务等领域开展技能培训 适配产业升级需求 [2] - 高质量就业将转化为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 [2]
最新预测:广州今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将破5000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8-14 16:33
全球数字经济展望 - 预测2025年全球数字经济增长速度将超过8% [1] - 全球数字贸易和可数字化交付服务出口持续快速增长 [5] - 人工智能技术是全球最前沿最受关注的焦点,高性能计算、智能体、机器人等技术有望成为新技术爆发点 [5] 广州数字经济表现与预测 - 2024年广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首次突破4000亿元大关,达到4470.30亿元,同比增长9.8% [8] - 2024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全市GDP比重达到14.41%,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1.3% [8] - 预测2025年广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将突破5000亿元,同比增长约10%,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将超过15% [1] 广州数字经济发展战略 - 建议加快构建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以"+人工智能"和"人工智能+"为双引擎的"一体两翼"新领域新赛道矩阵体系 [8] - 智能终端产品制造能力和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深度将成为制胜关键 [8] - 重点培育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大模型、数据产业、平台经济、智能网联汽车、量子科技、具身智能等10大产业新优势 [7][8] 人工智能技术趋势 - 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呈现出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部分领域"领跑"、从"通用"到"垂直"、从"单模态"到"多模态"、从"集中训练"到"分布式协同"、从"技术驱动"到"应用驱动"五大特征 [6] 人形机器人产业 - 人形机器人具备技术含量高、产业链条长、带动作用大、市场需求广的特点,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新型终端产品 [9] - 广州人形机器人产业目前处于"跟跑"状态,但具备工业机器人产业链成形、电子信息及软件业稳固、国资国企家底厚实等基础优势 [9] - 建议广州用3—5年时间培育形成稳固的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群生态,抢占国内发展第一梯队,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中心、制造中心和赋能中心 [9]